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神经调节》教案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调节》教案

《神经调节》教案神经调节教案篇一第九章神经调节第一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教学目的:1、识记神经系统的组成。

2、应用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的知识,以及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

3、学会膝跳反射实验。

教学重点:1、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反射的概念。

教学难点:1、神经元的功能和分布。

2、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

教具准备:1、神经系统的组成的挂图。

2、神经元模式图的挂图。

3、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白质的挂图。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挂图。

5、反射弧的模式图的挂图。

教学分析: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教学中可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 1 系统整体的挂图和中枢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剖面图来讲述。

首先,要讲清楚灰质和白质的概念,因为不论脊髓和脑的结构多么复杂,而它们都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的,其次,要讲清楚神经中枢和神经节的概念。

最后可以列表进行综合性小结,以理顺名词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层次。

通过综合性小结应该使学生明确:从结构上看,神经中枢和神经节都是由一些同功能神经元细胞体形成的;但是从分布的位臵看,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灰质里,神经节则位于周围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

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教学,首先要组织学生做好膝跳反射实验。

实验后应该让学生来回答实验指导中的讨论题。

在此基础上,列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见到的反射活动,最后总结出反射的概念。

在反射的概念明确以后要运用反射弧模式图和膝跳反射图解,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反射弧是指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传导反途经的结构。

它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同时指出,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通过本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明确几个问题:①神经中枢与中枢神经系统牟区别和关系②感受器是传入神经末梢部分,而传入神经末梢又可以叫感觉神经末梢③效应器是传出(也叫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和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3 神经调节 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3 神经调节  教案设计

神经的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
2.能正确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
3.能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
4.能说明脑各部分的结构,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对应的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大脑模型,能区分大脑的各个部分
2.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体验自主阅读概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反应所包含的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
2.神经元的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神经元,大脑模型,多媒体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谈话法,计算机辅助,讲授法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本的对应练习。

神经的调节教案及反思

神经的调节教案及反思

神经的调节——教案吴冬梅一.教材与学情分析:《神经的调节》是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围绕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从而来学习有关于神经元,中枢神经,周围神经以及脑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神经组织,大概了解了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对应的功能,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个铺垫作用。

此外,本节课在生物教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脑的结构与功能的知识,为今后学生在高中进一步地学习反射弧以及脑的结构奠定了知识基础。

因此我将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年龄特征分析,由于他们的宏观形象思维以及求新知意识较强,所以对于由刺激作出的一系列反应过程这一内容学习起来较为容易,但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神经元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这一抽象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神经元的功能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重点:脑的结构和对应部分的功能三.教学难点:神经元的功能——信息的接受和传导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说出人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系列连续的过程2.能正确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以及对应的功能3.能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4.能说明脑各部分的结构,所在的大概位置以及对应的功能(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大脑模型,能区分大脑的各个部分2. 通过自主阅读资料,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体验自主阅读概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反应所包含的科学,提高科学素养五.教学思路:举例人对各种刺激作出的反应——合作完成活动1探究人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般过程——展示神经元的模型,探讨神经元的功能——图片展示人的神经系统,区分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脑模型的展示,讲解脑的结构,探究脑个部分对应的功能六.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七.教学用具:神经元,大脑模型,多媒体八.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计算机辅助,讲授法九.教学设计:(一) 举列子,引新课(二)讲授新课:活动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对应的功能:十.课后总结: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十一.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和作业本的对应练习十二.板书设计:3.3神经调节刺激作出反应: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神经元的结构树突轴突中枢神经脑神经系统脊髓周围神经脑神经脑脑干脊神经小脑大脑《神经调节》教学反思吴冬梅本节课既需要掌握前面所学的神经系统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信息的处理的重要基础,因此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教学反思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模板
课题: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科目: 科学教学对象:八年

课时: 1
提供者:赵

单位:
一、反思教学内容
关于教学内容,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教学内容较多,导致时间不够。

2、活动设计有,但是涉及到实验不够严谨细致,数据没有呈现。

二、反思教学过程
关于教学过程,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在学生活动过程中,首先没有明确地说明,导致学生实验不知道做什么,得出的数据也误差很大。

其次没有给学生总结的时间,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人对刺激的反应的一些特点。

2、在学生缺乏信心热情时,没有及时调动课堂气氛。

3、学生的神经元模型制作过程有趣,但是没有足够的展示。

3、上课开头还不错,最后的结束有点草草了事。

三、反思教学效果
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知识层面主要是1了解神经调节的过程2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及特点。

方法层面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转换的思想、平均值的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方法。

情感层面通过这节课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意思,能够更加了解自己关爱自己。

关于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我觉得知识层面效果更多一点。

小组合作活动在开展的时候还需要更加合理地设计。

四、教学改进措施
在测测自己反应的活动中,PPT呈现活动内容、数据表格,然后通过小组内自己活动和小组间比较活动,增加活动趣味性,也让实验效果放大。

在神经元模型制作过程中,每一小组的成果展示。

通过让信息传递下去,加深信息传递在神经元过程中方向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进行删减,根据时间合理安排.。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走进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尤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

现在就来讲讲在授课《神经调节》这节课时如何运用了信息技术及其效果。

《神经调节》这节课主要是讲了人的神经系统的组成结构以及作用机理。

课堂的一开头,课堂引入借用了多媒体的视频播放,从网上剪接了一段足球运动员比赛片段,展示了运动员通过眼睛耳朵等传递并获得信息,通过自身处理信息后作出反应的比赛景象,从而引入课题,探究身体各个器官协调配合的原因,从而切入课题——神经调节。

这样的引入,相比传统的模式,更能开放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引入后,进入新课的讲授,讲授中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四个问题。

在讲探索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和探索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及其组成”时,学生占主导地位,充分地利用时间阅读蓝本,并完成任务作答题目,老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做题情况,并讲解,这个过程,充分利用了投影仪的展示功能,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对与错的区别,使知识点更形象,生动,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在讲探索三“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借助了视频展示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学生一边观看,老师一边讲解,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灵活性。

在讲探索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的功能,重点讲解了“人脑的高级功能”,直观的展现知识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走进了日常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它将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研究、探索知识的有力工具。

最重要的是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工具,寓教于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3.3神经调节》教学设计附反思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上册《3.3神经调节》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3节神经调节(一)本节的总体要求:本节内容以“功能”为主线展开教学的。

围绕对刺激的反应、信息的接受、信息的传导、信息的处理、应答性反应和反射弧而进行。

(二)本节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和注意的问题:(1)首先是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图3-15的反应的测试实验。

安排两名同学现场互相测试,即可发现人体对不同的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

在围绕实验,总结出对刺激的反应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最后作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是多个感觉器官的协同作用的结果。

然后,在具体讲述:信息的接受和传导——神经细胞(神经元)刺激——树突——细胞体——轴突信息的处理——脑和脊髓通过读图3—17人体的神经系统,了解人体的神经系统由和组成;其中的中枢部分是和;各自的功能是什么?周围部分是和组成;(植物性神经是指内脏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因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呼吸、消化和吸收等动、植物所共有的“植物性功能”而常称为植物性神经,它调节内脏活动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志控制,不具有随意性,因而常有人(特别在国外)称之为自主神经。

)结合教材中的图形认识人的脑(大脑、小脑、脑干)的结构,结合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大脑的功能、小脑的功能、脑干的功能。

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关注前沿科学——脑科学来进步理解人体的大脑的功能的重要性。

对与脊髓的结构和功能,教材是一带而过,但是,脊髓的功能应该指出,即传导和反射两项功能。

这也是我们在新教材时,编教材的老师要求的。

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反射和反射弧;2、通过日常生活的反射及膝跳反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反射弧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促使学法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反射教学难点:反射弧的组成和信息的传导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幻灯片)、内装乒乓球的黑盒(一)、内装仙人球的黑盒(二)、四人小组的分组并确认组长。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精选15篇)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精选15篇)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1今天早上的教学任务是“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为了课上的活动能更好进行,课前我对学生的课桌重新布置了一番。

第三节上课铃一响,我和往常一样,精神饱满地走入教室。

受到课前一件事的启发:某位学生带了个酷似口香糖的小玩意来到班级,在这玩意上有静电,用以恶作剧。

我以此为例,请一位遭到恶作剧的学生来讲述当时他的动作,并指出此学生缩回手的反应为“缩手反射”。

接着请了一位学生上台示范“膝跳反射”的过程,由此引出反射的概念并根据挂图介绍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此时发现学生的表情比较茫然,显然难以理解反射的整个过程。

我接着出示了“膝跳反射”的模型,通过模型让学生了解了膝跳反射的整个过程,再请刚才示范的学生讲述发生“膝跳反射”时他体内的发生的'事情,在我在引导下他最终较为完整的讲述了解了一遍。

提问:反射对人体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学生根据课前恶作剧的例子思考。

由些说明一个反射所需时间很短。

接着安排学生完成活动:测试“握手——握手”反射要用多少时间。

先介绍活动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两点注意事项:(1)请参加学生闭上眼睛,避免分心;(2)注意力要集中,但也不要过于敏感。

请20个学生(10个男学生10个女学生)在课前安排好的位置上围成圆圈完成活动,测试次数共10次。

根据测试结果请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射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事件?(2)比较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影响反射完成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如果测试人数再增加或减少数10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

对此作出解释。

根据讨论结果,我作出了结论:完成一个反射所用时间很短,因些人体能够比较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的过程。

最后总结: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此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并大多数能理解反射的过程,教学效果不错。

初中浙教版神经调节教案

初中浙教版神经调节教案

初中浙教版神经调节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4. 能够运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重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教学难点: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图片。

2. 神经系统的模型或图示。

3. 反射弧的图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神经系统?它在我们身体中起到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它负责传递信息和控制身体的各种活动。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a. 介绍大脑、小脑、脑干、脊髓的功能和位置。

b. 展示神经系统模型或图示,帮助学生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a. 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b. 解释神经元的功能,即传递神经冲动。

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a. 介绍反射的概念和特点。

b. 解释反射弧的组成,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 举例说明一些常见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分析一些生活现象,如触碰热锅时的缩手反应,解释这些现象是神经调节的具体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这些反射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 提醒学生注意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绘制神经系统的结构图,包括大脑、小脑、脑干、脊髓和神经。

2.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写一篇关于神经调节的小短文。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3神经调节教案1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3.3神经调节教案1

第三章第3节神经调节(教案)【课型】探究,概念学习。

【教学模式】小组讨论归纳、讲授。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不同人、不同感觉器官对刺激的反应快慢是不同的。

2、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3、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知道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

难点:理解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授课思路】1、课外活动: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实验小组,在课外按《科学》课本P110—111“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步骤要求,通过合作,边实验、边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分别按要求记录在三个实验表中。

在实验前强调以下注意点:①我们是以四人为一小组,其中两个同学做好课本P110,图3-15准备(0刻度端朝下),另外两人一人记录数据,一人调整被试手放置的位置(开始前被试的手对准0刻度线)。

②记录的数据是以捏住尺的那个刻度(既以手上端刻度为准)。

并初步考虑数据产生的差异。

2、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已在课外得到的实验数据,按原来的实验小组为单位,对任务单上的讨论题进行讨论。

然后展示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

教师对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进行归纳。

从中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反应快慢是不同的。

并能明白机体对刺激的反应是多个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知道对刺激的反应,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和做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3、通过神经元课件展示使学生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知道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转化、传导神经兴奋(神经冲动)的功能。

附:“实验表”和“任务单”“致谢”各一份。

实验:对刺激的反应实验表表一:课本P110,实验步骤2记录表,(即视觉对刺激反应记录表)表二:课本P110,实验步骤3记录表,(即数数对刺激反应影响记录表)表三:课本P110—111,实验步骤4记录表,(即听觉对刺激反应记录表)任务单一、讨论:1、三组表格中的平均数值大小一样吗?对实验表一、表三中结果进行比较那组数值小?即做那组实验时反应要快?实验表一、表三中各是什么器官对什么信号作出反应?那么关于人对不同信号的反应,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对表一、表二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说明数数对反应时间有什么影响?3、在夹住落下的直尺的过程中,身体哪些器官作出了反应?这些器官中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和作出反应的又各是哪些器官?二、思考总结:神经元数目形态功能树突轴突三、作业:(可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神经调节》

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神经调节》

精心整理
对教学过程中难点处理的反思--《神经调节》
作为教师,每节教案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后得出的,但是在实际授课时,有的觉得得心应手,效果颇佳;但也有的则觉得别别扭扭,死板教条。

如果及时记下当堂课的心得,在下一轮教学中吸取其教训或借鉴其经验,这样若干年后,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改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神经调节"一节内容时,由于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概念抽象费解,虽有书上的绘图形象地表达,但图是静止的,不能表示出蛋白质合成的动态过程。

刚开始授课时,按书上的讲解学生一脸茫然,感到困惑难懂。

课后,我及时反思并去查找有关资料,将这一生命活动进行直观化的处理,将神经元.细胞体.。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神经调节教学反思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这节课就是围绕“反射”来讲的,包含三个知识点:1、反射的概念;2 、反射弧的构成;3、反射的类型及其异同。

这三方面知识学生非常熟悉,但并不必定理解,因为我们只熟识这些事物的外在表现,而它们在体内的活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抽象性太强而直观不足,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确定不会好。

因为“反射”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设计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方式,如:活动、实验、举例、讲故事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让学生去体会和理解“反射”。

回顾这堂课,总体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是存在一些遗憾,需要思考和改进。

这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一、活动导入。

以简单的拍手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即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以活动开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反射”这一名词。

接着以“膝跳反射”的试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反射。

对于反射的概念,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分解成三个问题(此活动是在人体的什么体系调节下完成的;什么原因引起的;是有规律的反应吗?)引导学生思考,在答复问题同时自然归纳出反射的定义。

二、以学生为主。

这堂课许多环节是由学生完成的,我只是在必要时给了一些提示和引导。

如:“缩手反射”的实验就是由“小实验员”自己向大家说明实验规则,并选一名被试者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还对实验结果做了简单的分析。

反射弧的结构也是他们在阅读完资料后自己总结,我帮他们做了点修改后得出的。

三、联系生活。

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现象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神经调节是怎样进行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动身,通过试验和直观教学,辅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属于反射,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属于反射现象的'例子,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掌握“反射”这个概念的情况,同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反射”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我们的生活随处都有“反射”。

这有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反射”的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案初中科学《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科学《神经调节》教学设计

教案初中科学《神经调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神经调节的基本原理;b.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c.了解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d.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a.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合作能力;c.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b.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c.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教学内容和时序1.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0分钟)a.导入:通过展示一段精彩的鸟群迁徙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思考,了解动物行为是如何被神经调节的。

b.讲解:向学生介绍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神经元的传导和信息交流。

c.拓展:让学生思考人类的行为是如何被神经调节的,让学生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30分钟)a.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神经元结构图,引发学生对神经元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神经元的欲望。

b.实践: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神经元结构模型的制作,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神经元结构的理解。

c.讲解:向学生介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树突、轴突、髓鞘等重要结构和信息传递过程。

d.总结:让学生总结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神经递质的需求。

3.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30分钟)a.导入:通过观察和分析一段有趣的动物行为视频,引发学生对神经递质的思考,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b.讲解:向学生讲解神经递质的种类和作用,包括传递兴奋和抑制信息、维持生理平衡等。

c.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神经递质作用实验,通过实验,加深对神经递质的理解和应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3神经调节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3神经调节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3.3神经调节教案3.3 神经调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读图,98%学生能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②通过读图,90%学生了解人脑和脊髓的结构。

③通过列举生活实例,90%学生了解人脑和脊髓的功能。

2.能力目标①通过生活实例剖析,培养90%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通过读图,培养90%学生读图能力。

3.情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①关注脑科学的前言进展。

②知道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和功能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教学用具】教学课本、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师: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先来看段视频,思考生物是根据什么来作出反应的?生:环境变化(狮子辨别风向、斑马的行为;斑马根据感觉、气氛)。

师:好,请坐。

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迅速作出了反应,人也一样,人走路遇到障碍物是不是会绕开走,不热就会被绊倒。

而承担信息处理重任的就是人体内的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与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组成了人体的神经系统。

2讲授新课(一)神经系统师:我们先来了解下人体的神经中枢。

打开书本103页,读图3-14,并把右下角的列表填起来。

师:神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师: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生:脑和脊髓师:中枢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生: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师:回答的真棒。

那周围神经系统由什么组成?生:脑神经和脊神经。

师:周围神经系统有什么作用?生:负责中枢神经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师:也就是说他们把中枢神经处理的信息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对吧。

那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别负责哪些部位呢?生:脑神经主要支配……,脊神经支配……。

师:那脑神经和脊神经还有哪些区别?生:脑神经来自脑,有12对师:对,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有12对。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神经调节-教学反思

由《神经调节》的课堂教学引发的思考——生物实验的重要意义我在《神经调节》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个问题,即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探究,拿出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兴奋的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具有双向性、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具有单向性的特点。

学生立刻就兴致盎然的讨论起来,很快一位同学就向大家展示出了他设计很好的两套实验方案。

我心里就在暗想,如果真的有这些实验器材,能让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们亲自动手,上一堂货真价实的实验课,那对于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该有多么大的实际意义上的帮助啊!由此,我想到了目前在生物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验教学“缩水”现象。

生物科学是医学、药学、食品科学、农林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等息息相关。

发达国家更早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生物教育放在很靠前的位置上,而我们中国由于国情原因,对于生物学科不够重视,发展比较滞后。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现在教材中出现的许多事实和结论都是从前人不断的实验和生活的实践当中积累的。

由于许多生物学现象和生物学过程看不见,再加上学生不注意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简单的生物学常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感觉生物知识很抽象,仅凭借书面的文字表达和陈述是无法掌握和达到预期效果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才能观察清楚;许多生物学现象和结论只有通过学生亲手实验才能得到证明和解释,才有说服力,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体会发现时的快乐,体验科学的魅力。

因此,要让学生能够切实掌握生物知识,就必须借助于实验教学。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教学往往被忽略,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最好的教育理念和最好的教材也是空的、死的。

为什么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会出现严重的“缩水”现象呢?我根据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大致分析如下:1、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相对于理化实验来说,生物学实验的开设受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的限制较为突出。

八年级科学上册神经调节教案2 浙教版.doc

八年级科学上册神经调节教案2 浙教版.doc

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教学目标1. 了解脊髓和脊神经的基本形态、结构;2. 理解脊髓和脊神经的基本功能:3. 学生做简单的脊蛙反射实验。

说明:本节是继第一节学习了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一一*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之后的教学内容。

对脊髓与脊神经结构与功能的认识,是使前面学习的知识能够具体化和深化的进一步要求。

因此,了解脊髓与脊神经的形态。

结构知识就要密切结合反射与反射弧的认识,把神经调节基本方式与脊髓,脊神经的形态结构联系起来,使反射调节的认识具体化;理解脊髄在神经系统中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就会使神经调节整体性的认识有可能深化。

止确的认识首先源于対客观对彖的观察与体验。

因此,学习必要的实验方法、手段也应是基本教学目标之一。

脊蛙反射实验方法简单,结果确实,分析和形成结论认识也较为明确°教学应要求学生通过领会实验方法形成有关脊髓功能的认识。

但要特别注意教育学生珍惜实验材料。

无论是使用青蛙或是蟾赊,都应适当向学生介绍有关生态知识,强调爱护它们、保护自然的情感、意识,强调对实验现象的领会的教苧要求。

难点、重点分析1. 难点:脊蛙反射的实验方法的掌握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分析: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主要是体现在操作技能的形成上,而这就需要领会操作方法的原理并形成动作经验。

出于爱惜实验材料和提高教学效率的考虑,不可能让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因此,实验方法的教学要求成为难点,建议教师在操作定向方面下功夫,即强调使学生首先建立对实验操作方式的顺序、耍领的明确认识,然后在教师示范指导下分步骤顺次完成操作。

倘若材料理想、方法得当,实验结果确定,则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并不困难。

但如果实验中在材料生理状态和方法上有不妥之处,或有其他偶然影响因素使结果不按期望出现,可能会给分析带來休1难。

建议教师在讲解操作要领的同时,特别将“怎样判断除脑是否成功?”’'为什么在每次用硫酸纸片刺激后都耍用淸水冲洗受刺激的部位?”等问题加以说明。

《神经调节》的

《神经调节》的

《神经调节》的
初中生物教学反思:还原教材,自主学习
 ——关于《神经调节》的教学反思
 草原上生活着的斑马,能敏锐地觉察到环境的变化,如遇到狼的袭击时,能及时发现并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得以生存。

人在走路碰到障碍时,也会迅速绕开障碍以免摔跤。

是什幺能让生物在接受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迅速处理信息、作出决定,并根据决定快速行动呢?
 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三章第三节《神经调节》通过以功能为主线编排了有关神经调节的内容,包括:对刺激的反应、信息的接受和传导、信息的处理、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

其中“信息处理”部分(神经系统的组成,脑的结构与功能)是教学的重点之一。

可是在教材中,不难发现该部分内容介绍简略,如神经系统的组成仅以一幅结构图呈现,脑的结构与功能更是各以一句话概括之。

这样的编排固然能促使学生某种程度上的发现学习,可是该阶段的大部分学生对神经系统的知识还只有少许常识性的了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而只有科学到位地介绍与学习训练,才能达到教授知识和进行价值观渗透如科学用脑、卫生用脑等的目的。

因而在备课时,我对讲授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神经调节(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知道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知道脊髓
的结构与功能
(二)技能目标
1.通过对神经系统图(图3-18)的观察和神经元图(图3-17),提高读图能力对及思维导图这一学
习方法的认识。

2.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通过体验对“12对脑神经和31对
脊神经”的加工过程,认识右脑学习法。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对脑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难点:脑的结构、功能
三、教学准备
脊髓模型、脑模型、思维导图打印图片
四、教学过程
【引入】刚才同学们听到了上课铃声,很快就准确无误的坐到了自己的座位,这一反应是靠
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对这些反应到底有多快呢?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
吗?
(一)对刺激的反应
【活动1】P99 学生先两人一组做第2步(改为测3次,求平均值)。

的连续过程。

【活动2】一半学生做第3步,另一半学生做第4步(测3次求平均值)。

【结论】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
要有许多器官的参与。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
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讨论】1.在步骤2中,眼(看),鼻(屏住呼吸)参与了接受信息;神经传导信息;脑处
理信息;手(运动器官)和皮肤作出应答性反应。

2.在步骤4中,用耳代替眼来接受信息。

(二)信息的处理
)
轴突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温觉感受器)。

(四)脑的结构与功能
(视觉和触觉)(说明脑有左脑或右脑之分,然后介绍左右脑分工和右脑学习法)
【讲解】1.人的脑主要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借助模型);
2.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表面是灰质,称大脑皮层,具有许多沟、裂和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

3.脑的各部分都有其各自的功能,而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读图】P102了解人脑不同部分的功能,并完成任务。

4.脑科学
脑对我们这么重要,那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去保养好大脑,让它能正常的发挥作用?
A.要有充足的氧气,缺氧会头晕脑胀,甚至死亡。

B.要适当的进行休息,学习很紧张,但也要适当的调节自己。

C.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让大脑都好好的休息。

【讨论】P102 1、脑和脊髓 2、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五) 脊髓
(2)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六) 课堂小结
(七) 练习与反馈
人体所接受的信息主要是在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答:_脑和脊髓__.
2.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突起
3.“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脑中没有受伤的部分是()
(A)大脑(B)小脑(C)中脑(D)脑干
4.某人喝醉酒后,站立不稳,走路摇晃,酒精可能麻醉了他的()
(A)小脑(B)大脑(C)脑干(D)脊髓
(八) 你对脑最科学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
、人为什么要睡觉、做梦问题、心灵感应问题……
反思与思考:
这两三年来经常会思考到底怎么样的课是一节好的科学课。

我们是农村学校,平时出去听各级各类的优质课机会不是很多,最高级的也是金华市级的公开课。

所以更多的时候是有时间有机会就自己摸索和思考。

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一堂好的科学课要从以下三个原则出发。

1.教学要敢于跳出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教师好比厨师又高于厨师,但又高于厨师。

要对教材道原材料进行加工,加入调料,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学生才会喜欢吃。

本节课中的学生活动,“反应快慢的测试”;“动动你的手指头”(视觉和触觉)来说明左右脑的存在;对“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的右脑学习法:想象脑中有一个(生物)钟,
钟盘上有1到12这些数字,从每一个数字上长出一对神经来,控制着头部的运动;我生病了,脊神经出现的问题,四肢及内脏各个器官都不能动弹了,一天突然来了一个神医(数字31的谐音),把我的31对脊神经一根一根抽出来仔细的检查,然后又放回去,终于治好了我的病……
通过以上内容来增加整堂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渡过四十五分钟。

2.带上问题走进课堂,带上更多的问题离开课堂,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科学的兴趣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在我们的课堂引入中很多都会用问题引入。

然后一堂课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课也结束了。

但一堂好课应该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来激起更多的疑问,通过这一堂课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探求新知的兴趣。

3.当知识和能力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宁舍知识而取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但也有的时候不是这样的,例如我们在讲授一堂以识记为主的课,往往会让学生进行读和背。

这样短期看效果很好,因为成绩可能会好,但学生的能力却没有进展。

新课程的教科书,内容简单,在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也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加和删减,如教材中没专门实验操作的内容的列出,而我们必须在平时教学中进行穿插教学。

除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训练其他的思维能力教科书中也没有,但我们的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有的老师可能会认为这些内容对中考来说便不重要,教学重点应放在“反应快慢的测试”这一学生活动上,来得出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因为这可以为下一节课的重点反射弧作好铺垫,而反射弧在中考中是常会出现的知识点。

教学围绕考试(中考)转,一切为了考试准备,这应该是教育的悲哀呀。

本着以能力为重的原则,本节课的重点放在了神经系统的组成,但目的又不是要求学生记住神经系统的组成,而是设想以此为媒介,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和右脑学习。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对教材自然就作出了调整:把神经元这一内容放在了神经系统之后教学,目的是教材中本身就有安排学生完成神经系统图(思维导图)这一内容,为了训练学这种能力先介绍让学生认识思维导图(给了四幅思维导图实例),然后让学生试着画出神经元的结构图(思维导图)。

通过对左右脑的分工的介绍,对“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的右脑学习法,让学生知道在平时学习中如何把本在左脑学习的内容转移给右脑去学习,而且这种学习轻松高效。

在平时教学中有机会就可以训练这一能力,使右脑学习能运用自如。

这些能力的获得是终身受益的,但中考是不会出现的。

正因为这样很多老师会感叹“当知识和能力两者不能兼得的时候,宁舍知识而取能力”,这太难了。

(执教者:东阳市画溪初中陆明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