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第二节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规律。
2. 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方法。
3.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运动中的技能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阶段,能够分析实际运动中的技能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高技能水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视频,包括不同运动技能的示范和练习过程。
2. 准备相关练习器械和道具。
3. 设计教室讨论和练习环节,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缘实践和交流。
4. 提醒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教室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运动技能形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二)新课教学1.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1)讲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包括泛化、分化、自动化等阶段;(2)通过实例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表现;(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技能形成过程中的困难。
2.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1)讲解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如按部就班、再三练习等;(2)分析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如游泳、篮球、舞蹈等;(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
3. 影响因素(1)讲解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环境因素等;(2)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技能的形成和发展;(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些因素对技能形成的影响。
(三)实践操作1. 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尝试练习;2.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实践操作;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相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四)教室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强调掌握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继续尽力,不息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水平。
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是人类在进行各种体育运动时所需要掌握的技能。
它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和练习,逐渐形成的。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阶段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认知阶段是最初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运动员需要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如何持球、如何踢球等。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帮助运动员理解运动的基本知识,并且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技能。
第二阶段:联结阶段
在认知阶段之后,运动员需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建立起技能的联结。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帮助运动员建立起各个技能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技能。
例如,篮球运动员需要将持球、运球、投篮等不同的技能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技能。
第三阶段:自动化阶段
在联结阶段之后,运动员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刻意的训练,使技能
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帮助运动员在不经过大脑思考的情况下,能够自然地进行各种运动技能。
例如,职业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就能自然地进行各种技能操作。
总之,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练习,需要不断地建立技能之间的联结,并努力使技能自动化。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训练,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简述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并且从教练或其他经验丰富的人那里学习技能相关的知识。
个体需要理解技能的目标和动作执行的步骤,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动作来适应不同的情境。
第二个阶段是联合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个体开始使用运动技能执行基本的动作,这通常需要很多练习和反馈。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发展内在的感觉和“感觉”,这有助于他们精确地控制运动。
第三个阶段是自动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技能变得更加熟练和自然,个体可以在没有明确思考或努力的情况下执行技能。
这样做需要大量的重复和练习,以及对运动技能执行的反馈。
总体而言,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认知、联合和自动化的转变,这需要个体积极学习并且有机会去执行和反馈技能。
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技能的形成一、运动技能的定义运动技能是指通过学习和练习而形成的能够完成特定运动动作或活动的能力。
它是在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下完成的,是个体在特定运动领域中的表现。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2.1 感知阶段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感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感知阶段包括感知外部环境和感知自身的能力。
通过感知外部环境,个体能够了解运动的目标、条件和规则。
而通过感知自身,个体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能力和局限性。
2.2 认知阶段认知阶段是指个体对所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理解和分析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通过观察、思考和模仿来理解运动技能的要领和关键点。
同时,个体还需要将运动技能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联系,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2.3 实践阶段实践阶段是指个体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来巩固和提高所学习的运动技能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不断地重复运动动作,逐渐熟悉和掌握技能的要领和细节。
通过不断地实践,个体可以提高运动技能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效率。
2.4 自主阶段自主阶段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控和自我管理来完善和提高所学习的运动技能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个体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需求进行灵活运用。
个体可以通过自主练习、反思和调整来不断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和质量。
三、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3.1 遗传因素个体的遗传基因对运动技能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某些基因可能会赋予个体更好的运动协调能力、反应速度和肌肉力量,从而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3.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个体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
良好的训练环境和指导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机会,从而有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3.3 练习因素练习是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个体才能够逐渐熟悉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要领和细节,从而形成稳定和高效的运动动作。
3.4 动机因素个体对于运动技能的兴趣和动机也会对其形成产生影响。
《运动生理学》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
《运动生理学》第十二章(运动技能的形成)运动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运动动力定型:指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各有关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在大脑皮质中按照严格的时间间隔和顺序出现,形成固定化的暂时性神经联系,这种固定化的格式称为运动动力定型。
非条件反射:指生来就有的、数量有限、比较固定和形式低级的反射活动,它是人和动物在在长期的种系发展中形成的,对于个体和种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条件反射:指通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反射活动,它是人和动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按照所处生活条件,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不断建立起来的,其数量是无限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分化抑制:那些近似刺激的皮质代表区由于得不到非条件刺激的强化而进入抑制过程。
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本质人形成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就是形成复杂的、连锁的和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技能与一般的运动条件反射区别:(1)复杂性:参与的中枢多,既有运动中枢,还有各种感觉中枢;(2)连锁性:反射活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连串的,前一动作的结束便是后一动作的开始,有严格的时序特征;(3)本体感受性:在反射过程中,肌肉的本体感受性传入冲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没有这种传入冲动,动作之间得不到联接,复杂的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运动技能不能掌握。
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1)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特点:①泛化过程②分化过程③巩固过程④动作自动化过程(2)根据动作表现形式不同特征可分为:①发动认识动作阶段②粗略掌握动作阶段③改进提高动作阶段④巩固和应用自动化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性及规律,各阶段形成的生理原因、动作表现及采取的教学方法。
(1)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有其阶段性变化规律,一般可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与自动化阶段。
但各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逐渐过渡的,各阶段的出现及持续时间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2)泛化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初期,由于大脑皮质有关中枢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都呈现扩散状态,而出现泛化现象,动作不准确,教师在教学中应抓动作的主要环节和主要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的概念。
《第二节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包括泛化、分化、巩固和提高四个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指导自己的运动实践。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培养运动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运用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提高运动技能水平。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器材:适量的体育器材和设备,确保安全可靠。
2. 准备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运动技能的练习和测试,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准备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纠错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 准备教师自身:充分准备教学内容,做好课前备课,确保能够准确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课堂常规:集合、体委带队跑步、师生问好。
2. 课堂安全教育:强调运动安全,特别是热身运动的重要性。
3. 导入本课: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并简单介绍其重要性。
(二)准备活动1. 组织学生围绕操场慢跑两圈,提高心率,起到热身的效果。
2. 组织学生做一些体操动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温度,为接下来的运动做好准备。
3. 安排学生做一些轻器械练习,如投掷实心球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运动技能学习1. 教师演示动作要领,强调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整理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拉伸运动,帮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2. 组织学生进行慢走或慢跑,帮助身体逐渐冷却下来。
3. 提醒学生注意运动后的保暖和饮水,避免运动损伤和脱水。
(五)课堂小结1. 集合队伍,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资料
自动化阶段的心理特点
信号来源 神经肌肉运动及各关节活动提供的内部信息
注意
从完成动作的过程中解放出来,指向集中在 完成整个任务的其他重要方面 记忆与思 动作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创造性
维 感知觉与 运动知觉精细分化,并形成专门化知觉,运 表象 动表象清晰、准确、完整 控制调节 动觉表象控制、调节动作 反馈
(三)同时反馈和延缓反馈
根据提供反馈信息的时间,可以把反馈分为 同时反馈和延缓反馈。 在完成动作过程的同时提供反馈信息的反馈 叫同时性反馈。 在完成动作以后或间隔一定的时间提供反馈 信息的反馈叫延缓反馈。 例如:学习者一边看镜子一边修正自己的动 作属于同时反馈;观看自己完成动作的录像 就属于延缓反馈。
联结阶段的心理特点
信号来源 视觉与肌肉运动觉提供的内、外部信息的结
合
注意
注意范围扩大,分配和转移能力增强,指向 集中在完成动作的薄弱环节
记忆与思 将局部的、单一的动作联合成整体的动作系 维 统
感知觉与 视听知觉、运动知觉及其留下的表象逐渐清 表象 晰、准确 控制调节 视觉表象监督下的动觉表象占主导地位 反馈
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 的促进作用 。例如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 也会很快地打出专业队水平; 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 的干扰或阻碍作用 。例如学会打网球之后, 再学习打乒乓球,往往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手腕和手指。
迁移的理论
(一)共同要素说 一项任务与另一项任务所含成分具有共同要 素时才会发生迁移
人为性反馈的注意要点:
1、反馈信息的数量和内容 (1)反馈信息量 (2)反馈信息的详细程度 (3)误差的方向和精确度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与体育
02
幼儿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基础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01
粗大动作的发展
幼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开始学习抬头、翻身、坐、爬等粗大动作。这
些动作的发展与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也是其他运动技能的基
础。
02
精细动作的发展
随着幼儿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他们开始学习抓握、拨弄、抓放等
精细动作。这些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手部灵活性,也为日后的学习和生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幼儿运动技能发展的重要因素。不 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 响,如有的文化背景下,幼儿从小就接受各种运动培训和 活动,而有的文化背景下,幼儿则可能缺乏这方面的培养 和支持。
家庭与社会的协同作用
家庭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家庭和社会对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 两者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家庭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 、协同作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资源,促进幼儿 运动技能的发展。
运动技能与身体素质的相互促进
运动技能的发展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这种相互促进 的关系在幼儿身体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03
幼儿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基础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
01
02
03
04
跑步技能训练
通过各种跑步练习,如短跑、 长跑、变速跑等,培养幼儿的
通过体育活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交流和沟通,这有助于他们提 高社交能力。
遵守规则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遵守各种规则,这有助于他们在以后 的生活中更好地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
05
幼儿运动技能形成的家庭与社 会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中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认知定向阶段(泛化阶段):初步掌握、体验技术动作,动作学习以分解模仿、徒手学习为主。
联系形成阶段(分化阶段):深入理解肌肉活动感觉,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动作规范,基本上建立动作定型自动化熟练阶段(自动化阶段):形成牢固动力定型做动作熟练、省力、自如。
运动技能是动作技能的一种,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为完成体育运动活动的特定任务而将种种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现在我从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来分析与探讨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一、认知-定项阶段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兴趣,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认知-定项阶段。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前滚翻时,首先应向学生示范前滚翻的连贯动作,并将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关于前滚翻的知识,形成前滚翻的动作表象。
动作表象的形成在技能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表象能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各种运动技能,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形成了错误的动作表象,技能的学习就会出现偏差,清晰而正确的动作表象,依赖于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及技能学习者对示范动作的正确感知。
另外,学生们根据自己学习的动作知识,也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必要的动作表象,并促使其主动地学习和表现某种技能,校正自己的错误动作。
在认知-定项阶段,运动技能的学习有时从个别的动作环节入手,有时从动作的整体入手。
这时,学习者需要熟悉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特点,把新学习的动作与已有的、习惯了的动作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的环节,克服不良习惯动作的干扰。
以学习投篮技能为例,由于其具有整体性强但易分解的特点,因而可以将各环节综合起来完整地进行学习。
在认知-定项阶段,初学者的动作往往显得呆板、迟缓、不稳定、不协调,多余动作也比较多,因而对动作要有意识的进行控制。
在这个阶段,教师在每个动作上的示范表演对学生学习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复杂且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人的神经系统、肌肉系统、认知系统以及环境的互动。
以下是对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简述。
1.认知阶段:认知阶段是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起点,包括感知和理解运动动作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运动动作,了解并识别运动的目标、要素和模式。
个体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信息,逐渐建立起运动的概念和认知。
2.意识阶段:意识阶段是运动技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体验,逐渐形成对所学运动技能的意识和理解。
个体开始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来改进技能的执行,认识到运动技能的不足之处,并寻求改进。
这一阶段个体需要充分的重复练习和反馈,以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自动化阶段:自动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发展的最终目标。
在这个阶段,个体能够通过无意识的自动执行运动技能,不需要过多的意识控制。
技能的执行能力逐渐达到自动化水平,个体可以更多地关注情境和战术等更高级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运动技能已经内化为习惯性的行为模式,能够在不同环境下自如地应对。
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循序渐进的过程,但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运动技能上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也会有所不同。
个体的天赋、体格、动机和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有些运动技能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才能达到高水平,而有些运动技能可能更容易形成和发展。
此外,适当的指导和教学方法也可以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总之,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感知和执行能力的发展以及环境的互动。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练习,个体可以逐步地掌握和改进运动技能,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习惯行为,以达到高水平的运动表现。
运动技能的不同形成阶段的概念以及特点
运动技能的不同形成阶段的概念以及特点运动技能的不同形成阶段是指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人们经历的一系列发展阶段。
从运动初学者到熟练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概念和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1.认知阶段:在认知阶段,学习者刚开始接触并尝试掌握新的运动技能。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运动动作不流畅、无法自如地运用技能,需要借助外部指导(教练、教材等)。
学习者需要通过观察、模仿和理解来学习运动技能的基本要素和原理。
他们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理解和分析动作的正确执行方式。
2.联结阶段:在联结阶段,学习者开始逐渐熟悉运动技能的基本要素并能够进行有限的自主练习。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习者能够进行技能的有意识练习,但在运动过程中仍然需要进行精确的思考和关注。
他们可能会经历反复的试验和错误,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建立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自动化阶段:在自动化阶段,学习者已经能够准确、流畅地运用运动技能,甚至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动作要素。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技能的执行无需再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和关注,能够在高度自主的状态下进行运动。
学习者可以专注于更高级的战术和策略,而无需关注基本技能的执行。
每个阶段的特点不仅反映了学习者技能水平的不同,也指导着教练和教师在教学中的策略选择。
认知阶段主要需要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解释,帮助学习者理解技能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联结阶段则需要通过练习和重复来加强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应该逐渐减少外部指导,更多地关注自主练习和错误的修正。
在自动化阶段,教练和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进行高级技能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以促进技能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总结起来,不同形成阶段的运动技能有着自身的概念和特点。
认知阶段侧重于概念的理解和模仿技能要素,联结阶段注重有意识的练习和错误修正,自动化阶段强调技能的无意识执行和高级技能的探索。
这些理论有助于指导运动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帮助学习者逐步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3.2完整练习与分解练习
• 以完成完整的动作为目标进行的练习叫做完 整练习,而针对较复杂的运动技能中的某个技术 环节进行者的学习
能力低,其学习的熟练水平还达不到一定水平时,采用分 解练习法较为合适;反之,采用完整练习法较为有效。但 争对儿童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有时又可先看完整动作示范, 先采用完整练习法,待到对动作有一定理解后再时行分解 练习法。因此没有固定模式。
持续练习与间歇练习
• 持续练习就是练习之间几乎不休息的连续练习的 方法,而间歇练习则是采取适度的休息再进行练 习的方法。
• 3.1、反复练习 • 3.2、完整练习与分解练习 • 3.3、持续练习与间歇练习 • 3.4、想象练习
3.1反复练习
• 参加体育锻炼在短时间内虽然会有助于运动 技能的提高,但是如果不加以巩固,所获得的学 练效果会逐渐消退,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因此,学练运动技能的基本手段就是反复练习, 从而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回顾
一、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获得阶段(泛化) 改进阶段(分化) 稳定阶段(巩固) 自动化
二、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挥的因素
反馈--大脑皮层应激水平--动机
三、练习对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反复练习 完整练习与分散练习 持续练习与间歇练习 想象练习
课后作业: 争对目前正在学练的项
目,先观看单个技术动作录 像,再运用持续练习法对单 个运动技术进行学练20-30 分钟,仔细体会学练效果。
案例分析: 通过反复的练习,李杰运球技术不仅动作
熟练,视野开阔,而且在比赛中能比较轻松地 运球突破防守,很少失误。偶尔不能自如地做 背后运球、体前变身换手运球,最初参加比赛 时的紧张感觉消失了。 请同学们分析:
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doc
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一、运动技能概述运动技能是当今体育课程的标准内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非常重要。
它能根本表现出体育课程本身的特色,使其和其他课程区别。
《辞海》中是这样定义一种动作技能的: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形成这种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既有运动中枢,又有视、位、皮肤感觉及内脏活动的神经中枢参与活动。
它的形成要经历泛化、分化、巩固和自动化这样几个互相联系的阶段。
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定义运动技能的: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而在《体育心理学》中是这样来定义运动技能的: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包含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从这个定义的内容可以看出,运动技能实际上是以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基础,通过不断地练习来获取的一种运动动作的能力。
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体育教学中必须掌握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才能利用运动技能规律灵活应用在体育教学中。
下面笔者分析运动技能学习规律中的几个关键的阶段。
(一)泛化阶段泛化阶段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运动技能的相关动作对人的大脑产生初始刺激,通过人体的感受器传输刺激到大脑皮质,使得大脑皮质内的相关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感。
但是,这样的感觉并不是集中的而是扩散的,因为这时的大脑皮质并没有建立完整的抑制状态。
这使得大脑皮质的条件的反射相关关联性是不稳定的,这就是泛化状态。
如果练习者处在运动技能的这个学习阶段,那么他的注意范围相对狭窄,动作不协调,肌肉控制不好。
练习者主要通过观察指示者的动作来进行练习,对自己动作的错误和缺点难以发现。
所以,在这个阶段进行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掌握这个阶段的规律。
教师应该主要教授学生动作的主要内容,不必强调动作细节。
同时要跟学生讲清楚这个阶段运动技能的掌握特点,让学生知道这个阶段运动技能不协调和僵硬都是正常的事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课堂回顾
一、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获得阶段(泛化) 改进阶段(分化) 稳定阶段(巩固) 自动化
二、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挥的因素
反馈--大脑皮层应激水平--动机
三、练习对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性
反复练习 完整练习与分散练习 持续练习与间歇练习 想象练习
课后作业: 争对目前正在学练的项
目,先观看单个技术动作录 像,再运用持续练习法对单 个运动技术进行学练20-30 分钟,仔细体会学练效果。
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一、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 1.1、运动技能获得阶段——泛化过程 1.2、运动技能改进阶段——分化过程 1.3、运动技能稳定阶段——巩固过程 1.4、动作自动化
1.1、运动技能获得阶段——泛化过程
• 此阶段动作特征:动作掌握不稳定,常常 出现多余动作;动作不协调,缺乏节奏感, 不灵活;紧张,相同的错误动作重复出现
谢谢!
案例分析: 通过反复的练习,李杰运球技术不仅动作
熟练,视野开阔,而且在比赛中能比较轻松地 运球突破防守,很少失误。偶尔不能自如地做 背后运球、体前变身换手运球,最初参加比赛 时的紧张感觉消失了。 请同学们分析:
李杰的动作是否足够熟练?请根据自身的
实践体验和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尽快达到这个阶 段?
1.4、动作自动化
2.1、反馈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
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等)
中枢神经系统
效应器(肌肉)
(综合加工)
运动之后就可以
得到的信息
运动的结果
借助其他手段得到的信息 (老师或同学的建议和意见、录像、照片等)
运动技能形成的信息反馈通道
2.2大脑皮层应激水平与运动技能发挥的关系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运动技能的形成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不同的阶段,包括认识阶段、认知阶段、关联阶段和自主阶段。
在认识阶段,运动者需要了解运动技能的目标和基本要素;在认知阶段,运动者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动作来学习技能;在关联阶段,运动者开始将不同的动作元素组合起来形成更复杂的技能;最后,在自主阶段,运动者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自主调整和运用技能。
其次,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反馈。
通过反复的练习,运动者可以增强肌肉的记忆和协调性,提高技能的执行能力。
同时,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运动者纠正错误,调整动作,提高技能的准确性和效果。
此外,运动技能的形成还受到一些个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不同,因此运动技能的形成速度和水平也会有所差异。
同时,环境的变化和要求也会对运动技能的形成产生影响,例如训练场地、器材以及教练的指导等。
总的来说,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和大量的练习。
通过适当的指导和反馈,运动者可以不断提高技能的水平和效果。
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为
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为
1.标志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学习并了解特定运动技能
的基本知识和规则。
他们可能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技能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认知阶段:个体在这个阶段开始理解技能的执行方式和细节。
他们逐渐掌握运动技能的关键要素,并开始在一些简单的情境中进行实践和应用。
3.关联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进一步发展和细化他们在技能
执行中的动作和技巧。
他们开始将技能应用到更多的情境中,并开始形成运动模式和策略。
4.自动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运动技能变得更加自然和
流畅。
他们不再需要意识和注意力来执行技能,而是能够在相对自动的情况下执行。
总而言之,运动技能的形成通常经历了标志阶段、认知阶段、关联阶段和自动化阶段这几个阶段。
个体需要经过反复的实践和应用,不断调整和改进他们的技能执行方式,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摘要:一、引言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其特点1.认知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3.协调阶段4.自动化阶段三、各阶段的教学方法与应用四、总结与建议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将根据提供的文本为您详细阐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协调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了解这些阶段的特点及教学方法,对运动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认知阶段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初期,运动员需要对动作技术进行认知。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运动员对动作的结构、要领和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实际操作时动作不够协调、不稳定。
在此期间,教练员应着重于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和纠正错误,帮助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二、联系形成阶段在认知阶段的基础上,运动员开始进行实际操作,逐步形成动作技能。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动作逐渐变得协调、稳定,但仍然需要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
教练员应着重于引导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促使他们在大脑中建立动作的联系。
三、协调阶段随着练习的深入,运动员的动作越来越流畅,协调性不断提高。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运动员可以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完成动作,但仍需保持注意力集中。
教练员在此阶段应关注运动员动作的细节,进一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自动化阶段运动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是自动化阶段,此时运动员的动作已经达到熟练水平,可以在各种条件下自动完成。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准确、自如,运动员可以专注于其他方面的表现。
教练员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持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不断提高动作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了解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特点,对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根据运动员所处的阶段,合理调整教学方法和训练内容,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教师用书内容对应的是教科书中第七章选项学习的指导与提示中第二节“掌握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的学习内容。
提高运动技能是高中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所要达到的重要任务,提高运动技能主要是依靠在实践课中具体项目的学练,但是通过理论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和提高的有关规律,从而使高中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用理论来指导运动技术的练习和提高。
教科书中首先介绍了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然后说明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最后强调了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对提高运动技能的重要作用。
教科书中本节内容构成及教学时数建议章节目学时安排教学建议选项学习的指导与提示……运动技能的形成与提高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专题讲授结合实践课运用影响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练习对提高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性……1.使学生了解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阶段动作特征。
2.指导学生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策略。
(一)教科书内容解读1.什么是运动技能《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定义:“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教科书中就是采用的这个定义。
运动技能包括以下四个特征:(1)运动技能是后天习得的。
一些简单的或不随意的外显肌肉反应,如人的眨眼反射或摇头动作不属于运动技能,只有那些后天学得的,并能相当持久地保持下来的动作活动方式才属于运动技能。
(2)运动技能在时空结构上具有不变性。
从运动技能的外部结构来看,应是由若干动作按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的动作体系。
任何一种运动技能都具有在时间上的先后动作顺序和一定的空间结构。
动作的顺序性是不变的。
例如,原地推铅球这一运动技能,从持球、蹬腿、转体到最后出手用力的动作顺序是不变的;动作的空间结构也具有稳定性。
不过,它在原型的基础上有多种变式。
例如,篮球的运球动作这种空间结构,有时幅度大些,有时幅度小些;有时节奏快些,有时节奏慢些,但运球的基本样式是不变的。
(3)运动技能的运用主要由任务始动。
人对运动技能的运用是主动的,它主要由当前的任务所始动,也就是说,当任务需要时才表现出来某种运动技能。
例如,篮球场上带球的队员是进行运球,还是传球或者投篮,是依据在比赛场上的任务需要而决定的。
(4)熟练程度越高,运动技能越自动化和愈加完善。
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从低层次的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协调关系向高层次的协调关系发展,最终达到高度自动化和完善的熟练程度。
熟练程度越高的运动技能,越能自动化地轻松敏捷且完善地完成。
例如,单手肩上投篮,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投篮的技能越完善,投篮的命中率越高,而且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越少。
自动化并非没有意识的参与,只是意识的程度较低。
事实上,在活动过程中,一旦遇到障碍,人就会提高意识程度来调整动作,排除障碍。
运动技能的自动化成分越大,或运动技能越完善,动作就越具有准确性和越少耗费能量,即符合节省力量的原则,从而使完成该运动技能者注意分配的可能性增加,疲劳感也相对地降低。
教科书中介绍运动技能的概念,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运动技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树立通过实践体验和反复的练习掌握与提高运动技能的信念。
2.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关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有多种研究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技能的学习进行了阐释和说明,如认知派的整体结构理论,动力定型的纯生理学理论。
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是较为经典的“泛化过程──分化过程──巩固过程”理论,最终达到动作自动化。
这种划分方法是以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的,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
(1)运动技能获得阶段──泛化过程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学生自己的初步运动实践,都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
此时,动作技术所引起的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
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
例如教科书所举的李杰运球动作僵硬、不协调就是处于泛化阶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中的问题,结合自己的学练体验进行讨论,在这个阶段为什么会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的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应用教科书中介绍的学习策略和合作学练提示,有针对性地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
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
(2)动作技能改进阶段──分化过程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术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
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
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地和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
这时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
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等),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可能会重新出现。
例如教科书中李杰虽然已经能够抬头运球,但是比赛时出现低头运球的动作就是处于分化阶段。
针对此种情况,教科书提供了学习策略和自我学练提示,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练动作技术时处于该阶段应如何应对。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趋准确。
(3)动作技能稳定阶段──巩固过程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达到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
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地去控制而能完成动作。
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
例如教科书中李杰能够运球突破,失误较少就是处在巩固动力定型阶段。
为了帮助同学理解动力定型,教师可以在实践课中让动作技术比较好的同学和较差的同学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通过反复练习使技术动作达到动力定型,乃至动作自动化程度的重要意义,以引导学生刻苦练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协调,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
但是,动力定型发展到了巩固过程,也并不是可以一劳永逸了。
一方面,还可在继续练习巩固的情况下精益求精,不断提高动作质量,使动力定型更加完善和巩固;另一方面,如果不再进行练习,巩固了的动力定型还会消退,动作技术越复杂,难度越大,消退得也越快。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进一步要求,如果有条件,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技术理论学习,更有利于动力定型的巩固和动作质量的提高,促使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
形成运动技能的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过程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学练水平高的学生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时,泛化过程很短,对动作的精细分化能力强,掌握运动技能快。
初学者在学习新动作时,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差,掌握动作较慢。
动作越复杂,泛化过程就越明显,分化的难度也就越大,学生形成运动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对于难度比较大,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动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练的指导,同时也应引导学生进行自练。
(4)动作自动化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的程度以后,动作即可出现自动化现象。
所谓自动化,就是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
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者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的。
例如,走路是人类自动化的动作,在走路时可以谈话、看报,而不必有意识地想应如何迈步、如何维持身体平衡等。
又如熟练的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运球等动作往往也达到自动化程度。
自动化动作的生理机理是以巴甫洛夫所揭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
人类一切随意运动都必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方能实现。
但是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所实现的机体反应活动并不一定都是有意识的。
换言之,在无意识完成自动化动作时,仍然必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才能实现。
在皮质参与下所实现的有机体的反应,有的是有意识的,有的可以是无意识的。
巴甫洛夫在分析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生理机理时认为,只有在当时条件下具有最适宜兴奋的皮质部位所完成的活动才是有意识的。
通过这种部位最容易建立新的暂时联系,也最容易形成新的分化相。
当运动技能达到第三过程后,动作各环节的条件反射已逐步达到巩固过程。
凡是已巩固的动作可以由皮质被抑制的区域或兴奋较低的区域来完成。
按巴甫洛夫的话说,这时在有相应的刺激出现时就刻板式地产生以前所形成的反射活动,是由大脑皮质上兴奋性低落和不适宜的部分实现的。
皮质上这些部位的活动,被称为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活动。
一般来说,许多体育运动技能需要经过多年的和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和保持自动化的水平。
高中学生尚难以达到某项运动技能学练的最高水平,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当的项目进行选学,形成自己的爱好并发展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1)反馈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影响引起运动技能形成的刺激信息,是由人体的感受器来接收的,然后通过传入神经将输入的信息传到大脑,经大脑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后,再通过传出神经将输出的信息传给效应器。
如此多次反复,从而形成运动技能。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仅仅依靠外界的刺激信息是不够的。
举例来说,如果一名教师总是让学生反复练习,而不指出其正确与错误之处,那么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过程是缓慢而低效的。
而当教师能够指出学生练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给予反馈,并指导学生及时对学练计划、内容、方法进行调整,那么学生将能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
反馈就是效应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信息又传回控制部分,并影响控制部位的功能。
就广义而言,人类的反馈范围是极其广泛的,可以来自教学、生活、社交、运动等等。
例如,篮球的投篮练习,无论是否投中,学生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引起反馈的发生,如果投篮成功,他就会反复体会自己的动作,如用力方法与程度、动作的协调性、球出手的弧度等等,这种反复体会,不断改进完善动作的过程,就是依靠反馈来完成的。
如果投篮不成功,则会通过反馈来纠正自己的动作。
教科书中利用一幅图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反馈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练习,逐步改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与反馈的监测作用分不开的。
在运动技能形成的信息反馈通道中,小脑起着相当于耦合器的作用。
当肌肉收缩时,肌梭、肌腱、高尔基腱将肌肉活动情况,及时向小脑报告,与此同时,来自大脑皮层的指令信息也到达小脑,在小脑耦合,两种信息在此通过比较,了解实际完成的动作偏离目标的程度,然后由小脑红核发出信息,经丘脑外侧核,返回到大脑皮层发出指令信息的代表点,从而及时发出纠正动作的指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