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1.生物的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胞质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核、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等,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功能。
3.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
有丝分裂用于体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减数分裂用于生殖细胞的形成。
4.细胞的各项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运输和转化、能量的吸收和利用、垃圾的排泄等。
5.遗传物质: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它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
DNA的结构是双螺旋,由核苷酸链组成。
6.基因与性状: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功能片段,它决定了生物的性状。
基因通过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保持传递。
7.物种与进化:物种是具有相同形态和生理特征,能够繁殖后代的一组生物个体。
生物的进化是物种随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而发生的变化。
8.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生活方式。
9.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组成,每个部分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并进行呼吸作用。
10.动物的结构和功能:动物按体内骨骼的有无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根据其食性可以分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和植食动物等。
11.生物的繁殖和生长: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生物的生长是生物体体格发育的过程。
12.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维护着生态平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生物知识点总
结
第一章植物界的多样性
- 植物界的分类特征
- 植物界的主要分类群
第二章古老的生物世界
- 古生物时代的植物和动物
- 古生物时代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昆虫的基本知识
- 昆虫的特征与分类
- 昆虫的功能和生活性
第四章生物圈的居民
- 生物圈的居民及其特点
- 生物圈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五章解剖植物的结构
- 植物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 植物组织和器官的特点
第六章食物和营养
- 生物的营养需求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七章遗传与变异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遗传变异与物种进化
第八章发光、发热及能量的转化- 生物的发光和发热现象
-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第九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
- 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的重要性- 水分和氧气的运动和流通
第十章动植物的需氧作用
- 动植物的需氧作用过程
- 需氧作用与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分解和消化
第十一章植物光合作用
-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第十二章动植物的生殖
- 动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生殖
- 生殖方式对物种繁衍的影响
第十三章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
- 初级消费者和二级消费者的食性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和特点
第十四章人体组成与生长发育
- 人体组成和人体器官
- 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和因素
第十五章保护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第十六章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 生物工程的意义和应用
- 生物工程与生命伦理的关系。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

jah75kbf
•不必说了,多么清净!乳娘动了动。尤五姨娘怕乳娘醒来,手臂一颤,小鱼儿喷出一口气,难受的弹弹舌尖,正巧尤五姨娘乳头在小 鱼儿嘴前,小鱼儿出于本能,一口咬住了,吮吸起来。尤五姨娘还没有出奶,但她感觉到一种神奇的涌动,好像身体从前都是死的、或 者说没有真正活过,现在却像一根枯枝用尽全力应和着春风呼唤似的、应和起小鱼儿的索求来。这么小、连人形都不太具备的一个东西, 怎么可以吸得这么有力?像它全部的的生命都系在她身上。它全部的生命,就系在她身上。她忽然领悟,这才是母亲。它一切索求,她 天然的不能拒绝。现在再杀它,它仍然不会反抗,但尤五姨娘已经没有能力再举起手。酥麻、疼痛而幸福的任它吮吸着。它哪怕吸的是 她的血,她也会给它。乳娘睁开眼醒来时,很惊愕的发现十 已经不在摇篮里了,而在她亲娘的怀里,吸着娘的奶。初产妇,出奶不是 很快,十 老得不到满足,气得越吸越大力,尤五姨娘乳头已经被吸出血,十 尝到些腥味,更加用力,尤五姨娘乳头上终于有丝丝奶水 渗出来。老太太午憩后,跟苏小横一起来探望十孙女儿,惊愕的看见尤五姨娘亲自搂着婴孩哺乳,说什么也不肯放。她不管人家说什么 了。她的命根子搂在这里了!“这是„„”老太太咂了咂嘴,很不满意。但尤五姨娘脸上那蠢煞了的坚持,不知怎么打动了她,她叹了 口气:“自己奶孩子,苦着呢!你不怕,就先试试罢。撑不住了,就让乳娘帮你。到底人家奶多,别饿着孩子。”这就是由着尤五姨娘 了。尤五姨娘奶着小鱼儿,奶了三天,小鱼儿额上的血斑,果然依着婆子所论,渐渐淡了。尤五姨娘奶水已比乳娘还旺盛。她醒时,就 喂孩子,还学着换尿布,等孩子睡,她也睡。她这个人像是完全变成了一只为孩子活着的动物。第三天,明柯跑了。他跑的时候,尤五 姨娘刚奶完一顿孩子,在睡。窗外一片灰蒙,似黄昏暮色,然而实在是午后,只因铅云压得实在太低,遮蔽了日色。炉子里,上好的炭 火规规矩矩烧着,偶尔“噼啪”一声。宝音侧耳听着外头的风。往常这时候,第一场雪早该下了罢?今年冬天旱,好像所有的雨水都在 秋天下完了,这时候天公就干着脸、屏着,只遣些冷利利的风来。往年这几天,她跟嘉颜都并肩儿奔忙。年节年节,人家过年,她们过 劫,跑断了腿、操碎了心。今年少了宝音,嘉颜是更忙了罢?开春或许好些。开了春,进京的进京去,府里的事务,也终于要真正分给 大太太、二太太作主了。宝音已经听说,嘉颜在替两位太太带丫头,丫头的人选,宝音也听了,平常都看在眼里的,果然都是勤快聪颖 的人,并无大差。嘉颜忙的时候,抱怨也是抱怨的,但干起活来比谁都麻利。她不是喜欢交权的人。只不过,老太太都交了,她有什么 法子?往
20024年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单元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生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
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4.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础或本质,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根本、核心)。
区分物种多样性:多个物种(例如一片森林有200种鸟类、700种植物等)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或不同个体(例如菊花有2000多个品种)5.生物的特征(1)应激性: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飞蛾扑火、人手被刺后收缩、鹿看见狮子立马逃跑)(2)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3)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青蛙抱对(4)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排出代谢废物(5)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同种生物间的关系:①合作/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②斗争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①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②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种间)③寄生(如:蛔虫和人、豆科植物与菟丝子)④共生(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实例:骆驼尿少,沙漠植物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
【初中生物】2024版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生物期中考试复习第一章认识生物和生物学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的家族中包括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2、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以及它生存的环境就叫做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统称为生物多样性。
4、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一些生物他们颜色状态都不同,但是都属于一个品种,如两千多种的品种菊,那么就体现了生物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不相同,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遗传信息也不尽相同。
)5、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陆地、湿地和海洋生态系统。
6、生物的基本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
生命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7、自然科学活动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
9、瑞典科学家林奈对生物进行分类,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按照大小和从属关系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林奈的研究使分类学成为一门科学,林奈被称为分类学之父。
10、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进化学说”。
11、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哈维是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
12、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分子生物学阶段。
13实验法的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14、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猎物的。
此实验中设计的两只死老鼠的唯一区别是:有无毒液;设计一只没有被响尾蛇袭击过的死老鼠的目的是:对照实验。
第二章细胞1、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等只有一个细胞构成。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总结精华

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认识生命第1章生命的世界§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多样性1.物种多样性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遗传(基因)多样性在地球上,不同种生物体内所携带的基因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也不尽相同。
如菊花有2万至2.5万个品种;同一头母猪却生下了一窝白猪、花猪和黑猪等不同毛色的小猪。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环境组成。
种类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又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都可称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生物的特征生物在表现为多样性的同时也具有共性: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特征。
(1)应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
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它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
如向日葵的花盘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自然下垂等。
(2)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性,生物通过生长使体形增大,体重增加。
(3)繁殖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
如蜻蜓点水、母鸡生蛋等。
(4)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如汗液、尿液、二氧化碳等)。
动、植物的遗体,枯枝落叶等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有上述生物的几个基本特征。
§1.1.2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空间统称环境。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环境。
一、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
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第1章生命的世界1. 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动物、真菌、细菌、病毒2.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3.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叫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由生物和环境共同组成常见的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个池塘、一块草地、一块农田、一条河、一个校园、一座城市一棵桃树、一群鱼等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4. 生物的特征应激性:如朵朵葵花向太阳、一滴糖水会招来蚂蚁、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吃话梅分泌唾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生长: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繁殖:如蜻蜓点水、母鸡下蛋、孔雀开屏、植物开花结果新陈代谢(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植物光合作用、落叶、运动后出汗、呼吸、排尿等5、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各种因素。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助(如“企鹅喂食、蚂蚁共同搬运食物)、斗争(如梅花鹿求偶争斗)生物因素:不同种生物间的关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蚁和鞭毛虫、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狮子捕食斑马)、寄生(如:蛔虫和人)、竞争(如:水稻和杂草、大小两种草履虫的竞争)6、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拟态(如:竹节虫、枯叶蝶)、保护色(如:蜥蜴和北极熊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胡蜂、夹竹桃)7、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鸟类有适于飞翔的翅膀、北极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8、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影响和改变环境;环境也能影响生物。
10、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有机整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第2章探索生命1. 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2. 林奈――“分类学之父”3.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单位由大到小,共同特征由少到多)4.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物种起源5. 哈维(较早运用实验方法的科学家)――血液循环6. 沃森和克里克(现代分子生物学奠基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7.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命现象8.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上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生命(七年级上)1、生物的特征: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特征)能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激性;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两类。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种内关系(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也有种间关系,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水分)和合作关系(如蚂蚁等群体生活的动物),寄生、共生。
3、科学探究①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陈述句)、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如何如何)、表达交流②设置实验时应注意1设置对照实验2、设置单一变量3、实验材料达一定数量(避免偶然性)4、编号(1)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应再次“检查实验方案”或“重新进行实验”,不能修改实验数据。
(2)在设计探究实验方案时,应考虑两个原则:一是要设置“对照实验....”.,二是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
(3)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
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4)变量:简单地说,在一组实验中,我们所要探究的那个因素,就叫做变量。
如:在“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其“温度”就是变量。
(5)对照组:一般都是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
(6)实验组:一般只控制探究因素,其他都处于理想状态。
如:在探究“土壤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土壤“潮湿”的实验装置为对照组;而土壤“干燥”的实验装置为实验组。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为:一取二放,三安装。
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物像的大小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放大倍数越大,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
4、物像在视野的位置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一致(抄答案)。
5、视野中的污点判断:在视野出现污点的可能性是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若反光镜上有污点,只能影响视野亮度,不会在视野中出现。
对于这类型的题目须用排出法,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
6、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数目多少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视野的大小有反比的关系。
但要注意计算时长度和面积不一样。
)临时装片制作过程:植物细胞: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动物细胞: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吸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将盖玻片的一端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整个标本3、生物细胞结构的比较:1、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结构。
植物细胞除此之外还有细胞壁,成熟细胞有液泡,绿色部分有叶绿体。
2、细菌区别于其他细胞的特点: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与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多了细胞壁3、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真菌的主要特征: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有单细胞(酵母菌)多细胞(霉菌)酿酒时需要酵母菌无氧下产生酒精,酿白酒时制曲需要霉菌,青霉菌制造青霉素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_遗传物质_组成。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病毒,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一旦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重新开始。
细菌体内的病毒叫噬菌体。
4、.阐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注意:带甜味、酸味、苦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将菠菜放在清水里,水不变绿,但是煮菠菜水就变成绿色了——煮菠菜时将细胞膜破坏了,色素来自叶绿体;变形虫实验——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线粒体,任何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有线粒体光合作用的验证试验中,将叶片放进酒精中脱去的是叶绿素。
4、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生物体能由小长大,是源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分裂时,最先开始的是细胞核。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自己,数量加倍,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分裂结束后,新细胞染色体恢复原有水平,和原细胞一样。
2、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这些相同的细胞通过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系统。
生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植物体。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通过食物链,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增产、增加甜度、促生长等都要促进光合作用。
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时间,合理密植光合作用反应式:原料:二氧化碳 , 水产物:有机物, 氧气条件:光能 , 叶绿体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消耗尽叶片内原有的淀粉。
②对照实验: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见光部位和不见光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
目的:脱色,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
④染色:用碘液染色,用于检验是否产生淀粉。
⑤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碘液变蓝,被黑纸遮盖的部分不变蓝。
因为见光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不见光部分因为无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没产生淀粉,因此不变蓝。
⑥结论: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_二氧化碳__,产生__氧气_,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用来构建生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及时松土、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本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种子的贮存要彻底晒干,以降低呼吸作用,有利于保存。
2、水果贮存也要降低呼吸作用,如:在水果外面包塑料袋,目的是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保鲜。
还有萝卜和地瓜的空心;湿谷堆放一段时间会发热等现象都与呼吸作用有关;经常给植物松土和排水的目的是促进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
3、夏天,用冰箱贮存蔬菜和水果来达到保鲜,其原理是:温度低蔬菜和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少的缘故。
3、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根尖的四个区是:根冠(保护);分生区(分生组织,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区,能够少量吸收水和无机盐);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最主要的区,在其上部分化形成导管,判断的依据是有大量根毛)移栽时要带土,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移栽最好在阴天,目的是蒸腾作用降低,减少水分的散失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或根毛区)。
1、根毛适于吸收水分的结构特点:(1)根毛数量多并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
(2)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2、根毛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理: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如:将青菜腌在食盐中细胞会失水)当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如:将青菜浸泡在水中细胞会吸水)3、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在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根毛源源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植物体生活对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氮、磷、钾”三大无机盐。
4、植物萎蔫的原因:(1)干旱土壤中水分不足,根系吸水减少,植物蒸腾失水量超过根部吸水量。
(2)水涝地里,土壤中缺乏氧气,根的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影响根吸水。
(3)植物移栽损伤了过多的根毛和幼根,降低吸水功能,吸水量小于水分的蒸腾量。
(4)盐碱地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系难吸水,吸收的水分少于植物通过蒸腾散失的水。
(5)在炎热夏天的中午,植物萎蔫原因是——蒸腾作用过强叶片失水较多 .用凡士林将叶片涂满的目的是:避免植物的蒸腾作用将整个花盆用塑料袋包起来,如果塑料袋的内壁上有水珠,能够证明植物的蒸腾作用吗?答:不能,因为塑料袋内壁上的水有可能是花盆土壤蒸发的。
实验应纠正为:塑料袋应扎在茎的基部。
5、根的生长:分生区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和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有大量根毛。
所以移栽植物带土砣是为保护幼嫩的根毛。
4、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是叶上的气孔。
蒸腾作用的意义有:1)形成水分和无机盐吸收和向上运输的“拉力”;2)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3)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蒸腾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为了提高幼苗的成活率,要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移栽后要遮阳或移栽时要去掉植物体部分的枝和叶等,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2、夏天,我们走进森林时,有一种凉爽的感觉,这是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3、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是同时进行的,晚上主要是进行呼吸作用和少量的蒸腾作用。
4、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小部分用于植物体的生理活动。
5、运输作用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能将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植株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