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2024年6月职业危害工作总结7篇

2024年6月职业危害工作总结7篇

2024年6月职业危害工作总结7篇篇1一、背景本月,我单位围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深入推进职业危害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本月职业危害工作的全面总结。

二、工作内容及成果1.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本月,我们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识别与评估。

具体完成了以下工作:(1)对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化学因素(如粉尘、有害气体)及生物因素(如致病菌)进行了现场检测与评估。

(2)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了风险等级划分,建立了危害因素管理档案。

(3)对高风险岗位进行了重点监控,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2. 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为确保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我们加强了以下防护措施的落实:(1)为岗位员工配备了专业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

(2)定期对生产设备和防护设施进行维护与检修,确保正常运转。

(3)开展了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3. 职业健康检查与监控(1)本月,我们组织了全体员工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检查率达到了XX%。

(2)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存在健康问题的员工进行了及时干预和辅导。

(3)建立了员工职业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监控与管理。

4. 职业病防治工作(1)对疑似职业病员工进行了进一步检查和诊断,确保了职业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2)对确诊的职业病患者进行了及时治疗与安置,保障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3)加强了与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部分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有待加强。

2. 某些岗位的防护设施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投入和改造。

3. 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细化,部分环节存在疏漏。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深入开展职业危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职业危害意识。

2. 加大对防护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力度,完善防护设施。

3. 进一步优化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机械加工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概述职业病是指由于职业性因素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或心理健康造成危害或损伤的一类疾病或病变。

其中包括职业病、职业中毒、职业健康问题等,这些问题在工业生产及职业生活中十分常见。

机械加工在各级工厂中是十分常见的一项生产工艺。

然而,由于加工所需设备的操作性较强,机械加工工人往往面临着人身和精神的双重压力,而这些压力和危害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下面将分析机械加工工人所面临的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

监控病因机械加工作业,由于其一些特殊性质,往往会无形中产生一些异物,如粉尘、铁屑及油渍等。

而这些因素会对机械加工工作人员产生极大危害。

对于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在工作场所中配备有适当的监测仪器,对可能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安全与健康的毒害、辐射、物理因素及其它病因进行监测,及时评估其对人身健康的危害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疗。

内源性工作负荷一般情况下,机械加工工作人员往往要长时间地在工作站上进行操作,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承受的重负也往往是比较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或机构应当提供充足的劳动保护用品及符合人体工学的劳动环境,尽量减少工作负担的重量,缩短员工工作时间,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减少工作机会带来的职业病风险。

工作场所卫生治理机械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废弃物或垃圾,以及其他一些有毒污染物。

而这些垃圾或毒物,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对于这种情况,相关企业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清理工作。

产生有毒的工业废弃物要及时清理,有毒或有害气体要进行及时排放处理,防止气体浓度过高引起的中毒或气爆等危险的结果。

职业健康教育对于一些机械加工工人,他们缺乏职业健康知识,缺乏对一些职业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正确认识。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或机构应当加强各种职业健康知识的培训,并通过提供相关教材和视频等资料,使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并认识到所面临的危险和风险,提高其职业病预防和治疗的能力。

机械加工车间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车间职业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车间职业危害因素机械加工车间是一个充满着职业危害因素的工厂环境,工人们在这里经常接触到各种有害的物质、噪音和震动,容易引发职业病和事故。

为了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品质,必须合理控制和防范这些危害因素。

一、有害物质机械加工车间中存在着各种危害性物质,例如:胶合板、切割液、冷却液、切削油、喷漆等等。

这些物质会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工人容易出现头昏眼花、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长期接触还会引起呼吸道、肝脏、肺部和皮肤等疾病。

为了减少工人受到的伤害,必须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处理。

二、噪音机械加工车间中,往往会出现噪音污染问题。

机器设备作业时产生的噪音,容易引起工人的耳膜损伤和听力下降。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音环境下,还会产生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定、失眠、焦虑等。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降低噪音源的噪声、使用防噪音耳罩等,来避免噪音对工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震动震动也是机械加工车间中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机器设备在工作时,时常会产生震动,强度不同,如果时间长、强度过大,容易造成工人手指震颤、关节疼痛、神经衰弱等症状。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如:调整设备的工作方式、控制振动源等,来减少操作人员因震动引起的损伤。

四、工作压力机械加工车间的工作强度大,作息规律不定,职业压力大,很容易引起工人结果疲惫、肌肉疼痛、失眠等症状。

为了减轻工作压力,工作制度应该更加科学、合理,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员工的身心状况,协调工作任务,人性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工具磨损机械加工车间的工具经常使用会磨损,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件的质量。

更严重的问题是还会对工人产生伤害。

严重磨损的工具,如钻头、锯片等容易造成触电、爆炸、火灾等事故,加工前需要对工具检验,排除安全隐患。

六、环境卫生机械加工车间长时间处于灰尘、污垢、异味的气氛中,对工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可以通过通风换气、及时清理车间等卫生措施来维护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作为一种高风险行业,确实存在一些特定的职业病危害。

以下是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的详细分析。

一、机械噪声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伴随着高强度的噪声。

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下,会引发聋哑或听力下降等职业病。

机械噪声对工人的职业安全、生产效率和工作积极性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机械振动机械加工工业中的机械设备通常会产生较大的振动。

长期暴露在机械振动环境下,会引发手臂、手腕、脊柱等部位的振动损伤。

严重的振动损伤可能导致工人肌肉疼痛、麻木、血管病变等症状。

三、化学因素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常常使用一些化学品,如切削液、清洗剂等。

这些化学品对工人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都有一定的危害。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品可能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呼吸道疾病等职业病。

四、粉尘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吸入粉尘会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引发呼吸道疾病甚至肺部疾病。

特别是金属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金属粉尘,还可能含有一些有害金属元素,如铅、铬、锰等,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更大。

五、紧张劳动和刺激性因素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强度较大,往往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操作和重复动作。

这种紧张劳动可能会导致肌肉疲劳、骨骼损伤等。

此外,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受到一些刺激性因素的影响,如粉尘、化学物质、噪声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预防和控制机械加工工业的职业病危害,有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有效减少职业病风险。

二、改进工作环境通过改进机械加工工业的工作环境,减少噪声、振动、化学物质等对工人的危害。

可以采取隔音、隔振、化学防护等技术措施,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三、科学组织生产合理安排工人的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尽量避免重复性动作,采取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代替一些繁重、危险的工作。

四、加强个人防护对于机械加工工业中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工人应戴好耳塞、防尘口罩、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设备,减少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

噪声来源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
控制措施
员工听力得到有效保护,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效果评估
某机械加工企业个体防护用品应用案例
锅炉、汽轮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
噪声来源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完善的噪声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健康教育。
控制措施
员工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得到提高,自觉遵守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噪声危害得到有效控制。
要求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和档案管理等义务。
责任主体
用人单位是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履行相应的义务。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会组织、行业协会等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加强执法监督
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减少噪声对听力的损害。
提高认识
加强劳动者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自我检查
劳动者应当加强自我检查,注意观察身体状况,发现不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时采取措施。
加强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噪声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对接触噪声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听力损伤等问题;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采用低噪音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为工作人员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工作人员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减轻噪声对人体的影响。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023-11-08
目 录
• 职业病危害概述 •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评估 • 职业病防护措施与效果评价 • 职业健康监护与员工培训 •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案例分析
01
职业病危害概述
定义与类型
定义
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对 劳动者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类型
危害评估标准与程序
评估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和 标准,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的职业病危害评估标准。
评估程序
明确评估流程和方法,包括危害因 素的监测与检测、作业环境的评价 、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等。
评估报告
根据评估结果撰写评估报告,提出 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方法
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粉尘、噪声、振动、高温、辐射、化学 物质等。
职业病危害的影响
01
02
03
身体健康
长期接触职业病危害会导 致各种健康问题,如尘肺 、听力损失、神经系统损 伤等。

工作效率
职业病危害可能影响员工 的工作效率,导致生产能 力下降和工伤增加。
经济损失
职业病对个人和家庭带来 经济损失,增加医疗费用 支出和社会负担。
总结词
该机械加工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噪音 和尘毒危害,采取多项防护措施,并进 行效果评价。
VS
详细描述
该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尘毒 危害,采取多项防护措施,如使用防尘口 罩、耳塞、吸尘器等,并对防护措施进行 效果评价,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和健 康保障。
案例三:某电子制造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与实施
培训内容与方法
包括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控制、应急处置等,采用线上线 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

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报告一、引言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引起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

为了有效防控职业病风险,我对本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有害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调查与分析本企业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金属制品的生产加工。

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和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对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噪音、粉尘、化学物质等。

1.噪音噪音是制造业工作环境中常见的一种有害因素。

在本企业的车间内,机械设备的运转产生噪音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职工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粉尘在金属制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和焊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金属粉尘,而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镉、铅等,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

3.化学物质与金属制品生产相关的化学物质主要有溶剂、涂料、油漆等。

这些化学物质中常含有苯、甲苯等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三、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评估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我对本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了分级评估。

1.噪音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噪音危害风险评级为Ⅱ级,即有中等风险。

虽然噪音没有超过国家标准限值,但超过了舒适范围,对职工的听力健康肯定有一定的影响。

2.粉尘根据粉尘暴露水平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粉尘危害风险评级为Ⅲ级,即有较高风险。

由于金属粉尘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职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化学物质根据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毒性特征和职工的暴露时间,本企业的化学物质危害风险评级为Ⅳ级,即有较高风险。

化学物质对职工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构成较大的危害。

四、防控措施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评级结果,我针对不同的危害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1.噪音应采取隔声措施,如增设隔声墙,使用隔音设备等,降低噪音的暴露水平。

同时,应提供耳塞或耳罩等个人防护设备,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听觉健康环境。

某玛钢加工公司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评价

某玛钢加工公司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分析评价

猿愿
猿员
愿2
圆援3 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本次调查粉尘、噪声、高温、毒物 危害程度分级见表 猿。可知,噪声分级玉级以上 苑 个工种;粉 尘、毒物分级均为 园 级;高温分级均为玉级。 猿讨 论
玛钢加工属于机械制造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 的行业,从本次调查得知,玛钢加工各环节可产生有粉尘、噪 声、高温、振动、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甲醛、氧化 锌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次共检测危害因素 员员远 个点。粉尘、
测结果,从表 圆 中得知,噪声 苑 个工作场所(其中熔化铸造 猿
表 2 物理因素检测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
检测点数
合格点数
合格率(豫)
检测工种数
合格工种数
合格率(豫)
噪声
源园
猿猿
愿圆
圆愿
圆员
苑缘
高温


员园园


员园园
工频电场


员园园



紫外线


员园园



振动


员园园


100
合计
缘远
源怨
愿8
本 次 对 玛 钢 加 工 生 产 线 的 生 产 过 程 中 产 生 的 粉 尘 、噪 声、高温、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接触危害程度分级,其 目的是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危害程度级别,为职业卫 生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日 常监测、个人防护用品等提供依据。本次检测的 源园 个粉尘作 业点,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均为 园 级(相对无害作业)本次调查 噪声危害程度分级 圆愿 个工种,合格工种 圆员 个(相对无害作 业),苑 个工种 愿 h 等效声级 蕴耘载,愿 澡跃愿缘(凿月),故分级为玉级,为

某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某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某化工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职业病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化工企业是职业病的高发领域之一。

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化工企业需要充分认识职业病的危害,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

1.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主要指有机物和无机物对人体的伤害。

化工企业是化学品的生产、加工和储存地,员工在工作中接触到大量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职业病有中毒、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为防止工人接触到化学物质,化工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缓冲带:在化工企业厂区及化学品储存区周围设置缓冲带,采取新颖的安全措施,如设立屏障、安装烟雾传感器、安装灭火器等措施有效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2)隔离罩:对接触化学物质工作的员工部位,如头部、眼睛、耳朵和呼吸系统等,设置隔离罩以避免直接接触。

(3)使用防护用品:员工在接触化学物质时,必须戴上防护手套、口罩、短袖或长袖等防护用品,避免接触到有机物和化学物质。

2.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对人体的伤害。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噪声、机械振动、电磁辐射等物理因素,可能对工人生理和心理造成损害。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1)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声音、振动等物理因素的控制;(2)采用低噪音和低振动的生产设备;(3)加强声学隔离,采用吸音材料;(4)对接触噪声和振动等物理影响的员工使用防护用品。

3. 粉尘和烟尘粉尘和烟尘是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化工生产中将产生大量的粉尘、烟尘等颗粒物,职工长期接触,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和慢性支气管炎等职业病。

为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企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采用空气净化器等减少室内粉尘;(2)在制造过程中采取措施保持清洁;(3)提供防护面具、口罩等防呼吸道疾病的用品。

4. 高温和低温高温和低温是化工企业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之一。

化工产品生产,会产生异常高温或异常低温。

员工需要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导致体温失调,产生职业病。

注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习题押题第12讲(共15讲)

注册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习题押题第12讲(共15讲)

第12讲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第四章职业病危害预防和管理第一节职业病危害概述【重点考点】•职业病相关概念•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分类•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方针与原则【考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215.某燃气企业在进行职业病危害专项检查时,对检查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类,下列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进行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客服大厅的工作台与座椅高度不匹配,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B.燃气管线的巡线人员网格点分配过多,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C.燃气管线的巡线人员夏天容易中暑,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D.加气站的维修工长期工作在噪声条件下,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答案】A【解析】A属于不良体位,B属于劳动过程,C属于生产环境;D属于生产过程。

216.某机械制造厂铸造车间,在型砂、铸型、打箱、清砂及铸件清理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属于()。

A.化学因素B.物理因素C.生物因素D.环境因素【答案】A【解析】化学因素的典型特征:进入身体内部,煤尘、矽尘;NO2、NO、CO、SO2等都是能进入身体的化学因素。

该题目的二氧化硅粉尘其实就是引起矽肺的粉尘。

217.某火力发电厂锅炉巡检工作路线及时间要求为:集控室→电梯→给煤机(2min)→火检冷却风机(1min)→炉前油系统(1min)→燃烧器区(1min)→空气预热器(2min)→空气压缩机(2min)→送风机(1min)→次风机(1min)→引风机(1min)→磨煤机(6min)→密封风机(1min)→捞渣机系统(1min)→电梯→集控室。

每2h巡检1次,持续约0.5 h。

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上述作业过程中,巡检工接触到的化学性危害因素有()。

A.煤尘、矽尘B.NO2、NO、CO、SO2C.噪声、振动D.高温、热辐射E.紫外线、红外线【答案】AB【解析】化学因素的典型特征:进入身体内部,煤尘、矽尘;NO2、NO、CO、SO2等都是能进入身体的化学因素。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如下职业病危害(3篇)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如下职业病危害(3篇)

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如下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环境,工人长时间接触机械设备和材料,容易受到职业病危害。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机械加工工业要注意的一些职业病危害。

一、噪声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常见噪声过大的情况,例如机床运行时的机械声、冷却液中气泡爆裂时的声音等都会对工人的听力造成损害。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易受到严重的噪声职业病危害,如噪声性听力损失、耳鸣、睡眠障碍等。

因此,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如安装隔音设备、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加装吸音材料等,同时,工人也应配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耳塞、耳罩等。

二、粉尘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金属加工、石材加工、塑料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粉尘对工人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造成危害。

金属粉尘中的重金属、石材粉尘中的二氧化硅等对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工人易受到慢性呼吸道疾病、皮肤病等职业病危害。

因此,机械加工工业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合理选择加工工艺、戴好防尘口罩等,减少粉尘的产生和工人的接触。

三、化学物质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使用的润滑油、冷却液、清洗剂等化学物质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中的有害成分,如溶剂、重金属等,对工人的呼吸系统、皮肤、肝脏、神经系统等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工人易受到慢性中毒、过敏、皮肤病等职业病危害。

因此,在机械加工工业中,应选择低毒性的化学物质,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面罩等,加强工人的健康监护和教育,确保工人正确使用化学物质。

四、机械伤害职业病危害机械加工工业中,操作机械设备时存在危险因素,如锋利的刀具、旋转的机械部件等,容易导致工人受到机械伤害。

这些伤害包括切割伤、碰撞伤、压伤、挤压伤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机械加工工业中应加强安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供安全防护设备,如安全帽、手套、护目镜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 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 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 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 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4机加工 ➢ 原料:工件,乳化液、切削液(润滑) ➢ 生产工艺:车、铣、刨、磨、钻 ➢ 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振动 ➢ 产品:略
机械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 5 焊装 ➢ 手工电弧焊:
➢ 原料:焊件、焊条(焊芯:钢、碳、锰、 硅、铬、镍、硫、磷等;药皮:氧化铁、 锰、钛或大理石、荧石)
磷、硫、氨); ➢ 产地(煤炭、原油); ➢ 毒性资料与质检报告资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2 生产过程 生产原理:条件
➢ 化学过程:化学反应、物料转化; ➢ 物理过程:压力、温度、机械挤压切割; ➢ 物理化学过程: 生产方式: 设备选型: 工艺水平:密闭性、自动化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重点环节
生产性粉尘
➢ 矽尘;煤尘;石墨粉尘;炭黑粉尘;石棉粉尘; 陶瓷粉尘; 滑石粉尘;水泥粉尘;云母粉尘; 铝尘;电焊烟尘;铸工粉尘;其他粉尘。
➢ 职业接触限值:47种/类 ➢ (注意“其他粉尘”的概念)
有毒化学物质
➢ 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 铍、铊、钡、钒、铬、铀;
➢ 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 物、二氧化硫;

某锻压模具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某锻压模具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某锻压模具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某锻压模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锻压模具的企业,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客户的信赖和好评。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职业病危害问题也愈发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我们对该公司进行了一项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对某锻压模具有限公司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 噪声:锻压模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较大,特别是在锻压机、冲压机等设备工作时,噪音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给工人的听力健康带来了威胁。

2. 粉尘:在锻压模具生产过程中,金属加工产生的金属粉尘和废料较多,工人在长时间接触这些粉尘的情况下,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3. 高温:锻压模具生产需要使用高温加热设备,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易受到高温的影响,长期接触高温环境容易导致热伤害和中暑等问题。

4. 高压:锻压模具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液压设备和液压系统,存在着高压液体的危险,一旦发生泄漏或故障,有可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二、职业病防治措施1. 噪声:公司应当对生产车间进行声学环境改造,采取隔音、减振等措施,降低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对工人的影响。

工人应当佩戴好耳塞等防护用具,保护听力健康。

2. 粉尘:公司应当加强车间通风设施的改善,安装集尘设备和空气净化设备,减少粉尘对工人的危害。

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佩戴防尘口罩,保护呼吸道健康。

3. 高温:公司应当加强锻压模具生产车间的空调设备和通风设施的改善,保证车间内的温度和湿度处于合适的范围内。

公司应当为工人提供适合的工作服和防护用具,防止受到高温的威胁。

4. 高压:公司应当加强对液压设备和液压系统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和稳定。

工人在操作液压设备时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佩戴好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三、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在对某锻压模具有限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评价时,我们发现公司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职业病危害的存在,并且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足之处。

机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机械制造工业包括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密仪器等各种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铸造、锻造、热处理、机加工及装配车间,工种混杂,但职业危害因素大致相同。

(1) 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

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 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

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

严重时发生中暑。

(3) 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4) 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种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强烈的噪声;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护不当可引起电光性眼炎。

(5) 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企业,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即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由于需要变换工件的位置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故易引起体温调节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铸造和锻造的外伤及烫伤率较高,多是由于铁水、钢水、铁屑、铁渣飞溅所致;机加工车间发生眼、手指外伤的较多。

另外金属切削的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对工人的皮肤也有一定的影响。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

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产企业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带来了职业病危害的问题。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以及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工人患上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与其所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的关系。

生产企业因为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文将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分析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物理因素1. 噪音在生产企业中,机械设备的运转、车间内机械作业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噪声职业病,如听力下降、耳鸣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比如采用隔音设备、降低设备噪音、设置隔音屏障、佩戴耳塞等措施来减少噪音对工人的危害。

2. 粉尘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建筑、木材加工、化工等行业,粉尘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下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尘肺病、支气管炎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粉尘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设备、使用吸尘器、佩戴口罩等。

3. 辐射二、化学因素1. 有害气体在生产企业中,一些化工、矿山、石油等行业中,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气体。

长期暴露在有害气体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中毒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氰化物中毒等。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有害气体的控制,比如加强通风换气、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实施预防性医疗检查等。

2. 化学品在生产企业中,许多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使用大量的化学品。

长期暴露在这些化学品环境下,工人容易患上化学中毒、过敏性疾病等。

生产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对化学品进行合理存放、加强化学品管理、提供化学品安全操作培训等。

在一些生产企业中,如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等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生物因素危害。

在养殖场、食品加工厂、植物种植基地等工作场所,工人容易受到微生物、病毒、真菌的侵害导致感染性疾病。

生产企业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物因素的控制,比如加强卫生管理、提供个人防护用具、进行职业健康监测等。

机械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机械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

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机械加工行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在为社会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该行业从业者也面临着一系列的职业健康风险。

一、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机械制造工业生产过程一般包含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金加工、装配等工艺,此外还有冷作、焊接、切割、电镀和油漆等作业,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粉尘:铸造车间将熔化的金属浇注于预先制备的砂型中,冷却后即成铸件,此过程称为铸造。

铸造车间所用原料,如砂、陶土、粘土、煤粉等均含有一定数量的游离二氧化硅,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粉尘产生。

机械加工车间使用砂轮旋磨刀具等也可散逸粉尘。

砂轮主要由刚玉和金刚砂制成,其含有游离二氧化硅较低。

电焊过程也有一定量的粉尘产生,其粉尘成分主要是氧化铁,其它成分视所用焊条的品种而异,如使用锰焊条时,空气中可含有氧化锰等。

工人长期接触上述某一种粉尘均可能发生尘肺病,如铸工尘肺、磨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2、高温与热辐射:锻工车间的基本生产过程是先将钢坯件或钢锭送入加热炉中,加热至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锤、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打成型,小件可用手锤锤打成型。

锻工车间的加热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及热的铸件,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盐浴槽等,均为热源,在夏季均为高温作业,锻造过程也产生大量的热辐射。

铸造生产中的熔炼炉也是高温作业。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二种气体主要产生于铸造车间。

铸造生产过程中在化铁、浇注、烤型和干燥等过程中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锻造炉也可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4、氧化锌和氧化铅:在铸铜时,因铜合金中含有铅和锌,在化铜过程中产生氧化锌和氧化铅的烟尘。

5、甲醛和氨:在用脲醛树脂做型芯粘结剂时,能产生甲醛和氨。

6、苯、甲苯、二甲苯:油漆,其涂饰方法有刷漆、浸漆和喷漆等。

喷漆是将涂料与稀释剂混合后放入喷枪罐内,以2-4个大气压的压缩空气将其喷到零件表面,以防止金属表面生锈。

机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机械加工业职业病危害要素机械制造工业包含运输工具、机床、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动力机械和精细仪器等各样机械的制造,一般有锻造、锻造、热办理、机加工及装置车间,工种混淆,但职业危害要素大概同样。

(1)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锻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惹起磨工尘肺。

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资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批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久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惹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平和热辐射主要在锻造、锻造和热办理工种。

锻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融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办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零件都产生激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

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惹起“锻造热”;热办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4)噪声振动和紫外线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砂型捣固机、风动工具、各样锻锤、砂轮磨光、铆钉等,均可产生激烈的噪声 ;电焊、气焊、亚弧焊及等离子焊接产生的紫外线,如防备不妥可惹起电光性眼炎。

(5)重体力劳动和外伤、烫伤在机械化程度较差的公司,浇铸、落砂、手工锻造时都是较沉重的体力劳动,即便使用气锤或水压机,因为需要变换工件的地点和方向,体力劳动强度很大,同时要在高温下作业,故易惹起体温调理和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锻造和锻造的外伤及烫伤率较高,多是因为铁水、钢水、铁屑、铁渣飞溅所致 ;机加工车间发生眼、手指外伤的许多。

此外金属切削的过程中使用的冷却液对工人的皮肤也有必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万赣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8年第04期
[摘要] 为了检验某机械加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带来的危害程度,通过现场调查的方式,对调查现场进行了检测,在卫生方面对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对受调查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测。

最后评测该机械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对职业病的控制效果,并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关键词] 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 TD7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2-0084-01
现在的大部分加工企业在产品加工的过程中,高度机械化的操作流程节省了许多人力、物力,同时这种加工方式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唯一的不足是部分企业保证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却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不负责,许多操作人员常年经受噪声、粉尘、颗粒等有害物质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职业病。

对此,本文对所调查的机械加工企业进行相关因素的检测,其中包括粉尘颗粒、毒气、噪音污染、温度等因素,评测该机械加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以及对职业病的控制效果,并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一、检测的具体内容与方式
由于受调查的某机械加工企业近期对生产设备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其中包括数控机床升级、刀具更换,其他仪器升级等)大量投资之后,目前刚刚竣工并开始生产工作。

选择的检测方法分别是对生产现场和主要操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测。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规定作为参考,对以上两种检测进行评价,判断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效果是否符合规定。

具体的检测内容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工作环境的布置;对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卫生室的设备情况以及应急救援措施。

二、调查结论分析与讨论
(一)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该企业生产原料与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出可能会造成职业病的因素,并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能够有效控制影响职业病的因素。

经调查,该企业主要所用的生产
原料为多种类型的结构钢与工具钢和硬质金属胚等,通过这些原料最终制成成品。

工艺为粗磨、精车、拉键槽、精车外圆、车、铲齿形、热处理、磨内孔、开刃、打标志、研基面、磨刀槽、钻孔、发蓝、氧氮化和综合检查等过程。

通过调查了解到,完成这些工艺过程的设备达到近一千台,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声,容易造成职业病。

另外,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环境也会导致职业病。

下表为流程中各个环节可能会造成的职业病分析结果。

通过检测,发现以上工艺流程环节多数处于合格状态,能够有效地防控职业病诱发因素,除了噪声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之外,其他问题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即合格。

除了噪音可以定义为轻度危害之外,其他的在生产流程中出现的职业病影响因素均达到了100的合格率,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均在相关规定的标准范围内。

(二)职业病影响因素的防治措施
该企业针对相关职业病影响因素的防治措施分为以下几点:
1.针对噪音。

由于该企业设备确实采用了降噪的设备,然而也存在着部分老旧的设备没有被更换,仍在被使用,大部分的噪声污染都是由于这些旧设备并没有降噪功能,这同时也是该企业噪声污染为轻度危害的主要原因。

具体采取措施可以全部更换新设备,这种措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的,如果经济基础不允许,则还可以为操作工人发放耳塞来缓解噪声污染。

另外,还可以购买相对来说成本较低的消声器,或者安装隔音装置等。

2.针对粉尘。

所有工艺流程中,只有喷砂工艺环节会制造出大量的粉尘,据调查该企业购置了新的除尘器,利用大处理风量(约为每小时一万六千平方米)的除尘器进行除尘。

另外,企业还为工人发放了防尘口罩,并在磨削过程中尽量让操作人员采用“湿磨”的方式。

3.针对高温环境。

首先企业安装了制冷和取暖两种功能的变温设备系统,可以在操作人员进行非常温作业的过程中调整工作温度。

同时,在高温作业的区域企业还设计了大型工业用风扇进行降温,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实际工作环境尽可能接近室温。

4.针对氨气等有害、有毒气体。

企业安装了带形窗以及净化塔,为工人配置了工作服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对人体的损害。

5.卫生安全室的设计较为科学,有良好的监护情况以及适用性医务人才。

本文首先选取一个较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加工企业,并简单介绍该企业的调查前情况与状态,其次调查了该企业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工艺流程环节,发现一系列有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发生,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评测,最后发现噪声项存在轻度危害,其余并未发现有危害项,最后对提到的危害因素列出企业相关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该机械加工企业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控制中,除了噪声项没有控制好,存在轻度伤害之外,其他工艺流程并未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对职业病因素的防控措施也均为合格。

参考文献:
[1]郑晶,刘晓秋,刘芳,等.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6):932-933.
[2]钱晨,蒋恩霏,储卫忠,等.四川某机械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评价[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3):184-1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