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的特点
温庭筠七律名篇
温庭筠七律名篇介绍温庭筠七律温庭筠(836年-908年),字义明,东晋安吴(今江苏苏州)人,是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唐末文学革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晚唐绝代才子”。
温庭筠的诗才高超,尤其擅长七绝,他创作的七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温庭筠七律。
温庭筠七律的特点温庭筠七律是温庭筠在创作七绝时形成的一种特色风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优美:温庭筠的七律诗句通顺、明快,用字准确、优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修辞精细:温庭筠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诗句抒情更加深入人心。
他常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具感染力。
3.情感真挚:温庭筠的七律诗多描写爱情、离别、思乡等主题,情感真挚,打动人心。
4.主题多样:温庭筠的七律涉及生活点滴、社会风貌、历史故事等各个层面,主题多样、广泛。
5.结构严谨:温庭筠的七律结构严谨,行数固定,押韵工整,给人以整齐、美好的视觉感受。
温庭筠七律名篇赏析以下是几首著名的温庭筠七律:《丽人行》丽人行,绝美妆花随暗香。
格调石棉裙,黄金带凤凰。
谁解牵牵伊人地,恰如当初蟒袍玉碾,玉碾何妨奈我心。
天生丽质思无涯,野草人间别有天。
人生无情须守备,良香未泛浓阴春雨经。
阑干坐病暗垂帘。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穷游万里外。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霜雪。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古人崇胜事,今人咏绮罗。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多。
想入新花径,纷开旧草坡。
杨花何事流?春鸟为谁鸣?平生事如昨,除却巫山云。
《温泉》温泉溜死瘦猿藤,烟物侵窗袅细纹。
日光当午不离镜,草木无情绕砌铅。
玉帐豪奢三峡曲,金樽露灿七弦弦。
可怜画角无离曲,谢傅楚山院北泉。
泉轩列岸无尘地,木末花多露微金。
人事漾漾黑暗浅,布帬亦凝已恋碾。
石兰不离沧江满,水禽分去截弦真。
帘鸟相纵空摇柄,凭虚直足梦未趋。
几回紫阁筠簪石,玉体霞寒掷何春。
静观皇云忘离恨,顾戴江眼两星文。
陆游七律诗大全
陆游七律诗大全(实用版)目录1.陆游简介2.陆游七律诗的特点3.陆游七律诗的代表作品4.陆游七律诗的艺术价值及影响正文一、陆游简介陆游(1125 年 -1210 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成长于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
陆游在诗、词、散文方面的成就都十分杰出,其中尤以诗歌创作最为丰富。
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愿望,被誉为“诗史”。
二、陆游七律诗的特点陆游的七律诗以其优美的诗句、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表现手法而著称。
他的七律诗具有以下特点:1.诗句优美:陆游的七律诗语言流畅,诗句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2.内涵深刻:陆游的七律诗主题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愿望。
3.表现手法丰富:陆游的七律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三、陆游七律诗的代表作品陆游的七律诗作品众多,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品包括:1.《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纷纷小雨漉纱窗,黄昏细碎伴离觞。
高卧南楼疑梦觉,故园草树竟如何?”四、陆游七律诗的艺术价值及影响陆游的七律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艺术价值和影响深远。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愿望,还展示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
唐诗七律类比推理
唐诗七律类比推理
摘要:
一、唐诗七律的概述
二、唐诗七律的特点
三、唐诗七律的类比推理方法
四、唐诗七律类比推理的实际应用
正文:
一、唐诗七律的概述
唐诗七律是一种具有严格格律和结构要求的诗体,是唐诗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七律是指每篇诗篇由七句组成,每句四个字,共二十八字。
七律的格律要求严谨,要求诗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唐诗七律的特点
唐诗七律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严谨:七律每篇由七句组成,每句四个字,形成稳定的结构。
2.对仗工整:七律要求诗句对仗,如上下句之间、前后句之间的词语要对仗,体现出和谐美。
3.平仄协调:七律要求诗句中的每个字的平仄音协调,使诗句更具音乐美感。
4.押韵规律:七律要求诗句末尾字的韵脚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如平声、仄声交替等。
三、唐诗七律的类比推理方法
唐诗七律的类比推理方法是指通过分析唐诗七律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找
出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进行类比推理。
例如,通过分析七律的结构,可以发现它与音乐、建筑等事物具有相似的严谨结构;通过分析七律的对仗和平仄,可以发现它与绘画、书法等事物具有相似的美学规律。
四、唐诗七律类比推理的实际应用
唐诗七律类比推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例如,在教育领域,可以通过分析七律的特点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唐诗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文化传播领域,可以通过七律类比推理,将唐诗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传播给更多人。
总之,唐诗七律作为一种具有严格格律和结构要求的诗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七律长征车飞评价建议
七律长征车飞评价建议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评价建议:
1. 表达情感:这首诗情感饱满,充满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精神的赞颂。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2. 语言特点:这首诗的语言精练、铿锵有力,具有强烈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诗中的每个字、每个句子都有深刻的含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是对红军长征战斗过程的高度艺术概括。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从而更好地认识这段历史。
4. 诵读体验:这首诗的节奏明快、气势磅礴,非常适合诵读。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体会红军同志们的艰辛和不易。
同时,这首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综上所述,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
通过评价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事件——红军长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和领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唐诗经典七律30首
唐诗经典七律30首作为文学分析专家,对于唐诗这一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有着深入的研究。
以下是对唐诗经典七律30首的共同特点、风格、意境以及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的分析:一、共同特点格式严谨:七律诗的格式非常严谨,每首诗均为八句,每句七个字,且必须遵循平仄、对仗、押韵等规则。
这30首经典七律无一例外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内容丰富:这些诗作在内容上涵盖了山水、边塞、怀古、送别、咏物等多种题材,展现了唐代诗人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情感。
情感真挚:无论是抒发豪情壮志,还是表达离愁别绪,这些诗作都流露出诗人真挚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二、风格与意境雄浑豪放:部分诗作展现出雄浑豪放的风格,如描写边塞风光的诗作,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清新自然:以山水田园为题材的诗作则呈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意境幽远,给人以宁静恬淡之感。
婉约含蓄:还有一些诗作风格婉约含蓄,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抒发诗人内心的深情厚意。
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地位: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七律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中的瑰宝。
这30首经典七律代表了唐代七律诗的最高成就,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影响:这些经典七律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其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风格也为后代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此外,这些诗作还传播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唐诗经典七律30首以其严谨的格式、丰富的内容、真挚的情感以及多样的风格意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诗作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当然,以下是唐诗经典七律30首中的一些例子。
由于篇幅限制,我无法列出全部30首,但我会尽量选取不同作者、不同风格和不同主题的作品,以展现唐诗七律的丰富多样性。
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抗战诗歌七律
抗战诗歌七律(最新版)目录一、抗战诗歌的背景与意义二、七律诗歌的特点三、抗战诗歌七律的优秀作品及代表人物四、抗战诗歌七律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抗战诗歌的背景与意义抗战诗歌是指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 年至 1945 年)创作的诗歌,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激励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歌成为了宣传抗日、鼓舞士气的重要文化武器。
七律是抗战诗歌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二、七律诗歌的特点七律是一种古典文学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七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十九个字。
在音韵、格律方面要求严格,通常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起承转合是七律诗歌的基本结构,其中起承是铺垫,转是高潮,合是总结。
七律诗歌要求抒发真情实感,同时注重文字的美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抗战诗歌七律的优秀作品及代表人物抗战诗歌七律的优秀作品众多,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以下是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毛泽东:《长征》、《沁园春·雪》等。
毛泽东的诗歌具有雄浑豪迈的风格,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
2.陈毅:《车过兴国老营盘》、《赣南游击词》等。
陈毅的诗歌以真挚感人为特点,描绘了游击战争的艰苦卓绝,歌颂了人民的伟大力量。
3.郭沫若:《黄河大合唱》、《狼山谣》等。
郭沫若的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强调民族自尊和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的抗战斗志。
四、抗战诗歌七律对后世的影响抗战诗歌七律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情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其次,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现代诗歌在传承古典文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时代特色和民族精神。
七律的格式
七律的格式摘要:一、七律的简介1.七律的起源2.七律的特点二、七律的格式1.诗句的字数2.押韵规则3.平仄要求4.对仗原则三、七律的写作技巧1.如何选择题材2.如何构思诗句3.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四、七律的鉴赏与评价1.如何鉴赏七律2.如何评价七律正文:七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唐代,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其特点是篇幅短小、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七律的简介1.七律的起源七律起源于唐代,是当时文人墨客创作的主要诗歌形式之一。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被誉为“七律之祖”。
七律在唐代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涌现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
2.七律的特点(1)篇幅短小:七律每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五个字,全诗共四十个字。
(2)语言精炼:七律诗的语言要求高度凝练,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涵。
(3)意境深远:七律诗多以景物为背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感情。
二、七律的格式1.诗句的字数七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全诗共四十个字。
2.押韵规则七律诗要求第二句和第四句尾字押韵,即平声韵;第一句和第三句尾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即仄声韵;第五句和第七句尾字押韵,第六句和第八句尾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3.平仄要求七律诗要求每句诗中平仄相间,即平声和仄声交替出现。
平声字包括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字包括第三声和第四声。
4.对仗原则七律诗要求诗句之间有对仗关系。
对仗是指诗句中字与字、义与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七律诗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七句、第六句和第八句之间存在对仗关系。
三、七律的写作技巧1.如何选择题材在创作七律诗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题材。
可以选择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生活琐事等为题材,但要求所选题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
2.如何构思诗句(1)抓住主题:在创作过程中,要始终紧扣主题,使全诗内容统一、协调。
(2)构思诗句:在构思诗句时,要注意平仄、押韵和对仗的规律,力求诗句优美、和谐。
七律诗格律
七律诗格律
七律诗格律是一种文学形式,其特点是按照严格的音律规则进行创作,包括平仄、押韵、调式等。
这种格律感让七律诗在语言优美、韵律优美、思想深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七律诗的平仄规律是“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
也就是说,每个句子中的平仄字眼应该是交替出现的,并且每个字眼的音调应该与前后两个音调相对应。
这种规律让七律诗在语言上具有流畅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韵律之美。
七律诗的押韵规律是“押平仄押仄平平仄平”。
这种规律意味着,每个句子中的最后一个音应该是平仄韵,而每个句子中的第二个音应该是仄平韵。
这种规律让七律诗在音乐上具有节奏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音乐之美。
七律诗的调式规律是按照“囚徒调”“首章调”“孝子调”等不同的调式进行创作。
这种规律让七律诗在音乐上具有不同的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文化之美。
七律诗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形式。
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语言之美,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韵律之美、文化之美。
七律律诗五首
七律律诗五首一、七律的特点与格式1. 七律的定义七律是一种古体诗歌形式,源于唐代,是继律诗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
它的特点是每首诗有四个平仄相间的韵脚,各书七言。
七律创作不但要求押韵,而且还要求平仄对仗。
2. 七律的格式七律的格式要求每首诗26个字,不再像律诗之类的长篇大论。
每一句的字数都是严格固定的,第一句、第二句、第七句、第八句都是7字,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第六句都是5字。
二、七律的流派与风格1. 唐宋派七律唐宋时期,七律的流派逐渐形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杜甫和陆游。
杜甫的七律作品以抒发忧国忧民情怀为主题,对社会现实进行剖析,并且表达了对国家兴衰、人民疾苦的关切。
陆游的七律作品则充满了个人情感,写尽了人生百态,反映出诗人的历险和遭遇。
2. 宋元派七律在宋元时期,七律继续发展,形成了宋元派七律。
宋元派七律注重音韵的变化,追求韵味的优美和曲折的篇章结构,展现了更加细腻华丽的艺术风格。
著名的宋代七律诗人有陆游、苏轼、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后世七律诗人的广泛影响。
三、七律的题材与表现手法1. 历史题材七律常常被用于叙述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
诗人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展现出壮志凌云的气势和深切的爱国情怀。
这类作品常用雄浑豪放的词句,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感人肺腑的力量。
2. 山水题材七律也常被用于描绘山水景色。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塑造出宏大壮丽的山水氛围和美丽恬静的意境。
这类作品常用华丽的修辞手法,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3. 秋天题材七律也常被用于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感受。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也是一个寂寥的季节。
诗人通过对秋季景色的描写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深沉的思索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这类作品常用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语言,给人以思绪万千的启迪和共鸣。
4. 爱情题材七律也常被用于描绘爱情和情感。
诗人通过对爱情的赞美、痛苦和无奈的描绘,以及对爱人的思念和祝福的表达,表现出深情厚意和情感的丰富度。
七律诗的特点
七律诗的特点
七律诗是一种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它的特点如下:
1.韵律严格:七律诗的每个句子必须是七个字,相邻的两个句子的韵
尾必须相同,符合“律”这个字的意义。
2.格律工整:七律诗应该符合平仄平仄平平仄的韵律要求,能够根据
这种规律自然地展现出韵律的美感。
3.内容优美:七律诗的内容应该是优美的,能够引人入胜、浪漫诗意。
4.多彩的文学技巧:七律诗的刻画概括使诗歌充满色彩,比喻、比拟、典故等文学技巧会使得七律诗更加精妙。
5.美学的表现:七律诗在格律、意境、文学语言、流韵婉转等方面都
由着重的地方,它的美学表现是深入人心的。
总之,七律诗以其严谨的格律和优美的诗意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唐诗七律类比推理
唐诗七律类比推理
摘要:
1.唐诗七律的概述
2.唐诗七律的特点
3.类比推理的定义和作用
4.唐诗七律与类比推理的关联
5.唐诗七律在类比推理中的应用
正文:
【提纲】
1.唐诗七律的概述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而七律是唐诗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全篇分为八句,每句七个字,要求诗句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七律诗在唐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著名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七律诗篇。
2.唐诗七律的特点
唐诗七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字数固定,每句七个字,共八句;二是要求诗句对仗工整,即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等都要求字义、词性相对;三是意境深远,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四是音韵优美,七律诗要求押韵,使得诗篇具有和谐的音韵之美。
3.类比推理的定义和作用
类比推理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指的是通过发现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具有相似性。
类比推理在科学研究、
文学创作、日常生活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4.唐诗七律与类比推理的关联
在唐诗七律的创作过程中,诗人们往往通过类比推理来寻找诗句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创作出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的诗篇。
同时,类比推理也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欣赏唐诗七律,通过发现诗句之间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领略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魅力。
5.唐诗七律在类比推理中的应用
在类比推理中,唐诗七律可以作为一个丰富的素材库。
通过分析唐诗七律的诗句结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可以发现许多具有相似性的元素,从而为类比推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七律平仄格律表
七律平仄格律表【原创版】目录一、七律平仄格律表概述二、七律诗的格律特点三、七律诗的平仄规则四、七律诗的用韵及对仗正文【一、七律平仄格律表概述】七律,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源于唐代,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它由七言律诗发展而来,每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因此得名七律。
七律诗的格律严谨,对字数、句式、平仄、用韵和对仗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要求。
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七律诗的创作规律,人们将这些要求整理成表格,形成了七律平仄格律表。
【二、七律诗的格律特点】七律诗的格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每首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总字数为 56 个。
2.每句诗中,第一、二、四、五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
3.每两句诗为一个意群,上下句之间要求语义完整,同时要求对仗。
4.每首诗要求用韵,即每两句诗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押韵。
【三、七律诗的平仄规则】七律诗的平仄规则是其格律特点中最重要的部分。
平仄是指诗句中每个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即阴平和阳平,仄声即上声、去声、入声。
七律诗的平仄规则如下:1.第一句诗中,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仄声,第四字为平声,第五字为仄声。
2.第二句诗中,第一字为仄声,第二字为平声,第四字为仄声,第五字为平声。
3.第三句诗中,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仄声,第四字为平声,第五字为仄声。
4.第四句诗中,第一字为仄声,第二字为平声,第四字为仄声,第五字为平声。
5.第五句诗中,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仄声,第四字为平声,第五字为仄声。
6.第六句诗中,第一字为仄声,第二字为平声,第四字为仄声,第五字为平声。
7.第七句诗中,第一字为平声,第二字为仄声,第四字为平声,第五字为仄声。
8.第八句诗中,第一字为仄声,第二字为平声,第四字为仄声,第五字为平声。
【四、七律诗的用韵及对仗】七律诗要求用韵,即每两句诗的最后一个字要求押韵。
此外,七律诗还要求对仗,即每两句诗的上下句之间要求字义、词性相对应,以体现诗句的和谐美。
四支韵七律诗
四支韵七律诗一、引言四支韵七律诗,是古代诗歌形式之一,被誉为经典之作。
它由四个七言句子相连而成,每个句子脚韵相同,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对四支韵七律诗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以及创作技巧进行探讨,并通过实例展示其美妙之处。
二、历史背景四支韵七律诗起源于唐代,是唐诗发展的产物。
当时,诗歌创作达到了鼎盛的时期,四支韵七律诗作为一种新颖、独特的形式迅速流行起来。
这种诗形的出现,丰富了唐诗的形式体系,赋予了诗歌更多的表达方式和自由度。
三、结构特点四支韵七律诗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七言句子每个句子由七个字组成,可以说是七言绝句的延伸。
七言句子的长度相对较长,给予诗人更多的表达空间和展示技巧的机会。
2. 四个句子相连四支韵七律诗由四个七言句子相连而成,句与句之间通过韵脚相连,增强了整体的连贯性和韵律感。
3. 脚韵相同每个句子的脚韵相同,可以是平韵或仄韵,这种相同的脚韵增加了整体诗歌的韵律美,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4. 表达丰富情感四支韵七律诗通过四个句子的串联,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使得作品具有更深的思考和感染力。
四、创作技巧四支韵七律诗的创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功底。
1. 构思全篇内容在创作之前,首先要明确整篇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设定一个主题或者情感目标,可以更好地将诗歌写好,使其内容更加饱满。
2. 控制句子长度七言句子相对较长,需要注意句子长度的控制。
句子过长容易使读者读起来吃力,因此要注意合理的句子划分和构思,保持句子的平衡和连贯性。
3. 运用脚韵脚韵是四支韵七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意脚韵的选用和运用。
要求脚韵的结构鲜明、音律和谐,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韵律之美。
4. 情感表达的巧妙处理通过四个句子的组合,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示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要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五、实例赏析以下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四支韵七律诗,我们通过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诗歌形式的美妙之处。
七律诗的特点
七律诗的特点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请举例说明七律诗的基本特征。
请举例说明七律诗的基本特征。
七律诗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律的中国古代诗歌。
它是一种精练的、优美的诗歌,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七律诗是一种古代诗歌,其结构为七言句,每句四字,共四句,组成一首诗。
二、七律诗的特点是每句的韵律相连,使诗句有序,可以唱出优美的旋律。
四、七律诗的行文形式有同韵式、连续式和交叉式三种,其中同韵式最为常见。
六、七律诗的句子通常是精炼的,用词准确,结尾较为凝练,每句话的意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七律诗的基本特征。
七律诗的写作非常艰难,只有经过不断的练习和刻苦努力,才能掌握其特有的韵律,创作出优美的诗歌。
七律诗的特点和结构
七律诗的特点和结构
稿子一:
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七律诗的那些事儿。
七律诗啊,一听这名字就觉得挺高大上,其实它可有趣啦!它的特点呢,每行诗都是七个字,这可不像咱们平时随便说话,得字斟句酌。
而且啊,一共得有八句,四对儿句子,就像四个小伙伴手拉手。
它在格律上要求可严格啦,讲究平仄交替,读起来那叫一个抑扬顿挫,就像唱歌一样有节奏。
还有押韵,韵脚得押得准准的,这样读起来才顺口,感觉像在舌尖上跳舞。
七律诗就像是一座精心搭建的小房子,每个部分都有它的作用,组合在一起那叫一个完美!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七律诗挺有意思的?
稿子二:
朋友们,咱们今天来好好唠唠七律诗的特点和结构!
七律诗呀,那可是古诗里的“明星”。
你看它,每行七个字,整整齐齐,就像士兵排队一样。
八句诗排在一起,特别有气势。
它的平仄要求可厉害了,高低起伏,读起来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可好玩了。
押韵也是必须的,就像唱歌得跟上节奏一样,押好了韵,读起来那个顺溜哟!
说到结构,首联就像是开场的锣鼓,先热热场。
颔联呢,像是精彩的节目开始了,要吸引你的眼球。
颈联就是高潮部分,让你越看越兴奋。
尾联呢,则是谢幕的时候,要么给你个完美的结局,要么留点悬念让你自己去想。
而且七律诗里的用词都特别讲究,每个字都好像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宝贝。
每一句之间的衔接也很巧妙,就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
怎么样,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对七律诗有点感觉啦?以后咱们再看到七律诗,就能更懂它的美啦!。
诗词群英会七律诗
诗词群英会七律诗一、七律诗的基本特点。
七律,即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
每句七个字,每首八句,共五十六字。
它在格律上要求非常严格,就像是一个穿着精致礼服的贵族,每一处细节都有讲究。
其次是平仄规则。
它的平仄交替就像音乐里的节奏一样,有起有伏。
简单来说,平声就像音乐里的高音,仄声就像低音。
在七律诗里,平仄的组合规律让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
例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是基本的平仄格式,当然还有一些变体,但总体原则是要保持平仄的和谐。
二、诗词群英会中的七律诗之美。
在诗词群英会中,七律诗就像是一群才华横溢的明星,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 叙事的精妙。
2. 抒情的深沉。
3. 议论的高妙。
三、创作七律诗的难度与诗人的才华展现。
创作七律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是在走钢丝,一边要遵守格律的严格要求,一边又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完美地表达出来。
诗人在创作七律诗的时候,就像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要把各种食材(字词)按照一定的配方(格律)烹饪成一道美味佳肴(优秀的诗作)。
他们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对字词的掌握要像熟悉自己的口袋里有多少钱一样清楚。
一个字的平仄、词性都要考虑到,而且还要让这个字在诗句里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表达出最准确的意思。
在诗词群英会中,那些能够写出优秀七律诗的诗人,无疑是文学天空中的璀璨星辰。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在格律的框架内自由翱翔,创作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每一首成功的七律诗都是诗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是他们与时代、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记录。
这些诗作穿越时空,让我们今天读起来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领略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七律诗的韵律
七律诗的韵律七律是一种中国的诗体,它的特点是严格的韵律。
七律由七言诗演变而来,它既继承了七言诗的长短句调和、意象丰富的特点,又增加了韵律的限制,使得七律更显形式上的规范性和美感。
那么,七律的韵律如何呢?本文将就此进行阐述。
七律的韵脚有四个,即仄仄平平(丁令正平)、平平仄仄(云文苏叶)、平仄平平(生空东同隆)和仄平平仄(玉寒尸辞无)。
这四个韵脚通常称之为“七律四声”,其中“仄”指的是声调上扬,而“平”则指声调不上扬,也就是常常被人们所说的“平声”和“仄声”。
在七律中,每句的字数为七个,按照字音分为长短字两类,长字为重字,一般指二三字词的第二个字母,短字为轻字,一般指单音节词和二三字词的第一个字母。
按照排列顺序分为前后句,前句与后句之间一般是呼应关系。
具体的安排方法是:每一句都必须在韵脚上相对应,其中第二、三句必须虚韵,第四、七句以“平声”为主,第一、五句以“仄声”为主,第六句必须有“定状”,即主要用于描写景物或人物状态的句子,常常用“是、有、无、把、将、及”等词语。
“前韵”通常指本句与前句韵相同的字,它们或者是汉字的同音字,或者是不同的字,但是发音很相近。
例如,“香”和“相”就属于同音字的例子。
在七律的创作中,韵律的高度严格性不仅限制了自由的发挥,更增添了诗人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押韵效果的敏感性。
诗人在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把握好字数、对仗、押韵以外,还要注意句子的平仄度、节奏感和意境表达,这些都是写好一首七律的必要条件。
正是因为这些限制和要求,才使得七律这种诗体显得如此优美、高妙。
总之,七律的韵律是严格的,它要求诗人不仅在每一句的字数、押韵、对仗上做到完美,还要在意境表达、节奏感、平仄度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达到韵律与意境的完美统一。
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传统七律还是现代七律,都是不变的准则。
七律诗歌标题
七律诗歌标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七律诗歌的概述
二、七律诗歌的历史发展
三、七律诗歌的艺术特点
四、七律诗歌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正文
【一、七律诗歌的概述】
七律诗歌,又称七言律诗,是一种具有严格格律要求的中文诗歌形式。
它由七个字组成一句,每两句形成一联,共四联,即八句。
七律诗歌在音韵、字数、对仗和意境等方面都有严谨的要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七律诗歌的历史发展】
七律诗歌起源于唐代,是唐诗的重要类型之一。
唐代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都擅长创作七律诗歌,其中杜甫的《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
在宋代,七律诗歌继续发展,苏轼、黄庭坚等诗人的作品更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明清两代,七律诗歌逐渐式微,但在近现代,又有所复兴。
【三、七律诗歌的艺术特点】
1.音韵优美:七律诗歌要求每句的平仄搭配和谐,使整首诗具有韵律感。
同时,每两句之间的押韵,也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
2.字数严谨:七律诗歌每句七个字,共八句。
这种字数安排使得诗歌结构紧凑,对于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很好的效果。
3.对仗工整:七律诗歌要求每两句之间要有对仗,即上下句的词语在词性和意义上要保持一致。
这种对仗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精炼,富有表现力。
4.意境深远:七律诗歌在表达主题和情感时,往往通过具体的景物、事物和历史人物等来寓意,使得诗歌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四、七律诗歌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七律诗歌仍然受到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人们通过创作七律诗歌,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在表现现代生活和情感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诗的特点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
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七律诗中二四六八句要?三四、五六句要?二四六八句,句尾要押韵。
三四、五六为两个对联,或者三四句跟五六句成一个大对联。
五言律诗有什么特点五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汉代以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整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首先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索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整的五言形式;东汉时五言歌谣继续产生,并被采入乐府,其中如《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文人五言诗始于何时,前人的看法颇不一致。
旧传西汉枚乘、李陵、苏武、班婕妤等人的五言作品,实际上不可靠。
今存最早的文人的五言诗当为东汉班固的《咏史》∶咏史三王德弥薄。
惟后用肉刑。
太苍令有罪。
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
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
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
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
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
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愦。
不如一缇萦。
钟嵘《诗品》说他「质木无文」,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诗体,技巧还很不熟练。
继作者有张衡《同声歌》、秦嘉《赠妇诗》和赵壹《疾邪歌》等,表现技巧日趋成熟。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古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辞之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灵活细致地书行和叙事。
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
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代以后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
诗歌并不例外。
如所周知,诗是一种可以歌咏的韵文。
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起源于劳动。
它是为协调劳动节奏而产生的。
最初的诗歌,是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
旧诗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旧诗,都把它分为两种体裁,即"古体诗"和"近体诗"。
这所谓古体诗和近体诗,并不完全是以时代而划分的,那只是一种体裁的叫法。
大家不要在字义上引起误会。
至于新诗,即白话文的自由诗,不在旧诗之列,也不要误会它是近体诗。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它们由齐、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
诗人沈约在这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
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人所创造的。
律诗和绝句是近体诗的两大部分。
如果明了律诗的格律,绝句也可以了然;因为绝句是随着律诗而来的。
律诗的格律也分五言、七言,是一种每首八句的诗体。
它们由一定的平仄和对偶,有和谐的音节,有整齐的章句。
作者不能自由地逾越其范围和限制。
所谓平仄,就是每一个字,都有平、上、去、入四声之分。
不属于平声的,就是仄声。
关于这,我们下面再作详谈。
律诗、绝句每一句都受固定的平仄的限制。
所谓对偶,就是律诗中间四句,必须再字面上成为排偶一对对子,相对成为两联。
首尾四句不排。
三、四两句,称为"前联"或"颔联";五、六句,称为"后联"或"颈联"。
这些对句,好比门的双扉,车的两轮,凡是虚字和实字,均须铢两悉称。
有意对、事对、正对? 反对、方法很多,这里不妨先举白居易一首题为《草》的五言律诗来看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从这首诗不难看出,第三、四句是一幅对子;第五、六句又是一幅对子。
但开头和结尾两句都不用对仗。
至于平仄呢?下面我们先来弄清"四声",再谈律诗、绝句怎样运用这些平仄。
四声和平仄我们已经说过,写旧诗,特别是格律严谨的律诗、绝句,必须遵守固有的平仄限定。
什么叫做平仄呢?对声韵有点常识的,当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但完全没有留意过这一方面的话,那就大有说明一下的必要了。
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
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声调。
齐朝的周?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平、上、去、入四声。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
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分。
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
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
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
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
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把四声调熟,分出那一字是平声,那一字是仄声,这样,我们才可以谈这些平仄再旧诗中是如何被安排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
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
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
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
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
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
但这并不困难。
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
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
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
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
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
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
(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
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
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
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至于这些平仄,怎样和诗句配合呢?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
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
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
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这些不符平仄之处,是不是诗人不小心,下笔有误呢?抑或是在遣词用字时,找不到更适宜的,因此就将就一下算数呢? 不。
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