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消化性溃疡的教案模板范文

消化性溃疡的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内科护理学授课对象:护理专业学生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要点。

- 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2. 技能目标:- 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护理评估、诊断及护理措施。

- 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和用药指导。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疾病防治的职业信心。

- 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使命感和专业素养。

教学重点:1.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

2.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 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1.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和用药指导。

教学内容: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消化性溃疡?它有哪些临床表现?2. 引导学生了解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

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与发病机制1. 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和胃蛋白酶、非甾体抗炎药、粗糙和刺激性食物或饮料、持久和过度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

2. 发病机制:致溃疡的攻击因子与黏膜的保护因子失去平衡。

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与并发症1. 临床表现:上腹痛、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2. 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

四、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与治疗1. 诊断: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胃镜、钡餐、粪便隐血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2. 治疗:药物治疗(抗酸药、抑酸药、保护胃黏膜药物、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饮食治疗、心理治疗等。

五、消化性溃疡的护理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腹痛程度、呕吐物、排泄物等。

2.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3. 用药指导:按照医嘱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六、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护理要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案例分析。

儿童消化性溃疡教案模板(多篇)

儿童消化性溃疡教案模板(多篇)

儿童消化性溃疡教案模板(多篇)篇:抗消化性溃疡药教案目标:1.掌握常用抗溃疡病药物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2.熟悉助消化药、泻药的作用与应用。

3.了解止吐药、止泻药的主要作用特点。

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上次课结束的时候给大家布置了预习第九章的任务,完成了吗?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九章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这一章要求大家掌握常用抗溃疡病药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共同学习抗消化性溃疡病药。

(展示溃疡图片)这就是消化性溃疡,指出溃疡区。

消化性溃疡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都与胃酸有关。

(展示胃的图片)这个是?(学生回答:胃)一起复习一下胃的基本结构和生理。

食管、贲门、幽门等等。

胃内有胃液,我想问问大家,胃液都有哪些成份?请学生回答,并予以补充。

(胃酸、胃蛋白酶、粘液和碳酸氢盐、内因子)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呢?胃酸可以杀菌、给消化制造酸性环境,胃蛋白酶可以转化为有活性的蛋白酶、粘液和碳酸氢盐形成屏障,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提问:胃酸的PH值是多少?(0.9——1.5)当然是强酸了。

胃里有这么强的酸,那我们正常人的的胃怎么没有被腐蚀呢?生理学上讲过的,回想一下。

(学生回答:因为有粘液和碳酸氢盐屏障的保护)对,正因为如此,所以胃酸才没有伤害胃壁。

(展示粘液和碳酸氢盐模式图)大家看了这个图,就一目了然了。

大家再思考一下,如果盐酸分泌太多,屏障阻挡不了了,会怎么样?(损伤胃粘膜)如果屏障被破坏了,会怎么样呢?(损伤胃粘膜)。

那我们可以这样来一下:凡是能够使胃酸分泌增多,或者使粘液和碳酸氢盐屏障遭到破坏的因子都会损伤胃粘膜,进而造成溃疡。

那么抗消化性溃疡的药就要能够对抗这两方面的因素。

所以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就有这样几类: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胃粘膜保护药、抗幽门螺杆菌药。

接下来我们一一学习。

第一类就是抗酸药:什么能够对抗酸呢?当然是碱!所以抗酸药主要就是能够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

常用抗酸药有这些(屏幕展示)做简要介绍。

西咪替丁(抗消化性溃疡)教案.

西咪替丁(抗消化性溃疡)教案.

抑制胃酸分泌药胃壁细胞表面有三种受体:①胆碱M受体:迷走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h)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M受体结合;②胃泌素受体:胃窦G细胞(属于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胃泌素可经血液循环至壁细胞表面,与胃泌素受体结合;③组胺H2受体:壁细胞邻近的肥大细胞分泌的组胺,可扩散至壁细胞表面,与H2受体结合。

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食物等相应的刺激后,壁细胞通过受体(H2受体、M1受体、胃泌素受体)、第二信使和H+,K+-ATP酶(质子泵)三个环节来分泌胃酸。

抑制胃酸分泌药也主要是通过阻断胃壁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或抑制质子泵,从而发挥其抗消化性溃疡作用。

图13-1 抑制壁细胞胃酸分泌要素的作用受体一、组胺H2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H2受体阻断药通过竞争性地阻断胃壁细胞上的H2受体,抑制基础胃酸分泌和夜间胃酸分泌;夜间胃酸分泌减少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十分重要,因此本类药物在晚餐后,入睡前服用,成为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药。

对胃泌素及M受体激动药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常用的H2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抗胆碱药强而持久,治疗溃疡的疗程短,溃疡愈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在突然停用H2受体阻断药时,会导致胃酸分泌反跳性增加,需引起注意。

西咪替丁西咪替丁(cimetidine)又称为甲氰咪胍,胃泰美。

【体内过程】口服后迅速由小肠吸收,30min即达到有效浓度,并可维持浓度约为4h。

吸收后分布除脑组织意外的全身组织。

半衰期约为2h。

血浆蛋白结合率15%~20%。

44%~70%以原形从尿中排出,12h可排出口服量的80%以上。

肝脏疾病虽然不影响本药的剂量,但晚期肝脏合并肾功能不良的患者必须减量。

【药理作用】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断药,竞争性地与胃壁细胞上组胺H2受体相结合,可显著性地抑制胃酸分泌。

既能明显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的腐蚀性胃炎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明显疗效。

消化性溃疡说课共21页

消化性溃疡说课共21页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 德感、使命感和专业 素养。 ◎对待病患的耐心、 爱心、责任心。
3、重点与难点
◎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常规诊疗措施 ◎病人饮食及健康指导
◎临床思维的建立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基础差 自控力欠佳 逻辑思维能力不足
个性活跃、接受能力强 对专业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望强烈
说课流程
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教材特点:
实用 精选 难易适中
补充调整:
重要诊疗技术 细化出消化生理、 消化生化功能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能掌握消化性溃疡 的概念、临床表现, 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掌握消化性溃疡的 诊断、治疗措施。
◎能应用所学知识, 对消化性溃疡的病 人进行诊疗。
2、教学方法
讲授法
病例 教学法
讨论法
3、教具
板书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措施 疾病预防 健康教育
多媒体课件
图表解决重点、难点、考点
三、说学法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夯实基础(5分钟)
2、导入病例,引出新知识(30分钟)
3、病例剖析,攻克重点(40分钟)
4、课堂总结,课后练习(5分钟)
存在问题 解 决 对 策
◎引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生进行病例分析的能力。 ◎在课堂上增加临床知识的讲授,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采用评分制对学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教学过程
(80分钟)
1、复习旧知识,夯实基础(5分钟)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理学课件)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理学课件)

李某,男,35岁,农民,因间断上腹痛5年、加重1周来 诊。患者自5年前开始间断出现上腹胀痛,空腹时明显,进 食后可自行缓解。常因进食不当或生气诱发,每年冬春季节 易发病。1周前因吃凉红薯后再犯,腹痛较前重,但部位和 规律同前,自服中药后无明显减轻来诊。查体:腹平软,上 腹中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 下未触及,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 分,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Hp(+)。临床诊断:十二指 肠溃疡。
立卫生研究院对PU治疗达成共识:Hp
(+)溃疡无论初发还是复发均应根除Hp ,
抗Hp药物在临床广泛应用并不断更新。
Warren和Marshall (澳大利亚)
2 医生可为患者应 用哪些药物治疗?
临床常用的抗消化性溃疡药药物
➢ 中和胃酸药(抗酸药):如胃舒平; ➢ 胃酸分泌抑制药: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 ➢ 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药:如硫糖铝、枸橼酸铋钾; ➢ 抗幽门螺杆菌药:如阿莫西林、甲硝唑。
制胃酸分泌。促进胃粘膜黏液-HCO3-屏障,利于 溃疡愈合。
➢ 临床应用:用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缓解 症状作用不如H2阻断药,现已少用)。
➢ 不良反应:偶有口干、失眠、烦躁等。
(四)H+-K+-ATP酶抑制药(PPI)
➢代表药:奥美拉唑 ( omeprazole ,洛赛克)、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 等。
➢ 是S形或呈弧形弯曲的革兰氏阴性、
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
肠内。Warren和Marshall发现它与慢
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 Nhomakorabea幽门螺杆菌
➢ 世界超过50%人口消化系统携带该菌,

消化性溃疡——教学说课

消化性溃疡——教学说课
选做题:(二选一)
1. 给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制定一份饮食计划 表。 2. 针对身边的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一次健 康教育,并写出实践报告。
1.教 材 分 析
2.教 法 学 法

3.教 学 过 程


4.教 学 评 价
录 5.教 学 反 思
04 教学评价
课前评价
课中评价 课后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资料,课堂中的表现,以后课后 作业形成考核,促进学生积极学习。
教学反思━不足之处
1.少数学生讨论时积极性不高,不能兼顾 每个学生的情况。
2.应在各个教学环节关注各个学生的学习 状态,并辅以提问方式提高其能动性。。
谢谢 聆听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1.教 材 分 析
2.教 法 学 法

3.教 学 过 程


4.教 学 评 价
录 5.教 学 反 思
01
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
辅助教材
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 《内科护理学》 主编:梁萍 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
01
教材分析2━━教材内容分析
溃疡护理 的内容
合作交流
强化
1.教 材 分 析
2.教 法 学 法

3.教 学 过 程


4.教 学 评 价
录 5.教 学 反 思
03
教学过程1━课前任务
1.总结消化性溃疡和十二 指肠溃疡区别并上传至云 课堂。 2.分组查阅资料了解消化 性溃疡的饮食护理。
03
教学过程2━课中
复习旧课(10min)
➢由学生代表担任小老师,复习 上节课所讲知识。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

《抗消化性溃疡药》教学设计方案授课教师课授班级2016级护理5班专业护理课程名称药物学基础授课地点教室授课时数1课时(50分钟)学生数40人授课类型专业基础课讲授授课日期2018-10-15使用的教材教材:姚宏黄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职教材《药物学基础》(第3版)课题名称抗消化性溃疡药设计理念与目的1、设计理念:依据现代中职教育理念要求、突出能力本位教育兼顾素质本位与人格本位教育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具体在教学中应根据临床岗位要求突出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教学活动采取任务驱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形式,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职业精神;重视学生智力、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在教学中的影响与作用。

2、设计目的:学生学习后能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正确用药指导,掌握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分类、代表药物、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能够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消化性溃疡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护理宣教。

教材分析“抗消化性溃疡药”是由姚宏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药物学基础》(第3版)第十一章消化系统药的内容。

该教材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南,将药物学的学科特点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紧密结合,对传统教材“以药讲病”的模式进行了改革创新,采用了“以病讲药”的新模式,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教材,突出情景案例、任务驱动,与临床接轨,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尤为重要。

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剖生理基础,同时也学习了消化系统疾病的内科护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相关教学策略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体现做中学、做中教,通过视频、案例、微课、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研讨等形式来实施本次课教学。

1、课前上传微课到班级Q群,布置任务让学生下载微课并预习抗消化性溃疡药的相关内容,完成任务单:连连看的内容;2、根据学情分析,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度,检测并巩固新知;3、课后利用问卷星进行课后知识巩固,安排手工制作爱心卡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现场急救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高职高专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

高职高专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

高职高专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作者:阮耀祥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7期摘要:笔者以抗消化性溃疡药为例,围绕教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和教学反思与改进 4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与同行交流,以期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职高专;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中图分类号:G4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9)07-0067-02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办学水平的提升,说课已经迅速成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各高职院校教学竞赛中得到推广。

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课前预演[1]。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学理论,向专家评委和同仁汇报一个章节或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2-3]。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说课竞赛或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与同行专家探讨,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笔者结合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教学实际,以抗消化性溃疡药章节为例,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改进4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4]。

1 说教材1.1 教材分析选用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刘春杰主编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和贴近未来职业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抗消化性溃疡药为本书第三十四章消化系统用药的第一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依据护理岗位职责和教学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5]。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能力目标:独立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

情感目标:树立“以健康为中心”护理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教案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应用教案
常为2-4周,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疗程通常为 4-8周。
• 对肝药酶的影响小,不良反应轻。肝肾功能不全 者慎用,严重肝病应减少用量。本品不宜同时服 用其他抗酸药和抑酸药。为防止抑酸过度,除卓 -艾综合征外,建议用于消化性溃疡等病时,不 宜大剂量长期应用 。
➢铋剂
• 与溃疡基底膜坏死组织中的蛋白或氨 基酸结合,形成蛋白质-铋复合物, 覆盖于溃疡表面起到黏膜保护作用。
• 重视方案:首选四联疗法,标准 剂量PPI+标准剂量铋剂+2种抗 生素 疗程10-14天
推荐的四联方案 抗生素剂量和用法
方案 1 2 3
抗菌药物1
抗菌药物2
阿莫西林1000mg,2次 /d
克拉霉素500mg,2次/d
阿莫西林1000mg,2次 左氧氟沙星500mg,1次/d或200mg,
/d
2次/d
奥美拉唑
• 抑制胃酸分泌 口服后可浓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转 变为有活性的次磺酰胺衍生物。其硫原子与H+-K+-ATP 酶上的巯基结合,使H+泵失活,减少胃酸分泌。
• 促进溃疡愈合 抑制胃酸分泌后,由于胃内pH升高,反馈 性使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引起血浆中胃泌素水平升高。 由于胃泌素的泌酸作用已被阻断,但增加黏膜血流量和 促进胃黏膜生长的作用仍能发挥,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 不抑制肝药酶,无抗雄激素作用,也不影 响血催乳素浓度,不良反应少。
➢M1受体阻断剂
• 选择性拮抗胃壁细胞的M1受体,抑制胃酸 分泌,而对其他M胆碱受体亲和力低,不 良反应轻微。
• 临床主要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缓解疼 痛,降低抗酸药用量。
• 代表药物有哌仑西平和替仑西平。
➢促胃液素受体阻断剂
• 丙谷胺结构与促胃液素相似,可 竞争性拮抗促胃液素受体,减少 胃酸分泌,对胃黏膜具有保护和 促愈合作用。但因抑制胃酸分泌 作用较弱,故目前应用较少。

消化性溃疡说课稿

消化性溃疡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要说的课程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病理学基础》中常见疾病:消化性溃疡。

主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课程内容•二、课程目标•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五、课堂小结一、课程定位,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知识巩固五个步骤加以阐述的。

1、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消化性溃疡》是《病理学基础》第六章第六节内容,消化性溃疡是一个常见病,以中青年多见,本节内容包括消化溃疡定义、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与预防要点,学习该疾病的基础知识,对于认识、预防该疾病,健康生活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确定依据:根据大纲要求及学生学习特点。

(1)知识目标:掌握消化道溃疡的定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表现。

(2)能力目标:鉴别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3)情感目标:通过提高对消化溃疡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重视。

重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难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鉴别三、教学方法教法以复习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

学法课堂讨论、教师分析讲解、分层合作逐步完成学习任务板书用多媒体作成课件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直接产生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较全面、较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完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我在本节当中采用下面的教学模式:通过复习导入新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详解——引导学生练习——教师归纳总结复习消化系统的组成,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通过小组成员的分析,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协商、交流,结合解剖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完成了对消化性溃疡有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最后小结及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堂小结1、小结:把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再总结一遍,加深印象。

2、课堂反馈:再通过临床病例,让学生自由讨论,能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内容给展示处理3、制作表格,将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鉴别出来。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病因、病程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基础治疗及常见的治疗方案。

3. 熟悉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4. 培养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和研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
3. 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预防和并发症。

1. 消化性溃疡病的复杂性质,包括其不同类型和病程可能变化的复杂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介绍式教学法:通过讲述病理学基础知识、临床表现、病因、病程、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并发症等方面,让学生全面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概念和实际问题。

2. 病例分析式教学法:通过实际病例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和治疗。

五、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2. 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
时间:1个小时
1. 胃出血
2. 溃疡穿孔
3. 消化道狭窄
第五节综合讲评,教师评价和讨论
1. 学生所学消化性溃疡病的掌握情况
2. 探讨消化性溃疡病的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3. 学生所提问题的讨论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问答,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概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

2. 组织学实验笔记的书写和病理图像论文的写作。

3. 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和学术研讨,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思考深度。

4. 每节课之后教师进行思路梳理和综述,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概念和实际问题。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应该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疾病发生的机制和病变的过程、掌握病理学检查技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强化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定义:消化性溃疡病是指胃、十二指肠粘膜与黏膜下层发生的溃疡。

2. 病因:主要有感染、饮食、药物、应激等多种因素。

3. 病理变化: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主要包括局部粘膜损伤、溃疡形成、愈合和并发症等。

4. 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梗阻等。

5. 诊断和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用实例引起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病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消化性溃疡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并结合临床实例进行讲解。

3. 病理检查实验:利用病理学实验室进行消化性溃疡病病理组织的检查和观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病理组织学检查的基本技能。

4. 讨论交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和病理学知识的交流,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 案例分析: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 模拟诊断与治疗:通过模拟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7. 练习和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对消化性溃疡病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owerPoin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进行知识讲解。

2. 实验室实验:利用病理学实验室进行病理组织的检查和观察。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能够对消化性溃疡病进行病理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和探索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能够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三、教学内容:1. 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

4. 消化性溃疡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PPT、教学病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病因、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2. 互动讨论:设置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分析病理学知识,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 学生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病理标本,加深对消化性溃疡病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引言引入,介绍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表现,引起学生对该疾病的关注。

2. 知识讲授:首先介绍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然后深入介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最后讲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诊断。

3. 讨论环节:设置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广泛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4. 知识检测:设计消化性溃疡病相关的案例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测试,检验学习情况。

5. 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标本,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六、教学参考资料:1. 黎雅利等,《病理学》2. 王书红,《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和治疗》3. 病理学学习网站资料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说课教学设计,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是通过病例分析和学生实践操作,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表现,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

病理学“消化性溃疡病”说课教学设计说课教学设计稿一、教学背景病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基础。

而“消化性溃疡病”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了该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机制,对临床医学学习和日后的临床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次说课将结合“消化性溃疡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方面,向学生详细介绍这一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内容。

2. 能力目标:掌握相关专业术语,能够准确描述“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2. 难点:病原物和分泌物对胃黏膜的损害和溃疡形成的关系四、教学内容1. 概念:消化性溃疡病是指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粘膜溃疡,它主要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两种类型。

2. 病因: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包括感染、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等。

3. 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胃黏膜血供不足、胃黏膜保护屏障的破坏等。

4. 临床表现: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疼痛、呕吐、便血等。

5. 诊断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五、教学方法1. 讲述法:通过清晰、逻辑的叙述,向学生介绍消化性溃疡病的相关知识。

2.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病理组织切片图片和临床病例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3. 提问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说课,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消化性溃疡病”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对其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病理组织切片图片和临床病例图片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疾病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

余 晓齐主编的《 内科护理》 。该 教材具有 以下特点 : ( 1 ) 体 现“ 项 目导向 , 任务驱动 , 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模式 ; ( 2 ) 体现 以整体护 理为 中心 、 以护理程序 为框架 的现代护理教育理念 ; ( 3 ) 各任务
均有案例引入 , 内容 与护 士执业资格考试对接 ; ( 4 ) 各任务有 与
教 学 探 讨
V o I _ 3 3 2 0 1 5 N o . 2 0
“ 消化性溃 疡病人 的护理” 说课设计
杨铁 骊 , 潘胜军 , 张 小 方
( 黄淮 学院 , 河南 驻 马店 4 6 3 0 0 0 )
关键 词 : 消 化性 溃疡 ; 护理; 说课 设 计 中 图 分类 号 : G 4 2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计者 、 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
6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6 . 1 导 入新 课
病病人的护理” 的任务三 , 前面有 “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 常见症状 、 体征及护理” 、 “ 胃炎病人的护理” , 后面有“ 胃癌 、 肝硬化 、 胰腺炎 、 上 消化 道 出血病 人的护理” 等 内容 , 课程知识 点与该项 目的后
4 . 1 重 点和 难 点
和师资培训形式【 l 】 。 本文就黄淮学院高职护理专业 内科护理“ 消
化性 溃疡病人 的护理 ” 说课 进行探讨 , 从教材 分析 、 学情分析 、
教 学 目标 、 教学重点和难 点 、 教学手段 、 教学程 序设 计 、 教后感 受7 个方面加 以阐述。
P P T展示病例 : 病人 , 男, 3 0岁 , 驾驶员 。 反复发作上腹部疼
痛4 年, 常在餐后 3  ̄ 4小时发作 , 进食可缓解。近一周来因工作繁

信息化说课比赛

信息化说课比赛

三、胃黏膜保护药
(一)前列腺素衍生物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喜克溃)
口服吸收良好,治疗十二指肠溃疡4周和8周的愈
合率分别为61%和71%。
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急性胃炎引起消化道出
血,尤其是非甾体类抗炎药所致的
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禁用。
(二)硫糖铝 (Sucralfate, 胃溃宁 Ulcerlmin)
教什么?
通过本节的学习:
掌握:各类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作用机制,抑制胃酸
分泌药(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的作用、用途及不良 反应。
熟悉:抗酸药、黏膜保护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的作用
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1、说“教”:叫什么?怎么教?为什么 这么教?
怎么教?
1课前回顾:复习胃粘膜的生理外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和粘液的作用,
门螺旋菌可明显减少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
甲硝唑、四环素、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等
2~3药作联合应用。
小结和练习
1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强的是 C A 西咪替丁 B 雷尼替丁 C 法莫替丁 D 罗沙替丁 E 尼扎替

2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是 D A 西咪替丁 B 雷尼替丁 C 尼扎替丁 D 奥美拉唑 E 罗沙
11
2、说“学”:学什么?你们学?
学什么?
1复习胃黏膜的生理分泌:“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




的平衡状态,失衡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2抗酸药:作用机制和各个药物作用特点。 3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胃粘膜保护药: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和米索前列醇作 用特点。 5抗幽门螺杆菌药:常用的抗溃疡药和抗菌药。

《消化性溃疡》说课稿的设计

《消化性溃疡》说课稿的设计
的能力 。
本次 课 主要采 取 问题 式 教 学 、 多媒 体 辅 助 教 学 、 病 例教学 等 多种教 学方 法 。
( 2 ) 情感 目标 : ① 创设问题 的意境 , 激发 学生学 习的兴趣 , 激 发 探 索 新 知 识 的欲 望 。② 通 过 病 例讨
论, 体会 学 习《 西 医 内科学 》 的重 要 性 , 感受 知 识 的实 践 性和 价值 。③ 体会 创新性 在科 研 中 的重要意 义 。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2 9 9 5 ( 2 0 1 5 ) 0 5 - 0 3 9 4 - 0 3

教学研究 ・
《 消化 性 溃疡 》 说 课稿 的 设计
符逢春
关 键
( 湖南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 湖南 株洲 4 1 2 0 1 2 )
词 :消化 性 溃疡 ; 说 课 文献 标识码 :A
临床表 现及 治疗 为教 学重 点 。
确 立教 学难 点 的依据 : 消化 性溃 疡 的病 因和发病 机制 内容抽 象 、 过 程 复杂 、 综合性 强 , 因此 引导 学生分 析、 探 究本 病 的病 因和发病 机制 为本 次课 的难 点 。
以上 教学 目标 和教 学 内容 是基 于对 学 生 状 况分
中重要 地位 的基 石 。
授课 对象 为大专 二年 级 的临床 医学 生 , 有 一定 的
西医基础 , 熟悉黏膜 的保护因素和损害 因素 , 因此引
导学 生探 究消化 性 溃 疡 的病 因和 发病 机 制 这 一 教 学
目标 可 以实现 。此 外 , 经 过 前 面 章节 的学 习 , 学 生 已 具备 了一 定 的临床 思维 能力 , 在病例 讨论 时有 表 现欲 和探 索欲 , 因此 , 通 过本 次课 的教学 , 让 学生通 过病 例 讨论 掌握 消化 性溃 疡 的临床 表现是 完全 能够 实现 的 。 但是 , 教材 只介 绍 “ 胃溃疡 和十 二 指肠 溃疡 腹 痛

消化性溃疡教学设计(2024版)

消化性溃疡教学设计(2024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消化性溃疡教学设计消化性溃疡教学设计XXXXXX2018.7.12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节消化性溃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征。

2.用所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尝试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讨,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增进友谊的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消化性溃疡与我们身体健康的利害关系,提高学生研究病理学的兴趣,为学好卫生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主动研究。

教学重点:1.消化性溃疡的病变特点。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教学难点: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交流、启发、演示教学步骤:1,激趣导入2,新课教学3.巩固应用4.归纳总结5.布置作业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以前有没有胃疼过?请谈谈当时的感受。

(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生1:饥饿时,上腹部痛苦悲伤。

生2:吃了食物后,腹痛加剧。

师:这些都是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那么何谓消化性溃疡?有何结果?二.新课讲授一.)概念:(引导、分析、讨论、获得)消化性溃疡: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及管壁的慢性破坏性病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多见于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十二指肠溃疡占70%,胃溃疡占25%.复合性溃疡占5%。

病因:1.胃酸、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作用。

2.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3.黏膜屏障功能破坏。

二.)病理变化(多媒体图片教学讲授法)1.胃溃疡肉眼观1)部位:胃小弯接近幽门部,尤以胃窦处最常见。

2)形状:圆形或椭圆形3)数目:多为单个4)大小:直径2.5cm以内5)皱襞:呈放射状6)边缘:整齐,状似刀切7)底部:平坦2.十二指肠溃疡的特性:多见于十二指肠球部,形态与胃溃疡相似,直径多在1cm以内。

3.镜下观(四层)溃疡的结构。

(多媒体讲授)1)炎性渗出层(2)坏死组织层(3)肉芽组织层(4)瘢痕层三.)病理临床表现(识记)1.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胃溃疡:进食0.5—2小时(饱痛)十二指肠溃疡:午夜时或饥饿、空腹时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执教者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对某节课的教学设想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的一种教研活动[1]。

简单地说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

本文就《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一节说课如下。

1说课教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为王迎新主编,供药学专业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药理学》,学生已经学习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药理学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抗消化性溃疡药为教材第二十章第二节内容。

1.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未来岗位要求设定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各类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机制、常用药物的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

能力要求:学会分析解释涉及本章药物处方的合理性,具备提供用药咨询服务的能力。

1.3重点与难点依据课程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等情况拟定。

重点为以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为中心,学习各类抗消化性溃疡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物知识。

2说教法精讲消化性溃疡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等讲清讲透。

讲课时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

在发病机制方面,采用Flash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幽门螺杆菌及非甾体抗炎药(NSAID)等损伤因素的作用下,胃和十二指肠有效防御修复机制受到破坏后,胃黏膜的防御功能和侵袭因素失平衡,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最终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从而引出抗消化性溃疡药物作用的两方面:消除侵袭因素,增强胃黏膜的保护屏障。

3说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者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当教师提出了该病的病理模型及治疗思路时,引导学生就“如何降低侵袭因素,提高防御功能”进行分析讨论。

要求学生写出提纲,分类列出药物,并理解药物的治疗机制,熟悉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

在课前深入预习的基础上,学生立即拟出提纲,并积极充当小教师,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然后小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说教学程序4.1课前回顾胃黏膜中有三种外分泌腺:分别是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

其中泌酸腺包括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

它们分别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

壁细胞上有H+-K+泵,即H+-K+-ATP酶分布,其参与了胃酸的形成。

此外,乙酰胆碱与M3受体结合,促胃液素与其受体结合,组胺作用于H2受体均刺激胃酸分泌。

4.2导入健康人胃内有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为什么不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关键是胃黏膜细胞可分泌大量的黏液,形成黏膜凝胶层,覆盖于胃黏膜的表面,同时黏液细胞分泌HCO3-,共同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保护胃黏膜。

但是许多因素如乙醇、阿司匹林等药物,耐酸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可破坏或削弱屏障,易造成损伤,引起溃疡发生。

4.3讲解4.3.1抗消化性溃疡药讲解抗酸药均为弱碱性药物,可以中和胃酸,且使胃蛋白酶不易激活,减轻疼痛,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抑制胃酸分泌药西咪替丁、哌仑西平和丙谷胺分别通过阻断H2受体、M受体及胃泌素受体,以及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抑制H+-K+-ATP酶,抑制胃酸的分泌;增强胃黏膜保护,促进胃黏膜分泌黏液,促进胃黏膜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形成,保护胃黏膜;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

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发病乃至复发的主要原因,临床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多采用质子泵抑制药、铋制剂或与抗菌药甲硝唑、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羟氨苄西林、克拉霉素等联合使用。

4.3.2教学反馈教师举出1例典型的胃溃疡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制订出一套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评估。

通过病例讨论的方式使学生亲身参与行动、实践,将书本知识进行了激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锻炼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3归纳总结抗消化性溃疡药有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黏膜保护药和抗幽门螺杆菌药之分,这些药物的分类依据也正是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所以掌握了分类也就掌握了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作用特点,各类药物的主要用途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魏明,李萍,侯进,杜洪霞,李汾,胥晓丽(西安医学院药理学毒理学教研室,陕西西安710021)【关键词】抗溃疡药;说课设计;教学方法;教育改革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8-1266-01中图法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B(下转第1273页)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4月30日第28卷第8期J Mod Med Health,April30,2012,Vol.28,No.8是一致的,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

如果病情较轻,选择抗酸药即可,如果病情较重,三类药物合用疗效更佳,抑酸药是必需的,配伍黏膜保护药可以提高疗效,配伍抗幽门螺杆菌药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2]。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3]。

说课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在说课当中,教师要虚心听取同行专家的点评析疑,进行深入反思和不断修正,把单个主体演的独角戏转变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合唱团”,集同行、专家的共同智慧,不断提升教学的艺术境界,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使教师从教书匠逐步发展成为研究者[4]。

参考文献[1]毛讯.青霉素G说课设计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25):89-90.[2]李闽喜.探讨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合理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7(26):89.[3]文学荣.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90-92.[4]刘彦昆.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68-71.(收稿日期:2011-12-29)(本文编辑:谭晓芸)例分配方式。

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按绩定酬,半年和年终根据职工考核和考勤情况给予发放。

为了体现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的政策,单位提取了一定比例奖励基金,用于奖励优秀业务骨干和突出业绩人员。

2.2绩效考评机制是关键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关键在于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宁波市疾控中心在制定绩效考核办法时,以工作量多少、岗位职责轻重、技术含量高低和风险程度大小为基本依据,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重点考核人员的工作实绩。

鉴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工作性质差别较大,分别制定了不同考核指标和量化标准的考评细则。

考核内容涵盖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履职情况、工作业绩等四个方面的十余项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量化标准。

考核结果按总得分高低,产生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

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公开,考核依照个人自评、民主测评、组织考核、结果公示的程序进行。

最终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具体计算每个职工的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额度。

2.3人事相关配套改革是基础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因此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基础。

宁波市疾控中心在正式实施绩效工资前,已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了首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

管理人员按照机构和职务级别分别聘任到5级至9级职员岗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称与任职年限等条件分别聘任到专技3级至13级岗位;工勤人员按照技术工等级分别聘任到相应工勤岗位。

根据人员所聘的岗位类别和岗位等级,再进行绩效考核和奖金发放。

同时,绩效工资也是2006年工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全国开始启动第4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提出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特殊岗位津贴和绩效工资组成。

2006年底,宁波市疾控中心完成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套改工作,2011年6月,全面规范了各类津、补贴,实施了绩效工资制度。

至此,全面完成第4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3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问题思考3.1绩效工资水平的适度调整目前,宁波市公共卫生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是基于2008年和2009年全市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核定,而正式实施绩效工资时间是2011年,2009~2011年全市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指数均有所上调,而且国家要求应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因此绩效工资水平核定后,不能一成不变,应探索建立起与GDP和物价上涨指数相协调的正常的调资机制。

3.2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在基础性绩效工资既定的前提下,奖励性绩效工资是搞活单位内部分配、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关键。

为充分发挥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一是要避免平均主义,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发放,考核不合格人员可以不予以发放;二是要避免重复分配,不能简单地按照基础性绩效工资按岗位和工龄分配,而应不唯职务、不唯资历,真正做到以工作量和实绩贡献为主要考量因素,多劳多得、优绩优酬[4]。

3.3绩效工资改革的稳步推进此次公共卫生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不同于以往工资改革就是简单的涨工资、调工资,而是建立新的工资机制,打破原有的工资分配模式,在工资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考核结果计发,绩优者多得,绩劣者少得或不得,也就意味着有的职工收入可能增加,有的职工收入不增加甚至减少,这就必然触及部分职工利益。

因此在推行改革工程中,一方面要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主动宣传,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民主的改革工作方案,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使职工逐步适应。

既要体现绩效工资分配原则,又要提倡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既要注重实际贡献,又要适度控制收入差距,兼顾公平效率,确保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1]刘梅,王颖,苌凤水,等.研制我国疾病防控制绩效考核的实施原则与流程步骤[J].中国卫生资源,2012,15(1):33-35.[2]李智.美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践及争论[J].教学与管理,2010,25(9):80-82.[3]王伟丽.浅谈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的利弊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J].企业导报,2011(21):203.[4]俞敏,郑余焕,从称明,等.疾控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要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1):20-23.(收稿日期:2012-01-18修回日期:2012-03-06)(本文编辑:王海英)(上接第1266页)·1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