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质量》教案(人教版初三)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质量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重力方向的理解。
2. 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线、桌椅等。
2. 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提问:重力是什么?重力的方向在哪里?二、探究重力的方向(10分钟)1. 实验一:让学生用细线悬挂钩码,观察钩码是否垂直向下悬挂。
2. 实验二:让学生改变钩码的悬挂角度,观察钩码的受力方向是否变化。
3. 讨论:根据实验现象,总结重力的方向。
三、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实验三: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钩码所受的重力。
2. 实验四:让学生保持钩码的质量不变,改变悬挂高度,观察重力的变化。
3. 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方向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重力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
初中化学说课稿(精选10篇)初中化学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又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
从本节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会写化学方程式显的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材和课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知道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b、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步骤,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试一试、练一练、议一议、做一做”的教学流程中不知不觉获取新知识。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
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机会,增强了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温故知新)(多媒体显示)煤饼燃烧后剩下的煤渣的质量与煤饼相比有什么变化?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你能用化学方程式把这个反应表示出来吗?生:变小。
《质量》说课稿范文模板6篇(质量说课稿范文模板人教版)
《质量》说课稿范文模板6篇(质量说课稿范文模板人教版)下面是收集的《质量》说课稿6篇(质量说课稿人教版),以供借鉴。
《质量》说课稿1一、备课首先认真研读课本、教参,完成伴你学、配套练习册、化学报纸和随堂练习卷上的习题,查阅网上相关资料,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然后精心设计各个环节,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写出纸质版教案。
最后仔细挑选随堂习题,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组内说课(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基准和计算公式。
(四)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生成过程、基准的选择和会应用公式进行常见的计算。
我说课时,将难点设为了相对原子质量定义、基准的理解,和教研组的相比,出现了偏差。
我当时没有意识到,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对初三学生是非常抽象非常难理解的,必须通过生动形象的类比,让学生一步步接受,从而突破难点。
(五)学情分析见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1、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的生成(1)我的版本:先给出一组常见原子的质量,让学生体会原子的实际质量非常小,计算和使用都非常不方便,因此,要想办法将其转化为常规范围内的数值。
通过“采用米作为单位来计量星球间的距离,非常不方便”来引入“基准”。
为了计算和使用方便,必须想办法将大数值转化为小数值,即选择恰当的基准,从而引出计量原子质量的基准为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并解释什么是碳12原子。
最后根据基准,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2)在此基础上,教研组做了进一步修改:给出一组常见原子的质量,并给一分钟时间让学生记忆原子质量,学生会发现记忆起来非常困难,从而产生将其转化为常规范围内数值的迫切需求。
虽然只是增加了一个小小的环节,但是通过让学生亲自体会原子实际质量记忆的不方便,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必要性。
分别设计两个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引入计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
质量初中物理教案
质量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2. 讲授法: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物体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
2.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讲解与总结:根据实验现象,讲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折射定律,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涵。
4. 应用拓展:讨论折射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制作、光纤通信等。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光的折射现象。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学生能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此外,还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包括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质重守恒的原因及其应用。
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
并从微观角度使学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
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是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从“质”到“量”的过渡前提,也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所以本节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学情分析初三刚开设化学课,学生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
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对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及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和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反应的实质和化学探究学习的方法尚处于启蒙阶段。
针对这些情况,我采用小组实验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因此,在实验中观察,在观察中讨论,在讨论中形成共识,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化学知识,也可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化学反应的本质有更深的理解。
因为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特别是从分子原子角度去解释质量变化的能力还很有限,因此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初步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为教学难点。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质量守恒定律课时2 化学方程式课时2 化学方程式一、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方程式的定义,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化学方程式,并能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提问】同学们还记得在化学反应中体现出来的“六不变、两改变、两可能变”吗?【展示】“六不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种类、元素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一定不变;“两改变”指: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
初中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预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当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学校物理《质量》教案,欢迎大家共享。
学校物理《质量》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3.知道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具老师演示用具:铁锤1把,大铁钉1个,盛有1分米3的纯水的烧杯1只,牙膏皮1块,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1只,托盘天平1台、物理天平1台,砝码1盒。
同学试验器材:托盘天平和砝码或物理天平和砝码。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在课本第一、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力学中长度的测量、简洁的运动的初步学问,从第七章质量和密度至第十四章功,讨论的都是物理学中力学的内容。
今日就学习质量这个物理量。
(板书:一、质量)二、讲新课1.质量(1)通过对实物的观看,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同学观看讲台、课桌。
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讲台和课桌哪个的木材多?老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同学观看,使同学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讲台、课桌、铁锤、铁钉物理学中称为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
由上面的观看看出:讲台、课桌含有木材的多少不同;铁锤、铁钉含铁的多少也不同。
物理学中用“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板书:1.概念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让同学通过观看,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外形、状态和位置而转变。
出示:①一个牙膏皮。
提问:(a)将它卷起来,外形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b)将它从南京带到北京,位置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②装有冰块的带盖玻璃杯。
提问:容器内的冰全部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变不变?同学回答后老师小结: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可见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外形、位置、状态而转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内容概述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
本单元有3个课题。
课题1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
课题2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
课题3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4.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5.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6.在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计算。
7.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本课题包括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在质量守恒定律部分内容中,教材不是从定义出发,把质量守恒定律强加给学生,而是首先提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作出假设、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一结论;然后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从而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第二部分介绍化学方程式。
教材通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例,简单明了地叙述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使同学们知道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很多有关反应的信息。
能将反应物、生成物及各种粒子的相对数量关系清楚地表示出来,是学习化学的又一基本功。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初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
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学生;2. 学科:物理;3. 课题:物体的质量;4. 课时:1课时;5.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材料,完成课前预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2)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会天平的使用并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求真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调节、称量、读数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称重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 新课: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总结实验结果。
4. 讲解: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学生能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采用讲解法,讲解质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筒、烧杯、金属块等;3. 课件: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 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5. 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1节《质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质量守恒定律》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章节,其教材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精髓。
教材通过多个实验案例,如红磷燃烧、铁钉与硫酸铜反应等,直观展示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不变性,帮助学生构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框架。
同时,教材注重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实质,即化学反应中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守恒,这一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分析能力。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变化、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等。
然而,对于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帮助学生建立质量守恒的概念。
同时,还需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总结的方法,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应用。
此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需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培养。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可采取以下策略:实验驱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质量守恒定律的魅力。
微观解析: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的实质。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互动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共享智慧,提升学习效率。
评价反馈: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改进方法。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其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第1节《质课题质量课时安排 2 课前准备天平脐橙等教材内容分析《质量》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一节,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一个技能要求,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
设计理念期望利用图片展示投影等技术,还有视频卡点在数据处理,实验过程进行创新突破。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科学思维经历观察和分析中国古代天平到现代天平的制造、结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利用家乡脐橙、战国时期的天平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质量的测量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师生活动展示两个脐橙。
【设问1】哪个质量好?你如何判断的【设问2】:哪个质量大?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设计意图采用脐橙图片导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
教学环节(二)师生活动1.建立质量概念活动1:请学生来将瓶子里的物体进行分类。
【设问】你为什么这样分类?【设问】刚才分类出来的三个铁制品所含的铁一样么?叫学生上去分类设计意图设计魔方等常见物体合理。
能够引起学生兴趣,这里可以利用技术设计一下小游戏,让学生上讲台分教学环节(三)师生活动2.质量的测量活动3:观察战国时期的天平活动4:观察老师的仿制品活动5:如何对仿制品进行改进?活动6:最终产品的烦恼活动7:认识现代的天平构造(读课本)设计意在恰当的时机层层递进放出老师构建的天平,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可编辑)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可编辑)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册含答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新课导学]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天体,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物质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叫做分子,分子极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
1纳米=10-9米 ,一般分子直径0.3nm-0.4nm,纳米尺度是指0.1nm-100nm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分子的间距极小,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较大的作用力。
因而固体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态: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极度散乱,运动绝对自由,可以高速向各个方向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4、原子结构: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夸克的知识只要提及一下即可。
原子非常小,研究表明:原子的半径大约为10-10m,人类用肉眼可以看见的最小灰尘,其中也包含了大约1015个原子!5、1光年9.4608×1015m6、当物质被细分到纳米尺度,即物质小颗粒的尺度小到1~100nm时,物质原有的属性一般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
这是由于每一颗粒内只包含几十或几百个原子、分子,所以使得纳米材料在许多物理、化学性质上既不同于日常的大块的固体,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分子。
例如,大块金子是黄色的,10nm的金颗粒是绿色的,而1nm的金颗粒是红色的。
人们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正是利用它在某一特性方面的变化来改变原材料的效能。
[例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打扫房间时尘土飞扬B、水从高处流到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会生锈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盐,这杯水会变咸答案:D。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化学质量的概念教案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精确的质量测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2)感受化学科学的魅力,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如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与盐的混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水与盐的混合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 实验演示(1)铁与硫酸铜的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观察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 学生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选择适当的药品和仪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5.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2)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质量的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质量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等仪器进行质量测量。
3. 学生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4.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5.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
初中对质量的定义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物体质量的特性。
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质量的概念和定义。
2. 质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1. 质量的计量单位换算。
2. 物体质量的特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金属块、细线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质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衡量物体质量的?2.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总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kg)、克(g)等单位来衡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讲解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讲解质量的换算关系:1千克(kg)= 1000克(g),1克(g)= 1000毫克(mg)。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砝码、量筒等器材,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观察质量与物体大小、形状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无关。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进行质量填空题、选择题等练习,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教师讲解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称重、制作食品时的配料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计量单位有千克、克、毫克等,质量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无关。
2. 教师强调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质量问题。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质量练习题,巩固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调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如食品质量、产品质量等,撰写调查报告。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案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可以用质量比来表示。
3.微粒观点认为,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和分子的数量不变,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成立。
教学设计1.通过情景导入,引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实质。
2.合作探究,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基本原理。
3.归纳总结,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质量比的求法,进一步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4.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在于表示化学反应中参与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它们之间的质量比、粒子数关系和反应条件。
例如,S+O2点燃生成SO2,化学方程式中表示了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1,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原材料的两倍。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是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按照反应关系和质量比排列,用加号和箭头连接起来,同时在箭头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剩余的物质才能算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内,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和反应后未生成的物质不能算。
此外,质量守恒定律只是研究化学反应的质量问题,热量、体积变化都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可以通过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可以用“六二二”来概括,即原子核、电子数目不变,原子量不变,分子量不变,质量不变。
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和粒子数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反应条件的标注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完整性,特别是对于气体和沉淀的处理。
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里进行,以确保反应前后天平平衡。
XXX react to form carbon xide under XXX.Board XXX:Topic 1: Law of n of MassChemical XXX:1.n:2.Significance:1) Represents the reactants。
《质量》教案
《质量》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
2. 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 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质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书本、笔、文具盒等,让学生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物品都有质量,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
2. 新课讲授
(1)讲解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2)介绍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等。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展示天平,讲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使用天平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
3.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和单位,以及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相对原子质量》是学生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原子的质量进行深入理解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通过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其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对原子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出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原子的质量是如何计算的吗?接下来,通过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比较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质量》教案(人教版初三)
质量和密度是力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物理学的两个差不多概念。
把握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咨询题是初中物理知识学习重点.另外,把握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的方法和技能也是专题知识的重点.
1.质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由其自身材料构成情形和体积大小来决定.当构成物质的材料和物体的体积确定后,物体的质量也就确定了.质量可不能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它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天平的使用
天平是力学的差不多测量仪器,要求了解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会调剂天平的平稳螺母,会使用游码,会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之前,要先观看天平,认识它的最大量程、标尺上每大格和每小格表示的质量.要养成使用任何仪器都必须先了解它的性能和使用方法的适应. 〔2〕天平是一种比较灵敏的测量仪器,使用时要专门注意使用规那么.
〔3〕天平调剂平稳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也不要移动天平的位置,否那么就要重新调剂天平的平稳.
3.密度
由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相同;由不同种物质构成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一样不同.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反映了物质的某种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压强等条件相同的情形下,物质密度总是一定的.密度的定义式:ρ=
V
m ,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4.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密度 ρ=
V
m 为我们提供了测量密度的原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利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不规那么形状固体的体积,由公式ρ=V m 就能够运算出物质的密度.关于量筒的使用,第一要观看量筒〔或量杯〕的刻度,明白它的最大容量和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体积.在测量体积时,量筒要放稳,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依照物质的密度,对不便直截了当测定质量而能测定体积的物体,能够利用m=ρV来运算物体的质量。
m 〔2〕依照物质的密度,对难以直截了当测量体积,而能测量质量的物体,利用V=
ρ来运算物体的体积.
〔3〕依照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再通过查密度表能够鉴不物体是什么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