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第6册(14课):了解古典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第6册(14课):了解古典音乐教案。
第一课:古典音乐的初步认识在第一课中,我们将要认识什么是古典音乐,以及它的起源与特点。
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们,古典音乐并不是像流行歌曲那样的时代音乐,而是在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之间的一种富有艺术性的音乐。
这种音乐表现的是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并且常常有一些特殊的节奏和节拍。
我们将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巴赫的《Brandenburg Concerto No.3》和莫扎特的《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等。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的特点,我们可以让他们听几段古典音乐,并让他们试着去感受这种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领悟古典音乐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古典音乐。
第二课:古典音乐家的生平与成就在第二课中,我们将要通过介绍古典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他们的成就,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典音乐。
我们可以选择介绍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家,并以他们的代表作品作为引子,带领学生们一起了解和感受这些音乐家的创作。
在这一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展示音乐家们的生平,同时可以利用听觉的方式,让学生们欣赏一些代表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古典音乐的内涵。
第三课:古典音乐与神话传说在第三课中,我们将要通过介绍古典音乐与神话传说之间的关系,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古典音乐和古代文化之间的联系。
我们可以选择介绍一些神话故事,如罗马神话中的奥德赛、希腊神话中的王子奥菲斯等,并介绍一些与这些神话相对应的音乐作品。
在这一课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图片等形式来帮助学生们理解神话故事,带领他们进入一个神秘的世界,感受古典音乐的神奇之美。
第四课:古典音乐中的乐器在最后一课中,我们将要带领学生们了解古典音乐中的常见乐器,并介绍他们的来源、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介绍古典音乐中常见的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管弦乐等,并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听觉等方式来感受这些乐器所带来的魅力。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教案分享

本文将会分享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学内容以及实施方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
一、教学内容1.唱歌练习:通过唱儿歌、民歌、流行歌曲等对学生进行声乐练习,培养学生的音准和音色,提高学生的唱歌能力。
2.节奏训练:通过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和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提高学生的节奏准确性。
3.乐理知识:讲解五线谱、节奏符号等基本乐理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4.音乐鉴赏:通过听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了解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实施方案1.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材、乐器和其他教学用具,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组织学生唱歌:教师可选择适合学生的歌曲,进行唱歌练习。
可以通过引导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进行节奏训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节奏练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还可以安排一些节奏游戏,使学生在娱乐中提高节奏准确性。
4.讲解乐理知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讲解五线谱、节奏符号等基本乐理知识。
5.音乐鉴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听音乐,帮助学生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效果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唱歌练习、节奏训练、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等方面。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_小学音乐_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的歌》教案(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三年级音乐第6册教案讲解与实践

三年级音乐第6册教案讲解与实践。
一、教案概述1.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钢琴键盘的组成和排列方式;(2)掌握简单旋律的演奏和节奏;(3)通过各种乐器的演奏,学习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
2.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钢琴键盘的组成和排列方式;(2)音域和音调的概念;(3)简单旋律的节奏和演奏;(4)各种乐器的演奏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学习。
3.教学重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钢琴键盘的组成和排列方式,以及简单旋律的节奏和演奏。
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和音乐风格和形式的学习。
二、教案具体实践1.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学前,教师需要准备好教材、乐器、音乐播放器等教学工具。
2.科学的教学安排本教案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践等。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钢琴键盘的组成和排列方式,并进行演示。
接着,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简单旋律的节奏和演奏。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乐器演奏来学习各种音乐风格和形式。
3.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钢琴键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针对音乐天赋比较高的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和实践,而对于音乐天赋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
4.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在实践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
例如,在乐器演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演奏乐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特点和自信心。
三、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开展评估工作,以了解教学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1.掌握度评估通过测试或考试的形式,测试学生对本教案的掌握程度。
2.学情分析评估通过调查问卷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教案的理解情况,找出学生掌握不好的问题,以便做到因材施教。
3.教师评估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学方案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学方案一、课程背景及目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第六册作为继续推进学生音乐能力和欣赏水平的重要阶段,本教学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系统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才能。
二、课程大纲1. 课程名称:小学音乐第六册2.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3. 课时安排:共15课时,每周一节音乐课4. 教材选用:教材《儿童音乐欣赏与鉴赏》第六册5.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提升其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音乐形式的基本认识1. 学生通过欣赏古典音乐作品《小星星变奏曲》,了解音乐形式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2. 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主题、变奏和重复等元素进行分析,培养他们对乐曲结构的感知能力。
第二课:民族音乐的欣赏1. 学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了解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民族乐器和旋律进行观察和分析,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文化的兴趣。
第三课:声乐表演的基本技巧1. 学生通过声乐练习和表演,学习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培养良好的唱歌技巧。
2.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歌曲演唱,提高其对歌曲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第四课:音乐与舞蹈的结合1. 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体验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
2.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培养他们对音乐节奏和舞蹈形式的感知能力。
第五课:交响乐的鉴赏1. 学生通过欣赏交响乐作品《命运交响曲》,了解交响乐的演奏形式和乐队编制。
2. 引导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感受交响乐的气势和情感表达。
第六课:音乐创作的初步尝试1.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的音乐符号和音阶,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2.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创作,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逼真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 观摩教学法:通过观摩优秀的音乐演出和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计划

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发声、节奏和音准演唱歌曲。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
教学内容:1. 发声方法:通过声域练习和声音放松操,培养学生的正确发声方法。
2. 歌唱训练:教授一些简单的儿歌和民谣,并进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乐曲、发声、节奏等要素。
3. 音乐知识教学:通过讲解音乐基本概念和乐器的演奏原理,增加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
4. 创意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合唱或小乐团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舒展活动,让学生放松身心,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发声训练:教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并进行相关练习, 包括呼吸和发音等。
3. 歌唱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儿歌和民谣,逐步教给学生,并进行反复练习。
4. 音乐知识教学:通过讲解音乐基本概念和乐器的演奏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
5. 创意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合唱或小乐团演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编排一段简短的音乐表演,并进行排练和演出。
教学评估方法:1. 听音评估:让学生听一段音乐,并回答相关问题,评价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歌唱评估:让学生逐个逐个进行歌唱,评价他们的音准、发声和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3. 演奏评估:对于组织的合唱或乐团演奏活动,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巧表现。
教学资源准备:1. 音乐教材:准备小学音乐教材的教辅材料,包括歌谱、音乐知识讲解和乐器演奏示范等。
2. CD或MP3播放器:用于播放音乐素材,帮助学生听音辨析和跟唱。
3. 乐器:如钢琴、打击乐器等,用于演奏教学和合奏演出。
教学时长:根据具体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音乐教学安排在每周一次的课程中,每节课时长为40分钟左右,持续一个学期。
《野蜂飞舞》教案

《野蜂飞舞》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野蜂飞舞》。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野蜂飞舞》,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野蜂在花丛中飞舞的场景,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富有童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唱《野蜂飞舞》,感受歌曲的童趣,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2. 学会歌曲《野蜂飞舞》,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3. 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野蜂飞舞》,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
难点:歌曲中一些音的准确演唱,以及对学生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歌曲《野蜂飞舞》的曲谱、图片、动画等。
2. 钢琴:用于伴奏和指导学生演唱。
3. 音响设备:播放歌曲《野蜂飞舞》。
4. 歌谱:分发给学生,方便他们学习和演唱。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野蜂飞舞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主题。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野蜂飞舞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歌曲学唱(10分钟):教唱歌曲,让学生跟琴演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在学唱过程中,适时停下来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歌曲。
3. 分组演唱(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演唱。
通过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4. 歌表演(5分钟):学生自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要求学生动作生动有趣,能够表现野蜂飞舞的情景。
通过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野蜂飞舞》1. 歌曲主题:野蜂飞舞2. 歌曲旋律:欢快、活泼3. 歌曲节奏:清晰、稳定4. 演唱技巧:正确的音高、节奏,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进行演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野蜂飞舞》,并请家长签字。
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能够辨认出音乐中的不同节奏形式;2.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和氛围;3.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单元一:节奏的基本概念本单元主要介绍音乐中节奏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节拍、拍子以及基本的节奏形式。
通过韵律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节奏感。
课堂活动建议1.通过听音乐,让学生辨认出音乐中的节奏变化;2.教学基本节拍,让学生了解拍子和节拍的概念;3.展示不同的节奏形式,让学生模仿节奏并进行韵律表演。
单元二:古典音乐鉴赏本单元引导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并通过鉴赏不同类型的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课堂活动建议1.通过多听素材,了解古典音乐的构成要素和演奏特点;2.带领学生分析古典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音乐元素,并通过各种管弦乐演奏家的表演形式进行鉴赏;3.学生通过模仿演奏家对古典音乐进行表演。
单元三:欧洲民间音乐鉴赏本单元将向学生介绍欧洲各地的民间音乐,包括苏格兰、爱尔兰等地的风格。
通过鉴赏欧洲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氛围。
课堂活动建议1.利用多媒体素材展示欧洲各地的民间音乐。
2.分析音乐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音乐风格;3.引导学生通过模仿演奏家进行表演,体验民间音乐的情感魅力。
教学评估1.通过鉴赏、表演等活动,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程度;2.组织小组活动或小考试等形式,检测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3.通过个人教学演示等方式,评估学生教学水平的提高情况。
总结本教案主要介绍了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建议。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基本构成要素和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与氛围,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演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第6册(14课):唱游儿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第6册(14课):唱游儿歌教案唱游儿歌教案在小学阶段,音乐是一项必修课程。
音乐教育可以让孩子在快乐的音乐世界里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和认知,并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音乐感和表达能力。
而其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便是唱游儿歌。
唱游儿歌不仅能让小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会音乐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接下来,我将就《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第6册(1-4课):唱游儿歌教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本教案从选择儿歌、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评价学生表现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唱游儿歌的教学内容。
在选择儿歌时,需要注意歌曲的语言浅显易懂、音乐旋律易于接受,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要注意季节性,选取季节歌曲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季节有深刻的印象。
接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和课程内容,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1~2年级的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音乐符号、节奏感和旋律,提高学生的听觉和口语表达能力;在3~4年级的教学中,则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演唱能力,在唱游儿歌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发挥,丰富歌曲的表现力。
在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时,需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音乐知识的难易程度,分阶段逐步推进。
例如,在1~2年级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视觉教学、口语实践、手势配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看演示、模仿唱歌、手势配合等方式来学习唱游儿歌。
在3~4年级的教学中,则可以采用模仿唱领唱、集体演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唱和表演能力。
在评价学生表现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极表演能力、合作精神和个人表现。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成果展示等方式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案第6册(1-4课):唱游儿歌教案》是一份非常全面、细致、实用的教案。
它详细介绍了唱游儿歌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步骤和方法、评价学生表现等方面,能够很好地指导教师们进行唱游儿歌的教学工作,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方案

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在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包括唱歌、演奏乐器等方面;3.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唱歌表演:通过学习一些优秀的歌曲,培养学生的歌唱表演能力和音乐感觉。
2.乐器演奏:学习一些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如钢琴、小提琴等,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3.音乐欣赏: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4.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团队合作: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在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中,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造适合学生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体验式学习法:通过亲身体验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步骤以小学第六册音乐教学中的一节课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步骤:1.上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材料,如歌曲、乐器等;检查教室的音响设备和乐器是否正常运行。
2.热身活动:进行一些热身活动,如声乐练习、身体放松操等,为学生的音乐表演做好准备。
3.歌曲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当天要学习的歌曲,并逐句教学歌词和歌曲的旋律。
4.歌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可以有主唱和伴唱的分工,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进行表演。
5.乐器演奏: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种乐器,如小提琴,然后演示如何演奏,并让学生进行尝试。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教案解读与实践

小学音乐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其中三年级第六册是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本篇文章将从教案解读以及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探究如何更好地教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知识。
一. 教案解读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而设计的。
本册教案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音乐欣赏,乐理知识以及学习乐器。
是音乐欣赏部分。
在这一部分,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让学生感受不同曲风无邪的蕴含,通过实际的聆听,感受音乐的动人之美。
这有利于学生的审美判断力与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
是乐理知识。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知识的教授,如音高、音符等,以及与音乐有关的文化知识,如音乐符号名称等。
老师可以借助图形,配合口头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理知识,并在课文中加入一些乐谱,让学生阅读练习,以提高学生乐理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是学习乐器这一环节。
对于音乐班里的学生而言,乐器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学习乐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乐器的演奏与乐理知识、工具的选择等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领悟乐器演奏的技巧与行云流水的乐曲。
二. 实践探究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针对不同学生的音乐课程需求,我们可以在教案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扩展和延伸。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以增强学生的参与与学习兴趣。
针对音乐欣赏这一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画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分组讨论环节中多交流对音乐的感受,通过多角度的审美观进行效果上的提升,从一个角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半成品、完整版、单音等不同的乐谱进行音乐知识的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识别旋律和节奏、指挥演奏和合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人的生活及情感的往来,从而锻炼学生更深入的思维和文化进阶的能力。
在学习乐器方面,我们可以定期举办音乐展示会,在学生掌握与演奏技巧后进行实地表演,充分发扬学生的优秀的音乐精神和探求性。
教师教案设计指南——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

教师教案设计指南——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在逐渐转变。
而教师的任务也愈发繁重,教案不仅要达到标准,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心得与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案设计指南。
一、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在设计教案时,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音乐、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学习第六册的音乐,学生应该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演奏器材和流传情况、音乐元素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演奏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应该认真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中国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快板戏演唱、打击乐器敲击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熟悉的乐器、情形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有关。
小学三年级的孩子需要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采用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等多种方法。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乐器、演奏中国民族乐团的曲目、唱响快板戏曲目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体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价。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小组评价、表演评价、个人口头评价等各种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松紧得当的调整。
并且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他们有所感受和体验,提高对学习以及对自己的认识。
五、课堂设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课堂设计。
包括课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组合、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氛围,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愉悦、轻松地接受新的知识。
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册的教学要求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
更应该是在保证知识点掌握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演奏兴趣,以及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和表达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六册教学设计教师:班级:三年级中心学校2018年2月第一单元快乐的do re mi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教学难点: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一)听赏歌曲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二)听唱法演唱歌曲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
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二、音乐游戏(一)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二)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一)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二)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三)进行歌词创编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目标: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难点: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一)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二)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三年级第6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童趣》单元教学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给学生的童年生活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使学生感到童年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唱歌教学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练习听辨乐曲的情绪,记忆乐曲的主题,从而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创编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体要求:1.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针织、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学习合唱歌曲,并与同学协作完成《打秋千》的合唱。
3.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和《鸟店》,掌握乐曲的情绪,并能够随音乐表演。
4.学唱歌曲《对鲜花》并完成一至两段的歌词续编。
教学准备:(教具)钢琴、范唱磁带、欣赏磁带教材分析:学生们的童年生活应该是在欢乐中渡过,童年所享受的乐趣,过了这个阶段就无法寻找回来。
如何让学生的童年充满欢笑,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使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
在本单元中我们选择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歌曲,相信学生们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强烈的感受到时代的脉搏。
歌曲《对鲜花》、《打秋千》都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游戏为载体,塑造音乐形象。
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很自然的找到共鸣。
在欣赏中抓住音乐形象,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和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现乐曲。
教学重点、难点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听辨乐曲的情绪、记忆乐曲的主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乐趣,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热爱美好的生活。
第一单元《童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快乐宝贝》教学目标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旋律为辅的综合课。
学生们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为歌曲创辨律动。
教学过程1.律动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跟着乐曲的节奏用自己的身体打出节拍来。
生:听音乐活动师:老师为这首歌曲遍了律动,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来做。
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案教材内容总述人音版三年级第六册音乐教材包含了《歌唱朗诵》、《器乐演奏》和《音乐欣赏》三大部分。
其中,《歌唱朗诵》部分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歌唱和讲述的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多种不同的音乐情感;《器乐演奏》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演奏锻炼个人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个人音乐表演的自信心;而《音乐欣赏》部分则是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语言及内涵,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水平。
教学目标1.学习多种歌曲及口语朗读,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音准掌握;2.了解乐器的类型,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3.学习理解音乐形式结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水平;4.发展学生的音乐创意及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歌唱朗诵《七只小老鼠》•学生学会外语歌曲,并掌握歌曲的基本语音、如数读数、唱调等;•聚焦歌曲的故事情节,学生按照语调变化演唱体验故事细节;•组歌演唱,互相配合合作。
《跟我一起做节拍》•学生学习数字节拍及其强弱,分清节奏型;•互动演唱,帮助学生做好节奏倒数及强弱变化;•组织学生跳舞,与音乐同步。
器乐演奏《三只小熊》•学习民族器乐笛子演奏基础方法和技巧;•经过简单演奏习惯,听歌后完成小熊演奏;•互相观看,延伸合奏。
《小母鸡》•学生学习相关节奏型、合奏乐器演奏方法;•由老师示范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合奏演奏。
音乐欣赏《欢度新年》•学生学习乐曲结构,区分音高、节拍等基本元素;•学生欣赏新年音乐,感受音乐的愉悦和欢乐;•老师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并与资源库进行比较分析。
《牧民新歌》•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创作背景,掌握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学生欣赏乐曲,分析乐曲形式结构,并简要比较其异同;•学习民族音乐创作。
教学要求1.营造积极、带动、挑战的学习氛围;2.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创作能力;3.老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音乐表现和进步,鼓励学生多参与表演和创作。
教学评价1.对学生个人演唱和乐器演奏进行评价;2.对学生完成的创作作品、调查报告等进行评审;3.通过听音乐请答题的方式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测试。
音乐教案《摇船调》

小学音乐第六册《摇船调》教案设计江岸区新村小学翁丽娟教材选自:小学人音版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童趣》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采用4/4拍,五声宫调式,音域在九度以内,旋律流畅、优美。
歌曲加入了3小节的衬词和1小节重复句,更增强了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台湾民谣《摇船调》,初步体会问答式歌曲的特点,感受音乐柔和美好的意境;2、了解反复跳越记号及用法,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3、在创设的情境中分角色表演歌曲,初步尝试两个声部的合唱。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编谜语,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乐句卡片。
教学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以歌唱教学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讲的内容是三年级第六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摇船调》。
教学中围绕着猜谜语、读谜语、唱谜语和编谜语的顺序,让学生在师生、生生等互动的形式中充分感受谜语在音乐中的乐趣,从而进行有效的音乐活动。
层层深入的学习,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歌词的内容,在多次的聆听中学会歌曲的演唱,在互相学习中准确的把握了歌曲的音乐形象。
最后达到不仅学会演唱歌曲,而且情景表演的演唱中学会并尝试两个声部合唱。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
二、聆听歌曲《吉祥三宝》,感受一问一答的歌曲形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听一首优美的歌曲,请你们边听边思考,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听到了有谁在唱歌?他们是怎么唱的?(歌曲有很多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齐唱,这种属于对唱。
)三、猜谜语1、师按节奏并加响板朗读。
肚儿空空,能呀么能装人,搁在水里,它呀它不沉,不怕风浪大呀,就怕水不深哟,就怕水不深。
2、请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朗读。
四、感受熟悉音乐旋律1、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做划船的动作。
(慢速)提问:小船划在什么样的水面?为什么?2、在听音乐做划船动作。
(快速)提问:水面起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师小结:大家团结起来,动作一致,不怕风浪,勇往直前。
小学第六册音乐教案

小学第六册音乐教案一、学生情况分析今年的教学班级由三(1)个班和两(2)个班组成。
我从综合课程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研究,加快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课堂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
在五个班中,学生更喜欢唱歌、跳舞、唱歌和巡回班,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创造xx的能力自然可以发挥出来。
这学期教学班学生的音乐水平明显提高了。
我是视唱练耳和音乐。
知识、舞蹈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但部分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较差。
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教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完善德育、美育网络,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改革进取,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xx阶段,让学生通过学习、演唱各种题材的歌曲,欣赏中外名曲,感受美好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xx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
为中国争取进步。
(二)音乐知识技能培训1.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3.欣赏一些小器乐,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4.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
5.通过练习“拍、敲、听、想”和“唱”来提高学生的表现乐感和节奏感;6.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7.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歌唱姿势和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综合课、歌唱课、鉴赏课、器乐课、歌舞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提高素质。
这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课的学习,注重音乐知识技能、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在薄弱环节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大大提高了艺术素养和音乐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第六册教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二课《春天的歌》教案(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音乐知识(1)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过程: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
???(1)欣赏女声独唱《沂蒙山好风光》。
???(2)随教师的琴声视谱哼唱《沂蒙山好风光》曲调。
?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
??设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有条件的学校如能用VCD及多媒体现代化手段介绍,将更为形象生动。
)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7.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8.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9.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10.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11.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12.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即前16小节和后16小节。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13.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14.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15.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并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编创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教学重难点:1.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音?春风的声音??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必需按不同性能的打击乐器选择其适合表演的节奏型。
如金属类宜表演长音,而木块类则宜短音。
9.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春》的欣赏。
???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10.听《春》的主题音乐。
??设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说说你的感受。
?11.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12.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13.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
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14. 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四首音乐作品,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2.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重难点:1.创作以春为主题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
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4.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5.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6.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7.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
8.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三课《我们的朋友》教案(二课时)第二课《我们的朋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顽皮的杜鹃》,听辨两音填入括号内;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4小节曲调。
2. 杜鹃是可爱的动物,在感受、体验以“杜鹃”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教学重难点: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 唱好《顽皮的杜鹃》。
教学过程:一、导入。
设问: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
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
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二、欣赏1.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2.再听:?(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3.师生讨论。
?设问:(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4.复听乐曲: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5.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三、学唱歌曲。
1、轻声学唱: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2、用口风琴找到1=F的“5 3 1”三音,按课本中的要求吹奏3、表演唱:以三人为一组进行即兴表演。
甲为歌曲主人翁“我”,边唱边表演。
乙为杜鹃鸟,在规定时间内唱。
丙为口风琴伴奏(伴奏可以两人也可以一人)。
?四、“音乐游乐宫”:1、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2、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3、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 6 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 6 7”的柯尔文手势。
?4、手势游戏。
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尝试视唱。
5、听辨训练: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在什么时候出现?(教师弹奏全曲。
)?6、机动: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五、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马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感受、体验以“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2. 唱好《我心爱的小马车》。
教学重难点:1.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
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同时播放录音《赛马》(如能做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大屏幕播放效果更佳)。
?3.设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
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设问: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景???9.再听第二乐段。
??设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你能模仿一下吗???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
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12. 歌曲《我心爱的小马车》的节奏较复杂,音程跳动大,因此有相当难度(指学谱),所以本歌主要采用听唱法学唱。
??13.学唱歌曲:??(1)教师范唱。
???要求: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
???设问:你听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几句???(2)听录音范唱。
?要求:你能把你印象最深的几句模仿唱一唱吗???(3)跟随录音、看着歌谱哼唱歌曲。
??(4)相互交流已经会唱的几句。
??(5)重点解决几句难唱的歌曲,教师给予指导纠正。
??(6)完整地唱全歌。
在间奏上,鼓励学生随音乐即兴表演(骑马、扬鞭、走崎岖山路……)。
??(7)歌曲会唱后学唱曲谱,要求能流畅地唱谱。
??(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音乐。
??(9)完整地表演歌曲(唱,演,伴奏)。
?14.创作4小节自己的歌??(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①用八个音。
??②用四种节奏型。
??③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15.教学小结。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五课《童趣》教案(三课时)第三课童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 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 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