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脏病变,临床上表现为尿蛋白和肾功能异常,易发展为肾衰竭。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有不少积累,本文就其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主要基于肾和脾胃的关系。
中医认为肾主水,在人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掌握水液代谢、调节全身的水分平衡等。
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体内的水分代谢失调,导致肾脏遭受损伤。
同时,中医将糖尿病归入“消渴”范畴,即属于阴虚内热的证候类型。
阴虚内热恰好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核心内容。
寻找导致阴虚的病因,然后通过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可以达到抑制病情恶化的目的。
1、夜交藤夜交藤为中药常用药物之一,具有清热泻火、凉血活血等药性。
在中医理论中,夜交藤属于“清虚火”的药物,其能改善内分泌调节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尿糖和尿蛋白。
2、桑叶桑叶是中医理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
中医认为桑叶有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
桑叶不仅对高血糖和黑色素沉着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3、石鸡子石鸡子是一种具有利尿、消炎、抗血小板凝聚等多重功效的中药材。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高血压等严重的合并症,而石鸡子能一定程度地改善这些合并症,进而改善患者的肾病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由于较为丰富的经验积累与研究,中医的疗效还是显著的。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率大约在70%至80%之间。
中医的特点就在于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病历和脉象,量身定制各种不同的方子,从而达到快速、有效的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有着突出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通过中草药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同时,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特点、脉象等综合情况进行具体有效的辨证施治,而非单纯进行症状治疗,以致更好地治疗控制病情,预防发展成为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损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以及气血循环,改善肾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原则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并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进行相应的治疗。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糖尿病肾病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足、气滞湿阻等不同的病理类型。
对于肾阴虚型的患者,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滋阴降火的方法进行;对于肾阳虚型的患者,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温阳固脱的方法进行;对于肾气不足型的患者,中医治疗主要通过益气固脱的方法进行;对于气滞湿阻型的患者,中医治疗主要通过疏肝健脾的方法进行。
在临床观察中,我们选取了一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医辨证的原则,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辩证类型,并采用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肾功能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变,评估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我们观察到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所下降,肾功能指标也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血糖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尿蛋白定量减少或消失,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等。
患者的临床症状如病后乏力、尿多、口干、眩晕等也有所改善。
这些观察结果表明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愈的可能性较小,所以中医辨证治疗也主要是针对肾功能的改善和疾病的控制,而非彻底治愈。
本研究是一项初步的临床观察研究,样本量较小且没有设置对照组,所以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综合治疗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医辨证治疗仅仅作为辅助手段,还需要结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阳性,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肝肾阴虚、气血不通所致,因此中医辨证治疗以调整肝肾、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
下面我们将从中医角度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辨证治疗方法。
一、肝肾阴虚型1. 辨证特点:患者多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病程较长,口干、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不宁,尿频、尿急、尿黄,尿崩、大便干结等症状。
2. 治疗原则:滋阴养肾、清热安神。
治疗上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滋阴清热的中药,以养肝、滋肾为主。
二、气滞血瘀型1. 辨证特点:糖尿病患者常伴有情志抑郁,气机郁滞,导致气血不通而发生肾病,临床表现为腰酸腿软,乏力倦怠,面色晦暗,舌质发暗、苔腻,脉沉弦涩。
2. 治疗原则: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治疗上可选用桃花益肾丸、逍遥散等中药,辅以针灸、推拿等手法疗法,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三、肾阳虚型1. 辨证特点:糖尿病患者肾阳亏虚,虚寒留积而致肾病,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多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 治疗原则:温补肾阳、固摄尿液。
治疗上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肾气丸等温补肾阳的中药,辅以艾灸、温针等温热疗法,以温补肾阳、固摄尿液。
四、湿热蕴结型1. 辨证特点:糖尿病患者肾脏为湿热蕴结所困,临床表现为尿糖阳性、尿蛋白阳性,烦热口渴、大便稀溏、头晕耳鸣、舌苔黄腻、脉滑数。
2.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化痰排脓。
治疗上可选用龙胆泻肝片、槐花清瘟胶囊等清热利湿的中药,辅以中药熏洗、艾灸等温热疗法,以清热燥湿、消肿排脓。
无论何种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都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高蛋白、高糖、高盐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低脂肪高纤维食物。
适量运动也是加强肾脏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轻度运动,帮助恢复肾功能。
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法
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方法1. 引言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年新版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诊疗方法,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2. 病因病机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与患者体质、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糖尿病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消渴病久,肾阴亏虚,阴虚火旺,导致肾损害。
病机转化过程中,还可能涉及气虚、血瘀、湿浊等病理变化。
3. 诊断标准根据《糖尿病性肾病中医诊疗指南》(2023年版),糖尿病性肾病的诊断标准如下:1. 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2.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持续在20-300μg/min之间,或尿蛋白排泄率(UPRO)持续在30-300mg/24h之间;3. 中医辨证符合糖尿病性肾病的证候。
4. 中医治疗原则糖尿病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为滋阴降火、益气养血、化瘀通络、祛湿泄浊。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具体证候进行辨证论治,灵活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
5. 治疗方法5.1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糖尿病性肾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阴虚火旺型:滋阴降火,代表方剂为知柏地黄丸;2. 气虚血瘀型:益气养血,化瘀通络,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3. 湿浊内蕴型:祛湿泄浊,代表方剂为五苓散。
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5.2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肾病的主要穴位有肾俞、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
根据患者证候,可加减选用其他穴位。
针灸治疗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蛋白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5.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糖尿病性肾病主要采用按摩肾区、腹部、下肢等部位的方法。
推拿治疗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有助于改善肾功能。
5.4 生活方式调整1. 饮食调理:低盐、低蛋白、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平衡;2. 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3.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4. 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惯,降低疾病风险。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一、病因病机分析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可以总结为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
内因主要包括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等,主要形成原因是身体长期受损,致使脾肾相亏而病发。
外因主要是由糖尿病引起,病程中可以逐渐发展为肾脏病变,而且病变进一步加重。
中医认为,肾主水,主肾之精,精与水同居肾中,主要功能是支配五脏之阳气,形成机体阴阳平衡,维持生命机能。
肾主骨生髓,精主生长,脑髓发育禀赋等。
肾开窍于耳,耳者肾之关也。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气化营养,对水湿痰浊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肾主远脏,主藏精”,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和肾与脾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二、辨证施治1. 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小便频数、尿量增多、肾区冷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迟。
治疗原则:温阳助脾,固摄收敛。
方药:丸剂用六味地黄丸加熟地黄。
2. 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尿血、尿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或细弦。
治疗原则:滋阴养肾,清热凉血。
方药:丸剂用六味地黄丸加熟地黄。
3. 气阴两虚型主要症状表现为肾虚喘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眼花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固摄收敛。
方药:丸剂用六味地黄丸加熟地黄。
除了辨证施治之外,中医治疗还应结合针灸、推拿、中药浴等辅助疗法,使疗效更加显著。
还需配合药膳调理,合理的饮食营养和生活习惯也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方面。
三、预防护理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强调“治未病”,“先天不足,后天不养”。
在预防和护理工作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控制血糖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高血糖长期不受控制所致,控制血糖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在饮食上要低糖、低脂,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不要暴饮暴食。
2. 合理饮食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宜清淡,不要过于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进食量和进食时间,避免饥饿和饱腹交替。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摘要:糖尿病肾病是指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扩张为病理改变,是糖尿病发展所导致的肾小球硬化症,临床早期为持续性蛋白尿,病情恶化可发展为尿毒症期。
糖尿病肾病目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当前中医药研究众多,在控制糖尿病肾病病程进展,消除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近5年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分期论治;分证论治引言: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可归属于“尿浊”、“消渴”、“虚劳”、“水肿”、“溺毒”范畴。
江旭锋等[1]分析病因为情志失调、六淫邪毒、饮食失宜、药物误用、劳欲过度、先天禀赋;病机是本虚并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是气和阴虚、五脏体虚,最终阴损及阳,而导致阴和阳俱虚,病位在肝脾肾,肾脾亏虚为本;标实是指瘀血、燥热、水湿、痰浊。
扈丽萍[2]认为病机为正虚为之根本,而邪实次之,实、虚同在,寒热相兼;虚则是肾和脾气虚为主,其中肾气虚是基本,实则是邪热浊毒、痰浊、瘀血、痰瘀同存。
1.临床研究1.1分期论治武西芳等[3]将糖尿病肾病早期的病机分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法方(生黄芪、生地、川牛膝、山茱萸、玄参、鬼箭羽、三七、白花蛇舌草、莪术、茯苓)。
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杜小静等[4]把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
治疗组予糖肾清宣合剂(黄芪、葛根、黄柏、黄连、生地、防风、川芎、泽泻、酒大黄、炙麻黄、五味子、栀子),对照组予金水宝、黄葵、百令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24h尿蛋白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欧娇英等[5]运用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用于糖尿病肾病CKD2~3期患者。
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上运用健脾益肾化浊祛瘀方(川芎、黄精、丹参、山萸肉、制大黄、桃仁、黄芪、当归、白术、六月雪、积雪草、甘草)。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针对糖尿病并发肾病的综合性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病因、临床疗效和机制等方面来探讨这种治疗方法。
病因方面,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认为,肾主水,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异常与肾经湿热,湿毒等有关。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综合分析病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达到疏风利湿,清热解毒,调和气血等治疗目的。
临床疗效方面,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内分泌功能,控制血糖平稳度,减少肾脏的负担,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尿量增多、疲乏无力等。
中医药在减轻蛋白尿程度、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延缓患者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机制方面,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中医药可以通过改善体内微循环,增加肾脏血流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从而改善肾功能。
中医药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肾脏的免疫炎症反应,减轻肾小管间质炎症损伤。
中医药还具有抗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等作用,从而减轻肾脏纤维化,保护肾脏功能。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内分泌功能,控制血糖平稳度,改善微循环等多种机制,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施治也应因人而异,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应寻求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进行个体化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导读: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国外资料表明,由于糖尿病肾病造成肾功能衰竭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糖尿病肾病是引起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其独突的疗效,尤其是在疾病的中早期,其主要病因就在于处理好补虚,活血,利水的关系,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同时,还要配合饮食疗法,控制血压和血糖,预防感染等,从而全面控制病情,延缓、停止尿毒症期的到来,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作为指导,原则是固本祛邪、辨证论治,其基本思路是糖尿病肾病始终贯穿三大病理要素:气、瘀、水。
而且三者交织,正邪分争,肾病专家认为辨证诊治时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1:气血亏损,水瘀互结。
以浮肿、乏力、腰酸、头晕、耳鸣、消瘦、尿少而黄,舌质紫黯或大量瘀点,脉弱而弦,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或可有轻度的高血脂症或低蛋白血症,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症:蛋白尿、水肿、高血压。
2:阴阳两虚,水瘀互结。
以头晕、耳鸣、目眩、气短、乏力、消瘦、面色暗黑,恶寒肢冷,舌质紫黯或大片瘀斑,舌苔黄而干黑或焦黑无津或黑滑,脉细沉弱为主要临床表现,偏于阳虚者,水肿较盛,烂肿如泥,压之凹而不起。
偏于阴虚者,头晕目眩,五心烦热,血压明显增高,贫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增高。
得了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首先要严格控制糖尿病,使血糖长期稳定并保持接近正常水平,特别要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另外,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能促使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
此外,还要积极治疗高血压及泌尿系感染。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其以肾小球损伤为特征,最终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究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病在肾”的观念和“阴虚阳亢”的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的观点,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糖尿病本身的气血不足、肾虚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标是调整气血、益肾壮阴,同时结合糖尿病的全身调理,以达到缓解症状、延缓病情进展的效果。
1.中医药物调理(1)中药汤剂:利用中药的温补肾阳、滋养肾阴的作用,调理体内阴阳失衡的情况。
如使用六味地黄丸、肾宝片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服用,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肾功能指标也会有所减轻。
(2)中草药颗粒:通过中草药的活血化瘀、利尿排毒的作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水肿、肾小球炎症等症状。
如使用金钱草、黄芪等草药颗粒,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肾脏状况。
2.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选择适当的穴位,如足三里、肾俞等,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尿频、尿量过多等症状。
临床观察发现,针灸治疗对于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3.中药外治中药外治是指将中药以外用的方式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治疗中。
以中草药熨贴、中药泡脚等方法,可以通过皮肤经络吸收中药有效成分,起到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对于缓解肾病症状、改善体质有一定的效果。
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通过对一定数量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具体效果如下:1.改善肾脏指标:通过中医治疗,患者的尿常规、肾功能指标等会有所改善。
例如尿蛋白减少、肌酐下降等。
2.缓解症状:患者的症状如尿频、尿量过多、水肿等会明显缓解或减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3.延缓病情进展:中医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减少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施护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当肾小球的滤过能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有毒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此时就会发生肾功能衰竭。
大多数糖尿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衰竭,肾脏滤过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大量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形成——蛋白尿。
这就是医生要为你检查尿蛋白含量的原因。
当糖尿病首先破坏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时,血液循环中的一部分蛋白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称为“白蛋白”,由于尿里含有少量白蛋白,常被称作“微量蛋白尿”。
如果病情严重,肾脏排泄功能几乎丧失,就必须接受透析,甚至需要换肾。
1 中医辨证糖尿病肾病正气内虚常表现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而邪热又有湿热伤肾、郁热伤肾、热毒伤肾之分。
但基本病因在于“热”,其中有湿热、郁热、热毒之分,病位有在肾、在膀胱之异,急性期主要表现为湿热化毒伤肾为主,慢性期以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为主。
治疗上分为两个阶段,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化湿治标为主,慢性期以健脾补肾扶正为法。
1.1湿热伤肾症见尿频、尿急、尿热、尿痛,甚则伴有恶寒发热,腰膝酸疼,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舌苔黄厚,脉滑数。
化验尿中以白细胞为主。
治宜清热化湿、通利二便。
方药:土茯苓、生地榆、石韦各30克,黄芩、山栀子、地丁、陈皮、半夏各10克,车前草15克,生大黄8 ̄10克(后下),水煎服,日一剂。
若阴伤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若气滞明显者加枳壳、枳实、厚朴;湿热较重者加黄柏、苍术、薏苡仁;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生地榆、三七粉。
1.2郁热伤肾胸胁苦满,口苦咽干,大便不爽,时冷时热,或有尿频急疼,舌暗、苔厚黄,脉弦数。
尿化验有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
治宜疏郁清热、通利二便。
方药: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山栀子、枳壳实、厚朴、半夏、乌药各10克,石韦30克,通草3克。
水煎服,日一剂。
若下腹胀痛加橘核、荔枝核各15克;若湿重于热可用黄芩滑石汤合三仁汤化裁;热重于湿者可用八正散加减;纳少呕恶者加陈皮、半夏、竹茹和胃降逆止呕;大便秘结者加瓜蒌、大黄。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结合个体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和临床应用。
1. 辨证分型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其进行辨证分型。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气虚、阳虚、阴虚、湿热、痰湿等不同的证型。
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
2. 补益为主
在治疗糖尿病肾病过程中,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是“补益为主”。
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数是由于肾气亏虚,肾阴不足导致,因此辨证治疗的核心是要进行肾脏的补益。
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山药、枸杞子、黑芝麻、淮山、黄精等。
3. 清热利湿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常常伴有湿热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糖等。
中医认为湿热蕴结,需要清热利湿。
常用的清热利湿中药有茵陈、车前子、通草、木通等。
4. 阳虚患者
部分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伴有阳虚的表现,如畏寒、乏力、腰膝酸软等。
中医辨证治疗阳虚是通过温补的方法来调节阳气。
常用的温补中药有狗脊、桂枝、肉桂、人参等。
5. 阴虚患者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能伴有阴虚的症状,如口干、咽干、手脚心热等。
中医辨证治疗阴虚是通过滋阴的方法来调节阴液。
常用的滋阴中药有知母、白芍、女贞子、枸杞子等。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肾脏病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虚火上炎、气血不足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医辨证治疗可以调节体内平衡,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一、阴虚火旺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多数为阴虚火旺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常有口干、口渴、多饮、多尿、舌红少津、口唇干燥等症状。
此时,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或生脉饮来治疗。
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为熟地、山药、茯苓、丹参、牛膝、制何首乌等草药,能够益气补血,滋阴补肾,清热解毒。
生脉饮由当归、熟地、黄芪等草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养血安神等功效。
二、气血不足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也有少部分是气血不足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常出现乏力、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脉细弱等症状。
此时,可以使用四物汤或养血汤来治疗。
四物汤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能够活血调经,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养血汤由黄芪、当归、熟地、白芍等组成,能够益气养血、滋阴润燥、调和营卫,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湿热蕴结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病程较长时,容易发生湿热蕴结。
此时患者常有口苦、口臭、尿黄赤、沉渣较多等症状。
此时可以采用云南白药或龙胆泻肝丸来治疗。
云南白药由五味子、黄连、黄柏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
龙胆泻肝丸由龙胆、栀子、黄芩、黄连等草药组成,能够清热解毒、泻肝瀉火,对于湿热蕴结型的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草药安全、无副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辨证治疗也需要结合西医治疗,并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只有两种医学的综合治疗,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糖尿病肾病
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肾功能损害。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优势和应用。
1.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对糖尿病肾病的不同病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多虑多思、情志不舒等内因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时,注重调理情志,消除内在的因素,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2.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方法是中药治疗。
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清热解毒等功效,能够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和病情。
例如,黄芪、当归、生地黄等具有养血和益肾的作用,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尿蛋白的排出。
3.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食疗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食疗方案,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湿热之邪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建议糖尿病肾病患者少食湿热之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薏米、绿豆等,以减轻对肾脏的负担。
4.针灸疗法:中医的另一个优势在于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一些研究证实,针灸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血流量,减少尿蛋白的排出,从而改善肾功能。
5.中医养生:中医注重养生和预防,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强调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等,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显著效果。
总之,中医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辨证施治、中药治疗、食疗调理、针灸疗法和中医养生等综合治疗措施,中医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减轻症状和病情。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需要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因此,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并在必要时向西医求助。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肾脏引起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
中医辨证治疗是中医药学的核心疗法之一,通过辨别患者的病情,从整体上调理身体,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糖尿病肾病可以归属于“消渴”、“水肿”、“乏力”等证候类型。
针对不同的证候类型,中医辨证治疗会有相应的方药选择和治疗方法。
对于虚寒水肿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选择补肾阳、温脾胃的方剂;对于消渴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选择清热泻火、滋阴降糖的方剂。
中医辨证治疗还注重平衡阴阳,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是由气血运行障碍、阴阳失衡所致。
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调补气血的方剂。
可以选用养血益气、活血化瘀的一些中药,如当归、黄芪、川芎等,来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中医辨证治疗还重视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排泄功能的恢复。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受损,排泄功能减退,容易发生水肿、高血压等并发症。
针对这一特点,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从调理肾脏功能、促进尿液排泄的角度出发。
可以采用一些渗利湿热、利水消肿的中药,如茯苓、泽泻、车前子等,来改善患者的尿液排泄。
中医辨证治疗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是中医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治疗会根据病情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和食物选择。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可以配合饮食疗法,如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以及适量摄入一些具有益气补血、利尿消肿作用的食物,如黑木耳、绿豆等。
中医辨证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辨别患者的病情,并针对其身体的整体状况进行治疗,可以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治疗也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师辨证施治,不能盲目使用,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是指由于长期患糖尿病而导致肾脏受损的一种疾病。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糖尿病肾病属于“消渴”范畴,主要表现为肾虚、气滞、痰湿等病机。
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医辩证施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具体的辨证施治,从而达到疗效。
一、中医辨证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要点主要包括肾虚、气滞、痰湿等方面:1. 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关键病机之一。
患者表现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倦怠乏力、神疲乏力、夜尿频多、性功能减退等症状。
2. 气滞肾脏是藏精之处,主司水液代谢,如果气机郁滞,则易伤肾。
患者表现为少气懒言、胸胁痞闷、口苦咽干、腹胀便秘、小便黏滞等症状。
3. 痰湿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伴有痰湿证候,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胸闷胀满、口苦苔腻、胃脘不舒、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症状。
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辨证施治。
1. 药物治疗根据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中药的治疗要点主要是滋阴清热、理气化痰、和中健脾等。
常用的中药有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丸、六味地黄丸等。
2. 辨证施治在临床实践中,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辨证,可以采用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疗法。
对于肾虚证型的患者,可以采用益肾填精、温阳助火的中药治疗方法;对于气滞痰湿证型的患者,可以采用理气化痰、祛湿利水的中药治疗方法。
三、预防除了治疗糖尿病肾病,中医还强调从日常生活习惯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主要包括:1. 饮食调理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中医的“五谷调和”、“饮食清淡”、“荤素搭配”等饮食原则,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谨防劳累中医认为,情志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
3. 适度运动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阳气,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但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伤及肾脏。
中医辨证施治疗糖尿病肾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达到更好的疗效。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
方法将2型糖尿病合并Ⅳ期糖尿病肾病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
对照组按《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进行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分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四型进行辨证施治。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糖代谢情况、尿蛋白排泄、肾功能等相关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辨证分型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Ⅳ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stage Ⅳdiabetic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36 cases)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Chinese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guidelines (2010 edition)” w as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cluding lowering blood sugar,antihypertensive,lipid-lowering,anti-platelet and so 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dialectic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four types such as qi and yin deficiency,liver and kidney,qi and blood deficiency,spleen and kidney yang deficiency.The chang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glycosylated hemoglobin,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24 h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creatinine,urea nitrogen,serum tota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indexes of glycometabolism,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renal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83.33%,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1.76%),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tage Ⅳ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Key words] Diabetic nephropathy;Diabetic nephropathy;Dialectical typing;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糖尿病腎病(DN)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又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与治疗进展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 志 2 0 1 3年第 2 3卷第 9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0 1 . 2 3 N o . 9 2 0 1 3 )
糖尿病 肾病 的中医辨证 与治疗进展
娄成利 浙 江 中医药 大学 第三 临床 医学 院 杭州 3 1 0 0 5 1 程 晓 霞 杭 州市 中医院 肾 内科
湿热下注 、 水湿泛溢 、 血虚血瘀 、 阴虚 阳亢 。 变 糖尿 病 肾病 涉及 中 医 “ 消 肾” 、 “ 水肿” 、 “ 溺毒” 、 内蕴 、 “ 消瘅 ” 、 “ 关格” 及“ 尿浊” 等病名。 其病因可 由先天禀 证 主 要 为 一些 危 重 证 候 , 如水凌心肺 、 关格 、 溺 毒人 赋不足 、 五脏虚弱 , 外感 内伤 , 情志失调 , 饮食 失宜 , 脑。 曲晓璐等【 l 8 】 依 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将D N分为 劳逸过度和久病等组成 。 该病病机总属“ 本虚标实” , 本 证 三型 ( 阴虚热 盛 、 气 阴两虚 、 阴 阳两虚 ) 及 兼 证 五 外 感证 、 水湿 证 、 湿 热证 、 血癖 证 、 湿浊 证 ) 。 本 虚指 阴 阳 、 气血 、 五 脏之 虚 , 标 实指 痰 浊 、 水湿 、 痰 型(
的“ 从 三焦辨 治 ” , 李 雷【 习 的“ 从络 病论 治 ” 等。
2 糖 尿病 肾病 的 中医 辨证分 型
病早期分为本虚证三型 , 标实证六 型。 本虚证分 为 : 阴虚 型 、 阳虚 型 、 阴 阳俱 虚 型 。 标 实证 分 为 : 血 脉瘀 结
临床研究【 ・ 6 壤 明, 糖尿病初期典型的“ 三多一少” 型、 痰湿阻滞型、 气机郁滞型、 脾 胃湿热型 、 肝经郁热 症状 , 符合糖尿病阴虚燥热的基本病机 。 随着病情的 型 和 胃肠 热 结 型 。 程 益 春 认 为 D N 为本 虚 标 实 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
发表时间:2011-12-23T10:44:22.8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赵环刘爽王君红李黎姜继红[导读]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渐突出的健康问题。
赵环刘爽王君红李黎姜继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150040)【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90-0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辩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
方法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治疗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综合治疗方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 8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0.69%, 两组比较, 经X2检验, 差异极显著( P < 0.
01)。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方案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治疗
1 临床资料
收集住院或者门诊治疗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
本试验共收入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 治疗过程中脱失3例, 脱失率为5%。
治疗组完成病例28例, 对照组完成29例。
治疗组男12例, 女16例; 对照组男17例, 女12例。
治疗组平均年龄63. 5岁, 对照组平均年龄60名岁。
治疗组糖尿病的病程平均为8年, 对照组糖尿病的病程平均为10年。
治疗组的体质指数平均为26,对照组的体质指数平均为25.3。
治疗组的腰臀比平均为0.89, 对照组的腰臀比平均为0.93。
2 方法
2. 1 病例分组本研究采用区组随机法, 以SAS软件编制随机分配表, 将符合标准的患者按随机表的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 和对照组(30例)。
治疗中脱失3例, 脱失率5%。
治疗组脱失2例, 对照组脱失1例。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和患者病程分布比较, 经X2检验P > 0. 05,无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具有可比性。
2. 2 治疗方法
2. 2. 1 综合治疗措施入组的60名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给予同样的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措施: ①饮食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 蛋白质摄入应该限量、保质, 肾功能正常的0.8-1.0g• d- 1•kg- 1,肾功能不全的0. 6g• d- 1•kg- 1; 限制钠盐摄入。
②降糖治疗: 最好选用胰岛素, 避免使用有肾脏损害的口服降糖药。
血糖的控制应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③降压治疗: 无论血压是否正常, 都予ACEI类或ARB类药(禁忌症除外)。
④对症治疗:调脂治疗首选他丁类降脂药, LDL> 3.38mm o l/L, TG> 2. 26 mmo l/L时就开始治疗。
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给抗感染治疗, 但疗程不大于7天。
若感染较严重则剔除。
⑤其它: 糖尿病知识教育, 适量运动, 监测血糖等。
2. 2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依据病情采用上述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方案。
治疗组:在糖尿病肾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口服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汤剂,每日1剂,分两次服。
益气养阴活血方药物组成如下:太子参、麦冬、当归、生地、山栀肉、茯苓、泽泻、丹参、生黄芪、杜仲。
随症加减:有阳虚者,加肉桂、制附片;血瘀明显者,加桃仁、红花、赤白芍;湿热较重者,加山桅、黄琴、连翘。
肾功能不全者,加酒军。
如有其他表现者,视其表现, 进行随症加减。
煎服法: 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煎制, 每日l剂, 早晚各一袋。
3 结果
经过8周治疗, 60例DN患者共有57例患者完成观察,脱失3例, 其中治疗组脱失2例, 对照组脱失1例, 脱失率为5%。
依据疾病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组28例总有效率为67. 87%,其中显效4例, 有效15例, 无效9例; 对照组29例总有效率为20. 69%,其中显效4例, 有效2例, 无效23例。
两组比较, 经X2检验,差异极显著( P < 0. 01), 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法对于减轻临床症状、降低UAER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日渐突出的健康问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中医辨证施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量文献报道中药可减少或消除蛋白尿, 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病的进展, 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为著[1]。
通过我院多年的临床实践, 博采众长, 反复验证所拟定的益气养阴活血方药物组成如下:太子参、麦冬、当归、生地、山栀肉、茯苓、泽泻、丹参、生黄芪、杜仲。
本方药简力专,组方严谨, 补泻兼施, 寒温并用, 切中DN病机演变规律, 且以基本方为主, 辨证加减的思路与方法, 既可以起到以简御繁的作用, 使中医规范化诊疗成为可能, 同时又不失中医的灵活、个体化特点, 更适合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演化特点, 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
研究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综合治疗的方案可以通过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存质量、降低尿蛋白、降低血脂、降低血糖、降低血压达到防治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
其在DN以往的临床诊疗实践中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可以显著降低DN患者尿蛋白,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并能协助降低血糖、血脂,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大钧,范克.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J].河北中医,2001,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