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关节腔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关节腔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0fcb72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1.png)
关节腔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发布时间:2022-11-22T02:42:42.2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0期作者:黑静友张玉岩徐宁韩学孚刘士明[导读] 目的探究关节腔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黑静友张玉岩徐宁韩学孚刘士明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 252601[摘要]目的探究关节腔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近1年有无关节腔穿刺史分为对照组(无进行关节腔穿刺史)和研究组(有关节腔穿刺史)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经验性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48小时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天、术后3天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免疫球蛋白A、G、M(IgA、IgM、IgG)的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1天和术后3天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IgA、IgM、Ig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关节腔穿刺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及降钙素原均升高,各项免疫检测指标的水平均下降,能够为临床诊断膝关节术后感染的诊断提供一定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腔穿刺史;免疫指标;血沉;降钙素原目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其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虽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仅为1%-2%,但其到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及经济损失[1]。
正常膝关节置换术后增加了膝关节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应力和磨损,增加了关于生物力学的旋转组件改进了膝关节的运动,但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中,韧带及关节的连接处均需要处理达到正常水平的活动能力[2]。
2022骨关节炎的规范诊疗(全文)
![2022骨关节炎的规范诊疗(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435b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1.png)
2022骨关节炎的规范诊疗(全文)2022年10月12日是第26个世界关节炎日。
关节炎是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其中,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关节炎类型。
它不但可以导致关节疼痛、畸形与功能障碍,还可显著升高心血管事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馥部骨折及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亿骨关节炎患者,而我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骨关节炎的总体患病率已高达46.3%。
而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骨关节炎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因此,规范化的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对于基层医生和基层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结合最新的《中国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2021年版),我们就骨关节炎诊疗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向基层医生做一下解答。
问题1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年龄在40岁及以上、女性、肥胖或超重、有关节创伤史的人群为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
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长期从事负重劳动等特殊职业、有骨关节炎家族史等,同样也会增加骨关节炎患病风险。
根据危险因素早期识别骨关节炎高危人群,针对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有助于延缓骨关节炎发病和疾病进展。
问题2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关节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是骨关节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其中疼痛初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后好转,活动后加重。
重度骨关节炎可以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夜间痛。
关节活动受限常见于骰、膝关节。
此外,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僵硬的症状,多发生于晨起时或较长时间未活动后。
但关节僵硬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常为几分钟至十几分钟,极少超过30分钟。
这一点可以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压痛和关节畸形是骨关节炎患者体格检查时常见的体征。
关节肿大以指间关节骨关节炎最为常见且明显。
膝关节可因骨赘形成或滑膜炎症积液出现关节肿大。
此外,骨关节炎患者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整,所以活动时可以出现摩擦音(感),该体征最常见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中到重度能、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出现步态异常。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手术技巧,必看!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手术技巧,必看!](https://img.taocdn.com/s3/m/c00f9d9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b.png)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手术技巧,必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假体关节感染(PJI)是卫生保健中的一项重大负担。
近年来,PJI的几种诊断方案和定义已经建立。
正确的PJI诊断对于成功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诊断步骤的独特检查,多学科设置中结果的评估以及对感染的细致手术管理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
本文反映了TKA后遵循相同方案诊断和治疗PJI的两位修订外科医生的意见,突出了诊断和管理的关键步骤。
概述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关节感染(PJI)仍然是一种毁灭性的并发症,是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翻修的最常见原因(16.8-25.2%)。
事实上,诊断和治疗都是具有挑战性的。
近年来引入了几种协议,为决策提供了广泛使用的算法。
与十年前相比,新颖的诊断工具和评分使诊断PJI变得更加容易。
PJI后有几种明确定义的治疗选择,这取决于致病因子的毒力和症状发作的时间。
治疗可能包括清创、抗生素治疗和种植体保留(DAIR),以及交换性关节置换术,将植入物移除作为两阶段手术,或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单阶段翻修。
当TKA变得疼痛时,应始终考虑PJI的临床怀疑,因为疼痛仍然是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原发性关节置换术后0-24个月,当疼痛关节提示早期衰竭时,TKA的诊断性病情检查是强制性的。
局部感染体征可能支持临床怀疑,但疼痛是>90% 病例的主要症状。
在存在引流窦的情况下,TKA始终被视为感染,应安排分期翻修。
正确的PJI诊断对于成功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仍然至关重要。
最近,国家和国际工作组召开会议,为疑似PJI建立标准化诊断方案。
2010年,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假体周围关节感染诊断临床实践指南》发表。
不久之后,肌肉骨骼感染协会(MSIS)和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于2011年制定了标准化PJI定义的标准。
2013年PJI国际共识会议(ICM)随后批准了MSIS的定义并稍作修改。
这些定义现已在全球骨科医生中广泛建立,它们的使用通过允许研究之间的一致性和增强合作潜力,显着改善了临床决策和诊断研究。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4b2c9d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0.png)
三、OA治疗相关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9:OA的药物治疗应如何进行选择?
➢ 推荐17:不推荐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行OA镇痛管理,谨慎使用曲马多 等弱阿片类药物镇痛(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等级:C)。
➢ 推荐18:对于长期、慢性、广泛性疼痛和(或)伴有抑郁的OA 患 者,可以使用度洛西汀等抗焦虑药物(推荐强度:强推荐,证据等 级:B)。
二、OA诊断相关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3:对于疑似OA患者,临床医生应选择哪些影像学检查?
➢ 推荐7 :疑似OA患者应首选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CT、MRI及超声等 检查进一步明确退变部位、退变程度以及进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 强推荐,证据等级:B)。
二、OA诊断相关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4:临床诊断OA 时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 推荐27:对于因髋臼发育不良而导致的轻度髋关节OA,可酌情选择 髋臼截骨术(推荐强度:弱推荐,证据等级:D)。
三、OA治疗相关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14: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是什么?
➢ 推荐28:对其他干预措施疗效均不明显的重度OA患者推荐行人工关 节置换术,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主观意愿及预期(推荐强 度:强推荐,证据等级:B)。
二、OA诊断相关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1:OA 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 推荐1:存在以下一项或多项危险因素者为OA 高危人群:年龄在40 岁及以上、女性、肥胖或超重、有创伤史(推荐强度:强推荐,B)。
➢ 推荐2:膝关节OA 的高危人群还包括存在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长 期从事负重劳动等特殊职业、家族中有OA 患者、位于高风险地区或 肠道菌群紊乱等危险因素者(推荐强度:弱推荐,C)
二、OA诊断相关临床问题
临床问题2:OA 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_2023_年第44_卷总目次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_2023_年第44_卷总目次](https://img.taocdn.com/s3/m/e303d04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c.png)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44卷总目次第 44卷 第6期2023 年 11月Vol.44 No.6November 2023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S )聚焦卓越医学人才培养,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1):1针灸真实世界研究方法与实践(陈晨,等)(1):4针灸调控自噬溶酶体通路治疗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卢珂佳,等)(1):10构建具有突触传递潜能的iPSC 源性抑制性神经网络组织(彭历芝,等)(1):18一种基于搭扣设计的可拆卸小鼠光学离焦性近视模型(唐湘华,等)(1):26MG53蛋白对小鼠阿霉素急性心肌毒性的影响及机制(卢维哲,等)(1):34电针对SNI 诱导疼痛抑郁模型大鼠海马AcH3/BDNF 的影响(李声,等)(1):44DNA 损伤修复基因FANCI 与肝癌预后和免疫浸润相关性(游莹,等)(1):51基于“心与小肠相表里”探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全肠道菌群移植对回肠肠道微环境的影响(熊伟,等)(1):63卡格列净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超声评价(洪文娟,等)(1):71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基础LH 升高对IVF-ET 结局影响(赵伟娥,等)(1):78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联合图像引导放疗技术等中心双引导复位在乳腺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陈雪梅,等)(1):85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与持续硬膜外输注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效果的比较(莫晓飞,等)(1):93磁共振成像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鉴别良恶性病变应用价值(伏文皓,等)(1):99结构性MRI 测量对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的诊断价值(曾文婷,等)(1):106EZSCAN 风险评分在肾功能轻度损伤人群中的筛查价值(沈国丽,等)(1):115Takotsubo 综合征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蒙媛丽,等)(1):122鼻咽癌螺旋断层调强放疗图像引导策略(何梦雪,等)(1):131广州市儿科医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蓝妍玲,等)(1):138单精子冷冻和常规冷冻对显微取精患者的胚胎培养及妊娠影响的比较(李婷婷,等)(1):1456种沙眼衣原体蛋白抗体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的表达及检测价值(刘明娜,等)(1):150中国中老年人慢病共病组合及其健康结局差异(张露文,等)(1):159主动脉窦瘤的超声特点与漏诊分析(范瑞,等)(1):169肺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陈海红,等)(1):175保留假体清创术在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研究进展(穆文博,等)(2):181凝血相关指标在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吴小宇,等)(2):188因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接受膝上截肢术患者术后主客观满意度分析(杨晨辰,等)(2):198孕产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 变异株的研究现状(高倩,等)(2):209二代测序在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刘叶,等)(2):217基于贝叶斯Cox 风险比例回归的兰州市HIV 感染者/AIDS 患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邵莉,等)(2):224宏基因组联合UPLC-Q-TOF-MS/MS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肺炎的作用机制(李四菊,等)(2):232岭南火针通过调控Hippo-YAP 信号通路抑制白癜风模型小鼠黑素细胞凋亡(李晶晶,等)(2):244suPAR 在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足细胞损伤的作用(胡浩强,等)(2):25418F-FDG PET/CT 预测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化疗后无进展生存期(林少春,等)(2):262基于集成磁共振成像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儿童脑体积测量(候威锋,等)(2):271RBMS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邢瑞丽,等)(2):277基于CT 影像特征预测COVID-19患者肺部病变进展(苏祝平,等)(2):286改良腋位透视法在肩锁关节脱位后方移位的术中应用(夏睿,等)(2):295单纯口服地屈孕酮在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中的临床疗效(冯书梅,等)(2):302CO 2激光下切除声带任克氏间隙水肿并发声带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孙小龙,等)(2):310新生儿血清游离胆红素的测定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黄益础,等)(2):318小视野DWI 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定量评估中的价值(占颖莺,等)(2):326C 反应蛋白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在青年输血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第44卷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分析中的作用(李楠,等)(2):335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李坚,等)(2):34210q24.3缺失导致全面性发育迟缓的诊断方法探讨(段远辉,等)(2):348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刘瑞平,等)(2):354瑞芬太尼下调大鼠背根神经节和脊髓背角GIRK2的表达(罗国娅,等)(3):361成纤维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急性皮肤创面的比较(李锐阳,等)(3):369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通过调控CB2R缓解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高敏(肖琳,等)(3):379酒精相关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行为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刘春艳,等)(3):386皮下注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机械痛超敏的性别二态性(彭湘格,等)(3):395具核梭杆菌诱导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及XBP1高表达在食管鳞癌中的临床意义(陈斯默,等)(3):403131I标记的肝癌核酸纳米火车的制备及生物分布研究(林雪,等)(3):416黄芩多糖通过调节JAK2/STAT3通路和IL-23/IL-17炎性轴改善DSS诱导的UC模型小鼠的炎症(马杰,等)(3):423酶消化法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医学溺死硅藻检验中的应用(于慧潇,等)(3):43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关联(黄诗雅,等)(3):439RNA结合蛋白PTBP1与磷酸化-AXL共表达在骨肉瘤中的临床意义(李湘湘,等)(3):446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分析方法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儿脑类淋巴系统改变的探讨(候威锋,等)(3):456人类水通道蛋白在不同径线卵泡的黄素化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郑泽桐,等)(3):462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8例的临床分析(蔡诗琴,等)(3):471伴有酸中毒的家族性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诊疗分析(劳国娟,等)(3):479腰椎间隙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阴沟肠杆菌的诊疗(程翰文,等)(3):485中国南方三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病因学研究(郑诗瑶,等)(3):490解冻单囊胚形态评分与早期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和活产的相关性(蔡小华,等)(3):497纳米炭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进展(计宏立,等)(3):504自然杀伤细胞在神经胶质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孙士隆,等)(3):511从多组学角度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相关特征(郑少毅,等)(3):519原发性失眠大脑默认网络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机制(杨静怡,等)(3):528组蛋白化学修饰与12/15-脂氧化酶代谢途径在糖尿病肾病发展中的作用(罗婧,等)(3):534救人救国兼救世,医病医身更医心(4):541代谢性炎症反应与糖胖病的发生发展(陈燕铭)(4):544体质量与腰围对超重肥胖成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辛蔚,等)(4):551哺乳动物心肌代谢与心脏再生(谭静,等)(4):560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与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周托,等)(4):570 PANoptosis 的分子作用机制及其在致盲性眼病中的作用(李青青,等)(4):576抗磷脂综合征对女性不孕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结局的研究进展(郎曼凝,等)(4):582lncRNA与糖酵解在消化道肿瘤中的作用(侯鑫睿,等)(4):587 p53及EGFR与头颈部鳞癌放疗抵抗的关系(代永杰,等)(4):596幽门螺杆菌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刘晋阳,等)(4):601鞘内注射2R, 6R-HNK缓解雌性小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刘安然,等)(4):607激活TGR5缓解肾缺血再灌注后肾脏纤维化损伤(李蒙,等)(4):617兴奋性hiPSC源性类神经网络组织的构建(苏琪淞,等)(4):625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高通量突变文库的构建(陈勇,等)(4):634肌球蛋白重链7基因来源的miR-208b-3p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张梦珍,等)(4):642红景天苷调控miRNA-1343-3p/MAP3K6/MMP24信号分子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田雨,等)(4):651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原发灶切除后前哨淋巴结的价值(马清梅,等)(4):663MRI动脉期强化模式预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预后(陈美成,等)(4):66818q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方法(马莉,等)(4):677近视患者近距离用眼后黄斑血流的变化(张汝婷,等)(4):684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患者与正常男性夜间勃起功能的差异(胡海兵,等)(4):6912019~2021年某肿瘤专科医院院内感染情况分析(黄丽华,等)(4):697不同受精方式对第六天囊胚解冻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刘燕,等)(4):704基于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头皮皮脂腺癌的基因分析(郑奔容,等)(4):712Ⅱ第6期《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23年第44卷总目次Ivan de Araujo团队揭示GLP-1如何通过肠脑轴神经环路调控机体行为和生理学效应(张通,等)(4):718我国登革热疾病负担研究进展(阮倩倩,等)(5):721非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药实验室监测及特殊人群使用(应华波,等)(5):728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介导的炎症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刘纯飞,等)(5):735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的研究进展(张帅,等)(5):741我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政策制度现状与展望(赵添羽,等)(5):750ATM失活诱导GADD45α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吴森斌,等)(5):758甘草素对去卵巢APP/PS1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耿清华,等)(5):768孤独症儿童日常执行功能与其核心症状及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关联(刘锦明,等)(5):776丁香酚增强MSCs对肝星状细胞炎性活化的抑制作用(吴逐宇,等)(5):784长链非编码RNA GAPLINC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增殖表型的影响(莫碧瑶,等)(5):792羟基喜树碱脂质体调节SphK1/S1P信号通路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李思阳,等)(5):801后新冠疫情时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离职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李元昊,等)(5):809乳酸脱氢酶A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邱文瀚,等)(5):816斑块对基于CTA虚拟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陈柳丹,等)(5):823罕见完全性易位型18-三体的产前遗传学诊断及溯源分析(叶燕绸,等)(5):830白细胞过滤器对红细悬液中血小板的去除效率(刘浩强,等)(5):835心肌灌注分型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骆炳政,等)(5):840基于环保型样本释放剂联合超声波在病理组织切片制备中的应用价值(吴燕杏,等)(5):847西藏察雅县3~7岁儿童营养状况分析(郭蕾,等)(5):854表观弥散系数对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评估(曾雪伟,等)(5):863智能髋关节超声技术在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筛查中的应用(徐英,等)(5):870新疫情防控形势下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病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率及分析(吴悦,等)(5):878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的构建(黄家良,等)(5):886新疆地区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王涵,等)(5):893建设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实践与思考(吴忠道,等)(6):901人工智能技术在肝细胞癌诊断、复发及预后预测研究进展(程兆瑞,等)(6):903胆汁酸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朱俐燕,等)(6):910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王耀民,等)(6):915乌帕替尼治疗克罗恩病的研究进展(樊慧丰,等)(6):925磷酸二酯酶5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翟庆娴,等)(6):931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在复杂染色体重排中的应用(何姝婧,等)(6):943基于特征解构策略识别与颅脑损伤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受损相关的急性期特征(刘迎,等)(6):949人牙龈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减少滤泡B细胞比例预防非肥胖糖尿病小鼠糖尿病(郭义文,等)(6):958卵巢癌腹腔转移工具细胞的构建及其应用(万里舟,等)(6):965基于泛基因组学和消减蛋白质组学挖掘新型抗诺卡氏菌药物靶点(黎尔彤,等)(6):974紫云英苷抑制APP/PS1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王姝涵,等)(6):9832型糖尿病患者骨保护素和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郑奔容,等)(6):991威胁视力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罗瑾,等)(6):999多参数磁共振成像联合表观弥散系数直方图分析预测膀胱癌的病理分化(孔令敏,等)(6):1008眼眶异物DR角膜缝环定位法与CT三维重建定位法临床价值评估(郭丽旭,等)(6):1016肺癌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杜伟伟,等)(6):1022双胎绒毛膜性、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不一致程度与新生儿结局分析(李姝,等)(6):1030类鼻疽肺炎的临床特征与CT影像学表现(麦盛始,等)(6):1038左室长轴应变在鉴别心脏淀粉样变与高血压左室肥厚中的应用价值(冯日清,等)(6):1046妊娠期附件扭转手术治疗病例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祝彩霞,等)(6):1053影响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评估的相关因素分析(王茜,等)(6):1060某肿瘤专科医院职工肺癌患病情况分析(叶慧珍,等)(6):1068硬膜外分娩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定对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桂强军,等)(6):1075Ⅲ第 44卷第6期2023 年11月Vol.44 No.6November 2023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年第44卷关键词索引数字和字母1型糖尿病(6):958 2R,6R-羟化去甲氯胺酮(4):607 2型大麻素受体(3):379 2型糖尿病(6):991 2型糖尿病(6):999 10q24.3缺失(2):348 12/15-脂氧化酶(3):534 18q缺失综合征(4):677 APP/PS1小鼠(6):983 CNNM2基因(2):348 CO2激光(2):310 COVID-19(2):286 CT三维重建定位法(6):1016 C反应蛋白(2):335 Fanconi贫血补充组I(1):51 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3):361 G-显带核型(5):830 HE染色(5):847 Hippo-YAP信号通路(2):244 Hunter综合征(3):490 IDS基因(3):490 IL-17(3):423 IL-23(3):423 JAK2/STAT3通路(3):423 LASSO(6):949 MDM2(5):847 MG53(1):34 miR-208b-3p(4):642 MRI(1):106 NF-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6):991 NOD小鼠p53(4):596 PET/CT(2):262 RBMS3(2):277 rpoB(4):634 SCN4A基因(3):479 SUFU基因(2):348 suPAR(2):254 Takeda G蛋白耦联受体(4):617Takotsubo综合征(1):122 TGF-β(3):534 TRIM8基因(2):348 T淋巴细胞(6):910 VDAC1(5):735 X盒结合蛋白1(3):403 X线计算机(6):1038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1):18A阿尔茨海默病(5):768阿尔兹海默病(1):63阿克曼氏菌(3):379阿霉素心肌毒性(1):34艾杜糖-2-硫酸酯酶(3):490艾灸(1):10艾滋病(2):224奥密克戎(2):209 B白癜风(2):244白细胞过滤器(5):835白细胞介素(6):910白细胞升高(6):1053摆尾误差(1):131斑块(5):823保留假体(2):181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替换术(5):741贝叶斯Cox回归模型(2):224背根神经节(3):361背根神经节(4):607鼻咽癌(1):131表观扩散系数(2):326表观弥散系数(5):86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4):596表型(1):26伯霍尔德杆菌(6):1038不孕(4):582第6期《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年第44卷关键词索引C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1):71残余误差(1):85差异(4):691差异表达(4):651产后抑郁(6):1075产前诊断(5):830肠道菌群(2):232肠道菌群(5):768肠-脑轴(4):718肠易激综合征(3):379超低出生体质量儿(6):1060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2):232超声波(5):847超声检查(5):870超声心动描记术(1):169超声心动图(6):1046超声造影(1):71超声造影(4):663超重肥胖(4):544超重肥胖(4):551成本-效果比(2):302成纤维细胞(3):369成纤维样滑膜细胞(5):792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1):93出生胎龄(6):1030出生体质量不一致(6):1030储存时间(5):835创伤性颅脑损伤(6):949磁共振成像(1):99磁共振成像(2):271磁共振成像(2):326磁共振成像(4):668磁共振成像(5):863磁共振成像(6):1008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术(5):863催乳素(6):1075长链非编码RNA(4):587长链非编码RNA(5):792D大脑皮质(6):983代谢记忆(3):534代谢性炎症(4):544代谢重编程(4):560代谢组学(2):232单侧输尿管结扎术(6):931单精子冷冻(1):145单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合并对侧肾摘除(4):617胆汁酸(6):910蛋白酶K(3):430地理信息系统(1):159地塞米松(2):232登革热(5):721低钾型周期性瘫痪(3):479第6天囊胚(4):704癫痫(4):570癫痫发作(4):570电针(1):44凋亡(1):34凋亡(4):576凋亡(6):983定量分析(5):823动脉期强化模式(4):668动物(1):26冻融胚胎移植(2):302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3):446多囊卵巢综合征(1):78多重耐药菌(4):697多组学分析(3):519E儿科医生(1):138儿童(2):271儿童(3):456儿童(4):570儿童(5):854F发病机制(6):925发热(6):1038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5):870法医病理学(3):430犯罪行为特征(3):386泛凋亡(4):576泛基因组学(6):974Ⅴ第44卷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方法学(1):4放疗抵抗(4):596放射性碘标记(3):416非维生素K 拮抗剂口服抗凝药(5):728肺癌(6):1022肺癌(6):1068肺部真菌感染(6):1022肺毛霉菌病(1):175肺炎(2):232肺炎(6):1038肺炎克雷伯菌(3):485分辨率(6):1016分化(6):1008分类树算法(2):310分娩镇痛(6):1075分析(5):809分枝杆菌(4):634分子靶向药物(6):915分子分型(2):217辅助化疗(5):886辅助生殖(6):943附件扭转(6):1053复合带瓣血管(5):741复杂染色体重排(6):943腹腔转移(6):965腹痛(6):1053G改良腋位片(2):295甘草素(5):768肝癌(1):51肝癌(3):416肝内胆管细胞癌(4):668肝细胞癌(6):903肝细胞癌(6):915肝纤维化(5):784肝星状细胞(5):784干扰素(6):910高密度影(6):1016高尿酸血症(5):893睾酮(5):893根部重塑(5):741工作压力(1):138功能(2):198功能损害(3):528共病(1):159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发(5):758构建(6):965孤独症核心症状(5):776孤独症谱系障碍(5):776骨保护素(6):991骨肉瘤(3):446骨髓抑制(5):886关节假体周围感染(2):188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5):823冠状动脉功能学(5):823冠状动脉疾病(5):840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6):943广州(5):878硅藻(3):430过氧化物酶试验(2):318H核磁共振成像(3):456核心基因(6):974黑素细胞(2):244红景天苷(4):651红细胞悬液(5):835宏基因组二代测序(1):175后新冠疫情(5):809后移(2):295滑膜增生(5):792坏死性凋亡(4):576环保(5):847I 患病率(6):1068黄斑区浅层视网膜微循环(4):684黄芩多糖(3):423黄素化颗粒细胞(3):462黄体生成素(1):78黄体支持(2):302灰质(2):271回肠肠道微环境(1):63活产率(3):497活产率(4):704J基因表达调控(5):816Ⅵ第6期《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年第44卷关键词索引激活素受体1B(4):712极坐标(2):29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7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456急性期(6):949疾病进展(2):286疾病模型(1):26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5):809疾病组合(1):159脊髓(3):361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1):106计算机断层扫描(2):286技术(6):903家庭亲密度(3):439家庭适应性(3):439家系报道(3):479假体周围感染(2):198间充质干细胞(3):369间充质干细胞(6):958肩锁关节脱位(2):295建设(6):901健康损失(1):159鉴别诊断(3):48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3):39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4):607焦亡(4):576教育基地(6):901拮抗剂方案(1):78结肠肠道微环境(1):63结直肠癌(3):504近距离用眼(4):684近视(1):26近视(4):684进展(5):741经济负担(5):721经皮椎间孔镜脊柱系统术(2):34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840酒精中毒(3):386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2):254巨噬细胞(3):395巨噬细胞(5):784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395具核梭杆菌(3):403卷积神经网络(3):430绝经(5):768K卡格列净(1):71康复(2):354科学家精神(6):901可利用胚胎率(1):145克罗恩病(6):925库欣综合征(3):471溃疡性结肠炎(3):423L类鼻疽(6):1038类风湿关节炎(5):792类淋巴系统(3):456类神经网络组织(4):625离职意愿(5):809立德树人(6):901利福平耐药(4):634联合治疗(6):915疗效(6):925列线图(2):286列线图(6):1022列线图(6):999临床表现(2):209临床病理特征(2):277临床妊娠率(1):145临床试验(3):511临床特点(6):1053临床特征(1):175临床研究(1):4临床应用(1):99临床应用(2):217临床应用(5):728淋巴结(3):504磷酸二酯酶(6):931岭南火针(2):244流行病学负担(5):721漏诊(1):169滤泡B细胞(6):958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4):704卵巢癌(6):965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1):99卵巢-附件肿块(1):99卵泡生长(3):462Ⅶ第44卷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卵泡液(3):462螺旋断层放疗(1):131M满意度(2):198慢性病(1):159慢性完全闭塞(5):840门诊病人(5):878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262免疫(4):544免疫检查点(1):51免疫浸润(1):51免疫特征(3):519免疫应答(6):910免疫治疗(3):511免疫治疗(3):5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5):847模型(6):1022默认网络(3):528N纳米火车(3):416纳米孔测序(6):943纳米炭(3):504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1):71男性(5):893男性不育(4):601囊胚形态(3):497脑脊液(2):271脑结构测量(1):106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1):44内脏高敏(3):379内质网应激(3):403内质网应激(6):931溺死(3):430尿路上皮(6):1008凝血相关指标(2):188诺卡氏菌(6):974P膀胱肿瘤(6):1008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6):943贫血(5):854平衡功能(4):551平衡易位(5):830剖宫产(1):93葡萄糖调节蛋白78(3):403Q前哨淋巴结(4):663羟基喜树碱脂质体(5):801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5):801切片(5):847青年人(2):335青少年(4):570清创术(2):181驱动基因(4):712去细胞视神经(4):625全肠道菌群移植(1):63全面性发育迟缓(2):348全外显子组测序(4):712R二代测序(2):217人工关节(2):181人工智能(3):430人工智能(6):90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5):784人诱导多能干细胞(1):18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4):625认知功能障碍(5):735妊娠(2):209妊娠(3):471妊娠并发症(3):471妊娠结局(2):302妊娠结局(3):471妊娠结局(6):1053妊娠率(4):704日常生活能力(6):949绒毛膜性(6):1030乳杆菌属(5):768乳酸生成(5):816乳酸脱氢酶A(5):816乳腺癌(1):85乳腺癌(4):663Ⅷ第6期《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年第44卷关键词索引瑞芬太尼(3):361 S三阴性乳腺癌(5):886沙眼衣原体(1):150沙眼衣原体抗体(1):150筛查(5):870伤口愈合(3):369上皮性卵巢癌(2):277身高(5):854深度学习(5):870神经病理性疼痛(4):607神经胶质瘤(3):511神经网络组织(1):18神经影像(3):528神经元(6):983神经元凋亡(5):758肾病综合征(1):71肾功能损伤(1):115肾细胞癌(5):816肾小球滤过率下降(1):115肾脏纤维化(4):617肾脏纤维化(6):931生物安全管理(5):750生物标志物(4):587生物分布(3):416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α(5):758声带粘连(2):310石胆酸(4):617实践(6):901实验室监测(5):728食管鳞癌(3):403食管鳞状细胞癌(3):519适配体(3):416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335手术治疗(3):504受精率(1):145受体酪氨酸激酶(3):446输卵管性不孕(1):150输血不良反应(2):335数学模型(5):721双侧声带任克氏间隙水肿(2):310双胎(6):1030双引导复位(1):85水通道蛋白(3):46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5):735睡眠相关性(4):691司法精神病学(3):386思考(6):901死亡(2):224死亡(6):1060溯源分析(5):830索拉非尼(6):915T调控机制(4):651糖代谢(5):816糖酵解(4):587糖酵解(5):816糖尿病肾病(3):534糖胖病(4):544疼痛(1):44体表光学图像引导技术(1):85体层摄影术(6):1038体外受精-胚胎移植(3):497体外受精-胚胎移植(4):582体外受精-胚胎移植(4):704体质量(4):551条件培养基(5):784痛觉超敏(3):395痛觉过敏(3):361痛性勃起(4):691头皮皮脂腺癌(4):712突变(3):479突变(4):712突变文库(4):634突触(4):625W瓦博格效应(5):816外骨骼机器人(2):354外泌体(3):369危险因素(1):122危险因素(2):335危险因素(5):886危险因素(5):893危险因素(6):1022Ⅸ第44卷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危重疾病评分(6):1060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999微小RNA(4):642微小RNA(4):651胃癌细胞(4):651胃外疾病(4):601文献综述(3):519乌帕替尼(6):925无标记(1):85无创产前筛查(4):677无创筛查技术(1):115X西藏(5):854膝上截肢术(2):198细胞增殖(5):792细胞增殖(5):816下肢(2):354显微取精术(1):145现状(5):750线粒体自噬(5):735消化道肿瘤(4):587消减蛋白质组学(6):974消融(5):863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2):326小鼠(1):26小鼠(6):931效率(5):835心肌成纤维细胞(4):642心肌灌注(5):840心肌声学造影(5):840心肌损伤与修复(4):560心肌细胞能量代谢(4):560心肌纤维化(4):642心肌纤维化(5):801心肌应变(6):1046心理健康(1):138心力衰竭(5):801心脏淀粉样变(6):1046心脏功能(1):34心脏再生(4):560新生儿黄疸(2):318新生儿结局(6):1030新突变(3):490新型冠状病毒(2):209新型冠状病毒(5):878刑事责任能力(3):386兴奋性神经元(4):625性别二态性(3):395性腺功能减退症(5):893学龄期儿童(5):776学龄前儿童(3):439血红蛋白(5):854血浆纤维蛋白原(2):188血流储备分数(5):823血清学数据(5):721血清游离胆红素(2):318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497血栓栓塞(5):728血糖(6):958血小板去除(5):835Y受体酪氨酸激酶(3):446炎症小体(5):735炎症因子(2):342眼眶异物(6):1016眼眶异物DR角膜缝环定位法(6):1016厌食(4):718氧化应激(2):244样本释放剂(5):847腰椎功能(2):342腰椎间盘突出症(2):342腰椎间隙感染(3):485腰围(4):551药物安全性(6):925药物靶点(6):974医院获得性感染(5):878胰岛素抵抗(5):893胰高血糖样肽-1(4):718遗传咨询(4):677乙酰化蛋白(1):44乙型肝炎疫苗(6):910抑郁(1):44易位型18-三体(5):830疫苗接种(4):570阴沟肠杆菌(3):485阴茎勃起(4):691Ⅹ第6期《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3年第44卷关键词索引饮食行为(3):439应用(2):354婴儿(5):870荧光素酶(6):965营养不良(5):854影响因素(1):138影响因素(2):224影响因素(5):809影响因素(6):1060影响因素(6):999影像引导放射治疗(1):131影像组学(6):903硬膜外(1):93优质胚胎率(1):145幽门螺杆菌(4):601右美托咪定(6):1075预测(6):1060预测(6):903预测模型(2):262预测模型(2):310预测模型(5):886预测模型(6):949预测模型(6):999预防与控制(4):697预后(1):175预后(2):277预后(3):403预后(4):668原发性失眠(3):528院内感染(4):697孕周(6):1053运动阻滞(1):93Z内脏高敏(3):379早期筛查(6):1068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6):965展望(5):750针刺(1):10针灸(1):4真实世界研究(1):4诊断(1):106诊断(1):175诊断(2):188诊断(6):1046诊断(6):903镇痛(1):93政策制度(5):750执行功能(5):776直方图(6):1008职业健康(6):1068指南(6):915治疗(2):209治疗(4):587治疗响应(2):262致盲性眼病(4):576中枢神经系统(3):456中心性肥胖(4):551中医理论(1):63中轴型脊柱关节炎(2):326肿瘤患者(4):697主动脉瓣再植入(5):741主动脉窦瘤(1):169住院病人(5):878住院死亡(1):122注意缺陷-多动(5):776转录因子Dp1(4):712转录组测序(5):758锥形束CT(1):85紫云英苷(6):983自动测量(5):870自然分娩(6):1075自然杀伤细胞(3):511自然周期(2):302自噬(1):34自噬溶酶体通路(1):10子宫肌瘤(5):863子宫内膜癌(2):217足细胞(2):254组蛋白化学修饰(3):534组织病理学(6):903左室肥厚(6):1046左室舒张功能障碍(6):991Ⅺ。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
![卫生部临床路径(附表单)](https://img.taocdn.com/s3/m/c44b735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c.png)
目录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用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2.7无胆管炎或胆囊炎的胆管结石2.8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2.9肝脓肿2.10胃恶性肿瘤2.11慢性胆囊炎2.12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炎2.13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14脾破裂2.15上消化道出血2.1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2.17胃溃疡合并出血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3.7脑挫裂伤3.8脑梗死3.9病毒性脑炎3.10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4.8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临床路径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急性乳腺炎8.2直肠息肉8.3门静脉高压症8.4腹股沟疝8.5下肢静脉曲张8.6血栓性外痔8.7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8结节性甲状腺肿8.9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9.7创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9.8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 9.9颅骨良性肿瘤9.10前窝底脑膜瘤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10.8股骨头坏死10.9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10.10尺桡骨干骨折10.11胫腓骨干骨折10.12股骨下端骨肉瘤10.1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0.14强直性脊柱炎后畸形10.15胸椎管狭窄症10.16髋关节发育不良10.17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10.18锁骨骨折10.19肱骨干骨折10.20肱骨髁骨折10.21尺骨鹰嘴骨折10.22股骨髁骨折10.23髌骨骨折10.24髋关节骨关节炎10.25膝内翻10.26膝关节骨关节炎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11. 6睾丸鞘膜积液11.7精索静脉曲张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缓和症12.3支气管肺癌12.4非侵袭性胸腺瘤12.5平滑肌瘤12.6管裂孔疝12.7肺良性肿瘤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方案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17.5支气管肺炎17.6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18.6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18.7角膜裂伤临床路径18.8翼状胬肉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19.5慢性扁桃体炎19.6突发性耳聋19.7鼻出血19.8鼻中隔偏曲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20.7乳牙中龋20.8乳牙慢性牙髓炎20.9个别乳磨牙早失20.10复发性口腔溃疡20.11口腔扁平苔癣20.12口腔念珠菌病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22.4原发性肝癌22.5直肠癌22.6食管癌22.7甲状腺良性肿瘤二十三、肛肠科疾病临床路径23.1肛瘘23.2肛裂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2021年版〕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引用
![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引用](https://img.taocdn.com/s3/m/1f3ebcd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1.png)
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引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概述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PPT课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最新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8a0e671711cc7931b716bf.png)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五、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 性。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六、器官(或腔隙)感染 时间概念: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 有植入物术后1年内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 一即可诊断。 ⑴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⑵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 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⑶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七、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 具有下列情况之一: ⑴男性尿检:WBC≥5个/高倍视野, 女性尿检:WBC≥10个/高倍视野, 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⑵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治疗有效而认定 的。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十六、烧伤感染 单纯发热不能诊断为烧伤感染,因为发热可能是 组织损伤的结果或病人在其它部位有感染 。 只有: 1、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 色,烧伤边缘水肿 +创面有脓性分泌物 或 2、焦痂迅速分离,焦痂变成棕黑、黑或紫罗兰 色,烧伤边缘水肿 +T>38℃或T<36℃,合并 低血压。 才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c9fe9c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7a.png)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摘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是临床骨科医师面临的最为棘手的困难之一。
一旦发生假体周围感染,若是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并治疗,此时往往容易处理,并且可以最小限度的减少患者身体及精神负担。
本文就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危险因素、诊断、治疗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建议,并可做到对假体周围感染的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关节置换、感染、早期诊断与治疗人工关节因其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等诸多优点,已广泛用于治疗髋、膝等关节终末期病变的治疗,现已被全世界骨科界公认为临床常用标准术式之一[1]。
但是术后并发症仍是困扰骨外科医师的难题之一,其中假体周围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这一并发症后果最为严重,会给患者身心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会严重影响术后关节功能。
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出综述,以期对临床防治作出指导。
一、感染危险因素:关节置换术后PJI相关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以及术后因素。
据文献报道[2]:高龄、营养不良、糖尿病、肿瘤、肥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诸多因素都会增加PJI的发生率。
手术因素主要指手术环境:手术室级别及空气净化程度、手术室人员数量、手术时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术后因素包括尿路感染、口腔感染、吸烟、引流量大、有表浅感染等。
二、感染的诊断:1.PJI诊断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公认的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所以临床上对于PJI的诊断都是国际上大多数医师的研究共识。
常用的为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AAOS)发布的假体周围感染诊断指南[3]。
2.PJI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突然出现关节周围红肿疼痛和或关节僵硬,应怀疑感染的可能。
而对于慢性感染,早期常无明显特异表现,发展至后期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或许可发现假体松动等异常征象。
人工关节的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人工关节的感染的诊断和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e48d224b73f242336c5fa1.png)
入假体的过程中已经形成 , 而晚期的感 染通常是血源播散引起 的。 菌血症全身 性来 源包括 : 、 1尿道 感染 ,、 呼吸道 2上 感染 , 、 窝织炎 , 、 3蜂 4 慢性 静脉淤滞 性 溃疡 , 、 5 牙周脓肿 , 、 它部位 的骨与 6其
献 , T关节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予以 对人l
中图 分 类 号 :6 1 3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5 7 3 (0 0)5 0 8 — 4 R 8. 5 A 10 — 2 4 2 1 0 — 3 4 0
长 期 的 临 床实 践 证 明 , 关 节 置换 髋 是 严 重 疼 痛 和 功 能 障 碍 髋 关 节 疾 病 的
敏 感 性 为 9 % , 异 性 为 8 %, S 的 1 特 6 ER
有效 治疗 方法 。随着该技 术的应用 普
及 ,其 逐 渐 被 医生 及 患 者 所 接 受 和 认
上显示一些微妙 的变化 ,如假体松动 ,
持 续 的关 节 疼 痛 , 者 两 者 皆有 , 时 或 有
同。然 而假 体周 围感 染 ( ei ote c P r rs t p hi
义 。在最近的一项研 究中 , 使用上述 的
关节假体感染标 准 , 关节滑液 中每立方 毫米超过 10 70个 白血球或者 中性粒细 胞 百分 比在 6%以上对 感染 的敏感性 5
Ifco )可 以说 是 一 个 灾 难 性 的并 发 net n i 症 。这 给 我们 关 节外 科 医生 带 来 了 巨大
很难与无菌性松动鉴别 。 此期感染通常
是 低 毒 力 的病 菌 , 如凝 固 酶 阴性 的 葡 萄 球 菌 。 期 的和 迟 发 性 的感 染 通 常 在 植 早
戴勇, 尚希福
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c7f593f46527d3250ce017.png)
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PJI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迅速增加,PJI病例数量也日益增多,关节外科医师面临着巨大挑战。
近年来,PJI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诸多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方面,随着 PJI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愈加深入,一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已常规应用于临床诊疗,也有新的诊断标准被提出并接受更大范围的验证,还有新的治疗方案正在接受更高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检验,我们对 PJI有了更全面、正确的认识。
而另一方面,PJI的诊治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与阐释,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与争议,给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带来诸多困惑。
准确的诊断与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提高PJI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目前基层医师对于有较高可操作性的临床实践指南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上述背景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织国内PJI领域专家,组成《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充分征询各方意见,列出临床实践工作中最受关注和最迫切需要指导的一系列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尤其关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专家经验,总结编写成《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希望能为广大国内同道在PJI的诊治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意见。
PJI的诊断一、PJI的定义PJI是指发生在人工关节植入部位并累及人工关节假体及其临近组织的感染。
PJI由微生物侵入关节部位引起,通过微生物、植入材料和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
PJI 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及关节液化验结果、微生物培养、假体周围组织组织学检查及术中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临床诊疗中,很难根据单一辅助检查指标做出明确诊断。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军用标准)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军用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53a5717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45.png)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指南(军用标准)----d7b3efee-6eb2-11ec-afc2-7cb59b590d7dfl5350gjb7480―20212022年11月1日实施的外科部位感染防治指南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提示:本文的原始版本包含图表,并附上word版本的全文下载地址(正式成员将看到下载地址)。
此处仅复制并粘贴部分内容或目录(以下显示的字数不代表全文字数)。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地方,请咨询我们的客户服务。
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手术患者24.1术前准备24.2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4.3术中患者相关因素控制44.4术后切口处理45外科医务人员55.1术前准备55.2麻醉手术75.3手术76手术室环境86.1基本要求86.2洁净手术部环境管理87手术器械及物品87.1基本要求87.2回收及分类97.3清洗消毒97.4干燥97.5检查与保养97.6包装97.7灭菌107.8储存及发放108手术部位感染监测108.1监测对象108.2监测方法108.3分析与反馈118.4 SSI暴发报告和处置119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措施的监测129.1手术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监测129.2洁净手术部主要性能指标监测129.3消毒灭菌监测1310特殊病原体相关手术的管理1310.1基本原则1310.2围术期管理13附录a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14附录B动态细菌浓度检测方法17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丽、宋峰、曹敬贵、宜宾、邢玉斌、董欣、魏华、胡晓华、尹立霞、唐佩孚、王志刚、冯泽国、刘国斌、孙建和、何莉、许仲林、胡晓玲、多多、余秀荣、陈华、赵景亚。
介绍本标准按制定依据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将条款分为以下两级:。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034d516fad6195f312ba6c8.png)
T A术后疼痛 的感 染诊 断, H 其特 异性 为
10 0 %,但 两 者 都是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指 标 , 必 须 排 除诸 如类 风 湿 关 节 炎 、 风 、 身 痛 全
放 性皮 肤 损 伤 病灶 、 前有 牙 龈 炎 、 术 甲沟
fm) 认 识 足 近 2 i 的 l 0年 来 研 究 人 工 关 节 度 ,所 以只 有 综 合 临床 表 现 、实 验 室检
感 染 的… 大 进 展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表 查 、 织 病理 学检 查 、 生 物学 和 影 像 学 组 微
能够提供 ’ 个准确的诊断。 1 流行病学 }前随着 刚手术 期采 皮葡萄球菌以及绿脓杆菌等均是菌膜形 检查结果才’ . 1 1
于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都应 类细菌。 有时存在厌氧菌 如肠球菌 及消 22 诊 断 目前 , . 对假体感染 的诊断还
成 为 T A 的重 点 。现 就 T H HA术 后 假 体 化 球 菌 等 混合 感 染 。 周 围 感染 的诊 疗进 展 作 _‘ 。 综述 1 危 险 因素 及 病 原 学 没 有 一 项 临床 或 实 验 室 枪 查 在 灵 敏 度 、 对 细 菌所 产 生 的 菌 膜 (atr l i。 特异度 和精 确度 上达 到令人满 意 的程 bcei o ab
见代 宴 用 医 学
21 0 0年 7月 第 2 2卷 综述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 围感染 的诊断与治疗
付有伟 张前法 ,
d i 03 6 /.s. 7 —8 02 1.7 6 o: .9 9jsn1 10 0 . 00 . 4 1 i 6 0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献标 志码 】 C 63 文 【 章编 号 】 17 —8 02 1 )70 3 —3 文 6 100 (0 00 —8 30 . 3 全 髋 关节 置 换 术 ( H 是 目前开 展 1 病 原 学 T A) T A 术后 感染 词’ 于 术 或晚期发生 , H 源 患者有 时在术后功能恢复
2024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全文)
![2024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384b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6a.png)
2024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全文)摘要口服抗凝药广泛用于需行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患者的居家期间治疗,但抗凝药的不合理应用可能会导致血栓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指南或共识对口服抗凝药居家期间的管理提供推荐性建议。
因此,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临床药学、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呼吸科、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梳理相关问题,发布口服抗凝药居家管理专家共识。
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口服抗凝药的药学监护要点,开展居家管理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居家管理时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旨在提高口服抗凝药居家期间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接受抗凝治疗。
抗凝药广泛用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
相较于肝素类等肠外抗凝药物,口服抗凝药使用方便,适合长期应用,目前普遍用于上述疾病的居家治疗。
口服抗凝药的不合理应用可引发栓塞和出血事件。
研究显示,华法林位列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急诊住院的十大药物之首,给患者健康造成严重伤害[1]。
居家用药管理是指医疗机构或专业人员为患者居家期间药物治疗提供个体化、全程的药学服务和健康知识普及,开展用药评估、用药教育,帮助患者提高用药依从性,保障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合理[2]。
慢病患者居家治疗管理十分重要,但是掌握合理用药知识的居民占比仅26.05%[3]。
因此本共识的目的是规范口服抗凝药在居家期间的使用与监测,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提升我国口服抗凝药管理水平。
第一部分:共识制订方法一、共识发起机构与专家组成员本共识制订由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依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发起,专家组成员以临床药学专家为主体,同时邀请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血管外科、呼吸科、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参与。
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髋膝关节假体周围感染](https://img.taocdn.com/s3/m/4b31537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6.png)
李树源 1,陈雷雷 2,黄林峰 1,赵赫然 1,吴素雯 1,蒋元康 1
文章快速阅读:
髋膝假体感染
病因和机制 流行病学 风险因素 诊断和分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罕见嗜沫凝聚杆菌感染——个案报告并文献复习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罕见嗜沫凝聚杆菌感染——个案报告并文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e1b94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9.png)
[收稿日期] 2020-04-16[基金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2018I0006,2018Y4003)[作者简介] 蔡渊卿(1993-),男(汉族),福建省泉州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骨与关节感染研究。
[通信作者] 张文明 E mail:zhangwm0591@fjmu.edu.cn犇犗犐:10.12138/犼.犻狊狊狀.1671-9638.20216075·论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罕见嗜沫凝聚杆菌感染———个案报告并文献复习蔡渊卿1,方心俞1,黄子达1,张超凡1,李文波1,杨 滨2,张文明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骨科;2.检验科,福建福州 350005)[摘 要] 人工关节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嗜沫凝聚杆菌为苛养菌,某院收治的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穿刺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及16S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均检出该菌,根据其检测结果对术中标本进行优化培养,最终培养出该菌并进行药敏检测。
经人工髋关节二期翻修术及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后,该患者成功治愈。
此文就该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罕见嗜沫凝聚杆菌感染病例进行报告及文献复习。
[关 键 词] 全髋关节置换;人工关节感染;嗜沫凝聚杆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中图分类号] R619+.3犚犪狉犲狆狉狅狊狋犺犲狋犻犮犺犻狆犼狅犻狀狋犻狀犳犲犮狋犻狅狀犮犪狌狊犲犱犫狔犃犵犵狉犲犵犪狋犻犫犪犮狋犲狉犪狆犺狉狅狆犺犻犾狌狊犪犳狋犲狉狋狅狋犪犾犺犻狆犪狉狋犺狉狅狆犾犪狊狋狔:犪犮犪狊犲狉犲狆狅狉狋犪狀犱犾犻狋犲狉犪狋狌狉犲狉犲狏犻犲狑犆犃犐犢狌犪狀 狇犻狀犵1,犉犃犖犌犡犻狀 狔狌1,犎犝犃犖犌犣犻 犱犪1,犣犎犃犖犌犆犺犪狅 犳犪狀1,犔犐犠犲狀 犫狅1,犢犃犖犌犅犻狀2,犣犎犃犖犌犠犲狀 犿犻狀犵1(1.犇犲狆犪狉狋犿犲狀狋狅犳犗狉狋犺狅狆犲犱犻犮犛狌狉犵犲狉狔;2.犇犲狆犪狉狋犿犲狀狋狅犳犔犪犫狅狉犪狋狅 狉狔犕犲犱犻犮犻狀犲,犜犺犲犉犻狉狊狋犃犳犳犻犾犻犪狋犲犱犎狅狊狆犻狋犪犾狅犳犉狌犼犻犪狀犕犲犱犻犮犪犾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狔,犉狌狕犺狅狌350005,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isaseriouscomplicationafterjointarthroplasty.犃犵犵狉犲犵犪狋犻犫犪犮狋犲狉犪狆犺狉狅狆犺犻犾狌狊(犃.犪狆犺狉狅狆犺犻犾狌狊)isafastidiousbacteria,whichwasdetectedfromhipjointpuncturefluidaftertotalhiparthroplastyofapatientinahospitalbybothmetagenomicnext generationsequencing(mNGS)and16Spoly merasechainreaction(16SPCR)detection,theoptimalcultureofintraoperativespecimenwasperformedaccordingtothedetectionresults,犃.犪狆犺狉狅狆犺犻犾狌狊wasculturedfinallyand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wasperformed.Aftertwo stagerevisionofhiparthroplastyandsusceptibleantimicrobialtreatment,thepatientwassuccessfullycured.Thispaperreportsandconductsliteraturereviewonararecaseof犃.犪狆犺狉狅狆犺犻犾狌狊infectionaftertotalhiparthroplasty.[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totalhiparthroplasty;prostheticjointinfection;犃犵犵狉犲犵犪狋犻犫犪犮狋犲狉犪狆犺狉狅狆犺犻犾狌狊;metagenomicnext generationsequencing 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joint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严重并发症[1],常需要多次清创手术及长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b214b0a0116c175f0e48a0.png)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常见并发症和意外的处理预案一、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手术的彻底失败,并造成患者的残疾,多数感染病例最终需要再次手术去除假体和骨水泥,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常被称为“灾难性的并发症”。
对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感染的处理重在预防措施的使用,防止感染发生,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的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人工关节感染的临床表现常是多样化的。
一些人工关节置换术早期急性感染的临床表现与一般化脓性感染一样,急性炎症的体征明显,术后体温持续性增高,患肢疼痛,尤其被动活动关节时疼痛更剧,有些人工髋关节感染后可能只有关节疼痛而持续数月或数年。
少数病人可出现皮肤瘘管或局部有分泌物排出。
早期急性感染的症状多出现于术后3,4周内。
晚期血源性人工关节感染常发生在成功的人工关节术后数月至数年。
常见的感染源可来自齿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
病人可出现数天感染症状,而后发生晚期人工关节感染。
晚期深部感染其临床表现特殊,一般局部急性炎症不明显,常无红、肿、热等表现,体温和白细胞可以不高,但血沉较高,一般可达40〜500mm/h,甚至100mm/h。
人工关节慢性感染属低毒性细菌感染。
一般患者由术后开始即出现关节疼痛。
常有休息时或夜间疼痛。
有时术后早期有伤口愈合不良,浅层感染或术后伤口引流管换除较晚的历史。
病人无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
有时血沉增快。
影像学检査:人工关节早期急性感染X 线片除可见软组织肿胀外,无其他特殊表现。
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出现局灶性骨溶解缺损并迅速发展扩大,在假体柄周围骨有明显骨膜反应,应高度怀疑有感染存在。
2.实验室检查对长期疼痛或松动的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应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检验。
当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髙,而临床表现疑有感染者,应行关节穿刺抽液进行细菌学检查。
穿刺液行常规检查,革兰染色及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应抽取三个标本,如三者均为阴性则可除外感染。
如三者均为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存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标记物的选择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标记物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88b515a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8.png)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标记物的选择发布时间:2021-11-11T08:05:41.96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8期作者:马骏马根成杨德盛*通讯作者[导读] 讨论全膝关节置换成型术后关节肿胀和血清学炎症反应情况马骏马根成杨德盛*通讯作者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目的讨论全膝关节置换成型术后关节肿胀和血清学炎症反应情况,筛选高灵敏度的生物标记物,为膝关节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制作全膝关节置换成型(TKA)模型、类风湿组(RA)模型并设置对照组。
采用膝关节髌骨上、下沿2cm处关节周径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和肿胀。
并采用血清学方法,筛选出高灵敏度的生物标记物。
随后比对不同时间段生物标记物的峰值大小,为膝关节置换术后监察和医治提供理论支持。
结论 RA组和TKA组兔髌骨上沿、下沿周径显著增加,RA组和TKA组血清中各个指标浓度显著增加,其中TKA组增加幅度比RA组显著。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24h、48h各指标浓度相比造模前24h和造模后24h显著增加。
拟选IL-17为膝关节术后炎症生物标记物。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成型术(TKA):生物标记物:IL-17【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situation of joint swelling and serological inflammatory reactio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to screen the highly sensitive biomarker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knee joint.Methods: thirt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selected for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A) model and rheumatoid group (RA) model. Functional changes and swelling of the knee joint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knee along the upper and lower 2cm of patella. High sensitivity biomarkers were screened by serological method. The peak values of biomarkers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were then compar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post-operative monitoring and treatment of knee joint replacement. Conclusion: the circumferenc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patella of the RA group 马骏,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外一病区。
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96e43576eeaeaad0f33054.png)
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本文关键词:病原学,临床,患者,感染,特征骨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本文简介:摘要:目的大多分析骨关节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分布、药敏结果及相关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方法院方回顾性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1—2021年经病原学和病理明确诊断骨关节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资料、分析。
结果共纳入99例细菌性骨关节感染病例,分离骨关节感染病原菌100株,骨关节齿痛感染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征分析本文内容:摘要:目的分析骨关节感染的主要分布、药敏结果及相关临床特征,为其临床治疗提供贷款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21—2021患者病原学和病理明确诊断骨关节感染的住院年经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结果,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99例细菌性骨关节感染病例,分离骨关节传染病原菌100株,革兰阳性细菌占67.00%,其中葡萄球菌占49.00%,31株革兰阴性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占67.74%。
金黄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念珠菌(MRSA)的分离率为16.13%,葡萄球菌属细菌对氟氨苄类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均低于30%。
合并其他部位此病(尿路感染、肠道感染、血流感染)是骨关节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7,OR=10.536,95%CI:1.300~85.417)。
结论葡萄球菌属细菌仍然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MRSA比例较低。
有尿路和肠道感染,植入物可较长的患者出现骨关节感染时需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时间能。
关键词:骨关节感染;葡萄球菌;植入物相关感染;耐药性;抗药性,微生物;由于骨关节病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很多骨关节感染的非特异症状常常被误认为骨关节病及骨质疏松的表现而被忽略。
目前,人工植入物相关感染日渐增多,而相关指南中明确人工关节感染的诊断需有人工关节部位的疼痛、3次以上的反复病原学培养以及组织学结果的证据[1,2]。
血清D-二聚体和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
![血清D-二聚体和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aeffb5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png)
DOI:10.7683/xxyxyxb.2021.04.008收稿日期:2020-10-19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编号:202102310362);2020年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编号:20 21ZY2237)。
作者简介:李向平(1982-),女,河南汝州人,硕士,中级检验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
通信作者:李勇军(1974-),男,河南洛阳人,硕士,副主任检验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E mail:13939925109@139.com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氉氉氉。
本文引用:李向平,胡淼,李勇军.血清D 二聚体和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1,38(4):337 340.DOI:10.7683/xxyxyxb.2021.04.008.【临床研究】血清D 二聚体和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李向平1,胡 淼2,李勇军1[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学检验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D 二聚体和炎症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初次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是否发生PJI或无菌性松动将患者分为无症状组(n=45)、无菌松动组(n=42)和PJI组(n=37)。
比较3组患者术前1d外周静脉血中D 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WBC)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人工关节感染(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生理、心理及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量迅速增加,PJI病例数量也日益增多,关节外科医师面临着巨大挑战。
近年来,PJI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诸多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方面,随着PJI的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愈加深入,一些新的辅助诊断方法已常规应用于临床诊疗,也有新的诊断标准被提出并接受更大范围的验证,还有新的治疗方案正在接受更高循证医学证据等级的临床研究检验,我们对PJI有了更全面、正确的认识。
而另一方面,PJI的诊治仍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解与阐释,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与争议,给临床医师的诊疗工作带来诸多困惑。
准确的诊断与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提高PJI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与致残率、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目前基层医师对于有较高可操作性的临床实践指南的需求十分迫切。
在上述背景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织国内PJI 领域专家,组成《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充分征询各方意见,列出临床实践工作中最受关注和最迫切需要指导的一系列问题,检索国内外文献资料,尤其关注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专家经验,总结编写成《中国人工关节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希望能为广大国内同道在PJI的诊治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和意见。
PJI的诊断一、PJI的定义PJI是指发生在人工关节植入部位并累及人工关节假体及其临近组织的感染。
PJI由微生物侵入关节部位引起,通过微生物、植入材料和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临床症状。
PJI 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及关节液化验结果、微生物培养、假体周围组织组织学检查及术中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临床诊疗中,很难根据单一辅助检查指标做出明确诊断。
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不仅有利于PJI诊断的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实现不同的学术研究间的一致性。
多个学术组织提出过不同的PJI诊断标准[1-2],本指南推荐使用目前国际应用最为广泛和接受度最高的诊断标准,即2011 年由美国肌骨感染协会制定并于2013 年第一届人工关节感染国际共识会议(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ICM)修订的PJI诊断标准[3-4],具体标准见表1、2。
符合主要标准中的任意一条或次要标准中的3条及以上,即可考虑诊断为PJI。
表1美国肌骨感染协会人工关节感染诊断标准表22013修订的美国肌骨感染协会人工关节感染(PJI)次要诊断标准的诊断阈值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一标准并不能诊断出所有的PJI,尤其是某些低毒力致病菌导致的感染。
2018 年第二届ICM 提出了新的PJI 诊断标准[5],是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制定的评分制标准,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但尚未在更大范围内得到验证,其临床应用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二、人工关节感染的分类PJI的病情复杂多变,有必要根据PJI的临床特点进行合理的归纳与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Tsukayama 法[6-7]、Zimmerli 法[8]、Coventry 法[9]及Barrett 法[10]等。
感染发生和持续时间是指导制定治疗策略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更清晰有效地区分并指导治疗,本指南将PJI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PJI 包括术后早期感染与急性血源性感染。
术后早期感染指在术后短时间内(<4周)出现的关节部位感染;急性血源性感染指致病菌经血行播散至功能良好的人工关节,导致急性感染。
急性PJI 多由高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11],往往伴随关节肿痛、渗出等急性感染特征。
在感染出现的早期,假体上的致病菌生物膜尚未成熟,仍能够通过早期干预,在尽可能保留假体的同时彻底清除致病菌。
慢性PJI 主要分为术后>4 周出现感染与从发生急性感染到获得有效诊治的时间>4周两种。
慢性PJI多为低毒力致病菌感染所致,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感染特征相对温和[12]。
但致病菌生物膜已形成,往往伴随骨与软组织的破坏,需要彻底地清理感染病灶并且置换假体。
在临床实践中,要结合各病例具体的患者因素和病原体因素进行综合考量[13],不应简单根据某一时间点的指标指导治疗。
三、病史与体征对于可疑PJI 患者,采集病史时应明确初次置换术前是否存在感染的高危因素,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关节部位及全身的症状和演变情况,接受过的抗菌药物和手术治疗等。
早期感染或急性血源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典型[1],包括关节部位红、肿、热、痛,切口愈合不良或持续渗出,可合并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延迟及晚期感染患者的症状常不典型[14-15],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部位疼痛,特别是静息持续疼痛[16-17],还可伴有关节肿胀、关节局部压痛、皮肤红斑、关节周围窦道、关节功能障碍等,但全身症状常不明显。
四、血液学检查血清标志物是诊断PJI的重要工具。
强烈推荐采用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作为筛查PJI的首选血液学检查。
CRP 与ESR 对诊断PJI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不同研究得出的CRP、ESR 的阈值有所差别,有国内研究建议将CRP 的阈值设为8.5 mg/L,其相应的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84%;ESR 的阈值波动于22.5~26.5 mm/1 h,灵敏度约为72%,特异度约为85%,联合使用会提高PJI 的诊断效能[18]。
但ESP和CRP均正常时并不能排除感染[19-20]。
IL-6 可以作为PJI 诊断的补充指标,有学者建议将其作为术后早期潜在感染的检测指标[18,21]。
降钙素原的灵敏度低[22-23],不推荐作为诊断PJI的血清学指标。
α-防御素是一种新型血清学指标,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但应用范围仍较局限[24]。
D-二聚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及便捷性,国际共识推荐其作为诊断指标,推荐阈值为850 μg/L,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93%[25]。
而国内最新研究结果推荐将纤维蛋白原作为诊断指标,认为其诊断效能高于D-二聚体[26]。
五、关节液检查推荐所有关节翻修患者均在术中取得未混血的关节液[27],对临床怀疑PJI 的患者均应尝试于翻修术前在严格无菌条件下行关节腔穿刺[28]。
使用X 线或超声引导可提高关节腔穿刺的成功率[29-30]。
关节液可行细胞计数、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微生物检查[31]。
关节液细胞计数可以由人工或流式细胞分析仪完成,均需检测具体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olymorphonuclear percentage,PMN%)[32]。
诊断阈值目前无统一标准,第二届ICM推荐的诊断阈值为:急性PJI 的白细胞计数>10 000 个/μl,PMN%>90%;慢性PJI 的白细胞计数>3 000 个/μl,PMN%>70%[33]。
可以使用白细胞酯酶试纸在术中快速检测关节液[34],通常使用“+/++”作为诊断阈值,但应注意关节液混血过多时检测结果可能不准确。
关节液中炎症生物标志物如α-防御素[35]、CRP、IL-6[36]等对PJI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评估[37]。
六、影像学检查X线是PJI患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感染的早期,X线片的表现可以是完全正常的。
如果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X 线中观察到假体快速松动移位、假体周围骨侵蚀(骨溶解)、进展性透亮线、骨膜反应等表现,提示可能存在PJI。
然而,由于这些征象的特异度较低,单独使用X 线诊断PJI的临床价值有限。
CT检查对PJI的诊断作用很小,不推荐使用。
MRI可以检测PJI的骨髓变化以及关节腔和软组织的累及范围(水肿、积液等),金属伪影抑制序列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假体周围软组织[38]。
因此,MRI检查对判断PJI的软组织和骨髓累及范围并指导手术清创可能存在一定价值。
核医学成像技术(包括三相骨扫描、99Tcm或111In 标记的白细胞成像等)对PJI 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临床怀疑PJI的患者,若不便行血清学或关节穿刺等检查,采用核医学成像技术可能对诊断有所帮助。
三相骨扫描诊断PJI 的灵敏度为83.0%,特异度为73.0%,其中诊断髋关节PJI 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0% 和78.0%,高于膝关节的75.0%和55.0%(P值均<0.05)[39]。
三相骨扫描结果正常(如血流灌注相、血池相和延迟显像期假体周围均无核素浓聚)被认为是排除感染的有力证据[39]。
然而,三相骨扫描诊断PJI 的特异度较低,尤其是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患者。
人工关节植入后,骨改建的过程持续长达数年,患者在此期间行核素骨扫描检查都会有阳性表现。
因此,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1~2 年的三相骨扫描检查报告应慎重解读[40-42]。
核素标记的白细胞显像对术后早期PJI的诊断效率高于三相骨扫描,但由于其可及性及操作简便性不足,使其无法作为常规检查得到推荐使用[40]。
对于术后2 年以上且三相骨扫描结果阳性的病例,仍应结合临床症状及PJI诊断标准中的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根据现有证据,不推荐将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常规应用于疑似PJI患者。
七、组织病理学检查PJI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是PJI诊断的重要方法,主要依靠术中冰冻切片检查观察假体周围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数量,多用于术前怀疑感染而其他证据不够明确的人工关节翻修病例。
通常的检查方法是取假体周围炎症反应最明显的 5 处不同位置的组织标本,放大400 倍观察,统计每高倍镜视野(high power field,HPF)下的PMN数量。
由于不同研究采用的操作方法差异较大,目前尚无法明确病理检查的最佳取材部位及诊断阈值[43-44]。
一项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阈值取>5 PMNs/HPF 相比,>10 PMNs/HPF 作为阈值仅可小幅提高诊断特异度,但对诊断灵敏度的影响不大[45]。
我们建议采用>5 PMNs/HPF作为慢性PJI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以优先保证诊断灵敏度。
应由对骨科感染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进行术中标本冰冻切片组织病理学检查[46]。
术中取材部位和质量直接影响病理结果,某些低毒力病原体产生的炎症反应可能无法被病理学检查准确检测。
因此,术中冰冻结果无法单独用于诊断PJI,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学及关节液等诊断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分析。
八、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与分子诊断从假体周围组织或关节液中培养出致病微生物是PJI诊断的重要条件之一,培养与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可以指导抗感染和手术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