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冀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介绍.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
小学教材介绍
——编者与教师的对话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1~6年级)实验教材,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改革目标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及1~6年级的内容标准,在总结我省多年教材研究、编写经验,吸收国内外小学数学教材、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在全国著名小学数学专家的具体指导下,由全省具有多年教材编写、教学改革经验,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高小学数学专业水平的教研员、小学校长、教师共同开发编写的。
●10多年教材研究、改革的经历,为教材编写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我国第七次课程改革中,制定了“一纲多本”的课程开发、管理政策,并规划了适应不同地区需要的“八套半”教材。1989年,受国家教委委托,河北省教委组织研究、开发、编写农村小学复式教材(也就是前面说的半套)。在时任国家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游铭钧先生和人教社曹飞羽、张玺恩、李润泉、张卫国等小学数学教材专家的支持、指导下,从1989年到1998年,历经十年,完成了小学复式教材《数学》全部教材的编写和审查,并推荐全国选用。2000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和教育部的要求,我们吸收“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经验,对已通过审查的教材又进行认真的修订,2002年全部修订教材通过教育部审查,推荐全国选用。石家庄市市内各区及其它市部分县、区选用了该教材。10多年教材编写、实验的经历,首先,为我省锻炼了一支既有较系统、全面的数学知识,又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教材编写经验的本地化队伍。另外,我们“按课时设计”教材内容的思路和在国内首次采用的“合二为一”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编排方式,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欢迎,也成为我们本次教材编写的宝贵经验。据我们了解,在本次《标准》教材开发中,有不少版本教材采用了这些设计思路和编排方式。
●“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实践为理念创新和教材改革打下了重要基础
1998年,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小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等一些基本观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主题,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研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的研究与转变。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为了打破原教材对老师教学方式改革的束缚,在多年形成的教材就是教学的“法律文本”,教材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习惯认识下,我们提出一个观点:教材是教学材料,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改造。现在看来,1998年我们“自
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所倡导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方式与《标准》的理念和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全省范围内,大家形成的共识是: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但为新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课程资源,也为我省新教材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套教材2002年通过教育部立项审查,2003年起始年级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秋季供全国课改实验区选用。目前,我省一至三年级每个年级都有30多万学生使用该教材。下面分七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介绍。
一、编写指导思想
(一)明确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
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总方针,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要求,把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根本出发点和目标。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解决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1~6年级的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为依据,从小学生现实学习和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整体构建、合理编排教材内容,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数学教育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兼顾两个方面)
●数学自身特点与儿童的认知特点(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关注数学自身特点)
●学会知识与学会学习(把学会知识与学会学习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共同要求与个性发展(在“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的同时,使“不同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用教材促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吸取广大教师多年教学实践和“自主学习”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教材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总之,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构建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为基础,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小学数学课程新体系。
二、编写基本原则和理念
(一)生活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和情境,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
习,进而了解怎样学数学。再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数学。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愿学、乐学、主动学。本套教材把培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思想,体现在教材的方方面面。首先,教材在素材的选择、内容的呈现方式、插图风格、卡通人物形象与语言、版式的设计等,都力求做到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和欣赏水平,注重突出趣味性,让学生喜欢数学书;第二,通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故事、画面和儿童语言,提高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读数学书;第三,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设计有趣的问题情境和学生愿意参与的数学活动,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快乐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喜欢学数学。
(三)活动性原则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直觉动作思维是小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生动活动的、主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实现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套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做了重大改革,即改变以例题形式罗列数学知识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构建符合儿童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式的数学活动开展的课程形态。首先内容的设计和学习方式突出活动性,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合作交流等,使数学学习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项认知活动,而不单纯的为数学知识学习。另外,通过开放性的、启发性的、激励性的活动指导,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变单一的答案和“最优”方法的接受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体验的交流。使学生在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中,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
(四)科学性原则(非形式化原则)
新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科学的发展要求数学教学做到“返璞归真”,改变传统数学过度形式化,一味地强调抽象、严谨的倾向(有的专家讲,这样的数学除了把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吓跑以外,并不能给数学教育带来多少好外)。把数学呈现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有些内容呈现为“适度的非形式化”已成为国际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趋势。本套教材科学性原则,首先体现在:用科学的思想构建教材。数学知识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而小学生也有其认知的规律与特点。有些内容在小学阶段是不可能严谨和完全形式化的,所以,有些知识呈现为“适度的非形式化”是必然的;第二,遵循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在有些内容以“非形式化”呈现的时候,不能出现科学性或引起异议问题,不干扰知识的再学习。如,“9时也叫9点”、“国旗是长方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