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d28e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5.png)
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效果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名词解释:
1. 动机:指推动个人参与和坚持运动活动的心理因素,包括内外部动机。
2. 焦虑:运动中的不适感和紧张,可能分为竞技性焦虑和情境焦虑两种类型。
3. 自信心:对自己在运动中取得成功的信念和评价。
4. 集中力:个体在运动中注意力的集中和专注程度。
5. 流畅经验:指在运动活动中个体在自我投入和专注的情况下达到表现高峰的感受。
6. 应激与适应: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应激反应和适应能力。
7. 心理辅导: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个体改善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
8.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运动任务中成功的信心和能力。
9. 团队凝聚力:运动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支持和合作的程度。
10. 目标设定:为运动行为设定明确、可衡量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11. 焦点宽窄:指个体在运动中的注意力聚焦的范围和宽度。
12. 竞技人格:指个体对竞争和成功的态度和特质。
13. 疲劳:在运动中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疲劳感。
14. 强迫性运动障碍:一种心理障碍,个体对运动和锻炼表现出过度投入和不能自控的行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运动心理学还涉及很多其他的概念和理论,深入研究可以了解更多。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ade575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0.png)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动机、注意力、自信心以及心理抗压能力等方面,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帮助运动员提升竞技表现。
心理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运动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表现。
例如,当一个运动员感到紧张或焦虑时,他可能会影响他的专注力和反应速度,从而导致竞技表现下降。
另一方面,当一个运动员感到自信和镇定时,他可能会发挥出更好的技术和战术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动机是运动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有很多因素可以激发人们参与运动和体育活动,如个人的兴趣、社会压力、团队合作和自我挑战等。
了解动机对运动表现的影响可以帮助运动员找到适合自己的动力来源,提高他们持续参与运动的意愿和动力。
注意力是运动中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需要保持专注力,以便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重要的任务上。
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控制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从而改善竞技表现。
自信心是运动心理学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之一。
运动员对自己能力的信心会影响他们的竞技表现。
当一个运动员缺乏自信心时,他可能会感到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他的表现。
通过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心理抗压能力是运动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在运动和竞技中,运动员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
建立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应对这些压力,保持冷静和镇定,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
总之,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达到更好的成绩。
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心理学家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干预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力。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4篇)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67dfd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f.png)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在我本科阶段的学习中,我选修了一门《运动心理学》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运动表现和心理状态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到了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活动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动机、焦虑、激励和意义感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问卷调查、实验研究、个案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控制压力和焦虑,以及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我学到了运动心理学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
在课程中,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使我理解了运动心理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例如,在比赛前,运动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来缓解紧张情绪,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以及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来增强自信心。
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调整注意力来提高注意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控制情绪来应对紧张局面,以及通过设定有效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比赛表现。
在课程中,我们还进行了一些实践活动,例如集体合作项目和小组讨论。
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以及如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因为在实际的运动和比赛中,合作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运动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例如,我在比赛前的紧张情绪会影响我的表现,我在比赛中的注意力集中不够,以及我在压力面前缺乏应对策略。
通过学习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学习《运动心理学》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
我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我能够更好地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运动表现,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运动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我相信,《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二)《运动心理学》学习心得在我学习《运动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对运动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a25727816529647d2728526d.png)
普通心理学:针对正常人的心理治动规律的发生发展。
运动心理学:心理现象(一)心理过程。
(二)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思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
为什么要学习运动心理学:1.有助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为体育个血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导作用。
3.证明了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4.对竞技体育,学技体育的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有助于提高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的质量。
人差方程A-B=1.223 (A和B是两个人名)说明了不同观测者所得数据之间有明显差别。
人差方程又称个人方程式,是发现人与人反映间差别的公式。
反映时间: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映开始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又称反映时或反映的潜伏期。
人差方程:称个人方程式,是发现人与人反映时间差别的开端。
这与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的差别有关。
--------------------------------------------------------------------------------------------------------------------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1926年,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撰写了最早的专论《体育的迁移价值》1979年,中国运动心理学会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分会成立1954年,美国运动医学学院(ACSM)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ZSSP)1967年,北美运动心理学会(NASPSPA)1977年,加拿大心理运动学习和运动心理学协会[CSPLSP]1977年,运动心理学研究院(SPA)影响体育运行心理学研究的因素。
1.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运动小牧的性质(体能和技能两类)3.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什么是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踢馆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运动心理学教案设计
![运动心理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6ccc2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f.png)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包括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运动员 的心理训练与调控、比赛心理策略等 。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 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02 运动心理学基础理论
运动心理学基本概念
01
02
03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
研究体育运动与人的心理 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的科学。
通过目标激励、困难挑战、自我强化等手段培养意志力。
03
抗挫折能力的意义与提高方法
抗挫折能力是指运动员在面对失败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和继续努
力的能力,可以通过认知重构、情绪管理、社会支持等方式提高抗挫折
能力。
04 运动团队心理建设
运动团队心理概述
运动团队心理的定义
指在运动团队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所产生的心理状态和 表现。
谢谢聆听
02
运动心理学研究领域
包括运动员心理、教练心理、观众心理、运动团队心理 等。
03
运动心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与体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教案设计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教案设计,使学生掌握运动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提高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
意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 高运动水平和比赛成绩,促进身 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制定个性化的选材方案
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选材方案, 提高选材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运动心理学在训练中的应用
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通过心理干预和激励手段,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热情和动机,提高训练效果。
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心理训练和指导,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提高比赛中的应对能力 。
运动心理学ppt
![运动心理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841db7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d.png)
02
观察法分类
根据观察情境和目的的不同,观察法可分为自然观察和实验室观察两
种类型。
03
观察法步骤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调查法
1 2
调查法概述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研究对象 的资料和数据,探讨心理因素与运动表现之间 的关系。
调查法分类
为了推动运动心理学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加强创新性研究,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心 理训练、多学科交叉融合等。
对未来体育发展的影响与贡献
01
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运动心理学对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
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技能水平,进而提高运动表现。
02
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运动心理学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6
结论与展望
对运动心理学的评价与反思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运动心理学研究对运动员、教练和体育爱好者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运动表现、缓解 压力和增强运动体验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成果
通过多年的研究,运动心理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如心理技能训练、心理疲劳与 恢复、心理韧性与自信等。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体育教育中的应用
01
增强学习效果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提高学
习效果。
02
培养运动精神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动精神,包括团队合作精神、坚韧不
拔的意志品质等。
03
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风格,提高教学质量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6db7348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a.png)
篮球是一项非常注重集体配合的体育比赛, 尤其是在进攻中,如果一味靠个人突破,成功率 很是有限,一般需要与队友传、拉、切等配合中 得分或为同伴创造得分机会。但有的运动员在场 上往往看不见队友的有利位置而贻误战机,究其 原因有三:
(1)队员的技术不过硬。
(2)比赛紧张造成队员的视野比较狭窄。
(3)队员之间配合不默契。
2024/8/8
21
活动对抑郁病人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①活动能够使人感觉变好。由于活动以后, 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所以能够适当 减弱抑郁的感觉。
②活动能减轻疲乏感。因为长时间不活动, 呆坐度日,肌肉极易疲劳。而且由于血液流 动缓慢,疲劳恢复更加慢。而一旦活动起来, 血流畅通,疲乏的感觉会随之减轻。
2024/8/8
7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通过研究逐渐形 成运动行为的信息程序论,层次控制论、行 为系统模式论等理论学说。随着认知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运动行为的研究更深入 到运动心理学联系着技能学习与控制和技能 发展的研究。
2024/8/8
8
在研究方法上也从实验室的对单个动作 的研究,发展到联系运动实践、提高运动效 能的研究。随着运动实践的发展更进一步扩 大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发展到有关认 识,解释和主动影响运动行为的研究,也就 是提高运动效能的理论性研究。
2024/8/8
14
第三节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
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 二、在比赛中注意掌握并利用观众心理 三、教练员赢得到队员的尊重 四、运动是抑郁自救的基础
2024/8/8
15
一、乒乓球运动员对付赛场的噪音
乒乓球运动员除视觉外,他们的听 觉也是判断来球力量、速度旋转的信息 渠道。克服赛场噪音干扰的办法: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191b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2.png)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1.引言1.1 概述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和探讨了运动和运动行为对于心理过程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涉及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它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增强运动成果,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运动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的体育心理学研究,在运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运动心理学通过研究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认知决策过程、情绪调节能力、动机激励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运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对运动员的认知和动机的研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提升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目标达成能力。
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心理学也能够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提高竞技状态,增加成功的机会。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在运动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运动员恢复信心,应对挫折和逆境,从而更好地重返运动场。
运动心理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运动领域,它的研究成果在许多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提高绩效和团队合作,改善领导技能,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运动心理学将继续深入研究,为人类的运动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益处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并能清晰地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方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首先,引言部分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概述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介绍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其次,我们将描述本篇文章的结构,即提前预告读者将在后续的章节中看到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说明本篇文章的目的,即探讨运动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来探讨运动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讨论运动心理学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自信心和动机,并增强他们的表现能力。
运动心理学简介
![运动心理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0d6e8b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3.png)
运动心理学简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涉及运动、身体活动和心理因素的交叉学科。
它探讨了人类在运动、锻炼和竞技比赛中的心理过程、行为和体验。
运动心理学不仅关注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心理训练,还研究与运动相关的健康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身体自我概念、心理技能训练、动机、应激管理和心理疲劳。
身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能力和外貌的主观评价和感知。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通过心理干预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动机是指推动个体行动的内部或外部力量。
应激管理是指个体在应对挑战和压力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心理疲劳是指长期心理负荷导致的心理能量的耗竭。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体育爱好者、锻炼者和患者。
运动员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因为他们在竞技比赛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体育爱好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对象,因为他们参与运动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应对不同的心理挑战。
锻炼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新兴对象,因为锻炼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特殊对象,因为他们需要通过运动康复提高身体和心理健康。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
实验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检验假设。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在运动场景中的行为和表现来收集数据。
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和自我报告来收集数据。
案例研究法是通过深入了解个别个体的行为和表现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总之,运动心理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对于提高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竞技水平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对于人类在运动中的心理过程的了解将更加深入,从而为提高人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运动心理学》课件
![《运动心理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7775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9.png)
赛前心理准备
通过心理训练帮助运动 员调整心态,应对比赛
压力。
心理技能训练
将心理训练与技能训练 相结合,提高运动员的
整体表现。
心理康复
在受伤或失败后,运用 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恢
复自信、调整心态。
团队凝聚力
通过心理训练增强团队 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提高团队整体表现。
03
运动情绪与应激管理
运动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运动判断的偏差与纠正方法
判断偏差
在运动中,由于各种原因,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判断偏差,例如感知错误、记忆 偏差等。这些偏差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决策和表现。
纠正方法
为了提高运动表现,运动员需要了解和纠正判断偏差。一些常见的纠正方法包 括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利用反馈和教练指导等。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
预防心理疲劳。
心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手段促进心
理疲劳的恢复。
04
运动决策与判断
运动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的过程
运动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 息收集、处理和输出。在运动中,运 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以应 对各种情境和挑战。
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运动员的经验、技能水平、情绪状态 、外部环境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运动员的决策过程。
训练目标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运动中的挑战和情境 ,提高其表现和竞争力。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包括模拟训练、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心理训练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境,提高其决策和判断能力。同时,运动员还需 要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体能和心理素质。
2024年运动心理学培训资料
![2024年运动心理学培训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59b5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a.png)
康复过程中心理支持重要性
提高康复效果
01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从而提高康复效果。
增强自信心
02
通过心理支持,运动员可以逐渐摆脱损伤带来的阴影,重建自
信心,积极面对未来的训练和比赛。
预防再次损伤
03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运动员纠正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从而预防
再次发生运动损伤。
运动训练学
运动心理学为运动训练学提供心理 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 运动员更好地进行心理训练和调控 。
PART 02
运动心理学基础理论
REPORTING
WENKU DESIGN
认知过程理论
感知觉
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视觉、听 觉、触觉等感知觉的特点和规律,以 及感知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思维
加强团队领导者的培养
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团队领 导者的领导能力和沟通技巧。
强化团队成员的互补性
在选拔团队成员时,注重技能和经 验的互补性,同时鼓励团队成员之 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建立积极的团队氛围
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交流机会 ,建立积极的团队氛围,促进团队 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了解。
PART 07
动机
探讨运动员的参赛动机和 目标设置,以及动机对运 动训练和比赛表现的作用 。
压力应对
分析运动员在面临压力时 的应对策略和心理调适, 以及压力应对对运动表现 的影响。
意志过程理论
意志力
研究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如坚持性、自制力等,以 及意志力在训练和比赛中 的作用。
心理韧性
探讨运动员在面临挫折和 困难时的心理韧性和恢复 力,以及心理韧性对运动 表现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ef500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c.png)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运动和体育竞技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人的体育运动表现与其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不同人的心理特征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明确心理对运动和体育竞技表现的影响,进而为提升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
本文将从运动心理学的原理、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运动心理学的原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三个方面: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
情绪体验包括自信、焦虑、压力、疲劳、愉悦、兴奋等情绪反应;认知指个体对外界运动环境的认识和评价;行为是指个体在不同运动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员的意志力、运动员的面对竞争的态度、运动员的训练及自我调节等。
1. 自信的原理自信是运动员在比赛时表现自己能力和取得胜利的信念。
自信心的形成与运动员经历和学习的经验有关,运动员在获得胜利的经历中会产生成功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确能够体验到自身的能力增长,这也会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也会对运动员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使运动员保持稳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 焦虑和压力的原理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或事件时所感受到的负面情感,可能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焦虑的原因包括性格、经验、对事件或竞争的回避、具体情境等。
压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困难、挑战和竞争时应对的情感反应。
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各种情况如出现失误、观众的压力、技术不够娴熟等可能会导致出现焦虑和压力,影响比赛成绩。
调节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心理介入咨询等,能够有力地缓解运动员的焦虑和压力反应。
3. 动机的原理动机是促使个体参与某些活动的原因,是人类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个体进行某种元素的基础。
运动员在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时,动机是他们进行这种体育活动的原因和推动力。
运动心理学PPTppt
![运动心理学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5cfa7f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01.png)
运动心理学家需要与其他领域的 专家合作,如医学、康复学、社 会学等,以共同解决运动心理学
领域的重大问题。
未来需要加强运动心理学家与教 练、运动员和大众健身参与者的 沟通和合作,共同促进运动事业 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结论与展望
总结主要观点与结论
运动心理学在提高运动员表现、促进运动技能学习、增强运动动机、减少运动损 伤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情绪调节和心理训练是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实践应用重点。
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研究问题和情境。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挑战
心理调适
心理调适是指通过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来改变人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模式,以达到 适应社会生活和维护身心健康的目的。在运动康复过程中,心理调适可以帮助运 动员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自信
运动教育是指通过体育运动来促进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 展。在青少年和儿童时期,运动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身体素 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内容分析法
01
02
03
内容分析法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影 视、图片等资料进行分析 和处理,从而得出心理学 结论的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优点
可以对大规模的文献资料 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探 索文献内容背后的心理学 规律。
内容分析法的缺点
分析结果可能受到所选资 料的影响,有时候难以得 出可靠的结论。
05
02
运动心理学核心概念
运动动机与心理特征
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生理动机、社会动机、心理动机
运动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目标设置、自我效能、内外部奖励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eb82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6.png)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运动和体育领域中的心理过程与表现,包括认知、情绪、动机、自信、焦虑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运动心理学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运动训练中提高体能。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克卢戈曼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并开始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嗜好性运动的发展使得运动心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
80年代,运动心理学开始研究情绪、动机、自信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90年代至今,随着运动训练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团队合作、教练员的管理和心理辅导等。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
通常,研究者会编制一份问卷,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调查。
2.实验法:实验法是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干预来研究某些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实验通常会建立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中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运动员的表现有无影响。
3.观察法:观察法是运动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者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行为、言语及非言语表现,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进行信息处理、思考和判断的过程。
在运动中,认知对运动员的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运动员需要通过认知过程来处理复杂的情境,例如分析比赛的形势、判断对手的策略等。
2.情绪:情绪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或事件产生的情绪体验。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0b0a17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3.png)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对于学习运动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运动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2.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竞技表现、运动康复和运动领导等方面。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动机理论:解释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注意力分配和集中程度。
3. 情绪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4. 自信心理论:研究自信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的影响。
5. 压力理论:分析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法。
三、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巧1. 动机激发技巧: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训练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关注焦点和应对干扰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水平。
3. 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4. 自信心建立技巧: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自我对话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5. 压力管理技巧:包括应对压力的认知重构、情绪释放和应对策略的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竞技中的压力。
四、运动心理学的案例分析1. 迈克尔·乔丹的成功之路:通过乔丹的案例,分析他在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技巧,如自信心的建立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菲尔普斯的游泳心理:探讨菲尔普斯在游泳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如注意力的集中和情绪的调节。
运动心理学考试大纲
![运动心理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3417d5b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8.png)
运动心理学考试大纲一、运动心理学概述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2.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3. 运动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二、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动机理论在运动中的应用2. 认知理论在运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3. 情绪理论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4. 人格理论在运动员个性塑造中的重要性三、运动技能学习与心理训练1. 运动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2. 心理训练方法与技巧3. 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4. 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培养与提升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与调节1.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分类2.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评估方法3.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节策略4. 运动员心理状态与运动表现的关系五、运动竞技中的心理因素1. 竞技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关系2. 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3. 竞技焦虑的识别与处理4. 运动员的自信心培养与提升六、运动损伤与心理康复1. 运动损伤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2. 心理因素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作用3. 心理康复的方法与技巧4. 心理康复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应用七、团队运动中的心理问题1.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维护2. 团队沟通与协作的心理机制3. 团队领导的心理特质与作用4. 团队冲突的心理分析与解决策略八、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1. 定性研究方法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2. 定量研究方法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3.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4. 运动心理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九、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 运动员选拔与训练2. 运动竞赛心理辅导3. 运动健康与心理促进4. 运动心理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十、案例分析1. 运动员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分析2. 心理训练方法在运动员中的应用案例3. 运动心理学理论在实际运动中的应用案例4. 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案例分析本考试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运动心理学的机会。
通过学习本大纲,学生将能够掌握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e70538d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5c.png)
运动心理学名词解释: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力量的特征..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映..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理的活动..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二、简答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5、心理训练要遵循的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和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个被对待与重复性训练;6、常用的调节心理的方法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音乐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颜色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鼓励调节法;排尿调节法7、竞赛的心理特点:高度的紧张性;强烈的竞争性;潜能的开发性;环境的适应性8运动员赛前的情绪状态9、赛前四种情绪状态赛前过分激动状态;赛前淡漠状态;赛前盲目自信状态;战斗准备状态10、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体验的条件其一、竞赛规模及面临任务;其二、参赛双方成员实力对比;其三、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比赛经验;其四、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机的性质;其五、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个性特征和道德修养..11、极点与第二次呼吸极点表现为消极的;难受的;出现的时间很短..减里情绪第二次呼吸是积极的;舒服的;运动状态的恢复伴随而来的是轻松愉快、疲劳消失;运动员表现出正常的运动状态..增力情绪12、赛后调整迅速消除比赛成绩的干扰;正确看待胜负消除不正确的攻击心理防止丧失信心消除比赛后的紧张情绪13、群体的分类依据群体建立的规则;群体可以划分为正式与非正式;还可以根据存在的空间特点划分为现实群体与假设群体14、领导者的作风分为独断性;民主型;放任型三、论述题一影响竞赛成绩的因素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其一是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专业水平高低必要基础其二是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制约了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生理基础其三是心理因素:1心理能量的促进和抑制作用;运动员在心理能量充足;处于促进状态;在竞赛中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身体灵活有力;肌肉放松;反应及时;注意集中;这是运动员的竞技力就会明显的得到提高..相反的运动员的心理能量不足;就会明显的表现出迟缓、反应不及时、缺乏果断力、肌肉紧张、注意力分散;从而使竞技力下降;2要树立适宜的动机水平;运动员充分发挥和获得最佳成绩是在动机水平不高不低即适宜水平是取得的..这种看法被称为倒u字假说;该假说表示了伴随动机而产生的兴奋水平高低与运动成绩和竞技力发挥的关系;3克服紧张、焦虑情绪;我们通常指的是环境中的紧张、焦虑;或在特殊环境中才能感到的心理倾向..如运动员只有在进行重要比赛前才感到紧张、焦虑;而在平时比赛是他就不会产生这样的紧张;4心理饱和和与耐性意志的坚持性;运动员心理的饱和与耐性是影响竞技力发挥的重要因素;在竞赛中运动员有时要进行长时间的持续拼搏;要付出巨大的心理能量;需要具有高度集中的注意;顽强的一致;锐敏的观察;准确的判断等等;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耐性;5对手成绩知否与肌力分配关系..总结;以上的几点;运动员的成绩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只有正确的对待与正确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运动成绩..请适当自己再展开二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和生理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遗传是一种生理现象;从个体上看;遗传是父母将自己的生物特征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女.. 遗传素质和生理条件是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则无所谓心理发展;良好的遗传素质和胜利条件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遗传在心理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通过素质影响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其二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或者说气质类型的因素影响儿童的情绪和性格的发展..2、环境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影响;3、学校教育与环境填空与判断1、学科性质:心理学是综合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范畴2、心理实质:人脑的机能、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二者缺一不可3、知觉的基本规律:知觉得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觉越丰富;知觉越准确..错觉也是属于感觉到一种;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应用4、想象的种类:不随意想象做梦也是和随意想象还有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5、记忆的种类: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6、情感的分类:按持续时间长短和发生强度:激情、心境、应激;按情感与社会内容分道德、美感、理智感7、意志的品质:意志与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创性8、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9、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10、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是:气质是先天的;更多受人的生理特点的制约;而性格主要是后天的;更多的是关注社会环境的制约;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而性格是范围宽阔的;气质的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性格反之11、性格分类:依据智力、情绪、意志何者占优势来确定性格的类型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内部分;外倾型;内倾型..依据社会生活形式分;理论、经济、审美、权利、宗教型..按性格的多种特性的结合分;表面特性与根源特性12、一般能力:在各种活动中都存在和表现出来的人认识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等13、智商:反映的是个人的智商水平14、反应的种类:简单、复杂。
《运动心理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心理学》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4cd99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8.png)
《运动心理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心理技能训练、比赛心理调控、运动损伤与康复心理等方面。
2. 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运动员提高其在比赛中的注意力集中、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和决策能力等方面的技能。
3. 竞技焦虑:竞技焦虑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紧张、担忧、恐惧等负面情绪反应,它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比赛结果。
4.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心和信念,它是影响运动员动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的重要因素。
5. 比赛压力:比赛压力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面临的各种内外部压力源,包括比赛成绩的压力、对手的压力、观众的压力和自我期望的压力等。
二、填空题:1.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______(心理技能训练)、比赛心理调控、运动损伤与康复心理等。
2. 竞技焦虑可分为认知焦虑和______(躯体焦虑)两种类型。
3.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到个人经验、______(观察学习)和言语说服等因素的影响。
4. 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______(心理准备)和放松训练等方式来降低比赛压力。
5.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竞技体育、______(学校体育)和大众健身等领域。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D)A.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B. 心理技能训练C. 比赛心理调控D. 运动营养与恢复2. 下列哪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能力?(A)A. 注意力集中训练B. 情绪调节训练C. 决策能力训练D. 自我激励训练3. 下列哪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情绪调节能力?(B)A. 注意力集中训练B. 情绪调节训练C. 决策能力训练D. 自我激励训练4. 下列哪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决策能力?(C)A. 注意力集中训练B. 情绪调节训练C. 决策能力训练D. 自我激励训练5. 下列哪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激励能力?(D)A. 注意力集中训练B. 情绪调节训练C. 决策能力训练D. 自我激励训练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ABCD)A.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B. 心理技能训练C. 比赛心理调控D. 运动损伤与康复心理2. 下列哪些是影响运动员自我效能感的因素?(ABC)A. 个人经验B. 观察学习C. 言语说服D. 生理状态3. 下列哪些是运动员应对比赛压力的策略?(ABCD)A. 心理准备B. 放松训练C. 自我暗示D. 目标设定4. 下列哪些是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ABCD)A. 竞技体育B. 学校体育C. 大众健身D. 运动损伤康复5. 下列哪些是竞技焦虑的表现形式?(AC)A. 认知焦虑B. 身体疲劳C. 躯体焦虑D. 技术失误五、判断题:1. 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6926e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8.png)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
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以下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些作用:
1. 提高运动表现: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技巧,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例如,通过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掌握预防和处理运动损伤的心理技巧。
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从而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3. 促进心理健康: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普通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例如,通过运动疗法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4. 提高运动训练效果:运动心理学可以帮助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例如,通过心理测量可以评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训练。
总之,运动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和普通人的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掌握有效的心理调节技巧,提高运动表现和心理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心理学第一章内容第一节运动心理学怎么发展起来的1.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最早出现的运动心理学文献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诺曼.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发表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
3.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4.1923年,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菲斯在美国伊利若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
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1938年,成为体育运动心理咨询专家。
5.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运动心理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其重要的标志有两个:第一,1965年,由意大利运动医学联盟倡议,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此后,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
第二,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刊物《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2003年,改版为《国际运动与锻炼心理学杂志》。
6.苏联在二战后成立了“运动心理委员会”;美国在1967年成立了“运动心理学全国协会”。
目前世界上有4种运动心理学专业学术期刊。
二.中国运动心理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1.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运动心理学会成立。
2.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运动心理学在运动员心理测量、心里选材和运动心理训练、心理咨询。
3.运动员心理测量是心理选材和心理训练的第一步。
广义的体育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与之相对的学科是: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身体锻炼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涉及的三大领域:运动心理学包括:竞技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锻炼心理学。
于是广义运动心理学涉及三大领域:竞技运动、大众健身、体育教育。
第二节一.运动心理学在哪些领域开展研究?1.竞技运动领域2.体育教育领域3.大众健身领域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2.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3.驱力:也称内驱力,是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
4.需要:个体因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
5.任务定向:是指学习的目标是掌握运动技能、提高个人成绩,强调同自己的过去比较而建立成绩标准并注重个人的努力程度。
6.自我定向:是指学习的目标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在同其它人比较的基础上建立成绩标准。
7.认同方法:8.认知评价理论:从人的内部动机出发,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对于哪些因素对内部动机影响最大。
第三章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1. 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2.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的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焦虑状态含三种主要成分:分别为生理唤醒、情绪体验以及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忧的认知表征。
3.状态焦虑:是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主观感受,也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4.特指焦虑:是一种人格特质,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5.躯体焦虑:是焦虑的生理性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6.认知焦虑:是焦虑的认知性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忧和干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第四章运动活动的归因1. 归因: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2.归因模式:由维纳等人提出,将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解释归纳为4个方面:能力高低、任务难易、努力大小和幸运与否。
这4个方面构成了两个难度:内外空和稳定性。
3.归因的建议: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4.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第五章运动员的自信1.运动自信:是个体对通过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胜利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2.特质运动自信:是指个体通常对其具有的能力的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3.状态运动自信:是指个体在某一时刻对其具有的能力在竞技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信念和确信程度。
如何建立自信?第十二章心理技能训练第一节心理训练的性质和目标是什么1.心理训练:广义来讲,是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狭义来讲,心理训练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2.目标设置:是指对动机性活动将要到达的最后结果进行的规划。
3.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
有效目标设置原则:1.根据学生的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但又有可实现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要提供反馈6.应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目标4.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放松训练的作用有:1.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降低由情绪紧张而产生的过多能量消耗,使身心得到适当休息3、为进行其他心理训练打下基础5.自生放松:是一种通过暗示语使身体各部位直接放松,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
自生放松强调的是呼吸调节、温暖感和沉重感。
自生放松的6种练习:沉重感、热感、平静心脏、呼吸、胃部、额头。
6.渐进放松:是一种通过暗示语使身体各部位先紧张再放松,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方法。
渐进放松强调的是肌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放松的准确体验。
7.暗示训练:也叫自我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8.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的过程,目的是适应各种比赛条件,保证技术战术在变化的情境中也能得到正常发挥。
模拟训练分为:实景模拟和语言、图像模拟两类。
几种常见的模拟训练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不同起点比赛的模拟3.裁判错判误判的模拟4.观众影响的模拟5.对观众的影响的模拟6.比赛时差的模拟7.地理环境的模拟8.场地、器材的模拟一.现代运动训练完整体系:心理训练、战术训练、技术训练、身体训练二.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清晰的感觉知觉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表象能力、自信心、适应能力、适应的注意能力、自我激发的能力、抗干扰的能力、意志力三.心理技能训练常用方法:目标设置训练、放松训练、表象训练、注意力训练、模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系统脱敏训练。
四.影响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因素:可控因素:身体能力、技术战术、心理能力不可控因素:比赛对手、比赛机会、裁判、比赛场地、器材、气候五.心理训练的作用:1.促进学生和运动员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确保技战水平的充分发挥。
2.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完善地掌握和改进运动技能。
3.有助于学生增强意志品质4.有助于克服紧张情趣,提高情趣调控能力5.有助于消除身心疲劳6.有助于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第十三章比赛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1.比赛方案:是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比赛目标而为比赛进程制定的详细计划。
2.心理定向:也称心向,指对同类刺激按固定方式予以反应的心理倾向。
3.比赛心理定向的第一个原则是过程定向。
4.比赛心理定向的第二个原则是当前定向。
5.比赛心理定向的第三个原则是主位定向。
一.赛前心理状态类型?1.赛前过分激动状态2.赛前淡漠状态3.赛前盲目自信状态4.赛前战斗准备状态二.体育赛前的心理准备内容1.明确比赛任务,设立适宜目标2.建立正确的心理定向;遵循过程定向、当前定向和主位定向三个原则。
3.激发良好的比赛动机4.形成最佳情绪状态5.树立必胜信心6.培养战斗意志7.指导运动员建立比赛中的思维程序和行为程序8.赛前心理战术和策略准备三.赛中运动员丰富的情绪体验1.运动兴奋情绪2.运动振奋情绪3.运动悔恨情绪4.运动竞争情绪5.运动陶醉情绪6.运动荣誉感、自豪感、义务感、责任7.过度紧张情绪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体育的心理特征:1、绝对信任老师2、兴趣广泛,求知欲强3、喜欢表现自己4、注意力极易分散5、定向定位能力差6、喜欢当领头人7、不知疲劳8、不畏冷热9、不分男女界线10、喜欢有节奏的练习11、对胜负不过分计较12、紧张引起发呆或心跳加快13、对自己力量估计不足14、在游戏中害怕强者15、发生意外束手无策16、夸大性告状17、得意忘形,就地打滚18、兴奋引起尿意小学高年级儿童学习体育的心理特征:1、好学向上,竞争性强2、喜爱惊险动作,好奇心重,自不量力3、强弱界线分明,以强欺弱4、性别特征,男女界线十分突出5、斤斤计较胜负,互不服输6、害怕舆论,舆论具有约束性7、逃避耐力训练高中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组织好静胆怯灵巧性较差爱美神秘感怕丑自尊心强兴趣集中运动能力差异大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与消除:恐惧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心理挫折的产生原因及消除办法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与消除办法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恐惧的产生原因及其消除:1、产生原因教材难度增加过快;运动负荷过大;运动项目及技术动作的特点的影响;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的影响;伤害事故的影响;心理素质差;保护与帮助不当2、消除办法激发学习动机;在组织教法上消除学生恐惧心理;加强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练习;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注意安全,预防损伤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消除办法:1、产生原因(1)外部原因:υ教材的难度和密度超过了学生生理心理承受能力,学生接受不了,如考核标准太高,无法达到?学生受场地器材等的限制,无法完成动作等。
(2)内部原因:υ学生自定目标过高,不切合自身实际?学生自身努力不够,意志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