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各种观点各执己见,莫衷一是。

其实,二者的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重要的区别。

(一) 思维和语言的联系思维和语言虽是两种现象,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从思维的特点来看,思维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思维之所以能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因为语言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等特点。

否则,人的思维,特别是抽象思维就难以进行。

因此,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手段、思维的工具。

但是,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也不是交流思想的唯一手段。

人们还可以利用其它符号和表象来思考,用手势、表情来表达思想。

幼儿在掌握语言以前,可以用形状、颜色、声音来思维。

聋哑人丧失了语言,可以借助于手势、表象等进行非语言的思维。

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来看,人的高级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离的。

思维以语言为客观刺激物,特别是刺激物不在眼前时,语言就成为思维活动的有效刺激物。

思维借助于语言、词来实现。

但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要依靠思维的内容和结果予以充实、发展。

如果语言不被人们所运用,语言就成为纯粹的物质外壳。

只有当语言的那些物质形式被思维内容和结果予丰富起来时,语言才能成为一定对象的符号和具有一定意义的标志。

3.从思维的种系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是同步发生的。

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劳动创造人的过程中同步产生的。

即“已经形成的”人的思维和“已经形成的”人的语言是同步发生的,并且互为存在标志,否则,便不是人的社会性思维,也不是人的真正语言。

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思维和语言也是密切联系的。

儿童思维的发展表明,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

抽象思维是借助语言实现的。

5个月的儿童,能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物体,能对事物进行较低级的概括,但这仍然属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

只有在儿童2岁左右掌握语言之后,抽象思维才逐渐发展起来。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三 种 语 言 观 对 语 言 与 思 维 关 系 的 解 读
◆勾 跃
( 京科技职业学院 ) 北
【 要】语 言 与 思 维 的 关 系一 直是 各 个 学派 争 论 的 焦点 。并 由此 发 展 出 三 大 语 言 观 : 际观 、 知 观 及 温 和 的 认 知 观 。 三 大语 言 观 的 代 摘 交 认
[ . e ok ee na Cas s20 . M] N wY r:P rnil l i ,00 s c
[ Wi es i T i i A] n K n y T e Wi e s i R ae 6] t ntn h n n t e g k g[ .I en . t n e e r h t tn g d
o ahn tn P es 1 9 fW s i g o r s , 9 5.
界 里 没 有 “ 样 一 只 猫 ” 因此 , 种 “ 们 先 有 自然 界 的 图像 , 后 再 用 语 这 。 那 我 然
言来表达” 的说法是错误 的 , 恰恰是语 言勾画 了自然界的图像供 我们来思
维 和 交 流。 四 、 和 的认 知 观 对 语 言 和 思 维 关 系 的解 读 温 1 交 际观 与认 知 观 的 不 足 .

参考文献 :
只 怎 样 的猫 , 胖 是 瘦 , 须是 长 是 短 ? 不 , “ 仅 是 一 只 猫 ” 但 自然 是 胡 它 仅 。
[ ] i etnD ag aea dH m nB hvo[ .Sat : nvrt 1 Bc r .L nug n u a eai M] ete U i sy k o r l e i
[ ] a uhr,.adBu hrJ a gaeadT og tItri il ay 2 C r tesP n oc e,.L n g n uh: eds pi r r u h n c n I us Mj a big nvri rs,98 9 s e[ .C m r eU i syPes19 .5—9 . s d e t 8 [ ]C o k , 3 hmsy N.T eMii ltPor [ ] a r g , s: T h nmas. rg i m a M .C mb de Mas MI i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关于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感爱好的一起来和作者去看看吧,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

我们说出来的话都是由语言最小的单位语素、字、词、词组、句构成的,而要说出这些东西,要靠我们的嘴,也就是发声体,如果没有了发声体,我们的思维没法得到全面的表述。

除了说,思维的承载方式还有写,但是,这也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的。

思维能够对语言进行完善。

例如,写信,这是一种思维的成果,虽然说,有的时候写东西,一气呵成,这只能证明思路的流畅,不能代表写出来的东西不需要经过思维的进程。

人类思维的进程需要语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

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术语和词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使用语言常见的问题第一,辞汇量匮乏。

一样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一个人的辞汇量极度匮乏,他很难用恰当的语言描写问题,特别是缺少关于情绪、感受方面的辞汇,有可能会把自己给憋坏了——明明觉得那里不对劲,但是就是没办法用语言描写出来。

第二,对语词的概念理解不正确。

有多是一词多义;有多是张冠李戴,把语词的意思搞错了;还有多是理解得有偏差。

思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思维的主要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进程,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识活动。

依照信息论的观点,思维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体会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进程。

1、概括性概括指的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

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迁移越灵活,那么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更加展。

2、间接性间接性是思维凭借知识、体会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的反应。

思维的沟通思维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

思维的沟通思维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

思维的沟通思维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它在人类认知和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而语言作为思维表达的工具,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文将探讨思维与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阐述其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一、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思维是构建语言表达的基础,它通过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将人类的主观意识转化为具体的概念和观念。

思维的活动包括思考、推理、判断等,这些过程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进而影响我们对语言的运用。

首先,思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不同个体的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对同一事件或概念的理解和表达也会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次集体讨论中,不同的参与者可能会因为各自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思维过程直接影响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其次,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思维活动可以帮助人们产生新的观点和理念,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一个开放、灵活的思维过程可以促进人们在沟通中生成创造性的想法和挑战常规的思维方式。

相反,思维的局限性和狭窄性可能导致语言表达的贫乏和枯燥。

因此,思维的丰富性和深度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

最后,思维过程对语言的组织和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思维过程可以帮助人们将零散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连贯的语言表达。

例如,在写作时,思维的引导可以帮助作者将各个段落和句子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篇章。

因此,思维对语言的组织和结构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语言对思维的影响语言作为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仅受到思维的制约,同时也对思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语言在思维活动中扮演着整合信息、引导思考和表达观点的重要角色。

首先,语言通过表达和交流影响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促使人们将思维中的概念和观念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言语的传递和交流,个体的思维得以互相影响和启发,进而推动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作者:勾跃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年第06期[摘要]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一直是各个学派争论的焦点。

并由此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及温和的认知观。

三大语言观的代表人物都积极地为自己的理论辩护。

本文予对这三大语言观进行介绍,并试图论证温和的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是最合理的。

[关键词] 语言观语言思维一、引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极为关注的问题。

总地来看,目前,围绕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主要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和温和的认知观。

目前,提出温和的认知观的典型代表是Carruthers,我们也可以将他的理论称为认知语言观的模块说,他的观点为解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注入了新的力量。

二、交际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交际观认为,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大于语言。

Pinker在其1994年发表的The Language Instinct 一书中曾说过,思想不依赖于语言而存在,他在书中提出了关于心语的设想—人们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我们的思想是寄宿在大脑的某个无声的媒介—Mentalese之上,只有在我们需要跟别人沟通时,才以语言的形式出现。

心语独立于自然语言,甚至不受自然语言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自然语言有很多缺陷,而我们的思想却可以正常运行的原因。

Pinker颇为得意的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婴孩和没有语言的动物类,如猴子,都可以进行一些思维活动。

三、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认知观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不可能离开语言。

Wittgenstein在Thinking一文中表达了语言与思维同一的思想。

思维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就是语言使用。

想象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边说边想,我们一般不会说思维比语言来得更迅速,而是思维和语言表达同时进行。

那闪电式思想又如何呢?闪电式思想与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数学公式与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得数之间的关系一样。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什么?思维是什么?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对于语言和思维的认识,我不能清晰地表述,只能把自己的主观见解写下来。

语言是一个复杂、综合的概念。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

其实语言在语言学和社会学中是交叉应用的。

在语言学研究中,我们关注的是语言本身,比如索绪尔和乔姆斯基排除了语言的外在因素,注重的是纯而又纯的语言,他们的研究至今仍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核心部分;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的是交际类的语言,我们用语言来交流信息,传达彼此的思想,注重语言的社会意义,是外在的言语。

这样,我发现科学的研究与现实的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因而不能很好地将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际中。

所以我还是比较赞同社会语言学的!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外在现象反应思考运转的过程及结果。

思维强调的是个体的主观见解,而且是有一定深度的见解。

语言是外在的,完整的;思维是内在、片段式的。

虽然思维和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通常我们的思维要以一定的语言为基础:思维本身就是一个词汇,属于语言;思考过程中要使用一些最基本的词汇、相关事物的名称;思维进行时我们要用语言来贯穿零乱跳跃的思维;思考之后要用语言表达呈现。

同样,语言也离不开思维:人说出的话是思考的结果,是思维的实际外在形式。

也曾看到网上有贴,问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下面四个选项:A 语言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语言 C 语言为表,思维为里 D 语言为里,思维为表。

虽然每个选项都有点绝对,但是综合考虑我更倾向于C,思维是语言的核心组成部分,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老师能为我点评!。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绪论: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更有利于我们学习语言学,本文主要根据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分析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索绪尔语言思维一、语言与言语活动在分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前,我们应该先来了解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语言和言语活动不能混为一谈;语言只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的部分,而且当然是一个主要的部分。

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人有可能行使这机能所采取的一整套必不可少的规约,整个来看,言语活动是多方面的性质复杂的同时跨着物理、生理和心理几个领域,它还属于个人的领域和社会的领域。

我们无法把它归入任何一个人文事实是范畴,因为不知道怎样去理出它的统一体。

相反,语言本事就是一个整体、一个分类的原则。

我们一旦在言语活动的事实中给以首要的地位,就在一个不容许其他任何分类的整体中引入一种自然的秩序。

“语言”等于“言语活动”减去“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均质的。

言语则有两方面的含义。

其一,言语就是讲话(包括写作),是一种行为动作;其二,言语就是所讲的话(包括所写的话),是行为动作的结果。

概况起来,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与结果。

①语言是言语活动事实的混杂的总体中一个十分确定的对象。

②语言与言语的区别在于:一、语言系统是相对静止的,言语是运动的;二、言语具有个人因素,带有个人色彩,是异质的;语言则具有社会因素,所以人都可以使用,是均质的;三、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事实上,语言是有两层含义的。

言语活动属于“广义语言”,即语言1;言语活动的规则属于“狭义语言”,即语言2。

因此,在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前,应了解语言的两层含义。

二、思维离不开语言从语言的总体功能来看,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工具。

③人们估计80%的信息由语言负担。

④语言做为人类信息的载体有很多方面的功能:特定系统符号关系实现的社会功能和不同系统的符号差异形成的文化功能。

⑤社会功能又分成思维功能和交际功能。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论述: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类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无论是内心的感受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语言将思维可视化,从而使得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共享。

其次,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语言虽然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沟通工具,但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

人们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语言将这些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

没有思维作为基础,语言就失去了其意义,无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和思维在人类社会中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促进着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而思维的不断发展则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语言需求,推动着语言的演变和创新。

最后,语言和思维也存在着差异。

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着约定俗成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思维则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语言和思维在表现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着差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明了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高效的社会联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有用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能够传递和共享信息、交流思想和感受、建立社会联系。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相互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人类的智力体系。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则是运用语言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人类的认知和交流。

首先,语言对思维有直接的塑造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语言,人们可以理清思维,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形成清晰有序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时,我们通过使用语言进行内心的思辨和分析,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转化为词语和句子,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语言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们能够组织思维,将思维过程可视化,使思维变得更加准确、有效。

然而,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思维作为人类认知过程的核心,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方式。

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时间的表达方式对事情发生的顺序非常关键,而在另一些语言中,事件的重要性可能是表达的重点。

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因此,思维方式不仅影响我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也影响我们理解语言的方式。

此外,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

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的边界,开启新的认知领域。

语言能够为思维提供更多的概念和概括性的表达方式,促使我们思考更加深入和全面。

相反地,通过思维的推动,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思维让我们能够去思考语言的用途和限制,创造出更精确、更富有表达力的语言形式。

然而,语言和思维之间也存在挑战和限制。

不同的语言系统有着不同的结构和规则,这些差异可能会对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某些语言的词汇丰富度较高,能够准确细致地描述事物,而其他语言则可能在表达细节时缺乏精确性。

这种语言的差异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此外,语言还可以反映出一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这也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语言对思维有直接的塑造作用,而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

语言的思维与认知

语言的思维与认知

语言的思维与认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思维与认知的基础。

语言既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塑造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思维、认知之间的关系,并阐述语言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认知能力。

一、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语言是用于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它具有丰富的语法和词汇系统,可以描述和表达各种概念、观点和情感。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更是思维的载体。

人们通过语言意义的组织和传递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

1. 语言的结构塑造思维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规则,这些结构与规则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英语中强调句子结构,需要说清楚主语、谓语和宾语;而在日语中,不强调主语和宾语,通过上下文来表达意思。

这种语法结构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语言背后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

2. 语言的词汇表达思维语言的词汇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认知方式。

不同语言之间的词汇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

例如,中国文化注重“和谐”和“家庭”,因此中国语言中有许多用于描述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词汇;而西方国家对个人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因此其语言中更多强调个人行为和权利的词汇。

二、语言对认知的影响1. 语言对概念形成的影响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直接影响人们对概念的理解和形成。

不同语言中的概念界定不同,因此不同的语言使用者会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中国文化中的“人情”概念在西方国家很难找到对应的词汇,因此西方人很难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中“人情”的含义。

2. 语言对思维方式的影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不同语言中的思维模式不同,反映了不同文化的认知方式。

例如,汉语中有很多成语和俗语,讲究抓住主要矛盾,通过“谐音”和“用词的巧妙搭配”等形式来表达思想。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隐喻、联想和创造性思维,而西方语言更注重逻辑推理和实事求是。

三、语言的学习与思维认知的培养语言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学习,更是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的培养过程。

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探析

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探析

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探析语言与思维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能力,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表达工具,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和指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析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塑造思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在表现,通过语言我们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传达给他人。

然而,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还具有塑造思维的能力。

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这些差异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

例如,汉语中的“心”和英语中的“heart”虽然都表示人体的心脏,但在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上存在差异,这会影响人们对“心”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方式。

语言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

例如,某些语言对时间的表达方式不同,有的语言强调时间的顺序,有的语言则强调事件的持续性。

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思考时间概念时有不同的侧重点。

因此,语言不仅仅是一种沟通工具,更是塑造和影响思维的重要因素。

二、思维影响语言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和指导。

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有些人思维敏捷,能够迅速理解和运用语言,而有些人思维缓慢,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相对困难。

此外,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习惯。

一些人喜欢使用比喻和隐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和明确地表达。

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差异还会导致不同个体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

例如,一些人思维开放,善于接受新的观点和理念,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更加灵活多样;而另一些人思维保守,对新观点持怀疑态度,他们在语言运用上更加保守和传统。

三、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文化的价值观、习俗和传统。

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

例如,汉语强调人际关系和尊重,而英语则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和表达。

同时,文化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文化的变化和发展会导致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变化。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最为基本的交流工具,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接收来自他人的信息和意识形态。

而思维则是人类高级智能的体现,是一种复杂的认知过程,它包括理解、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演绎等多种活动。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呢?一、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本质。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更是为了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人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运用,进一步发掘和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交流和表达。

二、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促进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互促进,是指我们用语言来表达思维,同时也是以语言为媒介来激发思维。

语言对思维的促进,与人们的思考方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等密切相关。

当一个人具备更丰富的词汇表达能力、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时,他也会在更高层次上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语言的表现形式,我们也能发现别人的思维方式,判断其思维的深浅和广度,从而更好地理解别人的思想。

三、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保持着动态平衡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而这种影响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

这种平衡状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人类的语言在不断的演化中,表达方式和思维的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相互影响影响,不断调整和平衡。

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同时也鼓励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四、探索语言与思维的未知领域我们在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时,无论是从语言的本质还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出发,都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然而,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通过情感分析技术、机器学习技术、语言模型等手段,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包括语言词汇的语义、情感、人类语言能力的模拟等问题。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三种语言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长期以来极为关注的问题。

总地来看,目前,围绕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主要发展出三大语言观:交际观、认知观和温和的认知观。

目前,提出温和的认知观的典型代表是Carruthers,我们也可以将他的理论称为认知语言观的模块说,他的观点为解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注入了新的力量。

二、交际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交际观认为,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大于语言。

Pinker在其1994年发表的The Language Instinct一书中曾说过,思想不依赖于语言而存在,他在书中提出了关于心语的设想―人们不是用语言来思维的,我们的思想是寄宿在大脑的某个无声的媒介―Mentalese之上,只有在我们需要跟别人沟通时,才以语言的形式出现。

心语独立于自然语言,甚至不受自然语言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自然语言有很多缺陷,而我们的思想却可以正常运行的原因。

Pinker颇为得意的证据,是不会说话的婴孩和没有语言的动物类,如猴子,都可以进行一些思维活动。

三、认知观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解读认知观认为,语言决定思维,思维不可能离开语言。

Wittgenstein在Thinking一文中表达了语言与思维同一的思想。

思维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就是语言使用。

想象正常情况下,当我们边说边想,我们一般不会说思维比语言来得更迅速,而是思维和语言表达同时进行。

那闪电式思想又如何呢?闪电式思想与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数学公式与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得数之间的关系一样。

Bickerton在1995年发表的Language and Human Behavior一书中提到,假设思维用意象,而不用语言,那让我们来想象一只猫蹲在草席上,但是我们真能做到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是胖是瘦,胡须是长是短?不,它“仅仅是一只猫”。

但自然界里没有“这样一只猫”。

因此,那种“我们先有自然界的图像,然后再用语言来表达”的说法是错误的,恰恰是语言勾画了自然界的图像供我们来思维和交流。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而思维则是人类思考和认知的过程。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表里。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分析这一关系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表达出来,使得思考的结果得以被他人理解和传达。

同时,语言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

不同语言拥有不同的语法和词汇结构,这使得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思考时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以英语和中文为例,英语是一种以时态为主的语言,较为注重动作的时间性和进行时态的表达。

相比之下,中文注重事件发生的顺序和身份关系,更为强调中心词和背景的区分。

由于语言的差异,英语和中文使用者在描述同一事件时可能会突出不同的细节和场景,这反映了语言对思维倾向的影响。

此外,语言也塑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意义构建的媒介。

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考方式和价值观。

例如,日本语中有许多专门描述自然景物的词汇,这反映了日本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重视;而西方语言中则更加注重个体的力量和个人主义的价值。

同时,思维也对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思维方式决定了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

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依据自己的思维模式来选择词汇和语言结构,从而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因此,思维的特点也直接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风格。

此外,语言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感知和理解世界的窗口。

不同的语言环境可以影响个体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

当一个人学会多种语言时,他会具备不同语言所倾向的思维方式,从而能够利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和思考。

这为个体的发展和学习提供了更加广阔和多样化的视角。

在社会层面,语言也承载着文化传承和认同的功能。

不同的语言背后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能够表达出自己所属社会和文化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摘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言可以反映思维,但反映程度有限。

这种局限性受到语言自身的模糊性、模糊的范畴化、神秘事物的难以言说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因素影响。

关键词:语言;思维;范畴;模糊性;神秘事物人是思维的动物,也是语言的动物。

语言和思维一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特性。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功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语言对思维的反映是毋庸置疑的。

人们可以通过语言媒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传达给外界。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语言变得更加便利。

本文认为语言作为思维的体现,可以且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思维。

这种局限性受到语言自身的模糊性、模糊的范畴化、神秘事物的难以言说性以及语言使用者的个体因素影响。

1 语言自身的模糊性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提出了模糊控制概念,认为“模糊”是人类感知万物、获取知识、思维推理和决策实施的重要特征。

“模糊”比“清晰”所拥有的信息容量更大,内涵更丰富,更符合客观世界。

以此为理据,模糊语言学应运而生,该学派的倡导者主张命题的逻辑值除了真或假,还可以存在中间状态的逻辑值。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体现。

人类的思维是对意识的加工,而语言是思维的产物。

因此,物质、思维和语言三者是紧密不可分离的。

在这三者当中,唯有物质是客观、精确的。

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局限,人的意识以至于更为高级的思维不能准确地反映精确的客观现实,随之产生的语言——对主观的再主观体现——也无法准确描述客观世界的全貌。

正如波兰哲学家沙夫在其著作《语义学引论》中所言,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分类比表现这一分类的词要丰富得多,事物各分类之间是存在过渡状态的。

[1]因此,模糊性可以说是语言的一个固有属性。

2 模糊的范畴化没有任何特征是所有的游戏共有的,维特根斯坦以此为据,在其著作《哲学研究》中提出了“家族相似性”原理,即被归纳到统一范畴内的成员仅相互类似,没有统一的共同特征。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

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

1)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语言也离不开思维。

二者如影随形,谁也离不开谁。

一方面,没有语言,思维活动无法进行,思维成果无法表达,思维实际上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无所谓交际和思想,语言工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没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思维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哪里有思维活动,哪里就有语言活动。

2)语言和思维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语言和思维是互相适应的,思维发展水平有多高,语言的发展水平就有多高。

一种语言,无论它的结构简单复杂与否,都是能满足一个社会集团交际的需要的,当然也能适应思维的要求。

因此人类语言无所谓先进与落后,无所谓优劣,都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及其对认知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是个体思维的载体之一。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并塑造了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

本文将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以及思维对语言的塑造等方面展开探讨。

语言起源于人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表达需求。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语言主要是以非语言形式存在的,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声调等。

这些非语言符号在沟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智慧的发展,人类逐渐转向了口头表达,并创造了符号和音节来表示具体事物。

这样的语言发展为日后的文字,使得思想能够以更加具体和抽象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实现了认知的深化和拓展。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对思维的形式化和组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语言对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反映影响了思维的内容和习惯。

首先,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塑造了人类思维的形式和组织方式。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这使得人们在使用不同语言时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一些语言中存在着严格的时态和语法规则,这要求说话者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这种语法要求使得人们在思考事物发展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时间的轴线和逻辑关联,推动了思维的顺序性和逻辑性发展。

而另一些语言则较少强调时间顺序,更注重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这种语法和词汇的不同创造了不同的思维空间,丰富了人类的认知领域。

其次,语言也深刻影响着思维的内容和习惯。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文化传承和认同的功能。

语言中的词汇、词义和短语等都与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经验相关联。

例如,在一些东方语言中,人们通过使用丰富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感知能力。

而在一些西方语言中,人们更注重直观和逻辑的表达方式,强调具体的证据和分析思维。

这些语言习惯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和问题解决的思路,从而塑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风格和行为模式。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什么?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说到语言,我们往往只想到交流和表达。

但是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并不仅限于此。

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他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影响思维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因此不同的语言之间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比如,中文中有许多成语和俗语,这些成语和俗语所表达的思想离不开中国的文化背景。

而英语中更注重逻辑思维,他们的语言对应哲学思维、科学研究等领域。

二、语言塑造思维语言不仅仅是被动地影响思维,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主动地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有许多职业或领域会在专业术语中刻意添加一些限制性语法,来锁定、缩小其思维范畴。

语言也能够激发人们的语言运作能力,聚焦人们的思考力量。

该项启发式教材是美国教育的标志性产品。

这些产品原本是美式智商测试的题目。

但实际上该教材并不是要教会儿童特定的知识,而是强调怎样通过语言的形式来开展自己的运作能力。

三、语言对思维的限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限制。

因为语言只能表达语言所能表达的内容,很多情况下会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想。

这就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事物,比如情感、情绪等。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需要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如音乐、绘画等。

四、语言的分类学语言的分类学是语言学的分支。

他分析和归纳了人类语言存在的规律和特点。

语言的分类学对于人们认识语言和对比语言有很大的作用。

也对理解语言思维关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五、语言的进化人类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地演变、进化中。

语言的进化不仅是表述方式的不断演变,还包括语法结构、词汇等方面的变化。

关于语言进化的研究,在人类文化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语言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总之,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通过对语言的更深入了解,不仅可以从语言中得到启示,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思维方式,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更好地应对交流沟通的挑战。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简答题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简答题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简答题篇一: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和驱动力。

首先,语言对思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语言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主要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思考。

语言能够帮助我们组织和整理思维,使抽象概念具象化,让思维更加具体和清晰。

不同的语言对于思维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语言中的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都有所差异,这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习惯。

其次,思维对语言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思维是语言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思维能够影响语言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一个人思维的丰富程度和独特性,会对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创造性思维中,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力会推动语言的创新和变化。

此外,语言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思维的变化,也推动了思维的进步。

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丰富性,为人们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思考角度。

而思维的发展则推动了语言的扩展和演变,使语言具备更好的表达能力和适应性。

总结起来,语言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表达方式,而思维则是语言的基础和驱动力。

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语言现象。

篇二: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智力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意识的工具,而思维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过程。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语言影响思维,同时思维也塑造和影响语言的发展。

首先,语言对思维具有塑造和影响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具体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来组织和表达思维。

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词汇、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语言中的动词时态比较复杂,会要求说话者对时间概念有更精确的把握,而一些语言中的名词分类更细致,会要求说话者对事物的分类更加仔细。

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作者: 林元龙
作者机构: 莆田学院外语系,福建莆田351100
出版物刊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4-6页
主题词: 语言;思维;交际语言观;认知语言观
摘要: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找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都无法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解答.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要探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给语言和思维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本文尝试为语言和思维重新定义,并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10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O ct .,2002第20卷第5期 JOU RNAL O F SOC I A L SC IEN CE O F J I A MU S IUN I V ERS ITY V o l .20N o .5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看语言与思维的关系①林元龙(莆田学院外语系,福建莆田351100)[摘 要]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中起什么作用?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找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都无法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解答。

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要探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给语言和思维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

本文尝试为语言和思维重新定义,并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语言;思维;交际语言观;认知语言观[中图分类号]B 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02)05-0004-03 自然语言在人类认知和思维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哲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都试图给这个问题找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都无法给出一个无懈可击的解答。

原因何在?我们认为,要探究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首先必须给语言和思维下一个可操作的定义。

本文尝试为语言和思维重新定义,并从交际语言观和认知语言观的角度探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和思维的定义给语言下定义,必须先对与语言有同构关系的“文化”作一界定。

1.文化指人类有意图的活动及其结果。

这个定义包括三层含义:(1)文化是人类独有的。

虽然动物界有诸如蚂蚁社会、蜜蜂社会、大象社会等与人类社会有相似之处的社会,但它们与人类社会有本质上的区别:动物社会组织形式是遗传决定的,具有非发展性,几千年前的蚂蚁社会和今天的蚂蚁社会就其组织形式而言是相同的;而人类社会却是不断发展的。

(2)文化所指的人类活动是有意图的。

首先,它不包括人类纯生理的反应:如眼睛碰到刺激会流泪,喝水多了要小便等;再如,幼儿吃东西时口里发出声音不是文化现象,但成年人吃饭嚼东西发出响声的大小或不出声却是受意图影响的,便属于文化现象。

其次,文化也不包括非意图活动,如果一个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把地上的一团泥压成了一个非常有诗意、有艺术美的形状,那这个“泥塑”无论如何不能算是“文物”,即使几百年之后它被人挖了出来。

但是,人类为了避寒而造的遮蔽物或是为了打猎而制造的工具,即使再粗糙或低效也是文化的物品。

(3)文化包括人类有意图的活动及其结果。

活动主要指自理活动、语言活动、思维活动、体力活动和象征活动。

所谓结果,则包括了一切由人类意图活动所导致的一切以物质、精神、知识、行为或制度形式出现的后果,如学校、医院、图书、建筑、食品、信仰、民族仇恨、沙文主义、法律等。

2.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部分,它是指人类某个群体所通用的有一定使用规则和意义的有声和 或有形符号。

这个定义包括了多层含义:(1)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与生俱来的东西(如东方人的黑头发)不能算作文化,但东方人认为黑头发是美丽的便属于文化的东西了。

(2)语言之所以是文化的特殊部分是因为它不仅是人类有意图的活动结果而且同时必须是人类某个群体所通用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如果某个人为了某种意图发出或画出某个他本人明白但其他人都不懂其义的声音或符号,我们则说这一声音或符号不是语言,只是一块文化碎片,可以有文化研究价值,关于这一点,最典型的例子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怪才,他们用别人看不懂的符号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些符号不是语言却是有待后人慢慢解读的文化符号。

(3)所谓某个群体,可以指一个民族,也可以指一个村落的村民,也可以指一个职业圈子里的人。

这层含义对我们讨论语言与思维以及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特别重要,因为不仅不同语种之间在文化含义上存在很多差异,就是在同一语种中的不同方言(在本定义中算作语言)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文化含义差异甚大的问题。

如同样是讲汉语,许多北方人将父亲的兄弟称作“大爹 爸爸”、“二爹 爸爸”等,而其他地区则一般使用“大伯”、“二叔”等称呼。

这其中的文化差异就很大,叫“大爹 爸爸”或“二爹 爸爸”的侄儿 女和叫“大伯”或“二叔”的侄儿 女对父亲的兄弟的感情和期望值是大不一样的。

3.思维是大脑产生信息的活动,这些信息是动物做出行为选择的依据。

该定义的关键词是行为选择。

假如一个动物对某一刺激永远是同样一种反应(如狗被棍打发出惨叫声),那我们说该反应为无选择行为,我们因此不能说,“狗所以惨叫是因为它思考过了,因为它知道惨叫会使它达到某种目的。

”但是,另一种情况则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当狗偷吃了主人储藏的猪肉时,主人打它,它便忍痛低声叫甚至不叫,这时我们可以说狗思考过了:或是“犯错挨打,叫也没用。

”或是“如此罪过,哪有脸叫?”不得而知。

再如,当婴儿第一次见到白衣护士时,都是不哭的,但挨了一针后再见到护士就会哭,以后干脆在进入注射室甚至医院之前就大哭起来,再大一点也许在父母的鼓励或表扬之下竟然一点都不哭了。

这种经过选择后而作出的行为才能证明思维活动曾经发生过。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定义中的行为包括外部行为(即观察得到的行为)和内部行为(即观察不到的大脑活动,即思维)。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改变了其原先的思维方式,那一定是思维的结果。

二、从交际语言观看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坚持交际语言观的学者把语言视为独立于思想和思维活动之外的工具,其唯一的功能就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思想本身是独立于用于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之外的东西。

交际语言观在哲学上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其《工具论》的一篇题为“论诠释”的论文中,研—4—①[收稿日期]2002-03-22 [作者简介]林元龙(1965-),男,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讨了言语、文字与思想的关系,他说:“言语是心灵过程的符号和表征,而文字则是言语的符号和表征,正如所有的人并不是具有同一的文字记号一样,所有的人也并不是具有相同的说话声音,但这些言语和文字所直接意指的心灵过程则对一切人都是一样的。

”(引自洪汉鼎,2001:8-9)在现代哲学家中, Grice(1957)、Fodo r(1983)、Searle(1983)等都认为:语言的功能就是帮助人们交流思想,语言并非思维所不可或缺的东西。

当然,他们承认语言可以间接地参与思维,如语言可以使我们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概念、信仰等。

但总的来说,语言的功能是在人与人的公开交际中发挥的,在大脑内部的思维过程中它却起不到直接的、关键性的作用。

交际语言观在哲学家当中比较容易得到认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他们认为语言是人类为了交际需要而创造出来的。

有些思维形式,特别是那些只需要影象或形象参与的思维,是不需要语言的。

于是,经过简单化的概括,便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思维都可以独立于语言而进行。

并以此为据,得出“语言的唯一功能就是交流思想”的结论。

显而易见,这种观点是不堪一击的。

其次,从语义方面讲,按传统的经验主义哲学观点看,要说甲(不管是语言、动作或是图画)表示乙,必须有充分的理据。

如果甲是动作或图画,那理据就很直接了:甲看上去像乙;但如果甲是语言,那要说出甲为什么表示乙就没有明显的理据可寻了。

这样一来,如果我们说语言的表义能力产生于思想(大脑意象)的表义能力,而语言的功能仅仅是以外部信号的形式将一个人的思想传送给另一个人而已,那我们便得到了满意的解释。

然而,交际语言观这一经典解释也经不起推敲,因为“思维意象说”解释不了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它在我们的命题式思维(p ropo siti onal though ts)面前无能为力。

试问,诸如“因为”、“所以”、“以及”、“万一”、“一旦”之类的概念在大脑当中会有什么意象?“绿草”可以在大脑中以意象形式存在和再现,但“草是绿的”这一命题式句子在大脑中应是什么样的意象呢?但该观点的后来者(如Grice,1957;Searle,1983)又从另一个角度来给予辩护:我们可以从思想的语义特性来解释语言的语义特性。

如,我们可以这样说:要让一句话表示甲命题(如“他是坏蛋。

”),讲话人必须有这样的意图:(1)该言语能使听话人相信甲命题;(2)听话人能听出讲话人想让他 她相信甲命题的意图。

他们认为这才是人们应该寻找的解释,因为思想内容比语言符号意义更直接、更原始(Searle,1983)。

在心理学界,交际语言论以及与之有一定关联的“天生能力说”和“大脑模组结构说”,早在19世纪初就被能力心理学家(faculty p sycho logists)提出来了。

到了19世纪后半叶,由于神经心理学家和神经外科专家发现了大脑专司讲话能力的布罗克区,人们开始相信人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肯定产生于大脑的不同部位,各部位之间相互独立,各司其职。

20世纪初,研究人类智能测试的心理学家也注意到特殊能力(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的问题。

这一观点在现代多智能理论中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如Gardner,1983)。

特殊能力假说指的是:语言的发展至少部分地独立于其他的认知能力,语言并非参与所有的思维活动。

然而,在心理学界,交际语言论的强硬观点与认知语言观的强硬观点一样得不到多少人的认同。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语言发展正常的儿童和成人在学习新知识、记忆新材料、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确实使用了语言,但在使用的细节上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那些认为语言是一种独立能力且主要用于辅助交际的心理学家,也承认语言有反作用,可以辅助思维。

甚至是一直坚信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化服务的皮亚杰(P iaget,1932),也承认语言有助于思想结构的形成和重组。

(桂诗春,2000:585-622)这里有必要区分两种说法:(1)语言本身是某些思想的中介,即某些思想的构成要素(这实际是认知语言论的低调观点);(2)语言有助于或可以促进某些形式的思维活动(这实际是交际语言观而不是认知语言观的看法)。

我们发现,一旦把这两者区分开来,要弄清那些所谓的交际语言观学派的心理学家到底倾向于哪一观点反而变的更困难了。

有趣的是,交际语言观最激进、最著名的鼓吹者,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哲学家,而是语言学家乔姆斯基。

在他(1957)研究转换语法的早期著作中,曾经提出表达思想必须先把思想转换为语言,而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又必须把语言转换成思维语言。

虽然乔氏后来放弃了他的转换语法观点,但他始终坚持语言与思维相互独立的观点。

除了提出他的语言独立说之外,乔氏还于50和60年代提出了语言先天说。

他认为语言先天说是语言共性①(即世界上所有自然语言所共有的抽象的语法特征)的最佳解释。

儿童能在语言刺激贫乏的环境中掌握语言,这只能说明掌握语言是儿童自然成长和成熟而不是学习的结果。

乔氏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看法不仅符合而且还充实了大脑模组和先天论(the modularist and nativist view of the m ind)的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