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兴山县基本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秦巴山区兴山县基本情况

兴山县位于秦巴山区的鄂西北地区,集三峡库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于一体,与夷陵、

秭归、巴东、神农架、保康接壤。全县国土面积2327平方公里,辖6镇2乡96个村(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75974人,其中农村人口42333户、129700人。农民人平纯收入在2300

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7580人,占59.8%,贫困发生率在全省县级中最高。据初步

清理统计,目前全县累计负债达16.07亿多元,其中移民搬迁负债10亿元县级财政负债3.

2亿元(含国资公司负债1亿元),乡镇负债8500万元,村级经营性和公益性负债8200万元,县直单位建房负债6000余万、欠土地出让金6000余万,全县人均负债高达9400多万元,县乡债务沉重导致对“三农”投入少,村级债务沉重致使无钱办事,农村经济发展举步

维艰。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5.6亿元,同比增长26.4%;财政总收入实现5.2

亿元,同比增长21%;一般预算收入可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

实现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5亿元,同比增长19.6%;外贸出口实现2.11

亿美元,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3657元,同比增长14.7%;农民人均

纯收入实现5016元,同比增长17.3%。如剔出兴发集团在县外发展的“飞地经济”数据(20 11年兴发实现销售收入112亿元,其中县外82亿元,县内30亿元),县内地区生产总值32. 5亿元(减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003元(减42%),公共财政收入13389万元(减58%),

人均公共财政收入783元(减58%),固定资产投资14.4亿元(减55%),人均GDP、人均公

共财政预算收入均低于周边的“国贫县”秭归和长阳两县。

秦巴山区兴山县总体构造为“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面道路和家园”,是典型的山区,

耕地总资源36.11千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9.95千公顷,人均耕地仅1.08亩。片区属亚热

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冷暖多变,雨水较多;夏季雨量集中,炎热多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多雨雪、早霜。由于地形复杂,高低悬殊,气候垂直差异大,有“山上皑皑霜雪,山下桃红李白”之说。年平均气温在15.3℃左右,年际间气温变化不明显,极端最高气温为43. 1℃,极端最低气温为-9.3 ℃。年平均无霜期,低山272天,半高山215天,高山163天。太阳

辐射总量年平均为99千卡/平方厘米,季节分配为夏多冬少,4至9月总辐射量为64千卡/

平方厘米,占全年的64.7%。平均日照时数为1682.8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为38%。年平

均降水量为900至1200毫米,绝对降水量充沛,但时空分布差异大,北部多于南部,高山

多于低山,夏季多于秋冬春季。片区地貌区划属秦岭大巴山体系,山脉走向从东向西伸展,总地势为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由南向北逐渐升高。东北部群山重叠,多山涧谷地,向

南逐渐降低,西北部山高坡陡,沟深谷幽,水流湍急。县境内有大小山头3580座,最高点

位于与巴东交界处的仙女主峰,海拔2426.9米;最低点位于与秭归接壤处的游家河(已被

三峡水库淹没),海拔109.5米,垂直高差达2317.4米。

二、秦巴山区兴山县贫困现状

(一)农民生活现状。

农民收入普遍很低且不稳定。据兴山县统计局百户农民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收入的

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项收入分别占农

民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35%、4%和6%。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所占比重

达到90%,家庭经营收入中的第一产业纯收入占93%,非农产业收入仅占7%。从农民纯

收入的分布情况来看,全县高收入人群1.16万户,主要分布在高山和沿河一带,产业以蔬菜、柑橘和烟叶为主,中低收入群3.07万户,主要分布在半高山一带,全县高、中低人群

比重为17:73,高收入人群比重明显偏低。

综合分析兴山县农民纯收入仍然很不稳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传统农业占纯收

入比重较大,科技含量低。兴山山大人稀,人口少,土地少,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1.0

8亩,由于人口分布不均衡,农户经营规模小。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方式主要靠传统模式

支撑,80%集中在半高山一带,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束缚,这部分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

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没有相关的产业链条,主要靠自产自销,商品化率几乎为零,半高山一带自产自销收入为2662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高达55%。二是受多种因素制约,高收入人群比重小。在兴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产业布局不合理,导致农民高、

中低收入分配不合理,农民纯收入突出表现在“两高一低”,既高山和沿河一带高,半高山低,目前全县高、中低收入比重为17:83,高收入人群农民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中低收

入人群纯收入在2600元左右,高低收入比重相当悬殊。受区域和地理位置的影响,近几年来,全县高收入产业主要以蔬菜、柑橘和烟叶为主;中、低收入没有优势产业,高收入产

业由于所占比重小,很难带动83%的中低收入人群。受严峻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兴山高山蔬菜、烟叶和低山柑橘常常不断会受自然风险的影响使产量减少,而且还会受市

场风险的影响使农产品卖不出去,造成积压,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使农民收入降低。三

是山区农民文化素质低,打工收入不高。由于兴山农产品结构单一、产量小,农民除了自

产自销以外,农村自身产业很难支撑,不得不外出打工谋求生活,养家糊口,由于山区农

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掌握一门熟练的基本技能,外出从业只能从事简单而繁重的工作,

这些工作一般工资收入都不高,除了必备的生活开支外,剩下的几乎很少。截止目前,全

县人均打工收入只有1694元,占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仅35%,打工收入低,老百姓腰包里没有多余的钱,银行存款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