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风_主观战斗精神_的理论与实践_王福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
一方面是 社 会 的 东 西 所 化 合 出 来 的,是 共 性,另 一 方面 是 独 特 的 化 合 状 态,有 独 特 的 素 质,是 个 性。”[6]其 实,这 样 的 划 分 不 免 有 点 牵 强。 因 为,从 30 年代初在日本“解消了纠缠过七八年的社会观和 艺术观的矛盾”[5]255 以后,胡风对人生和艺术的忠 实追求已经不可分割地化作他的生命机能,终于成 就了“战士和诗人原来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5]393 他的“主观”就 是 为 人 与 为 文 统 一 的 生 命 主 体。 与 此相应,胡风在文字的表达上也常常是把三层含义 融为一体的,并由此而形成他的重“主观”的现实主 义理论个性和流派特色。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胡风 是鲁迅主体精神的直接继承者,带有较强的历史具 体性。正是这种历史具体性构成了胡风的独特贡 献,也铸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胡风的文 艺 思 想 当 然 是 系 统 的、完 整 的,但 我 不认为他创造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他似乎也没有 这种兴趣和欲望。他的精力完全投入了现实的文 学活动和思想斗争,他的理论都是基于现实也针对
现实的。他没有对“主 观 战 斗 精 神 ”作 逻 辑 严 密 的 说明,他也 承 认 这 是 缺 乏 科 学 性 的 用 语,而 且 他 的 文章中还变化着使用了若干与之同义或相近的词 语,如“人格力量”、“思 想 要 求”、“感 情 要 求”、“工 作精神”、“实践 态 度”、“生 活 立 场”、“战 斗 意 志 ”、 “主观作用”等等,或干脆就简言之曰“主观”。应该 承认,它们 不 是 严 格 意 义 上 的 科 学 概 念,这 是 一 个 颇大的缺点,但也可以说是胡风文艺理论的特点甚 至是一定程度上的优点。这确确实实是他的现实 主义理论的核心和关键。对“主观战斗精神”,过去 不用说,现在也还有不同看法。马克思说得好: “人 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 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3]胡风的“主观战 斗精神”,也 只 有 在 实 践 中 才 能 证 明 其 现 实 性 和 真 理性。而实践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进行,文 艺理论更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的检验。在现代中 国,包括文艺学在内的一切哲学和社会科学的 理 论,都应该 在 现 代 中 国 历 史 的 全 部 发 展 中,尤 其 要 在与“文革”十年的联系和比较中,自然也要在“文 革”后三十几年的现实状况中,确证其真正的价值。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摘 要: 导致胡风悲剧命运的“主观战斗精神”是胡风的现代文化性格和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包含世界观、人 生态度、文学创作方法三个层次的意义,主要是当时历史背景下左翼内部文化思想斗争的产物。在新文学的历史 任务、接受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等问题上,胡风文艺思想与左翼主导思想存在 一系列分歧,自身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应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而来,应为中国老百姓喜闻 乐见,强 调 继 承 被“五 四”断 裂 的 封 建 文 化 传 统。 三、怎样看待苏联发生的文化斗争? 胡风以主体的 批判精神,选择有助于中国新文学发展的对象和内 容,不迷信“判决书”和“舆论”,[4]194 在卢卡契受批 判的年代介绍他的论文,而且一再为之辩护; 左翼 主导思想固守僵化的教条主义正统观念,视卢卡契 为“修正主义”,维护斯大林的错误,进而全面反修, 闭关锁国,使中国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完全隔绝了 20 年。
( 二) 关于接受世界先进文化问题 由表层的民族形式问题引起的论争,实质是要 不要接受世界的先进文化以改造和重建民族的文 化,具体存在三个方面的分歧: 一、怎样看待世界文 化与民族传统的关系? 胡风反对“中学为体西学为 用”的国粹主义,认为应“加强地接受世界文艺的遗 产”,从中接受人类所积累的先进的“思维方法”,丰 富我们的精 神 力 量,“决 不 应 有 故 步 自 封 的 狭 义 的 民族的思维体系”; [4]81 左翼主导思想认为外国资本 主义时代的文化只能作为艺术上的借鉴,在思维方 式上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翻版。二、怎样看 待“五四”新文化运动? 胡风认为“五四”文学革命 是“世界进步文艺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4]234 肯 定“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的决裂 态度,强调继承以科学民主为旗帜的“五四”革命传 统,反对复古主义倾向; 左翼主导思想对“五四”在 文化上的反传统持批评否定态度,认为中国新文化
( 三) 关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问题 胡风主张 自 我 批 评 精 神 应 是“主 观 精 神 ”的 重 要内容之一,而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是在和人民共 命运的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精神斗争,是鲁迅式的无 情的不断的“自我解剖”,“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 更有效地打击敌人,决不是为了赢得一个谦谦君子 的名誉的”,[8] 更 不 是 带 着 永 远 洗 不 掉 的 原 罪 感 向 上帝忏悔。他批评左翼主导思想“用划阶级成份的 ‘阶级观点’”,“把‘思 想 改 造 ’成 了 一 根 随 心 所 欲 的理论 棍 子 ”,是 犯 了“危 害 性 的 错 误 ”,宣 布 自 己 “决不敢接受”“这个有点像‘吓人战术’的‘阶级观 点’的”。[6]历史严峻地证明,40 年代以后对中国知 识分子的庸俗化又神秘化的“思想改造”,结果是压 抑了、削弱了、萎缩了、扼杀了以至毁灭了他们本来 就不健旺的 主 体 精 神,人 们“只 是 急 于 坐 着 概 念 的 飞机去抢夺思想锦标的头奖”,[4]165 可是,当他们自 卑地虔诚地欢呼“救星”“万岁”的时候,所谓“脱胎 换骨”,“从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充其量不过 是把旧的唯心论换成了新的唯心论,把旧的教条主 义和奴隶主义换成了新的教条主义和奴隶主义,更 可悲的是丝毫没有了曾经可能有过的一点“独立之 精神、自由之思想”,而自诩已经获得的“无产阶级” 立场和世界观实际上变成了子虚乌有。针对这种 自戕式的“思想改造”,胡风提出,思想革命的“中心 点是争取主 观 的 思 想 立 场 或 思 想 要 求 的 加 强 ”,即 主体精神的 加 强,“从 这 里 拓 大 以 至 开 发 通 向 人 民 的道路( 为人民服务) ”,[2]296 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 健康成长无疑具有根本的意义。 ( 四) 关于执政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问题 胡风认为中共建政以后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作 用,应建立“在 作 品 竞 赛 和 日 常 地 民 主 地 进 行 从 创 作实践出发 的 思 想 斗 争 的 基 础 上 面 ”,尊 重 文 艺 的

纵观胡 风 已 经 发 表 的 全 部 著 述,从 理 论 上 归 纳,他的“主观战斗精神”包含三个层次的意义。第 一是哲学层次上的世界观。“如果说现实的发展不 能不通过人类主观实践力 量,那 么,对 于 内 容 ( 形 式) 的真实的把握当然得通过作为主观实践力量的 正确的方 法,那 就 是 现 实 主 义。”[4]258 在 这 里,“主 观”指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人作为世界主体的主观 能动作用,人的实践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有‘客 观’的基础,‘客 观 ’的 目 的,它 本 身 就 是‘客 观 ’的 成分之一,是决定怎样地对待‘客观’的主体。”[5]224 “只有 体 现 了 客 观 之 道 者 才 能 够 获 得 主 观 之 力。”[4]314 第二是伦理学层次上的人生态度。“这种 精神由于什么呢? 由于作家的献身的意志,仁爱的 胸怀,由 于 作 家 的 对 现 实 人 生 的 真 知 灼 见,不 存 一 丝一毫的虚伪。我们把这叫做现实 主 义。”[4]320 在 这里,“主观精神”就是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胡风 赞扬契诃夫“用爱和信念工作”,赞扬高尔基创造了 “苏维埃人道主义”,并始终以鲁迅伟大的战斗人格 为修身处世的楷模: “从他的作为思想生命的人生 态度的一 面 更 能 够 汲 取 无 穷 的 教 训。 …… 一 个 中 心的 特 征,那 就 是,他 的 内 在 的 战 斗 要 求 和 外 在 的 战斗任务的完全合一。”[4]338 第三是文艺学层次上 的创作方法。胡风把“艺术力和思想力的统一当作 现实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4]133 强调“文学的 认识作用要求作家的意识在特殊的方法上最高度 地进行搏斗”,因此“不惜过高地估计了作家的生活 实践和他的主观精神力量”。在这里,“主观”指“文 学活动主体( 作家) 的精神活动状态”,[4]112 - 114“它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观战斗精神”的提出和强调,是在当时的历 史背景下左翼内部文化思想斗争的产物,是胡风对 文坛上种种非现实主义倾向的批评和矫正。他主 要从鲁迅和高尔基的道路总结出来,具体地针对着 以下三个方面: 一、苏联传来的“拉普”机械论和庸 俗社会学; 二、国统区左翼文学中的客观( 自然) 主 义和主观公式主义倾向; 三、中共党内出现的“左” 倾文化思想。“拉普”虽然在苏联 1932 年就被解散 了,但它的“左”倾错误理论和方法继续在中国左翼 文坛流行,并且和中国土生土长的“左”倾教条主义 相结合,成 为 根 深 柢 固 的 顽 症,具 有 极 大 的 传 染 性 和破坏性。胡 风 在 30 年 代 中 期 最 早 地 自 觉 摆 脱 “拉普”的影响以后,一直坚持不懈地反对机械决定 论和庸俗社会学,针锋相对地倡导创作主体的实践 精神。30 年代末以后,胡风的批评重点从客观( 自 然) 主义逐渐转移到主观公式主义即教条主义,对 新文艺运动里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不断提出最尖 锐的批评。更 重 要 的 是,他 从 实 际 出 发,坚 决 抵 制 了一些权威性的思想主张,表现了真正的现实主义 理论家的良知和勇气,标志着中国左翼文化精英的 新的觉醒。他的抗争虽然遭到悲惨的失败,但留下 了宝贵的遗产。这是他的主观战斗精神最辉煌的 实践,其内容和意义远远超出一般“学术讨论”的范 围,而表现在下面四个互相关联的问题上。为了避 免繁琐,节 省 篇 幅,我 不 想 面 面 俱 到 地 阐 述 胡 风 的 观点,只试图对他和左翼主导思想的分歧作扼要的
关键词: 胡风; 悲剧; 历史反思; 主观精神; 左翼; 文化思想; 分歧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5310( 2012) - 08 - 0129 - 05

胡风现象是一代中国文化人的悲剧。这个巨 大的历史悲剧,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具体人物的性格 悲剧汇合而成的。个人反映着时代,性格反映着历 史。胡风的性格悲剧是这段历史悲剧最集中最强 烈最典型的反映。像任何一个引起争议的历史人 物一样,他的性格是多重组合的复杂的整体。但胡 风悲剧的酿成主要不是由于他的缺点方面,而是由 于他的优点方面,这就使他在文化层次上高出同时 代的不同类型悲剧人物。作为一个真正彻底的理 论家,他的性格和理论是表里相统一的。“鲠直”和 “神经质”是鲁迅对胡风性格正负两面的表现形态 的评语。[1]555 而它的核心,它的内蕴,它的本质,它的 理论 形 态,则 是 胡 风 自 己 的 术 语“主 观 战 斗 精 神”。[2]10
概括。 ( 一) 关于新文学的历史任务问题 胡风强调新文学对人民大众的启蒙教育作用,
反对迎合媚俗; 强调反帝反封建( 此处及以下的“封 建”二字都属于李慎之先生后来所指出的“滥用”, 应纠正为“专制”———笔者注) 的意识斗争要以反封 建 为 基 础,以 民 族 的 精 神 改 造 即 人 的 现 代 化 为 目 的; 使人民从封建主义几千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 中解放 出 来,则 是 新 文 学 反 封 建 斗 争 的“基 本 内 容”; [2]348 - 351 这一斗争在革命成功后还得继续相当 长的时期。左翼主导思想不但否认“精神奴役的创 伤”,放弃了反封建的意识斗争,而且迫不及待地把 消灭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总任务,最终由“左”而右 地返回了封建主义的轨道,使民族精神素质继续处 在愚昧落后的状态。是否坚持反封建的斗争,直接 影响到如何处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胡风曾热情 主张文学和 政 治 的 完 全 统 一,后 来 却 对“文 学 为 政 治服务”的 要 求 表 示 冷 淡,其 原 因 除 了 坚 持 文 学 的 特殊规律外,主要还在于对“政治”的不同理解。他 “认政治为现实要求的最高的综合表现”,批评左翼 主导思想“却不过是把政治当作独断的观念 或 权 力”,“虽然字面上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却差 之千里”。[4]315 - 316 胡 风 与“政 治”相 互 间 的 冷 热 变 化,再次 证 实 了 鲁 迅 分 析 过 的“文 艺 与 政 治 的 歧 途”。[7]
收稿日期: 2012 - 06 - 13 作者简介: 王福湘( 1946 - ) ,男,湖南长沙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及文化。
129
从根本上彻底否定“文革”,则是贯彻这个方法论的 前提。1955 年的胡风事 件 决 不 是 孤 立 的,从 它 开 端,经过两年后的“反右”,再到十年后的“文革”,在 理论基础、指 导 思 想、打 击 目 标、运 动 方 式、罗 织 罪 名的手段和使用的语言、大清洗的结局及灾难性的 后果等等方面,都是一脉相承、愈演愈烈的,它们之 间有着必然的内在和外在的联系,不能割断历史来 反思历史。如果我们能够像二战后的德意志民族 清算纳粹那样清算给中华民族带来浩劫的“文革”, 把历史和现实紧密联系起来,那么,对胡风的“主观 战斗精神”就 不 难 作 出 实 事 求 是 的 评 价,这 样 的 反 思才能摆脱陈腐的学究气而给人新鲜的启迪。
2012 年第 8 期 第 25 卷
( 总 124 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No. 8 2012 General No. 124
Vol. 25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与实践
王福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