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和规律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与防治措施山洪灾害基本概念山洪灾害山洪灾害是指由于降雨在山丘区引发的洪水灾害及由山洪诱发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的成因地质地貌因素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的地形往往是山高、坡陡、谷深,切割深度大,侵蚀沟谷发育,其地质大部分是渗透强度不大的土壤,遇水易软化、易崩解,极有利于强降雨后地表径流迅速汇集,从而形成山洪灾害。

降雨因素山丘区不稳定的气候系统,往往造成持续或集中的高强度降雨。

发生山洪灾害主要是由于受灾地区前期降雨持续偏多,使土壤水份饱和,遇局地短时强降雨后,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而引发溪沟水位暴涨、泥石流、崩塌、山体滑坡。

从整体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可知,发生山洪灾害主要还是持续的降雨和短时强降雨而引发的。

此外,气温升高导致冰雪融化加快或因拦洪工程设施溃决也是形成山洪的主要因素之一。

人类活动因素具体来讲,人类的不当行为有以下几种:①、毁林开荒。

毁林开荒致使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加大和加快了地表径流的形成,使灾情加重。

同时毁林开荒又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了水库、河道的调洪和行洪能力。

②、城市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面积扩大后,不透水地面积增加,暴雨后地表汇流速度加快,洪峰流量成倍增长。

另外,新增城镇多向低洼处发展,由于必要的防洪排涝设计跟不上,行洪河道演变成排水沟,必然加重洪涝灾害的损失。

③、违背自然规律的盲目开发。

由于不顾地质条件,不合理的开挖,弃土弃渣和盲目与河争地,挤占行洪河道,造成山洪泛滥,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而加重山洪危害。

山洪灾害发生的前兆强降雨的前兆早晨天气闷热,甚至感到呼吸困难,一般是低气压天气系统临近的征兆,午后往往有强降雨发生;早晨见到远处有宝塔状墨云隆起,一般午后会有强雷雨发生;多日天气晴朗无云,天气特别炎热,忽见山岭迎风坡上隆起小云团,一般午夜或凌晨会有强雷雨发生;炎热的夜晚,听到不远处有沉闷的雷声忽东忽西,一般是暴雨即将来临的征兆;看到天边有漏斗状云或龙尾巴云时,表明天气极不稳定,随时都有雷雨大风来临的可能。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防治措施

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防治措施(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deeds material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防治措施洪涝灾害成因是什么防治措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是流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水文气象、土壤地质等自然因素和水利工程现状、运行管理状况等社会经济技术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山洪灾害预防措施山洪灾害是指在山区发生的由降雨、融雪或冰雪融化等原因引发的洪水灾害。

山洪灾害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和危害力,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减少损失,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加强山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是防止山洪灾害的基础工作,其核心是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植树造林、河道维护等措施,保持山区的自然植被和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洪水的发生和流速,降低泥石流的发生风险。

另外,建设护坡和固土墙,能有效增加山体的稳定性,减少滑坡和塌方的可能。

其次,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及时准确地获取山洪灾害的发生情况对预防和减轻山洪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洪水水位、气象信息、地质变形等方面的数据,以及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急响应机制。

通过预警系统,及时预测和警报山洪灾害,便于组织疏散和采取紧急救援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再次,加强治理山洪易发区。

对于那些山洪易发区,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减少山洪灾害的风险。

首先,加强流域的综合治理,控制流域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

其次,对于山洪易发区的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要加强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并加强防洪工程建设。

此外,对于陡坡、险坡和高位安置点,要加强监测和管控,防止滑坡和塌方等灾害的发生。

最后,提高公众的山洪灾害意识和应急能力。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山洪灾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教会公众如何正确应对山洪灾害。

同时,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救援人员的技能和水平,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同作战能力。

在山洪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要预防山洪灾害,需要从水土保持、监测预警、易发区治理和公众意识等多个方面入手。

通过全方位的措施,可以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和减少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调研报告范文安康位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南北过度*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发生,给*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是安康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山洪灾害的特点(一)突发*。

山区小流域因集水面积和沟道调蓄能力小,沟道比降大、流程短、产流快,水位变幅大,洪峰流量高,灾害的形成过程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是几十分钟,洪水陡涨陡落。

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和不可预测*,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

山洪爆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损失特别惨重。

如20__年8月7日岚皋晓道乡2小时降雨150mm,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1小时降雨11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60余人。

同年8月31日,平利老县镇风桥村、汉滨区县河乡关沟村3小时降雨量达20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10余人。

(二)毁灭*。

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突降大暴雨诱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间能量,冲刷力强、含沙量高、破坏力大,往往对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造成毁灭*破坏。

如20__年8月29日,宁陕县城12小时降雨347mm,县城附近的长安河、鱼洞河、东河相继出现超标准洪水,县城周围出现69处滑坡、泥石流,近17万方泥石流涌入县城上下3公里;20__年6月9日宁陕四亩地镇遭受特大暴雨,50余人在洪水中丧生,四亩地集镇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

(三)季节*。

山洪灾害是在暴雨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发生的时间有着高度的一致*。

安康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10月,尤其是在6—8月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

据历年灾害统计显示,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份内发生多次山洪灾害的情况并不罕见。

季节*强、频率高的特征较为明显。

(四)易发*。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属山洪灾害易发地区。

防灾减灾宣传知识:山洪灾害知识科普

防灾减灾宣传知识:山洪灾害知识科普

防灾减灾宣传知识:山洪灾害知识科普山洪灾害是指在山区地势陡峭、地形复杂的区域,由于降雨过程中雨水的迅速集中和下泄而引发的一种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破坏性强的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山洪灾害和如何应对,下面将介绍一些山洪灾害的知识和防灾减灾措施。

一、山洪灾害的形成原因1. 暴雨:强降雨是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暴雨会导致河流和水库水位急剧上涨,从而形成山洪。

2. 雷雨:雷雨时常会导致大量的雨水瞬间降落在山区,由于山地地势陡峭、土壤疏松,雨水很容易形成山洪。

3. 高原湖泊倒灌:在高原地区,由于湖泊水位上升或者水体突然释放等原因,湖水会迅速流入山区,滞留在山谷中形成洪水。

4. 冰川崩塌:冰川融化、崩塌也会形成洪水,尤其在夏季和雪融期间,需要时刻警惕可能的冰川泄洪。

二、山洪灾害的危害1. 危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山洪灾害来势汹汹,突如其来,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

2. 破坏基础设施:山洪会冲垮桥梁、道路,破坏房屋、农田等基础设施,给交通运输和农田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3. 影响生态环境:山洪冲刷土壤,破坏植被,导致大量泥沙和污染物流入河流和湖泊,污染水质,破坏生态平衡。

三、山洪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1. 加强监测预警:设立山洪监测站,对山洪形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预测洪水的形成和到达时间,告知可能受灾人员提前采取逃生措施。

2. 加强疏散避险:山区居民要避险高地,不要在河道、河滩、山谷等危险地带居住。

一旦接到山洪预警,要立即疏散到安全地带。

3.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的整治和防洪堤坝的修建,提高防洪能力,减小山洪灾害的损失。

4. 引导合理利用山洪资源:对于一些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可以通过引导、蓄洪等手段,利用山洪资源,给当地农田灌溉和供应饮水。

四、个人防护措施1. 增强灾害防范意识,定期关注天气预报信息,特别是降水过程的情况。

如果发生短时间内大范围降雨,要提前做好防范准备,确保自身安全。

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初探

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初探

秦巴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措施初探
谢兴发
【期刊名称】《陕西水利》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陕南秦巴山区每年汛期暴雨频繁,如何有效防御和减轻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成为秦巴山区防洪减灾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佛坪"8·30"山洪、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秦巴山区山地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总页数】2页(P132,131)
【作者】谢兴发
【作者单位】佛坪县水利工作队,陕西,佛坪,72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1
【相关文献】
1.山洪泥石流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的实践与启示——以普洱市江城县嘉禾乡“7.1”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 [J], 金晶;杨文旺
2.昭通市山洪及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浅析 [J], 舒远华;
3.抗击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清平做法"——关于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科学抗击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调查思考 [J], 邓子强;李后强
4.甘肃岷县“2012.
5.10”山洪泥石流灾害及防治措施 [J], 许禄世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防治山洪泥石流的根本措施——“7·6”山洪泥石流灾害中两条小流域受灾程度不同的原因分析措施 [J], 付兴盛;罗万福;龙启林;刘志福;仁青卓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秦巴山区泥石流发育规律研究

陕西省秦巴山区泥石流发育规律研究

泥石流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
秦巴山区由陇山余脉、秦岭、巴山组成,为中生代
1.1地形地貌与岩土体
末以来全面隆起的褶皱山地。南为巴山,北为秦岭, 海拔多在1500~3000m,汉江贯穿于秦岭、巴山之间, 由于长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了以中山为主体,间有 高山和高中山、低山丘陵、黄土台塬及山间盆地等地 貌景观。高山和高中山组成山体的岩石有片麻岩、花 岗岩、变质砂岩、石灰岩和片岩等。现代地质作用以 风化、重力崩塌和剥蚀侵蚀为主。由于岩体相对坚 硬,顺风化节理面形成巨大风化块石,为水石流提供 了物源。中山组成地层主要为:变质岩系(片岩、板 岩、千枚岩等)、花岗岩、石灰岩等。片岩、板岩、千枚 岩等易风化破碎,沟谷山坡残坡积较发育,流水侵蚀 作用,季节冻融作用也较为普遍,泥石流较发育。低 山丘陵基本被开垦,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是秦巴 山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秦巴山区的地形 地貌和物质组成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地形条件与 物源条件。

10 4m 3的固体物质,沿着20
o~
35。的“V”字型沟谷经渔泉村,奔向盘厢河,导致 42户100多间房屋被毁,37人死亡,5人受伤,淤 埋水田5hm
2。
增刊
向茂西,等:陕西省秦巴山区泥石流发育规律研究
4泥石流致灾特征与危害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泥石流挟带大量固体 物质在形成区冲刷坡面;在沟道中部的流通区撞击与 磨蚀,漫流改道,遇弯道能爬高;在堆积区堵塞或推挤 河道,淤埋农田或建筑物等直接致灾造成生命财产损 失。秦巴山区泥石流几乎每年都有发生,通过淤埋、 冲刷、撞击与磨蚀、漫流改道、弯道爬高、推挤河道、堵 塞等致灾方式对区内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秦巴山区地质灾害的历史记载中,因泥石流灾 害造成群死群伤事件较多。如1981年8月秦巴山区 西部(汉中市11个县区及宝鸡市凤县、太白县、陈仓 区),1988年8月秦岭主脊南北两侧西安的蓝田、柞 水县,1994年7月潼关县桐峪镇,2000年6月一7月 紫阳、镇坪、平利、岚皋4县,2003年8月一9月安康 市宁陕县、旬阳县发生的泥石流灾害。据不完全统 计,1955年至今,造成至少900人死亡,2000多人失 踪,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平均每年有约50人 死亡或失踪于泥石流灾害,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 失平均数每年超过5100×104元。不难看出本区泥 石流灾害危害十分严重。 泥石流的冲蚀和堆积作用改造地表形态、结构和 物质组成导致地质、生态环境破坏,工程建设环境复 杂化。一是泥石流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本 区388处泥石流隐患严重威胁着泥石流影响区内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每到汛期, 受威胁的人员为防范泥石流带来的灭顶之灾,不得不 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受威胁的单位投入大量物力和 人力用于泥石流的监测、预防等工作。二是泥石流造 成工程建设成本加大:本区泥石流的发育地段或区 域,由于泥石流的存在,使工程建设的成本加大。如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

陕南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及特征分析摘要:为了减少山洪泥石流灾害对人类造成的伤害,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其主要特征,提出了防御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灾害;山洪泥石流;原因;特征;防御措施0 前言在当前全球地质活跃、自然灾害频发特殊时期,应对自然灾害是各国、各地区的重中之重。

陕西省的南部,境内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是一个多山的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象气候条件决定该地区是一个洪涝灾害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

从理论上讲,山洪泥石流防治是一项庞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近几年,在防灾抗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收到了显著成效。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之间矛盾在日益加剧。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的认识,积极探索防治对策。

诱发山洪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原因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其自然成因,也有人为原因。

发生山洪灾害,是人与自然激烈冲突,没有做到和谐相处的结果。

1.1自然因素(1)地质灾害隐患多陕西南部山区地质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危害严重。

仅商洛市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200余处,涉及泥石流60余处。

(2)高强度暴雨对山洪灾害统计表明,持续降雨诱发者占山洪灾害总数的57%,局地暴雨诱发者约占总数的43%。

每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时间,以6~9月频次最高,尤以7~9月最为集中。

(3)地表土薄松散,植被差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多断裂,且具长期活动性,动力地质作用强烈,沟谷深切,坡陡土薄,植被覆盖较差,地表蓄水能力差、产流时间短,产流量多,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特别是岩石裸露区表面岩层破碎,抗冲能力极差,每遇强暴雨即可造成泥石流灾害。

(4)山高坡陡,沟叉河系发育洪水汇流时间短,洪水叠加遭遇机会多,洪峰流量大。

山区有强烈的褶皱、断裂和大幅度的抬升,造成雄伟的山势,高峻的山峰,为山洪、泥石流和滑坡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势能,使其更具突发性和冲击力。

1.2人为因素(1)森林植被破坏、陡坡开荒,山区道路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山区地表的破坏、扰动等,是造成地表及森林覆盖层蓄水保水能力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

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

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

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思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张志彤一、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山洪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其形成、发展与危害程度是降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降雨因素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

据研究分析,山洪及降雨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关系密切。

降雨量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雨强高、激发力强,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降雨强度大,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河洪水,而泥石流的发生与前10分钟和1小时的降雨强度关系十分密切。

降雨历时长,产生的径流量就大,雨水对土体、岩体的侵蚀作用就强,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较严重。

据统计,山洪灾害发生次数在暴雨频发的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灾害总数的82%,其中溪河洪水灾害66018次,占全国的81%;泥石流灾害10558次,占全国的79%;滑坡灾害14566处,占全国的88%。

2、地形地质因素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我国山丘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和大山系及其边缘地带,岭谷高差达2000米以上,山地坡度30°到50°,河床比降陡,多跌水和瀑布,有利于山洪灾害的形成。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纵向构造和歹字型构造最为突出,对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软硬相间岩石分布区更容易风化,侵蚀也更强烈,特别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育,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高发区。

3、经济社会因素由于受人多地少和水土资源的制约,为了发展经济,山丘区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导致或加剧了山洪灾害。

山丘区居民房屋选址多在河滩地、岸边等地段,或削坡建房,一遇山洪、泥石流暴发或发生滑坡,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doc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doc

陕西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研究-1.引言地质灾害突发性强、成灾迅速,在易发地区容易频繁发生,极容易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的发育常受地质结构、岩土特性、地形地貌、植被覆盖、降水分布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对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有重要意义。

陕西省内山区和丘陵面积较大,且河流较多,尤其是秦岭和巴山山脉地区更是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历来地质灾害极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有不断加剧的迹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仅2001年至今,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就造成一千余人死亡,数百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

研究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与分布特征,对当地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有重要意义。

2.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环境分析2.1 地形地貌秦巴山区指秦岭和巴山山区,区域内有大量小盆地和山间谷地,包括汉中盆地、西乡盆地、安康盆地等。

海拔多处于1000~3000m之间,其中秦岭最高海拔3767m,同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巴山山脉最高海拔2917m。

整个秦巴山区以山地为主,中间河谷切割较深。

由于秦巴山区有大量矿产资源,包括有色金属、煤、贵重金属等矿藏,地表破坏较为严重,秦岭森林覆盖率约为46%,东部地区森林破坏较为严重,覆盖率仅20~25%,巴山森林覆盖率约为26%。

2.2 气象水文秦巴山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降水量在1500mm以上,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8~974mm之间。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秦巴山区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都表现出分布不均的现象勉县、汉滨等地降雨量较大,白河、旬阳等地降雨量相对较小。

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区域内5年左右有一次小丰水年,10年左右有一次大丰水年,降水量峰值年份地质灾害发生较多。

在年内分布上,季节性变化较为明显,主要集中于7~9月,占全年降水70%以上,12~2月降水量较小,暴雨在4~9月均有出现可能,不过主要集中于6~9月。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秦巴地区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和重灾区之一,其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地域上的分异*:渭河盆地黄土滑坡较多;秦巴山区以小型浅层堆积层滑坡为主;汉*河谷分布一些膨胀土滑坡和岩质滑坡;大巴山以南中厚层岩质滑坡较多.秦巴地区的地质灾害一般沿大的断裂带、交通线、大的河流分布,形成纵横东西南北的地质灾害链.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地形地貌、岩*与结构面、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是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相互作用、转化的结果,也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耦合的反映.。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主要防治措施方案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主要防治措施方案

洪涝灾害的成因及主要防治措施方案洪涝灾害年年有,他出现的原因和要做哪些措施可以防治呢?以下是职场为大家整理的洪涝灾害的成因及主要防治措施方案资料。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送你的阅读。

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一旦洪水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消费和生活带来损害,就形成洪灾。

洪水造成的危害是宏大的,它可以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吞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爆发。

洪水除了造成物质、人员等方面的直接损失外,还会造成水、电力、交通、能等供给中断,以及城乡商业活动的停顿和生活秩序的紊乱等间接损失。

洪水的形成有几种不同的原因。

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可以形成洪水;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河流和湖泊的蓄水才能下降、堤坝溃决也会导致洪水。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排水速度有关。

究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短时间的暴雨或者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导致的。

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或者加剧了洪灾的发生,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导致流域内的水土流失、河床泥沙淤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才能下降等。

我国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年降水量从1600毫米递减到缺乏200毫米,多寡悬殊。

东部地区不仅降水多,而且全年降水量的60%-80%又集中在6-9月份的4个月里,其中最大的降雨,又往往占全年降水的30%-50%。

据调查,最大洪峰流量与多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之比,在北方到达5-10倍,南方达2-5倍。

因此,我国东部地区往往暴雨洪水集中,它是我国洪水灾害的主要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长江、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及淮河等洪水灾害此起彼伏,损失严重并呈逐步加重趋势。

特别是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引起严重的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

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文共计3071字安康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
安康位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南北过度性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是安康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山洪灾害的特点
(一)突发性。

山区小流域因集水面积和沟道调蓄能力小,沟道比降大、流程短、产流快,水位变幅大,洪峰流量高,灾害的形成过程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是几十分钟,洪水陡涨陡落。

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

山洪爆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损失特别惨重。

如2019年8月7日岚皋晓道乡2小时降雨150mm,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1小时降雨11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60余人。

同年8月31日,平利老县镇风桥村、汉滨区县河乡关沟村3小时降雨量达20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10余人。

(二)毁灭性。

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突降大暴雨诱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间能量,冲刷力强、含沙量高、破坏力大,往往对房屋、农田、
1。

山洪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山洪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山洪灾害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山区降雨过多、河流湖泊等水域防洪能力不足,导致水体暴涨,形成猛烈的水流,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的发生往往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本文将对山洪灾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预防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一、山洪灾害的原因1. 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地貌:山区地势陡峭,沟壑纵横,地表坡度大,这些特点使得山洪水能迅速集聚并加快流速,增加溃坡、崩塌和山体滑坡的风险。

特别是在陡峭的河谷地形中,山洪的危害性更为严重。

(2)气象条件:降雨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强降雨是山洪灾害的主要诱因,特别是持续性降雨或暴雨,如集中降雨量超过本地区降水量的50%以上,将会使地表产生大量径流,增加山洪的危险性。

(3)地质条件: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岩石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河床堆积物性质差异大,易形成狭窄、深切的河道,水流通畅受阻,增加溃决和冲刷的可能。

2. 人类活动因素(1)乱砍滥伐:过度的森林砍伐和滥伐导致植被减少,土壤流失加剧,使得山区土壤质量降低,抗冲击力减弱,增加了山洪灾害发生的风险。

(2)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山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往往存在农田压缩、山地开荒等问题,土地过度利用增加了山洪发生的可能。

此外,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可能使得城市成为水的“漏斗”,加剧山洪的危害。

(3)水库囤积:大规模水库建设和囤积导致水体堆积,加剧了山洪的冲击力,一旦水库溃坝则会造成更大的灾害。

二、山洪灾害的预防方法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大力发展水土保持工程:通过植树造林、草地建设、沟道治理等措施,提高山区的植被覆盖率,增强土壤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完善防洪设施:加强河道治理和堤防加固,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

在河道交汇处设置泄洪闸门,合理引导洪水流向,减少冲击力。

2. 建立科学监测系统(1)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体系:对于降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早预警强降雨,提前准备应对措施。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及防治探讨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很多山丘的国家,全国面积的2/3都是山丘,因此中国的自然条件特别繁杂,降雨时段也特别集中,非常容易遇到极端的天气状况。

这就造成中国的山洪灾害持续的发生,山洪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始终是中国防汛工作的薄弱程序。

针对山洪灾害所使用的防治方法已经迫在眉睫。

文章对这几年来山洪灾害的产生成因和防治措施实施了讨论。

关键词:山洪灾害;成因;防治引言:山洪灾害就是因为大区域的在山丘地区降雨因此导致的滑坡、泥石流等导致的灾害。

这种灾害给人民的经济与生命、财产安全导致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想要全面的发展山洪灾害防治措施的的工作,那么就一定要综合认识山洪灾害的成因,从而有效的提升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

1、山洪灾害形成的原因山洪灾害关键出现在地形地质构造相对繁杂的山坡或丘陵区域,其产生的因素关键有分为两个重要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从自然因素出发:①降雨原因:导致山洪灾害的一个直接原因和激发条件就是降雨,降雨量大也就说明着强度大、激发性相对强而且集中降雨的时间,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非常容易出现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第一,由于降雨的历时相对长,所形成的径流量相对大,雨水对土地、岩体的侵蚀作用相对大,造成产生的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相对严重。

②地质地形原因:山洪灾害产生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不利的地形地质原因,在中国山丘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2/3 以上,第二,中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以阶梯状分布。

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过渡的地带和拥有大山系与边缘地带,山地的坡度从 30°~50°,而且河床相对陡,容易产生山洪灾害。

因为中国的地质结构相对复杂,断裂发育,关键以纵向的结构与歹字型的结构相对突出,对泥石流的产生与活动有着控制作用。

而软硬相间的岩石分布区域更加容易受到风化作用,遭受的侵蚀会更加强烈,这样的地质结构非常有利于产生山洪灾害。

从人类活动方面出发:因为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索取与日俱增,过渡的滥砍乱伐与对部分开荒、工程建等活动造成之前的地质结构出现了改变,改变了地形、地貌导致了某些区域非常容易出现山洪灾害。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作者:强菲等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年第03期摘要:陕南秦巴山区受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对陕南28个县(区)的县域地质灾害区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其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得出结论:地质灾害沿主要河流、断裂、交通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呈“带状”分布;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1 000 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随年平均降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年平均降雨量小于800 mm的区域灾害点密度最大;多数滑坡主要发生倾角范围在为20°~ 40°范围内;崩塌主要发生在多数崩塌倾角范围为40°~ 60°范围内;地质灾害集中发育于中低山区;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泥盆系和元古宇地层岩性区;断裂的规模越大,对其两侧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也越大,深大断裂凤镇-山阳断裂带灾害点密度最大;宝成铁路两侧1 km范围内灾害点密度最大。

分析结论为陕南移民搬迁提供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依据。

关键词:陕南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中图分类号:P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1683(2015)03-0557-06Abstract:Due to the impact factors such as climate,hydrology,geomorp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lithology,and human activities,geological hazards occur often in Qinling-Daba mountain area.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geological hazard regionalization in 28 counties or districts of south Shaanxi Province,and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ies of geological hazard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hazards and impact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geological hazards show banding distribution along both sides of main rivers,fractures,and roads;(2)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ccur mostly in the are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less than 1000 mm.The hazard den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verage annual rainfall,and the hazard density is the greatest in the area with an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less than 800 mm;(3) most of the landslides occur in the slopes with an angle between 20 to 40°;(4) most of the collapse occur in the slopes with an angle between 40 to 60°;(5)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mountain area,and in the lithologic units of Devonian and Proterozoic eonothem;(6) the effects of fracture on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n its sides enhance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fracture;and(7) the hazard density is the greatest in the Fengzhen-Shanyang deep fracture and the area within 1 km to the Baoji-Chengdu railway.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eliable basis for the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in migration relocation.Key words:Qinling-Daba mountain area of south Shaanxi Province;geological hazards;geomorphology;lithology;geological structure;human activities陕南秦巴山区受内部风化破碎的地层岩性、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纵横交错的断裂构造及外部区域性气象水文条件、剧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因素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强烈、个数较多、灾害频发[1-6]。

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

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

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特点及防治思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张志彤一、我国山洪灾害的成因山洪灾害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其形成、发展与危害程度是降雨、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社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1、降雨因素降雨是诱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和激发条件。

据研究分析,山洪及降雨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关系密切。

降雨量大,多数情况下意味着雨强高、激发力强,在一定的下垫面条件下,易产生溪河洪水灾害、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降雨强度大,降雨迅速汇聚成地表径流引发溪河洪水,而泥石流的发生与前10分钟和1小时的降雨强度关系十分密切。

降雨历时长,产生的径流量就大,雨水对土体、岩体的侵蚀作用就强,山洪、泥石流、滑坡就比较严重。

据统计,山洪灾害发生次数在暴雨频发的东部季风区约占全国灾害总数的82%,其中溪河洪水灾害66018次,占全国的81%;泥石流灾害10558次,占全国的79%;滑坡灾害14566处,占全国的88%。

2、地形地质因素不利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山洪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我国山丘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自西向东呈现出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过渡的斜坡地带和大山系及其边缘地带,岭谷高差达2000米以上,山地坡度30°到50°,河床比降陡,多跌水和瀑布,有利于山洪灾害的形成。

我国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以纵向构造和歹字型构造最为突出,对泥石流的形成和活动起着控制作用。

软硬相间岩石分布区更容易风化,侵蚀也更强烈,特别有利于泥石流和滑坡的发育,是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高发区。

3、经济社会因素由于受人多地少和水土资源的制约,为了发展经济,山丘区资源开发和建设活动频繁,人类活动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剧烈扰动,导致或加剧了山洪灾害。

山丘区居民房屋选址多在河滩地、岸边等地段,或削坡建房,一遇山洪、泥石流暴发或发生滑坡,极易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浅议山洪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浅议山洪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浅议山洪灾害的成因与防治摘要:山丘区阵性降雨特征明显,易产生暴雨洪水,洪水暴涨暴落,导致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

文章从山洪的成因、类型、成灾特点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论述,对山地区域了解和防治山洪灾害提出了方法建议,可为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标签:山地地貌区;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防治措施1 山洪的定义和类型山丘区地形海拔高程变化幅度较大,不同高程之间气温差异亦较大。

雨云层遇此地势在抬升期间因云层温度降低而降雨。

较大量级降雨在坡面地表径流汇集成的冲沟或河谷洪水称山洪。

由于山区坡陡、沟床比降大、沟谷短、汇流迅速,因此,山洪具有暴涨暴落,历时短、流速大,又常含大量泥沙的特点。

根据水流含沙量大小,山洪可分为两种类型。

(1)高含沙水流:水流含沙量在5%~30%之间。

其形成有两种途径:一是含大量泥沙的地表径流汇集沟谷而形成;二是泥石流流出沟谷后,大量粗颗粒泥沙沉积,细颗粒泥沙随水流进入河道形成。

这种类型的山洪常常严重破坏山区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造成河流改道或河床严重淤积,洪水漫堤及水库漫坝失事等灾害。

(2)洪水:水流含沙量小于5%。

这种类型山洪,在大范围降雨后,洪水进入冲积扇上较大河流,由于河床坡度突然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影响洪水下泄,造成洪水泛滥。

2 山洪灾害分类2.1 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大量土体或岩体,因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渗入,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速度一般缓慢,但其对村庄及其他工程设施的危害相当大。

2.2 崩塌:俗称啸山、片山、山崩。

是山丘斜坡上的土体、岩体稳定失衡,急剧发生快速移动现象。

2.3 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的流体,具有暴发突然、历时短暂、搬运、冲击、淤埋能力都很强的特点。

能在很短时间内将数百万或千万立方米砂石碎块,连同其所经地段冲毁破坏的一切物体推出沟谷,堆积于平缓地带或倾泻于河道中,是破坏性最强烈的山洪灾害。

3 山洪灾害主要成因各类山地洪灾主要是由山地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决定的。

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和规律及防治对策

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和规律及防治对策

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和规律及防治对策作者:李平一、秦巴山区自然情况1、地理位置秦巴山区地处我省南部,北接关中平原,西起甘肃,东临湖北、河南、南与四川、重庆市相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5°29′-109°04′,北纬31°42′-35°05′之间的广大区域,陕南秦巴山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个市及宝鸡市的风县和太白2县,面积7.56万km2,人口约899.5余万人.2、地形地貌秦巴山区位于秦岭——印支褶皱带,受其构造影响,境内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特征表现为间歇性差异升降运动。

在地貌上表现为台阶状地形及河谷阶地,地势势南北高,中间低,其间河谷深切,陡坡,为崩塌、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

境内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体多为强风化千枚岩,破碎、松散,地质灾害十分发育。

秦巴山区绝大部分属长江流域,其中汉江是最大的水系,其次为嘉陵江水系。

3、气候气象秦岭山脉是我省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秦巴山区因受季风气候的控制,具有暧温带与北亚热带两个气候带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3-16℃,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0℃,年降水量在700-1200毫米,暴雨中心主要分布在米仓山一带,最高达1400毫米,雨量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6-60%。

秦巴山区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带,受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经常出现局部地区的突发性降雨,极易形成灾害型天气.自古以来,秦巴山地区是山洪灾害的高发区和易发区,与其它地方相比,有着特殊的成灾机理和发展规律。

秦巴山区地处我省南部,北接关中平原,西起甘肃,东临湖北、河南,与四川、重庆市相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5°29′-109°04′,北纬31°42′-35°05′之间的广大区域,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个市及宝鸡市的风县和太白2县,面积约7.56万km2,人口约899.5余万人。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引言秦巴地区是中国南方大地震活跃区之一,全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大,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与成因。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分布范围秦巴地区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三省区,其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比较高。

分布类型秦巴地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类型。

其中,崩塌和滑坡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两种类型,覆盖范围最广。

分布特点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多发性: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同时存在且频繁发生。

2.局部性: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呈不规则状,一般局限于山区和山前地带。

3.区域性:地质灾害分布呈带状,随地形变化而变化。

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秦巴地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秦巴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元谋隆起、大渡河隆起、大巴山隆起、九龙山隆起等地质构造。

这些构造在不同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岩层断裂、褶皱和变形。

这些构造形成的断层和裂缝,在地震、地表潜水、降雨等因素作用下,易于形成地质灾害。

地形地貌秦巴地区是中国地形最复杂、地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其地形起伏大,地势陡峭,山地、高原、盆地等地貌独特。

其中,高山、陡峭山地、深峡、峡谷等地区地势陡峭,岩性软弱或破碎,易于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气候环境秦巴地区气候潮湿,雨水充沛,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水蒸气相继出现。

降水的规模和分布不均匀性,进一步增加了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和范围。

同时,夏季台风和雨带频繁来袭,也加剧了地质灾害。

人类活动随着人类的活动,我们对自然环境进行了改造和破坏,例如,在开发土地、植树造林、开挖矿井等人类活动中,为了方便操作,破坏了山地的坡面结构,减慢了山地的自然复原速度。

这些人为因素也使得秦巴地区的地质灾害更为频繁、更为严重。

地震活动秦巴地区地震频繁,是中国南方地震活跃区之一。

地震对于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和规律及防治对策作者:李平一、秦巴山区自然情况1、地理位置秦巴山区地处我省南部,北接关中平原,西起甘肃,东临湖北、河南、南与四川、重庆市相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5°29′-109°04′,北纬31°42′-35°05′之间的广大区域,陕南秦巴山地区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个市及宝鸡市的风县和太白2县,面积7.56万km2,人口约899.5余万人.2、地形地貌秦巴山区位于秦岭——印支褶皱带,受其构造影响,境内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特征表现为间歇性差异升降运动。

在地貌上表现为台阶状地形及河谷阶地,地势势南北高,中间低,其间河谷深切,陡坡,为崩塌、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地形地貌条件。

境内的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体多为强风化千枚岩,破碎、松散,地质灾害十分发育。

秦巴山区绝大部分属长江流域,其中汉江是最大的水系,其次为嘉陵江水系。

3、气候气象秦岭山脉是我省南北气候的自然分界线,秦巴山区因受季风气候的控制,具有暧温带与北亚热带两个气候带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3-16℃,极端最高气温41℃,极端最低气温-10℃,年降水量在700-1200毫米,暴雨中心主要分布在米仓山一带,最高达1400毫米,雨量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6-60%。

秦巴山区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带,受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经常出现局部地区的突发性降雨,极易形成灾害型天气.自古以来,秦巴山地区是山洪灾害的高发区和易发区,与其它地方相比,有着特殊的成灾机理和发展规律。

秦巴山区地处我省南部,北接关中平原,西起甘肃,东临湖北、河南,与四川、重庆市相连,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05°29′-109°04′,北纬31°42′-35°05′之间的广大区域,包括汉中、安康、商洛3个市及宝鸡市的风县和太白2县,面积约7.56万km2,人口约899.5余万人。

自古以来,秦巴山地区是山洪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与其它地方相比,其山洪灾害有着特殊的成灾机理和发展规律。

二、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成因山洪灾害是指由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包括溪河洪水泛滥、泥石流、山体滑坡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毁坏,以及环境资源破坏等自然活动,它具有突发性强,预测预报难度大;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季节性强,频率高;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范围集中,灾后恢复困难的特点。

秦巴山区的山洪灾害主要为暴雨所形成,它与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其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在大气环境、地理环境、地形地貌以及不合理人类生产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导致的秦巴山区山洪灾害频频发生。

1、受大气环流影响。

秦巴山区降水的水汽供应,主要来自孟家拉湾和南海两处海洋源地,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随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带来了大量的孟家拉湾和海南的水气,在冷暖锋相遇时,锋面台升,大气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往往形成强大的暴雨。

在夏秋之际,秦巴山区正处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范围之内,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低槽相互作用,形成当地7、8月暴雨的主要原因。

1983年8月13日汉江发生的洪水,主要是由于西风带大气环流的季风转换提前,形成秋雨连绵,同时保持着夏季环流的特点,长时间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冷、暖空气的交汇,加之大气中低层的低涡云团存在,切变活动于秦岭以南地区,加上台风天气系统又多次波及当地,形成强大的连阴雨暴雨。

2、地理环境决定。

横亘在陕西的秦岭是中国南北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它像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

在冬季秦岭阻挡了寒潮的南下,而夏季从海洋吹来的东南风盛行时,秦岭南坡便成为迎风坡,当暖湿空气被迫沿着秦岭南坡爬升时,便会给秦巴山区带来较多的降水。

3、地形地貌类型所致。

秦巴山地大部山体从海相岩层发育而来,长期以来风化严重,重力崩塌、错落滑坡活跃,地面主要为松散的残积、堆积物;加之山体高耸,纵深错综复杂,于是雨季山洪频发,并常伴有泥石流灾害。

4、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引起山洪灾害频率增加。

由于人类的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导致秦巴山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恶化,大量的森林植被被毁,使山体植被涵养能力降低,抗洪能力非常脆弱,稍有暴雨发生,就会发生洪水,诱发滑坡、泥石流,降雨成灾频率随着森林植被破坏程度而增加,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185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间,秦巴山区发生过水涝灾害76次,平均28年一次,而20世纪中期以来,平均5年一次,频率大为提高。

目前,秦巴山区虽经过多年的封山造林,森林覆盖率虽然已近40%,但多为反复砍伐后的杂灌林及萌生性幼树,对水土的保护效益较低,山洪灾害发展的趋势并没有减弱。

5、规避自然灾害意识不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近年来,在工程建设中,挤占河道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洪水的下泄能力,常常是小水大灾,特别是一些群众建房选址规避灾害的意识不强,在滑坡地段和临河建设选址,造成意外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6、居住分散,防洪保障能力差,救灾手段有限。

秦巴山区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集约化程度低,人口居住分散,防洪、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差,抵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低,特别是高远山区,通信保障能力差,信息传递速度慢,规避山洪灾害第一反应时间晚,防汛抢险应急能力差,救灾的技术手段有限。

7、防洪保安设施差,防洪隐患多。

防洪设施设防标准低,除了少数重要城市、集镇的防洪堤具有防御20年一遇洪水的能力之外,大多防洪堤低于10年以下的防洪标准;防洪设施简陋、质量差,绝大数防洪设施以护岸为主,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群众大会战修建,砌体等级差,防洪能力弱;防洪设施,危堤险段多,许多防洪设施经过多年的洪水冲刷,河床下切严重,堤防底脚多数悬空,成为险堤险段,一遇洪水经常冲毁;很多被洪水冲毁的防洪设施,因没有资金至今无力恢复建设,成为当地不设防的防洪工程;病险水库隐患多,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秦巴山区存在着许多病险水库,成为当地防汛工作的巨大隐患。

三、秦巴山区山洪灾害的规律秦巴山区山大沟深,地势陡峻,河道狭窄,山洪灾害不仅具有一些地方暴雨洪水来势凶猛,陡涨陡落,雨量过程线呈现明显的尖峰状,暴雨洪水的年际变化大,含沙量大的特点外,而且具有以下特征:1、洪水来的早,历时长。

最大洪峰流量的出面时间与暴雨的出现时间相应的,受季风的影响,秦巴山区首先出现暴雨,发生洪水,再自南向北推移,而后自北而南退却,因此,秦巴山区洪水出现的早,结束的晚,通常最大流量出现在6、7、8、9月,个别年份提前于5月的下旬或10月出现,如2005年10月2日安康汉江干流仍出现流量1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流量,部分地方受淹。

2、雨期长,雨量多,强度大,范围广,暴雨频繁。

秦巴山区介入秦岭与大巴山之间,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带来了大量的孟家拉湾和海南的水气,由于在北边秦岭和南边大巴山夹击下,长时间滞留徘徊在秦巴山区,导致这一地区气候温湿,水汽供应充足,经常性出现大到暴雨,且暴雨通常历时长,强度大,笼罩面积大,雨量较大,频频发生大面积的甚至是流域性洪涝灾害。

据陕西省水文局41年资料(1934-1974年)统计,全省出现暴雨的频率且自南向北减少,大暴雨主要出现在秦巴山区,特大暴雨全省各地均可能发生,但仍以秦巴山区出现频率最多,其中汉中市是全省最多特大暴雨的地区。

2002年6月9日宁陕一天降雨量达498.2毫米,超过当地多年平均汛期降雨量的50%以上,为历史罕见。

1981年8月的汉江上游的暴雨,先后出现18次暴雨,其中特大暴雨6次,不少地方日降水量超过100毫米,降雨强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反复次数之多前所未有。

3、双峰型特点。

通过综合反映洪水形成条件和洪水特性的流量过程线,秦巴山区与其它地区相比,其流量过程线不仅呈现明显的尖峰状,而且还具有双峰型的特点,一次暴雨尚未结束,接着又发生暴雨,出现持续暴雨,导致一次洪峰过后,出现新的洪峰,连续发生洪水,加重洪涝灾害损失。

4、致灾因素复杂,成灾损失大。

该地区因暴雨、洪水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发生了“8、13”安康洪水,“6.9”宁陕等特大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就平利县而言,2007年全县受灾范围涉及12个乡镇189个行政村4.5万人,因山洪灾害倒塌房屋675户,1824间,损坏房屋814户,3204间,紧急搬迁145户、25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7506亩,成灾面积2000亩,绝收面积13280亩,粮食减产7070吨,冲毁路基2.58公里,村级道路444条受损,冲毁涵洞453个,冲毁河堤73条、47.5公里,渠道40条、19.5公里,冲毁人畜饮水工程74处、管道53公里,冲毁基本农田6800亩,其中2300亩基本农田不可恢复,冲毁“正大”圈舍11户、980平方米;发生滑坡778 处,因滑坡死亡4人,失踪2人,受伤3人,部分乡镇电力和通讯设施一度中断,全县因山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61亿元,超过全县当年GDPR的20%以上。

四、防治对策山洪灾害由于淹没庄稼,冲垮桥梁、铁路、公路,毁坏房屋及各种建筑物等,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山洪灾害这种的季节性,反复性以及破坏性的特点,历来人们都很重视,秦巴山区由于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仅雨期长、雨量多、强度大、范围广、暴雨频繁,而且山大沟深,地质条件差,是山洪灾害高发区和易发区,当前受全球气候的影响,当地秦巴山区山洪灾害形势愈加严峻,一是汛期提前,来的早,汛情来的猛,未到主汛期就出现较大的汛情,增加了防御山洪灾害的压力;二是山洪灾害经常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愈加严重,越来越成为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制约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巨大隐患,甚至成为影响一些地方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是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防御山洪灾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显现。

1、防治山洪灾害的指导思想:⑴、防治山洪灾害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满足保护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

⑵、实现的目标:确保群众、水库大坝安全、重要城镇、重要交通干道和通信干线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防御山洪灾害的对策⑴、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常识。

通过广播、电视、专栏、讲座、板报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形式,生动直观地宣传山洪灾害的相关常识和防御山洪灾害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山洪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危害,提高人们的警觉性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防护能力,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来避灾、救灾;二是宣传工作制度化、经常性;三是宣传方式力求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四是普及工作要到位,防灾知识普及到每个村和每位村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