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
高中语文教案创新设计(通用7篇)
高中语文教案创新设计(通用7篇)高中语文教案创新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赤壁赋》一文属文赋,文质兼美,音韵和谐,乃苏轼之传世名篇。
尽管*抒发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奥,但*在诵读、鉴赏、审美等各方面,均可视作古代散文的经典。
同时,体悟*的精美高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体会作者豁达的胸襟,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文言文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同时,由于前面已经学习过《阿房宫赋》,对赋体*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以往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内容较多,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所以要在这些方面加以强化。
三﹑设计思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因此,应该把朗读、背诵贯穿到文言文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加深对作者情感的体悟。
文言文教学要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体验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这篇赋文质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蕴含着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以竞赛﹑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作者人生态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2.培养对精晶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五、学习难点和重点:重点1.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2.背诵课文难点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的情怀。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创新教学探究——以《神雕侠侣》为中心探寻人性伦常下的父女关系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创新教学探究——以《神雕侠侣》为中心探寻人性伦常下的父女关系摘要:整本书阅读的创新可以以篇目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本文就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以《神雕侠侣》为中心,从武三通与何沅君、郭靖与郭芙、郭襄、公孙止与公孙绿萼这三对父女关系切入,以父女关系为线带动整本书阅读。
通过探讨父女之间多样化的情感关系与价值观念冲突,深刻解析金庸笔下建构的以男性权力为主要的武侠世界对女性人物的性格重塑与命运演绎,为一线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创新篇目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神雕侠侣》;父女关系;人性;伦理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中小学常规的整本书阅读往往固定为某几本规定篇目,而高中语文则更多的可以以丰富的数目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神雕侠侣》作为金庸“射雕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拥有无可比拟的文学地位与文艺价值,当下学生成熟早,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也一定能从中收获启发。
本文就围绕人性伦常这一主题,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对这三对父女关系进行梳理分析,进入人物故事本身,凸显父女之间的性格差距,分析矛盾冲突的产生原因,进而理解其中的情感错位与人格缺失,为一线高中语文老师教学创新篇目提供新的思路。
一、武三通与何沅君:人伦失常后的变态扭曲初入读者视野的武三通“满头乱发,胡须也是蓬蓬松松如刺猬一般,须发油光乌黑,照说年纪不大,可是满脸皱纹深陷,却似七、八十岁老翁,身穿蓝布直缀,颈中挂着个婴儿所用的锦缎围涎,围涎上绣着幅花猫扑蝶图,已然陈旧破烂”。
他“目光之中流露出一股哀愁凄惋、自怜自伤的神情”,高声呼叫“何沅君呢?何沅君到哪里去了?”咬牙切齿地吼道“我不准你嫁给他,你说不舍得离开我,可是非跟他走不可。
你说感激我对你的恩情,离开我心里很是难过,呸!都是骗人的鬼话。
”①他还把陆无双错认为他的小阿沅,一直喊着“我不许你走,不许你跟那小白脸畜生走”。
②开篇中的这些外形、语言描写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正直老实、憨厚有为的樵夫形象,把武三通定位为一个落魄邋遢、神志不清、情绪失控的怪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表扬 ; 后进生在评价方面则要降低标 准要求 , 提高学
生的积极感知体验 , 以积极的情感提升学生对阅读学
习的兴趣 。另外 , 在教学考核方面. 针对学生 的基础 实施分层考核 , 在试卷的设计中 , 阅读方面的要求要 做相应的调整 , 基础性分析难度适用 于后进生 , 以这 样的方式保证考 核内容难度系数适用于全体学生。
以此为载体 , 对学生进行课 外活动的组织 , 组 织学生
进行课 外阅读 , 奠定深厚的文学基础 , 提高阅读分 析 能力。同时, 教师也可以借 助重点环节 的专题研究 , 让 学生 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发展 。 实践证 明, 在课 外 开展 内容丰 富 、 形 式多样 的阅读拓展活动 , 对 于学生 阅读能力 的提高 , 乃至写作水平 的提升 , 都具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 , 也能够满 足学生 的差异性学习需求 , 对 于教学成效 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 作 者 单位 : 河 南 省 沁 阳 市 第一 中学 )
体地位体现出来 , 不再采取直接讲授 的方式 , 采取教 师启发引导 、 学生 自主学 习探究 的方式 , 让学生在整
个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 , 成为课堂 的主人 。最后 , 要
手法 ,对 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具有积极 的促进 作用 。另外 ,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 的知识的构建 , 教给 他们科学 的记忆方法。 提高知识记忆 的速度与效率 。
4 . 注 重评 价 激 励 . 提 高 阅读 激 情
味地进行知识讲解和灌输 ,课堂教学缺乏形 象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是当前语文教学 中存
面, 指导学生掌握各种科学的学 习方法 。 指导学生对
乏味 的文 字阅读和讲解 中体味不到 阅读 的美感 , 从 而丧失兴趣 , 丧失 积极阅读 的激情 ; 第二, 课 堂模式 过于机械单调 , 阅读教学缺乏必要的预习 , 教学设计 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 ; 第三 , 学生没有掌握科学 的阅
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力
的广度 这 就要 求学 生在 分析 语 文知识 时 要 摆脱 传统 固有 的思 考方 法 .要 展开 思维 的想象 .在 创造 力 的支配 下对 问 题提 出 自
己的看法 和意见 在学习 中 . 学生 只有展开
高 中语 文课 本 中 的赏析 性 的文 章都 是 出 自名 家大 作 . 作 者 的经历 丰 富 . 对 生 活和 世 界 的看法 和体 会 比高 中生 的体会 要深 刻
和作者 的情感 交 流呢 ?要做 到 这一 点 同样 要 激发学 生 思维 的想象 力 .通 过想 象把 作
以在崖 壁上敲 打 . 南边那 座山岩壁厚 就发 出
“ 函胡 ” 之声. 北边 那座 山岩壁 薄就 发出 “ 清
越” 之声 . 而其 他地 方 的山石敲 打 . 并非 “ 所
在 皆是 也 ” . 李 渤 的 说法 未 必错 . 只是 说 得
面意思 上进 行理解 .学 生 不仅 对这 篇课 文 的意思 理解 不 了 .还会 因 此失 去学 习文 言 文 知识 的兴 趣 这是 就需 要教 师 引导学 生
得 多 。由于学 生的经历 和生活 的阅历 不同 .
想象 . 才 能使 自己的思维 有更 宽广 的空 间 . 才能产 生出具有新 意 的想 法 。尽情想 象 . 创 造力 才能 获得本 源 .才 能从 实际 问题 中 获 得有创 新性 的想 法 只有 学 生 的想象 力 和 创 造力 共 同发展 . 互 相促 进 . 学生 才能 在高 中语 文学 习 中培 养更 好 的品 质 .形成 更高
更 谈不 上体 会作 者 写作 时的情 感 和与 作者 产 生共 鸣 了 只有把 文字 想象 成 鲜活 的人 物事件 .才 能从 文学 作 品中体 会 到其 中蕴 涵的 真正含 义 . 才 能从其 中获 得 阅读感 悟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学生提问四步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考: 学 生 的 自主探 究活 动 逐 渐 成 为 一 种 潮 流 . 课 文 内 容 尚未充分阅读 . 便 分 成 一 个 个 小组 , 展开讨论 。 展 示 评
价。 再配 合 影 视观 摩 , 动 作 演示 等 , 一 节 课就 热热 闹 闹 地
暗、 凄清 , 还 有 几 分 恐怖 。 从 而 渲 染 了 夏 喻 就 义 时 沉 寂
程标 准 在 强调 突 出学 生 的积 极 主 动探 究 的 同时 .并 不
否认 知 识 传授 的应 有作 用 所 以 我 们 在 教 学 中 应 当处 理 好 学 生 自主探 究 与教 师 传 授 知 识 的 关 系 .学 生 通 过 自主 探 究 能 够 解 决 的 问题 . 教师 给 予 好评 : 当学 生 在 探 究 后 仍对 问题 存 在 疑 惑 时 . 教师 则大 胆 的讲 解 。因 为 实
咙中. 眼 前 展 开 一 片海 边 碧 绿 的沙 地 来 , 上 面 深 蓝 的 天 空 中挂 着 一轮 金黄 的圆 月。” 这 是“ 我” 对 故 乡未 来 美 好 生 活 的憧 憬 . 表现 出 “ 我” 改 造 旧社 会 、 创 造 新 生 活 的强 烈 愿 望 和 决心 。如 此 ,学 生 在 认 识 的基 础 上再 进 行 探 究: 小 说 景物 描 写 还 有 什 么 作 用 ?让学 生 在 掌 握 规律 的
前. 显 出一 条 大 道 . 直 到他家 中……” 写 出 了 华 老 栓 认 为儿 子 的有 药 可 洽 的 兴奋 . 充 满 希 望 的 心 境 。五 、 推 动 故 事 情 节 的发 展 。 为下 文 埋 下 伏 笔 。六 、 深 化 作 品 主题 。
学 习, 一边 实 践 , 一 边探 索 中逐 步 实 现 的 。 以往 的教 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探论
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探论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阅读思维能力要注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了解创新思维取向,开拓创新阅读新路,通过质疑、移情、补白、渗透等步骤实现学生创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为了提升竞争力而把阅读置于重要地位,提倡阅读学会阅读的风潮方兴未艾,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应运而生。
但由于竞争的重压和现代电子传媒声光影像的刺激,当下我们大多数阅读活动失去了它应有的风采,正变得功利化和边缘化。
作为我们民族未来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训练也日渐脱离书面阅读。
对此,笔者在实践语文教学这一神圣使命的过程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创新阅读思维能力的培育策略,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与主动,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使其受到更好的文化薰陶和美育教化。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创新阅读动机对中学生而言,阅读可以使他们间接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精彩、历史的厚重、道义的神圣和生命的价值;可以调动起他们心灵中诸如悲悯、感恩、爱与坚强等美好情愫,进而奠定牢固的人文底蕴,影响人生让生命更惬意美好、更丰富有趣。
例如读《孟子》我们感受到那汪洋恣肆的语言,雄肆严整、充满智慧的思辩,传统士大夫的浩然之气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读《庄子》我们感受到想象的诡奇丰富,迷离荒诞,读来令人神思飞扬,飘翔万里;读《离骚》我们感受那瑰丽的幻想,恢宏的境界,以及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作为理想的殉难者的壮美人生;读《红楼梦》我们感受到那种宿命的伤感悲凉,和梦幻一般的对于美的事物的执着怀想;读《瓦尔登湖》,我们会向往那里澄净的山林和清新的空气,会深深地被作者那简单而丰盈孤独而美丽的灵魂所感动。
生命中能有如此美丽的文字相伴,我们还不会感到生命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吗?二、了解创新思维取向,开拓创新阅读新路创新思维是在突破思维定势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定势是囚禁创新思维的牢笼,只有突破思维定势,才能产生创新思维。
用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论文]
用创新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最重点的核心部分。
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
当今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下面试谈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元思考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
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
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
因此在进行艺术形象分析时,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再想象。
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
比如将《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母分析成为了金钱而六亲不认的势利小人可能过于粗率。
小说中的“我”不清世事的艰难,对有血缘维系的“叔叔于勒”怀有同情心固然可以理解,但“我”的父母一次次饱受于勒所带来的痛苦,对地避如瘟神是不是可以谅解呢?又如对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贾雨村充发门子这一情节,我们通常的理解是贾雨村过河拆桥,阴险狠毒。
但我们能否作这样的思考:门子锋芒毕露,过于精明,乱卖关子.且掌握内情,贾雨村充发门子是否也可以理解呢?门子实在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说贾雨村阴险狠毒是不是有点冤枉了他?二、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文章亮点就是文章中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
如《范进中举》中对范进中学发疯的描写,僧提辖拳打镇关西冷对于“三拳”的描写,《背影》中对父亲瞩珊穿过铁道去买橘于时的背影的描写等等。
这些精彩之处,我们应该重锤敲打,引导学生认真品味。
而有些亮点,粗看平淡无奇,细读则如饮甘醇。
如“我的故园是浙东南的鱼米之乡。
50 年代初,解放了的家乡天地明媚”(《我的长生果》)。
对这两句话,学生读后并无疑处,这说明学生缺乏对语言的品味意识。
教师若启发学生,有一词形象鲜明,别具韵味,结果会是无功而返。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 第二单元 6《芣苢》《插秧歌》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6《芣苢》《插秧歌》比较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芣苢》《插秧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芣苢》《插秧歌》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单元主题为“劳动"。
《芣苢》选自《诗经·周南》,是周代南方妇女在劳动中即兴口唱的民歌;《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生动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
这两首古诗都通过生动的画面描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忘我的劳动热情。
本设计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从描写主体、劳动场景、情感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赏析,通过反复吟诵,带领学生走进先民生活,感受劳动的场景,从中领悟劳动的价值。
【课前准备】反复诵读,借助注释了解两首诗歌表达的内容,想象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教学目标】1.通过涵泳诵读,体悟两首诗歌的劳动场景。
2. 体会劳动者的情感,认识劳动的内涵及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以来,中国诗歌就对劳动有着极为生动的记载和描述,简单的劳动可以形成富有文化意味的声音。
比如:鲁迅曾说原始人共同劳作时喊的“杭育杭育”就相当于一种创作;《击壤歌》所描写的农耕生活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歌谣;等等。
不管杭育也好,歌谣也罢,劳动不辍,诗歌就会永继。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两首不同时期表现劳动的诗歌。
二、初读:感受诗意1. 朗读《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芣苢》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再现了农家妇女采摘芣苢时的欢快场面,《插秧歌》形声兼备地描写了一户农家农忙时节辛勤插秧时的情形。
田间劳作,是两首诗歌共同表现的主题。
2. 两首诗歌分别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由什么人吟唱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明确:《芣苢》是农家妇女采芣苢时的吟唱,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通过换用不同的动词,展现她们采摘的过程;同时运用重章叠句,即简单诗句重复,着重于细节刻画,反复叙写劳动的过程,在不断地吟诵中表现劳动的美感。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互涉交融阶段的创新
2 0 1 3 第 8 期 ( 总 第 8 0 期 )
这 个 阶 段 是 文本 互 涉 的核 心 阶段 , 是 在 关 联 文本的基础之上 , 对文本 的审美空间 、 文化意 旨、 生活哲理作进一 步的挖掘 。 文学文本互涉, 对话 目标文本 文学文本的互涉分为两个维度: ~个是横 向 的文本互涉, 一个是纵向的文本互涉。 其中, 横向的 文本互涉体现在: 一是 目 标 文本与同一作家同时 代的文学作品互涉, 二是 目 标文本与 同时代其他 作家的文学作品互涉。 纵向文本互涉体现在: 一是 同一作家的历时的文学作 品与 目标文本 的互涉, 二是整个文学史上 的作品与 目标文本的互涉。这 种互涉, 是利用文本与文本的对话, 来启迪我们的 思想, 揭示文本的隐秘意义。 横 向主 要是通过 同时代文本 间的相互 比
一
浅析高中英语高效阅读策略之培养
口 张巧莲
E 1 月如梭 ,从事 英语教育 已经十多 年 了,在教学 中我经常发现学生单词记 得牢 , 句子结构也学得不错 , 但 是学生的英语 阅读 能力却不尽如人意。在考试 当中丢分较多 , 尤其是农村学生 , 英语基础薄 弱 , 单词量 又 少,有 的学生就连正确的拼读 都很 困难 , 学 生普遍厌学 , 尤其是男生 , 害怕 学英语 , 阅读 就更谈 不上 了, 学 生视阅读为 负担 , 对 阅读 不感兴趣 。针对这些情 况, 我在课 堂中采取 了多种教学手段 ,收到了良好 的教学效果 , 下 面就如何提 高学 生的阅读 能力谈谈我 的 感悟: 培养 阅读兴趣 。 激发 阅读激情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好奇 心 强、 模仿性强 , 感兴趣 的东西 , 学生 才有求 知
一
、
加强对课文 的印象 , 学生能够很快地掌握课 文的精髓 , 达到熟练程度 , 真正地消化 、 吸收 文章 , 领悟 全文的精妙之处 , 使之成 为 自己 的语言。教学中, 先要分段落、 分层次复述 ; 教 师要根据文章的长短 、 难易进行分段 , 然后根 据学生程度不 同分配任务,每位学生都有针 对性 、 有重点地进行分析。分段落复述后就让 学生整篇复述 ,如果学生复述出现遗漏现象 教师要做补充完善、 引导提示的工作 。 在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 我们的 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 过大量 以理解为 中心 的阅读训练 , 培养学生 的阅读兴趣与 习惯 、 阅读技巧 与能力 ,以此推 动学生 的概 括与 抽象 、 分析 与综 合 、 推理 与判断 的思维 能力 的发展 。只有 不断实践 、 艰 苦训练 , 才 有希 欲。 望使学生 的阅读能力 、阅读水 平有较 大的 1 、 营造 氛 围 , 提 供 学 习 英语 语 境 提高。 教师要刻意创造英语 环境 。 不必担 心学 四、 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扩大 阅读量 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 学生要有正确的英 语言 , 必要时用中文翻译, 使学生 明白。要淡 语阅读方法 。我给学生训练 的方法主要有 : 化课堂意识 ,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 , 使 1 、 两遍 阅读 法 学生身临其境地学 习英语 , 参与性很强 , 课 堂 在拿到英语文章时 ,要先通读全文 , 在 成 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 这样 , 让他们 通读全文 时抓住文章 的 g e n e r a l i d e a , 要 学会 在愉快的氛 围中 , 在英语的环境中学 习英语 、 抓住文章 的关键性词语 、 主题句或是结论性 掌握英语 , 乐于去看 、 去读英语文章 。 的句子 。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 明白的句 2 、 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 , 诱 导学生的好 子或是生词 , 用笔画 出来 即可 , 只要不 妨碍 奇 心理 抓住文章 的概略内容 , 可暂时不管。第二遍 阅读 题材的趣 味程度直接影 响着学生 阅读 要逐句细读 , 根据 问题 , 找 出能 回答 问 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 。 教材中有许多有教 题 的关键词 , 对文章的生词要善于通过上下 育意义 的阅读语篇 ,例如第三册 U n i t l F e s — 文的意思 ,和某些句子 的语法结构进 行分 t i v l a a r o u n d t h e w o r l d,先请大 家畅所欲言 , 析, 猜 出其生词的含义 。这种通读与细读相 这 时学生心情放松 ,课 堂气 氛十分 活跃 , 这 结合 的方法是阅读中最普遍 的方法 。 样 既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和记忆 , 又能训 练 2 、 教 学生带着 问题 阅读 文章 学 生的各种能 力 ,让学生觉 得阅读不是 负 般的学生都是先阅读短文 , 再看 问题 , 担, 而是乐趣 。 回头看短文, 然后做选择答案。我指导学生的 二、 适时引导 ,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另一种做法是先看问题 , 后读短文 , 再做选择 1 .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对学生来说 , 认 答案 ,这样使学生的阅读速度大大地提高了。 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 , 先学 而后教 。 在平时的阅b  ̄ t J E l 练当中, 要有意识地培养学 2 . 鼓励学生踊跃参与。要创造良好的参 生的阅读技巧 ,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 以及训 与条件 , 提供合适 的参与机会 , 组织学生独立 练方 向,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如果是记叙类的 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 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 文章 , 学会 了解故事的A ̄( w h o ) 、 地点( w h e r e ) 、 让学生互设情景, 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 时间 ( w h e n ) 、原 因 ( w h y )以及如何解决 问题 为单位全班展 开讨论 , 以达 到全员参与的 目 ( h o w ) 。 如果是议论类 的文章 , 让学生 了解作者 的。 的态度和观点以及 中心论点 ,然后根据这些 3 .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 。 揣摩作者的写作 目 的。 如果是科技或说 明 类的 阅读 的目的就是要获取 书面信息 , 因而 文章 ,要学生注意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 据 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 析语法 , 而是要 此答题。有了这些问题的帮助, 学生在阅读中 快 速完成材料 的阅读 , 抓住大 意 , 再深层 次 就可以依“ 题”生根 总之, “ 冰冻三尺 , 非一 日之寒 ” 。 英语阅 据不同题材 、 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 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 的、 循序渐进 的过 纳形式去归纳材料 内容 , 快速 、 准确地猎 取 程。作 为英语老师 ,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手段 文章信息 , 培养学生 良好的阅读 习惯 。 改变学生拘泥于一词一句 的习惯 , 将注意力 兰、 抓 住 主 要 内容 。 尝试 复 述文 章 更多地放在更高 的语言层次上 , 学会从客观 复述是有效提高阅读能力的主要 手段 。 上把握文章 的意思 。作为英语教师 , 我们要 复述就是把 已经 了解 的阅读内容通过 自己 通过各种教学 实践 , 逐步达 到这一 目 标, 切 的理解 重新加 以正确完整地讲述 ; 复述课文 实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 , 为他们今后进一步 着重培养学生 的理解能力 、语言应用能力 、 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头表达能力 、推测以及归纳综合能力 ; 这 ( 作者单位 :山西省 曲沃县 中等职 业技 为课后 牢固掌握语言点提供 了基础 ;强化 、 术学校)
勤于阅读重练习把握技巧抓创新--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的有效教学
古语 当 中有 这 样 一 句话 : “ 无 一 物 不 可 以入 文 。 ” 对高中生来说 ,能够搜集并且将其整理写成文字的 事物有很多 , 也能够带给我们无穷 的信息量。 每一篇 文 章 所 反 映 出来 的 主 旨都 是 经 过 了 思 维 的沉 淀 以及 艰 苦 的选 材 , 通 过 一 系 列 人 为 的创 造 活 动 后 , 如 此 多 的写 作 信 息 量 将 不 同 时代 的影 响 与 规 范 都反 应 了 出 来。 也 只 有 如此 , 才 能 够让 人 们 将 无 形 的 写作 信息 或 长或 段 、 或 宽或 窄 、 或浓 或 淡 地 纳 入 创 作 中。 例如 : 当 我们 学 习《 廉 颇 蔺相 如 》 一 文之 后 , 教 师 可 以尝 试 问一 下 学 生 : “ 当我 们 学 习 了 这 一 篇 文 章 后, 从积 累写作素材这一方 面人手 , 你能够找到哪一 些材料呢? ” 部分学生 回答道 : “ 我们 可以学 习到忠诚 爱 国 和 知错 能 改 的思 想 品 德 。 ” 这时 , 笔者也提点 了 下: 在这一篇文章当 中还有另一个人物“ 缪 贤” , 在 国家危急的时候 , 他也能够举荐舍人 , 这不仅包含 了 爱 国之情 , 更体现 了一个勇者 的气 魄。 这样 的一个 素材是否具有价值 呢? 学生通过仔细思考 , 发现了 自 己搜 集 素 材 过 于 片 面 , 所 以 在 之后 的搜 集 当 中 , 也 需 要 对 文 章 中 出现 的 每 一 位人 物 都 进 行 了 解 ,他 们 或 许就是你搜集素材的闪光点 。
角度 去 认 识 事 物 。 所谓 的新 , 也 就是 不 再 鹦 鹉 学 舌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初探摘要: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基础知识习惯;精心创设意境,多向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赏识分析比较,辨别异同;利用文本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调动学生的想象等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创新思维培养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经验,是为了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识与技能。
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知识技能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最终目的。
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对知识不能活学活用,即使书本啃得再多,知识累积得再丰富,也只能充当“两脚书橱”,失去读书应有的功能及意义。
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一、注重积累,以备创新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没有知识经验积累的丰厚,何来的创新,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的积累,积累是创新的前提。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基础知识的习惯,学生只有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情况下,才有能力对其所阅读文章做进一步的理解分析,并借助分析过程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如文言文中“而”字常见的有表并列、修饰、转折、递进、承接等用法,如对此类虚词用法不加识记,不能准确把握文意,就谈不上比较分析,培养创新思维了。
二、大胆怀疑,激发思考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
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大胆质疑是产生创新思维的起点,有“疑”才能促“思”,无“思”就不能解“疑”。
引导学生大胆怀疑体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最直接的方式。
那么,在阅读教学该怎样才能促使学生怀疑、思考呢?首先是创设意境。
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找出文章中最有可能引发学生兴趣的相关知识点,并适时地抛砖引玉,让其产生怀疑,以此导入课堂,这对学生心理思维的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必修上第七单元:单篇阅读与群文阅读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是散文单元,包括《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赤壁赋》《登泰山记》五篇。
从文本自身来看,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所以,五篇课文都可以进行单篇教学,引领学生反复涵咏咀嚼。
(一)单篇阅读教学1.《故都的秋》,学生朗读全文,梳理文章脉络;之后,通过仿写来理解文意。
展示:仿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格式把故都的秋景连缀成一首小令,并表达出作者感情。
要求:抓住意象,表达出郁达夫心境。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找不准作者的感情;“断肠人"换成什么才最恰当。
“断肠人”是《天净沙·秋思》诗眼,写出马致远漂泊无定、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而学生有的填“思乡人",有的填“颂秋人”,没能准确理解文章的情感。
笔者引领学生细读十二段议论段及第四段,并知人论世。
学生找到“落寞"“颓废”等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问题二:意象怎样罗列才最符合《天净沙·秋思》的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属于近景;然后描写的距离不断推远。
而枯藤老树昏鸦,属于高处的;小桥流水人家,则属于低处。
枯藤老树昏鸦,显然属于一处景物,枯藤缠绕在老树上,而昏鸦则站在老树上;以此类推,小桥流水人家和古道西风瘦马,都属于一幅画面。
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细读《故都的秋》三至十一段的意象,于是仿写出一首小令。
展台展示:破屋浓茶小院,漏光训鸽碧天,秋草蓝朵残垣。
槐蕊落地,落寞人在故都。
碧天漏光鸽声,破屋浓茶蓝朵,残垣槐蕊秋蝉。
阵雨初霁,失意人在故都。
2.《荷塘月色》,学生先是朗读,梳理全文脉络。
梳理之后,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和叠词的妙处,细品荷塘景物之美。
3.《我与地坛》,学生默读,并梳理两部分内容。
梳理之后,通过任务活动来品味作者情感和人生感悟。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区分议论文的事实材料和观点语句,体会作者有针对性地阐发观点的四种意识。
2、深入研读教材,归纳《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两篇文章论点与内容,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学习用丰富的论证方法又条理地、有力地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
3、创设写作情境,完成微写作训练,培养学生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学习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的方法,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语言的准确和逻辑的严密。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梳理文本的事实材料和观点语句,归纳概括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阅读课文,注意把握两篇思辨类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寻找共同点理解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深入研读两篇文章,体会作者有针对性的阐发观点的四种意识并进行解析,感受思辨的力量,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体验驳论中蕴含的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论文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一)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两篇文章,它们都是对某一问题进行批驳分析的议论文。
高一学生未能全面把握驳论文的特点与方法,尤其是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过程缺少整体认知,有部分同学写出来的议论文缺少中心论点,针对以上现状,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事实材料和观点语段,以及而这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作为单元内的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对驳论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提升。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等。
因此,为了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需要进行创新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首先,研究表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趣味性和活力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或根据作品内容进行小品创作,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力。
其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容易被海量的信息所迷惑,难以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讨论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例如,在讲解一篇新闻报道时,可以要求学生就报道中的事实真实性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另外,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传统教学中,只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背诵和解读,缺少对文学研究的深入了解。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不同流派的特点和作品的文化内涵,从而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一篇古典诗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作品。
最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实践与应用。
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应用来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并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辨能力、加强文学素养和注重实践与应用,可以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高中语文统编选修中册2《改造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实践》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选修中册2《改造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实践》群文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选修中册《改造我们》《人的正确思想》《实践》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其针对性和现实性。
2. 分析文章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
3. 学习文章立论与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思路,经典文献和典型事例论证方法,感受文章的思辨性。
4.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思考、思维、思想辩证看,激发兴趣思考、思维、思想,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人们面对事情、阅读文章或者解决问题,要进行思考,有浅层的触动、感怀思考,有深层的质疑、批判的思考;而思维则是一个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的运动过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就像各种思考的路径,形成各种观点或认知或方法;在思考和思维运转之后,我们才会有深邃的思想,进而有思想的表达。
二、群文阅读,赏析逻辑之美:思维导图论证方法:事例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事例论证逻辑推理:分类分条推理、三段论逻辑推理、破立结合推理学有所得,口头练习运用论证方法论证观点活动一:合作探究(学生与课文、与同学、与老师对话)任务1: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分别梳理三篇文章的行文脉络,并与小组同伴交流。
活动二:论证赏析任务1:阅读三篇课文,分析作者在论述中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由此体会作者论证的逻辑性。
事例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一部分所用事例:科学史方面:自然科学(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路线方面:马克思主义路线、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才使文章更加具有批判性,能够冲破“四人帮"所树立的所谓真理标准。
举例论证:《改造我们的学习》在第二部分里,作者谈了三类典型:一类是对现状不作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一类是不懂得自己的历史,只能生吞活剥地谈外国;一类是学习马列主义时理论和实际相分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
然而,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因此,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传统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此外,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和情感共鸣。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是机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旨,而无法真正地与文本进行对话,无法从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启发。
再者,传统的阅读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水平的标准。
这种评价方式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创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新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将有助于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阅读水平都有所不同,创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一)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文本。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作者:梁兴正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07期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信息、吸取精神养料、提高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并不乐观,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笔者就当前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作一探析,并就新课标审视下的阅读教学及如何实施新课程标准理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知道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对话的一种活动。
也就是说阅读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阅读活动,是读者与作者之间心灵的对话。
当然,这种对话,是无声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是人的生命体验运动。
当我们调动深度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以强有力的参与行为进入文章的艺术世界和情感领域时,便会蓦然发现作者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
可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与感受。
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用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思维方式,用讲授和训练的方法向学生传播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智力,关注的只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等客观因素,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形成则被认为根本不关语文老师的事,根本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把学生雕琢成一个模样,泯灭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真实的自我,直至完全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的欲望。
这种现状的存在,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1.与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
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与教学本质相背离的、严重阻碍教学发展的“三中心论”(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
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其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个性化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和引领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实施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制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并且分别从教师的角度和学生的角度进行阐述。
一、教师角度1. 理性诊断学生阅读需求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诊断,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明确学生的阅读需求。
这可以通过开展阅读测试、观察学生平时的阅读行为以及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等方式来实现。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阅读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2. 分层次定制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阅读小组,每个小组按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和目标,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
对于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文学作品和文章,引导他们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思想深刻、富有挑战性的作品,帮助他们培养深刻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和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导读式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逐字解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式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而个性化阅读教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阅读反馈等各种形式的评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当代的中国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当推“创新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必须与各门各类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切实地起到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下面,谈谈在语文科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点思考与方法。
1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
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
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2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尝试
一句话,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思维与方法,变教师的“满
堂灌”、“透彻分析”为适当指导,稍微点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
2.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1)活用现有教材。
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
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
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
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
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
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
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2)提供更广泛的阅读材料。
未来的社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阅读教学仅以课本为单一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
教师可以放下课本,把学生带出教室,把阅览室、图书馆作为课堂和教室。
把古今中外的图书都变成学生的语文课本,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去徜徉,去远航。
2.2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指点阅读方法。
(1)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不一定要求学生一
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又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再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如鲁迅小说,中外名著等。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消除了学生对名著的恐惧,并且整个过程由老师启发,学生对书籍怀有一种好奇,从生理与心理都比较适应。
(2)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
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
比如读《三国演义》,关于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有的学生对曹操推崇有加,有的却对他全盘否定,于是两派唇枪舌战,各不相让。
这种讨论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更是一种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过程。
这种语文学习方式,没有灌输,只有拿来,没有固定的答案提供,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说为学生找到了最好的语文学习课堂与语文学习方式。
2.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巩固阅读效果。
鼓励学生读书,就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发现自己,并鼓励他们有独到见解,增强他们的自主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
(1)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
为了训练学
生自主的欣赏能力与鉴别能力,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有意识地避开各种教参的现在结论,而突出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体会,自主讨论。
如在学《出师表》一课时,教参认为诸葛亮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对刘禅一片忠心,可彰日月。
可有许多同学认为,诸葛亮的忠就是愚忠,还举了许多刘备与刘禅的不得劲处,认为诸葛亮大可取而代之,那样倒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并由此谈及了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等,倒不是说这些人的忠本身有什么害处,而是他们的忠受到了危害于民族的反作用,观点可能偏颇,但思维活跃,表明学生已在自主思索了,较之低层的被动接受,这自然是上了一个台阶。
(2)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
方法有多种,其中讨论法对学生具有特别的作用,因为辩可使思维明晰,可以综合人人的不同意见,从而更容易看见新的思想火花。
比如学生关于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一贯的介绍说这是一个爱虚荣的人所得的教训,是一个个人的悲剧。
可却有学生认为,丢项链事件使玛蒂尔德得到了勤劳、务实、守信等美德,这些是无价的,她是因祸而得福,我们不应该为她难过,而应该为她高兴。
这是一种很独特的思维方式,拔开沙石,顿见珠玑,透过现象,发掘本质。
这种思维方式,已是一种高层次的阅读领悟能力了。
2.4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自主阅读实践。
记得作家叶文玲曾说过一句话:“社会与人生这部无页码的,亘古的大书,我要什么时候才能读得通啊!”这是广义的阅读,根据
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以课本阅读为基础,在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后再作课外阅读的延伸,进而再去读社会、读人生这部无字大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1)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
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作文比赛、课本剧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巩固课内课外阅读知识;还可以办手抄报、办文学社刊物,办壁报、黑板报等,从征题到写稿,到版面设计,全由学生自主完成,锻炼学生的能力。
(2)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去体会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去鄙弃社会生活的假恶丑,去同情去关爱,去憎恶去批判,把社会作为第二课堂。
这实际上是课内阅读的又一延伸方式,只是阅读的材料不再是一本本黑底白字的书,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件件复杂的事,一幅幅生动的画……这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训练。
教育学专家潘涌认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
当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把自主权还给学生,进行种种符合创新教育理论的尝试时,创新人才就会逐步在我们的开放型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
让学生自主阅读,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