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谐之美谈审美教育的现代作用

合集下载

审美教育的作用

审美教育的作用

审美教育的作用审美能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

审美过程是情感解放的过程,受到压抑的深层心理活动,可随着情感的解放得到激活,自发性得到涌现,潜意识得到调遣,并上升到意识或潜意识的表层,使之在同意识的融合中,形成完整的、良好的创造心理机制。

一个人创造力的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这种创造心理机制的形成,审美活动则是促使它有效形成的催生剂与中间媒介,而审美的灵感顿悟又是这种心理机制下的直接产物。

审美倾向性是创造力的心理动力之一。

居里夫人曾说过,科学的探讨研究,其本身就会有美,审美时的美感作为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能够激发和维持人的创造热情,触发创造的直觉和灵感。

人的创造力不是天生的,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想在更大的范围内去促进创造力,就应当在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通过教育体系给予这方面更多的保证。

创造力就其实质来讲,是一种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持久活力,审美教育能够激发和丰富个体生命,使之具有自发涌动的创造欲望和动力、高度灵敏和发达的创造力和自觉的创造价值意识,并由此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创造力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可见,审美教育对启迪与发展创造智能的重要作用不容低估。

审美教育借助美的事物和美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刺激与引导,使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丰富。

苏联著名美学家列斯托洛维奇曾说,审美教育之所以促进一切创造活动,因为它揭示创造的审美价值。

审美教育,以艺术和各种美好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对象的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完美人性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内核:创设特定情景,展示对象审美特性,影响和熏陶受教者。

美是一种事物的表现形式,它具有使人赏心悦目,兴奋激动的功能。

审美教育习惯上称美育,它是指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它是通过美的欣赏和创造发展孩子认识世界的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的基本手段。

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的作用

现代社会中,审美教育成为了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他们的艺术素养、审美观念和美学思维。

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审美教育能够提升青少年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指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通过艺术欣赏、艺术体验等形式的审美教育,青少年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从中学习欣赏和鉴赏的技巧,提升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出艺术敏感性和欣赏力。

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判断方式。

它是通过教育与社会文化的熏陶形成的,是人们对美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审美教育,青少年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理解美的多样性和个人主义,形成自己独立的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塑造个人的审美品味。

再次,审美教育促使青少年发展美学思维。

美学思维是一种主动地思考美的思维方式。

通过审美教育,青少年可以学习到美的概念、美的原则、美的表现形式等,学会用美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美,培养批评、欣赏、创造美的能力和意识。

美学思维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自觉追求美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审美表达方式。

此外,审美教育还能够丰富青少年的情感体验。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艺术作品的理性欣赏,更是对情感的启迪和引导。

艺术作品通常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和传递,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体验,青少年可以感受到作品中充满的情感和情绪,与艺术家进行情感交流。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使他们更加敏感和丰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培养了青少年的艺术素养,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维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审美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使他们逐渐成为有艺术修养的人,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提高了他们的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两千字

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两千字

艺术审美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一、概述艺术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的教育过程。

它在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艺术审美教育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意义和作用。

二、意义1. 培养审美情感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能欣赏和感受美的存在。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2. 增强文化修养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 开拓思维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拓展自己的视野。

4. 提高情商艺术作品往往富有情感和情绪,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情商,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5. 培养创造力艺术作品展现了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受到启发,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作用1.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艺术审美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情商、文化修养等多方面素质。

2. 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可以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3. 拓展学生的职业选择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艺术的魅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性,让他们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

4. 促进艺术和文化的传承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艺术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的艺术和文化传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论艺术审美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艺术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和文化修养,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艺术作品可以表达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让学生接触和理解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独立判断和鉴赏能力。

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创造力被视为重要的竞争力。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富有创造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学习艺术,学生可以学会尝试不同的方式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并将这种创造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

此外,审美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

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它们可以触动人心,激发人的情感共鸣。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情商。

同时,艺术作品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通过学习艺术,学生可以了解和欣赏各个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人文素养。

最后,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这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质量和细节的追求,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这些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同时,审美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美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拥有更充实、丰富和有意义的人生。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审美教育的推广和实施。

[审美,教育,当代,其他论文文档]试析审美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当代,其他论文文档]试析审美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试析审美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性”论文摘要:审美教育是人性的教育,而当代教育侧重于技术的教育,容易导致人性的分裂,违背了教育的本性。

审美教育对弥补当代教育之不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审美教育;人性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人一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要接受系统的教育,甚至还要终身接受教育。

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是教育实施的主要场所。

随着近代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化生产导致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分工,现代教育也越来越演变成为一种实用技术训练。

但是教育的本性和宗旨却并非如此,从汉字字源上来说,“教”是从“孝”的本义引申和转义而来的。

“孝”本指子女为了全天照顾病危老人而彻底放弃田产和耕作,在这里转义为“老师全天专职教授“的意思,并进一步发展出“像侍奉父母那样尊崇老师”的含义。

“育”字从云从肉,“肉”指“人体”;“云”本义为“旋转聚合”,如天空中四散的雾气通过旋转聚合过程而同化成大云团的一分子,转义为“同化”,所以“育”是指对已经存在于世的人进行同化工作,即对未成年人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之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对野蛮人,则采取“一帮一”即一个文明人与一个野蛮人结对帮扶的方式促使其放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转而尊崇和接受先进的中华文明理念和习俗,成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分子。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

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词源上说,西文“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

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因此教育的本性可以说是让人茁壮成长,塑造人格,使人变得文明,也就是成为一个获得完美人性的人。

在这样的意义上,教育的本性就不是技术教育,而是人性教育。

我们知道,美是人类社会很早以来就固有的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和谐美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和谐美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和谐美第一篇: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和谐美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和谐美美术教学中的和谐,对于教育教学效果有着很大影响。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美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多变的要素,我们美术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学习和交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艺术教育观,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品德修养、作风仪表、治学精神等去影响学生,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加强美术课堂教学的和谐,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师生关系的和谐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师生关系和谐健康融洽,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要不断地更新观念,从以往的“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真正俯下身子,走入孩子们中间,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成为他们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在活动中要克服把成人化的美术认识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用心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多给学生以赞许的目光、亲切的微笑,以示对其的信任、关心和爱护。

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使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从中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的动力,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中去。

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才能建立起新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教学的和谐1.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为科学家,把荷马变为诗人,把拉斐尔变为画家。

”浓郁、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刺激学生的心理,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跃的动力。

因此,在美术课上,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课堂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唤醒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

我在美术课堂教学时,注意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根据新课的内容事先在墙上,黑板上,窗台上挂满或摆满各种绘画、工艺作品和学生自己的作品。

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时代意义精品文档5页

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时代意义精品文档5页

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时代意义在经济、科技和文明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开始关注审美教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意义,尤其是高级人才的审美教育。

中国的发展向教育提出特殊而紧迫的要求,赋予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新的时代意义。

“审美教育”即“美育”,它与德育、智育和体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中国素质教育的统一整体。

在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还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的审美情趣,崇高的审美理想。

实现“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全面而充分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现代性深刻地影响审美教育的变革。

下面笔者就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时代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审美教育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审美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其美化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审美教育可以启迪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就是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他人和自己,达到完善人格塑造的目的。

审美教育中的美术作品具有形象性,很容易被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大学生所接受,优秀的美术作品令人赏心悦目,具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带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和愉悦感,大学生能潜移默化的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欣赏美、理解美,提高审美能力。

而且,美术作品通过实在的三维空间和平面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反应现实生活,揭示生命存在的意义,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体验与感受,更形象生动地对大学生实施教育作用。

有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能触动大学生的心灵,使当代大学生从美术作品中受到启示和熏染,通过作品的气势和美感,深刻的理解和感知作品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

譬如,大学生在欣赏敦煌壁画中《鹿王本生故事》时,不但可以欣赏到优美生动的敦煌壁画,还可以从鹿王身上看到忍辱牺牲,舍身救人的美德,从被救的人身上看到忘恩负义的丑恶行径。

审美教育的现代功能

审美教育的现代功能

审美教育的现代功能作者:徐素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05期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活动的形态。

美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其内容在于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以情感的熏陶,根本目的则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广大人民,特别是培养青少年美好的心灵,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关键词:审美;教育活动;现代性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素质教育,就从文化素质教育开始,而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艺术教育。

当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美育的地位和作用还会进一步提升。

一、美育在教育中的中介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美育本身包含深厚的人文内涵,同德育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育对于想象力的培养,又同智育紧密相关。

因此德育与智育不可能截然分开。

美育是人类的一种文明教育,对于美和丑的分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

审美共同感是社会的,审美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是文明的标志。

美和审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基本的文明教育。

所有的科学与人类文明教育是应该以美和审美为基础和旨归。

二、培养生活的艺术家——现代教育的目的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同样,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创造活动。

树立审美世界观,以审美的亲和态度对待自然、社会和自身。

审美世界观在当代已经成为人们思考与解决诸多社会与文化问题的重要视角之一,因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活的艺术家具有健康的审美观。

“生活艺术家”要树立美与丑的健康观点,美与丑的问题涉及到十分复杂的情感与心理问题,所以我们一般不简单地以正确与错误加以界定,而是以宽度更大的健康与否加以界定。

其次,生活的艺术家具有较强的审美力和创美力,审美力和创美力统称为“创造的想象力”。

这种创造的想象力是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包括着想象力、知性力、理性力(精神)和鉴赏力。

在这四种心理功能中,鉴赏力上审美的情感判断力是核心,各种心理功能都统一于审美的情感判断,目的也是为了产生审美的情感判断。

审美教育有何现代意义

审美教育有何现代意义

审美教育有何现代意义人类社会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生存着,也创造着。

人类追救美好的生活,不断协调与自然的关系,创造着外在的美;也不断调整自己的身心,创造着健全的人格。

各个时代的思想家、理论家既倾情关注外部现实美的创造,也对人自身的美化——审美教育有过深入的探讨。

特别是每当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关头,思想家们总是特别注重人性的塑造,以期人类的航船平稳地驶向幸福的彼岸。

当今世界,波诡云谲,社会人生又面临重大抉择,人们更普遍地关注审美教育,乃是历史的必然。

审美教育概念的提出和审美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的事。

18世纪,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美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德国诞生了。

事隔不久,1795年,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写下了《审美教育书简》,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审美教育著作,审美教育这一概念也是第一次正式提出。

《审美教育书简》全面阐述了审美教育的性质、特点和社会职能,后人称它是“第一部审美教育的宣言书”。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审美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仅在审美教育理论上多有建树,而且是颇有成就的审美教育实践家。

1901年他在《哲学总论》一文中提出了“美育”的概念,中国最早使用“美育”术语的教育家。

一,人格完善席勒认为审美教育能够使感性和理性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使人的精神获得彻底的解放,从而塑造和谐完美的人格。

与席勒相同, 蔡元培也非常重视审美假象, 重视审美的特殊中介作用的。

他曾经明确表示,“实施美育的目的,在陶冶活泼之灵性,养成高尚之人格。

”(1)。

鲁迅先生说过:“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仍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

”(2)。

二,感性解放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色彩的心理过程。

黑格尔在论述审美的性质时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

”(3)。

席勒指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们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贵阳学院函授本科201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姓名贺锦秀学号100501011157摘要:在现代教育中,一些学校的教师对审美教育常常流于形式,或者在实用主义的“功利”思想影响下,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审美教育又显得多余,他们认为审美教育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这种错误的思想,直接阻碍了学生的进步、成长。

而审美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过社会主义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和才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美审美教育现代教育地位和作用一、什么是审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通过《美学原理》①一书的学习,我们知道“美的本质”(即“产生美的原因”)这个问题,许多美学家有着不同的理论。

比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美就来自于数的秩序”、“秩序和比例是美的和有用的,而无序和缺乏比例是丑的和无用的”。

在他那里,美就在于客观事物的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以及黄金分割等形式。

车尔尼雪夫斯基则主张“美在生活”,他认为美来源于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还有其它的美学家观点,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追求发展,背离真理与发展的审美,是不会得到社会长久普遍赞美的。

”②通过“审美”理论的学习,使我们正确、深刻地认识“美的价值”、把握“美学”规律,对日后的教学有一个明确的指导。

1、“美”与“审”“首先,美是能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事物。

其次,审是人们对事物的美与丑作出一个评判。

由此可见,“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③2、审美的范围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服饰、陶艺、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审美教学的内容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审美教学的内容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

审美教学的内容及其对大学生的现实意义摘要:要想生活得更幸福,必须学会审美,而大学的美学课就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美学课会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价值,从而促使他们更好的生活.关键字:审美教育大学生现实意义提到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种壮阔之美才叫美;有的人认为死“重于泰山”的那种美才是真正的美;有的人认为画家笔下的画才是真正的美。

问不同的人对美的看法,肯定会有不一样的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所认为的美。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美都是美好的事物,所以要想更了解美,必须学会审美。

所以学习美学,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让人可以生活的更美好,生活的更幸福。

因为这个原因,大学生开美学课是极为重要的,审美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审学的教学内容关系着对大学生教育质量的好坏,所以审美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

必须适合当代大学生,只有这样美学课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意义。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简单地说,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审美关系的学问。

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也不单纯日常的美化活动。

有人认为学习美学很枯燥,其实是不懂得如何去欣赏美学,从而获得一种心灵上的’美感”享受。

美感人对客观事物的外在美或内在美的特征的一种情感体验。

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在客观存在事物的美的特征进行评价时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

美感体验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对审美对象感性面貌特点、如线条、颜色、音韵、谐调、鲜艳、匀称等的感知,是产生美感的基础。

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审美教育,指的是培养个体对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的教育过程。

它不仅关乎个体的审美素养,更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在当代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审美教育的作用愈发重要。

首先,审美教育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审美教育不仅仅传授审美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对艺术、文学、音乐等领域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欣赏经典作品,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意图,青少年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如孔子所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审美教育引导青少年用审美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提升品位和格调。

其次,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艺术是人类创造力的产物,审美教育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和启发性的思维,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音乐演奏到绘画创作,从文学写作到舞蹈表演,青少年在创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对他们的个人发展有益,更对社会的创新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此外,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表达和情商。

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情绪管理的能力。

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学会感受艺术品中所传递的情感,在情感的共鸣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这将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增强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最后,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

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都承载着一定的道德和价值观。

在青少年参与艺术活动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理解和思考,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艺术作品常常传递出人性的美好和真理,能引导青少年发展出正直、善良的心性,培养正确的道德情操。

总之,审美教育在塑造中国当代青少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个体的审美素养、丰富人文素养、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情感和情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可以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

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

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摘要:一、引言:审美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二、国民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现状三、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四、审美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五、如何加强国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六、结论: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未来发展正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展。

审美教育作为培养个体审美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和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审美教育的定义。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和审美活动,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育。

在我国,审美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培养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个性的新一代。

然而,在当前的国民教育体系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和学校对审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仍有待提高。

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以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位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共同构建全面的教育体系;三是审美教育有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审美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不容忽视。

对于个人而言,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内心世界,培养良好的审美品位,提高生活品质。

对于社会而言,审美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了加强国民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审美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二是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三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学质量;四是丰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

总之,审美教育在国民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浅谈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谈审美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摘要: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的作用。

学校应通过审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素质;人格魅力审美教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我们的教育面向21世纪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既面临着承上启下,又面临着继往开来的艰巨的任务。

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从要求人的全面人生出发,既要激发满足学生认知需要,又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尤其在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对精神食粮的需求就会显得更加的迫切。

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学校过分注重强调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忽略学生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是把智育和美育绝对分化,没有理解专业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教育缺失行为。

1.智育和美育是不可分隔的统一体。

科学(智育)与艺术(美育)从总体上是认识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虽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思维方式和创作过程,二者相互渗透,这也是学习科学知识和进行审美教育相结合的最基本条件。

科学与艺术的出发点是共同的,都在追求人类摆脱愚昧和黑暗,争取文明和进步,展示人类创造力,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审美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它不仅应成为学校、乃至各个教育环节应承担的共同责任,也是教师与学生对创造和谐、温馨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共同追求。

学校在注重科学知识价值时同样要注重教育的育人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先天的潜能、才能和气质。

因此,把审美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放在大学生生存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多方位视野中来考查,我们国家对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视程度还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片面追求智育,忽视审美教育必然导致学生的心理缺失,审美空虚的结果。

和谐理念的当代美学价值

和谐理念的当代美学价值

和谐 守望 , 诗意栖 居 ; 促 进
人与人 的和谐
运用双赢思维 , 求同存异 , 融合统一 ; 提高人的审美 能力 , 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8- 2077( 2009) 11- 0043- 04
关键词 : 和谐理念 ; 当代 ; 美学价值 中图分 类号 : B83- 0
收稿日期 : 2009- 10- 09 作者简介 : 李献惠 ( 1970
) , 女 , 山东泰安人 , 副编审 , 文学硕士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典美学、 编辑学。
# 43#
∃武警学院学报 % 2009 年第 11 期 ( 总第 162 期 )
# 理论园地 #
因此, 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 化中, 寻求拯救危机的良药。中国文化强调个体对 群体的义务和责任, 视 & 修身为本 ∋, 讲求伦理道德, 尊卑有序; 主张 & 天人合一 ∋、 物我交融的思想观念; 具有重整体、 和谐的价值取向 , 对不同 民族、 不同信 仰、 不同文化以及对自然万物都尊重、 承认和包容, 强调沟通、 协调与和谐。而重整体、 和谐正是全球化 社会所必需的精神指针。但中国传统文化过分强调 个体对整体的服从, 容易导致人的个性、 尊严和权利 的丧失。所以, 东西方文化并不是对立关系, 而是互 补关系。 & 当世界各个角落种族矛盾、 区域冲突加剧 时 , 人们总喜欢用孔子的格言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来劝解纷争 ; 当各国面临人口、 环境 和资源危机时, 人们才开始顿悟 (以人为本 、 (天人合一 的深刻涵 义 ; 当人类遭遇金融风 暴, 开始 反思 ∃道德情操论 % 时 , 才赫然发现 (去奢去泰 、 (厚德载物 、 (居安思 危 、 (自 强 不 息 之。 ∋

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论审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杨建昌(单位:怒江州泸水县古登乡中学)摘要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核心是情感教育,是培育人们的美好情感,净化人们的情操品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康,高尚,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美化心灵,使人类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因而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为了培育新世纪全面和谐发展的新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关键词:审美教育重视培育重要作用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不是自然物质原有的属性,劳动创造了美.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以善和恶、诚实和虚伪、公正和自私、正义和非正义等概念来评价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对于人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作用.美以好(善)为基础(不好、不善都不美)。

美与爱相联系(美好事物使人爱悦,丑恶事物令人厌憎).审美活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实践中形成培养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于丑恶事物的厌憎过程美是培养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美育既讲科学性,准确性和系统性,又讲究直观性,形象性和情感愉悦性,是寓理于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即直诉于人的理智,又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美育其实也是寓教于玩,寓教于美,寓教于欣赏,寓创造于乐,寓愉悦的审美活动中陶冶性情,美化心灵和净化感。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总是表现出对美的渴望和追求,不仅注重服饰打扮、环境布置,而且更注重心灵美的陶冶和优美情操的培养;不仅对大自然中的变化万千、摇曵多姿的美留连忘返,赞叹不已,而且还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使人类生活变得繁花似锦、绚丽灿烂。

千百年来,发现美、欣赏美、歌颂美、创造美,可以说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

所以,仅仅有爱美的愿望还远远不够。

爱美是一回事,能否正确地审美又是一回事。

从爱美到能够正确地欣赏和创造美之间,还存在着很长的一段距离,要弥补和缩小这个距离很重要的办法就是实施美肓,通过开展审美教育的学习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提高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审美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

审美教育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朱光潜说过:美感教育是使人在丰富华严的世界中随处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充分地感觉人的尊严。

我想要问的是,审美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倡导“和谐为美”的观念,到上世纪60年代,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提出“美即和谐”的观点,都表达了美与和谐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即构建美的社会。

从构建和谐社会系统来考量,美育具有三大功能:个体塑造、文化构建和社会整合。

个体塑造功能,就是培养和谐社会中的和谐个体。

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情商,使人懂得美,懂得爱,理解人,善待人,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高雅的审美活动还具有抚慰和激励人精神的作用,会使人在学习、道德生活中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困惑、失衡、得以淡化、超越乃至解脱,从而促使潜能、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的开掘与协调发展。

文化构建功能,就是积聚和谐社会的内凝力。

在审美形象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文化理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美育可以通过这种形象化的感染作用,使教育者体验、领悟到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的吸收和构建,从而积聚社会“和而不同”的内聚力。

社会整合功能,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和谐结构,主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整体联系。

美育可以有效的实现人与人之间在审美体验瞬间的自由交往,在活动中实现感情的共鸣。

审美观是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尺度之一。

审美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和世界观的其他组成部分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世界观在审美观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审美观与人生观关系密切,人生观的基本观点都是同美与丑的判断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审美态度、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直接影响到审美追求。

审美观与价值观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观和价值观是否正确,往往以对社会是否有益为尺度。

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指导人们为社会的美好、和谐而无私奉献;正确的审美观,可以使人们从更高的层次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和谐施教以美育人摘抄

和谐施教以美育人摘抄

和谐施教以美育人摘抄
【原创版】
目录
一、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和谐施教的意义和方法
三、以美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结论: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不可或缺地位
正文
【一、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美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塑造良好的品格,丰富情感,激发创造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美育教育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和谐施教的意义和方法】
和谐施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使教育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具体的做法包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以及因材施教等。

【三、以美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美育人,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美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包括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品格,富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四、结论:美育在现代教育中的不可或缺地位】
在现代社会,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通过美育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生活,激发创造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演讲稿

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演讲稿

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此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

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培养新一代人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与和谐艺术教育能够对青少年的情感、智力和社交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首先,美与和谐艺术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情感发展。

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也能够唤起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能够让青少年倾听、观察、感受,从艺术作品中领会到情感的表达方式。

通过参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青少年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并学会表达情感,使其情感更加细腻丰富。

其次,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智力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艺术作品不仅体现了艺术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激发了观众的思考和想象力。

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作品,青少年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创造能力。

例如,通过学习音乐,他们可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绘画,他们可以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些艺术活动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智力潜能,使他们拥有全面发展的智力素质。

最后,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社交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艺术活动往往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合作中,他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组织和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参与艺术团体的活动也可以让青少年结识更多的朋友,拓宽社交圈子。

这对于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美与和谐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全方面的。

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情感发展,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因此,在教育青少年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更多参与艺术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美与和谐的艺术世界中茁壮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和谐之美谈审美教育的现代作用一、促进教育的和谐审美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一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功能,但也有密切的联系。

而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力最强,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在其他四育之中,从而使教育的各个构成要素相互协调、有机统一,推动教育的和谐发展。

(一)以美辅德。

美育可以促进人的道德的形成,达到美与善的结合,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

通过美的教育与美的影响,可以使个体的道德习惯和信念理想构成个体的心理动力,继而转化道德行为,让审美与道德浑然一体。

如:通过对自然美的鉴赏,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姿,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就会油然而生,进而激励自己为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通过对社会美的鉴赏,感受体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从这些美的典型身上,看到真善美必将战胜假丑恶,激励自己更加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弘扬正义。

这是以美辅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感知和想象能力,达到美与真的结合,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带到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和艺术宝库中去,促进其掌握知识,把理性内化与自我感知结合起来,把群体的合力结构转化为个体的自由直观,开启和疏通由认识真理走向创造发明的思维通道。

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运用“美学的、直观的”方法研究相对论;麦克斯韦运用对称形式的美的欣赏观纠正了法拉第的电磁理论等。

同时,通过美育,在形象生动的直现的感知下,不仅可以使学生注意力稳定,而且能更主动深入细致地观察和思考,增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推动他们去进行科学研究。

(三)以美健体。

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并运用对美的感受,促进体态、体能的协调发展,达到美与健的结合,从而促使学生体态健美的发展。

一方面,体魄的健美是人的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体育训练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

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运动,人的内在活力和生命力在形体的敏捷与力度、灵活与协调中充分展示出来,显示出人体特有的朝气、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具有特殊的魅力,透出独有的审美体验。

(四)以美炼人。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对劳动的审美态度,培养把劳动作为体力与智力游戏来享受的情趣,从而使劳动变成人们的第一生活需要。

马克思有句名言:“劳动创造了美。

” [1] 美产生于劳动。

人们的美的观念和美的创造,最初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世界,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这本身就是美的表现。

可以说没有劳动就不会有人类美丽的外表形象,也不会产生诸如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等世界名画,更不会有我们今天舒适的生活环境。

而且通过劳动,提高了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也就提高了对审美的认识。

而从深层意义上讲,劳动锻炼了人的体魄,美化了人的外表形象,同时也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美化了人的心灵世界。

二、促进人的和谐和谐之人是一个多种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其中,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素质是保障,审美素质是关键。

因此,审美教育实现与否,关系到和谐之人的培养。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观念的树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其整体素质,从而造就一代全面发展的和谐之人。

具体来说,审美教育所构成的审美素质对人的其他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道德素质。

美育对陶冶人的情感,塑造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有着特殊的功效,表现为以美储善。

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

”这是由美育的情感性特征决定的,人的任何道德行为,都受内心指令的控制,一切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自己的内在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自觉地在实践中付诸行动。

(二)文化素质。

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是作为社会有用之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美育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增长见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表现为以美启真。

一方面,它可以激发人们追求真理、掌握知识的情感,开发人们的智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美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人一旦具备了高度的审美能力,对美就会有着不懈地追求,因而引发出种种想像、联想、幻想和创造的欲望。

(三)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简称,身体素质强调健康的体魄,心理素质注重健康的心灵,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美育可以促进这一内在一致性的提升,达到以美促体,以美养心。

在美育活动中,人们会因欣赏美、感受美而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这种心意状态会使人血脉顺畅、经络通达,从而有助于身体康健,体质增强,人们的性格、气质等也会得到塑造,达到身心和谐的美的境界。

如:欣赏自然美,大自然胸怀的博大宽广,会强烈地感染于人的内心,使人更加热爱生命,同时让人感到世俗名利的渺小,从而使人摆脱烦恼,心灵净化,趋于高尚。

同时,在美育活动中培养出来的形体美观念,也将使人们对自身的体能有所认识和感悟,这将有助于体能的开发和形体美的创造,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形体矫健,散发出青春的活力。

三、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其核心和实质在于“和”,“和”则为美,其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而要实现和谐统一最关键的因素是要通过审美教育,特别是要以审美的人生态度,也就是以和谐发展的态度、亲和的态度去对待自身、他人、自然与社会,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与他人、自然、社会的和谐与协调发展。

(一)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

美育能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从而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身心关系。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中较少地关心自身,极少地关心自身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因而导致精神危机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疾患。

“如果人类再不更多地关爱自身,特别是关爱自身心理与人格的健康,人类的焦虑症、忧郁症的蔓延将远远超过癌症与艾滋病的危害。

”因而人类必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身,使自身、特别是心理与人格得到和谐协调的发展。

而心理与人格和谐协调发展的核心是提升人的内在情感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五种品格的塑造:一是善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自然;二是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是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四是谦虚,虚怀若谷,言行谨慎;五是淡泊,要淡泊名利。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眼前与长远,现实与理想的协调统一,不断超越自身的发展状态,这也是实现幸福而完善的人生的必要前提。

(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

美育可以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友爱的伙伴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但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是在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它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如果一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关爱、宽容和诚信,社会充满冷漠、冲突,甚至仇恨和暴力,那么即便是繁华的都市,也会显得“花无香,鸟无情”,人就如同置身于感情的沙漠之中。

因而人类必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他人,多一份沟通少一些误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从而抛弃人与人是兽性关系的自然主义理解和他人是地狱的灰暗的存在主义理解,建立起人与人是平等友爱的伙伴关系的人道主义理解。

这种人道主义理解就是一种审美(同情)的精神,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平等、和谐、友爱的关系。

(三)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

美育能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从而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天人关系。

众所周知,人类只有一个自然,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并没有把握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而是处于一种对立状态,由恐惧、征服到掠夺、破坏。

只是到了新世纪初,人类才逐渐认识并体会到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关系。

而这一认识的最大体现就在于以审美的态度去对待自然。

因为自然是孕育人类之母,人类生存发展之本。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与其祖先、子孙后代共有的家园。

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由对立走向和谐,由敌对走向审美,从而实现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

除此之外,还要学会欣赏绮丽美妙的自然美。

美育就是这样以它的特殊“教材”――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诱导人自然而然地获得优雅的审美态度,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

美育能使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从而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和社会之间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要实现和谐发展的审美关系,美育是重要的途径,通过美育,使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甚至以建立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作为自己的美的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

竭尽全力弘扬美好,摒弃丑恶,努力地减少暴力、贩毒、走私等犯罪行为,哪怕现出生命。

这是一种内在的自觉性,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情感的驱动力,从而使人从狭小的自我,即一己的忧患得失之中解放出来,给社会带来和谐。

审美教育在社会发生异化、教育制度出现应试弊病的时代背景下,能很好的延承优良传统,焕发新的时代特征,通过培养人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

这是美育的根本目标,即通过审美教育,实现和谐教育,培养和谐之人,构建和谐社会,达到和谐之美,把审美教育的和谐功效发挥到最大的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