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合集下载

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方案XXX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整合方案为了切实推进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和《XXX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建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特制订本方案,具体内容如下:一、课程目标:1、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加强课程与地方经济、社会、学生生活的联系。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地方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4、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5、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打造系统的校园文化,进而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组织保障:1、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开发与实施具有地域特色、适应学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促进学校办学特色。

2、学校有完善的教研组、备课组制度,定期交流研讨,全面落实学校各级教学任务。

三、课程设置•校本课程:(一)开发原则:1、实效性原则。

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遵循课程开发的规律。

2、互补性原则。

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夸大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开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求。

(二)开发目标:1、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整合与补充,以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与多样性。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凸现学校办学特色。

3、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研究活动,改进研究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在教育领域中,课程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课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遵照国家政策和相关法规,课程分类主要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这篇文章将详细阐述这三种课程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一套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学校教育体系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学科。

国家课程具有全国一致性,是学生必须学习的科目。

国家课程的设定要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贴近国家教育政策及相关法规。

第二部分: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包括地方性课程和学校附加课程。

地方性课程是指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本地特色和需求增设的一些选修课程;而学校附加课程则是指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安排的一些体育、艺术等课程。

地方课程的制定要满足地方实际需求,同时也要与国家课程相协调。

第三部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特色和亮点所在。

校本课程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强调学校本身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例如某些名校可能会开设特色课程,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学科优势。

校本课程的制定要考虑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四部分:三种课程的关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的补充和发展,而校本课程则是在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因学校自身的特色而衍生出来的。

总结:综合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课程是全国一致性的基础课程,地方课程是根据地方特点和需求制定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身特色的展现。

学校在制定课程时要考虑到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个层次的课程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自行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学校教育特点和培养学生的特定需求而设立的。

校本课程通常不在中小学课程标准中规定,而是由学校自主设置。

例如,一些学校可能会推出面向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方面的校本课程。

而地方课程则是指各地方政府按照教育部门要求和各地教育实际情况制定的教育课程,它是针对本地区实际情况和特点,以满足地方需要和发展要求为基础的学科设置。

地方课程通常是在中小学课程标准基础之上,为适应地方特色和需求而设立的一些课程。

例如,在一些发达地区,地方课程可能会增加一些关于现代科技、创新创业、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

总的来说,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设立的,但它们的区别在于,校本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学校教育特点,而地方课程则更着重于适应当地的实际需求和特点。

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范本模板】

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范本模板】

校本课程及地方课程总结我校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工作已结束,为了更好的促进地方课、校本课的教育教学工作,现总结如下:我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

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一)对学生的评价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采用考查的方式进行,但作评价记录。

内容为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科学发展观、经典诵读。

1.传统文化:(1—5年级)一二年级的学生采取才艺展示,口头测试的方式进行。

三至五年级的学生采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考查。

2.安全教育:(3—5年级)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了考查。

3.环境教育: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了一期手抄报,并报送区教体局参评。

4.科学发展观:以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方式制作了一期手抄报。

5.经典诵读:(1-5年级)一二年级以书写+诵读的形式进行考查,三四五年级由书写+诵读+综合运用的形式进行考查。

6。

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A”、“B”、“C"、“D”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7.学生成果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并记入学生档案。

(二)对教师评价1.科任教师要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记录.2.科任教师按学校整体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

科任教师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资料.4。

教导处通过听课、调查、查阅等形式,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计入业务档案。

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我们建立了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正切合理的评价是我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生命力.(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

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

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二)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区别举例说明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区别举例说明

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区别举例说明说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许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嘿,这是什么鬼?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两者的区别,顺便给大家捋一捋。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校本课程。

1. 校本课程1.1 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学校自己“造”的课程。

简单点说,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学生的需求以及老师的特长,量身定制的课程。

这就好比你想吃火锅,但学校的锅底可能是牛骨汤、麻辣或者番茄味,完全看你们的喜好。

比如说,有些学校特别注重艺术教育,于是他们就开设了音乐、美术等校本课程,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发挥创意。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因材施教”,真是贴切!1.2 校本课程的特点那么,校本课程有什么特点呢?首先,灵活性超强!一所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内容,比如增加一些地方特有的文化课程,或者开设新兴科技的课程,真的是“量体裁衣”。

其次,校本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兴趣,容易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你想想,看着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课程,谁还会打瞌睡呢?而且,这样的课程往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能力,未来走出校门也能更自信地面对社会。

2. 地方课程2.1 地方课程是什么?接下来我们聊聊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就像是从地方特有的文化、历史和经济中提炼出来的课程,咱们说的简单点,就是“地方特色”。

比如,在某些地方的学校,可能会开设民俗文化、方言学习等课程,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根,还能传承地方文化,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你看,地方课程就像一杯地方特色的饮品,喝上一口,满满的都是故乡的味道。

2.2 地方课程的特点地方课程的特点也不容小觑。

首先,它有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想想,如果你能在课堂上学到自己家乡的故事,听到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经历,肯定会觉得特别亲切。

其次,地方课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就像老话说的,“根深蒂固”,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综合理论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方案范文综合理论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继续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围绕市、县教育教学工作思路,以师生开展、课程开展、学校开展为宗旨,结实树立效劳意识、研究意识,全面落实《综合理论活动指导纲要》精神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施行意见,提升课程开发程度,丰富课程内涵品质;着眼学生的开展与需求,优化课程构造,标准课程开发,充分发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二、任务、目的和措施〔一〕加强课程建立,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多元化和化目的:深化推进义务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地方课程的有效施行,加快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和地方课程的常态化施行,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措施:1.开展优秀课程展示活动,进一步进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度,争取再出,实在落实以学生开展为本的理念,促进课程多元化和化,同时也为下一步上级优秀校本课程评比准备好梯队。

2.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资调研和资整合工作,表达课程资利用的.整合性,在面临共同问题时,通过课程开发主体的“联动性”实现课程资的整合和利用。

3.继续开发课程、特色课程,使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建立严密结合,在时间、工程上与学校活动多方面整合,在课程开发、施行上力求标准与创新。

4.继续做好德育文章,使校本课程开发、地方课程施行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增强课程施行的有效性,发挥课程育人功能。

〔二〕开展课程内涵,丰富综合理论活动施行的内容与形式目的:走课程内涵开展之路,在原有劳技为特色的根底上积极开展综合理论主题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措施:1.以“分类指导、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强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的建立,在继承以劳技特色为载体的根底上积极开展综合理论主题探究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进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

2.以县艺术节为活动载体,统筹规划校级总体方案,形成活动主题,落实活动工程,标准课程操作。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专项方案

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专项方案

肥城市边院镇小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对课程实施起着关键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

评价目标功效、评价目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方法全部直接影响着课程目标实现, 影响着课程功效落实。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一、对课程本质和标准有一个正确认识。

1.课程评价标准对于课程评价有很强指向性, 确定课程评价标准, 需要综合各方面原因, 具体需要考虑问题有:2、学生和社会全部是价值主体, 作为评价主体课程评价者怎样综合考虑学生和社会需要。

3.课程评价标准怎样既表现学生主体共同需要又表现学生个性要求。

4.学生参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习程度大小, 是否有一定爱好。

5、当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不一致时, 价值主体需要只有经过评价主体意识和了解才能起作用, 所以, 评价者对价值主体需要认识、了解, 是评价成功是否关键原因。

即使当评价主体和价值主体趋于一致时,主体真实需要和主体愿望之间仍会有差距, 所以应尽可能使愿望和需要保持一致, 从而形成主观价值标准和客观价值标准一致性。

二、评价标准1.科学性标准。

对课程评价要利用科学评价方法, 提升评价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标准。

评价方法要简单可行, 可操作性强。

3.素质培养标准。

对课程评价要重视考察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参与性标准。

对学生评价重视学校课程参与情况, 作为学生学分考评依据。

5.全方面性标准。

对老师评价既要考虑到老师课程目标实施情况, 学生能力提升水平, 又要考虑到教材编写质量。

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内容。

地方课程: 探索活动(一——五年级)校本课程:结合我校实际, 我们共开发了以下课程作为我们各年级校本课程。

一、二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生命秘密。

三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国学启蒙。

四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五年级: 小学生道德修养、国防教育、安全教育。

三、评价标准和方法:(一)地方课程评价内容、标准及方法:内容和标准:校本课程评价包含三方面内容:老师课程方案评价、学生情况评价。

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

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

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___积极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而合理的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按照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要求,___从贴近生活、贴
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陆续在低中高年级开设了不同门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包括:一二年级的《国学启蒙》每周两课时;三年级的《安全教育》每周一课时和《民族团结教育》每周两课时;四年级的《探索活动》每周两课时;五年级的《法制教育》每周一课时和《探索大自然》每周两课时。

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___培养了学生顽强坚定、奋发进
取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从历史上优秀人物功彪青史的伟绩中
受到熏陶和教育,激起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

同时,学校还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方面精选研究主题,让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课程实践,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人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随着我国教育的日益发展,教育课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教育课程的内容涵盖了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再到学校层面的各种课程类型。

这些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关系,下面我们将分步骤地探讨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指由教育部颁布的、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课程体系。

这种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是由国家层面统一安排的,其涵盖了全国所有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而且课程标准是统一的,这也是保证全国教育质量的一种手段。

国家课程的实施,有利于统一全国的教育体系,提高国民素质和统一教育标准。

其次,我们要探讨的是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由地方政府制定并实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特点的教育课程。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有所不同,为了适应这些环境的变化,需要制定和实施不同的教育课程,这就是地方课程的作用所在。

地方课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体和细致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校自行设计的、适应学校特点的教育课程。

校本课程一般是在基础教育教育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的课程体系。

由于不同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资源以及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因此每个学校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加强学校内部教育特色的塑造。

正所谓,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联系和关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不仅存在着联系和关系,而且也相互促进和促进彼此的发展。

国家课程提供了统一的基础,地方课程特别考虑到本地的情况,校本课程还有着更加细致的教育内容,这些课程类型的形成和实施都是呼应着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律的。

教育机构应该根据这些课程类型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和实施教育课程,满足学生逐步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反思(一)对地方课程开发的反思地方课程是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级,它有自己独特的丰富内涵。

目前,国内学者、专家对地方课程概念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有四种看法。

1.地方课程是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当地发展需要的课程,具有区域性、本土性的特点。

2.地方课程是指除国家课程以外的,由地方根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和设置的课程,也包括当地的校本课程。

3.地方课程,又名地方本位课程或地方取向课程,它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根据地方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设的课程。

4.地方课程是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它和校本课程一样,只是一个管理概念,严格地讲,它并不是一种课程形态上的划分。

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上,有代表认为,地方课程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突出针对性、地域性、开放性、实用性。

有代表指出,搞地方课程并不是从“大一统”走向“小一统”,并不是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并不是权利的争夺,而是要充分加强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责任、义务、质量意识以及教育创新能力等。

有人认为,地方课程目标应定位在: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现实及社区发展的联系,注重校内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而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

地方课程只有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有科学的课程目标。

其实,地方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抓管理。

有人认为,地方不是中央国家课程政策的“中转站”和简单执行者,地方课程开发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切实抓好国家课程计划、方案的贯彻落实;二是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课程开发、评价的具体法规、办法;三是建立健全地方课程方案实施水准的督导、评估制度,确保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规格的落实。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分别代表了不同级别的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领域中,这三种不同级别的课程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三种课程的具体内容,并各自探讨其意义。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教育部门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课程大纲等要求编制的课程。

国家课程有明确的教学要求和考试标准,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力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国家课程中包含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等基础学科,以及艺术、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地理等拓展学科。

这些学科的设置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力支撑。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采用国家课程的框架,在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编制的一种课程。

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课程内容上设置了更多的本地特色内容、优化了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加强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地方课程侧重于面向地方,服务地方,更好地适应地方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推动本地教育水平的提高。

同时,地方课程的制定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教学需要和部分师生的特长编制的课程。

校本课程能够全面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让教育教学更贴近学校的实际情况,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办学目标和愿景。

校本课程包括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学生参加自主研究的课题项目和教师开发的教育教学资源,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校本课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三种课程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国家课程是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和标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则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本地教育教学和学校办学特点的课程。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需要各级别课程的协作与配合。

总之,各级别的课程设置各有意义,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化特长。

初中地方和校本课程

初中地方和校本课程

初中地方和校本课程初中是每个学生人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是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

在初中阶段,学生除了学习基础知识,还会接触到一些地方和校本课程。

这些课程既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将分别介绍初中地方和校本课程。

初中地方课程是指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和特点开设的课程。

不同地方的地方课程内容会有所不同。

举个例子,如果是在沿海城市,地方课程可能会包括海洋科学、航海知识等内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特色和优势。

而如果是在农村地区,地方课程可能会注重农业知识、农村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发展。

地方课程的开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他们更加全面地发展。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点和文化,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同时,地方课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

除了地方课程,初中还有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开设的课程。

校本课程通常会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校园资源,开设一些独特的课程。

比如,学校可能会开设音乐、美术、体育等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才华和体育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校本课程的开设可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校本课程也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建设,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声誉。

初中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地方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融入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培养地方人才;而校本课程则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这些课程的开设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这些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一、引言1. 介绍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定义和重要性。

2. 阐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的作用。

3. 强调教师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教学中的责任和角色。

二、地方课程教案1. 课程背景和目标介绍地方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明确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

2. 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梳理地方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 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

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效果。

三、校本课程教案1. 课程背景和目标介绍校本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明确教学目标和预期成果。

2. 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梳理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3. 教学方法和策略设计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和方法。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定多元化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

定期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改进。

四、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1.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关联性分析探讨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确定整合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设计和实施制定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和计划。

实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

3. 教学评估和反馈制定综合性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方法。

定期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案的编写要点和经验。

2. 强调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3. 展望未来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发展趋势和教师的角色。

4. 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目的及地位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书法、传统文化、健康教育、人生规化……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发明与创意、环保让生活更美好、语文学科的学法指导、名作赏析、阅读写作、英语学科的写作方法指导、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奥赛辅导、社团课程等都属于校本课程。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课程政策,比如教育部制定、颁布的课程管理与开发政策、课程方案,各类课程的比例和范围,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制度等。

有人认为,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

无论怎么定义国家课程,都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是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

国家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

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

一般来说,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

这是国家课程最显着的特征。

第二,明确规定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应达到的标准。

国家课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质量标准,它为学校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清楚、具体的教育质量标准。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

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

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

地方与校本课程

地方与校本课程

地方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是由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发的课程,有省编教材,由于不是免费教材,所以近年来都没有统一组织征订,今年,教研室为每所学校订了一套教材,各校要按教材授课,每周一课时校本课程.一、教育部地方课程管理指南:关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这样说的:学校要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体现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

校本课程的基本定位是非学术性或者说是兴趣性的,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

校本课程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兴趣小组、二课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1、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特长的形成2、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教师专长的发挥3、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志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发展方向。

可以根据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其潜在的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社区或学校特色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怎样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

它体现了国家意志,反映了国家教育标准,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课程.它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科目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它是基础教育课程框架的主体部分,对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所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地方课程可以克服国家课程单一,很难全面顾及不同地区教育需求的弊端,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也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利用校内外现有条件和可挖掘的资源而研制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展的需要,对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教师的职业理想、专业发展、教学风格的多种需要,为教师提高素质提供了机会;更好地满足学校整体发展、凸显特色、弘扬个性
的需要,让学校充分利用本校、本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展学生潜能,全面实现课程的社会职能。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举例在教育领域,课程设置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种类型。

本文将围绕这三种课程,分步骤进行阐述。

一、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对整个教育领域做出的统一规划,它是各地教育规划的基础。

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政府或教育部委托编写、具有普适性的教育课程。

它包括学科课程、语言课程、文化课程等一系列课程。

国家的统一规划保证了学生所学的课程的基本水平和等级,从而保证了教育的公平性和制度化。

比如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课程,都是属于国家课程的范畴。

二、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或地方性教育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在学科设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上是一致的,但在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是因为各地方之间的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各地方教育在内容上的区别。

比如,地方政府可以增加本地方言的教学,如粤语、闽南话等;也可以增加本地的传统文化教育,如民俗、节令等。

三、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

校本课程可以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可以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拓展,也可以是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校本课程的开设由学校自主决定,同时也要符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设置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需求。

例如,一些优秀中小学开展编程、机器人等科技类课程,来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国家课程保证了学生所学的课程的基本水平,是国家对整个教育领域的统一规划;地方课程是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情况制定的区域性或地方性教育课程,是国家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由学校自行开设的课程,可以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制定课程,综合考虑国家、地方和学校的各方面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

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

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

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

防止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的倾向,一般不用考试的方法。

二、怎样进行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

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

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2.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知识,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用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

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

真正体现出:地方课程来源于生活,地方课程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地方课程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融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

3.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

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

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

”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达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4.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

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

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5.学生对地方课程课的热情程度。

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

(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

(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

(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从教师设计角度来看:“教学的最优化就是教师设计的一切活动都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大的收获。

”教学设计应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出发,用自己学生最感兴趣的形式,提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材料,保证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时间。

把学什么?怎么学?还给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学习材料而不是讲解,是组织原始信息而不是处理加工;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学好相同的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

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设计开放性问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培养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有可能。

小学的地方课程应视为应用课而不是理论课的学习,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让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地方课程是生活的需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体现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正确理解湖屯镇1246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可简称“六步循环教学法”“1246双主体、互动式”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围绕一个中心:实现绿色高质量;立足两个基点:教师、学生“双主体、互动式”;实施四条策略:学练结合、师生互动、分层递进、当堂达标;采取六个步骤:“(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

实现“湖屯镇小学有效课堂教学”六大特征:一是“有目标”;二是“高成绩”;三是“师生对话”;四是“小组落实”;五是“快节奏、大容量”;六是“学练结合”。

四、关于校本课程的教学法:(以《走进陶山》和《范蠡文化》为例)(一)学会设计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1、知道、记住或了解陶山的、或范蠡的相关知识。

2、学会探究陶山或范蠡相关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开发建设,实现人人当小设计家。

3、学会当小导游,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进而激发开发建设家乡之情。

了解范蠡文化,增强自豪感,进而掌握范蠡文化。

(二)正确理解校本课程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区别:1、在校本课程课堂上,知识性目标是第一位的,要在知识性目标完成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能力培养是第一位的。

2、在校本课堂上要把综合实践活动形式用在课堂上,用多种实践活动形式来实现知识的落实,但不能上成综合实践活动课。

3、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要把校本的内容“实践化”“拓展化”“活动化”,即如何开展研究、怎样行动、呈现怎样的成果等,首要目标是过程与方法层面的。

(三)《走进陶山》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方法:根据“引—导—学—教—练—评六步循环”教学步骤,《范蠡文化》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设计:1、课前预习。

让学生带着经验走进课堂,教师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如谁去过陶山?谁知道有关陶山的传说故事?你调查了解了陶山的洞、树、草、等?你上网查查有关的内容?针对每一课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内容。

2、激趣引入。

课堂一开始,或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材料,或让学生讲故事、讲传说,或教师讲故事等方式,将学生引入一美丽的旅游境界。

3、提出目标。

提出具体的本课的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并提出具体的学习方式,生生合作,小组完成,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4、自主学习。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中呈现的一段段材料,都很精美、简洁,图文并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学会。

要求小组内真正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5、系统整理。

采取问题抢答、击鼓传花、问题接龙、小组质疑、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性目标,知道、或记住材料。

6、当堂训练。

我们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之一,要让学生人人都能当小导游,人人当小设计家,那么教师就要对于如何当好小导游提出具体的要求,如礼仪、如讲解、如形体等;对于如何合理科学设计给予一定的指导。

7、拓展升华。

对于每一课、每一段材料,我们都可以用说、读、写文章、写诗、画、唱、演、做手抄报、做知识卡片、做特色旅游产品等动手实践活动。

8、总结评价。

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开展多种性的评比,如优秀小组、如优秀小导游、优秀小设计家、优秀小辩手等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四)《范蠡文化》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数学设计方法:根据“引—导—学—教—练—评六步循环”教学步骤,《范蠡文化》课堂教学流程可以这样设计:1、课前预习。

让学生带着经验走进课堂,教师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如学习《范蠡文化》时,教师安排预习内容:谁知道范蠡的故事?谁听过范蠡的传说?有什么样的相关的成语?你上网查查有关的内容?针对每一课内容布置相应的预习内容。

2、激趣引入。

课堂一开始,或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范蠡材料,或让学生讲故事、讲传说,或教师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3、提出目标。

提出具体的本课的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并提出具体的学习方式,生生合作,小组完成,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4、自主学习。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中呈现的一段段材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能学会。

要求小组内真正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5、系统整理。

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范蠡文化,采取知识问答、教师讲解、生生合作,共同系统整理相关知识内容。

6、当堂训练。

采取问题抢答、击鼓传花、问题接龙、小组质疑、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性目标,知道、或记住材料。

7、拓展升华。

对于每一课、每一段材料,我们都可以用说、读、讲、画、唱、演、做手抄报、做知识卡片、做编剧等动手实践活动。

8、总结评价。

对于学生的表现,要开展多种性的评比,如优秀小组、如优秀编剧、优秀小演员、优秀故事家等等,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五、《地方课程》教法学法设计:1、教师要多做引导、指导,要学会做导演。

这就要求教师要多学习、多研究、多积累,才能做到引导时循序渐进、不蔓不枝,指导时游刃有余,指导到位。

2、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

不能上成语文课、地理课、历史课,但要把多种学习方法用在课堂上,敢于放手,解放教师和学生,解放头脑感想,解放嘴巴敢说,解放手脚敢做,真正让课堂“活”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方式诠释、演绎、展示、交流。

在活动中得到知识、增强能力、升华情感。

3、采取“六步循环”:“(引)明确目标—(导)问题导入—(学)启发探究—(教)归纳提升—(练)跟踪训练—(评)快速反馈”。

4、体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特征”:一是“有目标”;二是“学练结合”;三是“师生对话”;四是“小组落实”;五是“快节奏、大容量”;六是“高成绩”。

(一)《传统文化》课堂教学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首先要定好位,再谈怎么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