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对封建帝王的评价(一)
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
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一)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出的贡献:秦始皇对中国的统一,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业绩,影响较大的有:1. 统一文字,使其成为一个民族的基础,并延用至今;2. 废分封,立郡县,成为以后中国各朝代管理地方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之久;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在商业上大大便利了国内交流;4. 车同轨,道同距,修建秦直道大大便利了国内交通;5. 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断层、古代史断代,这点确是遗憾;6. 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7. 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8. 南征南越,将福建、浙江、两广纳入中国版图。
9. 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
至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
(二)对秦始皇的历史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号的创立者,同时也是中国皇帝制度创立者。
他使中国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使中国进入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制时代,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
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
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
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
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
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他依法治国。
古代帝王和统治者能力和思想
古代帝王和统治者能力和思想古代帝王是在旧中国社会中的最高权力者,他们的能力、思想和行为是在影响着中国的历史。
在古代,帝王普遍是位高权重,几乎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们决策和领导。
一、古代帝王的统治能力古代帝王的统治能力由很多因素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经验和智慧。
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个方面来看,帝王都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政治能力是帝王必须掌握的统治能力,因为政治是权力的核心。
忠实的官员、高效的行政机构和明确的统治目标是实现政治能力的关键。
同样地,军事能力也被认为是古代帝王必须要有的技能。
为了维护国家的威望和实力,帝王必须有高超的军事判断力,能够依靠己方军队的成长,扩大领土和影响力。
外交能力同样重要。
部分古代国王必须善于与他们的东邻西舍和平相处,保护自己的疆土和领土。
因此,帝王需要通过外交途径来与外国政府和国王交流,维持各国之间的平等关系。
最后,帝王要具备文化素养。
文化是国家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一个文明的发展水平。
帝王要有独特的文化审美,管理国内文化事务,并与文化学者交流思想,制定相关政策。
二、帝王的思想古代帝王的思想通常围绕着天命、政治和军事战略。
天命说是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思想。
在此观念中,帝王由于天意的指导,因而被赋予着治理人民的能力。
这与帝王的自然地位和形象是一致的,被视为上天赐予的权力。
古代帝王也注重政治思想。
各种帝王都试图通过治理,促进社会稳定和对国家的集中力量。
有些帝王则注重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展,提高国家的能力和国家的实力,使它更加具备竞争力。
无论在那个时代,军事战略都是必要的。
他们必须确定国家的军事实力,制定对内政策和对外军事战略。
在这方面,古代帝王并不一定精通军事学,但是他们能聘请比较出色军事领袖,以制定军事政策和应对国家危机。
三、古代帝王的与百姓的关系古代帝王的政策面向人民,着重关注民生福利。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帝王都重视贡献社会和帮助弱者。
他们兴建水利工程,奖励人才,保护独立的个体,让百姓过上安定快乐的生活。
中国历代皇帝评分
中国历代皇帝评分自古以来,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浩如烟海,各有其独特的执政风格和影响力。
今日,我们就来简要回顾并评价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
一、秦始皇(嬴政):九分开启大一统王朝的秦朝始皇帝,秦始皇的功绩可谓举世无双。
他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度,推行法律、货币、度量衡、文字的统一,使得华夏大地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此外,他还修建了万里长城、灵渠等伟大工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然而,秦始皇的暴政也为其留下了骂名,如焚书坑儒、重税苛捐等。
但总体来说,秦始皇的功绩远大于过失,堪称一代雄主。
二、汉高帝(刘邦):八分刘邦,出身贫寒,却能在乱世中崛起,建立汉朝,其才干和魅力可见一斑。
他善于用人,能够容纳各种人才,使得汉朝初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同时,刘邦还推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然而,刘邦在位期间也曾诛杀功臣,使得后人对其评价略有微词。
但总体来看,刘邦仍不失为一代明君。
三、汉武帝(刘彻):七分汉武帝是汉朝的鼎盛时期皇帝,其功绩主要体现在对外扩张和内部改革上。
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平定匈奴、南越等地,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然而,汉武帝的穷兵黩武也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晚年更是发生了巫蛊之祸等政治风波。
因此,在评价汉武帝时,我们既要看到他的功绩,也要看到他的过失。
四、汉光武帝(刘秀):九分汉光武帝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也是明君的典范。
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誉为“光武中兴”。
刘秀善于用人,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
同时,他还推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此外,他还注重军队的整顿和国防建设,使得东汉王朝在对外关系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总的来说,汉光武帝刘秀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皇帝。
五、唐玄宗(李隆基):六分唐玄宗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皇帝之一,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
如何评价秦始皇
如何评价秦始皇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统治者,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秦始皇的评价:1. 政治上: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格局。
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同时,他设立了监察机构,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和考核,提高了政府的效率。
2. 经济上: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修建水利工程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他重视农业,推行耕战政策,鼓励农民生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
同时,他还修建了长城、灌溉系统等大型工程,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3. 文化上: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包括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建长城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推行法家思想,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同时,他还修建了华清池、兴办了太学等文化教育机构,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4. 军事上: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政策,包括修筑长城、南征百越等,扩大了中国的领土和影响力。
他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加强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
同时,他还平定了百越之乱,扩大了中国的南方领土。
5. 缺点和错误: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实行的一系列政策过于严厉,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同时,他还实行了残酷的刑罚制度,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外,他还焚书坑儒、强迫百姓修建工程等,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综上所述,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
我们应该客观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及评价
中国古代皇帝列表及评价一、夏朝1. 夏禹:夏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中国古代帝王的始祖,以治水功绩著称。
二、商朝1. 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为夏朝太康之后,以勤政和解决洪水问题而被人们所敬仰。
三、周朝1. 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他在战争中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建立了著名的西周王朝。
他以勇猛善战而闻名于世。
四、秦朝1. 秦始皇:秦朝的开国皇帝,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大一统国家。
他的统一政策为后世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也因其暴政而备受争议。
五、汉朝1. 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西汉王朝。
他以宽仁厚德而受到人们的爱戴。
2. 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皇帝,他扩大了汉朝的疆域,推行了许多改革政策,使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他注重教育和文化发展,被尊为“文武皇帝”。
六、三国时期1. 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统一北方,为建立魏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以雄才大略和严明的军纪而为后世所称道。
七、南北朝时期1. 齐武帝高欢:北齐的开国皇帝,他恢复了北方的统一,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北齐得以繁荣发展。
他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为北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隋朝1. 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南北朝,建立了隋朝。
他重视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隋朝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九、唐朝1.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扩大了唐朝的疆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他注重军事和文化建设,为唐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宋朝1. 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五代十国混战中崛起,建立了宋朝。
他注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为宋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十一、明朝1.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他重视农业生产和军事建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为明朝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清朝1.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的开国皇帝,他统一了满洲各部,建立了后来的清朝。
我眼中的皇帝600字
我眼中的“皇帝”
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皇帝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在我眼中,皇帝是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责任的人。
首先,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他们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能够带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他们要懂得如何选拔人才、管理官员、制定法规和政策,以及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皇帝的智慧和领导能力决定了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福祉。
其次,皇帝必须具备勇气和决断力。
作为国家的领袖,他们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危机,如战争、自然灾害和内部叛乱等。
在这个时候,皇帝必须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气,带领人民度过难关。
他们的决策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命运,也关乎人民的生死存亡。
最后,皇帝还必须承担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他们要时刻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保障他们的权益,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皇帝必须尽一切努力,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同时,他们也要对自己的决策负责,勇于承担责任,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在我眼中,皇帝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他们有着对国家和人民的
深厚感情,希望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忠诚的臣子有着深厚的感情。
这些感情使得皇帝更加关注国家的福祉,为人民谋福利。
总之,在我眼中,皇帝是一个充满智慧、勇气和责任的人。
他们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权力和荣耀的象征。
他们的决策和行动影响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福祉。
我们应该尊重并感激皇帝们的贡献和付出,同时也应该认识到他们在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浅谈评价古代帝王的方法---以隋炀帝为例
浅谈评价古代帝王的方法──以隋炀帝为例隋炀帝杨广(569—618)是隋朝的第二代君主,也是亡国之君。
他在位时间自公元605至618年,年号“大业”。
“炀”是其死后唐朝给予他的谥号,按旧礼所言,“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可见隋炀帝是一位荒淫昏暴的帝王。
而且历来史书也将隋炀帝描绘成一位荒废政事的皇帝,但是史书的记载就真实可靠吗?《隋书》是由唐太宗李世民组织一批大臣编写的正史,这些大臣大都是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的,他们对隋末社会状况的认识不可谓不深刻,况且他们又是唐朝忠臣,在编史时特别注意“以隋为鉴”。
他们所编写的《隋书》,以官方观点极力贬低隋炀帝,从而使得人们对隋炀帝也存有某些偏见。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及其率领的编写班子所编的史书,司马光编撰《通鉴》的指导思想是“资治”二字。
也就是说他希望人主能从历史的往事中,看到历史治乱盛衰的道理,以为借鉴,治理国家。
这种带有明显政治化倾向的史书当然也就进一步地丑化了隋炀帝。
历史上对于隋炀帝失真失实的评价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历史上的隋炀帝,不仅对我国的统一与巩固有贡献,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也有贡献。
为此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阐述:一、平陈之战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杨坚任命晋王杨广统领50万大军伐陈。
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军越长江天堑,韩擒虎、贺若弼率军破建康,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灭亡。
至此,隋朝也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的纷争混乱局面,当然这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杨广作为此次平陈之战的总指挥,功不可没。
杨广“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阳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右阙下,以谢三吴。
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他又再次平定江南地区的叛乱,沉重地打击了南方的土豪,有利于江南政局的稳定及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封建帝王之君道(一)
从贞观之治看中国封建帝王之君道(一)君道,即封建帝王治国的基本理念与统治权术,其核心内容是儒家所倡导的"仁政"、"仁义"原则。
这个问题为历代帝王所重视,因为它关联着国家的安定与王朝的巩固。
在中国历史上,对君道发挥最好的当属唐代贞观君臣。
他们同心协力,共同开创了辉煌的"贞观之治"。
一、健全完善、居安思危的贞观君道贞观时期的君道集中表现为:屈已纳谏、任贤使能、恭俭节用与宽厚爱民,它基本上可以反映中国封建帝王君道的主要方面,是君道思想发展的最高峰与最繁荣阶段。
(一)屈已纳谏任贤使能君道不只是由君主来完成与发展执行,而是在君臣共理的情况下,由君主为代表而施行的统治理念与权术,它是整个统治阶级最高层的使命。
在唐太宗时期,中国正处于贵族政治的最高峰,贵族是社会的精英,垄断一切统治权力。
为了更好地统治与治理好国家,他们必须认真纳谏与任贤使能,这是社会与时代对统治集团的精英们的要求。
在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君臣关系,这是进谏与纳谏的基础,也是任贤与使能的关键。
反过来,帝王的屈已纳谏与任贤使能无疑又促进了君臣关系,从而巩固了统治基础。
太宗朝的君臣关系总体来说是相当融洽与亲密的。
太宗非常注意发展君臣关系。
他虚心求谏,认真纳谏,并正式开启了"君相议事,谏臣与之"的局面,这在当时是极为开明与有利的,它直接促进了贵族政治的大繁荣。
至于后来出现的谏臣无远见,廷议不能决等欠缺,则只是帝王具体操作过程中由多种复杂原因引起的,而在贞观朝,虽然存在其局限性,但却由于唐太宗坚强的个性、英雄的风度与自觉的精神,反而能使群臣避其疏漏以纠其见识寡浅。
加之唐初金谏魏征等都是刚正不阿、远见卓识的大臣,往往有敏锐而独到的见解,有利于问题的圆满解决。
这也是任贤使能的君道和良好的君臣关系在发挥作用。
太宗认识到任贤是重要的,而使能则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帝王统治国家的重中之重。
评价一位皇帝 七年级下册
评价一位皇帝七年级下册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皇帝,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政绩,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同的印记。
今天,我想就一位皇帝进行评价,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首先,从个人品行来看,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能力的皇帝。
他精通诗词歌赋,善于书法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君主。
他注重文化教育,推动了科举制度的改革,选拔了许多有才干的官员,为唐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基础。
此外,他也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每天处理政事的时间很长,经常亲自巡查各地,了解民情,关心百姓的生活。
在政治方面,唐玄宗李隆基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使得唐朝的政治体系更加完善。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实行两税法、改革府兵制、发展经济等,使得唐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他也注重国防建设,加强边疆防线,使得唐朝的疆域得到了扩大。
然而,唐玄宗李隆基也有一些缺点和失误。
他在晚年时期过于追求奢侈和享乐,沉迷于声色之中,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松懈。
这也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隐患。
此外,他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也存在问题,过于强硬和武断,导致了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
从历史影响来看,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疆域扩大,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的改革措施也为后来的朝代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然而,晚年的失误也给唐朝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得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总的来说,唐玄宗李隆基是一位非常有才华和能力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政绩和影响都十分显著。
然而,他也存在一些缺点和失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位皇帝时,应该全面地看待他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只看到表面的荣誉和成就,而忽略了背后的失误和教训。
总之,评价一位皇帝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包括个人品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只有全面地评价一位皇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古代皇帝的政治形象
古代皇帝的政治形象在古代中国历史上,皇帝一直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的皇帝们也塑造了不同的政治形象。
这些形象对于中国历史的演变、文化的传承以及民众的日常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尊崇神灵的形象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皇帝拥有神的权力,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
因此,皇帝的形象往往被塑造成神灵的形象。
比如,尧、舜、禹等古代传说中的圣王,常被描述为有灵异能力、指挥天地万物的神仙形象。
在历史上,汉武帝也被誉为“神仙皇帝”,据传他常常听到神灵的声音,还曾经独自长途跋涉到不为人知的地方,与神灵沟通。
二、维护社会安定的形象除了极少数神话中的圣王,大多数皇帝在历史上被塑造成重视社会安定的形象。
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战乱、灾害等不稳定因素随时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因此,皇帝们往往力图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社会稳定。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曾制定出了一系列法律制度,包括《开元格》、《永徽格》等,想要通过这些法规来保障社会的平稳发展。
当然,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如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等,皇帝们也会采取决断的措施来维护国家的稳定。
三、推行改革的形象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不少皇帝还曾经形象地塑造成推行改革、奋发向上的形象。
这些皇帝通常会倡导教育普及、减轻赋税、鼓励农耕等方面的改革,以改善百姓生活质量。
例如,南宋的钦宗,曾下令限制豪强地主,减轻农民的负担,并且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一系列的扶持和支持。
此外,南宋著名的文化浸润也是钦宗皇帝大力推行的一项政策。
四、有着强烈个性魅力的形象当然,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一些皇帝以强烈的个性魅力塑造了自己的政治形象。
例如,秦始皇就是一个32岁便登基的年轻皇帝,他通过“焚书坑儒”的方式试图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想要打造一个统一的“中国”。
虽然他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这种改革方式也带来了很多的反弹和争议。
五、总结在更长的历史时间轴上,古代中国5650年的历史涵盖了多个朝代、数百位皇帝,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形象。
畅谈中国历代帝王
畅谈中国历代帝王在毛泽东心目中,一部《二十四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作为革命家,他不相信这些,反感之极;作为历史家,他孜孜不倦地阅读、体会;作为政治家、军事家,他便乐于从中寻求历史演变的成败得失。
于是,就有了关于历代帝王的评说。
我们虽不是什么文人墨客,但是,我们是21世纪的雏鹰,我们应有不断理论的梦想,历史——让我们来畅谈……一、很有本事,能文能武商纣王历来被认为是昏淫无道暴君典型,直观的依据是:商朝在他手里亡了国。
我确不这样认为——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一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志来,在历史上最有功的,纣王伐洲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商。
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史书说:周武王伐讨,“血流漂杵”,这是夸张的说法,孟子不想这个说法,他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的确,商纣王是很有本领的人,周武王把他说得很坏,商纣王之民以会失败,之所以亡国——只是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而以。
所以,对于后人对他的评价,我颇为不满。
二、统一六国,称霸中国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秦始皇”和“孔夫子”就像两上盘根错节的“情结”,交替使用的文武之道,他俩的思想,至今对那些统领者有着深远的影响与选择上的矛盾——儒与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和实践的两大流派。
二者的主要分岐,是重礼治还是重法治,是重怀柔还是重严刑,是求王道还是求霸道,是厚古薄今还是厚今薄古,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法家思想的奠基者是战国时一批诸候国的改革家,秦始皇是中国史上最早成功的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几千年来,有建树的政治家,思想家总免不了要谈论儒法问题,免不了要做出扬此抑彼的评价。
司马迁、司马光主张“厚今薄古”、秦始皇主张“嗜古非今者杀全家”,秦始皇是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的确,秦始皇的声誉在过去是一直不大的好,毛泽东评价他说:一股风一来,本来是基本好的一件事,可以说成不好的;本来是基本上一个好的人;可以说他是坏人。
历史文学中的封建帝王评价问题
历史文学中的封建帝王评价问题摘要:本文主要以《康熙王朝》这部历史著作为例进行探讨。
《康熙王朝》这一作品在写作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这对于历史面貌的评述而言,其价值意义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例如,在对封建帝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缺乏现代唯物主义思想,规范历史文学中对封建帝王的评价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历史文学;封建帝王;评价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文学就进入了空前繁荣时期,尤其是90年代之后各种不同年代的古装电视剧纷纷涌现。
这些现象都表明了历史文学在我国文学领域中地位的提升,然而就我国历史文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考察工作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现在很多古装电视剧中对于人物的刻画都不同程度的带着导演的主观意识,这样就不能真实的表达历史,会误导观众,使观众不能准确的了解历史人物。
本文主要对历史文学中封建帝王的评价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一、历史文学的尴尬境地简述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汲取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意识的主要渠道是那些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的文艺作品。
现如今,一类作品逐渐从具体的历史场景和事件中抽离出来,向着纯虚构的方向发展,其中虽然也有历史背景,但那无非是作家摆脱现实束缚,在更为宽阔与自由的时空情境下对人性、命运等问题进行形而上思索的手段和工具。
另一类作品则继续坚持着博考文献、言必有据的创作理念,在真实还原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同时不忘以现代眼光对作品所描绘的历史年代及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反思。
客观地看,这两类作品各有所长,本无高下之别,但近几年来,“戏说”、穿越时空类作品的过度泛滥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在网络传媒的推动下,大批商业化和娱乐化色彩更为浓厚的架空历史的小说迅速兴起。
尽管其中不乏具有丰富想象力和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作品,但也催生出了许多既无思想意义,也缺乏对人性的深层次理解,只知一味丑化历史人物以追求搞笑效果的低俗之作,使历史文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二、历史文学作品《康熙王朝》中的片面问题朋党之争的问题。
如何看待历史中对帝王的评价
如何看待历史中对帝王的评价在历史中,帝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作为和评价也不断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重复审视和辩论。
对于帝王的评价也因时代和文化背景不同而存在着较大差异。
有的被称为圣君贤主,有的被视为昏庸无能之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历史中对帝王的评价:时代和文化背景影响,历史记载和后人评价,以及正确看待历史评价的态度。
时代和文化背景影响帝王的评价往往会因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发生较大变化。
例如,在中国封建王朝中,一个善治国家、关心百姓的贤君往往会受到后人的推崇和评价,而一个昏庸无能、暴虐贪婪的 tyrant 则会被唾弃和斥责。
但在古代统治者的眼中,成功维护朝纲和利益往往是政绩评价的主要标准,而对人民福祉、人权民主、社会平等等现代价值观念的关注度则相对较低。
因此,要准确地评价和理解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帝王,必须将其置于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中,考虑历史背景和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及帝王和人民的交互作用。
历史记载和后人评价历史中对帝王的评价不仅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条件,还受到后人的查资、增审和评价的影响。
而历史记载的如何也是判断帝王评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历史记载可能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角度和解读偏见,以至于会导致不同的评价和判断。
例如中国历史中,有些有亲民之声的帝王可能因为官方的考验和编纂史书者的立场取舍而被刻意篡改评价。
而在外部记载中,由于记载者文化、信仰、政治等方面比较独立,所以帝王的评价也有可能因为度量衡的不同而发生巨大偏差,尤其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历史记载。
但是,后人根据历史记载和其他鉴证资料,对帝王及其作为进行评价也是极为必要的。
譬如,一个帝王管理得当并被认为是正确道德的代表,在面对不得已时注重法治和自我节制,这样才行得通让我们记忆,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智慧的思考。
还有一个昏庸无能的帝王因为贞观之治的同时提升了历史文明素养,这反映出一代天子的管理智慧,也为整个中国古代文明的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对帝王的观点
1.我说隋炀帝关于对隋炀帝平定南陈,计夺东宫,奸母弑父杀兄,兴造东都,开凿大运河,巡行西域,三征高句丽,三下江都等的是非功过的评说千百年来未曾间断,其原委曲折历代史学大家尚且争执不下,岂是我一草根所能说道?不过做为一草根、普通百姓,我还是可以为那个时代平民百姓呐喊诉说的。
杨广出身皇子,处社会最上层,平日里与其交往的必是士族权贵,不与平民百姓打交道,不知民间疾苦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既然做了大一统隋帝国的皇帝,天下苍生的主宰,就要尽天子职责,替天行道,普渡众生。
虽然你渴望建功立业,超越先王,彪炳史册,名垂青史,流芳千古无可厚非,可是你将功绩建立在天下百姓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尸填沟壑,民生凋敝,饥哭哀嚎之上,天下百姓又怎能容忍你一再地横征暴敛,徭役不绝,穷兵黩武,屡战屡败,十无一还?又怎能不啸聚山林,对抗官府,继而群起响应,海内骚动,天下大乱?又怎能以离心离德,各怀私心,主帅离都偏安之师去平叛天下呢?最终困顿江都,沉湎酒色,禁军政变,身死国灭,徒增悲凉!史书上说炀帝才华横溢,诗作大气。
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仁者无敌”,炀帝难度不曾读过吗?或是读过无有感悟?倘能听训先贤,定当有不亚于李世民之功业!2.我为何喜欢刘备刘备(史书谓之先主)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每当遇到困难挫折时想到先主屡败屡战,百折不挠,艰苦披创,终成大业,就予自己前进的力量。
中学时读的第一本古典名著是《三国演义》,无疑那时先主就在我心中确立了无比高尚地位。
后来看三国类的影视节目,每当先主大胜曹军时我会鼓掌欢呼,痛快过瘾;及至不利于敌军时我会欷歔感慨,甚为揪心,以致流涕,情不自禁。
小说《三国演义》在我心里定义了何为英雄?似先主那般起自贩履织席而不卑;结交豪侠,为国起兵,以人为本,讨伐奸贼,兴复汉室为己任;礼贤下士,虚己待人,三顾茅庐而天下归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为英雄也!然而,后来读《三国志》(裴松中注)及《资质通卷》等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更加真实完整的有别于小说演义中形象的英雄刘备。
历史古代帝王评析
历史古代帝王评析在历史长河中,古代帝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统治着庞大的帝国,决策着国家的命运,对于历史的演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古代帝王进行评析,探讨他们的优点、缺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一、夏启――奠定中华文明基石的圣王夏启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神话人物,也是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个帝王。
根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位聪明而有德行的君主,他建立了夏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诞生奠定了基石。
夏启以德治国,以礼仪教化百姓,注重教育普及和道德建设。
他提出了“养民崇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及后来王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秦始皇――创造统一的久远基业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统一的帝王,他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秦始皇对内实施了律令法制改革,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等,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同时,秦始皇还修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等伟大工程,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宏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然而,秦始皇的统一行为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他实行了严苛的法制,对于异议和异族的打击力度过大,导致社会秩序紧张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此外,秦始皇打造的统一国家承认了农民的耕作权,导致大量农民流亡和土地沦为贵族的私产,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三、汉武帝――开创繁荣的汉帝国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统治时期的汉朝达到了繁荣鼎盛的阶段。
汉武帝征服了北匈奴,拓宽了中原的疆土。
他实行了多项政策,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财政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官僚制度和科举制度,为后来的王朝提供了借鉴。
然而,汉武帝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他过度依赖外戚权臣,尤其是王氏家族,使得朝政腐败,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贪污现象。
此外,汉武帝也实行了严密的思想控制和官方主义,对异见和知识分子进行打压,导致了文化上的停滞和创新的困境。
四、唐太宗――开创大唐盛世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期间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和盛世。
如何评价一个古代帝王的贡献
如何评价一个古代帝王的贡献
如何评价一个古代帝王?这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价值观。
在中国古代评价帝王多以从权力稳固、国家强大去着眼,这是不是符合民意,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我总以为评价一个古代帝王,还必须从他对一个民族数百年之后的幸福安康的推动力去着眼评价为好,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
于是在中国,我认为除了评价一个帝王是否会将一个国家带向强大之外,还应该评价其在位时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即遏制贫富分化以及限制权力)、道德底线建设等民族文化层次方面的贡献,以及这些制度或文化对数千年后中国老百姓的幸福安康所产生的正能量即影响力。
对古代帝王的评价
生卒年份公元
谥庙称谓
评价
孙坚
156—191
吴武烈帝
东汉末期名将、吴国奠基人、打仗勇猛命丧战场
孙权
182—252
吴大帝
十五而立、稳固江东、政治能家、晚年昏庸滥杀无辜
孙亮
243—260
会稽王
生性聪慧、谋杀专权孙綝失败、帝位被废、沦为会稽王
孙休
235—264
吴景帝
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东吴繁荣、好文、征西失败
孙和
224—253
吴文帝
无多大政治作为、但是为人好善、后因诸葛氏自杀
孙皓
242—284
吴末帝
初位尚贤、而后残暴骄盈、好酒色、东吴自此而亡
西晋东晋<洛阳>、西晋<南京>
简介: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265年—316年与东晋317年—420年两个时期;263年司马昭发兵攻蜀后,魏帝以并州等十郡封其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265年其子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共传四帝五十二年;五胡乱华,晋室南渡,琅邪王司马睿在建业重建东晋,共传十一帝一百零四年,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143—145
汉冲帝
终年三岁、宦官外戚乱政、朝廷腐败、九江暴乱、无为
东汉·刘缵
138—146
汉质帝
帝幼伶俐、继位未年、梁翼专权后被其以毒而害、九亡
东汉·刘志
132—167
汉桓帝
偶然为帝、外戚宦官、放姿纵恶、百般无奈、无功而终
东汉·刘宏
156—189
汉灵帝
政治黑暗、社会混乱、黄巾起义、官宦为王、一生无为
皇帝称谓
生卒年份公元
谥庙称谓
浅析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
浅析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但是马克思并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帝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历史才变得丰满、变得有血有肉起来。
今天我们来走进一位杰出帝王,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就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
公元前141年3月21日,16岁的刘彻继位,开始执掌权柄,开启了他的传奇的一生,这个时候的刘彻并不知道,它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皇帝之一。
在他的统治下中国的领土扩大了一倍!在他的统治下,中国贯穿后面两千多年的“国企制”正式诞生并且沿用至今!在他的统治下,儒家学说正式奠定思想领袖地位,延续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一声炮响。
那么汉武帝到底有哪些丰功伟绩,我们接下来就来盘点一下。
一、政治方面强化中央集权,削弱王国势力,颁布推恩令;设“中朝”,限制丞相权力;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二、经济方面集中财权。
改革币制,统一铸造新五铢钱;盐铁官营;算缗告缗;颁行均输、平准的经济政策。
三、军事方面北击匈奴巩固边防。
为了削弱匈奴的力量,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对百越、西南夷、西羌、西域等地用兵,将平定的地区设郡统治,扩大了中原王朝的疆域。
四、文化方面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定了儒学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汉武帝也有很多过错,汉武帝虽然政绩突出,但他也很奢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对外国使节以及一些官员大手笔的进行赏赐。
此外,汉武帝还有一个和秦始皇一样的爱好,就是喜欢到各地去巡游,且非常频繁,数目达十几次之多,公元前110年那次巡游里程达到了一万八千里,这次巡游里程和花费都超过了秦始皇,在武帝刚即位时,由于有文景之治的基础,国家还很富足,但经过了几十年的战争,国库已经快要空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对封建帝王的评价(一)
论文关键词:帝王历史文学
论文摘要:当我们这些文学爱好者在写古代帝王的生活的时候,需要有主体意识的介入,作为现代的剧作者还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这个“最现代的思想”去掌握和选择历史资料、去分析历史事实、去评价历史人物、去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并最终让人对于今人的社会有所“感悟”和联想。
评价帝王应该有三个要点:我们的作者不要把这些帝王看成是人生的,离开他们历史就不能前进;我们的作者们应当把帝王置于历史发展潮流中去把握,看他是顺应历史潮流呢,还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要写出帝王形象的思想和心理的复杂性,定量分析没有意义,需要的是写出他们的悖论式悲剧。
一帝王形象创造需要“主体意识”的参与
在众多文学爱好者中,有的学者认为: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双声话语”,既要历史的真,又要艺术的美。
这样说自然是对的,但还不够。
实际上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是“三声话语”,除历史的真和艺术的美之外,还必须有作家或编导的主体意识。
所谓主体意识,差不多就是胡风所说的“主观战斗精神”。
我还认为这第三种声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剧本的内在的灵魂。
诚然,我们看重历史的真(可信),艺术的美(好看),但是历史的真和艺术的美如何才能达到呢?这就有赖于作家的自身思想情感介入与参与。
历史的真,不是现成的东西,尽管有各种历史著作作为依据,但那是后代的历史学家追忆的东西,其中的偏见几乎到处可见,有意的的增添,刻意地忽略,甚至故意的歪曲,都是可能的。
所以有的学者把原本原貌历史的叫做“历史1”,而把历史著作中所展现的历史叫做“历史2”。
作家不可能面对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的“历史1”。
在我看来,就是大家一致称赞的司马迁的《史记》,其中也有不少的虚构和假定,美化和丑化,选择与摈弃,增添和忽略,隐藏与突显,否则那些人物对话他是从何得来的?难道他司马迁真的听到了几百年前他笔下人物的对谈了吗?这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尽可能(我只说尽可能)接近历史的本真原貌呢?这就要靠作家主观思想情感的介入与参与,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所想,做人物之所做,选择那些应该选择的,摈弃那些应该摒弃的,补充那些必须补充,删改那些必须删改的……,这样,也许更能接近历史本真。
艺术的美更要作家主观思想感情雨露的浇灌,如果没有作家思想感情雨露的浇灌,如实地描写,或巧妙地描写,不论描写手法如何创新,都不可能把读者需要的艺术的美展现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力量重于历史的真与艺术的美的力量,它不能不是历史文学中的另一重声音。
值得作者们关注的是,在写古代帝王生活的时候,也要有主体意识的介入,即对帝王及其生活进行评价。
把某帝王的所谓千秋功罪做平列式的罗列,堆砌各种资料,拼凑各种细节,虚构具体的场景,东拉西扯,万般铺陈,这都是无济于事的,或没有意义的。
重要的是主体意识的灌注,给帝王一个中肯的评价。
把某帝王的真实还给历史。
这种经过作家主体意识参入的历史,我们似乎可以叫作“历史3”。
帝王的真实不在历史1,因为这样的历史本真无从追寻;也不在历史2,这仅是历史家的历史。
唯有具有作家主体意识参予的历史3,才是历史文学所需要的历史真实。
二帝王形象需要“最现代的思想”的评价
在1859年马克思给了拉萨尔一封信,信中谈到了拉萨尔写的历史题材的剧本《弗朗茨.冯.济金根》创作的得失。
马克思认为拉萨尔对于济金根贵族们隐藏着的旧的帝国和强权的梦想,描写得太多,“占去了全部注意力”,而“农民和城市革命知识分子的代表(特别是农民的代表)倒是应当构成十分重要的积极的背景。
这样,你就能够在更高得多的程度上用最朴素的形式恰恰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
马克思这段话对我们是有启发的。
特别他要求历史剧“用朴素的形式把最现代的思想表现出来”,尤其精辟。
如何来理解历史剧表现“最现代的思想”呢?是不是像正在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那样,汉代的古装的人们说者现代的白话,
加上诸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类清代才有的警句,就表现出“最现代的思想”呢?当然不是。
让古人嘴里充满了如今才流行的话语,这是作家或编导无能的表现。
让古人做现代的事情,讲现代的革命道理,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腹,向现代人说教,把一切现代的都强加到古人身上,这是反历史主义。
马克思要历史剧表现“最现代的思想”肯定不是指这些反历史主义的种种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