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考情分析:
河口三角洲(河口海岸带)是近几年常考的知识点。河流入海口的海岸地区人口、城市和产业活动非常密集,这一地区是河流和海洋的共同作用地带,具体表现在有河流的堆积和侵蚀作用,也有潮汐和海浪的侵蚀与堆积作用,两个作用的强弱此消彼长,同时也引起了海退与海进、陆进与陆退的变化。河口三角洲是考查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区域载体,是一个热点的考查区域!
教学目标:
1.加深对流水作用的理解;
2、提升综合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促进知识链和知识网的形成;
4、进一步掌握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提高图文信息提取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复习相应必修教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引
1.播放近几年全国卷关于河口三角洲的高考真题。(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引起学生重视。)
2. 展示本课考情分析,让学生明确本课需要研究、掌握的主要任务。
二、流水作用知识点回顾
1.河流地貌发育的一般时空分布规律(手绘简易河流,标注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
提问:形成河口三角洲的沙源主要来自河流水的对河道的侵蚀吗?
答:沙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流水侵蚀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地形
(2)降水
(3)植被
(4)土质
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条件具体的影响过程。
3.流水搬运作用发生的主要条件
(1)流量大
(2)流速快
4.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条件
(1)物质:来沙量大
(2)动力:流速慢
提问:流速因何减慢?
流水堆积处就只有流水堆积作用而没有流水侵蚀用吗?引出名词冲淤量。
河口三角洲处,还有没有其它形式的外力作用?引出海水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解释海进、海退、陆进、陆退等名词的含义。
三、河口三角洲的变化
(核心:原有的堆积和侵蚀动态平衡被打破)
探讨河口三角洲的变化,我们首先要把握好时间尺度:一般来说短期内的变化偏要人为因素,而长时间的变化偏要自然因素。
(一)短期变化
短期内三角洲有明显变化,主要从植被和工程建设两大角度考虑。如植被覆盖率会直接影响到沙源数量。而水库大坝的修建会使下游泥沙、水量减少,会引起冲淤量的变化。河口地区修建的水闸也会降低海水的冲淤能力。
(二)长期变化
长期变化主要从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面升降,以及地壳运动引起的陆地升降。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一:(全国卷2008年高考36题节选)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⑶指出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答案: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 河在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一)审题不清,没有按照题目要求先指出,再分析。应对措施:强化对指令词的讲解。
(二)对三角洲形成的规律原理掌握不透,且没有逆向思维。应对措施:强化知识要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三)不能准确、完整的获取图文信息,导致答案不完整或答案脱离材料。应对措施:强化“区域特征+材料信息+原理/规律”的解题思维过程。
练习二:(2016·新课标Ⅱ,9~11)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下图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0图6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解答该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一)不能准确、完整的获取图文信息,表面问题是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较弱。实际是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习惯于将知识固化,形成思维定势。先入为主的思想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反而不利于对图文材料的理解。
应对措施:打破思维定势,世界上的地理现象并不非此即彼的。任何地理现象的形成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让学生一定要忠实于材料,相信自己的眼睛。
(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
应对措施:加强对地理现象形成过程以及动态变化的了解。
小结:
在分析工程影响的时候学生喜欢放大化、绝对化,不能区分要素间的主次联系,这是分析问题时指向不明的主要原因。
众多学生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偏向于单独化、片面化。但是地形地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上述两种现象是我们在学习知识,解题过程中应该要注意的问题。
拓展:干旱地区的冲积扇受流水和风力的共同作用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下题。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最终该区地貌及外力作用的变化可能是
A.洪积扇减小,流水作用减弱 B.戈壁减小,风力作用增强
C.戈壁增大,冰川作用增强 D.洪积扇增大,风力作用减弱
五、呈现板书提纲,布置课后探究任务
板书:
小专题:三角洲的形成与变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降水
植被
地形
土质
流量
流速
慢
地势趋于平缓
海水搬
运能力
河道变宽
海水顶托
弱
海岸线弯曲
水下坡度平缓
冲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变化
原因
植
被
砍
植
工
程
水减少
水
库
沙减少
降低海
水的冲
淤能力
水
闸
海
造陆
海床升降
海面升降
动力
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