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定风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风波

【教材分析】《定风波》选自人教版必修三。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诗歌鉴赏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加之苏轼的同期同题作品在初中、高中阶段已有多次出现,学生对苏轼其人其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理解本词的情感有一定的帮助。故而,教师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诗歌鉴赏思维的指导与总结。

【知识与技能】

1.熟读成诵并能默写《定风波》;

2.继续积累有关词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3.了解回顾苏轼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

1.知人论世,分析作品的内容情感;

2.有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去梳理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超然物外的可贵品质,增强应对困难与挫折的信心。

【教具准备与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诵读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知人论世——了解苏轼。

教师在回顾概括的基础上展示苏轼的一首自嘲诗加以总结,然后

用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的一句名言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素材一: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素材二:

没有黄州被贬,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际。——余秋雨

设计目的:知人论世,带领学生熟悉作家作品。

2.课前热身——一读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抽查学生的背诵与默写情况,并根据学生实际提示易错字的写法。如“芒”“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新课推进

(一)再读,梳理词作内容。

1.教师要求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并从词作中找出能串联诗作内容、暗示作品情感的关键词。

投影展示:学生已掌握的代表性例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雪》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群山万壑赴.

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其三) 教师提示:这类词多半是具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有时也可是名词或数量词。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一一点评。

3.教师出示自己的答案并板书:“归”“无”。

4.学生再读课文,并对照屏幕,完成填空。

投影答案:

5.具体分析空格中关键词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内容分析】

风雨:挫折与不顺

阳光:转机与希望

竹杖、芒鞋:闲散自在的生活

呤啸、徐行:潇洒飘逸

途:_______ _______ 行: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心: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归 途:风雨 阳光 行:竹杖 芒鞋 呤啸 徐行

心:何妨 轻胜马 谁怕 微冷

何妨等词:一种宠辱偕忘、超然物外的情怀。

【内容拓展】

(1)联系庄子《逍遥游》中的名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向学生介绍“无”字背后的深刻内涵。

(2)联系陶渊明的诗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向学生说明“归”“无”二字之间的联系:都表现出了一种淡泊的情怀。

(二)三读,明技法

1.学生第三次诵读课文,并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写作特点;

2.教师归纳总结:①以小见大,富于理趣。②隐喻象征,委婉含蓄。③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三、合作与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定风波》对学生与生活的影响。

归纳:

1.一个人的境界是被反复磨炼出来的,看似退缩,实际是在前进。

2.正确处理人生当中的挫折,拿得起,更要放得下。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古人去: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当你的人生遭遇了挫折,请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转角处蕴藏着希望。只要我们的心是豁达乐观的,我们的头颅就是高昂的,脚下再崎岖的路都是平顺的。

2.作业布置:比较阅读《赤壁赋》《行路难》与《定风波》。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