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PAOD-IC鉴别诊断
缺血性跛行与神经源性跛行的鉴别
缺血性跛行 病状特点 症状部位 运动诱发症状 跛行步行范围 站立出现症状 症状缓解 肌肉疲劳,紧缩感 臀、髋、股、小腿及足部 是 每次发病步行范围相同 否 停止行走 神经源性跛行 刺痛感、无力、肢体不灵活 相同 是或不是 变化不定 是 常需要坐下或改变体位
PAOD-非典型症状
部分PAOD患者无下肢局部缺血或跛行症状,称
非典型症状或无症状,但是存在下肢运动功能受
损的表现。
站立平衡能力减弱;
由坐姿起立的时间延长;
步行速度减缓,步行距离缩短。
PAOD-间歇性跛行(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IC)
步行一段距离时发生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疼痛总是累及 一个功能肌肉单位(如小腿、臀部、大腿等),其中以腓 肠肌、小腿肌群疼痛最常见。 疼痛持续存在,直到患者站立休息一段时间,表现为典型 的“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每次疼痛出现前 行走的距离亦大致相当。
( 2)其它体征:下肢皮肤苍白、毛细血管灌注减弱。
PAOD- CLI鉴别诊断
缺血
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栓子 原位血栓形成和急性动脉阻塞
溃疡
神经源性疾病 静脉功能不全 外伤
血管炎
血栓闭塞性血管炎 硬皮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疼痛
神经源性疾病
关节炎
痛风 风湿性关节炎 筋膜炎
血管痉挛
雷诺现象 肢端发绀
PAOD-体征
1.循环系统的主要表现:(1)血压、心脏杂音、心律、颈动脉杂音、贫 血及腹主动脉瘤的体征;(2)肺部的异常体征;(3)下肢皮肤和趾 甲,注意颜色和温度改变、水肿、既往溃疡造成皮肤疤痕,因运动减 少造成肌肉萎缩。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2007年第二版泛大西洋协作组 (TASC)
分级标准对主髂动脉病变的分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J Vasc Surg. 2007 Jan;45 Suppl S:S5-67.
2007年第二版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 分级标准对股腘动脉病变的分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J Vasc Surg. 2007 Jan;45 Suppl S:S5-67.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静息时踝肱指数(ABI)
ABI 正常范围
<0.40 CLI
≤0.90 0.91-0.99 下肢缺血 临界值
1.00-1.40 正常值
>1.4
血管严重钙化或弹性 减低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测量运动后ABI
下肢ASO发病与诸多危险因素
相关 年龄
(每增加10岁)
HR 1.39
HR 1.22 高甘油三酯
吸烟
当前吸烟:HR 2.09 之前吸烟:HR 1.87
HR 1.16
高胆固醇血 症
Lancet. 2013 Oct 19;382(9901):1329-40.
糖尿病
HR 1.68
高血压
HR 1.4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主 要内容
概述
• 定义 •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诊断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标准 • 分期和分级标准 • 诊断流程
治疗
• 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 •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 严重下肢缺血和保肢治疗 • 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
下肢ASO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指南及更新
急性肢体缺血 (acute limb ischemia, ALI)
无脉、苍白、麻木、运动障碍和厥冷是急性肢体缺血的典型特征性 表现。
⑴缺血早期皮肤苍白,之后皮肤常为紫绀。 ⑵厥冷是一个典型症状,尤其是在对侧肢端温暖时。
⑶急性肢体缺血早期感觉受损可能较轻;轻触觉、两点间识别力、 振动觉和本体感觉的丧失通常早于深痛觉压力觉。 ⑷运动能力的丧失表明严重威胁肢体的缺血。持续疼痛、感觉丧失 和足趾肌力减弱是识别集体处于缺失危险的最重要的特征。
ABI≤0.9(异常)
二维超声检查 动脉功能测定
运动试验后测定ABI
正常:不诊 断LEAD
异
常
运动后ABI下降20% 诊断LEAD
运动后ABI正常 不诊断LEAD
寻找引起下肢症状 的其他原因
进一步证实LEAD诊断 评估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LEAD)
治疗原则
去除危险因素
• 患者教育
足部皮肤紫绀)、股动脉闻及杂音、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
动减弱或消失;
(2)静息ABI<0.90,TBI<0.70,运动后下降20%; (3)超声多普勒检查与其他影像学检查(CTA、MRA、血管造影) 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性病变。
2、急性肢体缺血(ALI)的诊断标准:
包括提示肢体危险的5“Ps”——疼痛、麻痹、感觉异常、无脉和 苍白 (pain, paralysis, paresthesias, pulselessness, and pallor)。 临床诊断动脉栓子的根据:
严重的肢体灌注不足引起长期的缺血性静息痛、溃疡和坏疽如不进 行有效治疗,6个月内常需进行截肢手术。 静息疼痛:①患者不适通常在卧位时加剧,在肢体下垂时减轻。② 严重CLI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比末期癌症患者还差。④一些同时 有糖尿病和CLI的患者表现出严重的CLI与组织坏死,但由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pdf
2015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 )及2009年学组编写的外周动脉疾病诊治标准(征求稿)基础上,参考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201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CCF/AHA)发布的相关指南,结合中国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
(二)定义1.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下肢间歇性行、皮温降低、疼痛、乃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疾病,常为全身性动脉硬化血管病变在下肢动脉的表现。
2.间歇性跛行:下肢ASO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是一种由运动诱发的症状,指下肢运动后产生的疲乏、疼痛或痉挛,常发生在小腿后方,导致行走受限,短时间休息后(常少于10min)疼痛和不适感可以缓解,再次运动后又出现。
跛行距离可以提示缺血的程度。
3.缺血性静息痛:患肢在静息状态下出现的持续性疼痛,是下肢ASO引起肢体严重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预示肢体存在近期缺血坏死风险。
已有组织坏疽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静息痛。
4.严重肢体缺血(CLI):指患ASO的肢体处于严重缺血阶段。
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静息痛(持续2周以上)、溃疡、坏疽,踝收缩压<50mmHg(1mmHg=0.133kPa)或趾收缩压<30mmHg 等。
5.糖尿病足:发生在糖尿病患者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6.糖尿病下肢缺血:指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无论二者发生的先后,只要同时存在即可称为糖尿病性下肢缺血。
临床表现与单纯动脉硬化性下肢缺血相似,但由于血管钙化严重及侧支血管形成较差,症状与体征可能更严重。
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中层硬化:前者引起动脉狭窄和闭塞:后者使血管形成坚硬的管道。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灌肠(必要时)
□备皮
□术前用药
□预防用药抗菌药物
□一次性导尿包(必要时)
主要护理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及设施
□告知医院规章制度
□入院护理评估和计划
□风险评估
□心理护理
□执行术前医嘱
□告知手术相关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
病情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 作者:
———————————————————————————————— 日期:
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CD-10-170.2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18天
时间
住院第1天
住院第2-4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病历书写
□开具化验和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及术前评估
□术后病程记录书写
□查看下肢血运情况及伤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
□术后病程记录书写
□查看腹部情况及伤
□口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伤口评估,决定是否可以出院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指南解读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无症状性和间歇性跛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指南解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 thero S clerotic O cclusive disease ofthe L ower E xtremities, ASO-LE)是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第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并正造成越来越重的疾病负担。
21世纪以来,全球SO-LE的发病率相对增长了23.5%,保守估计全球有至少2.02亿患者[1],其中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10%以上,且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
[1]ASO-LE医疗费用支出显著升高,2004年美国血管疾病相关医疗费用支出约为210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与血管重建手术相关[2]。
血管重建技术进步为ASO-LE患者带来了福音,不仅挽救了严重肢体缺血(CLI)患者的肢体,而且显著的改善了间歇性跛行患者的生活质量[3, 4]。
尤其是经皮腔内动脉成形术(PTA)的出现和进步弥补了传统开放动脉转流术的创伤大、恢复期长、围手术期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高的缺点,正快速取代开放转流手术,成为病变类型较轻、或者禁忌开放手术的高危患者的首选干预方案[5]。
然而,下肢腔内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ASO-LE患者PTA手术指征的把握以及支架成形的选择。
CLI患者需要接受血管重建手术已成共识,其挽救肢体的获益已被大量临床研究所证实[3]。
但无症状性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手术选择仍备受质疑,能锻炼、药物治疗等非手术疗法也被证明能使部分ASO-LE患者跛行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6],过度积极的外科干预并无有力的循证证据支持;介入手术背后巨大的经济利益更使得医生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美国血管外科学会(SVS)下肢疾病临床指南委员会于2015年首次发布了针对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ASO-LE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决策的临床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临床医生对于无症状或间歇性跛行ASO-LE患者的临床决策[7]。
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2017年版)一、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为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危机肢体安全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发现栓塞导致下肢动脉闭塞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彩超、CTA/DSA(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符合手术适应症2 无手术禁忌症(四)标准住院日。
7-14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生化、凝血、D-dimer、感染指标、血型、肌酶谱、肌红蛋白(2)心电图、胸片(3)下肢动脉超声(4)下肢动脉CTA或DSA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超声心动(2)主动脉CTA(3)心肌酶谱(4)血气(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Rutherford急性下肢缺血分级进行治疗方案选择Rutherford I级:择期血管重建Rutherford IIa级:急诊动脉切开取栓或导管溶栓/血栓清除Rutherford IIb级:急诊动脉切开取栓Rutherford III级:截肢(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没有明显合并感染证据,可以不需要预防性抗菌(八)手术日。
手术取栓:1天溶栓或血栓清除:3-7天(九)术后恢复。
1-7天(十)出院标准。
肢体血运改善或恢复;截肢者伤口稳定。
各种伴随疾病、复杂情况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和出院时间。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全身性动脉硬化、伴随疾病、肢体血运情况、伤口并发症、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肾综合征、心梗、脑梗、心脏内或主动脉附壁血栓等二、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路径表单(以动脉切开取栓为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__下肢急性动脉栓塞____(ICD-10:);行__股动脉切开取栓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天注: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多伴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伴随疾病,治疗中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
2021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2021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1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AD)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流向下肢。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治疗指南
4.外科手术治疗
动脉内膜剥脱术 动脉旁路术:对于TASC分级C、D级病变,
应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适应症:严重影响 生活质量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体缺血 性溃疡和坏疽。禁忌症:动脉远端无血管重 建的流出道、缺血肢体广泛坏死、患肢严重 感染、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全身情况差 以及重要脏器功能衰竭难以耐受手术。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踝肱指数(ABI)<0.9 趾肱指数(TBI)<0.7 影像检查证据:彩超,DSA,CTA,MRA等检
查。
股腘动脉病变TASC分级原则
A 单一狭窄性病变≤10cm;单一闭塞性病变≤5cm。
B 复合病变,每处≤5cm,单一狭窄或闭塞病变 ≤15cm,未累及膝下腘动脉,单个或复合病变, 没有连续的胫动脉提供远端灌注,严重的钙化性闭 塞病变≤5cm,单一的腘动脉狭窄。
旁路材料的选择:自体大隐静脉,一般认为 ,只要大隐静脉条件好,应当作为首选的移 植材料。但自体静脉存在取材有限的问题, 对于膝上病变,也可以选人工血管作为旁路 材料。如果自体静脉条件不好,可行股腘动 脉人工血管旁路术,但对于膝下病变,应当 选用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与大隐静脉构建复 合旁路术。
最新临床研究证实,肝素分子绑定的聚四氟 乙烯血管和肝素涂层血管可以提高远期通畅 率,带有支撑环设计的人工血管可以防止受 压,而带有弹性设计的人工血管更接近生理 ,远期通畅率相对较高。
TASC股腘动脉病变分级
干预治疗
A级病变
首选血管腔内治疗
B级病变
优先选择血管腔内治疗
C级病变 D级病变
手术重建长期通畅率较好, 但在伴有高危因素时应该首
选腔内治疗。
首选手术治疗
腘动脉平面以下的血管成形术一直是血管外科 的一个难题,无论对血管外科医师或是介入医 师都是一严峻的挑战。原因如下:1.小腿病变 多发生于脉管炎或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前者 的末梢动脉经常完全闭塞,后者形成的斑块比 一般动脉硬化的斑块富有更多的钙化而更是坚 硬、更难以扩张。2.距心脏远,动脉压力小, 更容易形成血栓而造成闭塞。3.远端流出道更 差。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及表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CD-10-170.20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溃疡/坏疽等。
2.体征:下肢皮温低,皮肤苍白,脉搏减弱、溃疡、坏疽等。
3.ABI、血管超声、CTA、MRA或DSA等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ABI、血管超声、CTA 或DS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颈动脉彩超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扩张血管等。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神经组织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术中应用抗生素等。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出院前复查下肢动脉CTA。
2.术后用药:根据卫生部38号文建议选用抗生素。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切口无感染迹象,肢体活动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初探周围血管疾病之-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初探周围血管疾病之--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保守或手术治疗(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典型症状:间歇性跛行:表现为肢体运动诱发局部疼痛、紧束、麻木或肌肉无力感,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即可缓解静息痛:肢体在静息状态下也可出现疼痛2、体征: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皮肤变薄、苍白、发亮、发绀、皮温降低、指甲变厚及缺血性溃疡等3、踝肱指数<0.94、排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急性动脉栓塞病史5、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MRA、CTA、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明确(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保守治疗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调整饮食、控制体重、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戒烟2、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降压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前列地尔、低分子肝素钠、尿激酶、巴曲酶等。
3、血运重建治疗适用于缺血症状急剧加重出现静息痛并有致残危险者的患者,或由于职业需要必须消除症状者,包括:① 介入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激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等② 手术治疗,血管旁路搭桥术(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3天1、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系列、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下肢动脉彩超、下肢动脉CTA、下肢动脉MRA;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肺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下肢动脉造影。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可选用革兰氏阳性敏感的抗菌药物。
45 外科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的住院患者。
一、脱疽病(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脱疽病(TCD编码:BWC2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ICD-10编码:I70.2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西医诊断标准:2011卫生部颁布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标准(WS 339-2011)》。
2.疾病分期(1)未溃期:下肢无明显破溃。
(2)已溃期:下肢已出现破溃。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未溃期临床常见证候:寒凝血瘀证血脉瘀阻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未溃期。
3.由糖尿病、血管闭塞性脉管炎、自身免疫病等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免疫四项(艾滋、梅毒、甲肝、乙肝);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腹部超声;肢动脉检测(双下肢动脉彩超、双下肢Doppler超声血流测定、踝肱指数-ABI测定);相应血管功能评价(双髂动脉彩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主要内容
概述
• 定义 • 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诊断
•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 • 诊断标准 • 分期和分级标准 • 诊断流程
治疗
• 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 • 间歇性跛行的治疗 • 严重下肢缺血和保肢治疗 • 急性下肢缺血的治疗
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
降脂药物治疗
戒烟
降压药物治疗
前列腺素类药物
间歇性跛行的药物治疗
分为静脉和口服剂型,前者如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等,后者如贝前列素钠及伊洛前列 素等
药理作用是扩张血管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血管内皮、抗内膜增生、抗血小板) 可提高患肢ABI,改善由下肢缺血引发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溃疡等症状
西洛他唑
是一种强效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 具有抗血小板活性和舒张血管特性
2007年第二版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 分级标准对主髂动脉病变的分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J Vasc Surg. 2007 Jan;45 Suppl S:S5-67.
2007年第二版泛大西洋协作组(TASC) 分级标准对股腘动脉病变的分型
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24):1883-1896 J Vasc Surg. 2007 Jan;45 Suppl S:S5-67.
小于50岁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性更强,导致疗效不持久,这类患者间歇性跛行的手术治 疗效果不明确,手术干预要相当慎重。手术应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
手术方式
可以通过解剖旁路或解剖外旁路来重建病变部位血供 当需要通过手术重建主髂动脉血运时一般选用人工合成材料,需要重建腹股沟韧带以
下肢体血运时,可以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合成材料 对于复杂的多节段病变,也可采用复合手术(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方法分别改善流
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下肢供血不足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肌肉疼痛、无力、地感消失、溃疡和坏疽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并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下面是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的概述。
1.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包括临床症状、体征、专题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
临床症状包括下肢肌肉疼痛、无力、地感消失、溃疡和坏疽等。
体征包括血管杂音、下肢活动受限和血压下降等。
专题检查包括ABI(踝肱指数)的测定、硬化指数的测定、DP检查、CT检查和MR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经股动脉造影、经脊柱造影等。
2.分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分期可以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进行。
常用的分期方法有Rutherford分期和Fontaine分期。
根据分期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3.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避免寒冷刺激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痉药、扩血管药和抗凝药等。
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进行有氧运动和肌肉锻炼等。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血栓抽吸术和血栓溶解术等。
支架置入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支架放入狭窄的血管中,扩张血管并恢复血流。
血栓抽吸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抽吸器放入血管中,将血栓抽出。
血栓溶解术是指通过导丝导管将溶栓药物注入血管中,溶解血栓。
5.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旁路手术和血管成形术等。
血管旁路手术是指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旁边建立一个新的血流通道。
血管成形术是指通过在狭窄或闭塞的血管内放入球囊并充气,扩张血管内径并改善血流。
总的来说,2024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诊断、分期、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几个方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
摘要: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定义和病因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和诊断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
四、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建议
正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下肢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下肢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层组织变性或钙化,腔内可继发血栓形成,破坏动脉壁,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患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包括间歇性跛行、疼痛、皮肤色泽变化、温度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
诊断方法包括体检、血管超声、动脉造影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等。
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内膜切除术、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为了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我们应该戒烟限酒、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不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CD-10-170.20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症状:间歇跛行、静息痛、溃疡/坏疽等。
2.体征:下肢皮温低,皮肤苍白,脉搏减弱、溃疡、坏疽等。
3.ABI、血管超声、CTA、MRA或DSA等检查明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股腘动脉(膝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5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超、ABI、血管超声、CTA 或DSA。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颈动脉彩超和肺功能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扩张血管等。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阻滞麻醉或腰麻、神经组织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用药、术中应用抗生素等。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7-1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指标、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出院前复查下肢动脉CTA。
2.术后用药:根据卫生部38号文建议选用抗生素。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体温正常,切口无感染迹象,肢体活动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严重基础疾病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者,术前准备时间会延长。
2.术后出现伤口感染、心肺脑、肝肾功能不全及下肢动
脉继发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时,住院恢复时间相应延长。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ICD-10-170.203)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2-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