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合集下载

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教学课件

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教学课件
清代戏曲
李玉与苏州派作家
• 李玉;朱素臣;朱佐朝;叶稚斐;毕魏;邱园;张彝宣。 • 苏州派的传奇创作在内容上具有三大特色,即讥切时弊、 关注现实的现实精神,事关风化、劝善惩恶的教化目的, 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平民色彩。 • 在艺术上,总是紧密联系舞台实际,剧本形式短小精悍, 故事性强,情节变幻多端,排场生动活泼,采用双线并进 的结构,角色设置也颇为均匀得体。在宫调配置、曲牌联 套、四声韵脚上,大都十分工巧,和谐悦耳,文词也都通 俗自然,雅俗共赏。 • 代表作如 《清忠谱》(李玉等)、 《一捧雪》(李玉)、 《十五贯》(朱素臣)、《渔家乐》(朱佐朝)、《琥珀 匙》(叶稚斐)、《三报恩》(毕魏)、《党人碑》(邱 园)、《如是观》(张彝宣)等。
二、《长生殿》题材渊源与创作过程
李、杨爱情故事,新旧《唐书》、野史杂记均 有载。唐白居易《长恨歌》、陈鸿《长恨歌传》开 启此题材创作的先河,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元 王伯成《天宝遗事诸宫调》、白朴《梧桐雨》,明 屠隆《彩毫记》、吴世美《惊鸿记》等对《长生殿》 均有影响。 《长生殿》历时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始成”。 始为《沉香亭》,通过李白遭遇表现作者怀才不遇; 后改为《舞霓裳》,增加李泌辅助肃宗中兴,表现 对国运兴衰的思考;终成《长生殿》,表现“情缘 总归虚幻”的主题。
《清忠谱》
• 思想特征。 忠臣义士和权奸邪佞的斗争,伦理道德和黑 暗政治的抗衡。作者对恢复符合道德理想的社会秩序充满 了信心。 • 主人公周顺昌。 • 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第一,避实就虚,不去正面展现魏 忠贤乱政的史实,而是集中笔墨刻画五义士的光辉形象, 事件为人物形象服务。第二,把东林党人的斗争置于广大 人民群众群起呼应的背景之中,让正直的士大夫和广大人 民在反权奸、反暴政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精神联盟。第三, 在坚持“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的写实精神 的同时,充分发挥了艺术想象与艺术虚构。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孔 尚 任 引 驾 图
孔尚任引驾图
桃花扇
• 淮扬三年,孔尚任广泛结交当地或流寓扬州的 文士,往还酬唱,诗酒文会,写了六百多首诗。 他结交的前朝遗老如黄云、许承钦、邓汉仪、 杜濬、冒襄等,讲述李香君的故事,生发了创 作欲望。冒襄是明末南京四公子之一,对侯方 域、李香君非常熟悉。冒襄不顾80高龄、百 里路途,从如皋到孔尚任的住所兴化,“同住 三十日”,详述南明小朝廷的兴亡。下河衙门 解散后,孔尚任待命扬州,乘机去南京游览破 残的明故宫,到栖霞山访问了隐居的身历北京 甲申之变和南京弘光败局的张怡,也就是《桃 花扇》中的历史见证人张瑶星道士。
三、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精妙结 合
线索的设置、结局的安排、人物的塑造等方 面都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与一代王朝的兴 废历史紧密结合起来。
• 1、相逢:在党派斗争激烈的政治背景 下。 • 结合:卷入了政治斗争。

分离:局势日益紧张,权奸逐渐得 势。
各自遭遇:两条线索 重逢:在祭奠忠魂的道坛上 分襟入道:以爱情殉故国。
• 史可法
• 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 刘泽清) • 左良玉
• “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18争位,刘良佐语)
(4)文争于内
• 魏阉魏忠贤余党与复社文人势不两立 阮大铖:“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 我阮胡子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 (4侦戏)
• 清流文人以风流自许,饮酒看灯,欣赏 戏曲,寻访佳丽,出于门户之见揭发阀 党馀孽,为保护门户请左良玉东下,移 兵堵江,江北一空,国家覆亡 。让张 瑶星道土喝斥 侯、李,侯、李双双入 道 ,展示出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 张瑶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其意义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
《风筝误》

长生殿与桃花扇

长生殿与桃花扇

《桃花扇》的创作主旨
• Q:受到皇帝青睐的“圣裔”,为何选择叙 写南明小王朝的“弘光遗事” ? ——响应清初“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潮。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 ,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 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零涕,亦可惩创人 心,为末世之一救。” • 借爱情写乱世,表达对朝代更迭之际的动 荡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沉痛忧虑。
《长生殿》的思想主题
• 继承“至 情论”: 借李、杨的爱情遭遇,阐述他心目中理想化 的“至 情”演进的过程,将白居易对爱情 的歌颂进一步提升到人性的高度。 • 蕴含道德理性精神: “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夫妻伦 理 “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 ——伦理观念
戏剧冲突
• 情感冲突: “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 ” 夫妻伦理的基础——爱情专一 特殊的现实环境——六宫粉黛 • 社会冲突: “占了情场,驰了朝纲” 儿女情长VS社稷江山
• 特殊爱情对象——君王 杨玉环固宠希恩必然伴随着严重的政治后果: 姻亲——杨国忠奸臣误国
语言艺术
• 《长生殿》的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形成一种 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 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身份、性情、情感的不 同而有所变化,兼顾了曲文的“抒情”与“当行 ”。 • [雁儿舞](副净扮宫女上)担阁青春,后宫怨女 ,漫跌脚捶胸,有谁知苦。拚着一世没有丈夫, 做一只孤飞雁儿舞。 • [羽调近词· 四季花]别殿景幽奇:看雕梁畔,珠帘 外,雨卷云飞。逶迤,朱阑几曲环画溪,修廊数 层接翠微。绕红墙,通玉扉。
《桃花扇》对“忠”的理解
• 传统儒家观念: 忠君——以朝廷、皇帝为本 • 《桃花扇》中的“忠”: 忠国——以国家根本利益为本 • 观照南明兴亡的基本点:不是回归到以君 臣之义为首要的封建伦理中,而是把国家 放在人伦之最上,以国家为君、臣、民赖 以立身的根本。

清初戏曲与桃花扇长生殿

清初戏曲与桃花扇长生殿
2.严谨的艺术结构 . 以一生一旦为全剧之纲领 3.精选的词曲说白 . 1)曲文、说白,各有职司, )曲文、说白,各有职司, 位置得当。 位置得当。 2)曲文风格与戏文一致 )
《长生殿》与《桃花扇》的爱情比较 长生殿》 桃花扇》
——向志柱《古典文学知识》,2003年第2期
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双子星座, 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双子星座,洪昇 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 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扇》都 继承了和借鉴了明梁辰鱼的《浣纱记》 继承了和借鉴了明梁辰鱼的《浣纱记》 以来的情政结合的历史剧传统。 以来的情政结合的历史剧传统。他们分 别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 别描写了唐明皇李隆基、杨贵妃玉环和 复社才子侯方域、 复社才子侯方域、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 情故事。 杨之爱和侯、 情故事。李、杨之爱和侯、李之爱都是 在真实性基础上的艺术创造。 在真实性基础上的艺术创造。
1、李、杨之爱要摒弃自身政治化脂 粉还其“ 的面目方得到升华; 粉还其“人”的面目方得到升华;侯、 李之爱却要粘附政治的金粉更显绚丽。 李之爱却要粘附政治的金粉更显绚丽。 长生殿》的政治内容是李、 2、《长生殿》的政治内容是李、 杨题材本身包孕的, 桃花扇》 杨题材本身包孕的,《桃花扇》所摄 取的侯、李爱情的政治内容, 取的侯、李爱情的政治内容,则更多 的是作者赋予的。 的是作者赋予的。 具体说来, 3、具体说来,李、杨之爱是一个 净化、升华的过程, 净化、升华的过程,侯、李之爱则是 一个维护和捍卫的过程。 一个维护和捍卫的过程。
《长 生 殿》
一.洪昇的生平 二.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天宝遗事的历史底蕴: 1.唐代杜甫 《哀江头》 . 哀江头》 2.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3.唐代 陈鸿《长恨歌传》 . 陈鸿《长恨歌传》 4.元代白朴《梧桐雨》 .元代白朴《梧桐雨》 5.明代吴世美《惊鸿记》 .明代吴世美《惊鸿记》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理论:《闲情偶寄》(词曲部、演习部)
提出“结构第一”的主张,要求剧作家重视剧本 的“全局规模”,做到“立主脑、脱窠臼、密针
线、减头绪、戒荒唐。”语言力求顺口而动听。
康熙年间,洪昇的《长生殿》与孔尚任的《桃花 扇》先后问世,把中国戏曲创作推到高峰。
“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叨天子知。纵使元人 多院本,勾栏争唱孔洪词。”(金埴《题桃花扇 传奇》)
三、《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长生殿》兼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 方法。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要写幻。采用真幻结 合手法写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活,又有 浓厚的理想色彩。
2、《长生殿》的结构宏伟,场面壮丽,而又排场 紧凑,组织严密。
以李杨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以朝政军国之事为副 线,两条线索互相穿插,彼此关联。李、杨爱情 主线又以定情的金钗钿盒时隐时现贯穿其中。
“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 “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 (《誓师》)
〈3〉《桃花扇》全剧表现出深沉的感伤之情,弥 漫着浓重的幻灭之感。
侯李双双入道。
既有对南明小朝廷崩溃的悲愤,也有对大明三百 年基业覆亡的哀悼,还有对众多的正义之士的悲 剧命运的痛惜。
3《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第一出:先声【满庭芳】公子侯生,秣陵侨寓, 恰偕南国佳人;谗言暗害,鸾凤一宵分。又值天 翻地覆,据江淮藩镇纷纭。立昏主,征歌选舞, 党祸起奸臣。 良缘难再续,楼头激烈,狱底沉 沦。却赖苏翁柳老,解救殷勤。半夜君逃相走, 望烟波谁吊忠魂?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点 迷津。
奸马阮中外伏长剑,巧柳苏往来牵密线;
下半部,作者重点写二人尘世、仙界,苦苦思念, 情意绵绵,具有浓厚的理想性。

第二章清初戏曲

第二章清初戏曲
第二章清初戏曲
对奸佞的批判 作者通过《贿权》、 《禊游》、 《疑谶》、《权
哄》、《进果》等出,写出了皇帝和贵戚的穷奢极侈, 宰相的弄权误国,权臣间倾轧不已,官僚们趋炎附势 ,志士仁人痛心疾首,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郭 子仪发出感叹:“可知他朱甍碧瓦,总是血膏涂”(《疑 谶》),农夫高呼“一年靠这几茎苗,收来半要偿官赋 ,可怜能得几粒到肚!”(《进果》)都是不平之鸣 。
马士英: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 捷足先登,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 归手。…幸遇国家大变,正我辈得意之秋!
刘泽清:“把弘光送与北朝,赏咱们个大 大王爵,岂不献宝么?”
阮大铖:“北兵一来,还要迎甚么敌?只有两 着,不是跑,就是降。"
第二章清初戏曲
(3)武讧于外
史可法 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
第二章清初戏曲
杨贵妃
作者并不像明人传奇《惊鸿记》那样写“太真秽事 ”,而是写出了一个帝王宠妃的既骄纵、悍妒又温 柔、软弱的典型性格。在争夺君王的爱情时,她 对敌手是毫不留情的,正如她在《夜怨》一出所 说:“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 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而当她得宠时,又时 时不免“日久恩疏”的惊恐。作者对她既有批判, 又有所同情。尽管她在马嵬坡下自尽,承担了一 切罪恶,但作者并没有把安史之乱的全部罪责归 之于她。《弹词》一出中,以铁笛擅名的李謩说 :“休只埋怨贵妃娘娘,当日只为误任边将,委政 权奸,以致庙谟颠倒,四海动摇”,也代表了作者 的观点。
第二章清初戏曲
二、剧情及主题
1.背景: 2.剧情:
第二章清初戏曲
3.主题: A反映时代面貌,探索王朝灭亡的历史原因 《小引》:“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
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 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零涕,亦可惩创人心, 为末世之一救。”

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二章  《长生殿》与《桃花扇》
臣中之手握重兵者: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 佐﹑刘泽清也是“国仇犹可恕﹐私怨最难消”﹐一 味争夺地盘﹐相互残杀。总兵许定国在清军兵临城 下时﹐杀了高杰﹐带领清兵连夜南下﹐争“下江南 第一功”。就连坐镇武汉的左良玉﹐也藉剿檄奸臣 为名﹐领兵东下﹐致使江北淮扬千里营空﹐清兵乘 虚而入﹐直捣江南﹐最后导致了南明王朝的覆亡。

对南明王朝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以及 政治的腐败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和相当深刻的 揭露。君是昏君﹐臣是佞臣。
君:半壁山河已是不存﹐昏聩的弘光帝却一意 声色犬马﹐寻欢作乐。第二十五出《选优》描 写了他在清兵南下时﹐关心的仍是“享帝王之 尊”﹐“有声色之奉”。


臣中之至奸者:作者着力批判的人物马士英﹐他在 亡国大难临头之日﹐想到的仍是“一队娇娆﹐十车 细软”﹔阮大铖更是卖官鬻爵﹐倒行逆施。“幸遇 国家多敌﹐正是我辈得意之秋”﹐则是他们的心灵 写照。
忠臣义士的代表: 郭子仪 雷海青 权贵奸佞的典型: 安禄山 杨国忠 “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享荣华, 受富贵,哪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贪生 怕死,背义忘恩,争取投降不迭.只图安乐一时,哪 顾骂名千古。唉,岂不可羞,岂不可恨!” (《骂贼》)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一)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

《桃花扇》对于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写法。

在正面人物形像中﹐写柳敬亭﹐笔酣墨饱﹐点染 成趣﹐处处有戏﹐富有传奇性﹔写李香君﹐纯用 工细的白描手法﹐不追求离奇的情节﹐深刻地挖 掘她的内心世界﹐并在重要的关目上突出地刻画 她的性格。这写法的不同﹐实际上也正反映了他 们性格上的差异。
对反面人物形像﹐如马士英﹑阮大铖﹐则更多地 采用夸张的手法﹐并通过人物的行动来揭露他们 的丑恶本质。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八编(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卷第八编(一)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填空1、吴伟业的剧作有《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林春阁》杂剧。

2、李玉早年的剧作有四部最为著名:《一捧雪》《人兽观》《永团圆》《占花魁》二、《清忠谱》《清忠谱》是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作品,李玉晚期的代表作。

内容: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作者以周顺昌为主脑,牵连杨涟、魏大忠、左光斗等人遇难的事迹,反映阉党恃权横行的黑暗政治,更着重表现的是周顺昌等人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精神。

三、问答1、简要说明《长生殿》故事的继承与发展(1)洪昇重新演绎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基本上继承了白居易诗和白朴剧的内容和意蕴,并且融合进唐以来叙述、咏叹天宝遗事的文史传说等许多材料,剧中许多人物、情节大都是有根据的。

(2)马嵬事变,杨贵妃自缢,《长生殿》对这场爱情悲剧描写有所不同,它一方面表现现实中发生的唐明皇杨贵妃的馀波,表现兴亡之感;另一方面则表现唐明皇和死后的杨贵妃在真和幻两个世界里发生感情交流,以精神的“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

2、简述《长生殿》曲文的特点。

(1)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有随人物之身份、性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曲文中也较多地化用了唐诗、元曲的名句,《惊变》《雨梦》等出的曲词,基本上是由《梧桐雨》的曲文脱化而来的,但却融化得极妙,如同自撰之新曲。

(3)曲文的优长处更在于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够声情兼具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及心理活动。

3、简述《桃花扇》的艺术构思《桃花扇》运用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组织巧妙。

剧本以一生一旦的爱情悲欢为主线,串联起南明政权各派各系以及社会中各色人物的活动与矛盾斗争,纷繁错综、起伏转折而有条不紊、不枝不蔓。

在侯、李爱情这条主线中,作者又以一把宫扇作为贯穿之物,让它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多次出现,充分发挥了这个小道具的作用;桃花扇既是侯、李坚贞爱情和高尚节操的象征,也是马、阮之流祸国殃民的见证,因而成为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凝聚点,体现了“南明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的艺术匠心。

第八编清代文学教学课件《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八编清代文学教学课件《长生殿》与《桃花扇》

(四) 对忠臣义士的赞美和对权贵奸佞 的揭露和抨击
忠臣义士的代表: 郭子仪 雷海青 权贵奸佞的典型:安禄山 杨国忠
“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享荣
华,受富贵,哪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
个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取投降不迭.只图安
乐一时,哪顾骂名千古。唉,岂不可羞,岂不 可恨!”(《骂贼》)
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
奸者也;权奸者,魏阉பைடு நூலகம்余孽也;余孽者,进
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帝者
也。”
③以中介人物为正邪双方纽带
一方是正直重节的复社文人,一方 是卑鄙无耻的阉党余孽;一边是侯、
《桃花扇》剧照
(二)深刻揭露南明王朝的腐败,揭示出阉党
余孽如马士英、阮大铖chéng等既是造成侯方
域、李香君悲剧的罪魁,又是导致南明覆亡的
祸首。
(三)塑造了光彩照人的李香君等下层人物形
象,表现出对等级贵贱观念的思索和突破。
(四)剧末马、阮败亡和侯、李入道,既蕴含
民族的沦落、失意之悲,又表现出国家至上的
清代刻本《桃花扇》
一、孔尚任的际遇和《桃花扇》的创作
孔尚任,曲阜人孔子 第64代孙。曾隐居 曲阜石门山,捐资 纳为国子监生。 1686年康熙南巡北 归曲阜祭孔,任御 前讲经和导游,受 康熙赏识,拔为国 子监博士。
孔尚任引驾图
孔尚任淮扬治河时结识许多明末遗民。在扬州 登梅花岭,参拜史可法衣冠冢;在南京登燕子 矶,游秦淮河,过明故宫,谒明孝陵;在栖霞 山访过道士张瑶星,对创作《桃》剧都很重要。
《长生殿》与《桃花扇》
《 桃 花 扇 》 剧 照
洪昇的《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与创作
洪昇(645-1704)字防思,号稗bài畦,浙 江钱塘人。出身名门望族,遭难家境败落。科场 失志,做二十佘年国子监生。名剧《长生殿》轰 动北京,在佟皇后丧期上演,洪昇被削职还乡。 诗有《稗畦集》《啸月楼集》等。作传奇九种, 杂剧一种。今存杂剧《四婵娟》: 《谢道韫咏絮擅诗才》、《卫茂漪簪花传笔阵》 《李易安斗茗话幽情》、《管仲姬画竹留清韵》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

《长生殿》的意蕴及艺术风格 长生殿》
①借李、杨的爱情传“至情”之意 借李、杨的爱情传“至情” 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 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 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 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 笑人间儿女情悭,无情耳。 感金石, 死。笑人间儿女情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 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 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 情至。 情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 《桃花扇》 桃花扇》
一、清代戏曲的概况:清初相对兴盛,中期以 清代戏曲的概况:清初相对兴盛,
后衰落。 后衰落。 二、清初戏曲作家 1、吴伟业和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 吴伟业的《秣陵春》 传奇) 通天台》 ①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通天台》、 临春阁》 杂剧)这些作品都是“ 《临春阁》(杂剧)这些作品都是“借古 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
2、艺术风格
①内容丰富,体制庞杂,两条线索交叉发展, 内容丰富,体制庞杂,两条线索交叉发展, 情节错综,但脉络却十分清晰。 情节错综,但脉络却十分清晰。“取天宝 间遗事,收拾殆尽” 顾曲麈谈》 间遗事,收拾殆尽”(《顾曲麈谈》) 人物形象的刻画实现了充分的性格化。 ②人物形象的刻画实现了充分的性格化。 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 ③曲文揉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了一种 清丽流畅的风格。 清丽流畅的风格。
②以天宝遗事的历史来“垂戒来世”。 以天宝遗事的历史来“垂戒来世”
李隆基“驰了朝纲,占了情场” 李隆基“驰了朝纲,占了情场”,沉迷于爱 情的欢乐中,终于“乐极生悲” 引来“ 情的欢乐中,终于“乐极生悲”,引来“祸 不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败”,不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他的爱 情也陷入巨大的悲剧。这正是《长生殿》 情也陷入巨大的悲剧。这正是《长生殿》寄 垂戒来世”的积极意义。 寓“垂戒来世”的积极意义。

15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15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二章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五、结构、曲文并臻的高度完美
▪ 《长生殿》长达五十出,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故事为主线,以朝 政军国之事为副线,编织进唐以来文人记述过的、诗人咏叹过的 人事,内容非常丰满,两条线交叉发展,彼此关联,脉络极清晰,
组合得相当紧凑而自然。《长生殿》结构细密,场面安排上轻重、
冷热、庄谐参错,都是出于匠心经营,从而将传奇剧的创作推向 了新的艺术高度。 ▪ 《长生殿》的曲文糅合了唐诗、元曲的特点,形成一种清丽流畅 的风格,叙事简洁,写景如画,在基本格调的范围里又随人物之 身份、性情、情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 李渔在戏曲方面的贡献,尤在于所著的《闲情偶寄》一部戏 曲理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有成熟戏曲以来的剧本创作和舞 台表演两个方面的经验,揭示出了戏曲创作和表演的基本理
论原则。
▪ 作为明清间的一种戏曲流派,代表了一种以娱乐为宗旨的文 学倾向,在他们的难称优秀的剧作中运用了多种喜剧手法, 如误会、巧合、错认、弄巧成拙、弄假成真等,为喜剧的创 作和喜剧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材料。
四、化“长恨”为“长生”的深层意蕴
▪ 经过“冥追”“觅魂”“补恨”“寄情”,执著的感情和真 诚的忏悔,最终得到了天孙、玉帝的恩准,双双进入月宫, 实现了“长生殿里盟言”(《重圆》)。这就将《长恨歌》里无 法实现的幻景化做了幻想中实现了的美好愿望,以精神的 “长生”消解了现实的“长恨”。 ▪ 表现出对至真之情的崇尚,重新弘扬晚明的尚情思想。
第二节
《长生殿》
一、洪昇生平
▪ 洪昇(1645—1704),字昉思, 号稗畦,钱塘(今杭州市)人。 ▪ 康熙二十七年(1688),《长生殿》
三易稿而成,京城盛演。次年八
月,与赵执信、查慎行等人宴饮 观剧,因其时佟皇后丧服未除, 被人告发,赵执信被罢官,洪昇 被革除国子监籍。这就是有名的 “演《长生殿》之祸”。

清代文学第二章第三章 学生版

清代文学第二章第三章 学生版

第二章清初戏剧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讲教学目标:了解清代戏曲发展概貌,掌握《长生殿》、《桃花扇》。

教学重点和难点:《长生殿》、《桃花扇》。

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节清初剧坛一、清初戏曲概貌戏剧和小说一样,都是清代文学的主要样式,但其各自的演变趋势却并不平衡.清初的小说作品尽管不少,但小说的高潮和名著主要在中期的乾嘉时期;而清初戏剧尽管数量少于中期,但却达到了清代戏剧的高峰.清代中期戏剧尽管数量和品种不少,但罕有能与前期的李玉、李渔、洪昇、孔尚任这样的大家相抗衡者。

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反映到戏曲创作中,“垂戒来世”、“惩创人心”,成为戏剧创作的主调,出现了《长生殿》、《桃花扇》等作品,而吴伟业、尤侗以及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戏剧家集团和李渔的创作成为其前奏。

清代戏剧作家作品数量都十分可观。

据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和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诸书统计,清代杂剧的数量在1300种左右,传奇的数量约在1100种左右,共约2400种。

相比之下,杂剧的数量尽管多于传奇,但艺术质量却每况愈下;清代戏剧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传奇创作方面,而又以清初传奇为重头戏。

清初传奇创作主要有三种流派,一是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其身份和作品都具有较强的市民色彩;二是以吴伟业、尤侗等人为代表的文人派,其作品有较强的案头化倾向;三是以李渔为代表的形式派,他们将讲求戏曲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作为最高目标。

继此三派之后,代表清代戏剧最高成就,并代表清初感伤审美思潮重要实绩的,是被称为“南洪北孔”的历史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二、文人派剧作家吴伟业作有《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皆“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曲折反映了当时亡国士大夫的悲观绝望心情。

尤侗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西堂老人,长洲(今苏州市)人,有《西堂全集》。

明清间他曾五应乡试不中,顺治间以贡生授永平推官,不久又以惩罚旗丁罢官。

第二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第二章长生殿与桃花扇

一、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孔尚任,曲阜人
孔子第64代孙。曾 隐居曲阜石门山,捐 资纳为国子监生。 1686年康熙南巡北 归曲阜祭孔,任御前 讲经和导游,受康熙 赏识,拔为国子博士。
孔尚任
《桃花扇》三易其稿而问世,轰动京畿
“王公荐绅,莫不借钞,时有纸贵之誉”。
“长安(指北京)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 日”,甚至康熙皇帝也索稿阅读(《桃花扇本 末》)次年孔尚任被罢官,显与创作《桃花扇》 有关。
四、《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1、在创作方法上,现实主 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很好 表现了创作意图。
上半部偏于写实,下半部主 要写幻。采用真幻结合手法写 李杨爱情,既有生动的现实生 活,又有浓厚的理想色彩。
▪ 2、双线交叉,彼此关联, 情节错综,脉络清晰。 在剧本结构上,以李、 杨故事为主线,以朝政 大事为副线,表现“占 了情场”与“驰了朝纲” 的必然联系;爱情主线 又以金钗和钿盒贯穿始 终,金钗、钿盒、 情节、 人物,由合而分,由分 而合。
二、《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借离合之情,写兴 亡之感。” 以复社文人 候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 的爱情为线索,描写南明 弘光王朝兴亡的历史,集 中反映明末腐朽、动荡的 社会现实及统治阶级内部 的矛盾和斗争。
《桃花扇》剧照
▪ 1、剧作将南明王朝的倾覆归罪于明末宦 官魏忠贤的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以形 象的画面和诛心的笔锋,展示了权奸祸国的 全过程。
▪ 史可法寡不敌众,扬州城破。清军克镇江、南京。 弘光皇帝出逃,后被俘;马、阮降敌,二十多万明 军也投降清军。
▪ 弘光政权仅维持一年。
《桃花扇》创作主旨
▪ 《桃花扇》以侯、李两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 绘了南明弘光王朝由建立到覆灭的动荡而短暂的历 史,从而也就写出了明王朝最后的崩溃。

长生殿,桃花扇

长生殿,桃花扇

穿插朝政事件,寄寓垂戒之意 穿插朝政事件,
《自序》:“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 之。”“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围绕李杨爱情的军国朝政事件,反映了皇帝昏庸 腐败、不理朝政,杨家挟势弄权、酿成祸乱的社 会现实,表现出乐极哀来、荒淫误国等“垂戒” 之意。 明皇宠爱贵妃,“占了情场,驰了朝纲”,酿成 大乱。《弹词》出李龟年“唱不尽兴亡梦幻,弹 不尽悲伤感叹”,寄寓了作者心声。
上卷从《定情》到《埋玉》,着重描写 李、杨之间的两次大的冲突和以此生离 死别;与此同时又通过《贿权》到《惊 变》描写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 下卷展示的是人间与冥界、天上的新场 面,着重描写李、杨爱情由阻隔到重圆 的过程,附带展示了唐代政治由乱到治 的过程。
“爱文者喜其词” 爱文者喜其词”
曲词清丽优美,抒情色彩浓厚。
三 、 《 长 生 殿 惊 变 》 讲 析 · ·
四、《长生殿》的思想内容 长生殿》
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杨挚爱 展现帝、妃情缘,宣扬李、
《例言》:“念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马 嵬之变,已违夙誓,而唐人有玉妃归蓬莱仙院, 明 皇 游月 宫 之说 , 因合 而 用之 , 专写 钗 盒情 缘。” 第一出《传概》说:“古今情场,问谁个真心 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 南共北,两心哪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悭, 无情耳。……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
忠臣义士的代表:郭子仪、雷海青 权贵奸佞的典型:安禄山、杨国忠 “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封妻,享荣 华,受富贵,哪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却一个个 贪生怕死,背义忘恩,争取投降不迭.只图安乐一 时,哪顾骂名千古。唉,岂不可羞,岂不可恨!” (《骂贼》)
五、《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长生殿》
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5:清代戏曲《长生殿》与《桃花扇》3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4/87
苏州派戏曲创作上特点是能够亲密联络实
际。一是能够亲密联络舞台实际。苏州派作家 熟谙音律,讲求本色当行,重视舞台效果,所 作多是场上之曲,与那些案头化作品不一样。 他们剧作大多戏剧冲突担心,语言通俗易懂, 便于演出。二是能够亲密联络社会实际。他们 较多采取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题材上有较大 突破:写重大政治斗争,揭露现实黑暗作品多, 写儿女私情作品少;写现实生活中人和事多, 写虚无缥缈神鬼灵怪作品少。他们对黑暗现实 认识较为深刻,揭露也较为有力。但苏州派作 家封建道德观念浓厚,作品中往往夹杂宣扬忠 孝节义封建说教。
清以后,李玉受到明清易代历史巨变刺激,由关 心人情世态转向关注朝政军国之事,编出许多历史题 材剧作,其代表作有《清忠谱》、《千钟戮》、《万 里缘》等。
7/87
《清忠谱》是李玉同毕万侯、叶时璋、朱 素臣共同定稿。它依据明天启六年(1628)在 苏州暴发一起市民暴乱史实写成。明天启六年 三月,魏忠贤派厂卫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 周顺昌,引发市民群众愤恨。以市民颜佩韦等 五人为首,聚众万人至府衙请愿,遭到缇骑镇 压。于是群情激愤掀起了轰轰烈烈市民暴乱。 暴乱失败后,周顺昌被押到京城,在狱中惨遭 杀害,颜佩韦等五人也在苏州被杀。及明思宗 即位,魏忠贤被黜,冤案才得昭雪。
17/87
李渔戏剧理论见于他《闲情偶 寄》。其中《词曲部》叙述戏曲创 作理论,《演练部》叙述舞台艺术, 主要是表导演理论,即所谓“登场 之道”。(另有《声容部》也偶涉 曲论。)现在所流行《李笠翁曲话》 乃是后人将这两部分单独刊行而成, 这两部分又分为十一章,五十三个 小节,囊括了古代戏曲理论一些主 要问题,李渔将它们组织得有纲有 目,层次清楚,轻重分明,打开了 古代曲论组织体制新局面,将我国 戏曲理论和戏曲批评批评推进到一 个划时代新高度。

清代文学史笔记

清代文学史笔记

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清代文学概说清代文学(清初——中叶)的主要内容:清代文学绪论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第四章:《聊斋志异》第五章:《儒林外史》第六章:《红楼梦》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第八章:清中叶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清代文学的范围清代(1616—1911),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

1911年辛亥革命,共有国267年。

历12帝,是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又一个王朝,也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一般认为有初、中、晚之分。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1840年)前晚期则指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灭亡。

清朝晚期的文学一般认为已属近代文学的范畴。

一、社会概况(一)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

皇权,《大清律》、《大清律例》,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二)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特别严酷。

清王朝是以异族身份入主中原。

前期民族矛盾尖锐,对汉人的抗清斗争进行了血腥的镇压,“杨州十日”先后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案,各地抗清斗争延续到康熙22年(1683)。

随着经济繁荣,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官吏腐败,人民反抗不绝:天地会、白莲教、天理教等。

(三)思想领域的斗争激烈。

1.利用、控制、恩威并用的统治政策。

利用汉民族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来控制社会思想文化。

以朱熹配享孔庙大成殿十哲之次,宋代理学为清代官方之学;对知识分子恩威并用。

恩:开博学鸿词科,编书、修史。

从《明史》、《康熙字典》到《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

威:大兴文字狱,如康熙二年“明史案”、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等。

论清初戏剧中的乐人形象——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

论清初戏剧中的乐人形象——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

论清初戏剧中的乐人形象——以《长生殿》《桃花扇》为例清代戏剧是中国戏剧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中《长生殿》《桃花扇》是两部代表作品。

乐人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伴奏着演员的表演,同时也承载着音乐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以《长生殿》和《桃花扇》中的乐人形象为例,探讨清初戏剧中乐人的角色和作用。

一、乐人在戏剧中的概述二、《长生殿》中乐人形象的分析1. 乐人的身份和职责2. 乐人与主人公的关系3. 乐人的影响力和地位三、《桃花扇》中乐人形象的分析1. 乐人的角色与职责2. 乐人与主人公的互动关系3. 乐人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四、清初戏剧中乐人的平面样式1. 乐人服饰的特点2. 乐人动作的形态3. 乐器的选择和演奏方式五、清初戏剧中乐人的表演技巧1. 声音的运用2. 节奏的掌握3. 灯光和舞台效果的运用六、清初戏剧中乐人的文化背景1. 乐器文化的传承2. 戏曲音乐的演变3. 乐人在宫廷文化中的地位七、乐人形象对清初戏剧的影响1. 乐人的表现方式对戏剧的整体效果有何影响2. 乐人在戏剧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念3. 乐人在戏剧中的文化意义八、现代戏剧中乐人形象的转化1. 乐人形象的表现形式和样式的变化2. 乐人的角色和功能的变化3. 现代社会中乐人所承担的文化传承的角色九、结语通过对《长生殿》和《桃花扇》中乐人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清初戏剧中乐人在戏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和他们对整个戏剧文化的影响。

并且,乐人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当代戏剧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乐人在戏剧中的概述这一部分应当简要介绍乐人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乐人的历史背景、职责和地位。

2. 《长生殿》中乐人形象的分析针对《长生殿》中乐人的角色和作用,分析乐人的身份、职责、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乐人的影响力和地位,举例说明乐人在该剧中的表现方式和意义。

这部分应当具体分析剧中乐人扮演了什么角色,以及乐人通过音乐为情感和故事情节传达了什么信息。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清初戏曲:一.明末已活跃的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作家;二.吴伟业、尤侗等具才学的文化名流以戏曲抒心意;三.李渔等风情喜剧的创作。

第一节清初戏曲李玉等苏州剧作家的新编历史剧李渔的风情喜剧一.吴伟业和尤侗寄托心曲的抒情剧。

(一)吴伟业《秣陵春》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1.为李玉《北词广正谱》作的序:“今之传奇,即古者歌舞之变也。

然其感动人心,较昔之歌舞更显而畅矣。

盖士之不遇者,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慨于胸中,无所发抒,因借古人之歌哭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爰借古人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

”其3部戏曲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抒其胸中之抑郁牢骚。

2.《临春阁》牵合南朝冼夫人和陈后主、张贵妃故事,其中对女色亡国论不满,借冼夫人之口指出“文武无人效忠”,“把江山坏了”。

(《清人杂剧初集》)3.《通天台》演梁沈炯故事,表示气节。

4.《秣陵春》传奇情节奇幻,演南唐亡国后,徐适和黄展娘爱情故事。

5.尤侗《梅村词序》:“所谱《通天台》、《临春阁》、《秣陵春》诸曲,亦于兴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盖先生之遇为之也。

”(《西堂杂俎三集》)“遇”,即吴伟业眷恋明皇帝的情结,抒发亡国之悲;剧中写徐适受宋皇帝赏识,联系吴伟业被迫应荐出仕清朝事情;隐寓着徘徊于旧恩与新遇、名节与功名之间困惑和无奈的矛盾心理。

6.剧中曲词学元曲明传奇清丽一格,清新自然;而作剧却不当行,杂剧情节平板,传奇失于冗杂,表现出案头化倾向。

(二)尤侗,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西堂老人,有《西堂全集》。

1.有5部杂剧和1部传奇。

2.杂剧:《读离骚》演屈原遭谗放逐故事;《桃花源》演陶渊明辞官归田隐居成仙故事;《清平调》演李白奉诏赋诗中状元故事;《吊琵琶》演王昭君和番、蔡文姬祭青冢故事;《黑白卫》演聂隐娘故事;前四种借历史才人故事抒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期望。

3.《钧天乐》传奇.(1)基本虚构,演书生沈白(字五虚)杨云(字墨卿)故事。

第十一讲桃花扇与清代戏曲

第十一讲桃花扇与清代戏曲

第二节《桃花扇》的艺术构思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主题:“兴亡之感”:通过南明小朝廷……, 表达对明朝覆亡的哀痛、感叹和反思,……
情节主线:“离合之情”:复社文人侯方 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 艺术构思:“借……写……”,以侯方域 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串演南明时 代腐朽、动荡的社会现实,抒发作者深沉 的历史感慨。
武讧于外
史可法 江北四镇(高黄二刘) 左良玉 “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18争位)

文争于内
魏阉余党与复社文人势不两立 阮大铖:“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 燃之日,我阮胡子也顾不得名节,索性 要倒行逆施了。” (4侦戏)
二.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精妙结合 。
线索的设置、结局的安排、人物的塑造 等方面都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与一代王 朝的兴废历史紧密结合起来。
第十一讲 《桃花扇》与清代戏曲
第一节 清代戏曲概况
一、苏州派和《清忠谱》 关于苏州派 李玉 “一人永占”
《清忠谱》 1.作者 2.主题思想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时代气氛。
3.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以戏曲形象直接 表现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斗争场面。 ①把史载的事件加以集中表现,使戏剧冲突 更尖锐。 ②在舞台调度上运用台前幕后紧密配合的手 法,明写暗写相结合,渲染了千百人在行动 的气氛。 ③ 通过各类人物在同一件事中的不同表现, 使错综复杂的矛盾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
李贞丽:一个符合其身份地位的中间人 物。这个人物作为李香君的陪衬,表现 香君超越自身地位的高贵品质。
杨龙友:一个较为复杂的反面人物。八 面玲珑,见风使舵的两面派。 “香君一生,谁合之,谁离之,谁害 之,谁败之,作好作恶者龙友也。”
4、“扇”道具的初次出现。体现以 桃花扇绾结全剧的艺术构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 忠 谱
3、李渔
(1)李渔的生平。李渔(1611~1680)字笠翁, 别署笠道人,作小说署觉世稗官,浙江兰溪(今金华 市)人。明末应乡试不中,明清易代,家道中落,不 再应科举。顺治八年(1651)移家省城杭州, “卖赋以餬其口,吮毫挥洒怡如”(黄鹤山农《玉搔 头序》)。他的戏曲、小说大部分是寓居杭州10年 间作成,颇为畅销,受到了达官名流的垂青、资助。 顺治十七年(1660)移家南京,经营芥子园书坊, 交结名流,时常带着自家的戏班周游各地,到达官贵 人府第打抽丰,成为一个很有名气的托钵山人。
第二章 清初戏曲 与《长生殿》、《桃花扇》
清 初 戏 剧
吴伟业和尤侗
李玉苏州派作家
李渔的风情喜剧
洪昇的《长生殿》 南洪北孔
孔尚任的《桃花扇》
第一节 清初戏曲
一、案头之作抒情剧。
1、吴伟业的剧作有《秣陵春》传奇和 《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三部戏曲都是借历史人物而随意生发,以 发抒其胸中之抑郁牢骚。
《千忠戮》背景:靖难之役
《惨睹》:【倾杯玉芙蓉】(生唱)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小生合唱)
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 ,叠叠高山,滚滚长江。(生白略)(唱)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结,受不尽苦雨 凄风带怨长。(白略)(唱)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清忠谱》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 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作者以周顺昌为主脑,牵合杨涟、魏大中、左光斗等 遇难的事迹,反映了阉党恃权横行的黑暗政治,更着 重表现的是周顺昌等人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精神。 特别是剧中写进了市井细民颜佩韦、马杰、周文元、 杨念如、沈扬五人急公好义,聚众请愿,对抗官府, 以及最后苏州百姓捣毁魏忠贤生祠的场面,突出地塑 造了颜佩韦的高大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市民阶层的 壮大,并初步显示出成为一种力量的历史特征。
• 史可法
• 江北四镇(高杰、黄得功、刘良佐、 刘泽清) • 左良玉
• “国仇犹可恕,私恨最难消。”
(18争位,刘良佐语)
(4)文争于内
• 魏阉魏忠贤余党与复社文人势不两立 阮大铖:“若是天道好还,死灰有复燃之日, 我阮胡子也顾不得名节,索性要倒行逆施了。” (4侦戏)
• 清流文人以风流自许,饮酒看灯,欣赏 戏曲,寻访佳丽,出于门户之见揭发阀 党馀孽,为保护门户请左良玉东下,移 兵堵江,江北一空,国家覆亡 。让张 瑶星道土喝斥 侯、李,侯、李双双入 道 ,展示出国家与君、臣、民的关系, 张瑶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 其意义超越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悲。
(1)“一人永占”。 早年的剧作以《一捧 雪》、《人兽关》、 《永团圆》、《占花 魁》为最著。
一 捧

李玉的中后期剧作:
朝代兴替的刺激,加上作者开始涉足上层文 化圈,使他开始关注朝政军国大事,于是,写下 了《千钟禄》(千忠戮)和《清忠谱》,还有一 个《万民安》提要(无剧本)
代表作《清忠谱》 李玉创作,毕魏、叶时章、朱素臣参与 修改 我国戏剧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吴 伟业《清忠谱序》)的历史戏。
二、苏州剧派。
1、苏州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剧
作家群,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剧
作家。明末到入清活跃在剧坛上。 除李玉外,还有朱素臣、朱佐朝、 叶雉斐、毕魏、丘园等人。
苏州剧派剧作的基本倾向、风格大体一致,多
取材于“三言”,反映市井间的社会伦理,劝惩意
识较重,剧中出现许多社会下层人物,有市民、奴 仆、妓女、渔家女等。编剧不是自遣自娱,而是为 演出提供剧本,考虑舞台演出的要求和效果,从而 改变了以曲词为核心的戏曲观念,把戏剧结构放到
“南朝兴亡,遂系之于桃花扇底。” 《桃花扇本末》
题赠 血溅 远寄 撕毁
• 忠贞品格的体现。
• 亡国痛思的寄托。
• 情节生发关联的凭借。
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1、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时地, 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 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桃 花扇·凡例》)
三、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精妙结 合
线索的设置、结局的安排、人物的塑造等方 面都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与一代王朝的兴 废历史紧密结合起来。
• 1、相逢:在党派斗争激烈的政治背景 下。 • 结合:卷入了政治斗争。

分离:局势日益紧张,权奸逐渐得 势。
各自遭遇:两条线索 重逢:在祭奠忠魂的道坛上 分襟入道:以爱情殉故国。
马士英:一旦神京失守,看中原逐鹿交走。 捷足先登,拜相与封侯凭着这拥立功大权 归手。„幸遇国家大变,正我辈得意之秋! (15迎驾) 马士英: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 养体,尽咱吐气扬眉。那朱紫半朝,只不 过呼朋引党;这经纶满腹,也无非报怨施 恩„他怎知立君在我,杀人何妨。 (21媚座)
(3)武讧于外
《慎鸾交》
• 《风筝误》是李渔的代表作。以放风筝为缘机,引发 了才子与佳人、拙人与丑女相互错位而又终于各得其 配的婚恋故事。全剧由迭出的阴错阳差的情节构成, 但李渔运思工巧,密针细线,营造出了一个虽然倒误 丛生却自成一种理路、其中也有美丑对比和美刺意义 的喜剧世界,能使观众在观赏中产生有一定审美内涵 的笑。此剧虽然也未能完全免俗,杂有些庸俗恶趣, 但整体上具有了喜剧的性质,并且曲词、宾白流畅通 俗,肖似人物口吻,极富有生活的滑稽风趣,所以在 当时便成为广泛演唱的流行剧目,许多地方翻刻该剧 本。
李 渔
(2)李渔的创作观。
娱乐人心:“唯我填词不卖愁,一 夫不笑是我忧。”(《风筝误》末出) 还曾声明:“不肖砚田餬口,原非发愤 著书;笔蕊生心,匪托微言以讽世。” (《曲部誓词》)
(3)李渔的创作。
《怜香伴》 《风筝误》 《意中缘》 《蜃中楼》
《奈何天》
《玉搔头》 《比目鱼》 《凰求凤》 《巧团圆》
2、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①整体构思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 感” (《桃花扇·先声》)。“一生一旦 为全本纲领,而南明治乱系焉”(《媚座》 原批)。
体例结构:
(一)结构精巧缜密,匠心独运
全剧四十出,分为上下两本,每本二十出。一 “序”一“结”,借“老赞礼”、“原锦衣卫 堂官”之口,介绍兴衰战乱,抒发感叹哀衷。 下本第二十一出之前,又有“加二十一出” 《孤吟》,为下本之“序”,第四十出之后又 有“续四十出”《余韵》,则是全剧之“结”。
(2)“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
《千忠戮》演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帝位,建文 帝和程济化装僧道流亡西南的故事,写了方 孝孺、程济等一批忠臣形象。《惨睹》出中 建文帝唱的【倾杯玉英蓉】“收拾起大地山 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一曲,与洪昇《长 生殿·弹词》中李龟年唱的【南吕一枝花】 “不提防馀年遭离乱”,成为社会上广泛传 唱的流行曲,便表明了其中的隐情。
2、尤侗的戏剧。
杂剧《读离骚》演屈原遭谗放逐,《桃花源》演陶渊 明辞官归隐成仙,《清平调》演李白奉诏赋诗中状 元,《吊琵琶》演王昭君和番、蔡文姬祭青冢, 《黑白卫》演聂隐娘的故事 。借用历史上著名才人 的故事传说,经过点染、牵合、改制,来抒写他个 人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悲愤、期望。
传奇《钧天乐》:沈白、杨云人间天界两种不同遭遇。
• •
• 侯:串起武讧于外、
• 文争于内


第14出·阻奸
第19出·和战
• 李:串起昏王当朝,


第26出·赚将
第29出·逮社


权奸专政
第17出·拒媒


第22出·守楼
第24出·骂筵

第25出·选优
2、一柄桃花扇绾结全剧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 之画也,皆事之鄙焉者也。„„其不奇而奇者, 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 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 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进声色,罗货利,结党 复仇,隳三百年之帝基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 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 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 也。” (《桃花扇小识》)
李 香 君 故 居
李香君
孔林中 孔尚任墓
清代刻本《桃花扇》
二、《桃花扇》的历史意识
1、历史真实。
2、作者力图真实地反映特定阶段的历史, 力图深刻地探讨一代王朝的兴亡原因。
从当时形势看,南明本来可以大有作为: • a.清兵正忙于巩固北方,无暇南顾。 • b.符合当时汉族人们的民族情绪。
• c.长江天险可恃,兵力尚足。
朱素臣: 《十五贯》 (《双熊 梦》)
由 宋元话 本《错斩崔 宁》和《醒 世恒言》之 拟话本《十 五贯戏言成 巧祸》而来
朱素臣:《十五贯》
2、李玉的创作。
李玉(1610~约1671)字玄玉, 后因避康熙讳改作元玉,号苏门啸侣, 吴县人。他出身微贱,作有传奇三十多 种,今存二十馀种,数量之多为明清传 奇作家所少有。
了重要位置上,增强了戏剧性,曲词也趋向质朴,
宾白的地位有所提高,丑角的宾白往往带有方言的 特点。
朱素臣传奇19种,最著名的是《十五贯》(又 名《双熊梦》)。
朱佐朝传奇30馀种,广为传唱的是《渔家乐》。
丘园有传奇10种,最著称的是《虎囊弹》、 《党人碑》。 叶雉斐传奇10种,代表作是《琥珀匙》。
毕魏传奇8种,代表作是《三报恩》。
《风筝误》
• 第四节:孔尚任与《桃花扇》
孔尚任
桃花扇
讲授要点
一、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二、《桃花扇》的历史意识
三、离合之情与兴亡之感的精妙结合
四、《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一、 孔尚任的生平和创作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号东塘,孔子第 64代孙。曾隐居曲阜石门山,捐资纳为国子监生。 康熙二十三年(1684),皇帝第一次南巡,返程祭 孔,孔尚任祭曲后讲经,他又驾观览孔庙、孔林, 当即破格任国子博士。孔尚任写《出山异数记》以 述不世之遇。次年,受命随同工部待郎去淮扬治河, 疏浚黄河海口。当时河道总督靳[jì n]辅不同意疏浚 下河海口,和下河衙门官员发生争执,下河工务时 起时停,三年下来靳辅胜利,撤销了下河衙门。孔 尚任淮扬治河无业绩。康熙三十八年(1699)六月, 《桃花扇》定稿,竞相借抄,康熙索览。次年春, 《桃花扇》上演,朝野轰动,孔尚任不明不白被罢 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