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3《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背景•本节课所选取的文本为《童年的发现》,着眼于展现童年时光中的趣事和感动情节,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感受成长的快乐和深刻。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童年回忆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启发学生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童年的感悟;•探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感情表达。
2. 难点•学生对于文章的情感表达能力;•学生对于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本《童年的发现》;•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教室准备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热身启动(5分钟)•播放童年回忆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情绪,回忆自己的童年。
2. 导入主题(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你对童年的印象是什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回忆能力。
3. 课文学习(30分钟)•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段解析课文,分析作者的叙述技巧和感情表达。
4. 情感体验(15分钟)•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童年回忆,分享心情;•小组交流,学生相互分享童年趣事和感悟。
5. 思考启发(15分钟)•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成长中的发现和感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
五、课堂总结在本节课中,通过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更加深入,同时也提升了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保持对于成长和变化的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以上为本文档的内容,希望对教学有所帮助。
新部编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教学设计
新部编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童年记忆和发现的故事内容。
2.提高学生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理解。
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
2.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含蓄表达和隐喻意义。
2.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情绪,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精心阅读备课,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材。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内容,准备笔记本和书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学生自己的童年回忆,帮助学生进入“童年的发现”这一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呈现课文内容,带领学生逐段阅读,并解释生字词语、句子。
2.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分析课文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学生就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诗意赏析,感受作家的心情。
第四步:讨论交流1.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童年的故事和发现。
2.教师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步:小结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
六、教学延伸1.作文练习:要求学生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素材,写一篇发现的故事。
2.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再现课文情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布置作文任务,要求学生在家写作业。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情感的引导和表达,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感悟,提升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以上是新部编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科学实验,展示了作者对科学的痴迷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勇于尝试和探索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他们也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参与到对科学话题的讨论中。
然而,对于如何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作者童年时的探索经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如何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作者童年时的探索经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尝试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课文相关资料3.小组讨论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童年时的有趣经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个实验?b.课文中的实验结果如何?c.你觉得作者在童年时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有趣经历,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经历中体会到探索和尝试的重要性。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1.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生动描绘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和感悟。
2.教学目标:–通过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悟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与纯真。
3.教学重点:理解词句含义,把握散文的主题与情感。
4.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感悟,发现童年中的美好。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1.导入:以简短的引子引出童年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讲解:结合课文内容,逐段讲解,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悟。
3.讨论:分组讨论童年中的美好回忆,由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增进情感共鸣。
4.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作者的情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作品赏析: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5分钟):师生互动,以童年的回忆为主题,让学生分享一段美好的记忆。
2.讲解(15分钟):逐段讲解散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并品味文字之美。
3.讨论与互动(20分钟):分组讨论童年的发现,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与感悟。
4.朗读与演绎(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意图与情感。
5.作品赏析(10分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的意义。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反思童年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馈与评价1.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2.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角度品味文学,增强学生的人文修养。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总结优缺点,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2.教学改进:结合学生反馈和自身实践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心,促进学生成长与自我认知的提升。
2021年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2021年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生猜测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
你们就好像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
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__——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读读第一自然段,能体会出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发现时他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吗?——从那里体会出来的?你能从词语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很好,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
来,让我们自豪的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齐读第一自然段)三、品读体验“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科学的痴迷和探索,以及童年时的一些有趣经历。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儿童天真烂漫、好奇多问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和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童年时的有趣经历和探索精神。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理解的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作者对科学的痴迷和探索精神。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和成长的快乐。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理解的技巧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童年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表达,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图片。
2.课文音频或视频: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相关科学知识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识字,理解文章内容并能够流畅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童年回忆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和朗读提升语文能力的学习策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识字,理解课文内容,朗读。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表达童年回忆并能够流畅朗读。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
老师可以用一些童年回忆的图片或者听觉资料来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让学生想起自己的童年回忆,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2. 学习课文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重点关注生字识读和生词解释。
2.赏析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3.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和情节。
3. 学习任务
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教师纠正发音或演读不流畅的部分。
2.布置阅读任务或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课文表达自己的童年回忆或
感受。
4. 情感体会
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对童年的珍惜和感恩。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文朗读练习。
2.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回忆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参考。
本节课以《童年的发现》为主题,通过文学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童年回忆的温馨和美好。
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激发对童年回忆的情感和感恩之心,同时提升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和情感;2.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使用;3.能够把文章中的描写和情节信息进行整合,做好信息归纳和概括。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2.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及其使用;3.能够进行信息整合和概括。
三、教学难点1.文章中情感和描写;2.对文章进行信息整合和概括。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习题和辅助教学工具;2.教师准备板书内容和教学辅助资料;3.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及其他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动的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预习导入(10分钟)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标题,猜测课文内容;师生共同探讨孩子们在童年时代的发现经历,引起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和探究。
3. 导学(10分钟)教师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及句子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
4. 合作探究(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内容,进行信息整合和概括,并向全班汇报。
5. 拓展练习(15分钟)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文基础上进行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6. 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文章主题和重点内容。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术能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范文(通用8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篇1训练思路1、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以读促练。
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与难点,《祖父的园子》中作者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她的童年多彩多姿,令人向往;《童年的发现》在作者童年时代有什么样的发现。
再引入到学生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值得回忆的童年趣事。
引导启发学生收集素材,扩展思路,选择材料等,为习作做好准备。
2、从说到写:让学生出示照片或相册,勾起对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充分讲述自己的趣事。
互相启发,进一步开阔思路,这样既能激发兴趣,又能产生赶快写下来的欲望。
3、鼓励表达,激励创新学生经过合作交流,把事情的说出来,接着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自己确定的中心选择材料,把写的方法放开,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尽量把事情的“有趣”写出来,即有童真童趣,又能从天真无邪的童年生活中激发创新精神的火花。
在教学中,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本次作文中发现进步,和编辑作品集《童真集》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成功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目标1、回忆本单元课文,触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2、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话题流畅记叙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
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实施一、布置观察,积累素材学完《童年的发现》后,给学生较充裕的时间,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用心去回忆自己脑海中积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过什么样的发现。
二、激发兴趣,拓展思路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如,可以这样说:著名的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牛顿因为发现苹果落地的秘密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发现了壶盖跳动的原因而发明了蒸汽机……有多少发现,就给人带来多少惊喜。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部编版•教材:《童年的发现》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生词和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美好童年回忆的共鸣和感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时1.前期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童年时的一段美好回忆。
2.导入课文:简要介绍课文《童年的发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听读课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5.课文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和主题。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
2.表达情感:通过小组讨论、思维导图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童年的一段故事或发现。
3.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
4.课文赏析: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读作者传递的情感和寓意。
5.背诵篇章:让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朗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多元评价:通过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学互评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五、教学评价1.学生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朗读表现、文本理解等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
2.教师自评:反思教学过程,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理解题和生字造句等书面作业。
2.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发现或回忆的作文。
七、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优秀教案(精选12篇)1. 课程背景《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散文课文。
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探险活动的描写,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为了更好地教授这篇课文,以下是12篇优秀教案供参考。
2. 教案1课程目标•理解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学会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简短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探险的兴趣。
2.学习课文《童年的发现》:让学生跟读、默读、理解课文。
3.课文分析:将课文分成几个片段,让学生分别进行描写分析。
4.合作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运用描写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文章。
5.听写和背诵:学生听写并背诵课文《童年的发现》。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用手绘作品或照片,展示他们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的探险活动。
3. 教案2课程目标•通过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蕴含的童年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引出主题。
2.朗读课文《童年的发现》:教师进行示范朗读和指导学生的朗读。
3.分段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理解课文,提取关键词。
4.扩展话题:让学生围绕课文中的探险活动,展开自由讨论。
5.情感导入:通过描述自己童年时的探险活动,引导学生感悟《童年的发现》中蕴含的童心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实地探险,然后写一篇有关探险的心情日记。
…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12篇教案。
13. 总结通过精心准备这12篇优秀教案,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童年的发现》,并有机会运用描写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并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将会在愉快中成长,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注意:为了便于阅读和打印,以上内容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包含网址和图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通过对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经历的回忆,展现了童年的纯真和快乐。
文章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篇文章出自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细节和修辞手法,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童年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以引导和挖掘。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4.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学会欣赏和运用。
5.能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3.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效果。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修辞手法。
4.创造性写作教学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案例分析。
4.学生作文纸和作文评价标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童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习生字词,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进行互动,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巩固(10分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学会欣赏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创意写作。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
童年的发现教案(优秀4篇).读题质疑,激发兴趣篇一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得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课时篇二一。
回忆导入,激趣朗读我的发现有趣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童年的发现》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时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有关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科学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与想象。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时代不仅如此,还具备着比平常人更可贵的东西(善于探究、找到“为什么”的答案),那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新词,自学生字词语。
2、从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内容?3、检查自学情况。
4、理解词语。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愿,想怎样就怎样。
天赋:自然具备,生来就有。
进化: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发展演变。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眉目:事情的头绪。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5、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反映了儿童渴望求知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6、理解课文脉络。
课文是以倒叙的形式写的,共分三部分。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 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教案一、教材背景介绍《童年的发现》是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课文。
该课文以童年时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描述主人公在童年时期的一次特殊经历,引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是一篇具有启发意义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2.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体会童年时的纯真和美好,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和意义;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童年时的快乐和困惑。
难点1.理解文章中较为抽象或复杂的句子和段落;2.发现课文中隐藏的情感和寓意。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分析1.课文中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在童年时期的一次特殊经历,通过这次经历,主人公对生活、自然和人生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2.课文结构清晰,情节跌宕起伏,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思考。
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2.朗读与品味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其中的语言和情感,感受作者的用心和笔法。
3.互动讨论法: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童年回忆或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2.学习课文: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内容和情感。
3.文本分析:分段解读课文,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4.练习与讨论:配合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目,引导学生讨论课文的主题和作者表达的意图。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情景再现: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课文情感。
3.朗读与品味:让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整理课文内容,总结体会和收获,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2、明确目标。
(见上)二、检查字词预习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翻来覆去、默不作声、绞尽脑汁(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胚胎、祸患、天赋、幸亏、岂止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翻来覆去)(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
(天赋)(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
(澄澈)(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
(一本正经)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c发现的结果如何?学习方法: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b抓关键词句c联系上下文d联系生活实际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完成目标(一)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__脉络: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3)完成目标(三)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句话的含意,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激趣导入师:人在长大或变老的时候,常常回忆起童年的事情。
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生: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深入文章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阅读提示”的三个问题。
(1)“我”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读1、2自然段。
生:作者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
读中评价,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入情入景体会作者的感受。
3、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的一篇课文。
它讲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文本主题一是科学发明发现需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幻想;二是科学发明发现会面临被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文本的语言富有想象色彩,有思考的痕迹以及对话的真切。
反映了儿童追根问底、求知若渴的特点和大胆的想象力。
读后教材不难发现文章的1、2自然段与后文是总分关系。
第一自然段统领“发现的过程”,而第二自然段却统领文中最后一部分“轰出教室”。
板书:发现什么——发现的过程(梦中飞行,请教老师、大胆想象)当众受罚——被轰出教室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因此我把目标定为: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童年的发现过程,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自豪与愤懑交织在一起的情感。
教学难点:文中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说教学程序:本课拟两课时完成,围绕着重难点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并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二)大胆想象——动手推算(三)轰出教室——质疑讨论一)、梦中飞行——咬文嚼字先指名一学生朗读这一段,(课件出示内容)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画出最能表现飞行特点的词。
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到——随心所欲。
第一步先让学生说说随心所欲的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随着自己的心意很自由”等等都行。
第二步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找出哪些语句看出作者飞行的随心所欲。
找出表示飞行的词语有:跃起、滑翔、盘旋。
这时老师提供一个句式让学生用这三个词说话: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我学会了,学会了,还学会了。
《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设计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并概括《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童年时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培养对科学、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理解作者童年时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意义。
2. 难点: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培养其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你们在童年时有过什么有趣的发现或探索吗?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激发其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借助工具书或教师帮助解决。
2.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作者在童年时有哪些发现?他是如何发现这些的?”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3. 小组内交流阅读体会,讨论不理解的地方。
(三)深入理解,探讨主题(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深入思考:“作者的发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2. 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童年时的发现体现了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与拓展(10分钟)1. 设计相关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回顾自己的童年经历,尝试写一篇短文或日记,记录自己的童年发现或探索。
3. 提醒学生注意课后拓展任务的完成情况,鼓励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阻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出示课题〕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应,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
“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说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四、总结交流。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记录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2、明确目标。
〔见上〕二、检查字词预习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翻来覆去、默不作声、绞尽脑汁〔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胚胎、祸害、天赋、幸亏、岂止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翻来覆去〕〔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
〔天赋〕〔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
〔澄澈〕〔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
〔一本正经〕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c发现的结果如何?学习方法: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b抓关键词句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完成目标〔一〕〔2〕完成目标〔二〕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痴迷思索――大胆猜测――发现规律〔3〕完成目标〔三〕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四、名言积累,布置预学要求1、名言积累: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那么须疑。
〔张载〕2、预学要求:〔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五、课内阅读练习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清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轻巧〕,可以〔随心所欲、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2、认识本课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学习难点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创造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课前准备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师:“老师是第一次来岸堤中心校,当时我们找不到学校门口在哪里,谁来猜猜最后我们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吗?〞生猜测师:“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呀,跟在你们后面就找到这里来啦。
你们就好似是一只只小蜜蜂,把我们给引来了。
你看处处留心皆学问。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篇有关发现的文章――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童年的发现》一文。
二、检查旧知,导入新课――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童年时就有一个重大发现,通过预习课文,谁来说一说他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三、品读体验“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3段,看看我是怎样发现的?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它概括一下。
也可以找原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汇报,交流。
〔1〕梦中飞行――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梦中飞行是一副怎样的情景?谁能找出相关的语段读读?指名读:〔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梦中飞行的特点?――理解“随心所欲〞,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就是“随心所欲〞?梦中飞行可以〔〕,可以〔〕可以〔〕,想象下:还可以〔〕?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感觉?――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段话。
自由读,指名读――从这奇妙的梦里,我们感受到了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富于梦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创造、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这时的我对“飞行〞,产生了好奇心,急于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接下去我们是怎么做的?谁来说?〔2〕请教老师――我们一起找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时,我一连串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一般写作文,写人物对话时,特别喜欢加上提示语,例如:我问:“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这是提示语在前,还有哪几种类型?〔提示语在后的,提示语在中间〕〔出示小黑板〕我〔〕问:“我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为什么只有在晚上睡觉时才长?〞我〔〕的问。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我〔〕问,“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能结合文意给加个修饰词吗?好,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读。
评价――通过这连珠炮般的追问,我不禁想到一个歇后语:打破砂锅问到底,读到这儿我们对费奥多罗夫又有了怎样的了解?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勤于思考、求知假设渴、刨根问底〕小结:发现的过程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少不了勤于思考、求知假设渴、刨根问底的精神。
老师的解答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又是怎样做的?〔3〕痴迷研究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研究一条鱼的情形是怎样的?〔朗读这句话〕你研究鱼时“翻来覆去〞的会看些什么?你翻来覆去的看鱼时会想些什么?听到费奥多罗夫这么说,这么想,看到他这么痴迷的研究,我们再次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于思考求知假设渴执着探索〕小结:发现离不开执着的探索。
〔4〕发现规律因为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具有这些品质,所以他才有这非凡的发现。
四、拓展延伸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比方: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小结: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生活中有很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
成熟的苹果一个个的从树上落下来,人们司空见惯,但只有落在牛顿面前的苹果,令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壶盖被热气顶的“突突〞跳,瓦特看到后创造了蒸汽机。
你看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处处留心皆学问,说不定同学们的这些发现日后还能成为一项重大创造!不过,这还需要努力,学习〞。
有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更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执着探索的精神。
部编版五下《童年的发现》优秀教学设计4设计解读:教学目标: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
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
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
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阻碍、祸害、驱逐、羞愧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2〕比拟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2〕小结:阅读比拟长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感悟“梦境〞和“发现〞〔一〕品读“梦境〞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