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合集下载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原理
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A抗原或B抗原, 将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四 种。通常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通过 正定型和反定型鉴定ABO血型。
正定型是用已知抗A和抗B分型血清来测 定红细胞上有无相应的A抗原或B抗原; 反定型是用已知A细胞和B细胞来测定血 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或抗B。
血型抗原
抗B A型RBC B型RBC O型RBC
-
-+
+
-
结果 O
+
--
+
-
A
-
++
--B来自++-
-
-
AB
Rh血型鉴定
一、试剂 1、IgM抗-D试剂血清 2、待检红细胞悬液
二、操作 1、取12×75mm干净小试管1支 2、滴入IgM抗-D试剂血清1~2滴 3、滴入红细胞悬液 4、混匀后3400转/分离心15秒 5、轻轻摇动试管,观察结果 6、凝集为阳性,不凝集为阴性
红细胞血型抗原: 已确定的有29个系统、200多种抗原
其中必查血型抗原: ABO抗原和RhD抗原
血型抗体
常见的血型抗体分子大多属于IgM或IgG两类
*五类免疫球蛋白具有相似的单体结构 *两条轻链(L链)和两条重链(H链)组成的四肽 链 (H2L2)---单体结构
1、 IgG 抗体
分子较小,通常以单体形式存在。多经妊娠 或输血后免疫产生。在盐水介质中只能致敏相应 抗原的红细胞,而不能使之凝集,所以又称为不 完全抗体。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如抗人球蛋白) 使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
2. 各加LIM溶液0.7m1 ,混合均匀后,再各加 Polybrene溶液1滴,并混合均匀,置室温1分钟。
3.普通离心机1000g离心15秒,然后把上清液 倒掉,不要沥干,让管底残留约0.1ml液体。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实验目的]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学习ABO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表面存在的凝集原决定的。

存在A凝集原的称为A血型,存在B凝集原的称为B血型。

而血清中还存在凝集素。

当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相遇或B凝集原与抗B 凝集素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一般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凝集素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同种动物不同个体的红细胞凝集称为同族血细胞凝集作用。

不同动物的血液互相混合有时也可产生红细胞凝集,称为异族血细胞凝集作用。

对于动物的天然血型抗体了解不多,而且免疫效价也很低,所以同种动物第一次输血,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但第二次输血就必须进行交配试验,才能决定是否能相互输血。

[实验对象]正常人。

[实验药品]A型B型标准血清。

[仪器器械]双凹玻片,采血针,竹签,75%酒精棉球,干棉球,玻璃蜡笔(记号笔),尖头滴管,显微镜。

[实验方法与步骤]1.ABO血型的鉴定:(1)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A和B,中央标记受试者的号码。

(2)在A端和B端的凹面中分别滴上相应标准血清少许。

图6.9-1 ABO血型鉴定示意图(3)75%酒精棉球消毒无名指端,用采血针刺破指端,用消毒后的尖头滴管吸取少量血(也可用红细胞悬浮液,见下述),分别与A端和B端凹面中的标准血清混合,放置1~2 min后,能肉眼观察有无凝血现象,肉眼不易分辨的用显微镜观察。

(4)根据凝集现象的有无判断血型(图6.9-1)。

2.交叉配血实验:(1)分别对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消毒、静脉取血,制备成血清和红细胞悬浮液。

红细胞悬浮液是将受检者的血液一滴,加入装有生理盐水约1 ml的小试管中,即为2%的红细胞悬浮液。

加盖备用。

(2)取双凹玻片一块,在两端分别标上供血动物和受血动物的名称或代号,分别滴上它们的血清少许。

(3)将供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到受血者的血清中(称为主侧配血,图6.9-2);将受血者的红细胞悬浮液吸取少量,滴入供血者的血清中(称为次侧配血),混合。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对于临床医疗及献血输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相关进展。

首先,我们来介绍血型鉴定的进展。

血型鉴定是指通过检测人体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确定血型类型的一项技术。

最早的血型鉴定方法是根据人的血型反应性质进行观察,如凝集试验、凝集度试验等。

这些方法存在误差较大、操作复杂等问题,后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引入了血型基因检测技术,如PCR-SSP、PCR-RFLP、Real-time PCR等。

其中,PCR-SSP(聚合酶链式反应-特异性引物扩增)是一种基于PCR技术的方法,通过引物与特异的血型基因序列结合,从而实现基因的扩增和检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对少量基因样本有较高的敏感性。

PCR-RFL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一种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切割,从而实现基因型鉴定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可靠,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

另外,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是一种利用荧光染料实时监测PCR反应过程中产生的DNA扩增量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定量检测不同基因型的比例,具有高效、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

除了以上的基因检测技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血型鉴定方法,如质谱分析、流式细胞术等。

质谱分析是一种利用质谱仪对血型抗原和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鉴定速度快等优点。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对血型抗原和抗体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等优点。

除了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交叉配血技术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交叉配血是在进行输血前,通过检测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确定是否存在输血反应的一种技术。

传统的交叉配血方法是通过「直接交叉试验」和「间接交叉试验」进行。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表示凝集,-表示无凝集
对抗血清的要求※
①高度特异,只能与相应的红细胞抗原发
生凝集,无非特异性凝集, ABO
血 抗B血清效价在1:64以上。 型 鉴 ③高亲和力,15秒内出现凝集,其强度 为3分钟时凝块>1mm2。 定
②高效价,抗A血清效价在1:128以上,
④无冷凝集素。
⑤无菌。分离血清后56℃,30min灭活。
型 (2)立即水平离心1000r/min, 10min. 鉴 定 (3)观察及判断血型结果①阳性:对照管细胞沉
淀在管底,检测管凝集块在胶上或胶中。 ②阴性:对照管和检测管细胞沉淀均在管底。 ③试验失败:对照管细胞在胶上或 胶中,应重新做试验。
(4)报告方式:同生理盐水法。
注意事项
ABO 血 型 鉴 定
【注意事项】
交 1.如果对患者的输血史或妊辰史不明, 叉 必须使用48h内的标本。 配 血 2.不能使用溶血标本。
( 盐 水 凝 集 法 )
3.配血后,受血者/供血者的全部标本 须于2~6℃冰箱保存7d以备复查。
交 叉 配 血
( 盐 水 凝 集 法 )
【方法学评价】
本法简易、经济、快速,缺点是
仅用于检查ABO血型系统的IgM 血型抗体是否相配,不能检出不 相配的IgG血型抗体。
( 盐 水 凝 集 法 )
查找原因。
②异型配血时,主侧无凝集无溶血,次侧
有凝集无溶血,可以输少量血;如主侧、
次侧均不凝集或主侧凝集,不能输血,
需查找原因
交 叉 (1)受血者xxx(X型)血清+供血者xxx 配 (X型)红细胞 凝集与否及强弱程度 血 ( (2)供血者xxx(X型)血清+受血者xxx
交叉配血试验的注意事项

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基因位置
血型基因位于第9对染色体上, 基因名为ABO,由A、B和O三个 等位基因控制遗传。
基因特性
ABO血 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中A和B基因是显性基 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
各基因编码产物
O基因编码产物无酶活性
各基因编码产物
B基因编码半乳糖转移酶
各基因编码产物
A基因编码N-乙酰半乳糖胺 转移酶
根据红细胞膜上所具有的抗原,将血型分为四个血型
(一)排除人为因素或操作失误(第一步) 复检ABO血型:
1)重新采集血样:分抗凝血和不抗凝血的2管, 排除血样采错、静脉输液处采样和血样 不规范等因素。 2)核对试剂、器材:核对试剂效期, 仔细阅读试剂说明书, 特别是操作规程和注意事 项;核对离心机转速、时间、离心力, 以及其它器材有无污染, 排除试剂、器材, 特别是 离心力不标准的干扰。
受检者血清(浆)与标准红细 胞(反定型)
抗-A + +
抗-B + +
Ac
Bc
Oc
-
+
-
+
-
-
+
+
-
-
-
-
受检者血型
A B O AB
思考题?
ABO反定型鉴定
1.ABO反定型中试剂为什么会有O型细胞?
如果在反定型试验中,受检者的血清(血浆)与O型红细胞试剂产生阳性反应,则需要添加自 身对照试验。如果自身对照试验为阳性,表明是自身冷凝集素导致。如果自身对照试验为阴性, 则表明被检者血清(血浆)中可能存在ABO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抗体干扰定型。 2.只做ABO反定型,结果出来后能否直接报告血型?
1 A型
红细胞膜上只具有A抗 原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耗材管理
实验耗材应严格筛选,确保质量合格,使用后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措施
安全设施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喷淋装置等。
防护措施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实验服等。
05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最新研 究进展
血型鉴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研究新型输血方法和技术,降低输血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率。
血液保护策略的探讨
探讨自体输血、血液回收等策略在临床的应用,降低异体输血的 需求。
公众教育及意识提升
加强公众对输血安全的认知教育型血
含有B抗原,在红细胞上表达,血清中产生 抗A抗体。
O型血
不含A抗原和B抗原,在红细胞上不表达, 血清中产生抗A和抗B抗体。
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通过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判 断血型。
方法
玻片法、试管法、微柱凝胶法等,其中微柱凝胶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严格的质量控制
实施标准化操作,确保交叉配血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技术的应用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测序等手段,对血液样本进行深度 分析和比对,提高交叉配血的准确性。
临床应用的拓展
将交叉配血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器官移植、新生儿的输血 等,扩大其应用范围。
输血安全与血液保护的研究热点
输血安全性的提升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汇报人:xx 2023-11-04
目 录
• 血型鉴定 • 交叉配血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在输血中的应用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实验室质量控制 •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最新研究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1. 背景血型是人类体内各种物质组成的一种表现形式。

血型鉴定是指通过检测人类的血液,确定其属于哪种血型群体。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类,其中ABO血型分为A、B、AB、O四种,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目前,血型鉴定在多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医学领域方面,血型鉴定是用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产前妊娠检测以及疾病诊断等方面的一项重要技术。

在犯罪侦查领域,血型鉴定也是重要的鉴定手段之一。

在这些应用领域中,交叉配血技术也是必不可少的。

交叉配血是指在输血前进行的一项检测,旨在避免不同血型之间的抗原-抗体反应而引起的输血反应。

2. 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血型鉴定技术不断得到改进。

以下是一些血型鉴定技术的进展。

2.1 DNA血型鉴定技术传统的血型鉴定是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进行的。

不过,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有待提高。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利用DNA进行血型鉴定的方法被开发出来。

通过PCR扩增样本中特定基因的DNA片段,以及DNA 序列比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对血型进行更精准、更快速地检测。

2.2 微流控技术传统的红细胞凝集试验和抗体荧光染色法是半定量的方法,无法精确测量凝集度。

现在,微流控技术被应用于血型鉴定,通过对血液样本进行微型芯片操作,可以更加准确地测量血型凝集度。

2.3 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分析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血型抗原和抗体。

这种技术通过把抗原或抗体定位在纸质层析板上,并利用反应物加速碘的移动,从而以条形码形式显示结果。

这种技术可以在这些领域以外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检测、环境检测和生物体内分子检测。

3. 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与血型鉴定技术一样,交叉配血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3.1 电脑模拟最初,交叉配血技术是通过实验室实际交叉配血之前的红细胞凝集结果来预测可能的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既费时又不一定能准确预测结果。

实验7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7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实验七ABO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鉴定实验和配血实验来学习、掌握人类ABO血型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血型是特指血细胞膜表面抗原的类型。

ABO血型系统是一类常用的血液分型体系。

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抗原分A和B两种抗原,而血清抗体分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抗原加抗A抗体或B抗原加抗B抗体,则产生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有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有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膜上有无A 或/和B抗原。

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A、B抗原而分为A、B、AB、O四型(表7-1)。

统不同,人群中Rh血型的不匹配非常罕见,尤其在黄种人中,Rh(+)型占到99.7%,而Rh(-)型还不到0.3%。

所以在医疗输血中,通常只考虑献血者和输血者之间ABO血型是否匹配。

ABO血型在人群中的分布,存在着地理环境及民族、种族的差异,在我国汉族人群中,各血型的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O(34.11%)﹥ B(28.98%)﹥A(28.29%)﹥AB(8.69%)。

交叉配血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要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其次才考虑受血者的红细胞不被供血者的血清所凝集。

前者叫交叉配血的主侧,后者称为交叉配血的次侧。

只有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称为“配血相合”。

如果主侧凝集,称为“配血不合”或“配血禁忌”,绝对不能输血;如果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可以认为“基本相合”,但输血要特别谨慎,不宜过快过多,密切注视有无输血反应。

三、实验材料人外周血四、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器材采血针、尖头滴管、载玻片、1.5ml Eppendorf管、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球和记号笔。

(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三)试剂标准A血清、标准B血清、生理盐水、碘酒。

五、实验操作(一)ABO血型鉴定1.用记号笔在载玻片两端分别作好标记A、B。

血型及交叉配血实训报告

血型及交叉配血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了解和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交叉配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对输血安全性的认识。

二、实训时间2023年11月15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检验科实验室四、实训人员XXX、XXX、XXX五、实训材料1. 血液样本:A型、B型、AB型、O型2. 试剂:抗A、抗B、抗D标准血清,生理盐水,玻片,竹签等3. 仪器:显微镜,离心机等六、实训内容1. 血型鉴定(1)操作步骤1)取玻片一张,用蜡笔将其分为三等份,分别标记为A、B、D。

2)分别加入抗A、抗B、抗D标准血清。

3)分别滴入待测血液样本。

4)用洁净竹签将试剂和血液充分混匀。

5)轻轻连续倾斜转动玻片25分钟,观察并记录。

(2)结果分析根据红细胞凝聚类型,可鉴别出A型、B型、AB型、O型。

2. 交叉配血(1)操作步骤1)取玻片一张,分为三等份,分别标记为主侧、次侧、对照。

2)主侧:分别滴入献血者红细胞和受血者血清。

3)次侧:分别滴入受血者红细胞和献血者血清。

4)对照:分别滴入生理盐水和抗A、抗B、抗D标准血清。

5)轻轻连续倾斜转动玻片25分钟,观察并记录。

(2)结果分析1)主侧、次侧均无红细胞凝聚,为配血相合。

2)主侧或次侧有红细胞凝聚,为配血不合。

七、实训结果1. 血型鉴定结果(1)待测样本1:A型(2)待测样本2:B型(3)待测样本3:AB型(4)待测样本4:O型2. 交叉配血结果(1)献血者A型,受血者B型:配血不合(2)献血者B型,受血者A型:配血不合(3)献血者AB型,受血者O型:配血相合(4)献血者O型,受血者AB型:配血相合八、实训总结1.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2. 实训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红细胞凝聚情况,确保配血准确性。

3. 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对输血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执行。

4. 通过本次实训,加深了对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理解,提高了操作技能。

九、实训建议1. 增加实训次数,提高操作熟练度。

血型及交叉配血检验

血型及交叉配血检验

1红细胞血型血型:是指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它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所控制。

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血型系统。

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抗原有400余种,被归纳为27个血型系统。

其中发现最早,且与人类输血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现知ABO遗传座位在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A基因的产物是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它能把α-N-乙酰半乳糖分子接到一个前身物糖蛋白上,产生A抗原决定簇;B基因的产物是半乳糖转换酶,它能把α-D-半乳糖接到前身物糖蛋白上并产生B抗原决定簇;O基因不编码酶,因此是一个无效等位基因,故O型又被称为缺失型(nun type);AB杂合子分别由A 和B基因产生AB两种酶。

不同个体红细胞膜抗原经上述某种遗传基因作用,形成A、B、O、AB四种正常型别和许多亚型。

它们的分型原则是: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的为A 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的为B型;红细胞上有A和B两种抗原,血清中不含抗A 和抗B的为AB型;红细胞上没有A和B抗原,血清中却有抗A和抗B 抗体者为O型,H 抗原存在于ABO各型红细胞上,称为H物质(基础抗原),但以O型最多。

ABO血型系统的共同特点是红细胞上含有某种抗原,血清中就不存在对应的天然抗体。

反之,血清中含有某种天然抗体,红细胞上就不存在其对应抗原,此规律是Landsteiner在1900年首先发现的,故称Landsteiner定律。

根据此规律用标准抗血清检测红细胞上的抗原(正定血型),或用标准红细胞检测被检者血清中抗体(反定血型)来判断血型。

ABO血型鉴定的应用价值主要在于:(1)在输血中寻找合适供体;(2)在皮肤及肾移植上的供体选择;(3)在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研究中的应用;(4)ABO血型检测还可用于亲子鉴定、可疑血迹、精斑、毛发等的鉴定,以及与某些疾病相关的调查等。

另外,在ABO血型系统中尚存在一些变异型,简称之为亚型。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严格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确保供、受体血型一致。
症状
寒战、高热、腰背酸痛、血红蛋白尿、 黄疸等,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休克 和急性肾衰竭。
非溶血性输血反应
发生机制
与免疫因素有关,如过敏反应、 发热反应等。
症状
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咳嗽、 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
休克。
预防
对有过敏史的受血者进行预防性 用药,输血前仔细询问受血者过
O型血与疾病的关系
O型血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较低,但也有一定的风险。
O型血人群对某些病毒和细菌的 抵抗力较强,如流感病毒、肺炎
球菌等。
O型血人群患某些癌症的风险较 高,特别是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04 输血反应
CHAPTER
溶血性输血反应
发生机制
预防
由于供、受体的血型抗原不匹配,导 致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溶解破坏。
A型血人群易感染某 些病毒和细菌,如流 感病毒、幽门螺杆菌 等。
A型血人群患癌症的 风险也相对较高,特 别是消化系统癌症。
B型血与疾病的关系
B型血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 险较低,但也有一定的风险。
B型血人群患某些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风险较高,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B型血人群易感染某些病毒和 细菌,如流感病毒、肺炎球菌 等。
敏史。
输血传播疾病
疾病种类
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中携带病毒的微量红细胞或白细胞传播。
预防
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采用病毒灭活 技术处理血液制品。
05 输血前检查
CHAPTER
输血前检查的内容
01
02
03

实验15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实验15 血型鉴定&交叉配血
【操作】 正定型 (一)试管法: 1、制备5%RBC被检生理盐水悬液: 1mlN.S+2d末梢血→成大红色 2、取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抗A、抗B 3、在抗A管滴加抗A标准血清1d、 抗B管滴加抗B标准血清1d 4、于两管各滴加1d被检悬液 5、1500r/min离心1min 6、观察结果 轻弹试管底部,如沉淀物呈团块状浮起为凝集, 呈散在烟雾状上浮进而恢复原混悬状为无凝集。
一、 ABO血型系统鉴定
(二)玻片法
抗A标准检悬液1d 竹签混匀,静置15min,观察结果: 肉眼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凝集
一、 ABO血型系统鉴定
结果判断: eg: 抗A标准血清+RBC悬液→凝集; 抗B标准血清+RBC悬液→不凝集 结果报告: 血型正定型为: X型
一、 ABO血型系统鉴定
【原理】 ABO血型系统天然抗体(IgM)分子量大, 能在生理盐水介质中与相应RBC抗原结合 发生凝集反应,以标准血清(抗A、抗B) 鉴定红细胞上的抗原(正定型),或用标 准红细胞鉴定被见血清的抗体(反定型)。 当出现凝集时,存在与已知抗体相应抗原 或已知抗原相应的抗体。
一、 ABO血型系统鉴定
}A型
二、交叉配血试验
【原理】 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 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 来判断受血者与供血者之间配血是否相合。
二、交叉配血试验
【操作】 1、准备:①制备受血者RBC悬液 ②制备供血者RBC悬液 ③制备受血者血清 ④制备供血者血清 2、取小试管2支,分别标记主侧、次侧 3、加血清和细胞悬液: 在主侧管中分别加②和③各1滴, 在次侧管分别加④和①悬液各1滴,混匀。 4、1 000r/min离心1 min。 5、观察结果 同ABO血型正定型试管法。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ABO血型输血关系
O
AB
AB
B
B
A
A
O
3、输血原则:
输血前一定要作交叉配血,防止发生输血反应;②强调同型配血;③婴幼儿禁忌异型配血;④大量输血时,还应进行献血员间的配血试验;⑤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成分输血。
安全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01
受血者在输血前必须做输血前四项检查(乙、丙、艾、梅)
三查三对:核对输血申请单病人姓名、科别、床号与血标本写的姓名、科别、床号是否相符
(二)Rh 血型系统
Rh血型能识别的抗原共43种,常见的抗原有五种,分别是D、C、E、c、e。以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常以其存在与否定为Rh阳性或阴性,即凡含D抗原者为Rh阳性,不含D抗原者为Rh阴性。Rh 血型系统与ABO系统不同的是很少含有天然抗体,大部分是因受免疫刺激后而产生免疫抗体。
第一次输血:
B
B
anti-A
B/B、B/O
ABLeabharlann A&B---A/B
一、ABO血型鉴定
抗A血清
抗A血清
A型血
抗B血清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
抗B血清
抗A血清 B型血 抗B血清 抗A血清 抗B血清 AB型血 B型血
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输血: 当含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与含有A凝集素的血清相混合时,或含有凝集原B的红细胞和含有B凝集素的血清相混合时,红细胞即可凝集成团,即凝集反应 。通常在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从理论上讲O型血者的血细胞不含A、B凝集原,曾被认为是可供任何型的受血者;而AB血型则可接受任何血型者的供血。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各类血型还存在亚型,情况较复杂。故现在输血,除要求同型外,在输血前,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清和红细胞之间还必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两方面均不发生凝集反应时,方可输血。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1)ABO血型鉴定:正反定型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被鉴定的血型抗A 血清抗B 血清抗AB血清(O型血清)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A型-+++--B型+++---AB型---++-O型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正定型反定型(2)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目的主要是进一步验证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鉴定是否正确,以避免血型鉴定错误导致输血后严重溶血反应。

Ø交叉配血试验常采用试管法进行Ø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称为主侧Ø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次侧(一)ABO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交叉配血的结果判断:Ø同型血 主侧管与次侧管均无凝集反应,表示配血完全相合,可以输血;不论何种原因导致主侧管有凝集时,则绝对不可输用。

Ø异型血 主侧管无凝集及溶血,而次侧管出现凝集,但凝集较弱,效价<1∶200,可以试输少量(不超过200ml)该型血液。

理论上可以,但实际上不允许这样做,并且做的临床实际价值不大。

配血方法的选择:ABO血型系统 Ø对无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可只作盐水介质凝集试验。

Ø对有反复输血史及妊娠史者,则应作间接抗球蛋白配血法。

Ø在48小时内输入5L或更多量的大量输血时,因需同时输入多名供血者的血液,因此除了进行受血者与各供血者的交叉配血外,还应坚持作供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试验,只有相互交叉配合完全相合时才能输用。

(一)ABO血型系统一、红细胞血型系统受血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要大量输血时按规定要进行意外抗体的筛查4.ABO血型系统的临床意义(1)在输血上的意义Ø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颇为广泛,如严重失血或某些手术时,输血常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

Ø为防止输血反应必须坚持同型输血。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
理。
血型不符:重新核对血样和 血型鉴定结果,确保准确无 误。
溶血现象:血液中红细胞破 裂导致溶血,需重新进行交源自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的注意事项
血型鉴定必须准确无误 受血者与供血者血型要匹配 交叉配血试验中应避免外界干扰因素 输血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血液安全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实 验操作
章节副标题
血型鉴定的重要性:在输血、器官移植和 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血型鉴定的定 义:通过检测 红细胞表面抗 原,确定个体 血型的过程。
血型分类:A 型、B型、AB 型和O型,每 种血型又分为 阳性和阴性两
种亚型。
血型抗原:红 细胞表面的抗 原物质,包括 AB抗原和H抗
原等。
血型抗体:存 在于血清中的 抗体,与红细 胞表面的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
合。
血型鉴定的应用场景
输血:确保受血者血 型与供血者血型相匹 配,避免输血反应
亲子鉴定:通过血型 遗传规律,判断父母 与子女之间的亲缘关 系
法律鉴定:在刑事 案件或民事纠纷中, 通过血型鉴定来辅 助判定身份或亲子 关系
人类学研究:通过血 型分布研究人类迁徙、 种族起源等问题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 注射器、抗A抗B 标准血清等
实验试剂:生理 盐水、A型血和B 型血样本
实验步骤:准备 器材和试剂,进 行交叉配血实验
注意事项:确保 器材和试剂无菌 、无污染,遵循 实验室安全规定
血型鉴定实验操作流程
准备试剂和器 材:确保所需 的试剂和器材 已经准备好, 包括抗A、抗B 血清、血型抗
记录结果:记录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如果存在凝集反应,则表明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液 不匹配,不能进行输血。如果未发现凝集反应,则表明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血液匹配,可以进行输血。

生理实验二--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生理实验二--ABO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生理实验二------ABO 血型鉴定[实验目的]1.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

2.学习ABO 血型鉴定方法,掌握血型鉴定原理。

[实验原理](一)ABO 血型的分型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ABO 血型系统有两种不同的抗原,即A 抗原、 B 抗原。

而血清中还存在对应的两种抗体,即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

ABO 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 抗原和B 抗原将血液分为A 、B 、AB 和O 型四类。

A 抗原与抗A 抗体相遇或B 抗原与抗B 抗体相遇时,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反应。

当给人输入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时,可发生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表1 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血型 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血清中的抗体 A 型A 抗B B 型 B 抗A AB 型 A+B 无 O 型无抗A+抗B(二)ABO 血型的鉴定---正向定型常规ABO 血型的定兴包括:正向定型和反向定型。

1.正向定型是用抗A 抗体和抗B 抗体检测未知红细胞上有无A 或B 抗原;反向定型是用已知血型的红细胞检测血清中有无抗A 或抗B 抗体。

表2 ABO 正向定型 正向定型血型 B 型血清 (抗A )A 型血清 (抗B )O 型血清 (抗A ,抗B )- - - O 型 + - + A 型 - + + B 型 +++AB 型一般A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 抗体,B 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 抗体,因此可以用标准血清中的抗体与被测者红细胞反应,以确定其血型。

(三)ABO 血型的遗传由三个等位基因控制人类ABO血型系统的遗传由9号染色体上的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

在一对染色体上只可能出现上述三个基因的两个,分别由父母双方各遗传给子代。

三个基因可组成六组基因型。

由于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故血型的表现型仅四种。

血型相同的人,其遗传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见表3表3 AB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思考题:A型、B型的父母,子女可能的血型?利用血型遗传的规律,可推知子女可能有的血型和不可能有的血型,可从子女的血型表现型来推断亲子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Rh 血型系统
Rh血型能识别的抗原共43种,常见的 抗原有五种,分别是D、C、E、c、e。以 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常以其存在与否 定为Rh阳性或阴性,即凡含D抗原者为 Rh阳性,不含D抗原者为Rh阴性。Rh 血 型系统与ABO系统不同的是很少含有天然 抗体,大部分是因受免疫刺激后而产生免 疫抗体。
2、凝集素(抗体): 人血清中含有两类凝集素:即抗A和抗 B。它们属于天然抗体,天然性抗体多以 IgM型为主,不能通过胎盘,而免疫性抗 体多以IgG型为主 ,能通过胎盘。但在同 一个体血清中,不含有同他本身红细胞抗 原相对抗的抗体,即A型血中只有抗B;B 型血中只有抗A;AB型血中无抗A和抗B; O型血中既有抗A又有抗B,但含有IgG型 抗原。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ABO血型
Rh血型 交叉配血
临床输血安全
第四节 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与人类输血关系最密切的 是ABO血型系统,其次是Rh血 型系统。
㈠ ABO型系统:
1、凝集原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表面 上是否含有的A凝集原或B凝集原而划分。。 凡①含有A凝集原的称为A型;②含有B凝 集原的称为B型;③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 的称为AB型;④既无A,也无B凝集原的 称为O型。
检查受血者ABO及Rh(D)血型(正反定型)并
作常规的抗体筛选检查
采用凝聚胺配血方法交叉配血的同时,复查供血 者、受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 受血者在输血前必须做输血前四项检查(乙、丙、 艾、梅)
临床意义
1.临床输血 2. 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鉴别诊断 3.器官移植 4.亲缘关系鉴定、法医学检查
一、ABO血型鉴定
(一) ABO血型分型
The classification of ABO blood group system
Blood group Erythrocytic surface antigen Serum antibody genotype
O A B AB
H A B A&B
anti-A、anti-B anti-B anti-A ---
O/O A/A、A/O B/B、B/O A/B
抗A血清
抗B血清
抗A血清
抗B血清
A型血
抗A血清
B型血
抗B血清
B型血 抗A血清 抗B血清
O型血
AB型血
3、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输血: 当含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与含有A凝集素的 血清相混合时,或含有凝集原B的红细胞和含有 B凝集素的血清相混合时,红细胞即可凝集成团, 即凝集反应 。通常在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 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从理论上 讲O型血者的血细胞不含A、B凝集原,曾被认 为是可供任何型的受血者;而AB血型则可接受 任何血型者的供血。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各类 血型还存在亚型,情况较复杂。故现在输血, 除要求同型外,在输血前,受血者和供血者的 血清和红细胞之间还必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两方面均不发生凝集反应时,方可输血。
2、ABO血型输血关系
A A
O
O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B B
AB
AB
3、输血原则:
①输血前一定要作交叉配血,防 止发生输血反应;②强调同型配 血;③婴幼儿禁忌异型配血;④ 大量输血时,还应进行献血员间 的配血试验;⑤可根据病情需要 选择成分输血。
三查三对:核对输血申请单病人姓名、科别、床
安全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号与血标本写的姓名、科别、床号是否相符
第一次输血:
Rh阴性 Rh阳性 Rh抗体
第二次输血:
Rh抗体 抗原抗体反应 Rh阳性 血液凝集
(三)交叉配血与输血原则
首先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 ABO血型相合。 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 间进行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 配血试验。
1、 交叉配血试验
试验主侧:把供血者的血细胞与受血 者的血清作配合试验 ; 试验次侧:把受血者的血细胞与供血 者的 血清作配合试验。 结果判断:同型配血主侧、次侧均无 凝集、溶血反应,表示配血相合,可以输 血;异型配血(即O型血输给其他型或AB 型接受少量其他型血)主侧、次侧均无凝 集、溶血反应,次侧有凝集,无溶血反应, 表示可少量输血(一般<200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