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
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必背知识及答案

必修一必背知识过关五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2.流水地貌包含,沟谷地貌包含,河流地貌包含。
3.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
4.河谷包含,谷底包含,谷坡上有。
5.V形谷、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分别在什么位置?主要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
6.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有,海积地貌有。
7.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有,风积地貌有,如何通过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
8.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
9.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有。
10.溶洞里的地貌主要有。
11.冰蚀地貌主要有,冰积地貌主要有。
12.对于不同地貌在利用时要遵循什么原则。
先进行背诵,再查阅答案!1.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往往使地表起伏趋向和缓。
2.流水地貌包含,沟谷地貌包含,河流地貌包含。
流水地貌主要包括沟谷地貌和河流地貌等。
沟谷地貌包含V形谷、冲积扇或洪积扇。
河流地貌包含河谷、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3.洪积扇和冲积扇的区别。
洪积扇是指干早、半干早地区暂时性沟谷流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
冲积扇是指山地常年性河流从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以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携带的部分碎屑物堆积下来,形成以出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4.河谷包含,谷底包含,谷坡上有。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谷坡上有阶地。
5.V形谷、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分别在什么位置?主要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
V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上游,冲积扇一般位于出山口也叫山前冲积扇,冲积平原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一般位于河流入海口。
其中V形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
6.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有,海积地貌有。
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蚀地貌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积地貌有海滩和沙嘴。
7.风沙地貌分为,风蚀地貌有,风积地貌有,如何通过新月形沙丘判断风向。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岩浆:指在地球深部自然形成的部分或全部呈液态的炽热熔体。
(P37)2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由石英(硬度为7)、长石(硬度为6)和少量云母(硬度为2---4)等暗色矿物组成。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指又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冷凝而成的矿物岩石,多数为岩浆岩组成,质地疏松多孔。
4岩浆作用:指上地幔高温高压熔融体向地表或近地表附近侵入/喷出,矿物冷凝结晶,熔融体液态到固态的全过程。
5 火山作用:又称“岩浆喷出作用”,指岩浆喷出地表冷凝成岩的过程。
(P40)6 斑状结构:岩浆中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而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则为斑状结构。
(P46)7 气孔构造:指喷出岩或浅成脉状岩体边缘常见朵状、浑圆状、倒水滴状、管状或不规则状的空洞。
(P47)8 杏仁构造:指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填充时,其填充物宛如杏仁。
(P47)9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大气、水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化学分解和合成,致使岩体崩解、剥落、破碎而形成松散的碎屑物质的作用。
10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外动力地质营力如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12搬运作用:是指地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产物绝大多数被流水、冰川、风力、波浪等外动力地质营力搬运到其他地方的作用。
13沉积作用:是指由于搬运营力的减弱(如水流或风力速度降低、冰川融化等)及其他因素影响,被搬运物质在适宜场所沉积下来而形成松散沉积物的作用。
14成岩作用:是指沉积后的松散沉积物被埋葬于地下深处环境,再经过一系列变化最后固结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
15层理:是指由岩石的成分、碎屑(或沉积物颗粒)、颜色等在垂向上变化所形成的一种层状构造,是由不同时期沉积作用的性质变化造成的。
16 吹扬:(吹蚀)是风以自身的动力将地表砂粒和尘土扬起吹走。
17风棱石:卵石或砾石可以被磨蚀成多个磨光面和清晰边棱,这种石块称为风棱石。
新高考地理冲积扇冲积平原

考点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扇——冲积扇系指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山地溪、河,流出谷口到山麓地带后,由于比降减小,失去约束,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冲积扇的形态是一个以沟口为顶点的扇形倾斜面,向外逐渐过渡到山前冲积平原。
冲积扇的组成物质受流水沉积规律的制约,堆积物的颗粒从冲积扇顶端到边缘由粗变细。
冲积平原——指大面积的河漫滩、三角洲平原以及山前冲积扇和山间盆地冲积平原。
它可由一条或几条河流形成。
冲积平原多发生在地壳下沉的地区,这里地势平坦,有深厚的沉积层。
密西西比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恒河平原等都是世界有名的大冲积平原。
【拓展提升】下图为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土石分布示意图。
图中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坡堆积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可能是()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海浪作用D.冰川作用2.推测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主要来源是()A.冲积平原B.冲积扇C.山顶D.山坡风化3.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主要原因是()①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①地表物质颗粒较粗,利于保水①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①地势较低,年降水量大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D 2.B 3.C【解析】1.结合图例可读出,山坡堆积物中角砾最多,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棱角分明磨圆度较差,未受到流水的磨蚀作用,且分布海拔较高,最可能是受冰川作用,D正确;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的分选性和磨蚀作用强,可能性小,AB错;祁连山距海远,不会受海浪作用,C错。
故选D。
2.从图中看,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冲积平原草原茂盛,且与山坡之间有冲积扇相隔,不可能是主要来源,A错;由材料可知,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因此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主要来源是冲积扇,B正确、CD错。
高中必修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教案

常见地貌类型【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景观图和示意图来说明不同地貌特征及分布。
2.通过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3.形成对地表形态的科学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学习重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学习难点】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常见地貌类型,说明其景观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一、知识体系导引二、新知学习知识点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
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2)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知识链接:石灰岩主要成分CaCO3,受CO2水溶液的影响被溶解CaCO3+CO2+H2O===Ca(HCO3)2学法指导:1.河流左岸、右岸的确定:面朝河流流向方向,左手边为左岸,右手边为右岸。
2.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分布:思考: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大面积喀斯特地貌分布吗?为什么?提示: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主要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水文条件及生物条件较差,故科斯特地貌发育很不充分。
知识点二:河流地貌1.上游地区一般流经山区或高原。
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使河谷两岸岩石崩解,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
2.中、下游地区河流中游大多位于山区和平原交界的山前丘陵和平原地区,下游多位于平原地区。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二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二4.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篇四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_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5.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笔记篇五河流承载能力的降低促进了沉积,形成堆积地貌。
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主要有以下几种:(1)冲积扇平原冲积扇是河口的扇形堆积。
河水离开山口后,比降显著减小,水流分成许多交叉点,呈扇形向外流动,使河水能量显著降低,大量物质堆积,有利于河水分流。
随着树枝的不断堆积和变化,形成了冲积扇。
冲积扇的物质结构一般顶部较粗,以砂和砾石为主。
随着水流对边缘的承载能力减弱,堆积物质逐渐变薄,边缘一般为砂、粉砂、壤土,分选性能较好。
所以冲积扇是很好的含水层,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以发展自流灌溉。
如果山沟随山体间歇上升,也可形成叠加冲积扇。
(2)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发源于河流的中下游。
在河流中下游,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侧向侵蚀作用加强。
河流常冲刷凹岸,堆积在凸岸,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面积逐渐扩大,在旱季暴露于水中,形成河漫滩。
在汛期,洪泛区被淹没,并继续接受沉积物。
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将被废弃。
许多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河漫滩。
(3)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区的冲积平原。
它是河流和海洋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河流沉积相互作用的产物。
当河流到达海洋的入海口时,由于流速极慢,加上水的扩散,其携带的泥沙会堆积在河口附近,潮汐会支撑其形成三角洲。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综合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河流上、中、下游分布。
河流上游地区存在大量山岳冰川,中游N沟谷多泥石流灾害发生。
(1)河流上游河谷横剖面呈字形,主要是由于流水作用强烈导致的。
(2)图中P处地貌是,其形成主要是由于河流。
M处地貌是,属于地貌。
(3)指出图中河流上游地区可能存在的冰川地貌。
(4)目前,泥石流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
为减少N地泥石流造成的危害,请你为其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
答案:(1)V;下切或下蚀(2)牛轭湖;裁弯取直;三角洲;流水堆积(3)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刃脊等。
(4)建立健全减灾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建立灾情预警和监测系统;植树种草;建设护坡工程、拦洪堤等工程;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
解析:(1)河流上游河谷以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流水下切作用强烈,河谷比较深,横剖面呈V字形。
(2)图中P处是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而形成的牛轭湖。
M处位于河口,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属于流水堆积地貌。
(3)图中河流上游地区为山地地形,其上可能存在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刃脊等。
(4)减少N地泥石流,可以从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宣传措施等方面分析。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减灾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等;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等,建立灾情预警和监测系统;在坡地上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建设护坡工程、拦洪堤等工程;加大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
【小提示】流水地貌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侵蚀地貌:沟谷、V型谷等(一般在河流中上游,如长江三峡、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千沟成壑的地貌形态. );流水沉积地貌:三角洲、河漫滩、冲积平原、冲(洪)积扇等。
在河流的上游地区,河流侵蚀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流横剖面呈"V"型。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多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河流在流经岩性差异明显的河段时,由于差异侵蚀,可能会形成瀑布景观。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

东莞市虎门中学孙月飞问题1:冲积平原是冲积扇、三角洲的上位概念还是平行概念在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冲积平原被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从这里看,冲积平原是冲击-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上位概念。
但参照其他版本教材,冲积平原又与冲积扇、三角洲等作为平行概念出现。
到底哪个版本正确新人教版教师用书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冲积平原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上、中、下游的不同部位上,在河流的不同部位上的冲积平原类型不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极宽广的河漫滩也被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这些资料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一书。
可见,冲积平原概念有大有小,大的概念可指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所有堆积地貌,小的概念则专指河漫滩平原。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大辞典》指出:“广义的冲积平原是指河流泛滥和三角洲增长堆积连接而成的大平原。
它包括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
如华北大平原就属这类大冲积平原。
狭义的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即在洪水泛滥期间河流不断改道,沿河床及其两侧长期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问题2: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有何区别与联系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
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冲积扇:半干旱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的山地河流,由于河床比较固定,冲积物出山口后可继续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但通过河床的摆动,也可以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
由于经常性水流在洪水期时洪水漫流,使冲积扇上的水系也不固定,因而形成相应的洪积物,称为冲积扇的一个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所以这种冲积扇又被称为冲洪积扇。
在山麓地带,往往有多个洪积扇与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围绕山麓带状的缓倾斜的坡地,称为洪积-冲积平原。
问题3:为什么老人教版必修一中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缓斜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
流水地貌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3、喀斯特地貌: 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 蚀、淀积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 溶地貌。(石灰岩广布地区,在中国主要在云贵高原上—— 广西、云南等地) (1)景观: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3、喀斯特地貌: (2)类型: 峰林、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等。 (3)地形特点: 地形崎岖。
流水地貌
2018.9.27
流水地貌
教学要求:
1、流水侵蚀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及其主要类 型。 2、V型谷、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沟谷等 流水侵蚀地貌的景观特点。 3、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流水沉 积地貌的景观特点。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1、V型谷: 一般位于河流上游。因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 宽,从而形成V型谷。 (1)景观: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2、冲积平原: 一般形成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1)特点:地势平坦,土层沉积深厚,面积广大。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2、冲积平原: (2)冲积平原对农业的好处主要体现在: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适合 发展种植业,粮食产量有保证; B、靠近三角洲地区,水路便利; 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易于灌溉,渔业发达; D、平原适合发展村落,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全稳定。
流水地貌
一、流水侵蚀地貌:
4、沟谷 比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
流水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扇): P32 (1)景观:
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貌
二、流水沉积地貌:
1、冲积扇(洪积扇): (2)特点: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 埋藏的锥形。 沉积物:由扇顶向扇端渐细、小。
河流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fluvial landforms),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3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一、河漫滩(flood plain)河漫滩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中水时出露的滩地。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
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
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
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
【专题复习】关于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的区别与联系,一文给你说清楚了

冲积扇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的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
它是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规模大小不等,从数百平方米至数百平方公里。
广义的冲积扇包括在干旱区或半干旱区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即洪积扇;狭义的冲积扇仅指湿润区较长大河流出山口处的扇状堆积体,不包括洪积扇。
冲积扇的规模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在温带或湿润地区,降雨和洪流频率高,侵蚀作用阻碍了冲积扇的增长,湿润区统贯冲积扇的水流把沉积物多半都搬运到冲积扇范围以外去,也阻碍了大冲积扇的发育。
未受构造变形或邻近冲积扇增长所限制的冲积扇,其形状近似部分锥体,横剖面呈凸形,纵剖面略呈凹形。
扇的坡度受冲积扇大小、物质来源、物质来源区主要岩性、堆积历史和构造运动史的影响。
上升区,扇面可以很陡。
粗大砾石多形成陡扇,页岩、泥岩区的细粒物质多形成平缓扇。
与泥石流堆积有关的小冲积扇很陡,物质来源丰富的大冲积扇也很陡。
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
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
其纵剖面形态与河床一致呈现下凹形,横剖面为上凸形。
一般说,冲积扇的大小与河流长度大体呈正比。
干旱区冲积扇面的地貌通常可分为四部分∶活冲刷区,死冲刷区,荒漠砾石铺盖区和未分离的砂和砾石区。
冲积扇的岩石碎块上常有荒漠岩漆,这是一种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层。
大部分人认为,因为岩漆可溶于水,其存在证明这些岩石碎块在近2,000年内没有受到多少洪水的淹没。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第五章:地貌第五章: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风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地表夷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风化产物:风化作用的残留矿物、次生矿物及可溶性物质统称风化产物。
它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某些风化产物还可形成风化矿床。
风化壳:地球表层岩石风化与剥蚀后,由残留在原地覆盖于母岩表层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其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度差较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
地势起伏和缓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地表流水侵蚀较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较低。
坡面重力地貌:是指斜坡上的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在其他各种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滑动和崩塌,而形成滑坡和倒石碓地貌。
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在地表水和地下水或地震的影响下,沿软弱面(滑动面)发生整体向下滑落的过程,成为滑坡。
滑坡只有在由重力引起的下滑力超过软弱面的抗滑力时才能发生,因此,坡体滑落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在因素和诱发因素。
流水地貌: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侵蚀地面,形成各种侵蚀地貌,并将侵蚀的物质搬运到山前谷口,在河流下游或河口进行堆积,形成各种堆积地貌,凡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成为流水地貌。
流水具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三种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流动的水一方面侵蚀岩层,溶解岩石;一方面摩擦床底和两岸谷壁,同时又推动泥沙、石块,撞击坡面和床底,使岩屑崩解,为流水所运移。
流水侵蚀的方式有四种:片状侵蚀、下切、侧蚀和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向源侵蚀,是指线状水流向分水岭方向的侵蚀。
它是河流下切侵蚀作用的结果,是河床、谷地不断的向源头方向伸长。
关于高中地理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

关于高中教材中“冲积平原”的概念辨析问题1:冲积平原是冲积扇、三角洲的上位概念还是平行概念?在新人教版必修1教材中,冲积平原被分为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三种类型,从这里看,冲积平原是冲击-洪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上位概念。
但参照其他版本教材,冲积平原又与冲积扇、三角洲等作为平行概念出现。
到底哪个版本正确?新人教版教师用书或许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冲积平原分布于不同高度、纬度和河流的上、中、下游的不同部位上,在河流的不同部位上的冲积平原类型不同——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极宽广的河漫滩也被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这些资料来自上海教育出版社的《中学教学全书——地理卷》一书。
可见,冲积平原概念有大有小,大的概念可指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所有堆积地貌,小的概念则专指河漫滩平原。
地质出版社出版的《地质大辞典》指出:“广义的冲积平原是指河流泛滥和三角洲增长堆积连接而成的大平原。
它包括山麓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滨平原。
如华北大平原就属这类大冲积平原。
狭义的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即在洪水泛滥期间河流不断改道,沿河床及其两侧长期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问题2:洪积扇、冲积扇、洪积-冲积平原有何区别与联系?洪积扇:指暂时性或季节性河流出山口后变为多河床辫流形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形。
主要发育在干旱或半干旱山区,往往是由多次洪积过程形成。
冲积扇:半干旱山区,具有经常性水流的大的山地河流,由于河床比较固定,冲积物出山口后可继续被带到很远的地方,但通过河床的摆动,也可以形成一个延伸很广、坡度较缓的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
由于经常性水流在洪水期时洪水漫流,使冲积扇上的水系也不固定,因而形成相应的洪积物,称为冲积扇的一个重要物质组成部分,所以这种冲积扇又被称为冲洪积扇。
在山麓地带,往往有多个洪积扇与冲积扇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围绕山麓带状的缓倾斜的坡地,称为洪积-冲积平原。
问题3:为什么老人教版必修一中把冲积平原分为山前缓斜平原、中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冲积平原根据地貌部位和作用营力可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
第7章+5-8节+河口区地貌要点

水系:一条干流及其所属各级支流共同组成的河流 系统。
河流分级
1.树枝状水系 常见于岩石强度比较均一的 地区。
2.角状水系 河谷常作直角状转折。它发育 在岩层或岩石强度均一且有断层或节理的地 区。
3.格子状水系 主支谷呈格子状相交,主谷 延伸较长。主河发育在向斜轴部,支流来自 向斜两翼;或发育在直立节理或断层构造地 区,具有软硬相间岩层构成的单斜构造地区。
2、中部平原以河流冲积物为主。河间地中常 发育湖沼,湖沼沉积物在剖面中呈透镜体状。 中部平原沉积层中还常有海相夹层。(al夹l、eol)
3、滨海平原由海相和河流相共同组成,不同 类型的沉积物呈水平相变。 (al-m)
华北平原的形成
黄河三角洲古岸线和古河道变迁图
第六节 河口区地貌
一、河口区的特征
4.放射状及向心状水系 在穹窿构造地区或 火山锥高地上,河谷自中央向四周发散,在 盆地内河谷从四周向盆地中心汇聚。
5. 环状水系 在穹窿构造山上发育的放射 状水系,侵蚀破坏穹形山,一些支流沿被剥 露出来软岩层走向发育形成环形。
(三)、大区域内河流的展布格局与大构 造有密切联系
大区域内河流展布格局受该地区地势 特征控制,而地势特征,受控于大构造。 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青藏高原, 是全球隆起最高的陆地,由此向东地势渐 低,由此决定了我国主要的河流――长江、 黄河及珠江都自西向东入海。换言之,板 块构造是造成上述河流展布格局的总根源。
4、中心沉积物粗,地下水埋深大,种植条件差,
外围的地下水接近地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 于耕作。
二、冲积平原的形成及地貌特征
冲积平原:指在构造沉降区,在大河的 中下游由河流带来大量冲积物堆积而成 的平原。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 有哪些不同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三角洲是河口冲积平原。
冲击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下面是二者的主要区别整理,欢迎查阅参考。
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有哪些不同
1冲积扇和三角洲的区别
1、形成条件不同:
冲积扇是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三角洲是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
2、形状不同: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
边”。
2冲积扇和三角洲是什么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
河口为河流终点,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
未流入湖泊的内流河称为无尾河,可以没有河口。
河口处断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
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当山地河流至山麓出口进入开阔平坦地区,由于河床坡度变缓,流速减小,水流呈放射状向外流动,搬运能力减弱,携带碎屑物质堆积下来时,形成上窄下宽的扇形冲积堆,外形似扇,叫冲积扇。
其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如太行山麓的冲积扇。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
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境。
古代将河流的凸岸称为讷位。
读某河流分布图(图甲)及弯道水速示意图(图乙),回答下列小题。
【1】图甲中最适宜古代人建筑居住场所的是()A.a c d B.a b c C.b c d D.a b d【答案】A【解析】根据河流地貌知识,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凸岸即讷位,地形较平坦,适合房屋建筑,观察图A项正确。
【2】图甲中最适宜建筑港口的是()A.a B.b C.c D.d【答案】B【解析】港口建设需港阔水深,避风,结合图甲和图乙,港口建在凹岸合适,水位较深,适合泊船,所以选B项。
【考点】河流地貌;聚落和港口选址2.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合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风蚀洼地、风蚀沟谷B.搬运作用──沙丘和戈壁C.侵蚀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沉积作用──桂林山水【答案】C【解析】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是风力的寝室作用;沙丘和戈壁是风力的沉积作用;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的沉积作用;桂林山水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考点】该题考查外力作用。
3.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相对应的成因连线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风力堆积作用B.高山上的冰斗、角峰——冰川堆积作用C.干旱地区的蘑菇石——褶皱隆起D.长江三峡、黄果树瀑布——流水侵蚀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是因为植被破坏流水侵蚀造成,A错;高山上的冰斗、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B错;干旱地区的蘑菇石是因为风力侵蚀形成,C错;故选D。
考点: 外力作用与地貌4.读20元人民币版面图案,该图案所示为我国的桂林山水,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答案】B【解析】桂林山水是石灰岩经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
故选B。
三角洲与冲积扇

一.冲积扇冲积扇是由山前或断崖边向邻近低地延伸的,是一种主要由粗粒碎屑物质组成的圆锥形、舌形或弓形的堆积体。
它代表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粒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元,通常在下倾方向上变成细粒、坡度较小的河流体系。
然而也有某些扇,它的前缘直接进入湖泊或海洋,则称为扇三角洲。
关于扇三角洲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论述。
冲积扇的形成和作用过程(一)、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在山区或上游发生暴洪时,大量的水体夹带丰富的泥砂沿山沟顺流直下,当流出山口时,空间突然开阔、坡度锐减、水流能量突然骤减,巨量的砂、砾、泥快速堆积而形成。
在形成冲积扇的过程中常伴随有重力的不稳定性而出现重力流。
因些冲积扇大量地出现于构造的活动区,如裂谷盆地、与走滑有关有拉张盆地、前陆盆地和快速抬升的山体前缘。
在我国天山山前和昆仑山山前可见大量现代的冲积扇。
同时冲积扇的发育与气候有关,虽然一般认为冲积扇发育于干旱地区,实际上冲积扇既可发育于干旱气候地区,也可发育于潮湿气候地区。
然而气候对冲积扇的发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即干旱地区冲积扇坡度比较陡、扇体较小且沉积物粒径大小悬殊;而潮湿气候地区的冲积扇坡度小、扇体较大且沉积物粒径相对细而均一。
(二)、冲积扇的作用过程McGowen和Groat (1971)把冲积扇划分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三个亚相。
也有学者把冲积扇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三个亚相(图1)。
图1理想冲积扇沉积类型及剖面形态(据R.D 斯皮林,1974)冲积扇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沉积物所反映的特征来决定的,它们在剖面上主要是由多个正旋回的沉积层序组成,绝大部分的扇体反映辫状河流和泥石流和漫流沉积的叠加,其次还有筛滤作用的沉积(图2)。
图2 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层序二、冲积扇储层的特征1、储集体的形态冲积扇的动力成因和沉积特征,决定了砂砾岩储集体的形态特征在扇体走向的平面上呈长条形分布,而且向下游方向发散,主要是有辫状河道不断改道的砂砾岩体在侧向上的组合。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沉积相的分类
按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相组——陆相组、海相组和海陆过渡相组。 然后根据次级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划分相、亚相、微相。
相组 相
I.陆相组
II.海相组
1.残积相 2.坡积——坠积相 3.山麓——洪积相 4.河流相 5.湖泊相 6.沼泽相 7.砂漠相 8.冰川相
1.滨岸相 2.浅海陆棚相 3.半深海相 4.深海相
河漫亚相 (泛滥平 原亚相)
河漫滩(flood bank) 河漫湖泊(flood lake) 河漫沼泽(swap) 曲流河微相
河床亚相
泥石流(debris flow)
辫状河道(braided channel)或心滩
河道间亚相
河道间/河间地 ( interchannel area)
废弃河道 (abandoned channel)
河流相
河漫滩沉积特点:粉砂、粘土沉积为主。波状层理和洪水层理为主,可见水 平层理。具有不对称波痕、干裂、雨痕、植物碎片。 河漫湖泊沉积特点:粘土沉积为主,有粉砂出现是河流相中最细的沉积。 河漫沼泽沉积特点:粘土沉积为主,有粉砂出现,具泥炭沉积。
河漫沉积整体表现出如下特征 1)沉积类型简单:为粉砂岩和粘土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沉积 物较边滩沉积细,比河漫滩沉积粗。垂向 上突出的特点是位于河床沉积之上,细砂、 粉砂、泥组成的薄互层。 以具有小型波状、交错层理为特征。
1、无内部构造的砂和粉砂,分选差,偶 有波状层理;2、大型交错层理;3、水平 层理;、小型波状交错层理;5、叠瓦状 波状层理;6、水平层理的粉砂质粘土
沉积相及微相划分
河流相、冲积扇相、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
1
沉积相(sedimentary facies)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河口三角洲?秦为胜河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时,水流流来向外扩散,动能显著减弱,并将所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一片向海或向湖伸出的平地,外形常呈△状,所以称为三角洲,三角洲又称河口平原,从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顶部指向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三角洲的面积较大,上层深厚,水网密布,表面平坦,土质肥沃。
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有扇形三角洲、鸟足形三角洲和尖形三角洲。
①尖头状三角洲,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②扇状三角洲,如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③鸟足状三角洲,如美国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世界上比较著名的三角洲很多,主要有尼罗河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多瑙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恒河三角洲以及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等。
三角洲地区不但是良好的农耕区,而且往往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
三角洲地区一般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因而多为良好的农耕地区。
如我国的珠江、长江等河口的三角洲,皆是农业高产区。
黄河三角洲虽然土地肥活,但由于受到盐碱的影响,农耕条件稍差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河流的入海口没有形成三角洲。
如刚果河与我国的钱塘江口就没有三角洲。
这是因为钱塘江水里的泥沙含量稀少,而且河口是非常宽阔的喇叭口形的江口,涌潮的巨大冲刷力,使泥沙不能沉积下来,即使有些泥沙侥幸留下来。
堆积在钱塘江口,也难以加高,只能般在水面下形成一道水下沙坎,形不成露出水面的三角洲。
刚果河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是由于 、刚果河河口西部为刚果盆地,东部为平原,两者落差大, 刚果河的流速很快,泥沙不易沉积。
、刚果河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植被覆盖率高, 植被破坏小、水土流失少,使得河水含沙量小,泥沙不易沉积●、中部为刚果盆地,泥沙沉积其中,到河口处的极少.此外,与三角洲形成过程相反,河流来沙量较小,河口受潮流的强烈冲刷作用,无三角洲形成,常成喇叭形,这种河口称为三角港或三角湾,如杭州湾(钱塘江口)就是一个典型的三角港。
钱塘江挟沙少,河口海岸下降,潮差大,不仅使河流携带的泥沙不能在河口堆积,而且引起强烈的冲刷,使河口加深与展宽,逐渐形成三角港。
三角港更加大了潮差,因而形成著名的钱塘江涌潮。
涌潮使泥沙在河口区上段堆积成凸起的拦门沙。
长江三角洲: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
包括江苏省和上海市东南部、浙江省东北部。
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
三角洲顶点在镇江市、扬州市一线,北至小洋口。
南临杭州湾。
海拔多在10米以下,间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
长江年均输沙量4~9亿吨,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长江中沉积,个别年份高达78%,三角洲不断向海延伸。
长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仓市、金山县一带的古沙嘴海拔多为4~6米;长江以北扬州市、泰州市、泰兴市、如皋市一带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后期最高海面稳定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到距今约2000年时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随长江主流向东南延伸与钱塘江口沙嘴相连,泥沙继续堆积,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
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蚕丝、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
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十大河流三角洲:(1)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孟加拉国、印度):80000平方千米(2) 长江三角洲(中国):50000平方千米(3) 湄公河三角洲(柬埔寨、泰国):44000平方千米(4) 尼日乐河三角洲(尼日利亚):36000平方千米(5)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缅甸):30000平方千米(6) 勒拿河三角洲(俄罗斯):30000平方千米(7)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美国):26000平方千米(8) 奥里诺积河三角洲(委内瑞拉):26000平方千米(9) 尼罗河三角洲(埃及):24000平方千米(10) 红河三角洲(越南):15000平方千米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
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了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
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
多种气候条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极地区、瑞典的拉普兰(Lappland)区、日本、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以及其他温暖至湿润的地区均可见到。
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好,由暴发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间盆地区尤为突出,通常被视为荒漠地形的特征。
冲积扇有几种重要的类似物。
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处是后者在河流入海或其他水体处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于洋底,由通过海底峡谷搬运的沉积物堆积而成。
研究现代冲积扇,可为辨认古冲积扇,从而为研究地质历史提供线索。
冲积扇对人类有实际经济意义,尤其在干旱与半干旱区,它是用于农业灌溉和维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
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矶,整个都建在冲积扇上冲积扇大小,主要与沉积物供给量、气候因素、物质来源区与堆积区的地形条件有关。
在温带或湿润地区,降雨和洪流频率高,侵蚀作用阻碍了冲积扇的增长,湿润区统贯冲积扇的水流把沉积物多半都搬运到冲积扇范围以外去,也阻碍了大冲积扇的发育。
近期未受构造变形或邻近冲积扇增长所限制的冲积扇,其形状近似部分锥体,横剖面呈凸形,纵剖面略呈凹形。
扇的坡度受冲积扇大小、物质来源、物质来源区主要岩性、堆积历史和构造运动史的影响。
近期上升区,扇面可以很陡。
粗大砾石多形成陡扇,页岩、泥岩区的细粒物质多形成平缓扇。
与泥石流堆积有关的小冲积扇很陡,物质来源丰富的大冲积扇也很陡。
干旱区冲积扇面的地貌通常可分为四部分︰活冲刷区,死冲刷区,荒漠砾石铺盖区和未分离的砂和砾石区。
冲积扇的岩石碎块上常有荒漠岩漆,这是一种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层。
大部分人认为,因为岩漆可溶于水,其存在证明这些岩石碎块在近2,000年内没有受到多少洪水的淹没。
岩漆的有无必然与洪水相关,也是识别死、活冲刷区的基本特征。
无论死、活冲刷区都有许多粗大砂砾,其中散布着巨大石块,径长甚至大到10公尺。
死冲刷区的粗大石块上都不同程度地染有岩漆,砾石的平均粒径也比活冲刷区的大。
这种粒径的差异说明︰死冲刷区物质沉积时,气候较湿润,降雨较多,河流流量比现今为大。
冲积扇上值得注意的其他地貌特征有︰泥石流堤──蜿蜒的块砾堤,代表从前泥石流的两侧边界;扇顶深谷──峡谷状的沟谷,围限着扇顶的活河床。
还有荒漠砾石盖层,由带稜角的卵、砾、块石交错搭接而成,在扇面上形成平坦或波状的硬壳,过去认为是风力作用的产物,目前有人提出是降雨、径流和重力作用将扇面细粒物质移走而形成的,风力作用只是阻止细粒物质在已形成的砾石盖层上堆积。
冲积扇堆积物粒径变化很大,在一些扇的上部有比小卡车还大的巨石,1公尺左右的砾石可被冲到扇缘,大砾石与黏土也可在同一处堆积中出现。
在堆积层序方面,湿润地区的冲积扇,因每年有季节性的洪水和植被发育,所以垂直剖面中可出现一系列的埋藏的有机质层,各有机质层在横向上都相当连续,这说明沉积物依次覆盖在前一年的草被之上。
在干旱区,洪水稀少,且常以泥石流形式出现,往往被局限在扇顶深谷中。
因此在堆积层序中出现直线到曲线形的岩屑舌,可从扇顶伸延到扇中或更远。
由于堆积作用区向侧向和下游不断摆移,冲积扇的内部结构表现为一系列的透镜状与楔状体在垂直方向相互交替堆叠,它们是粗、细和混合粒级的堆积物构成的复杂层组,在横向上相互错叉或尖灭。
冲积扇上有各种类型的水流,从较清的水流到泥石流。
前者与其他环境中的清水类似,具有同样的物理与水力学规律,对沉积物进行同样良好的分选;只是水系形态有差别。
在山区是各支流汇入主流,而在冲积扇上则倒置为主河流入补给自由分岔的支流。
当山地物质来源区有大量细粒物质,加上强烈暴雨,可形成高稠度的泥石流,其中巨砾的重量可比在水中减轻60%,因此搬运能力很大。
冲积扇的侵蚀或堆积速率一般由于缺乏资料,难以估计。
然而加利福尼亚州怀特山(White Mountains)西侧的米尔纳河冲积扇(Milner Creek Fan)由于位于凝灰岩上,根据钾-氩年龄测定法(potassium-argon dating)测定出的年代为70万年,因而得知该冲积扇形成于70万年内,平均堆积速率约为每1,000年7.5∼20公分(3∼8吋)。
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对冲积扇的发育都有明显的作用。
山地抬升将导致一群冲积扇的发育和扩大。
气候由干旱变湿润或由湿润变干旱将强烈地影响冲积扇的增长速率和堆积区的位置。
冲积扇位于山前,一般地势较高。
冲积平原一般位于中下游河流两岸,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至下游入海时流速减慢而泥沙堆积成的。
洪积扇——在沟谷出口处,由于坡度骤减,流速降低,同时因洪水出口后不再受两侧沟壁的约束,水流迅速分散而形成的放射状水道,流水搬运能力大大削弱,就在沟口堆积大量的砾石,沙,亚黏土等,形成半圆形的扇形地,小的叫冲出堆,大的叫洪积扇。
(因洪水有较大的石块)河漫滩平原——是在一般年份河流高水位时,河水泛滥能淹没的谷底部分。
在河流下游,河漫滩都比较发育,极其宽广的河漫滩,可称之为冲积平原或泛滥平原。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在河流的下游,由于水流没有上游般急速,而下游的地势一般都比较平坦。
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到了下游后因流速不再足以携带泥沙,结果这些泥沙便沉积在下游。
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
基本上任何河流在下游都会有沉积现象,尤其是一些较长的河流为甚。
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平原是亚马逊平原,乃由亚马逊上游的泥沙冲积而成。
而中国的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亦属这一地形,还有我国的宁夏平原也是典型的冲击平原,宁夏平原的土的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