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鉴赏
赋得自君之出矣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1.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赋得:是一种诗体。 作者摘取古人成句作为诗题,故首冠以“赋得”二字。
诗歌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 未归,内心空虚,无心劳作,日渐 憔悴的思妇形象。
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把握人物心理感受 或性格特点,在试题要求对人物形象作简要 分析时,可以忽略其他方面而只概括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爱国者形象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 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疾呼 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其忧国忧民、心 怀社稷的形象跃然纸上。
7.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多情人形象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中的“娉娉袅袅 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通过赞美所爱女子的美 丽,来写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塑造了爱恨情 长的艺术形象。
8.辛苦劳作、淳朴善良的劳苦者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 苍十指黑。”生动地刻画出一位年迈而艰辛 的最下层的劳动者卖炭翁的肖像,令人不禁 扼腕悲叹。
9.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孩童形象 宋代诗人 雷震《村晚》“短笛无腔信口吹,放 牧归来横牛背”的牧童。
10.淳朴善良、热情好客的老者形象 唐代诗人 贯休《春晚书山家屋壁》中的形象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11.善良慈爱、任劳任怨的女性形象 明代诗人 高启《田家夜舂》中“新妇舂粮独 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灯前每嘱儿休哭, 明日行人要早炊”。这位新妇尽心尽力、任 劳任怨,是我国劳动女性形象的写照。
“窈窕淑女”形象理解辨析
淑女。
那么。
窈窕淑女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其本质特征又该怎样理解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关“窈窕淑女”形象理解辨析雎>一诗进行分析。
因为窈窕淑女是(关雎>的中心形象.她的原始特点和本来面目是通过在诗歌中具体的黄保安行为展现出来的。
‘关雎)是一首爱情诗。
写的是窈窕淑女和君子的爱情故事。
诗歌五章.分四层。
按照爱情的进程.由初识摘要:“窈窕淑女”是<关雎)一诗中重要的艺术到热恋,再到定婚,最后结婚。
综观整首诗歇,笔者认为形象。
对于这一形象的理解。
以<毛诗>为代表的儒家学她的形象特征有以下三点:者说是出静娴雅的后妃。
现代人们则认为是身材苗条。
第一。
农家姑娘的身份。
说“窈窕淑女”是农家姑容貌靓丽的芙女。
通过辨析这一差异,可以进一步准确娘。
主要基于三条依据:一是。
参差荇菜”的比兴。
按照的理解“窈完淑女”的形象内涵.了解她所承载的历史<诗经>就近取喻,触景起兴的写作特点。
参差荇菜的意文化信息和独到的审美意义。
从而在更为广阔的文化象。
应是窈窕淑女经常在水边采摘荇菜的实际情形。
著背景下研究这一艺术形象。
展示她的艺术魅力。
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谈到<关雎>一诗时,曾说是“女子关键词:窈窕淑女;理解;辨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现代研究也基本确定‘关雎’的主题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爱情”。
另据记载。
荇菜.<关雎>是<诗经》第一篇。
属于“周南”。
被称为<风> 在上古时曾是普通人家的美食。
采摘荇菜既是生计行之始。
因其冠予三百篇之首的地位和意义,自古以来,为,又能说明农家姑娘的身份。
二是和君子河边约会的就受到高度的重视。
而诗歌中的“窈窕淑女”更是一个行为。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这个比兴一方面暗示君子深受人们喜爱和非常重要的艺术形象。
她的身上体现淑女是在约会和约会时的情形.一方面又说明约会的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独到的审美意义,在‘关雎’和‘诗地点是在河边。
浅谈白居易诗中女性形象
浅谈白居易诗中女性形象摘要:白居易把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到当时妇女的各个阶层,从劳动妇女、宫女、歌妓以至帝王宠妃等,写出了她们的爱与恨、幸与不幸、迷茫与求索乃至反抗,真实的反映了中唐妇女的生活,表现了对妇女命运的极大关注,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本文简单的探讨白居易诗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白居易诗女性形象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很好地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不仅限于此,他的诗歌中还有很多展现其真性情的作品。
那些集中描写、刻画女性形象的诗作即大多属于此类。
本文试图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主,对白居易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初步的论述,分析其共同的特征与独特个性,探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与个人因素,揭示白居易创作中矛盾之处,以更为全面地认识其诗歌创作的面貌与其精神世界。
一、劳动妇女白居易诗歌里面广泛的反映了广大中下层人民的劳苦生活,那些贫苦的劳动妇女在白氏诗歌里面多次出现。
我们先来看《观刈麦》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左手秉遗穗,右臂悬敞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此诗中的妇女在农忙季节冒着烈日带着孩子肩挑饭食,手提壶浆,到田里送饭,地上热气蒸足,太阳灼热,人们拼命的干活,只珍惜夏日的时光。
有一贫妇一手抱子,一手挎筐在收拾收割后掉下的麦穗,听他诉说,无不悲伤,家田已经全部抵税,只有拾此充饥。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联想到当时的社会背景。
安史之乱后,百姓四处逃荒,天下户籍隧成空册,“均田制”与“租庸调”税制失去了实施的依据,统治阶级便改用“两税法”:不问财产多寡,每年夏秋两季征税,实物现金各半,不得延期。
就出现下面上述诗中的那种情况。
除了这首之外,还有《缭绫》,是反映劳动妇女艰苦劳动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其中“丝细繰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反映了劳动的强度。
诗经中的女子形象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反映了当时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风貌。
其中,以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作品又多是以鲜明的女性形象来照亮主题。
她们或高贵、或质朴、或妖冶、或典雅,各尽其态,各展其颜。
总的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1)大胆、坦率、泼辣的女性形象;(2)天真、活泼、热情的女性形象;(3)矜持、深沉、温柔的女性形象;(4)快乐、幸福、成功的女性形象;(5)胆怯、犹豫、幽怨的女性形象;(6)勇敢、痴情、忠贞的女性形象。
先从这几个方面简单加以评析。
《崔莺莺(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崔莺莺(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崔莺莺(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崔莺莺是元稹《莺莺传》中的女主人公。
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的优秀品质
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的优秀品质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灿若星空。
它以华美隽永的语言、光彩照人的形象引人注目,让人痴迷,启人深思。
而其中的女性形象就是这浩淼波光中的一粒粒珍珠,耿耿星河中的一颗颗明星。
她们政治地位低下而不失尊严,她们生活负担沉重而报以勤劳,她们孝敬长辈、忠于爱情,她们自尊自强、富于责任感。
古往今来,女性的优秀品质铸就了中华妇女的美德,她们的一言一行诠释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一、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是一个男权社会,女子的生活天地绝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家中。
她们生儿育女、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繁重辛苦、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使得她们忘我地操劳。
但是,她们没有怨言、不求索取,有的是始终如一的勤劳善良、孝顺扶持。
《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木兰诗》中的木兰一出场就是一位勤劳的女性形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面对父母公婆,她们尽自己的所能扶养、分忧。
刘兰芝虽遭婆婆驱遣,仍惦念着婆婆,临走时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木兰叹息的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于是,木兰便不顾自己的女子身份,毅然作出决定:“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而《窦娥冤》中的窦娥“情愿认药死公公,与了招罪”,因为自己不死,便救不了婆婆的命。
二、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古典诗歌中爱情诗占了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在恋爱生活还是婚姻生活中,女子的形象美好而动人心弦。
为了爱情,她们甚至可以献出生命。
《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写的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深情的守望感动了多少有情人;刘兰芝虽被逼迫也不屈服,即使与太守之子行完婚礼,也要忠于自己的爱情,“举身赴清池”,用生命履行了自己被逼迫则“黄泉下相见”的誓言;而《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为了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礼法。
《楚辞》中的女性形象
《 楚辞》 作为 中国古典诗歌 的两大源头之一 , 它刻画 了丰富的女性 爱 花花草草 , 有着十足的少女心 。昔 日众人眼 中高 高在上 、 心无 波澜 、 形象 。 或纤细 、 或哀柔 、 或婉媚 , 营造 了独 特的女性形象 . 奠定 了后世女 完美无 缺的神女 , 在屈原的诗行里变成 了亲和 温婉 、 情感丰 富 , 性 格中 性形象描写 的基础 还 有些许 瑕疵的普通人。 『 神与人截然不 同的特点 . 却奇妙 而 自然 的融 《 楚辞》 中的女性大多具有小巧纤细 的外貌 形体 . 阴柔型性 格特征 合 在《 楚辞 》 中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中 。 和浪漫性个性气质 。主要体现在 以下 几个方 面 : 《 楚辞》 中独特的女性形象塑造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而别具风格 在女性外貌形体上 , 《 楚辞》 中的女性形 象由于大多是 虚幻 的 , 因 首先 , 社会背景的影响。《 楚辞》 成于战 国时期 , 这个 时期 , 随着社 而审美取 向趋 向于柔美 、 纤弱 。 《 大招》 形容 美女时写到 : “ 小腰秀颈 , 若 会 的进步 . 生 产力 的提高 . 原始 的生殖力崇拜 的强烈色 彩已经逐 渐退 鲜卑 只。” 王逸 注: “ 言好女之状 , 腰支 细少 , 颈锐秀长 . 靖然 而特异 , 若 化。[ 3 1 随着经济的发展 , 经济实力 的增强 , 也 为文学艺术 的发 展提供 了 以鲜卑之带 , 约 而束之也 。 ” 这里写到的美女项颈秀美 . 腰肢纤细 , 是以 必要的物质条 件 , 对于女 性的形象 描绘开始 出于审美需 求 . 实 用性 的 小巧玲珑取 胜。 【 - 形 象刻画上 , 《 楚辞》 更多从纯审美角度着墨来体现女 审美观转向为纯审美 I 子优美 的体态和秀丽的容貌。如《 楚辞 ・ 大招》 : “ 朱唇 皓齿 , 婢 以娉 只。 其次 , 地域文化 的影 响。《 楚辞》 产生 于南方楚地 。 其地多平 原丘 比德好 闲 , 习以都只。 丰肉微骨 。 调以娱只 。 魂乎 归徕 . 安以舒只! 娉目 陵. 气候湿润 , 土壤肥沃 。 雨水充 足。优越 的 自然条件 有助于楚人 丰衣 宜笑 。娥 眉曼 只。容则秀雅 , 稚朱颜只。魂乎归徕 . 静 以安只 ……” , 大 足食 , 而南 方阴湿 的气候 , 又使得他们往往个性文弱 . 气质纤 细 , 情感 温 段 语言文字铺 陈出形象华丽 . 美丽动人 的女子形 象 . 赋予平 面 的人 物 和 , 多愁善感 。 易惆怅。 再加上楚地重淫祀, 巫风盛行 这种祭祀活动往往 立体 化的视觉冲击力。 非仅如此 . 作者笔下云 中君沐浴用 的是 兰汤. 穿 充满着神秘感 . 体现着浪漫主义的色彩 在此背景文化下 的楚人 自然而 在 身上的是像花 一样华 美的衣服: 山鬼身上披 的是薜荔 .腰上 系的是 然把女性形象跟神秘 的女巫联 系在 一起 . 披 上绚烂多彩的神话外衣 女萝; 少 司命穿 的是荷 叶做成 的衣 裳 , 系的是蕙草做的佩带 : 香花香 草 最后 , 作者 自身的影 响。 《 楚辞》 的作者是屈原 , 对于女性有 着 自己 的气 息芬芳配上女子的绚烂奇艳 . “ 美人香草” 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 完美 的认 知和寄托 . 如离骚 中“ 纷吾既有 此内美兮. 又 重之 以修能 . . 扈 在人 物的性 格方面 , 《 楚辞》 中的女性往往是忧郁 、 多愁善感 、 悲 观 江离 与辟芷兮 , 纫秋兰 以为佩” . 既是塑造 一个 香草美人 的形 象 . 也 是 的, 是以婉约作为总的特征 如《 湘君》 中的湘夫人赴 湘君 之约 . 她们来 借此完美形象 自 喻屈 原本 人。司马迁《 史记》 称《 离骚 》 “ 其称文小 而其 到河边仍未见湘 君的影子 . “ 目眇 眇兮愁 予 . 袅 袅兮秋风 。 洞庭波兮 木 指极大 , 举类迩 而见 义远 ” ㈨ , 指出其 中运用 了比喻 王逸 《 楚 辞章句》 叶下。 ” , 秋风吹着草木 . 树叶纷纷落下 . 叶落洞庭冷 . 一派萧瑟 的景象 , 日: “ 《 离骚 》 之文 , 依《 诗》 取兴 , 引类 譬喻 , 故善鸟香草 , 以配忠贞 ; 恶禽 衬托出伊人的愁苦。再如 《 山鬼》 : “ 风飒飒兮 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 离 臭物 , 以比谗佞 。灵修 美人 , 以媲 于君 : 宓妃佚 女 . 以譬贤 臣 : 虬 龙鸾 忧。 ” 她 的惆 怅 哀 怨之 情 用是 用 萧瑟 的 风 雨 交 加 之 景 衬 托 出来 的 。 在 作 风 , 以托君 子; 飘风 云霓 , 以为小人。 ” 。 而又加之作 者 自身 政治上的不 者笔下 . 美人对爱 情 的表 达方式多是 隐晦委婉 的 . 情感 的抒 发亦是 含 得志 , 也反映在作者 笔下人物上 , 如《 思 美人》 日: “ 思 美人兮, 揽 涕而 蓄内敛 . 惆怅哀伤 、 欲语还羞的姿态更能彰显女性之柔美 眙。 媒绝路阻兮 , 言不可结而 诒 蹇蹇之烦冤兮 , 陷滞而 不发 申 旦以舒 在个性气质 上 , 《 楚 辞》 作为浪漫 主义诗风 的创始制作 , 作 品中包 中情兮 , 志沉菀而莫 达 愿寄言 于浮 云兮 , 遇丰隆而不将 . . 因归鸟而致辞 含的女性形象 自然呈现 出浪漫性的特征 . 原型 大多取材 自幻化 的神 女 兮, 羌 迅高而难 当? ? ” . 虽 然写的是带着 强烈 的浓郁色彩 和悲剧气 氛的 或被神化的历史人物 . 往往 与虚无缥缈 、 朦胧 等感觉联 系在 一起。她 女性 又何尝 不是 作者政治理想破灭 、 有心报 国志难 寻的真实写照 . 此 们或腾云驾雾 , 凌空而飞 , 或荷衣惠带 , 山巅远 眺 , 或筑室水 中 , 乘豹从 中的苦 闷和困顿 , 更丰富 了因而《 楚辞》 的艺术性和 审美特 征 狸、 如“ 浴 兰汤兮沐 芳 , 华采衣 兮若英 。 灵连 蜷兮 既 留 . 烂 昭昭兮 未 总之《 楚辞 》 中的女性 形象既源于楚地 的社会 背景 , 也来 源于作者 央 。 謇将儋 兮寿宫 , 与 日月兮齐 光 。 龙驾兮 帝服 . 聊翱游 兮周章 对理想 和美好 事物执着的追求 。它独特 的浪漫 主义写法 、 婉 约含蓄的 灵皇皇兮既降 , 焱远举兮云 中。 览冀州兮有馀 . 横 四海兮焉穷 思夫 审美标 准对 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 君兮太息 , 极劳心 兮忡忡 。” ( 《 云 中君》 ) 、 “ 荷 衣兮蕙 带, 倏 而来兮 忽而 逝” ( 《 少 司命》 ) 、 “ 被薛荔 兮带 女罗: 既含娣兮又宜笑, 子慕予兮善 窈窕乘 【 参考文献 1 赤豹兮从 文狸 . 辛夷车 兮结桂旗 。被石兰兮带 杜衡. 折芳 馨兮遗所 思” [ 1 ] 张忐群. 《 诗经》 和《 楚辞》 中的女性 彤象 比较l J 1 _ 绥化学 院学报, 2 0 0 6 ( 4 ) .
《木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女性柔情及英雄气概
《⽊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性柔情及英雄⽓概《⽊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性柔情及英雄⽓概 《⽊兰诗》⼈物问答及铺陈、排⽐、对偶、互⽂等⼿法描述⼈物情态,刻画⼈物⼼理,⽣动细致,神⽓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
下⾯⼩编给⼤家带来《⽊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性柔情及英雄⽓概。
希望能够帮到⼤家。
《⽊兰诗》中声响描写所体现的⼥性柔情及英雄⽓概 《⽊兰诗》是乐府诗中的双璧之⼀,在中国⽂学史上享有盛誉。
如张⽟⾕《古诗赏析》云:“⽊兰千古奇⼈,此诗亦千古杰作。
《焦仲卿妻》后,罕有其俦。
”沈德潜《古诗源》说:“事奇语奇,卑靡时得此,如凤凰鸣。
庆云见,为之快绝。
”张⽟⾕和沈德潜都提到了《⽊兰诗》的“奇”,《⽊兰诗》中的“奇”集中体现在⽊兰作为⼀个⼥性却代⽗从军,并且军功卓绝的故事上,同时《⽊兰诗》的整个⾏⽂都体现了这种“奇”。
诗中恰切地将⼥性的柔情与英雄⽓概打拼在⼀起,成功地塑造出了⽊兰所具备的丰富个性品格。
这⾸诗被选⼊各种版本的初中语⽂教材,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时,应该仔细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奇”的特点。
《⽊兰诗》的作者巧妙地⽤声响描写体现了⽊兰集⼥性柔情与英雄⽓概于⼀体的⼈物形象特点,这也是该诗奇妙之处。
《⽊兰诗》中有7处声响描写,下⾯笔者对这些声响描写进⾏解析。
《⽊兰诗》⼀开篇就出现了声响描写――“唧唧复唧唧,⽊兰当户织”,关于“唧唧”的解释,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如袁⾏霈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学作品选注》认为“唧唧”指叹息声,李道英主编东北师范⼤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也认为“唧唧”指叹息声,⽽袁世硕主编⼈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学作品选》和现⾏⼈教版初中语⽂教材则认为“唧唧”指织布机发出的声⾳。
笔者检索了《全唐诗》《全宋词》中的“唧唧”⼀词,《全唐诗》中“唧唧”共出现27次,其中作叹息声解的有14次,如储光羲《同王⼗三维偶然作》“想见明膏煎,中夜起唧唧”、李⽩《庭前晚花开》“结实苦迟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居易《琵琶⾏》“我闻琵琶已叹息,⼜闻此语重唧唧”等,13次作⾍鸣声或是鸟叫声,如贯休《轻薄篇⼆⾸》其⼆“⽊落萧萧,蛩鸣唧唧”、李郢《宿杭州虚⽩堂》“秋⽉斜明虚⽩堂,寒蛩唧唧树苍苍”、刘禹锡《鶗鴂吟》“如何上春⽇,唧唧满庭飞”等,《全唐诗》中“唧唧”⼀词出现了27 次,没有⼀处是⽤来描摹织布机的声⾳的。
唐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唐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唐代被誉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其中女性诗人和女性形象在诗歌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在唐诗中,女性形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姿态和特征,有千姿百态的外貌形象,也有内在丰富的情感表达。
本文将分析唐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从外貌、性格和情感等方面分析唐代女性形象的特点。
一、唐代女性形象的外貌形象特点在唐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外貌形象具有多样性和美感,不仅有清丽秀美的仙女形象,还有妖娆诱惑的妓女形象。
《长恨歌》中的杨贵妃便是被刻画得最为生动形象的女性之一,她“娇丽华贵,婀娜多姿”,“芳容未老恩先断”,被赞美为“美人千载空相许,行人无语泪沾巾”。
这个女性形象不单体现了唐代时期女性的美丽和优越地位,也反映了女性经受爱情的痛苦和挣扎。
同样地,唐代的女神形象也十分出色。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玉女形象,她“姣姣者齐齐金环环,值珠圆滑董梢鬈。
爱日狂销万古愁,一片寒花休向阳。
”表现了女性的纯洁美。
二、唐代女性形象的性格特点唐代女性形象丰富多彩,她们有着独立的性格,并且在诗歌中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验。
她们尤其擅长表现自己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些字眼中流露出了女性在情感上的柔媚和温柔,令人不禁为之动容。
在唐代诗歌中,女性形象同样是坚毅和勇敢的。
她们直面逆境,发挥出主动进攻的勇气,如鲍照的《长恨歌》中的虞美人就是一个充满着坚毅和勇气的女性形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唐代女性形象的情感特点在唐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情感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情感是爱情。
贯穿唐代女性形象的主题就是爱情,她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唐诗中表现出了最为哀婉动人的情感体验。
我们可以从《渭城曲》中的女性形象中看到最深刻的爱情体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
”这些字眼充满了女性的刻骨铭心和伤心落泪。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美人意象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古代文人笔下,美人被描绘得婉约动人,充满着诗意和浪漫情怀。
她们的形象不仅仅是外貌的美丽,更是内心的高贵和智慧的象征。
通过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是宫廷中的贵族女子,有的是乡村中的美丽姑娘,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无论是哪种形象,她们都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美丽和高尚的品质。
比如《离骚》中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形容的就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女子。
她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娇艳,更是内心的高贵和自由。
这种美人形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还常常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比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诗人通过描绘美人与月光的交相辉映,将美人的婉约与月光的清冷相融合,给人一种幽静而美好的感觉。
这种将美人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的手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赞美之情。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还常常与情感相联结,形成了一种深情厚意的描绘。
比如《长恨歌》中的“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诗人通过描绘美人与自己的相遇和别离,表达了对美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爱恋。
这种将美人与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让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肯定。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但是在古典诗歌中,美人常常被描绘成聪明睿智、才情出众的形象。
比如《木兰诗》中的木兰,她不仅勇敢无畏地代替父亲从军,还在战场上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这种将美人与智慧相结合的形象,给人一种女性的力量和智慧的感觉,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女性才情的肯定。
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仅是对美的赞美,更是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肯定。
通过古典诗歌中的美人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和情感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美和智慧的启示。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形象浅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形象浅析琵琶行,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精髓。
它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娓娓道来,千言万语尽在琵琶行中体现。
毫无疑问,琵琶行除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之外,最为值得探讨的,就是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以及其中描绘出来的琵琶女形象。
在经典的诗歌《琵琶行》中,描述了一位名为班婕妤的琵琶女,她以半遮面的姿势进入宴会,在尽情演奏琵琶时,激发了宴会气氛,展示出超凡脱俗的文化理念。
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辉煌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贵魅力。
在琵琶行中,琵琶女是一个传承古代文化的象征,她以半遮面的姿势出场,展示出中国古代女性的高雅气质。
她以朴实的举止,温柔地面对天下之前,体现出独特的文化态度。
她不需要三句不离本行,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她内心的深情。
她以妩媚的舞姿,让每一个瞬间都充满灵动的美丽,有如琵琶的悦耳之声,流淌在宴会的气氛中,使宴会的气氛更加热烈。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表达出古代文化的独特态度,以婉转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心声,自信而又温柔。
她把把琵琶当作她的情人,以晶莹的琴音表达出对琴的深情。
她的心态和琴声相互辉映,使人沉浸在美好的古典音乐中,洗涤心灵,重拾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
正如诗人李清照在《琵琶行》中所写:“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以恨,披沙石,回头且哭”,琵琶女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满悲凉与思索。
她用折翼翱翔的琴声将心底最深处的思念和渴望表达出来,尽情演奏,流淌出心灵最深处的凄美情怀,抚平一切苦难,使人心无旁骛,彻底沉浸在古典琴音的美妙之中。
总之,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形象,更多地体现了古代文化的思想,让人从古典的琴音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心里充满深刻的思考。
因此,我们要尊重古典文化,以深刻的独特态度,欣赏这一经典诗歌所传达出来的古老文化。
女性主义视角下古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视角下古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作者:刘照燕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9年第02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中亦提出“提升思维品质”。
在新一轮以课标为中心的课改中,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备受关注。
本课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粗略地分析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宗旨是提供视角与引领,让学生通过视角转换提升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
一、确立视角,分析实例女性主义是本课的立足点,有必要花些时间理解基本概念和体会这种批评视角的使用,为后面课堂主体的分析做铺垫。
1.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简单地说,各种流派的女性主义都关注到了男女的不平等并否定这种不平等。
大部分理论还会分析不平等的原因和提出解决的办法。
女性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90年代进入文学批评领域,本课内容在女性主义的形象批评范畴。
2.本视角应用举例视角非常重要,会让一些事物成为问题,让我们对习见之事物的认识大不相同。
这是语文课,我们来审视一些文字、语言和文学的现象。
(1)嫁、娶:从造字来看,它们都是形声字。
再分析,女人是“嫁”的行为“主体”,但不是“娶”的主体,为什么造字时会双重标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的客体。
“嫁”也好,“娶”也好,女性都是对象。
(2)从一而终:女子一生之嫁一人之意。
结合上例,你怎么看这个成语?——在男女关系中,女人处于附属地位。
这个成语体现的是一种单向的道德,而道德,是道德制定者对受道德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
(3)王子救公主的故事模式:引导学生列举王子救公主的故事,《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等。
问:这个故事模式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对女性的认识?——这些是以基督教为信仰中心的地区的故事,而上帝是男的。
这个故事模式背后的观念是:女性是弱者,世界是男人的。
3.教学主题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在此主题下已有很多论文与专著,并会产生更多论文与专著。
刘兰芝的形象分析
刘兰芝的形象分析刘兰芝的形象分析《孔雀东南飞》将刘兰芝塑造成了一个善良、有才、温顺、勤劳的人,但是她却以悲剧收场,而这样的结局与其性格特点有着一定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刘兰芝的形象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刘兰芝的形象分析篇1《孔雀东南飞》内容丰富、深刻, 技巧娴熟, 是我国产生于民间的叙事诗的最伟大的作品, 也代表着汉乐府的叙事诗的高峰, 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它通过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以血的事实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寄托了青年一代对幸福婚姻的热烈向往。
诗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刘兰芝。
她是汉乐府诗中、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特的、有典型意义的、颇为杰出的女性人物形象。
诗中的情节主要围绕她而展开和发展。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现了她的形象。
刘兰芝是汉代末年庐江郡的一个小家碧玉,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是一个家教严谨, 多才多艺而又知书达礼的闺阁少女。
她年轻而美丽。
诗中写她十七岁嫁给焦仲卿,“共事二三年”,到被-迫离开焦家,才只有二十岁左右,正是女人最为美好的年华。
对她的美丽,作者特意在她被遣归娘家、临行前辞别焦母那天早上的精心打扮中用很简练明丽、生动传神的笔墨表现出来:“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丸素,耳著明月裆。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事无双。
”作者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着意描写她的精心打扮和美丽,意味深长。
既突出了刘兰芝的美好,作者对她的喜爱和同情,更显示了刘兰芝的自尊和坚强,同时也不无对她惋惜和暗含对焦母的谴责之意。
刘兰芝还很善良重情。
她不但把嫁妆给焦仲卿“留待作遣施??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而且,虽然婆婆一再刁难她,狠心迫使儿子休弃她,可她辞别婆婆时却“念母劳家里”;与小姑结下了深厚的情义,满含眼泪对她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
师学院(华文新小初号)本科生毕业论文(黑体1号)古诗十九首的思妇形象(黑体2号)院(系)文学院(宋体)专业汉语言文学(文秘向)研究向古代文学学生姓名薛习(楷体4号)学号 6指导教师高政瑞指导教师职称讲师(黑体4号)2014年6月8日(封面不显示页码)学生采用四号楷体,加粗、居中。
其余各项均为四号宋体,数字用四号“Times New Roman”。
各项下划线末端对齐。
摘要《古诗十九首》是汉末文人五言诗的一座高峰,它被誉为“无言之冠冕”,锺嵘《诗品》称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作为古代抒情诗的典,它以抒发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为基本容,其题材容相对局限狭窄,但却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在大多数展现深闺女子缠绵的离愁别绪的共同主题之下,却有着复杂多样、各具情态的思妇形象,使得深闺女子形象跃然纸上,鲜活饱满,栩栩如生。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思妇诗AbstractThe nineteen ancient poems is the han literati WuYanShi one peak, it is known as \"the crown of silence\", 'China \"grades\" said its \"wen wen li, sadness and far, spectacular, is almost valueless. As a model of the ancient lyric poetry, it expresses some feelings and thoughts swept her best friend sorrow as the basic content, its relatively limited narrow subject matter and content, but it has a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 in the most show - women's lingering LiChou under the common theme of the sorrow of parting, there are complex and varied, with all kinds of modal women image, makes the purdah women's image from the page, fresh and full, lifelike.目录绪论《古诗十九首》产生于汉代末年,非一人一时而作,是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是继《诗经》、《乐府诗》之后,从叙事诗成功过渡到抒情诗的典之作。
白衣女子 诗句
白衣女子诗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衣女子,这个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给人一种清丽脱俗的感觉。
白衣女子或许是宫廷女子,或者是江南美女,总之她们总是被描绘得美丽无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写白衣女子的诗句,这些诗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崇拜,又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和飘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白衣女子的经典诗句吧。
1. 春风不度玉门关,但恐白衣美人绝。
——《江南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南春》,描述了一位美丽的白衣女子,即使在春风吹拂下,她仍然闭门不出。
这句诗中,玉门关象征着人世间的喧嚣,而白衣美人则代表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2. 白日衣裳换,青春鬓发新。
——《白衣登黄鹤楼》这是唐代诗人崔颢的《白衣登黄鹤楼》中的一句诗,描述了一位年轻的白衣女子,她洁白的衣裳、清新的风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
3. 飞りし白衣の人妻、昔よりも緑なる誉れかな。
——《河童》这句诗来自日本著名诗人与小说家広野瞬的《河童》,表达了对一位身穿白衣的年轻妇女的赞美,妇女的美丽和清新让她在人群中独具风采。
4. 白衣美人留,今年未归望。
——苏轼《临江仙·江南忆》这句诗描写了一位白衣美人的离别,她留下了无尽的风采和神秘,飘渺的身影让人回味无穷。
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真诚祝福和留恋。
5. 白衣裁为风,穿昨夜星河。
——陆游《秋风词》这句诗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白衣女子如同风一般轻盈自由,穿越着星空和时光。
她的美丽如风一样自由流动,给人以远离尘世纷扰的感受。
以上是几句关于白衣女子的经典诗句,每一句都展现了诗人对美丽女子的赞美和祝福,同时也描绘了白衣女子那种清新脱俗的风采。
白衣女子的形象一直是诗人笔下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她们那种深邃迷人的气质让人心驰神往,仿佛置身仙境之中。
愿我们永远怀抱对美好的向往,永远怀念那些白衣女子带给我们的风华绝代。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解读一、引言《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真实记录了周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产劳作等状况,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产生了巨大影响。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自汉代之后被儒家奉为经典。
《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零五首诗歌,多为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也有民间于民间的歌谣,《诗经》的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多来自卫、郑、齐、陈、桧、邶、鄘等地,共有一百六十篇;“雅”为朝廷乐歌,是当时的典范音乐,可以分为大雅和小雅;“颂”为宗庙祭祀的乐歌与史诗,多是记述祖先的功业。
《诗经》的修辞手法多为赋、比、兴,“赋”、“比”是基本表现手法,而“兴”多用于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
《诗经》中约有一百首诗歌涉及女性形象,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女性的服饰、容貌、姿态等,还描写了女性的心理、品德、性格、命运以及女性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这些诗篇多集中于《国风》之中,《大雅》、《小雅》次之,《周颂》中最少。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是中国古典文化中女性文化的源头。
二、《诗经》中女性形象分析《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涉及不同地位、年龄、性格的女性,既有贵族小姐,也有普通女子;既有未婚少女,也有新婚女子和母亲;既有天真烂漫、羞涩痴情的纯情少女,又有性情刚烈、勇敢坚强的女性。
(一)《诗经》中的未婚少女。
在《诗经》中,少女们敢于挣脱礼教的束缚,大胆直率地向男子示爱,如“求我庶士, 迨其谓之”表现了女性渴望纯真美好的爱情,勇敢地向心上人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
《郑风·溱洧》以对唱言情的方式表达了女子主动追求爱情的行为,“溱与洧,方涣涣兮……赠之以芍药”。
《郑风·褰裳》中,“子惠思我……狂童之狂也且”,姑娘以大胆淳朴、无所顾忌的方式向男子表白,“你若想我,就提起衣裳过溱河,你若是不想我……”。
[1]《召南·摽有梅》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准备嫁人时的心情,女主人公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需求,大胆而直白地表述,“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在启迪着中国文化并对社会影响甚深的同时,在表达
着诗人创作季节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另外也揭示出十分深刻的
性别意象。
有些传统思想和价值隐喻同时也赋予了女性一种特殊的角
色定位及期望。
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可以看出,在大量古代诗作中,经
常出现女性做为代表着可望之物、至爱之物的形象,如孔雀、燕子等
动物,妈祖、婆娑等神灵,这是对女性的一种隐喻。
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昌龄以婆娑作为隐喻,赞颂了心灵自由的渴望:“谁知江月待佳人,门前落花满庭陌”。
而古
诗《涉江》中,用妈祖神灵的形象,凸显了对人生空虚、凋零的我们
对无常的超然气质。
其他多篇诗作也像《柳梢青》中用柳树描述着女
子优雅婉约的姿态,如《庆元夕》中用燕子隐喻以及“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把真切的离别比喻为燕子冬令回归故土,反映出
婉约、激情、流浪、清秋等情感,表现出对归期的期盼。
在《渔家傲·雪梅香》中,用“梅花重锦绣”形象,再次流露出久失的激情:“金风
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从而把女子从抽象和固有的价值观念
中释放出来,给她们一种自主性和平等待遇。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作为隐喻意象:一方面,女性隐
喻代表了自由、理想、期望;另一方面,她们的意义也被赋予了家庭
稳定和传统价值的重大职能。
诗人们创作的作品及感悟充分地展现了
一种女性的角色定位和人们对该角色的看法,这些观念贯穿在古代诗
作中,也反映出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中的女性隐喻及其富有感染力的功能。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浅谈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温庭筠是唐代着名的诗人,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诗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女性形象的角度出发,探讨这首诗中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探究温庭筠深刻的思想和诗歌技巧。
一、倾诉思念的女性形象二、神仙化的女性形象三、众生皆苦的女性形象四、温婉贤淑的女性形象五、旷世才情的女性形象六、巧妙运用古典典故的女性形象七、爱情多舛的女性形象八、美丽诱惑的女性形象九、女性美的审美与表现以上九个提纲标题,将依次深入探讨温庭筠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运用的多种手法和技巧,从而理解他对女性形象的细腻、深刻和丰富的描绘。
同时,这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唐代女性的生活和处境,感受到他们那种动人的情感和面对苦难的坚强意志。
最后我们可以感悟到温庭筠这首诗歌所传递的生命之美,以及那种恬淡中蕴含的浓郁文化味道。
一、倾诉思念的女性形象这个提纲主要针对温庭筠诗歌中女性形象所表现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女子谈及了与心爱之人长期分离的痛苦,展现了她强烈的感情和无法自控的痛苦。
通过如此饱满热烈的诉说,读者能够感受到女性的思念之情是何等亲切动人。
二、神仙化的女性形象在这个提纲下,我们将探究温庭筠如何将女性形象神仙化,从而从更加梦幻的角度展现她们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诗中所表现的女子,拥有超越凡俗的高贵和神秘,体现出唐代文化中对美好和完美的追求。
三、众生皆苦的女性形象在这个提纲下,我们将从诗歌中挖掘出一种悲怆的女性形象,她们常常在陷入苦境中不得自由,如同人世沧桑之中令人感伤的存在。
这种形象突出了女性的脆弱和生命中的挣扎,读者将对她们内心的苦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产生深刻的感悟。
四、温婉贤淑的女性形象在这个提纲下,我们将探讨女性形象中的温婉淑女形象。
每个女性在温顺舒适的氛围中展现出了她们的优雅和高雅。
在如此的氛围中,女性所展示出的风格和品性完全得以展现,使读者更加重视她们的内在素质。
唐宋词女性化特征演变史
唐宋词女性化特征演变史中国古典文学都在文艺复兴时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其中词语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词语文学的演变走向了女性化的路线,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唐宋时期的词语文学。
唐宋时期的词语文学,特别是一些著名的五言古诗词,其女性化的演变历史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在唐朝,一些著名的词人,如李白、杜甫等,曾经创作出了大量具有女性化特征的诗歌。
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展示了一种唯美、柔美、令人心醉的美,穿刺着读者的内心;而杜甫则以其高度敏感的文笔表达出女性的感受,把对于爱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诗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随着词语文学的发展,宋代再次创作出大量具有女性化特征的古典诗歌。
如黄庭坚创作的《南乡子》,其女性化特征表现出温柔、婉转、唯美的情怀,表达出一种被迫离乡流散、回归家园的爱乡之情,而晏殊笔下的女性形象,则展现出一种绝代佳人的任性、突发、激昂的性格特点。
在明清时期,一些著名的词作家,如苏轼、辛弃疾等,也创作出大量具有女性化特征的词语文学。
苏轼的《水调歌头》,其浅淡的叙事情节,以及感伤的情怀,使读者感到一种恬淡的思想熏陶;而辛弃疾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其屈指间的芬芳,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淡然、遗憾、忧伤而又温馨的意境。
由此可见,从唐宋到明清,词语文学的女性化特征在不断的演变发展。
当时一些著名的词人,以其精湛的诗词创作,有效的表达出来具有女性化特征的美丽情怀,进而影响着后世的读者,引发激发出段落的思想活动,令其对于爱情的渴望深化,对于思想的抒写艺术更丰富。
至今,以非谓语句式、抒情象征等语言特点,唐宋词语文学在传统文学中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如今,一代又一代的人仍然在被这些经典的佳作所感动,并受其美丽的情怀所指引,不仅在回味这一隽永恒的时间,也在读者思想上开启一片新的天地。
因此,唐宋词语文学的女性化特征演变史,让我们目睹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珍贵历史画卷,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时代的艺术熏陶,从而深受其美的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 九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 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 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 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mào)于 淫而不悟!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 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 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李白《越女词》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少年任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皇甫松《采莲子》
菱叶萦波荷飐风, 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 碧玉搔头落水中。
--------白居易《采莲曲》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 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 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 嗅。
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大观园时,贾宝玉恨道:“奇怪,奇怪,怎 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 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少女之美,尤为动人,尤具“贞静 羞怯的美和闲雅动人的魔力”。
古典诗歌中的少女形象
一、从先秦至南北朝时期部分作品中的少 女形象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 蝤蛴(qiú qí) ,齿如瓠(hùxī ), 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 盼兮。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玉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曹植《美女篇》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李清照《点绛唇》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到鸳鸯 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遍 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 至,举头闻鹊喜。
——冯延巳《谒金门》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 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 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 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 韶光贱.
-----《诗经·卫风·硕人》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 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乐府民歌. 陌上桑》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 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曹植《美பைடு நூலகம்篇》
二、唐宋文学中少女形象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
----------王昌龄《采莲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舞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刘方平《采莲曲》
菡萏香连十顷城,小姑贪戏采莲迟 。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班 婕 妤
•
长信秋词(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来
宫中调笑·团扇
•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 • 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 • 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怨歌行 (团扇诗)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荚笏中,恩情中道绝
Xièdié. 缓步走 的样子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shāi)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怨郎诗 一别之后 二地相悬 只说三四月 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字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念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回借 冷子兴之口、贾宝玉之言表达 了这样一种看法:“女儿是水 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 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曹雪芹又借春燕之口、贾宝玉之言说道: “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 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 病来,虽是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 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 竟是鱼眼睛了。”当周瑞家带着司棋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