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适用于项贤明主编《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精选全文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1.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2.课程就是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3.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4.课程就是教学计划5.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1)基本观点:即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科学、数学、语言、音乐、体育等)(2)评价:只关注“教什么”,而不关注“为什么教”和“怎样教”;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而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儿童已有的经验、学习的方式和特点,进而导致教师把传递知识看作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起这些教育经验?组织学习经验的准则:(多选)(1)连续性( continuity) (2)顺序性(sequence)(3)整合性(integration)
“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宋)
读书期限不能安排得过于紧凑。而一旦进入学习阶段,就绝不能放松,要按照功课的进程来完成任务。
功课及其进程
2.西方:在西方,“课程”(curriculum)一词的词根源自拉丁语的动词(currere),意为“奔走,跑步”,其名词意为“跑步的道路,奔走的过程或进程”,隐喻“一段教育过程”。斯宾塞(英)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中首次使用“课程”一词,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根据这个词源,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
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二)课程标准(P227)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由说明(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是教材编制的依据;教师掌握一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工具。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二)阅读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摘要] 随者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校除了国家课程外,还设置了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都是使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业的同时,也实现全面的发展。

本文在了解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特点,目的及关系的基础上,对怎样使二者得到优化整合,发挥最大效应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优化整合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急剧变迁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教育教学也经历着重大的转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健全的身心。

此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

当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他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和他各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社会筛选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对人格,修养和能力的筛选。

此时,单一的国家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更能够因材施教。

所以,许多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从从国家模式走向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一、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含义所谓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它主要是按照课程主体来划分的。

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它是全国统一的,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从而形成了集权制课程开发的传统,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统一的规定性和强制性。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优劣国家课程由国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协同开发,是真正高质量的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教本课程地联系与区别国家课程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地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地共同素质而开发地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地,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地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地下放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地核心教育策略,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地学习权利,规定教学地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地评价方式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地主体部分,涵盖地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地,它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地作用.例如在小学阶段所开设地数学、语文、英语、科学、品德、音乐、美术、体育,初中阶段所开设地数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物理、化学都属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地各个教育阶段地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地教育部门依据当地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地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地地域特点、增强课程地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属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世纪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地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地课程开发策略,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地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从其本质上说是学校教育共同体在学校一级对课程地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地所有活动.其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地,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地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三类课程不是三个完全独立地部分,它们构成了学校课程地有机整体,拥有共同地培养目标,实现不同地课程价值,承担不同地任务,履行不同地责任,从不同地方面促进学生地发展.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地丰富和补充,其开发地目地是满足学生和社区地发展需要.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割裂,它必须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套配实施.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学校应根据本省课程计划地有关规定,从当地社区、学校地实际出发,制订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传统和优势,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地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地学生选择,充分发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地不同价值.综上所述,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地含义、目地和地位以及我国地国情来看,国家课程提出了课地基本要求,规定了课地性质、目地及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与评价地建议,是国家管理与评价教学质量、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以及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地重要依据;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管理指南》所实施地区域性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计划所实施地具体方案计划.。

如何区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如何区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如何区分国家课程、地⽅课程、校本课程?课程的分类众多,按照不同的维度有不同的分类,其中考察最多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就是按照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如下: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根据所有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它反映了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社区的中⼩学教育的共同要求。

国家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它对政治⽅向的把握、教育⽅针的贯彻、培养⽬标的落实,起着决定性作⽤。

2.地⽅课程地⽅课程是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经济、特点和⽂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社会发展状况对学⽣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地⽅课程在于满⾜地⽅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由省、⾃治区、直辖市为主制定的课程。

在推⼴国家课程和地⽅课程中,出现了很多与当地脱节的现象、难以满⾜不同地⽅的需求,故出现了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以及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在于通过课程展⽰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

通常来讲,有两种考法。

⼀是考察分类维度;⼆是转换为例⼦考察是否理解。

从上述对三种课程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区分三种课程主要是看设计开发的主体是什么,这⾥⼀定要注意审题,看清题⼲,从题⽬中找设计主体是谁,再作判断。

下⾯,我们通过两道题⽬练习⼀下:1.在专家指导下,地处贵州东南的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对⾯临传承危机的侗族织锦⼯艺进⾏课程开发,开设了具有民族特⾊的“侗族织锦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B.地⽅课程C.校本课程D.社会课程答案:C。

【中公讲师解析】此题为2018年下中学的⼀道真题,很多同学看到“贵州”、“民族特⾊”这样的字眼选了地⽅课程,但是区分三种课程是看设计开发的主体,⽽⾮内容,有题⼲可知,“侗察中学”组织有关教师设计,设计开发主体为学校,为校本课程,故正确答案为C。

校本课程相关问答题

校本课程相关问答题

校本课程基本问答1、什么是校本课程?在我国,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如果说国家课程关注共同的基础与统一的要求,那么校本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兴趣;如果说国家课程由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意志,那么校本课程则由学校决定,体现学校的个性;如果说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是专家,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就是教师。

3、校本课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在澄清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基础上,我们不难理解校本课程所秉持的基本理念:一、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二、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保持学校与其周围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进行主动而有计划地变革:三、校本课程开发通过对学校和教师赋权,改变了课程权力的结构,优化了课程资源的配置;四、校本课程开发使学校成为课程决策的重地,教师成为开发主体。

4、校本课程的优点是什么?在市场影响下的学校,如果想打造特色、经营品牌,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产品,其建设必然成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国家课程因为其相对封闭性、同质性、反应慢、周期长等弱点,无法及时灵敏地反映、满足此种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拥有国家课程所不具备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性等优点,必然成为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5、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什么?我国教育正逐渐从数量规模型的普及式发展走向质量规格型的内涵式发展。

教育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促进学生的成长。

通过课程建设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这才是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6、校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什么?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立场,以教师为开发主体,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的课程。

因此,关注、研究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兴趣,是校本课程的出发点,也是校本课程的归宿。

常考知识点——课程的基本分类

常考知识点——课程的基本分类

常考知识点——课程的基本分类通常在教育学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总会听到有很多的人在说课程的内容是最为抽象,也是最不好理解的,特别是在课程的分类中,老是分不清楚,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找到精确的切入点,也没有联系实际进行区分。

想要正确认识课程,通常分类标准就是我们判断的依据之一,其次就是从概念出发,再者可以联系实际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课程的分类。

一、根据内容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科课程:分科设置课程,即从学科知识整体中选取关联密切的内容组成一门学科,分科组织教学,也是当今世界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类型,比如:语、数、外;而我国最早的学科课程就是六艺了。

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

评价:这类课程重视每门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能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也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生活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来设计课程。

比如:手工课。

代表人物:杜威和克伯屈。

评价:这类课程把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强调儿童从做中获得直接经验。

但是却忽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获得的经验带有偶然性,不利于系统知识的获得,也夸大了儿童的个人经验。

区分依据:学科课程获得的是间接经验,活动课程获得的是直接经验。

二、根据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单科形式,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

评价:与学科课程相同。

综合课程:学科整合,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比如:自然课(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社会课(历史、地理、经济、政治)。

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评价:弥补了知识之间的割裂性,减少学科不必要的的重复,但是又忽视了学科自身的逻辑和结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随着我国教育的日益发展,教育课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教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再到学校层面的各种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下面我们将分步骤地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指由教育部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国家层面统一安排的,其涵盖了全国所有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而且课程标准是统一的,这也是保证全国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

国家课程的实施,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和统一教育标准。

其次,我们要探讨的是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特点的教育课程。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需要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教育课程,这就是地方课程的作用所在。

地方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行设计的、适应学校特点的教育课程。

校本课程一般是在基础教育教育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的课程体系。

由于不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以及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因此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加强学校内部教育特色的塑造。

正所谓,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联系和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不仅存在着联系和关系,而且也相互促进和促进彼此的发展。

国家课程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地方课程特别考虑到本地的情况,校本课程还有着更加细致的教育内容,这些课程类型的形成和实施都是呼应着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律的。

教育机构应该根据这些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和实施教育课程,满足学生逐步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导语: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三个重要的层级。

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政府确定和规划的基础教育课程,地方课程则是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的适当调整和补充。

而校本课程则是由学校自主决策和制定的教育教学方案。

本文将从含义、目的和地位三个方面探讨这三者的关系和特点。

一、国家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确定和规划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它是教育体系的基础。

国家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全国范围内学生的基本教育权益,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基础。

在教育体系中,国家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被视为全国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基本标准和内容,具有统一性和共性的特点。

通过国家课程,中央政府能够对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指导,确保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得到保证。

二、地方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的适当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促进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多样性。

地方课程通常包括地方文化、历史、社会实践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与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地方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他们的地方责任感和对社会的关注。

通过地方课程的设置,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地方课程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国家课程相辅相成。

地方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地方特色和实际需求,减轻国家课程压力,提升教育质量。

三、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决策和制定的教育教学方案。

它包括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设计的特色学科、选修课程等。

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途径。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简介课程资源的有关理论告诉我们,课程资源“绝不仅仅限于学校内部,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

所以地方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他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通俗的说,就是凡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是可以纳入地方课程资源的,都应当开发和利用,而不必顾及它是课内还是课外,是“硬件”还是“软件”依据课改精神,我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三大领域,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其中基础性课程即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学科课程,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的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课程。

(1)国家课程以学案为辅,分层次学习在国家课程教学中开展“主动学习、探究生成”以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教学实施。

加强课程的基础性,精简共性的基础,增加可选择的不同基础,注重能力、方法和态度的基础,使基础学力得以切实的落实。

通过加强教材整合、分层教学实施、注重训练方式优化、强化实验教学改革、个别引领学生辅导、加强质量监控保障等措施,保障基础型课程的扎实推进。

针对我校学生实际进行学科模块设计和组合,同一科目课程有不同层次教学内容与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科目,或在同一领域、模块课程科目中,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的自主选择,使学生有选择有层次地学习,满足不同学业基础与能力、潜质发展的差异性的学生的需要,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潜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

(二)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1. 利用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对我们农村学校来说更有优势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环境和自然资源更接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利用起来更为直接、方便、有效、易于为师生所吸纳,这些可开发和利用的自然资源利用家乡的四季变化、天体天象、日出日落、山川树木、风霜雨雪、地形地貌、花鸟草虫、飞禽走兽、田野果园,也可以是村边蜿蜒流淌的小溪、乡野散发着芬芳气息的泥土、天边七色的彩虹、邻里崭新或古朴的农舍等,这些朴实、鲜活的自然资源就在学校附近。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就是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

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就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课程。

它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科目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

它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的主体部分,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方课程就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

地方课程可以克服国家课程单一,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就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就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与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利用校内外现有条件与可挖掘的资源而研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充分尊重与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特别就是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发展、教学风格的多种需要,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更好地满足学校整体发展、凸显特色、弘扬个
性的需要,让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本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实现课程的社会职能。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中,这三种不同级别的课程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三种课程的具体内容,并各自探讨其意义。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教育部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课程大纲等要求编制的课程。

国家课程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力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家课程中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基础学科,以及艺术、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地理等拓展学科。

这些学科的设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力支撑。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采用国家课程的框架,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课程。

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了更多的本地特色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地方课程侧重于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更好地适应地方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推动本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同时,地方课程的制定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教学需要和部分师生的特长编制的课程。

校本课程能够全面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让教育教学更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愿景。

校本课程包括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学生参加自主研究的课题项目和教师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校本课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种课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和标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则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本地教育教学和学校办学特点的课程。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需要各级别课程的协作与配合。

总之,各级别的课程设置各有意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长。

学校体育研究

学校体育研究

学校体育研究一、2001年颁布实施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及试述2001年和2011年修订的课程标准的新变化?(一)2001年颁布实施的体育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表现为以下七个方面: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评价方法。

1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2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所有学科的《标准》都去掉对“课程价值”描述,增加对课程性质的说明。

《标准》(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

3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首先,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其次,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

第三,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

4课程设计思路方面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标准》(修订稿)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改变成“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包含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包含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包含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

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类;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体育与健康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天1学时,每学期至少安排室内课4学时;劳动在一至九年级开设,每周1学时。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

校本课程的涵义和特点校本课程最先出现于英美等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了。

“校本课程”虽是一个外来语,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许多中小学对活动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奏。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贯彻,我国中小学面临着正式开发校本课程的任务。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校本课程的关联性,是指课程计划中的校本课程与同一课程计划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由于校本课程只是新课程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但决不能取代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特有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必然要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其关联性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国家课程、一地方课程各自的总体目标具有互补性;第二,校本课程的总课时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总课时具有整体性,第三,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对国家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辅助性。

校本课程的校本性,是指校本课程具有服务学校、依靠学校、植根于学校的特性。

这是校本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本特征。

首先,校本课程以适应学校和学生的特别需要为主旨。

一方面,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而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即为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

所以,校本课程不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复,而是对它们的有力补充。

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

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

如何理解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郑东辉崔允漷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不如国家课程吗?教师开发的课程不如专家开发的课程吗?中考、高考都不考的校本课程不重要吗?时至今日,从学校的课程实际来看,这些问题仍然有澄清的必要。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校本课程的政策规定,校本课程的地位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我们所说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际上是指同一国家课程方案内的三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类型。

校本课程以课程门类的形式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方案对三类课程的具体设置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思想,也就是对“谁来决定儿童的课程”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使国家、地方与学校分享不同的权利,承担不同的课程责任。

之所以说他们是相对独立的,主要是从“谁”即课程开发主体来说的。

国家课程是指中央一级委托专家来决定的那部分课程,如普通高中必修学分及选修学分Ⅰ的学习领域、科目及相应模块;地方课程是指地方(主要指省)一级委托专家根据有关课程政策而决定的那部分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组织教师(主体是教师)或其他人士根据相关的政策而开发的课程。

由于开发的主体不同,校本课程与前两者的功能定位与载体形式也不同,但它们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同样重要的。

校本课程是一种独立的课程类型就意味着:它不是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的延伸,不是具体学科的加减组合,更不是服务于考试与学科竞赛的附属品,而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

如果说国家课程关注共同的基础与统一的要求,那么校本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兴趣;如果说国家课程由国家规定,体现国家意志,那么校本课程则由学校决定,体现学校的个性;如果说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开发主体是专家,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就是教师。

第二,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方案中独立的一部分,有明确的比例配置在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课程门类,一至九年级都要开设此类课程,它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的课时之和占到整个课时总量的16%-20%。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课程的分类一直都是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知识与能力部分的常考点、重难点,也是很多同学的易错点,今天我们就课程分类中的一个分类——按课程设计、开发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严格来说,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划分应该属于课程管理这一范畴,是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分不开的。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课程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

这三级课程管理所对应的课程形态即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因此,三种课程形态的划分主要还是从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的角度来进行的。

三者在课程权利的归属上不同,国家课程属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和管理,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开发和管理,而校本课程则由学校自主开发和管理。

一般而言,实行中央集权型的课程管理的国家推行以国家课程为主导的课程体制,实行分权型课程管理的国家则更容易推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指的是由国家统一开发和管理、通过国家行政力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课程。

它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国家课程体现在官方课程文件中,如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等。

国家课程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统一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课程体系的主体部分,其主要功能在于使学习者获得基本的学校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国民,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其最显著的功能,在于确保所有学习者享有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全国范围内都要实施的课程,它要保证所有学龄儿童都享有学习课程的权利,通过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和道德情感,成长为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由于国家课程关注共性和普及性,其要求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习者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要求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人排除在外。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

本文从校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涵义出发,主要谈谈校本课程开发对于课程理论的发展、学生潜能的挖掘与培养及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的意义。

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1、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

它的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

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对国家课程开发所遇到的挑战做出的实用主义的回应,它是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2、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求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探入,中小学多样化和特色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体现学校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它的多样化和特色化更加显得重要。

以往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不少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从当地经济、文化特色出发,增强课程的地方性灵活性的尝试已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表现出了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所有这些都给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把课程编制权力部分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部分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开发更多有特色的课程,使学校之间的距离适当拉开,并使条件较好的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课程设计通常是由课程专家来完成,而最了解学生需要的教师却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被排除在课程设计的范围之外.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课程设计者的意图,那么,他就不可能很好地实施国家课程,或者很难使课程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摘要】国家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学生学习的权利,明确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应达到的标准,提高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连续性和连贯性,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地方课程有以下目的: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加强教育和地方的联系,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校本课程有以下目的: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关键词】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明确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并进一步指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

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那么,什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做出明确的回答。

一、国家课程的含义与目的有学者认为:国家课程是“政府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教育策略。

它赋予所有学生清楚、全面、法定的学习权利,规定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明确学业成就的评价方式”。

也有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由教育部主管的,它“负责制定国家课程政策,决策重大课程改革;制定指导性课程计划;制定必修科目国家课程标准,审查并向全国推荐学科教材;指导检查地方课程管理工作;审批地方重大课程改革试验;制定升学考试制度,指导升学考试的实施,确定某些课程管理权限的下放”。

还有学者指出:“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公民而设计,是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5.3.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5.3.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一)国家课程
( 2 )特点 权威性 规范性 科学性 普遍性 重要性
(一)国家课程
2. 国家课程的运作 ( 1 )教材实施型 在这种形式里,国家课程的运作主要表现为对教材的实施 。这也就意味着,编写、开发出反映国家意愿和受教育者 发展素质的教材就是此种运作方式的重要方面。
(一)国家课程
( 2 )标准参照型 在这种形式里,国家课程主要表现为制订国家课程的标准 ,而不再开发具体的教材。因此,开发、确立国家课程标 准就是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式 合作开发 生成开发
(三)校本课程
合作开发,即“外部开发者”与“用户开发者”联合 起来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 形式: 校际合作 专家—学校合作 研究机构—学校合作 教育机构—学校合作
(三)校本课程
生成开发,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师生在具体 的实践场境中通过与实有课程的互动而进行的对 原有课程的突破和创新等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
开发的理念。
第二步,需求分析
学生需求分析:知识需求、心理发展 / 兴趣需求 社区需求分析
社会需求分析
第三步,资源评估
信息资源 能力资源
物质资源
第四步,实施开发 第五步,优势评价
谢谢大家!
(三)校本课程
1. 校本课程的由来 ( 1 )世界范围内 提出: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于 1973 年提出。 原因: 第一,对国家课程开发策略体系的不满 ; 第二,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民主化浪潮 ; 第三,教师专业自主成长的需要。
(三)校本课程
( 2 )我国 提出:我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提出。 1991 年,吕达同志在《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 观》(中信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47 - 260 页)中首先提出了 与当今校本课程类似的“学校课程”一词。 2001 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正式确认了校本课 程的合法性,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 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在教育领域,课程设置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本文将围绕这三种课程,分步骤进行阐述。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对整个教育领域做出的统一规划,它是各地教育规划的基础。

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或教育部委托编写、具有普适性的教育课程。

它包括学科课程、语言课程、文化课程等一系列课程。

国家的统一规划保证了学生所学的课程的基本水平和等级,从而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制度化。

比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课程,都是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或地方性教育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在学科设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上是一致的,但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是因为各地方之间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地方教育在内容上的区别。

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增加本地方言的教学,如粤语、闽南话等;也可以增加本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民俗、节令等。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

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可以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拓展,也可以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设由学校自主决定,同时也要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

例如,一些优秀中小学开展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国家课程保证了学生所学的课程的基本水平,是国家对整个教育领域的统一规划;地方课程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或地方性教育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制定课程,综合考虑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各方面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
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书法、传统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规化……
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发明与创意、环保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名作赏析、阅读写作、英语学科的写作方法指导、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奥赛辅导、社团课程等都属于校本课程。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
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无论怎么定义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
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
技能和态度。

一般来说,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

这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第二,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国家课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质量标准,它为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楚、具体的教育质量标准。

国家课程向学生、家长、教师、地方政府、用人部门和公众清楚地界定了期望学生学习达到的成就标准,规定了所有科目的学习应达到的国家标准。

这些标准可用来制定改进的目标,衡量目标的达成度,实施监控,以及在不同学生个体之间、集体之间和学校之间就学生的学习成就进行比较。

可以说,国家课程是教育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教育质量比较的重要依据。

第三,提高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的连续性和连贯性。

国家课程从总体上规定了不同学段的教育目标,这种目标虽然是基本的、较低要求的,但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这就有助于在国家层次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课程框架,从而使不同学段之间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并为学生的学习进步留有充分的灵活余地。

因此,国家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段之间顺利过渡,并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为公众了解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公众在评价学校教育时的依据是什么?主要的依据就是国家课程及其标准。

国家课程可增进公众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对学生学习和预期取得的成就的了解。

它为公众和教育界人土讨论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共同对话的基础。

二、地方课程的含义及其目的
有人认为地方课程是指在某一地方实施和管理的课程,既包括地方对本地国家课程的管理和实施,也包括地方自主开发的只在本地实施的课程;有人认为地方课程专指地方自主开发、实施的课程。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所谈的地方课程都是狭义的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而进行的。

无论是地方出台的各种课
程政策,还是地方开发的各类课程,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更好地达到或实现国家课程所确定的目标。

因此,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主要的目标上是一致的。

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不同的是,地方课程充分体现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紧密结合本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因此,地方课程可促进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但不是国家课程的延伸。

第二,弥补国家课程的空缺。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确保大多数学生甚至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强调普适性,而且国家课程只规定一些主要的学科。

但实际上,国家课程很难满足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也很难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

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较多,国家课程不能全部覆盖。

因此,国家课程只是规定了最低标准和基本要求,对于国家课程所没有涵盖的、不能满足的、无法考虑周全的内容,地方课程正好可以弥补。

第三,加强教育与地方的联系。

基础教育是由地方负责的,办学经费主要由地方负担;因此地方政府总是期待教育能够和地方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文传统相结合,能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很明显,学生对于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了解,
对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地方课程的覆盖区域、范围或人群相对要小一些,可以增强课程的针对性,使得教育与地方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第四,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

无论是地方课程的管理还是地方课程的开发,都对地方提出很高的要求。

地方要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的前提下进行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这就有利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地方的课程开发能力,从而促进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三、校本课程的含义与目的
有人认为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有人认为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目前,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以区别广义的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校本课程尽管是以校为本的,但从根本上说,它也是而且必须是在国家宏观课程
政策和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内进行的,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标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确保人才培养目标更好地实现。

因此,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的改造与创新,比如某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科学课程,不再选用其他出版社的教材,而是以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也可以是学校在国家课程所确定的课程门类以外,新开发、开设的独具特色的课程,比如某学校根据本校学生的民族风情及其学校周边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别
藏风情”。

无论哪一种,都要求学校、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要了解、熟悉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因此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催化剂和助推器。

第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如前所述,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无法照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即使地方课程也难以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而校本课程是以校为开发单位和实施单位的,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不同需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比如,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可能由于个人兴趣、家庭背景的不同,有些人不太喜欢英语,而有些人特别喜欢英语,将来准备报考大学的英语专业,这样,学校除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设英语课程以外,还可以另外开设一些英语课
程,比如英美文化概论、英语写作等等,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也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教师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不仅有利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

当前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成为一个不断改革,促进其成员持续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组织。

而学校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形成这样的组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掌握国家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现实需要基础上参与课程改革。

这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地位
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各自的含义和目的以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应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辅。

具体的比例可以随着学段的不同而不同。

义务教育阶段之所以要以国家课程为主有以下原因。

第一,国家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既保证了全体学生接受教育
的权利,也为学段之间的顺利衔接提供了保障,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或目的也是为了保证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权利相对集中在中央一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以及教师等的课程意识还比较淡薄,课程开发能力、课程与教学领导能力较弱,地方和学校在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方面能力有限,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

国家课程中的课程政策和课程标准,都是集中了全国的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甚至一流的科学家等参与研究、制定与设计和开发的,因此其科学性较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