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病变特点的基础上,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及其病性的一种辨证方法。
简言之,即以脏腑病位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早在《内经》中对脏腑辨证已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
东汉·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将脏腑病机理论运用于临床,奠定了脏腑辨证的基础。
华佗《中藏经》有专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等篇,使脏腑辨证初具系统性。
其后《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圣济总录》《小儿药证直诀》《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脾胃论》《济生方》《景岳全书》《辨证录》《证治汇补》《王旭高医书六种》等名著,从不同角度对脏腑辨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使脏腑辨证得到较大的充实和发展。
近几十年来,通过对古代医籍的整理、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较早地编入到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之中,并迅速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脏腑辨证的意义,是能够较为准确地辨明病变的部位。
通过八纲辨证,可以确定证候的纲领,通过病性辨证,则可分辨证候的具体性质,但此时尚缺乏病位的判断,因而并非完整的诊断。
由于脏腑辨证的体系比较完整,每一个脏腑有独特的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和证候特征,有利于对病位的判断,并能与病性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整的证候诊断。
所以,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临床辨证的基本方法,是各科辨证的基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对内、妇、儿等科疾病的辨证。
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首先是应辨明脏腑病位。
脏腑病证是脏腑功能失调反映于外的客观征象。
由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它反映出来的症状、体征也不相同。
根据脏腑不同的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来分辨病证,这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
所以熟悉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病变特点,则是脏腑辨证的关键所在。
其次是要辨清病性。
脏腑辨证不单是以辨明病变所在的脏腑病位为满足,还应分辨出脏腑病位上的具体性质。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
中医诊断学
(二)胃阴虚证
胃脘隐痛,嘈杂似饥不欲食, 口燥咽干,大便干结或脘痞不舒, 干呕呃逆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有力)
1、概念:是指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主症)
*
中医诊断学
辨证分析要点:
有胃失濡润 、胃失和降见症(胃脘灼痛隐隐、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痞满或干呕等); 有阴虚见症(便干、尿少、舌红少津)。
*
中医诊断学
疑难点: 、肾精不足证、肾气不固证、肾虚水泛证和肾不纳气证的辨证依据。
01
分析:
*
中医诊断学
01
气不固证以膀胱或肾不能固摄的临床表现为审证要点;
03
不纳气证则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及肺肾气虚的表现为辨证要点,又称肺肾气虚证。
02
虚水泛证以水肿,腰以下为甚,并伴见腰膝痠冷,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为辨证依据;
*
中医诊断学
辨证分析要点: 有湿热阻滞大肠,传导失职的主症(腹痛、下利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色黄而臭秽,肛门灼热)。 有湿热内盛见症(泻下秽臭,苔典腻,脉滑数等)。 审证要点:下利或泄泻与湿热征象共见。 肠道湿热证——清热化湿、清肠止利, 用芍药汤或芩连葛根汤。
*
中医诊断学
应熟悉的是:肠道湿热证在三焦辨证中属下焦病证。 此外,食滞胃肠证、胃肠气滞证及肠燥津亏证、虫积肠着证亦应熟悉之。以自学为主,亦可参考脚注。
*
中医诊断学
三、肾阴虚证
【概念】 含义是指肾亏损,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虚热证候。 【临床表现】(参教材P194)。 【审证要点】 以肾的主要症状(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遗精。女子月经失调与阴虚内热证共见。
*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
《中医诊断学》_第三节脏腑辨证_中医世家第三节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
其中脏病辨证是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由于临床上单纯的腑病较为少见,多与一定的脏病有关,故将腑病编人相关病中进行讨论。
脏腑的病变复杂,证候多种多样,本节仅介绍临床常见的一些证候。
一、肝与胆病辨证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肝胆经脉相互络属,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胆贮藏排泄胆汁,以助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因而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的病证有虚实之分,虚证多见肝血,肝阴不足。
实证多见于风阳妄动,肝火炽盛,以及湿热寒邪犯扰等。
肝的病变主要表现在疏泄失常,血不归藏,筋脉不利等方面。
直开窍于目,故多种目疾都与肝有关。
肝的病变较为广泛和复杂,如胸胁少腹胀痛、窜痛,情志活动异常,头晕胀痛,手足抽搐,肢体震颤,以及目痰,月经不调,睾丸胀痛等,常与肝有关。
胆病常见口苦发黄,失眠和胆怯易惊等情绪的异常。
(-)肝气郁结证肝气郁结证,是指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而表现的证候。
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以及其它病邪的侵扰而发病。
【临床表现】胸胁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症块。
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
月经不调,甚则闭经。
【证候分析】本证一般以情志抑郁,肝经所过部位发生胀闷疼痛,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
作为辨证要点。
肝气郁结,经气不利,故胸胁乳房,少腹胀闷疼痛或窜动作痛。
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的功能,气机郁结,不得条达疏泄,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情绪急躁易怒。
气郁生痰,痰随气逆,循经上行,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
气病及血,气滞血瘀,冲任不调,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可酿成症瘕。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脏腑辨证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
它主要包括五脏和六
腑的辨证。
五脏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心、肝、脾、肺和肾。
每个脏器都有其特定
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心主血脉,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肺主气机,肾主水液。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它们是五脏之外的器官,承担着
运化、排泄等功能。
胆主疏泄,胃主受纳和消化,小肠主分清浊,大肠主传导粪便,膀胱主储存尿液,三焦主气化水液。
脏腑辨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进行判断和诊断的方法。
根据
辨证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和舌苔颜色来判断肺脏功能的健康状态。
如果患者
有咳嗽、气促、咳痰等症状,并且舌苔厚重,可能表明肺脏功能受损。
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判断脏腑的阴阳盛衰、寒热虚实等。
例如,肝脏主
疏泄功能,如果肝阳上亢,可能导致头晕、目眩,口苦等症状。
肾脏主水液代谢,如果肾阳不足,可能引起腰膝酸软、畏寒等症状。
总而言之,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辨别患者的症
状和体征来判断脏腑功能的健康状况,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这一理论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为维护人体健康提供了独特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
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
肺病的辨证(1)肺气虚:多因病后气虚,或久咳伤气,引起肺气虚弱,肺功能减退。
证候为咳嗽无力,痰多清稀、面色苍白、声音低微,易疲乏、多自汗、咳喘气短、体倦懒言、形寒自冷、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可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
(2)肺阴虚:多因外感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濡养,或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证候可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咳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舌干红,苔少,脉细数。
此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喉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3)风寒束肺:多因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所致。
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清稀、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见于感冒(伤风、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
(4)风热袭肺:多因外感风热,或寒邪化热、痰热壅滞肺内,便肺的肃降功能减退所致。
证候多有发热、咳嗽、哮喘气粗、痰稠色黄、咳吐脓血、腥臭、胸痛、出鼻血、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喜喝冷饮,甚至风热闭肺,出现呼吸迫促、鼻翼扇动、口唇紫绀、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此证可见于急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支气管哮喘等病。
(5)肺肾阴虚:肺病较久,肺阴虚京可导致肾阴虚。
证见咳嗽、痰少、动则气促、腰酸腿软、潮热、盗汗、遗精、消瘦、口渴、舌红少苔、脉多细数。
此证可见于肺结核病人的晚期。
脾病的辨证(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
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
最新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辨证
•久病失调,思虑过度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化不足 心脾气血两虚 •慢性失血,血亏气耗
11.03.2021
中医诊断学
9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心动异常
心悸怔忡
心血虚
心脾
脑神失养 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运化失职
纳少,腹胀,便溏
气血
脾气虚
统血失职
虚证
肌衄,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
面色萎黄,倦怠乏力
气血亏虚
肺
肾
肾气不固
气
摄纳失职
虚
气不归元
证
气虚不运
卫外不固
咳喘气短 咯痰清稀 语声低怯 呼多吸少 尿随咳出 腰膝酸软耳鸣
面舌淡白,头晕气短 自汗乏力,脉细弱
➢辩证要点: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益甚与兼气虚
症状共见
11.03.2021
中医诊断学
16
肺肾阴虚证
指肺肾阴液亏虚,虚热内扰,以干咳、少 痰、腰酸、遗精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
心 心血虚
肝
脑神失养 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血
视物模糊或夜盲
虚 肝血虚 官窍失养
肢麻拘挛震颤
证
爪甲不荣
经少经闭
血虚不荣
面唇舌色淡白,脉细弱
➢辩证要点:神、目、筋、爪甲失养伴血虚之象
11.03.2021
中医诊断学
12
脾肺气虚证
指脾肺两脏气虚,以咳嗽、气喘、咯痰、 食少、腹胀、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又名脾肺两虚证。
➢常见病因
燥热、痨虫耗伤肺阴 久病咳喘,损伤肺阴 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能上润
肺及肾 肾及肺
11.03.2021
中医诊断学
17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一、心气虚证 ——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所致的证候。 主症 心悸—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心动失常
表现
胸闷—心气不足,推动无力,气血不畅
兼证:气虚证+脉虚或结代
二、心阳虚证 ——心阳不足,温煦失职而导致的证候 表现 主症 心悸,怔忡—心阳不足,温煦失职,心动失常 胸闷,心痛—心阳不足,温煦失职,气血不畅
寒凝心脉 –剧痛,遇寒引发,畏寒肢冷 痰阻心脉 –闷痛,肥胖、头身困重
六、心火亢盛证 表现 主症 心烦——心火亢盛,扰乱心神 失眠多梦 口舌生疮——心火上炎于口舌
兼证 或出血—火热迫血妄行
或狂躁—心火亢盛,扰乱心神 实热证
七、心脉痹阻证 表现 主症—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
类型 血瘀心脉 –刺痛,舌紫暗,瘀点、瘀斑
气滞心脉 –胀痛,与情志有关,脉弦
兼证 阳虚证 畏寒肢冷—心阳不足,机体失温 面色晄白或青紫 舌淡胖或青紫 脉沉迟无力或结代—心阳不足,鼓动无力
四、心血虚证 (见血虚证) 五、 心阴虚证——心阴不足,虚热内生 表现 主症 心悸—心阴不足,心失所养,心动失常 心烦 失眠多梦 兼证 阴虚证(潮热,盗汗等 )
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辨心病证候 第二节:辨肺病证候 第三节:辨脾病证候 第四节:辨肝病证候 第五节:辨肾病证候 第六节:辨腑病证候 第七理特点:
主血脉——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胸闷,心痛,脉结、代、促 心 主神明——心不主神明— 轻——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重——神昏、神识错乱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心悸胸闷,形寒肢冷,舌淡苔白等症状。治宜温通心阳,益气养心。
心脉痹阻
心悸胸痛,胸闷憋气,舌质紫暗等症状。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其他脏腑的辨证(脾、肺、肾等)
• 脾气虚弱:食少腹胀,大便溏泄,舌淡苔白等症状。治宜健脾益气,消食止泻。 • 肺气不足:咳喘无力,气短懒言,自汗畏风等症状。治宜补益肺气,固表止汗。 • 肾阴虚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潮热盗汗等症状。治宜滋阴补肾,清热降火。 • 以上仅列举了部分脏腑的辨证诊断及治疗方法,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涵盖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内容。在实际应
临床试验对脏腑辨证的验证
肝病辨证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通过肝脾辨证分型 ,可以观察到不同证型患者的肝功能、病毒 载量等指标存在差异,从而验证脏腑辨证的 临床价值。
肾病辨证
肾病综合征患者根据肾气、肾阴虚、肾阳虚 等辨证分型,各型患者的病理表现、预后及 治疗方案均有所不同。这为脏腑辨证在肾病 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证据。
肝属木,与春季相应
肝具有升发、条达的特性,与 春季的生发之气相应,故肝病 在春季容易加重。
脾属土,与长夏相应
脾具有运化、升清的特性,与 长夏的湿土之气相应,故脾病 在长夏容易加重。
肾属水,与冬季相应
肾具有藏精、主水的特性,与 冬季的寒水之气相应,故肾病 在冬季容易加重。
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
肝木生心火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 证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脏腑辨证概述 • 脏腑辨证的基本原则 • 各脏腑的辨证诊断 • 脏腑辨证的临床应用 • 现代科学对脏腑辨证的研究与验证
01
脏腑辨证概述
脏腑辨证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人的症状、体征,结合对五脏六腑(心、肝、脾、 肺、肾、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理解,判断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以及脏 腑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病势。
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痰黄稠量多咳吐脓 血腥臭痰(肺痈), 烦躁(神昏谵妄), 苔黄腻,脉滑数
8、风水相搏证
(1)定义: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2)证候特征:骤起眼睑头面先肿,随及遍及全身,兼表卫症状。
思考题:
1.肺病常见病机与临床症状是什么
2 . 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风寒表证,风寒犯肺证,寒痰阻肺证? 3.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分热表证,风热犯肺证,肺热炽盛证,痰热壅肺证? 4.如何从病机和证状上鉴别肺阴虚证与燥邪犯肺证?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不足——肌肉消瘦,痿软无力, 活动失灵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失健运— 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口甜,口腻 面唇淡白无华,甚则萎黄不泽 脾病常见病机——脾失健运 脾病常见证候——纳呆、腹胀、便溏
二、脾病常见病因与证型关系
虚证
脏腑辨证
第一节:辨心病证候 第二节:辨肺病证候 第三节:辨脾病证候 第四节:辨肝病证候 第五节:辨肾病证候 第六节:辨腑病证候 第七节:辨脏腑兼病证候
概说
一、何谓脏腑辨证:
脏腑辩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脏腑病变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症状、体征 及有关症情资料、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 归类方法。 简言之:即以腑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
病 机
临 床 表 现
心悸,气短 面白,活动 后加重,自 汗
神疲、面 色淡白、 舌淡、脉 虚
转 归
日久发展 成为心阳 虚
可因某些诱因突 发心阳虚脱
(二)实证 1.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四型鉴别
共同 病机 共同 症状 心 悸 怔 忡 , 心 胸 憋 闷 作 痛 , 痛 引 肩 背内臂, 时 发 时 止 病因病机区别 瘀阻心脉,瘀血内 阻,气血不通 痰阻心脉 痰浊停聚,气滞不 通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 行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 畅 症状区别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气滞),体胖 痰多,苔白腻,脉沉滑或 沉涩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迟或沉紧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课件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或疼痛,畏 寒肢冷,气短、神疲乏力,自汗, 面色淡白,舌淡 胖,苔白滑, 脉微,或沉迟无力,或结、代。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证候分析】 ❖怔忡(心阳虚衰) ❖胸闷、气短(胸阳不展) ❖心痛(心脉痹阻) ❖形寒肢冷(阳虚不温) ❖面唇青紫、脉结代(阳虚血瘀)。
2、气属阳,气与阳在性质上是一致 的,故心气虚与心阳虚的主症是一 致的。即心悸、怔忡、 畏寒等。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不同点:
1、各自出现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 致。
2、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的机能 减退为主;心阳虚证,则是在心气 虚的基础上伴有虚寒症状。
3、心阳暴脱证,则是在心阳虚的基 础上出现虚脱亡阳的病理变化,属 危重证候。
【证候分析】
❖心悸怔忡(正气先虚、阳气 不温)
❖心胸疼痛、憋闷、痛引肩背 内臂(心脉不通)
❖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苔白 腻(痰浊内盛);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心脉痹阻证因实邪阻滞心 脉所致,但在辨证时必须分清 瘀、痰、寒、气的不同,才能 作出正确的诊断。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2、临床表现也就有明显的区别。
(1)血虚:头晕、面色淡白、脉细而 弱
(2)阴虚:必有阳亢、虚热内扰,以 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红 而干为特征。
2020/4/9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三、心气虚证
【概念】 心气虚证是指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 血行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本证多由于素体久虚,或久病失养,或 因年高脏气衰弱等原因所致。
中医诊断学-脏腑定性定位辨证
15.虫积肠道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疼痛,痛无定时、大便排虫
或呕吐蛔虫。 ②一般性症状:异食,嗜食或厌食、睡中磨牙、
面部白斑、白睛见蓝斑、下唇粘膜有小粟粒状隆 起,或腹部按之有条索状等。 定性诊断 兼有实证见症(如烦躁不安、面黄肌瘦、胃脘嘈 杂、突发腹痛)。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脐腹时痛、大便排虫或呕虫,或粪检见虫 卵见症为审证要点。
便溏。 ②一般性症状:泛恶欲呕、水肿、阴黄。 定性诊断 ①兼有寒湿内阻症状(头身困重、口淡不渴、妇
女白带量多)。 ②舌体淡胖,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辨证要点 本证以脘腹痞胀、纳呆、便溏与寒湿证见症共见
为审证要点。
6.湿热蕴脾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脘腹痞满、纳呆厌食、大便秘结,
颧红等)。 ②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证症状共见为辨
证要点。
7. 心火亢盛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心悸、心烦、神乱。 ②一般性症状:失眠、多梦、健忘。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证见症(如发热心烦、吐血衄血、舌
赤生疮,尿涩灼痛)。 ②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辨证要点 本证以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
湿热证见症共见为审证要点。
12.肠热腑实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脐腹胀满疼痛、大便秘结。 ②一般性症状:热结旁流、腹中频转矢气。 定性诊断 ①兼有实热见症(如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 ②舌苔黄厚干焦,或起芒刺,甚则焦黑燥裂,脉
沉迟而实或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腹满硬痛、便秘与里热炽盛见症共见为审
黄痰、喉间痰鸣等)。 ②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 本证以神志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热症状共见为审
证要点。
10.瘀阻脑络证 定位诊断 ①特征性症状:头痛、头晕经久不愈。 ②一般性症状:心悸、失眠、健忘、神昏。 定性诊断 ①兼有血瘀见症(如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
第七章 中医诊断学 病位辨证(心肺脾病辨证)
9.大肠湿热证
(1)定义: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 下痢为主症的证候。
(2)病因病机与临床表现:
夏秋暑热邪侵犯肠道 肠道湿热 湿:气机阻滞—腹痛,后重
饮食不洁
传导失职 热:急迫—迫津下泄—暴注下泄
湿热秽浊蕴结肠道
湿热薰灼,肠络受损—下痢脓血
热邪伤津——口渴
热薰于外——身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久病失养
不充
劳心耗血
(3)证候特点: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证共见为主要辨证依据。
2.心阴虚证
(1)定义:由于阴液亏损,心与心神失养,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2)病因病机:
心失濡养 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
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心不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
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心阴亏虚 虚热内生——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
寒凝心脉 阴寒凝滞,气血不行
时发时
止
气滞心脉
气机郁滞,血行不畅
不同症状
痛如针刺,舌暗或青紫斑 点,脉细涩或结代 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苔 白腻,脉沉滑
痛势较剧,突然发作,冷 痛或遇寒痛剧,舌淡苔白, 脉沉紧
疼痛而胀,胁胀,喜太息, 发作与精神因素有关,脉 弦
可互为因果 相兼为病
四型证候可夹杂出现
2.心火亢盛证,痰蒙心神证,痰火扰神证的鉴别
脾失健运——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肠鸣泄泻 运化水谷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淡白、萎黄,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头晕眼花 主运化
痰饮 运化水液——脾失健运 水湿潴留 水肿
肢体困重
不能上输水谷精微——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腹胀腹泄 主升清
不能保持内脏正常位置—— 内脏下垂
主统血——脾气亏虚,统血无权——各种出血
中医诊断学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总)
临床表现:
肺失宣肃:咳喘,气粗,鼻翼煽动
肺热:胸痛,咽喉红肿疼痛
里实热:热、渴,二便,舌脉
辨证要点:
咳喘+里实热证
脏腑辨证
七、痰热壅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痰热交结,壅滞于肺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因:热——外邪化热,炼液成痰 痰热壅肺 内因:痰——宿痰化热
肺失宣肃 气机闭塞 肉腐血败
临床表现:
心火上炎下移+火热
神志异常+痰浊 神志异常+痰+火热 心悸怔忡+闷憋疼痛+痰瘀气寒 头痛,头晕+血瘀
肺病辨证
生理功能:皮、毛、悲、鼻、泪
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通调水道:水之上源 肺朝百脉,主宣肃 主皮毛,主卫外司合
病理状态:
呼吸↓:咳、喘、痰;或胸闷,气短等 水液代谢↓:水、湿、痰、饮 卫外失司:自汗,易感外邪
失于滋润:口干咽燥,声音嘶哑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颧潮红,舌脉
辨证要点:
干咳,少痰或粘+阴虚
三、风寒犯肺证
脏腑辨证
涵义:
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致使肺卫失宣的证候
病因病机:
外感风寒
损伤卫阳,卫阳被遏 风寒表证 肺失宣肃 咳、喘、痰(寒)
临床表现:
表寒证 肺失宣肃:咳喘痰涕,鼻塞流涕,痰涕清稀
证候:
虚:久病→气虚,阴虚 实:外邪(风、寒、热、燥)
病理产物:水、湿、痰、饮等
脏腑辨证
一、肺气虚证
脏腑辨证
涵义:
肺气虚弱,功能(主气、卫外)减退的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消耗↑ 脾虚失运→肺失充养
临床表现:
肺气虚弱
呼吸↓ 卫外↓ 布津↓
中医诊断学之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一、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悸,胸闷,气短。
2、气虚表现精神疲倦,或有自汗,活动后诸症加重,面色淡白,舌质淡,脉虚。
3、辨证依据心悸、神疲与气虚症状共见。
二、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痛2、阳虚表现气短,自汗,畏冷肢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面唇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苔白滑,脉弱或结或代。
3、辨证依据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
三、心阳暴脱证的临床表现1、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或心悸,心胸剧痛,神志模糊或昏迷,唇舌青紫,脉微欲绝。
2、辨证依据心悸胸痛、冷汗、肢厥、脉微等。
四、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鉴别五、心脉痹阻证瘀、痰、寒、气的比较六、心脉痹阻证的证候分析1、病因(1)本证多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运血无力,而致气滞、血瘀、痰浊、阴寒等邪气痹阻,心脉癖阻。
(2)其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2、证候分析(1)心阳不振,失于温运,或瘀血内阻,心脏搏动失常,故见心悸怔忡。
(2)阳气不宣,血行无力,心脉阻滞不通,故心胸憋闷疼痛。
(3)手少阴心经之脉横出腋下,循肩背、内臂后缘,故痛引肩背内臂。
七、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悸,失眠,多梦。
2、血虚表现头晕眼花,健忘,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3、辨证依据心悸、失眠、多梦与血虚症状共见,多有久病、失血等病史。
八、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表现心烦,心悸,失眠,多梦。
2、阴虚表现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或见手足心热,潮热盔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辨证依据心烦、心悸、失眠与阴虚症状共见。
九、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1、心病热象心烦,失眠,甚或口舌生疮、溃烂疼痛;或见小便短赤、灼热涩痛;或见吐血、衄血;或见狂躁澹语、神识不清。
2、实热表现发热,口渴,便秘,尿黄,面红,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3、辨证依据发热、心烦、吐衄、舌赤生疮、尿赤涩灼痛等实火表现。
十、痰蒙心神证的临床表现1、神昏神情痴呆,意识模糊,甚则昏不知人。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5 肝阳上亢证 概 念 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亢于上的上实下虚证
郁怒不解 年高肾虚 房事过度
机制
表现·分析
头目胀痛,眩晕耳鸣, 面红目赤,失眠多梦 —— 阴虚阳亢盛于上 急躁易怒 —— 肝失条达 腰膝酸软 —— 肾虚腰府骨骼失养
—— 上盛下亏 舌红少苔少津,脉弦或弦细数 —— 阳亢阴亏
6.3 阴虚动风证
参“肝阴虚证” 辨证要点: 阴虚症+ 动风(手足蠕动)
6.4 血虚生风证
参“肝血虚证” 辨证要点: 血虚症+动风(肢麻、震颤,肌肉瞤动)
7 肝胆湿热证
概 念 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失职之证
机 制 外感湿热
饮食不节 脾胃失运
湿热
表现·分析
胁肋胀痛灼热,或胁下有痞块 — 湿热蕴结肝胆,气机郁滞 厌食腹胀 — 肝脾不调 口苦泛恶 — 肝胃不和 大便不调,小便短赤 — 湿热内蕴,传导气化不利 或寒热往来,身目发黄 — 少阳枢机不利,胆汁外溢 或阴囊湿疹,睾丸肿胀热痛 或阴部瘙痒,带下黄臭 — 湿热下注 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 湿热
辨证要点 肝经部位胀痛,善太息,情志抑郁
4 肝火炽盛证 概 念 火热炽盛,内扰于肝,气火上逆之实热证
情志不遂 过食肥甘 热邪侵袭
机制
表现·分析
头晕胀痛,面红目赤,耳鸣如潮 —— 肝火上扰 口干口苦 —— 胆汁上蒸 急躁易怒 —— 肝失条达,火热内扰 胁肋灼痛 —— 火灼肝经 失眠多梦 —— 热扰心神 或吐血衄血 —— 热伤血络 便秘尿黄 —— 热伤津液 舌红苔黄,脉弦数 —— 肝火
辨证要点 脾胃纳运功能失常 + 湿热见症
7 胃气虚证
概 念 胃气不足,胃失和降之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2《心血虚证心阴虚证》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3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4《心火亢盛证》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5《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6《痰迷心窍证》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7《心脉痹阻证》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8《小肠气滞证》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1《脾气虚证》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2《脾阳虚证脾胃虚寒证》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
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3《寒湿困脾证》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4《湿热蕴脾证脾胃湿热证》面目发黄色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5《胃阴虚证》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6《胃阳虚证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7《胃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8《胃热亢盛证胃实热证胃火》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9《寒邪犯胃证胃实寒证胃寒》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10《胃腑血瘀证》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1《肺气虚证》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2《肺阴虚证》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3《痰浊阻肺证》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4《风寒束肺证》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6《水寒射肺证饮停于肺》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
7《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8《热邪壅肺》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煽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
(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9《燥邪犯肺》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10《大肠液亏证》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润肠丸)11《大肠结热证》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芍药汤白头翁汤)13《湿阻大肠》泄泻腹胀肠湿阻,腹痛纳呆肠漉漉,湿注尿少口不渴,湿停胃逆恶心吐,舌苔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正气散。
14《肠痈脉证》肠痈右少腹痛剧,湿热积滞血凝聚,拒按灼热身发热,尿黄短赤身蜷卧,舌红苔黄脉弦数,大黄牡丹泄瘀热。
1《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腰膝酸,眩晕耳鸣五心烦,颧红盗汗口咽干,形体消瘦难入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知柏左归丸。
(齿摇发落,遗精早泄,女子崩漏或经闭不孕,杞菊地黄丸大补阴丸二至丸)2《肾阳虚证》肾阳虚证肢畏寒,精神萎靡腰膝酸,阳痿宫寒夜多尿,晄白耳鸣头晕眩,脉沉尺弱舌白淡,金匮肾气右归丸。
(舌淡胖,脉沉细迟或微细)3《肾阴阳两虚证》腰膝酸软形肢寒,自觉内热头晕眩,乏力耳鸣咽干燥,不孕不育饮热兼,舌胖苔薄脉细弱,左归丸合右归丸。
4《肾精不足证》肾精不足发育缓,成人早衰性能减,精少经闭不孕育,身矮智低骨骼软,脉细无力舌瘦瘪,添精河车左归丸。
5《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见遗精,早泄夜尿带下清,遗尿尿频胎滑动,腰膝酸软或耳鸣,面白舌淡脉沉弱,桑螵补元煎秘精。
(桑螵蛸散大补元煎秘精丸)6《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见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神疲自汗腰膝酸,偏阴偏阳两症参,阳虚参蛤肾气丸,阴虚生脉六味丸。
(偏阳虚自汗声低,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浮无根;偏阴虚面赤心烦口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7《肾虚水泛》肾虚水泛面白苍,身肿尿少腹满胀,腰酸形寒肿没指,咳喘心悸舌淡胖,脉沉细迟苔白滑,温阳利水真武汤。
8《膀胱虚寒证》膀胱虚寒缩泉丸,晄白腰酸形肢寒,舌胖白润沉弱迟,遗尿尿频夜尿痊。
9《膀胱湿热证》膀胱湿热尿涩短,尿频尿急痛不减,排尿灼热见砂石,尿血发热膀胱炎,舌红黄腻脉滑数,清热八正石苇散。
(湿热可致腰痛,清热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尿有砂石为主症者方用石苇散)10《膀胱湿浊证》膀胱湿浊尿白浊,如脂如膏排尿涩,舌淡苔腻脉细数,萆薢六味真不错。
(萆薢分清饮六味地黄丸)。
八纲辨证总纲领百病有因各不同脏腑辨证是核心气血津液辨分明外感热病层次辨判断疾病证侯型八纲辨证-表证表证邪犯肌表证鼻塞流涕头身痛发热恶寒有无汗咳嗽苔白脉浮升里证里证表传或内生病位深在于内中脏腑气血病属里凡非表证皆包容寒证寒证感受寒邪证阳虚阴盛寒内生恶寒喜暖四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清口淡不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迟紧绷热证热证感受热邪证或为阳盛阴虚成躁烦口渴喜冷饮发热喜凉面目红大便秘结小便赤舌红苔黄脉数洪虚证虚证正气虚不足机体抗病能力低形瘦神靡泛力气气短懒言眩晕悸汗出欲卧便溏利舌质淡嫩脉虚细实证实证邪气有余盛正气未衰能抗争呼吸气粗语长重胸腹胀满拒按痛热烦便秘尿赤涩舌老苔厚脉实雄阴证阴证闭目羞见明神静懒言气微轻喜热恶寒四肢冷大便自利小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虚寒盛虚寒征阳证阳证开目欲见明神烦多言气粗宏壮热恶寒渴饮冷便秘尿赤面目红舌红苔黄脉洪数阳气亢盛实热征阴虚证阴虚形瘦眩失眠口燥咽干五心烦颧红唇赤潮热汗脉搏细数舌绛干阳虚证阳虚神疲乏力气口淡不渴便溏利畏寒肢冷蜷卧睡面白舌淡脉迟虚亡阴亡阴阴液衰竭征汗多粘湿手足温渴喜冷饮气粗急舌红绛干脉细频亡阳亡阳阳气已衰竭汗多冷清肢冷厥口淡不渴气微弱舌质淡润脉微绝病因辨证-六浮病辨证伤风发热汗恶风喉痒咳嗽头晕痛伤风病证舌苦薄白脉浮缓风疹时发时隐踪或皮瘙痒无定处或为游走关节痛寒邪病证表寒发热恶寒风无汗头身骨节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直中吐泻腹冷痛暑邪病证(1)暑温暑温高热烦渴汗头痛气粗短赤便舌红苔黄脉洪数或为短气神疲倦或为抽搐牙关紧或反张弓神昏谵(2)中暑中暑感受暑邪病突然发生头晕痛胸闷恶心时呕吐口干渴饮体倦松甚则昏仆不省人发热烦渴大汗生或身无汗肢厥冷或兼抽搐反张弓湿邪病证湿侵头重肢体倦二便不爽口中淡胸闷纳少腹胀满关节疼痛重着酸舌苔白腻脉濡缓或为浮肿女带缠燥邪病证(1)凉燥凉燥恶寒热无汗头痛不渴口鼻干舌淡苔白脉浮弦鼻塞咳嗽少有痰(2)温燥温燥发热微恶寒鼻咽干燥口渴烦舌红苔黄脉浮数干咳稠粘带血痰火证壮热恶热烦口渴尿赤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实数吐衄便血昏发斑七情病的辨证-喜伤证喜则气渙伤心气神不守舍人自迷精神恍惚举止乱语无伦次脉虚细怒伤证盛怒伤肝气上逆头晕目眩面目赤甚则昏厥或呕血怒后情志多抑郁胸胁胀满脉弦硬急燥易怒善太息忧伤证忧愁过度伤肺脾情志沉郁乏力气纳少便溏脉虚缓少气咳嗽痰清稀思伤证思则气结伤心脾食少便溏乏力气失眠健忘心惊悸形体消瘦脉沉细悲伤证悲则气消心肺虚意志消沉常哭泣面色惨淡脉细弱少气懒言汗湿衣恐伤证恐则气下伤心肾怵惕不安常独居如人将捕惶恐惧二便失禁脉沉抑惊伤证惊则气乱心惊悸惊慌失措睛不移举止失常脉动乱口不能呼神志迷脏腑辨证-心阴虚证心阴虚证心悸烦少寐多梦潮热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尿黄便秘口咽干心血虚证心血虛证心悸忡失眠健忘眩晕朦舌质淡白脉细弱唇面淡白无华容心气虚证心气虚证心悸动体倦乏力自汗生神疲气短劳累重舌质淡嫩脉细松心阳虚证心阳虚证心悸空形寒肢冷自汗生胸闷气短劳累重舌淡脉微结代停心火上炎心火上炎心悸烦口舌生疮夜难眠舌红苔黄脉滑数唇红面赤口渴干心血瘀阻心血瘀阻心悸痛痛剧肢冷唇甲青舌质暗红有瘀点脉搏细涩结代停痰迷心窍痰迷心窍失清灵神情痴呆意朦胧脉滑舌淡苔白腻呕痰喉中有响鸣痰火扰心痰火扰心神错更哭笑无常不识翁舌苔黄腻脉滑数狂躁妄动面赤红小肠实热小肠实热心热烦面红唇赤口淡干舌红苔黄脉弦数小便短赤淋涩艰小肠气痛小肠气痛疝胀痛时急时缓结滞凝舌苔白滑脉弦迟得热痛缓寒剧痛肝气郁结肝气郁结脉弦硬失调胸胁乳胀痛抑郁寡欢常唉叹月事不调或聚癥肝火上炎肝火上炎目赤红急躁易怒头昏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口苦便秘尿赤癃肝阴亏虚肝阴亏虚眼涩蒙五心烦热盗汗生舌红少津弦细数口苦尿黄胁肋痛肝血亏虚肝血亏虚眼昏蒙头晕面白无华容舌质淡白脉弦细胁痛经少或闭经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易躁怒头痛眩晕面目红舌红苔黄脉弦数尿黄便秘咽干痛肝阳化风肝阳化风头晕痛肢麻手颤步不正言謇舌红脉弦数甚则昏仆或中风肝胆湿热肝胆湿热郁热蒸身目尿黄呕恶生舌苔黄腻脉弦数寒热口苦胁肋痛或为睾肿囊湿疹或见带下黄浊浓胆郁痰扰胆郁痰扰胸胁满口苦欲呕头晕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烦热难寐悸不宁脾胃虚证脾气虚弱倦怠生纳少便溏腹胀撑舌淡苔白脉缓弱脾不统血便衄崩脾阳虚证脾阳虚证寒冷生口淡不渴便溏清舌淡苔白脉沉迟纳少脘腹胀满痛脾阴虚证脾阴虚证五心烦纳呆乏力消瘦颜舌红苔少脉细数口唇焦燥便赤干寒湿困脾寒湿困脾头身重纳呆呕恶便溏青舌淡苔白脉濡缓脘痞腹胀时隐痛湿热蕴脾湿热蕴脾尿赤黄纳呆脘痞呕恶胀舌苔黄腻脉濡数便溏不爽上蒸黄胃阴不尺胃阴不足口舌干胃脘灼痛干呕逆舌红少苔脉细数渴饮纳少或善饥食滞胃脘食滞胃脘失降通嗳腐酸臭脘腹痛恶心呕吐厌拒食舌苔厚腻脉滑行寒邪犯胃寒邪犯胃急暴痛遇寒则甚得温轻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脉弦或紧绷胃火炽盛胃火炽盛灼热痛口渴善饥胃热蒸舌红苔黄脉弦数口臭唇烂龈肿痛肺气虚证肺气虚证低微声咳喘无力痰稀清舌淡苔白脉虚弱少气乏力汗易风肺阴虚证肺阴虚证烦热生潮热盗汗两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干咳痰少嘶哑声风寒束肺风寒束肺外寒证恶寒无汗头身重舌苔薄白脉浮紧咳喘气喘痰稀清风热犯肺风热犯肺外热证发热咳嗽渴咽痛舌红苔干脉浮数痰黄稠粘难咯清肺燥咳嗽肺燥口唇鼻咽燥发热咳嗽胸中痛舌红少津脉细数痰粘难咯或带红热邪壅肺热邪壅肺热停胸发热咳喘胸中痛舌红苔黄脉洪数咯痰黄稠带血腥痰浊阻肺痰浊阻肺失宣通咳嗽气喘痰多清舌苔白腻脉滑应或见胸闷悸痰鸣大肠寒湿大肠寒湿传导更肠鸣漉漉腹冷痛舌苔白滑脉迟缓泄泻清稀寒湿停大肠湿热大肠湿热时腹痛里急后重便血脓舌红苔黄脉滑数或见暴注发热征肠痈肠痈湿热蕴肠中右少腹痛蜷卧形舌红苔黄脉弦肝发热拒按反跳痛肾阴虚证肾阴虚证腰膝软头晕耳鸣五心烦舌红少津脉细数遗精盗汗口咽干肾阳虚证肾阳虚证腰膝软头晕耳鸣肢背寒舌淡苔白脉沉迟阳萎神疲喜卧眠肾气不固肾气不固腰膝软遗精早泄头晕鸣舌淡苔白脉沉细尿后余沥尿频清肾不纳气肾不纳气腰膝软神疲自汗头晕鸣面白舌淡脉沉细呼多吸少喘息生肾虚水泛肾虚水泛腰膝软头晕耳鸣肢背寒舌淡苔滑脉沉迟面身浮肿咳喘痰肾精不足肾精不足腰膝软头晕耳鸣步履艰先天不足发育慢早衰发堕齿枯残舌质淡嫩脉沉弱男子精少女孕难膀胱虚寒膀胱虚寒形寒冷尿后余沥尿频清舌淡苔白脉沉迟面色晄白遗尿同膀胱湿热膀胱湿热气化紊排尿急频灼热痛舌红苔黄脉滑数发热腰痛癃砂红气血津液辨证-气虚证气虚活动症剧添疲倦乏力头晕眩少气懒言或自汗舌淡脉虚无力宣气陷证气陷气虚失升举倦怠少气头目昏脏器下垂腹胀坠舌淡脉弱小便频气滞证气滞气机阻滞证运行不畅闷胀痛胀痛部位不固定时作时止时重轻气逆证气逆泛指气上逆升发太过气上冲胃逆呃逆嗳呕吐肺逆咳嗽喘息生肝逆呕吐厥晕痛肾不纳气亦包容血虛证血虚肢麻心悸梦面目萎黄头晕蒙经闭后期或量少唇舌淡白脉细弱血瘀证局部肿胀症积硬固定拒按针刺痛唇舌青紫瘀斑点脉搏细涩结代停血热证血热身热夜热盛诸般失血热迫攻烦燥口干不欲饮脉搏细数舌降红津液不足证津液不足体失养皮肤干燥毛不荣便秘尿少脉细数唇焦舌燥干渴生水液停滞(1)风痰证风痰痰盛动肝风僻舌强眩晕朦舌苔白腻脉弦滑突然昏仆喉痰鸣(2)热痰证热痰痰热互结证痰黄稠粘咽肿痛舌红苔黄脉滑数发热咳嗽便秘红(3)寒痰证寒痰畏寒四肢冷咳嗽喘促痰稀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大便溏薄小便清(4)燥痰证燥痰干咳甚胸痛痰少难咯或带红舌红苔少脉细数鼻咽干燥烦渴生(5)湿痰证湿痰胸脘满闷撑咳嗽呕恶痰多涌舌淡白腻脉濡缓纳呆身重困倦增(6)痰饮证痰饮胁满咳喘生心悸气短肠水声舌苔白滑脉弦滑眩晕呕吐痰稀清(7)悬饮证悬饮水留胁痞撑呼吸咳唾引胁痛舌苔白滑脉沉弦干呕短气息促鸣(8)溢饮证溢饮水溢肢重痛咳喘痰白或浮肿舌淡苔白脉浮紧发热无汗恶寒风(9)支饮证支饮胸脘痞满生咳逆倚息难卧平舌苔白腻脉弦紧面浮形肿痰白清层次辨证总括外感热病层次辨伤寒温病统一览初超同样有外证不解同样向内传同样发热与化热损阴伤阴不待言病势浅深有阶段三层分辨外内间外证总括外证初起病表浅邪侵正抗在外藩病因不同证殊异当分风热湿燥寒(1)外感风寒证外感风寒恶寒风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咳嗽鼻塞流涕清(2)外感风热证外感风热发热先不恶风寒微恶寒头痛口渴咽喉痛咳嗽咯吐黄稠痰舌边尖红脉浮数舌苔薄白微黄干(3)外感寒湿证外感寒湿发热生头痛身痛困而痈舌苔白腻脉濡缓口淡不渴脘痞撑(4)外感暑湿证外感暑湿夏贪凉发热恶寒溲赤黄胸闷泛恶身重倦脉搏濡数苔腻黄(5)外感燥湿证外感燥邪肺燥证恶寒发热时头痛口唇鼻咽多燥干咳嗽少痰或胸痛舌红少津脉浮数痰粘难咯或带红间证总括间证外传邪深犯外入内拒正邪干不内不外称间证外内同病亦包含1)不内外证不内外证胸胁满往来寒热头晕眩(半表半里证)恶心干呕不欲食心烦口苦咽喉干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搏弦硬或数弦2)内外同病外寒内饮恶寒生发热无汗头身痛(1)外寒内饮舌苔白滑脉浮紧咳嗽喘促痰稀清(2)外寒内热外寒内热恶寒风发热口渴头身痛舌苔薄黄脉浮数烦躁不安咳喘鸣(3)外内俱寒外内俱寒恶寒生发热无汗头身痛舌淡苔白脉沉迟口淡面白肢冷冰(4)外内俱热外内俱热发热生口舌生疮咽喉痛便秘尿赤烦渴饮舌红苔黄脉数洪内证总括内证病邪全入内病在五脏六腑间气血津液耗伤损阴竭阳脱病危难(1)邪热壅肺邪热壅肺咳喘生身热汗出胸闷痈舌红苔黄脉滑数咳痰黄稠或带红(2)内热炽盛壮热烦渴内热盛热迫津液大汗生舌红苔黄脉洪数喜凉恶热面赤红(3)热结肠胃热结肠胃腹胀痛日热甚尿赤癃舌红苔黄脉沉实干渴昏谵秘不通(4)湿热困脾湿热困脾胸脘闷身热不扬午后甚口粘苔黄脉濡数呕恶嗜卧体倦困(5)发热口苦发热口苔午后重心烦口渴胁肋痛舌苔黄腻脉滑数身目黄染脘痞撑(6)膀胱湿热膀胱湿热尿赤红淋漓不畅频急痛舌苔黄腻脉滑数身热口渴腹胀撑(7)湿热痢疾湿热痢疾湿热盛身热口渴腹中痛舌苔黄腻脉滑数里急后重便血脓(8)壮热扰心壮热扰心身壮热汗出不寐口干渴心烦躁扰不安宁舌红苔黄脉象数(9)热灼阴血热灼阴血夜热甚心烦不寐渴不饮舌质绛干脉细数躁扰谵语现斑疹(10)热陷心包热陷心包神昏谵身热灼手躁不安肢厥脉搏细滑数言謇舌质红绛干(11)血热动风血热动风壮热盛神昏躁狂天吊睛舌绛苔黄脉弦数颈项强直反张弓(12)阴虚动风阴虚动风神昏蒙口干齿燥循摸空舌绛无苔脉细数嗜卧手足蠕动风(13)热与血结热与血结少腹坚便硬易解咽水难神志如狂小便利善忘脉沉舌有斑(14)热盛动血热盛动血壮热先心烦口渴躁不安舌绛苔黄脉细数渐见失血吐衄斑(15)热厥证热厥高热肢反凉四肢厥冷胸腹烫口干舌燥脉实数渴欲饮水苔干黄(16)蛔厥证蛔厥手足厥逆证气上撞心心热痛烦热清渴渴欲饮饥不欲食吐蛔虫(17)阴竭证阴液耗竭病危重气息微弱神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