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书院与乡愁》,完成问题。
书院与乡愁
①这是我见到的藏书最丰的个人书院,位于川西德阳市旌阳区,名叫高槐书院。
高槐是这个村子的名字,是有着高大的槐树吗?槐树是有的,却不高大,在村子之外和房前屋后,谦卑地站立于深秋的微雨里。
因此显眼的不是槐树,而是民谣小院、高槐书院、高槐木刻、染云山房,木刻与染房,都是非遗项目,做民谣的是几个从丽江过来的年轻人,自创自唱。
在村庄入口处,下一段小小的斜坡,就到了书院的院坝,站在院坝里,就见屋内书架林立。
进门,抬眼就看到伦茨的《德语课》,那是我喜欢的小说,也是我一直没读完的小说;不急着读完,正因为喜欢。
在陌生的环境里,遇见自己喜爱之物,喜爱就化为喜悦了。
然后是我们熟知的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和现当代名著,层间很高的两层木楼,包括楼梯两侧,满满当当排列着,足有二十多万册。
②一个壮实的年轻人守在那里,说自己刚大学毕业,回来是帮助父亲。
这个书院,这些书,都是他父亲的。
德阳我不可谓不熟悉,跟这里的作家和学者多有来往,但从没听说谁有这么多藏书,于是问他父亲的名字。
“他叫舒銮兵”,年轻人说。
想了想,竟不认识。
“他是个厨师”,年轻人又说。
③这让我暗暗吃了一惊,同时平添了几分敬意。
厨师爱书,当然并不稀奇,难得的是拥有如此巨大的数量,且品质高雅,种类繁多,除文学、历史、哲学,还有音乐、医学、农科……二楼的一间屋子里,放了八千多册创刊号。
据悉,全国私人收藏的创刊号,唯上海一藏书家比舒銮兵丰富,那人有上万册。
名著可不断翻印,创刊号却是唯一的,是一个时代文化风尚的见证。
我小心翼翼翻开一本,打头是茅盾先生的文章,发黄的纸页,留下时间走过的足迹,也留下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
茅盾的那篇文章里,无非是简述办刊的缘起,文字平顺,却字字句句给我仓廪殷实的感觉。
是旧书赋予的感觉。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读电子书了,手不那么累,也便于携带,而电子书不会给予我那样的感觉。
于是我想,物质和精神,就像身体和灵魂,是不能轻易分开的。
许多时候,物质本身就构成精神,如同身体记载着灵魂,否则就不会说“面孔是灵魂的镜子”了。
④正跟年轻人说着话,年轻人轻喊一声:“我爸来了。
”
⑤门口站着个比年轻人矮了不少的阴影﹣﹣因门口太亮,使那人反而成了阴影。
走过去招呼,才把他看清。
平头,圆脸,五十岁左右年纪,夹克衫小了一号,又扣得太严实,使他的上半身圆滚滚的。
⑥本以为,舒銮兵只是爱藏书,结果他爱藏书是因为爱读书。
“从十多岁起,我就喜欢上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书是很奇怪的,不看的时候好像啥都懂,看得越多,越觉得不懂,就只能看得更多,也买得更多。
”但他的学校教育,高中只读过一年,为什么没能读下去,未作深谈;似乎是没时间谈自己,他想谈的,是古今中外的大师和他们的作品。
他显然熟知那些作品,包括首发在什么刊物,若是外国作品,又是在哪个年份、通过什么渠道译介到了中国来。
⑦我问他买书花了多少钱,他说:“不知道,没算过。
别人挣了钱是买房子,我挣了钱是
买书。
”口气淡然,却也难掩超越自足的骄傲。
为买到它们,他跑遍了大江南北。
有段时间不少图书馆倒闭,贩子称斤论两买来,倒手卖给他,平均十块钱一本,这样的书他买了五万多本。
还有些藏书家去世了,儿孙辈不爱书了,就卖,他从中也收了不少。
⑧好在他自己的儿子爱惜书,也爱读书,儿子大学读的是心理学专业,对犯罪心理学特别感兴趣,恰好在他的藏书当中,从最早《译林》介绍过来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到而今东野圭吾等人的小说,很齐全,加起来有二千余册,够他读。
“现在爱看手机了”,舒銮兵转脸批评儿子,“那种碎片化阅读,不行,你好像看了很多,结果互相掩盖,到头来啥都没记住,记住了多数也不值得。
”儿子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
“手机上是你需要啥就给你推送啥”,舒銮兵接着说,“可是人不能将就自己的需要,读书就是不将就,读一本让你长一本的见识。
”他似乎也不赞同学以致用的说法,他读过的书,对他做厨师大多帮不上忙,但让他活在一个很大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里。
⑨他又说,过去某些受人敬重的乡绅,到夜间就吩咐仆人去给穷人家孩子的灯盏里添油,鼓励他们用功,“加油”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而今灯有了,书也有了,更应该好好读书了。
⑩他还说,他书的总量,不是二十多万册,很多分散在朋友那里,归在一起,达五十多万册。
书院在有正式的身份之前,就是开放的,不管谁来,都可以随便看,既可坐在屋里看,也可坐到院坝里去看,看书一律免费,当然你愿意要上一杯十来块钱的清茶也成。
若是孩子过来看书,不仅不收钱,还发苹果给他们。
不远处他开了个鱼庄,亲自做厨,用鱼庄来养书院。
“书是让人分享的”,他说,“分享才有意思,也才有价值。
”
⑪现在,书院有了正式的身份了。
外墙右上角还钉了块牌子,上面写着“旌阳区图书馆高槐书院分馆”。
来读书的人更多了,特别是周末,德阳市区的也过来。
有的书,他不止一册,有多册,因为他想搞个读书会,志趣相投的一起读,读了共同讨论,“如果你读《红楼梦》,我读《白鹿原》,就对不上号,不好讨论,收获也不会很大。
”我对他由衷的敬佩起来。
⑫书院是启蒙地,也是一种乡愁,最馨香的乡愁。
舒銮兵是这样看的。
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去外地读书和工作了,甚至漂洋过海了,能忆起自己的老家有个书院,那是读书的种子,有种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结果。
(取材于罗伟章的同名文章,有删改)(1)文章先写了书院的地理位置、藏书情况和主人身份,外貌,然后依次写了书院主人①喜爱阅读图书、②不惜财力买书、读论读书意义、③与人分享图书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写了书院主人的期望。
(每空不超过6个字)
(2)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简要分析第⑤段中人物描写的作用。
(3)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分析】文章先写了书院的地理位置、藏书情况和主人身份,外貌,然后依次写了书院主人喜爱阅读图书、不惜财力买书、读论读书意义、与人分享图书四个方面的内容,最后写了书院主人的期望,展现了书院主人高尚的品质和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
解答时结合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确定答题范围,捕捉关键词句即可。
文章①﹣⑤段先写了书院的地理位置、藏书情况和主人身份、外貌,根据第⑥段中书院主人“爱藏书是因为爱读书”可以概括为喜爱阅读图书;第⑦段中
“有段时间不少图书馆倒闭,贩子称斤论两买来,倒手卖给他,平均十块钱一本,这样的书他买了五万多本。
还有些藏书家去世了,儿孙辈不爱书了,就卖,他从中也收了不少”可以概括为不惜花钱买书;第⑧段谈到了读书的意义“人不能将就自己的需要,读书就是不将就,读一本让你长一本的见识”;第⑩段“‘书是让人分享的,’他说,‘分享才有意思,也才有价值。
’”表现了他办书院的目的是与人分享图书;最后写了书院主人的期望。
(2)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作用。
文章第⑤段中描写了书院主人的外貌,“比年轻人矮了不少的阴影”“平头,圆脸,五十岁左右年纪,夹克衫小了一号,又扣得太严实,使他的上半身圆滚滚的”等描写表现对方的平凡和淳朴,这与上文中第②段中交代了主人身份的普通,不为人所知的特点相照应,同时正是书院主人的到来引出了下文中他对自己爱读书、爱买书、愿与人分享读书的描写,进而展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和不平凡的精神世界,而相貌的普通有与高尚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和崇敬。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尾段中“书院是启蒙地,也是一种乡愁,最馨香的乡愁”一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将书院称为“启蒙地”,表现了书院主人创办书院的初衷是希望村里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因为“有种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结果”,孩子们将来就会有丰盈的精神世界,就会有所成就。
作者认为“是一种乡愁,最馨香的乡愁”,联系“家乡的孩子们考上大学了,去外地读书和工作了,甚至漂洋过海了,能忆起自己的老家有个书院”一句不难理解,书院主人希望孩子们将来有了出息,能忆起家乡的这座书院,忆起这座书院给予自己的营养。
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①喜爱阅读图书②不惜财力买书③与人分享图书
(2)第⑤段先写舒銮兵个头“矮”且“成了阴影”,又写他“平头”“圆脸”“夹克衫小了一号”“上半身圆滚滚”等,生动地描绘出他长相平平与穿着的不合体。
照应了上文他身份的普通,又与后文他高贵的精神追求形成反差,突出了作者对他的敬佩之情。
(3)舒銮兵认为“书院是启蒙地”,表明他开办书院是为了让家乡的孩子们更好地读书,长见识,丰富精神世界。
又认为“书院”是“乡愁”,而且是“最馨香”的,表明他期待孩子们离开家乡后,把书院当作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寄托,珍藏书院带来的美好、愉悦的读书体验,发挥出读书的价值。
【点评】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
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
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仙人掌花
曹乾石
①看见别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了我养花的兴致。
我从花草市场陆续买了一些回家种养,海棠、月季、杜鹃、米兰、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施肥,但终究是很难坚持,结果一盆盆花草都枝枯叶落。
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只是闲情逸致,那完全是精明勤快人的事儿,与我这个愚汉、懒汉无缘。
②例外的是,只有一盆仙人掌活了下来。
③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④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
它既不美,也不雅。
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犟呢?要是海棠、月季、杜鹃、米兰也这样易于生存该有多好啊。
对于仙人掌的存在,我也不再关心。
⑤许久后的一个黄昏,我倚着阳台观望,无意中又瞥见这盆仙人掌。
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凛凛叉开,待细看时,我却忍不住大笑起来。
⑥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
⑦我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疯长下去。
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都困难。
这可怕的东西!
⑧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养出一朵花来。
谁想夏天一到,奇迹竟发生了。
一个雨后的清晨,我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
我发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
是霞光吗?是雨水折映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竟然是花。
⑨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
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⑩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⑪此刻,仙人掌正骄傲地高擎着它。
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
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
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
⑫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
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
正是有了这冷峻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之后,我们还能欣赏到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⑬它绝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肃然起敬。
⑭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
(1)依据文本,仿照所写内容,填写表格。
情节情感变化
①养花失败无奈
仙人掌活了③遗憾
②仙人掌成长好笑
仙人掌开花④惊喜、赞叹
(2)文中的仙人掌外在与内在分别有怎样特点?
(3)结合加点的词语赏析下列句子。
不论
..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
..阴晴雨雪,也不论
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食着阳光和空气。
(4)文章第⑥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5)以下材料和本文第⑧⑨两段都是写了仙人掌花,请说说在表达方式
....上有何
....和表达效果
不同?
【材料链接】
花辐状;花托倒卵形,基部渐狭,绿色;萼状花被黄色,具绿色中肋;花丝淡黄色;花药黄色;花柱淡黄色;柱头黄白色。
(选自《百度百科》)【分析】本文叙述了自家的一盆仙人掌花,在被“我”遗忘的情况下开出美丽的花,表达了“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的主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我”买回许多花草,却因自己的疏懒而死去,就连剩下的最后一盆仙人掌也被“我”遗忘了;第二部分写后来的日子里仙人掌的疯长引“我”发笑,可有一天“我”却发现它开出了美丽的花;第三部分写“我”由仙人掌美丽的花,感悟到顽强是可以创造出美的。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本文以作者养花这件事为情节线索。
回归文本,定位到文章第①段,作者认识到养花并非闲情逸致,对养花失败这件事感到无奈,所以①处可填入“养花失败”;文章第④段,只剩仙人掌存活,可它既不美,也不雅,比不上海棠、月季、杜鹃、米兰这些花,所以作者觉得遗憾,因此③处可填入“遗憾”;文章第⑤⑥段,仙人掌继续成长,但歪歪斜斜、怪模怪样的大小掌节,皱皱巴巴、细纹密布的绿色掌面,让作者忍不住大笑,因此②处可填入“仙人掌成长”;文章的后半部分都在描写仙人掌的花,皱皱巴巴的仙人掌竟然能开出异常漂亮的花,作者感到惊喜的同时也极力赞叹仙人掌花的美,因此④处可填入惊喜、赞叹等词语。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章的第⑥段具体描写了仙人掌的外在,“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怎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活像一张老人的脸”,仙人掌的外表比不上海棠、月季、杜鹃这些娇美的花,让人觉得丑陋;文章后半部分描写丑陋的仙人掌开出了神奇的金色花朵,“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朵,能不倾注全部心血吗”,“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拥有丑陋外表的仙人掌,却能够抗拒沙漠的压榨,不仅能够存活下来,还能倾注全部心血开出神奇的金色,这体现了仙人掌的顽强、冷峻、不甘泯灭,让人肃然起敬。
综上,仙人掌外表丑陋,内在坚强。
(3)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
第一个“不论”描写外在的大环境的恶劣,第二个“不论”描写的是仙人掌脚下生存环境的干涸,“不论”“也不论”写出了仙人掌虽处于极端不利的环境中,但它却无惧环境的恶劣,“总是”意为永远地、无例外地,不论仙人掌生存的环境有多恶劣,它永远绿色挺拔,“总是”一词写出了仙人掌一直努力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了仙人掌的顽强与坚韧,也体现出作者对仙人掌不屈精神的钦佩之情。
(4)本题考查文章句段的作用。
第六段主要写了仙人掌(丑陋)的外表,欲扬先抑,与后面花的美丽形成对比。
作者因为仙人掌的褶皱觉得好笑,但当作者看到了它的花,再与其
深刻刚强的皱纹对比,才发现仙人掌是顽强与美的结合。
从仙人掌的丑陋到花朵的美丽,更能表现出作者的敬畏与喜爱之情,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5)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的掌握。
“12个金黄色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描写了仙人掌花的色彩、形态之美,表达作者的惊喜和赞美之情;本题给出材料属于说明性文字,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演变等,让人了解事物的外观、功能、性质等,实用性较强。
回归本题,材料主要采用说明的方法,对仙人掌花的形状、颜色进行客观介绍,语言简洁准确,没有情感的表达。
答案:
(1)①养花失败②仙人掌成长③遗憾④惊喜、赞叹
(2)外表丑陋,内在坚强(冷峻、顽强、倔强)
(3)“不论”“也不论”写出了仙人掌无惧于环境的恶劣,“总是”写出了仙人掌一直努力向上、充满生机和活力,表现了仙人掌的顽强与坚韧。
(4)主要写了仙人掌(丑陋)的外表,欲扬先抑,与后面花的美丽形成对比
(5)文中主要采用描写的方法,表现仙人掌花的色彩、形态之美,形象生动,表达作者的惊喜和赞美之情。
材料主要采用说明的方法,对仙人掌花的形状、颜色进行客观介绍,简洁准确,没有情感的表达。
【点评】文章段落作用的理解分析:
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
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③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③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④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⑤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
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
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
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
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
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
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
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
”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
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
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
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
..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
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
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
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老母鸡用自己宽大的羽翼保护着小鸡,小鸡在叽叽叫着,老母鸡咯咯咯地回应,声音透着慈爱。
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
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
”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
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
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
回到老家,屋檐还在,八十多岁的外祖母依然坐在屋檐下,她对着我慈祥地笑,问我在城里的工作和生活,念叨着我什么时候领个外孙子回来给她瞅瞅。
多年后,我领着女儿再回老家,外祖母已九十多岁,她依然坐在屋檐下,她依然会念叨我的名字,可是她已认不出我了。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1)【读散文•理情节】
文章以屋檐为线索,依次写了哪三件童年往事?
(2)【读散文•品语言】
①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中加点的词。
她紧紧
..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
..地握一把葵扇,轻轻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3)【读散文•悟主旨】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分析】本文以屋檐为线索,通过回忆童年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找燕巢,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往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屋檐的喜爱。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及情节梳理。
仔细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分析。
文本围绕“屋檐”回忆了童年的往事,“屋檐”就是行文的线索;③﹣⑥段分别写了三件与屋檐有关的事:“我”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找燕巢;“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我”在屋檐下看雨听雨。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
“紧紧”写出了外祖母手握葵扇的状态,“轻轻”和“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