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高教版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西方文论史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天体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内在和谐受外在和谐影响,内外相契合才能进入艺术欣赏状态。
2、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3、德谟克利特模仿说对文艺和美的对象的研究,文艺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对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十分注重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语言。
对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的研究,“快乐说’4、苏格拉底模仿说和功用说“艺术模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判断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第二节柏拉图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b文学艺术是理式模仿的模仿,三种床,照镜子,贬低诗人和艺术家。
c理式模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b模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3、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神灵附体、神灵感发,热情磅礴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灵感说的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灵感的表现(狂迷)和获得灵感的过程(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的矛盾与价值,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象,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现实美的基础上。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模仿b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c文艺求其相似但比原物更美2、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悲剧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容和歌曲,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性格占第二位。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1.艺术真实不能违背理性
▪ “大部分人迷惑于一种乖僻的情致, 总是想远离常理去寻找他的文思。”
▪ “切莫演出一件事使观众难以置信, 有时真实的事很可能不像真情。 我绝对不能欣赏一个背理的神奇, 感动人的绝不是人所不信的东西。”
法国: ▪ 沙坡兰(1595-1674):《法兰西学院关于
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 高乃依(1606-1684):《论悲剧》、《论
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律、 即行动、时间、地点的一致》 ▪ 布瓦洛(1636-1711):《诗的艺术》
新古典主义代表文论家
▪ 英国: ▪ 德莱顿(1631-1700):《论剧体诗》(又译《论诗
二、布瓦洛的新古典主义原则
理性的原则 自然的原则 古典的原则 道德的原则
(一)理性的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 永远只凭着理性获得价值和光芒。”
▪ 亚里士多德:艺术创作是“心之理 性的生产”。
▪ 贺拉斯:“要所做成功,判断力是 开端和源泉。”
布瓦洛的“理性”
▪ “‘理性’就是笛卡尔在《论方法》里 所说的‘良知’,它是人人生来就有的辨别 是非好坏的能力,是普遍永恒的人性中的主 要组成部分。”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 第二,在方法论上,研究哲学必须确立不证自 明的基本原理,这种原理就是合乎理性的,能 建立先验原理,不依赖于经验而演绎出其他一 切原理。
西方文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精选文档
法国政治的高度集中统一,必然要求文学艺术 的统一和规范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都很注 重网罗文人学士,一方面用奖金津贴笼络他们, 另一方面设立作品检查机构监视他们。 相继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王家舞蹈研究院、 王家绘画雕塑学校、王家铭文和文艺学院、王 家音乐研究院、王家建筑学院、法兰西喜剧学 院,广为网罗人才。另一方面,又以法兰西学 士院“四十个不朽者”作为中央集权在文艺界 的代表,制定各种条规,推行王权政治的文化 政策,控制整个文艺创作,使之纳入歌颂王权 文治武功的正轨。
1、欧洲君主集权制的确立和宫廷对文艺的 要求 奠定形成民族国家的基础;路易十四“朕 即国家”;法国贵族阶层被迁往巴黎 2、沙龙雅风和法兰西学院建立 发展、规范法语,建立起迎合皇帝与上层 社会趣味的文艺鉴赏标准。 3、理性主义思潮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3、 文化历史传统 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 臣民精神。外地精华云集首都。追逐贵族风习, 寻求典雅规范。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古 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A、 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 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 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 唯古典是从。
戏剧批评与戏剧理论是有不同的,但也有 那么一些批评,尽管只对一人一剧而发, 却成了戏剧理论领域的一件大事,甚至成 了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文献。这需要有这 样的条件:批评对象和批评者都集中地代 表着在特定历史时期相撞击的美学意蕴。 这样,虽然所依附的内容是具体和单一的, 但从这一小口子上泄泻出来的理论思想却 有着典型意义,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系统 性。沙坡兰评《熙德》,就是这么一个在 戏剧理论史上占据着特殊地位的戏剧批 评。 ——余秋雨
西方文论 十七十八世纪
2、摹仿自然原则: “要永远追随自然,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要永远追随自然,一步也不要离开自然。” “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移。” 写每个人都要抱着他的本性不移。” 布瓦洛的“自然” 布瓦洛的“自然”不只指客观自然界,而且指合 乎常情常理的事物,特别是指合乎常情常理的人 性。他认为,人性的根基是理性,因此合乎理性 的人性才是人性的自然,自然的也就是理性的。 要求以理性去筛选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合乎理 性的自然事物。这种合乎情理的自然,在人物上 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不允许描写性格的人和发 展变化。“自然”主要指的是“城市” 展变化。“自然”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宫 廷”。因此,他的自然原则是理性原则的补充。
3、 文化历史传统: 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 义务、臣民精神。外地精华云集首都。追 逐贵族风习,寻求典雅规范。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 则的古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A、 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 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 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 唯古典是从。
二、 布瓦洛《诗的艺术》 布瓦洛《诗的艺术》 《诗的艺术》(《论诗艺》)被称为古典主义法典。其 诗的艺术》 论诗艺》 主要观点及内容: 1、理性原则: 其理论渊源:亚里斯多德称艺术创作是“ 其理论渊源:亚里斯多德称艺术创作是“心之理性的生 产”,贺拉斯认为“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 ,贺拉斯认为“ 泉。” 泉。” 布瓦洛强调的理性是笛卡尔主义的理性,即人天生就有 的良知,这是一种抽象的、不变的,普遍地存在于每一 个人的心底的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理性或良知 是与生俱来、天然均等的,它普遍人性的一部分。只有 抓住普遍永恒性的作品才是美的。他认为理性是艺术达 到完美的最高尺度,是创作与批评的最高原则。 “首先须爱理性;愿你的一切文章永远只凭理性获得价 值和光芒。” 值和光芒。” “我绝对不能欣赏一个背理的神奇,感动人的绝不是人 所不信的东西” 所不信的东西”…… “不管写什么主题,崇高还是谐谑,都要情理和音韵永远 互相配合。” 互相配合。”
5新古典主义
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
约翰生(1709一1784)是英国古典主义后期 的代表作家。写过诗歌、戏剧,编过词典, 还编过《莎士比亚戏剧集》。其主要批评著 作是《〈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
约翰生强调类型的重要性,113 .他说:“诗人的任务不是考察个别事物,而 是考察类型;是注意普遍的特点和注意大体 的形貌。
第二 英国新古典主义
17世纪,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立足文坛, 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最重要的批评家是屈雷 顿、蒲柏和约翰生。
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
屈雷顿1631一1700,英国诗人、剧作家和批 评家、英国新古典主义的创始人。 他一生共创作30个剧本,兼任皇室史官。 1670年被封为桂冠诗人 他的文艺论著有《论戏剧诗》、《论英雄 剧》、《悲剧批评的基础》等。
是否属“自然”不在于它是否是生活中的 “真实的事”,而在于它是否符合常情常理 布瓦洛模仿自然的原则,实际上是主张借自 然表现情理。人物上要求描写定性与共性。 持写的古代人物性格应和他在人们心目中早 已定型的性格相一致;共性一方面指年龄共 性,一方面指类型的共性,即写出诸如风流 浪子、守财奴、老实、荒唐、糊涂、嫉妒等 类型的性格
英国的新古典主义文论显然不同于法国,就 性质而言,,淡化了宫廷色彩,教条主义也没 有法国那样严重; 就内容而言,它自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 义内涵。
第三节 德国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关心的是“古今”问题,一 度掀起过“古今之争 而德国新古典主义所关心的是“法英”问题, 掀起的是“法英之争”—究竟是应该借鉴法 国还是英国,对德国新古典主义者来说,是 一个大问题。
文克尔曼认为,研究艺术史不仅要以艺术作品为根基,而且 要与不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119 艺术史的目的在于叙述艺术的起源、发展、变化和衰颓,以 及各民族各时代和各艺术家的不同风格,并且尽量地根据流 传下来的古代作品来作说明一’文克尔曼认为历史环境对艺 术具有强烈的影响力,,希腊艺术的形成既得益于希腊良好的 自然环境—温和气候和美丽的景色,也得益于良好的社会氛 围—健康自由的生活方式。 希腊艺术达到卓越成就的原因,一部分在于天气的影响,一 部分在于希腊人的政治体制和机构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状况 119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作《论古代和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 的摹仿》
1.反对文学创作脱离现实而一味沉浸在神话
和虚构之中; 2.批评古代悲剧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果; (怜悯、恐惧——伟大——爱情) 3.反对盲目地顶礼膜拜古代文学作品。
其他新古典主义文论 家选讲
一、沙坡兰(1595-1674)
(一)古典主义批评原则的确立
启示,他们对自然的摹仿达到了最高成就;
理由2:古希腊罗马的作品经历了长久的时间
考验并受到长久的赞赏;
理由3:法国的优秀作品都是摹仿古典作品的
结果。
荷马的作品: “荷马之所以令人倾倒完全是从大自然学来的,他的 书是众妙之门,并且取之不尽,不论他拈到什么,他 都能点石成金,一经到他手里,腐朽也变为神奇。”
《法兰西学院关于悲喜剧<熙德>对某方所提意见的感想》
1.批评的目的:赞美优点,批评缺点,最终让 真理 得以阐明 2.批评的方法:教条、理性、分析
创作中的情感:肯定情感的作用,但须
以理性驾驭情感。
内容与形式的处理:形式应符合内容的
理性要求,避免以辞害意。
3.三一律的确定——遵循理性的要求
‚剧情发生的地点也要固定、说清, 比利牛斯山那边诗将能随随便便, 一天演完的戏里可以包括许多年:
在粗糙的演出里时常有剧中英雄,
开场是黄口小儿终场是白发老翁。 但是我们,对义理要服从它的规范, 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发展; 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
《诗的艺术》——新古典主义的理论法典
1669至1674年,布瓦洛用
了5 年时间写了一千多行的 诗体论文《诗的艺术》, 这是一部向封建贵族妥协, 按照王权的政治需求和艺 术趣味,总结文学创作经 验,规范法国文学艺术的 理论著作。发表后为路易 十四所重,钦定为古典主 义文学的理论法典
第五讲 十七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文论
(三)合式原则
•
合式原则主要体现在作品的 整体统一(如人物语言须符合 人物的身份)、对创新的适度 把握、节制(如在舞台上不能 表现暴力事件——美狄亚必须 在后台杀死自己的孩子)。
(四)寓教于乐原则 他说:“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 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 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 帮助。” • 据说,这是西方文论史上 第一次明确提出寓教于乐原则。
新古典主义文论概况
• 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出现在17世纪的法国, 其代表人物是布瓦洛(Boileau, 1636-1711)。 布瓦洛被称为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代表 作是《诗的艺术》(1674)。《诗的艺术》是一 部长达一千多行的诗体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 为总论,第二章论次要的诗体,第三章论主要的 诗体,第四章论道德修养。 • 除了布瓦洛外,新古典主义的重要人物还有英 国的德莱顿(John Dryden,1631-1700)等。
讨论
• 你对古今之争的看法。
Hale Waihona Puke 后阅读• 《莫里哀喜剧六种 》 • 《伪君子》 • 《诗学· 诗艺》
对古希腊文化的复兴与新古典主义 文论的兴起
•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14世纪的意大 利。它在意大利语中写作Rinascimento, 意为再生或复兴 。在文艺复兴时期, 大量古希腊罗马文献被重新发现和重 新估价。其中包括古罗马大文艺家贺 拉斯的重要著作《诗艺》。 此书乃古 典主义文艺观的奠基之作。它直接启 发了十七世纪西欧新古典主义文学思 潮。
• 一六八七年一月二十七日,为了庆祝路 易十四久病痊愈,法兰西学院特地举办了一 次会议。会上,诗人佩罗(Charles Perrault) 应邀朗诵了他的歌功颂德之作《伟大的路 易时代》,提出了一个具有震撼力的观点:现 代作家比起古代希腊罗马的任何一个作家 来都毫不逊色。
5新古典主义文论
二、新古典主义文学实践的表现
1、主要体现在法国的戏剧创作方面,代表 人物:高乃依、拉辛、莫里哀。布瓦洛是 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者,同时又是新古典 主义文学规则的制定和阐释者。
东西,所以我们不能照抄他们的线条,
而是模仿自然的原形;我们既面对真
实的生活,又有古人的经验,便无疑
会发现古人尚未看到的生活上的某些 气质与姿态。” 这样也才保证诗与其 他艺术由于今日的刻苦钻研而愈益完 善。
2、法英之争
一方认为,英国戏剧应模仿和学习法国戏剧, 法国剧作家信奉古典的“三一律”原则,重视 对韵的运用,而这些都是无须证明的戏剧艺术 的正确规则。
西方文学理论
主讲人:李树锋
新古典主义文论
概述
古典主义文论:
以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为代表的古希腊罗 马理论家的文艺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
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著述为典 范,遵从古代艺术规则,有意直接模仿古 代艺术,在此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文学理 论。
一、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条件: 1、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2、思想条件 3、特殊的文化机构
“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不会写作”
赞赏那些会用“灵活的歌喉”的诗人, “由庄重转入柔和,由诙谐转入严 肃”,要求诗人“提高你的格调吧, 要从工巧求朴质,要崇高而不骄矜, 要隽雅而无虚饰”。
2、自然
艺术要模仿自然,要描写自然人性。
在谈到喜剧创作时他说:“因此,你们,作家呵, 若想以喜剧成名,你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人 性。”并告诫道:“切不可乱开玩笑,损害着常理 常情: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导论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西方文论的分期(一)古代文论(古希腊时期到17世纪):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二)近代文论(从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到19世纪中后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三)现代文论( 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四)后现代文论(20世纪70年代后):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西方哲学从研究重心来看,从古希腊直至现在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向”:一次是从古代的自然本体论转向近代的认识论一次是从近代的认识论转向现代的语言论。
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 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一、自然美学:美在和谐首先,美在于数的和谐。
其次,提出了“天体音乐”的概念。
二、艺术美学:模仿自然(1)“对立和谐”理论。
列宁称他为“辩证法的奠基者之一”。
(2)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三、伦理美学:美即功用(1)“艺术模仿自然”,不是模仿人物的外形,而是强调描绘出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人物的“心境”、“神色”和“感情”。
(2)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即有用即美,无用即丑。
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理式论摹仿说——文艺本质论1、理式“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西方文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精选文档
阿尔芒· 尚· 迪普莱西· 德· 李 希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1585年9月9日-1642年 12月4日),法国籍枢机, 政治家,路易十三的主要 大臣。生于一个次等贵族 家庭,1607年任命为吕松 的主教。1622年被提名为 枢机,从1624年起执首相 职,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 有主导性的影响力;法兰 西学院为他所建。
第一节 概述
新古典主义文论指的是17、18世纪产生于 法国,波及整个欧洲的古典主义思潮。 古典主义: 最初的古典主义源自罗马人的观念,指模 仿古希腊、按照理性的既定规则行事。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把希腊和罗马统 称为古典时期,用古典精神来指称异教的, 现世的,人文的,自由的以及文艺上的典 雅、优美、和谐与高尚。
1、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在斗争夹 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王权、宫廷成为社会 统一与文明的中心,外地精华云集京城,研究宫 廷城市,摹仿宫廷。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时代,加强对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领 导控制,笼络文化人于宫廷,成立法兰西学士院, 兴建凡尔赛宫,制定创作法规,以服从君主王权 的意志和封建专制社会秩序。
古典一词具有三个基本意思: 1、第一等的或权威的 2、古希腊或古罗马的文学和艺术 3、第一流的作家或作品,一般被认为是最 好的。
所以古典主义也有三层含义: 1、服从权威,以按权威指引所创造出的作 品为第一等的作品。 2、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范本的艺术。 3、最好的、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即经典作 品。
1、欧洲君主集权制的确立和宫廷对文艺的 要求 奠定形成民族国家的基础;路易十四“朕 即国家”;法国贵族阶层被迁往巴黎 2、沙龙雅风和法兰西学院建立 发展、规范法语,建立起迎合皇帝与上层 社会趣味的文艺鉴赏标准。 3、理性主义思潮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5新古典主义
二、蒲柏
• • • • • • • • Alexander Pope,1688—1744 英国诗人、批评家 出生于天主教家庭 幼年患有结核性脊椎炎 《夺发记》讽刺诗 《论批评》诗体论文 翻译《荷马史诗》 编辑《莎士比亚全集》
《论批评》
• 巧智 • 英国文论的一个范畴, 主要指诗人、艺术家如 何使想象力和判断力结 合起来,创造出有特色 的、能引起读者审美想 象的艺术形象的能力。 它不是一般的智慧,而 是艺术独有的智慧,因 此称为“巧智”。
拉奥孔是谁?
日神庙的祭司
特洛伊战争
定居西班牙的希腊画家埃尔.格里柯(1541-1614)
《 拉 奥 孔 与 其 子 之 死 》
2、《古代艺术史》
• • • • 1764年出版 (1)对古希腊艺术的推崇 (2)研究艺术史必须以艺术作品为根基 (3)历史环境对艺术具有强烈的影响力
一、理性的原则
• • • • • • • • 1、哲学基础:唯理主义哲学 (1)唯理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崇拜理性,轻视感性、情感 人性=理性=天赋良知 (2)唯理主义哲学的二重性: 科学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适应君主专制 强化秩序、法则
一、理性的原则
• 2、具体要求: • (1)内容上:主张文艺为王权服务,主张 文学作品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 • “你是否想长久地受欢迎,永不讨厌?那 就该选个英雄,本质上能得人怜,论勇武 天下无敌,论道德众美兼赅;纵然是在弱 点上也显出英雄气概;要他的惊人事迹能 值得谱成演义,要伟大得像恺撒、亚历山 大和路易。”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学理论
• 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 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 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 倒另一方。 • 国家权力作为表面上的调停人,暂得到了 对于两个阶级的某种独立性。……它使贵 族和市民等级彼此保持平衡。
西方文论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一.性质(一)西方文论与西方文论史地域之分经济之分文化意义之分:指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体系。
西方文化传统,指以古希腊、罗马文化源头并以基督教为普遍的宗教信仰。
西方文论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西方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学理论遗产;西方文论史就是西方的人文学者关于文学艺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反思史。
特点:哲学美学、诗学(二)反思内容1.文学创作的本质规律:也就是文学是什么,这是文艺理论构建的一个主要线索和中心支柱。
(1)摹仿论柏拉图的“镜子说”柏拉图把艺术摹仿自然贬低为照镜子。
在他看来,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本质)。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不依存于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
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这个自然是以理式为蓝本的自然,理式是第一性的,自然是第二性的,自然只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
文艺摹仿自然,只能摹仿事物的外形和影像,而不能表现事物的本质。
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来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是反映论。
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的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
抛弃了柏拉图虚幻的理式概念,认为只有具体存在的事物才是第一实体,肯定了艺术摹仿对象本身是真实的存在。
同时他也抛弃了“摹仿自然”的“自然”意义含混的一面,直截了当地提出,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狄德罗的摹仿说狄德罗的文艺观继承了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摹仿说,承认艺术时对自然的摹仿,但在阐释上不乏新意。
他认为,作为艺术摹仿对象的“自然”,应该包括物质世界、人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类社会三个方面,因此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艺术摹仿的对象。
歌德的摹仿说歌德的美学观点和文艺思想受狄德罗和莱辛的影响最深。
新古典主义时期读后感悟
新古典主义时期读后感悟
《西方文论史》第五章开头说到:“新古典主义文论是欧洲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形成的文艺理论。
”(103)在17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封建王朝在这个潮流中试图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让文学艺术成为他们的一种武器。
这听起来很像中世纪时期宗教对文艺的态度。
说起来自古希腊哲学诞生以来,西方的文艺观似乎呈现出一种“夹心饼干”似的发展状况。
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先哲首先建立起哲学思想的基本框架;“罗马古典主义”时期罗马的思想家提出要向古希腊的经典进行学习;中世纪时期文学艺术成为宗教的傀儡,“美”的概念被神垄断;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看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没有受到基督教神学影响的艺术,受到震撼,从而引发文艺复兴时期的繁荣景观;到了新古典主义时期,本来挣脱了宗教束缚的文学艺术再次沦为王权贵族的囚徒。
在这样的历史巡回中,谁是饼干谁是夹心并不好说(所以说这是个糟糕的比喻,唉),不过能看出为文学艺术争取出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是多么不易。
新古典主义文论呈现从法国到英国再到德国的发展趋势,他们受到不同“古典”的影响,形成各自独具特色的“新古典主义”。
法国新古典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是17世纪法国君主专制的确立,代表人物是布瓦洛。
布瓦洛在青年时期曾经创作过讽刺贵族的文章,他的这种行为遭到权贵的打击。
后期他为寻求王室的庇护而创作《书简诗》等作品献媚于路易十四,献媚成功后被封为宫廷诗人,其后
开始了他以王权政治需求为纲的文艺理论创作,《诗的艺术》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第二版)PPT17
第一节 康德的文艺观
一、审美观念是艺术的本质
艺术作品的本质是什么?艺术作品何以会给人美感?艺术与非艺 术的区别何在?这一系列相关问题一直是难以回答的。 康德的看法是,审美观念是艺术的本质,是审美观念构成了艺术 作品之美。
过了感性形式,是“在较高的阶段上回到象征型艺术所没有克服的 理念与现实的差异和对立”。
三、人物性格是“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成功与否,往往决定着 作品的成败。黑格尔特别重视人物性格的创造,他曾强调“性 格就是理想艺术表现的真正中心地,并对如何写出有个性 的人物进行了深人探讨。黑格尔认为,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必 须符合下列特点。
三、艺术创作需要天才
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是否需要天才?康德的看法很明确,他认为文 艺创作离不开天才,断言“天才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 艺术制定法规”,并具体论述了艺术天才的下列特征。
• 一是独创性力康德所说的艺术天才主要是指艺术家的想象力。 他认为想象力“是创造性的,并且比别的能力更少受到规则的
第二,B理r念uc要e显M现c于Ew具e体n可(感2的00形0象)。提出,压力是“一个或一 黑格尔些的对这类体主有张威无胁疑的是正事确件的,在并创引作过起程身中体,或如行果作为者上把的握反到应的只” 是“
概念”而非“理念”,必致作品抽象乏味;如无得体的感性形式,无论怎 样有价值的“理念”,也都难以得到充分显现,作者也就难以实现自我心 灵的满足,作品也就不可能有美感了;如无理念内容,无论怎样的感性形 式,也都不可能动人,同样无美可言。
西方文论主要知识点(上、下)
西方文论主要知识点(上、下)西方文论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艺理论 (3)1,柏拉图是如何阐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的? (3)2,柏拉图是怎样理解文艺的功能的? (3)3,柏拉图为什么提出取缔文艺、驱逐诗人? (3)4,柏拉图所说的诗人的灵感是怎样形成的? (3)6,亚里士多德是怎样理解文艺的本质的? (4)7,亚里士多德是如何阐释文艺摹仿的创造性的? (4)8,亚里士多德如何定义悲剧的? (4)9,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性格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4)10,“卡塔西斯”是什么意思? (5)11,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文艺原则? (5)12,如何理解《论崇高》中的“崇高”? (5)13,朗吉弩斯是怎样论述崇高的来源的? (5)第二章中世纪文艺理论 (6)1,古代社会末期的哲学与宗教状况为中世纪神学审美观的形成准备了哪些条件? (6)2,普罗提诺的美学观点是什么? (6)3,奥古斯丁对美的本质是怎样理解的? (6)4,奥古斯丁对审美主体的看法如何? (7)5,阿奎那对美和善的区别是怎样理解的? (7)6,阿奎那对真理的看法为什么有助于对审美规律的认识? (7)7,奥凯姆的经院哲学批判对于世俗艺术的解放有何意义? (7)8,厄里根那的“小宇宙”理论对于世俗艺术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7)9,阿拉伯尔的唯情论有何历史进步意义? (7)11,但丁倡导意大利俗语有何重大意义? (8)第三章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艺理论 (8)1,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古希腊罗马文论的继承与创新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8)2,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是如何认识文艺的自主性特征的? (8)3,《为诗辩护》是从哪些方面论证了诗人和诗的地位及其诗的价值作用的? (8)4,达芬奇的诗画比较意在抬高绘画的地位,但为什么却深化了对诗的认识? (9)5,卡斯特尔维屈罗《〈诗学〉诠释》体现出的诗学思想是什么?(9)6,为什么说理性是贯穿〈诗的艺术〉的一条基本原则? (10)7,布瓦洛〈诗的艺术〉与贺拉斯〈诗艺〉在文论观上有何异同?(10)8,如何理解新古典主义的自然观? (11)9,蒲柏新古典主义批评的内在矛盾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 10,什么叫严肃剧? (11)11,狄德罗所倡导的严肃剧应有哪些基本要求? (11)12,莱辛在《拉奥孔》中,认为诗与画有哪些界限? (11)13,什么是“诗性智慧”? (12)第四章德国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12)1,康德是怎样论述艺术特征的? (12)2,如何理解康德的“游戏说”? (13)3,试评康德的“艺术天才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芒·尚·迪普莱西·德·李 希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1585年9月9日-1642年 12月4日),法国籍枢机,
政治家,路易十三的主要
大臣。生于一个次等贵族 家庭,1607年任命为吕松 的主教。1622年被提名为 枢机,从1624年起执首相
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王权、宫廷成为社会 统一与文明的中心,外地精华云集京城,研究宫 廷城市,摹仿宫廷。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时代,加强对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领 导控制,笼络文化人于宫廷,成立法兰西学士院, 兴建凡尔赛宫,制定创作法规,以服从君主王权 的意志和封建专制社会秩序。
2、哲学基础——唯理家的基础;路易十四“朕 即国家”;法国贵族阶层被迁往巴黎
2、沙龙雅风和法兰西学院建立 发展、规范法语,建立起迎合皇帝与上层
社会趣味的文艺鉴赏标准。 3、理性主义思潮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在斗争夹
17世纪的西欧,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大的时期,也是趋向没 落的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强化 王权的时期。
封建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生活,不得 不依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钱袋;而新兴的 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寄希望 于开明的君主,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条件。
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处于既斗争又妥协、 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政权仍然掌握在封建 贵族手里,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王 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与 此同时在文论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士 多德、贺拉斯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 新古典主义。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沙坡兰 第三节 高乃依 第四节德莱顿 第五节布瓦洛
第一节 概述
新古典主义文论指的是17、18世纪产生于 法国,波及整个欧洲的古典主义思潮。
古典主义: 最初的古典主义源自罗马人的观念,指模
仿古希腊、按照理性的既定规则行事。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把希腊和罗马统 称为古典时期,用古典精神来指称异教的, 现世的,人文的,自由的以及文艺上的典 雅、优美、和谐与高尚。
古典一词具有三个基本意思:
1、第一等的或权威的 2、古希腊或古罗马的文学和艺术 3、第一流的作家或作品,一般被认为是最
好的。
所以古典主义也有三层含义: 1、服从权威,以按权威指引所创造出的作 品为第一等的作品。
2、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范本的艺术。
3、最好的、具有典范性的作品,即经典作 品。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
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法国君主专制时期 倡导摹仿古典,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 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 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使之系统化、法 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 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 方意志。
法国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在王权的扶持下,体现专制王权统一意志 的古典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
凡尔赛宫内的镜廊
路易十四在此镜廊内接受地方贵族和文人雅士的 朝觐
伤兵院新教堂
古典主义建筑
法兰西学士院
法兰西学士院是1634年在首相黎世留 的亲自敦促和庇护下成立的,学士院的院 士成了文艺界中央集权统治的代表。为了 使院士的身份成为社会上作家和学者羡慕 追求的对象,政府规定院士的名额固定为 40名,给他们以“不朽者”的称号,非得 有一个院士死后,才能由其他院士共同选 举另一人来补充。这种制度一直维持至今。
高跟鞋的由来
路易十四身高大约 154cm,他对自己的 身高十分不满,觉得 自己的地位和身高并 不匹配,于是他命令 鞋匠给他特制了有着 厚跟的鞋。据说,这 就是高跟鞋的由来。 当然,今天高跟鞋已 成女士的专利,这也 许是“太阳王”始料
法国政治的高度集中统一,必然要求文学艺术 的统一和规范化。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都很注 重网罗文人学士,一方面用奖金津贴笼络他们, 另一方面设立作品检查机构监视他们。
相继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王家舞蹈研究院、 王家绘画雕塑学校、王家铭文和文艺学院、王 家音乐研究院、王家建筑学院、法兰西喜剧学 院,广为网罗人才。另一方面,又以法兰西学 士院“四十个不朽者”作为中央集权在文艺界 的代表,制定各种条规,推行王权政治的文化 政策,控制整个文艺创作,使之纳入歌颂王权 文治武功的正轨。
职,在法国政务决策中具
有主导性的影响力;法兰 西学院为他所建。
凡尔赛宫
为了进一步控制文学活动,1634年,路易 十三的首相黎世留主持成立了法兰西学士 院,学士院的院士们成为中央集权在文艺 界的代表。这些文艺家们在王权的保护下, 对文艺创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他们认为 一切要有一个中心标准,一切要有法则, 一切要服从权威,对不符合宫廷趣味的作 品进行批评。
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强调理性主宰,理 性是真理的标准。理性是证明人的存在、 认识世界的尺度。“严格说,我只是一个 思维物”。理性即良知,即本性,对每个 人是均等的、普遍的、永恒的。真理是永 恒必然的,因此宇宙万物有一定的常理, 道德上有一定的情理,文艺上有一定的义 理。
3、 文化历史传统
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 臣民精神。外地精华云集首都。追逐贵族风习, 寻求典雅规范。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古 典主义具有以下特点:
A、 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 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 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 唯古典是从。
路易十四
1661年太阳王路易 十四亲政,随即宣 布:“朕即国家”, 集政治、经济、宗 教、军事大权于一 身,将法国推向了 君主极权的黄金盛 世。
所谓”新“古典主义,就是因为它是在17 世纪的”新“时代产生的,以亚里士多德 和贺拉斯的古典主义文论思想为一句,而 且,它对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 ,强调“先天 观念” ,认为人类先天就有辨别真伪美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