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计史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
20世纪有影响力的招贴设计大师雷蒙·萨维尼亚(Raymond Savignac)1907-2002法国人,或许是AGI成员中唯一一位写了一部自传的人,书的名字叫《招贴设计师:一个男人与他的职业》。
早期从事过很多职业,后来在一个制作广告卡通片的工作室工作。
扬·雷尼卡(Jan Lenica)1928-2001雷尼卡是一位多产的波兰艺术家,专长是海报设计、平面设计、书本插图、舞台设计、动画片。
发表很多海报艺术方面的专著,创造了“波兰派海报”这个名词。
尽管他的前半生是在德国从教和生活,但被人们公认为波兰招贴艺术大师。
缪勒·布洛克曼(Mueller Brockmann)1916-1999现代瑞士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
在苏黎世大学与应用艺术学院学习建筑、设计、艺术史。
1936年在苏黎世创办自己的工作室,主要从事平面设计、展览设计及摄影。
1966年,担任IBM的欧洲设计顾问。
赫伯特·罗平(Herbet Leupin)1916-1999瑞士巴塞尔派的海报大师。
早年就读于巴塞尔应用艺术学院,后又在巴黎的保罗·柯林斯培训学校学习。
1938年开始,在巴塞尔当一名自由设计师,主要从事海报设计。
赫伯特·拜尔(Herbert Bayer)1900-1985现代奥地利平面设计的开创性大师、画家、摄影师、建筑师。
早期在包豪斯学习,师从康定斯基。
1927年,创造了Universal纯小写字体。
后担任《Vogue》杂志柏林工作室艺术总监。
30年代末移居美国。
保罗·朗特(Paul Rand)1914-1996美国著名平面设计师,以公司标志设计著称。
他是瑞士平面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之一。
1972年加入纽约艺术总监俱乐部的名誉堂。
创作了很多海报与著名企业形象,其中包括IBM和ABC公司。
尤卡·凡斯拖拉(Jukka Veistola)1946-出生于芬兰的著名平面设计师。
(完整word版)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除了世界现代设计部分。
保证内容最全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框架】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3)美国设计的兴起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2)美国工业设计(3)日本工业设计【设计风格大事年】〖设计萌芽以前〗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1890-1905 新艺术运动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1925-1939 装饰艺术派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1975-至今当代风格【知识点汇集】※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 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后期,由 于受到意大利设计的影响,日本家用电器 产品的设计开始转向所谓“生活型”,即 强调色彩和外观上的趣味性,以满足人们 的个性需求。
PPT文档演模板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1956年柳宗 理设计的"蝴
蝶"凳
PPT文档演模板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80年代是日本汽 车工业的黄金时 代。日本车在世 界市场的占有率 不断扩大,以 “丰田生产方式” 为代表的日本生 产模式引起了欧 美的关注。
PPT文档演模板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二战前日本工业设计简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的民用工业和 工业设计并不发达,很多工业产品直接模 仿欧美的样本,价廉质次,即这时日本还 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工业特色。
PPT文档演模板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由夏普公司的前身生产的 收音机,也是欧美产品的复制品。由于政 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战前日本与德国 关系密切,有些日本人曾去德国学习设计, 将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和教育体系带回了日 本。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 在日本的企业设计中,索尼公司成就斐然,成了日本 现代工业设计的典型代表而享誉国际设计界。索 尼是日本最早注重工业设计的公司,早在1951年它 就聘请了日本最有名的设计师之一柳宗理设计了 Y型磁带录音机。1954年公司雇佣了自己的设计 师并逐步完善了公司全面的设计政策。索尼的设 计不是着眼于通过设计为产品增添"附加价值",而 是将设计与技术、科研的突破结合起来,用全新的 产品来创造市场,引导消费,即不是被动地去适应市 场。
PPT文档演模板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发展
• 恢复期的日本工业设计尚处于启蒙阶段, 优秀设计作品不多。1953年的米兰三年 一度国际工业设计展览曾邀请日本参展, 但日本以不具备参加国际性展览的条件谢 绝。当时日本的许多产品仍是工程师设计 的,比较粗糙。
工业设计史大事年表
能性相一致;弯曲,“比利时线条”/“鞭线”,结构 巴黎地铁“地铁风格
和构造相联系;威:不排斥装饰,“合理”地应用装饰 ”,1908年设计咖啡
以表明物品的特点与目的。吸取东方的风格与哥特式建 几;盖:蝴蝶床、彩
筑的结构特点,结合自然形式;偏爱强烈的形式表现而 饰玻璃花瓶;布鲁塞
不顾及功能的倾向;与新艺术从生物中获取灵感的思想 尔塔赛尔住宅室内;
格:相信艺术家具有“将生命注入机器产品之中”的力量, 主张“艺术家的感觉与技师的知识必须相结合,以创造出建
筑与设计的新形式”。“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 格罗披乌斯:1910 工业界,否则一个建筑师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包:3个观 年法古斯工厂、“ 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 阿德勒”小汽车。 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2个目标:打破艺术界 布劳耶:钢管椅
形式来象征机器的效率和理性,反映工业时代的本质特点。 车
产品的设计要适合于它的目的性,适用于所用的材料,适用
于生产工艺,形式要服从功能等。这些实用物品被称为“优
良设计”。
商业型设计就是把设计完全看做一种商业竞争的 手段,设计改型不考虑产品的功能因素或内部结 构,只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刺激。
伊姆斯:可重叠 椅,垫脚凳。
波普风格主要体现于与年轻人有关的生活用品或活动方面,
如古怪的家具、迷你裙、流行音乐会等。
从设计上来说,波普风格并0不是一种单纯的、一致性的风 穆多会:"用后即弃
格,而是多种风格的混杂。它追求大众化命不凡的清高。
在设计中强调新奇与独特,并大胆采用艳俗的色彩。 1977年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出版了《后现代建筑的语言》
助使脱离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混杂的“折衷主义” 风格;对机器的态度十分暧昧,产品设计要反映出手 工艺的特点,而不论产品本身是否真正是手工制作, 同意机器是无法避免的;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 的设计改良运动;首先提出“美与技术结合”的原 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强调“ 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将手工艺 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局限性)
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近现代景观史》课程论文2014.1专业景观学班级景观学120 学号10122723姓名郑子寒开课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任课教师方田红成绩_________论文题目: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发展历史研究论文要求:一、从以下范围中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1. 1840年以来我国景观设计的发展与演化可分阶段地论述设计思想(理念)的演变、代表性设计师、代表性作品2. 世界各国的景观设计教育3.中外近现代景观设计对比分析4.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对比分析5. 日本(或其他课堂上没讲到的国家)近现代景观设计史可分阶段地论述设计理念的演变、代表性设计师、代表性作品二、字数不少于3000字,字体宋,小四号,A4纸打印;三、文后注明参考文献;四、严禁从网上直接拷贝、粘贴。
评分标准:1. 90-100分——选题得当,结构严谨,论述充分。
2. 80-90分——选题得当,结构较严谨,论述较充分。
3. 70-80分——选题较得当,结构较严谨,论述基本充分。
4. 60-70分——选题较得当,结构较松散,论述不充分。
5. 60分以下——选题不当,或结构混乱,论述较浅。
目录:一:研究背景古代日本景观设计近代日本景观设计2.1近代西方景观设计的发展2.2受西方影响的日本景观设计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借鉴意义二:发展阶段及代表作品1.二十世纪初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二战后初期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2.1发展背景2.2社会思潮2.3代表人物及作品2.3.1野口勇2.3.2罗伯特·穆拉色现代日本景观设计的发展3.1社会背景3.2理论发展3.3代表人物及作品3.3.1户田芳树3.3.2三谷徹三:启示及借鉴日本近现代景观设计史学生姓名:郑子寒指导老师:方田红摘要: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领邦,日本历史上曾以华为师,传统建筑与景观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的开放,日本的景观设计发展也逐渐受西方影响而西化,发展至今,日本景观设计不仅吸取的西方景观设计的风格,也融入继承着自身传统文化,对正处于开放时代,接受着西方文化冲击的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广告设计的风格浅析
言严谨, 印刷技术的完全掌握及强化视觉心理要素的构成。 9 4 l 6 年 为东京奥运会制作 的标志和招贴海报正是他设计理念的结晶。 龟
仓雄策先生的作品有极强烈的现代性又有 日 本传统面的简洁、 象征
二、日本广告设 计的发 展及 风格变化
有失去 自我, 强调平面性、 注重余白、 追求平淡东方神秘色彩的阴
他的招贴广告作品充满了奇诡 、 神秘和潜意识虚幻多彩 柔之美的意境。这个时期是 日本广告设计的十分重要的酝酿准备阶 面设计师。 中 是他作品鲜明的文化特 段。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算是 “ 浮世绘”了, 作品几乎全部采用朴素 的风格。东洋式的自然和人的 突与融合,
一
饱满, 善于用现代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去重新发掘传统的精华, 找到
切都等待着重新开始。 从服装到文化产业, 人们的兴趣发生着变
东西方的接洽点, 并用原色和 司色原理去解释空白的运用, 从他作
品中可看到两种最基本的视觉特色: 以西洋设计理论为根底的几何 式结构和日本传统文化冷暖色的对比、 类似明度色并置的色彩运用
论文选萃 本 目 任 辑张 栏责 编 越
日本广告设计的风格浅析
文/ 晖 ( 京农 学院 赵 北
摘
要 : 广 告是 传递信 息的 一种宣传 形式 的总概念 。 绘画 、 在 建筑 、 设计 界里 , 国界的 概念
消失了, 人与人 之间拉 近了距离 , 是一种 无国籍 的 、 代部 分语 言的视 觉 表现传 它 替 达。从某 种角度而 言。 以说是 某个历史时 空中文化精 神的 集中显 现 。 可
现代形态。 他的这种意识与他对日本传统艺术的平面性、 虚拟性、
意向性的自觉意识是分不开的。 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先生, 又是以平面设计语言的核心 “ 面 来
日本美术史
(图8)1987年福田繁雄招贴展 / (图9)福田繁雄,日本松屋百货招贴,1999年
1945年的胜利,1975年
(图4)福田繁雄作品展《F》海报系列(部分作品)
(图5)京王百货宣传海报,1975年 / (图6)"UCC"咖啡馆海报,1984年/ (图7)福田繁雄作品展,1986年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 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 了一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 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 力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上图为尼康公司 1957 年生产的S P3 型照 相机;中图为佳能公司 1961 年推出的“Canonet” 相机;下图为1954 年 产德国莱卡M3 型照相 机。
4、飞速发展时期(60年代之后)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伴随日本工业化和战后不断向西方学习 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但并不是西方设计模式的复制。20世 纪60年代后,日本的电子工业、造成工业、汽车工业、机 器制造业等迅速发展,并在世界市场迅速站稳脚跟。 1958年,日本的黑白电视机产量达到一百万台,1963年突破 500万台,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成为日本生活中的三大 件.1968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入富裕社 会时期.在这种经济背景之下,日本设计从战后的以模仿为主, 成长为世界设计界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
各国设计简史2
意大利设计概述
● 3.设计理论界力量雄厚
● 意大利的设计评论界在战前就已经成形,以建筑和设计为主题的《多姆斯》杂志创刊于1928年, 战后更成为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力量。艺术史专家卡罗●阿甘、基罗●多福尔斯、翁贝托●埃 可等人都是比较重要的设计评论家,他们形成了意大利语的评论中坚,对于设计的信息传播评论 标准的建立,价值观的公正导向空国
意大利设计分类
● 3.工业设计
● 意大利在工业设计方面也深具实力。意大利工程师阿尔方索●比亚列提根据路易吉●德●庞蒂的专利而 设计的摩卡咖啡壶,可列为意大利最成功的产品设计之一。自从1933年首次推出以,来,迄今仍在生 产,并在世界各国销售。除了奥利维蒂出品的打字机等产品引领了世界办公设备的设计潮流之外,阿 列西出品的炊具和餐饮用具,阿特卢斯、阿特米德、佛洛斯、鲁斯普兰等公司出品的灯具,布里安维 伽公司出品的家用电子设备,丹尼斯出品的家居用品,卡特尔出品的各种塑料制品,扎尼-扎尼出品的 各种金属厨具和配件,也都深受各国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意大利设计概述
● 5.设计师们特殊的教育背景
● 另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大多数设计师的“设计"技能都是自学得来的,他们的教育背景有建筑、 工程、视觉艺术,有些人是飞机工程师,有些人是赛车驾驶员,却偏偏鲜少有从“设计学院"毕业 的。这是因为意大利高等院校里的“设计"学科,直到1980年代才正式确立。长期以来,意大利 的设计教育比较集中于少数几所学府,特别是工科型的米兰理工大学建筑系,这种高度集中的设 计教育模式也是意大利独有的。一代又一代意大利产品设计师、建筑师、时装设计师汽车设计师 都是从学院毕业的。因此意大利的设计师往往很容易跨界。建筑师设计,家具产品设计师设计时 装,平面设计师、设计建筑时装设计师设计汽车比比皆是,没有人会大惊小怪。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汇总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框架】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3)美国设计的兴起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2)美国工业设计(3)日本工业设计【设计风格大事年】〖设计萌芽以前〗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1890-1905 新艺术运动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1925-1939 装饰艺术派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1975-至今当代风格【知识点汇集】※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
论田中一光的现代设计遇见传统文化
论田中一光的现代设计遇见传统文化摘要:我们在做自己的设计的同时也有必要了解外国的设计发展,探讨可取之处,用以增进我们的专业进步和发展。
本文就是以探讨田中一光的设计风格和理念的解析以及日本文化下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的完美结合和对接,致使现代设计更为贴合民族特征和个性,成为独树一帜,风格独特优美而优秀的现代设计。
关键词:传统工艺;现代设计1.田中一光设计概述与设计理念对于日本设计界来说,田中一光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让世界知道日本的现代设计。
无印良品的崛起验证了田中一光的设计猜想,繁复浪费的所谓现代设计方式遭到消费者的厌倦,随之他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将日本设计进一步推向世界,在独特的日本设计里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田中一光的设计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艺术性,他擅长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搭配在一起做设计,他的作品不仅有很强的民族性,而且能够把民族性和时代性用完美结合。
他把现代设计观念揉和到日本传统艺术中,作品带有明显的个性、优雅、素净和单纯,富有一定的表现主义色彩,设计语言简洁洗练、意境清新、形式优美,在融合东西方传统美学观念与东西方文化特征之间,有独到的思路与手法,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以及鲜明的个性,在日本设计界掀起了一场对传统精神的再创造运动。
1980年代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鼎盛期,针对大众过剩消费带来大量浪费的社会现实,田中一光敏感地觉察到设计可以介入大众生活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作用,从日常角度人手,倡导“资源循环再利用”,为企业提供了将设计转化为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方法,更从基本观念人手向社会灌输了“合适就好”的生活方式新理念,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
这种影响力随着“无印良品”企业的不断壮大,继任者原研哉与时代并进的广告更新,其范围还在持续扩大。
可以说,与那些海报作品相比,由田中一光一手策划和缔造的“无印良品”也许才是他一生最好的代表作,它实现了他提倡的“设计定要向社会发言”的理想。
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与新艺术主义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收到日本传统设计的印象较大,能找到东方艺术的痕迹。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更加抽象和富有个人表现.
四.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国际风格)
1新建筑风格
(芝加哥学派)
2荷兰”风格派”
3”俄国构成主义”
4包豪斯风格
(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⑸⒈法国装饰艺术风格
⑵美国装饰艺术风格
(3)英国的装饰艺术风格
⑹美国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设计风格)
⑺⒈功能主义风格
(美国)
⒉德国的新功能主义风格
⒊英国的当代主义设计风格
⒋美国有机现代主义风格
⑻.日本的设计主义
⑼.有机现代主义风格
⑽.意大利艺术化设计风格
1880——1940年
1871年
1917-1931年
1917
191年代
二战后
二战后
二战后
二战后
20世纪50年代
1925年
1951—1957建立
弗兰克.莱特
彼得.贝伦斯
勒.柯布西那
格罗佩斯
米斯.凡德罗
沙利文
兰克.莱特
蒙德里安
罗塞尼.尼佐里
1功能主义原则
2“形式服从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是现代主义对设计形式的主要观点,追求形式简约和简单的几何造型.
3重视设计对象的成果核算
注重功能的简洁实用,”形式追随功能”.”重视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空间的利用.反对单纯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用纯粹的几何形式和单纯色彩来探索现代主义设计的新形式语言
米士杰 推荐书单 4-28
宣传美术从业者必读参考书籍(日文)设计类1,《フライヤーのレイアウト》该书为电影、展览会、舞台剧海报的设计类参考书,介绍了很多精彩作品的同时,详细分析了其配色、版式、整体基调把握等诸多方面。
2,《雑誌をデザインする集団キヤップ》该书以惊人的饱满感,大量介绍了日本最著名的书籍装桢设计公司cap的作品。
其作品量让人咋舌。
其中不乏具有颠覆性的版式设计。
3,《Commercial photo Data base Annual》(2004-2008)该书恐怕是日本设计平装书中最值得拥有和珍藏的资料之一。
每年一经问世在3个月内必将销售一空。
因为该书将当年最具代表意义的日本平面以及影视广告全部收录,并且配以一线广告人的精彩解说,看过之后让人大呼过瘾。
4,《日本デザイン史》(彩色版)日本美术出版社的《日本设计史》详尽讲解了从1596年到2000年日本设计的发展史。
行文通俗易懂,并配以大量珍贵图片。
是研究日本图案、设计发展史的第一本教科书。
5,《日本のロゴ》1、2成美堂出版社的日本logo丛书,从企业、美术馆、博物馆、大学、体育相关等诸多方面详细介绍了日本logo发展。
对于图形设计相关从业人员来说是很难得的参考资料。
6,《color scheme handbook》mdn出版集团的书本本精品。
难得的配色教科书。
7,《GR08》2008年日本自由设计师的作品总成。
作为设计界中的“无名氏”们,为读者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设计世界。
8,《all men are brothers》设计《水浒传》,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8位新锐设计人员的作品。
如中东、非洲等国的现代图形设计让人眼前一亮。
9,《ユニクロのデザイン》“设计创造财富”的经典——优衣酷的设计编年史。
让人们明白为什么如此低档的服装品牌却能创造日本第一的富豪——柳井正。
10,《田中一光のデザイン》日本现代设计的代表巨匠,田中一光先生的设计全书。
不必多言。
摄影类11,《藤井保の仕事と周辺》日本摄影大师,藤井保,捕捉空气的猎手。
日本设计发展史
日本设计发展经验纵观日本设计发展史可以发现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45年-1952年的恢复期,二、是1953年-1960年的成长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日本各方面都几乎陷入到瘫痪地步,其工业设计发展亦是如此。
所以说,日本设计的早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手工业行业中,因为战后首先得到恢复的是手工业部门,而设计活动在这些部门中发展较早。
1945年日本创办与副刊了许多种建筑设计与工业设计、工艺美术的杂志,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工艺新闻》。
同年日本工艺协会的成立,并且建立了金漆美术工艺大学时日本由平面设计向工业设计的一个过渡点。
之后日本成立了诸多所设计类大学更加促进了国家设计发展的大进程。
1951年,由日本政府邀请的美国极有声望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赴日讲授工业设计,并且为日本工业设计界亲自示范工业设计程序与设计方法。
该次讲学对日本工业设计师一次重大的促进,通过他的讲学,使日本工业设计师得以了解到世界最新的工业设计理论、技术与状况,取得第一手的感性资料。
同时抓住美国所给予的留学机会,极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其设计的发展。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的成立以及日本的第一次工业设计展览-新日本设计工业展标志着日本工业设计从恢复期进入了成长期。
日本政府在这一时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通产省这个部门。
于1957年通产省成立了一个特别部门-工业设计促进会,用以保护自己的设计不受外国抄袭及企业。
并于同年成立良好设计选择系统,以及优秀产品的证书G级标记。
日本政府在企业早期的设计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典型就是日本索尼公司,在早期就是由政府出面购买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半导体的技术专利,协助索尼发展半导体收音机取得巨大成功。
并且工业设计在公司中本就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工业设计的发展进入成长期其设计人员的工作性质也从以前的单纯外型设计转变到新产品开发,并且与生产部门、市场销售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
日本的现代设计教学PPT
17
●组织、参与国内外设计会议、展览 ●设计教育方面 ●全球化发展
Type your text here
8
第二节:日本现代设计的代表企业
一、日本设计事务所 日本现代设计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集体主义的工作方式。 日本几乎所有重要的设计事务所都设立于大企业内部, 依靠集体的力量尽心设计。独立的设计事务所及自由设 计师更多是与中小企业合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日本GK设 计事务所。
●历史 ●设计理念——创造市场 ●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八大原则 ●向欧美市场进军
Type your text here
14
索尼公司标志
“ Walkman ” 卡 带 录 音 机 , 索尼公司。该设计被认为 是日本设计史上的一座里 程碑,创造了现代设计史 上的一个奇迹
Type your text here
第四章 日本 第一节 日本战后现代设计的发展 的现代设计
第二节 日本现代设计的代表企业
第三节 日本现代设计的特征
“日本设计”一词常会使联想到两类截然不同的东 西。一类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另一类则是批量生产 的高技术产品。
Type your text here
2
第一节:日本战后现代设计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现代设计的起步阶段,它迅速吸 收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将之转化为符合本土、 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优势,从而开辟出了一条不同于任何欧 美国家的独特前进道路。其中,传统艺术与高新技术的融合, 是日本现代设计有别于欧美设计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15
5. 无印良品
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是日本设计始终传递给我 们的忠实理念。无印良品的产品均由再生材料制成,设 计风格崇尚简约、自然。无印良品标志着“无品牌的高 质量商品”,体现了年轻且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人群的 低碳生活理念,强调产品风格的内敛、简约、细腻,又 不失现代性和时尚感。
日本招贴设计发展
福田繁雄反战招贴设计
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日本当代著名设计家,日本平面 设计家协会副会长。他在1981年创作的《日本 舞剧》招贴,使他蜚声艺坛,名载史册。 田中 一光将日本传统戏剧的面具与抽象的几何形作 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成功地演绎了以极其单独 的形态(正方形、三角形、圆)来表现日本舞 女极为丰富情感的创作可能性。整个画面以12 个等分的方格来分割,尔后再用对象斜线来切 割成三角形,结构严谨,疏密有致,色彩对比 强烈而又协调统一。
田中一光;《日本舞剧》
福田繁雄
日本第二代招贴设计家的杰出代表,他在世界招贴设计领域具有很高的声誉。他 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将现实相悖的艺术形象,在正负形的相互作用下使含义出现 延伸或转折,以达到明晰传达信息的目的。他的作品被欧美设计家誉为“经济简洁 又复杂多变”。 福田繁雄的作品富于幽默和哲理,图 形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主题突出, 形象高度概括,色彩单纯明快,具有 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深刻的内涵。《 胜利1945》,是他为纪念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而创作的和平题材的招贴, 在悖意图形中折射出幽默和机智,深 刻地揭示了主题的内涵。该招贴曾获 华沙国际招贴双年展大奖。
战前
战前,日本设计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在二战前,日本的版画艺术发展迅速;有趣的是,当日本的版画艺术 在欧洲大受欢迎并影响到那里的设计时,日本的设计家却在努力把欧洲的 风格搬上画面。在三十年代,卡桑德拉、卡路及装饰艺术的招贴风格渗透 在许多日本设计家的作品中。
战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期,日本设计界开始将西方现代设计的风格 流派同日本的传统艺术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招贴风 格。 战后日本招贴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50年代到60年代 60年代到80年代 80年代至现代
浅谈日本的平面设计
浅谈日本的平面设计[摘要] 日本的平面设计在世界平面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无论在书籍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设计水平。
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除了吸收外国设计的精华,并将这些精华加以消化,同时特别注意挖掘本国传统的设计元素。
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性,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日本设计风格”在很多国家都有较高的影响力。
[关键词] 日本平面设计二战后,日本进入一个和平发展的阶段,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这对产品设计和广告宣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1年松下电器公司老板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后便提出“日本将进入设计的时代”。
经济的高度发展也给日本的设计界带来了很多的机会。
随着现代设计的逐步完善,设计师们发现融合日本民族艺术传统语言的设计作品更能引起世界的关注。
1951年龟仓雄策,原弘,山名文夫等人在东京成立了日本宣传美术会(日宣美),日宣美的成立是为了提高日本的设计水平,挖掘年轻设计师为目的,这给很多设计师以施展才华的机会,田中一光、永井一正、福田繁雄杉、浦康平浅、叶克己、腾井三雄、横尾忠则、松永真石、冈英子、小岛良平等一批设计师诞生。
每年一次的《日宣美展》使日本设计师的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1952年东京ADC(东京艺术指导俱乐部)成立,1953年《IDEA》杂志发行了第一期,同年龟仓雄策在东京近代美术馆举办了个展,并在日本首次指出GRAPHIC DESIGN(平面设计)一词,并被广泛使用。
1950年代日本关于设计的信息资讯很少,设计师要想获得信息资讯就必须自己去挖掘和消化。
这个时期也正是日本设计的转折期,日本设计虽然受到西方设计风格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失去自我,坚持其平面性追求平淡内敛简洁的日式风格,这个时期也正是日本设计的酝酿期。
1960年“世界设计会议”在东京举行,这给当时的日本设计界提供了一个与世界设计界交流并获取信息资讯的好机会。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年的大阪世博成为当时以龟仓雄策为首的日本设计团队的重要工作,在这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设计师,龟仓雄策凭借1964年东京奥运会标志设计和海报设计使日本设计在世界平面设计舞台上崭露头角。
清虚冷艳——田中一光海报设计语言分析
简约概括的形象进而散发出极大的视觉张力,大小不同,各不串连的色块排列于主体形象两边,“多彩的小“与“简洁的大”间的对比,既突出了主体形象,给予其灵气,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这种大疏大密,加强了画面的紧张感,压迫着观者不得不去关注、思考画面视觉语言所传达的信息。
在日本传统设计美学中,崇尚纵横线条引发了几何简约美。
在海报设计中,极具代表性的田中一光于1981年为日本舞乐表演所设计的《日本舞蹈》,仍将歌舞伎演员脸部作为创作对象,画面使用方块、三角等几何块面归纳划分,点缀以圆,色彩单纯明艳,颇有喜多川歌吕“美人头”的遗风;田中一光在画面的分割构成上,注重细节的处理,将代表眼睛的两个半圆以同样的角度向内倾斜。
代表嘴的两个圆上下微错,配以色度之变化,既关照了东方审美需求中的对称性,又带给这位歌舞伎以委婉含蓄的表情;画面由几何式的僵硬呆板感转为富有节奏的生命韵律之美。
当我们长久地凝视这张粉饰的脸,仿佛看到一位正在樱花树下轻歌曼舞的妙龄女子。
对色彩的关切凝练是田中一光海报设计语言中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他深知色彩问的对比或者呼应将会大大影响观者的心理及视觉感受,通过对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调节控制,使色彩本身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深化和升华,使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视觉语言在设计中得到强化显现,寻求一种色彩单纯情境下的明丽和谐之美。
这种关注色彩内在张力的造型手段,使其作品产生一种令人亢奋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情绪,即使~瞬间也能够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例如在作品《第五回产经观世能》中,红、绿、黄、紫等对比色通过减弱明度,增加彩度,而被很好地统一于浓郁的平和之中,在设计语言的范畴上,通过色彩本身的收缩张弛与观者内心的沟通对话,诱导我们远离表面的现象世界,进入艺术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画面情感的丰富性和时空延续性,将不可言传的精神世界转化为视觉语言符号,并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
美是一种由愉悦产生的积极联想,而在联想的过程中,往往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视觉艺术在设计中所强调的恰恰是这种联想。
日本设计大师永井一正
日本设计大师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2010-08-24 11:11说起日本平面设计的图形艺术,便会想到福田繁雄的正负图形和田中一光图形设计。
日本另一位图形设计的偏执者永井一正则是将图形的艺术美发挥到了一种境界,也是日本设计的元老之一。
的确,日本设计的成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偏执狂”。
正是有了偏执才有日本迅速的崛起;正是有了偏执才有日本设计的世界地位;正是有了偏执才会有令人惊艳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井一正(KAZUMASANAGA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作品中,非仅单纯停留在动物的描绘而已,其中还加入了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植物、昆虫、蔬果…等,藉由极为单纯的手绘线条与细密交织的点描,每一次伴随着画者的呼吸,隐然与大自然的广大生命共舞,贴近自然界单纯且更为真实的脉动。
永井一正(KAZUMASA NAGAI)简介:1929年出生于日本大孤1951年就学于东京帝国艺术大学刻专业.1960年参予创立”日本设计中心”,1966年他第一次完成札幌冬季奥运会和冲绳海洋科学博览会的系列设计.从1960年至1988年他获得了JAAC奖、朝日广告奖、每日设计奖、东京ADC会员奖、华沙国际广告招贴双年展金奖、银奖、特别奖、日本艺术文部大臣奖、紫绶褒奖、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金奖、东京国际印刷品设计双年展奖、东京国立控美术馆奖、东京ADC会员最高奖、莫斯科国际招贴广告三年展最高奖、墨西哥国际招贴广告双年展第一名.他的作品被东京国立近代美术、富山县立近代美术馆、姬路市立美术馆等地收藏. 目前为JAGDA副会长、AGI会员、日本设计中心主席.永井先生初期的设计育成主要以「日宣美展」为中心,这个美展是日本平面设计史的重要指标;第16届时大桥正、早川良雄及永井一正皆获会员赏,第17届由细谷岩获得。
尽管当时在〈日宣美的窥探〉、〈日宣美的反省〉、〈丧失个性〉、〈海报可以抛弃了〉…等一片冷酷的批判声中,于1966年第十九届展览后黯然结束,但当时热衷于平面设计的这些中坚设计家-溯自1960年(昭和35年)以原弘、胜见胜、龟仓雄策、河野鹰思为主而结合的1964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设计群,后来都成为推动日本设计功不可没的英雄,创造了至今傲视全球、屹立不摇的坚实设计基业。
各国设计简史1
美国当代设计发展趋势
● 高科技产品的日用化,时尚化和家用产品的智能化 ● 这种现象的出现要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同时也少不了设计师的贡献。 ● 代表:苹果公司
美国当代设计发展趋势
● 走向全设计,可持续设计 ● 为广泛的消费者服务,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当代产品
迪特·兰姆斯
德国设计发展历程
● 20世纪60年代 ● 德国的功能主义原则很快推广到汽车设计领域,例如宝马1500系诶,奔驰230SL
美国设计发展历程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
设计特征: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建筑学派
● 时间: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 背景:1871 年美国大火,急需战后重建,发展高层建筑 ● 实质: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主张以简洁的里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他以大胆
● 贡献: 在建筑材料上:大胆采用钢筋混泥土等新材料,发展高层建筑,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的运用 在建筑形式上:采用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的建筑形式 在建筑理念上:主张形式服从功能,突出建筑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
美国设计发展历程
● 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 ● 设计师的职业化:提歌,罗维,德雷福斯 ● 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
沙利文:卡森皮里斯柯公司,芝加哥大剧院 赖特:有机建筑,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
● 尊重原有环境 ● 利用环境 ● 改变了现代建筑是孤立于自然环境上的突兀空间之上的认识。
美国设计发展历程
● 20世纪30.40年代 ● 装饰艺术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朝鲜战争以后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一形成日本人对于高科技的喜好的文化特征。
日本传统文化讲究三个基本立场,这三个基本立场都反映在日本传统与现代设计中,这三个立场是:
l ) wabi :含义是一无所有、零、有限;
l )日本文化中的东西方文化并存特征;
2 )日本文化中华贵装饰与单纯、俭朴并存特征。对于这个特征,日本学者Masaru katusumie 说:他们(指日本人)把折衷主义当作一种优点来吸收,并且利用折衷主义来增加他们生活的多样性,使生活更加丰富。
日本文化中出现这种双重性,或者折衷性的原因比较复杂,大约可以归纳为几个因素:
如果要了解日本对于文化多元性的容忍水平,从他们对干宗教的态度来看,就可以了解到。日本自己本身的宗教,或者民族宗教是神道信仰;7 世纪开始从中国传人了佛教,很快得到发展和广泛流传;17 世纪前后欧洲人又把基督教传人日本。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三种基本宗教并存,基本没有出现过以某种压抑某种的情况,文化多元的宽容程度可见一斑。从某个角度来说,日本的历史是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使之成为自己文化的组成部分的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
因为日本的文化发展是基于本身文明的基础上,通过几次重大的向外国学习历史而逐渐形成,这样,使日本设计本身包含了几个不同的影响根源,这些根源包括日本自己的文化传统,特别是美学传统,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朴素,讲究美学的精神含义。另外一个根源就是欧美的影响根源,这个根源包括明治维新之后受德国技术影响,战后受到美国和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风格影响,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大众消费文化和德国的理性主义设计的影响,通过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些影响很快就从日本的产品中体现出来。
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非常特殊的形式。
日本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它的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体制,针对日本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的两种设计体制也是双轨并行的。世界上很少国家能够在发展现代化时能够完整地保持、甚至发扬了自己的民族传统设计,也很少有国家能够使两者并存,同样得到发扬光大。日本在这方面为世界,特别是为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样板。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 世纪到9 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字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基于这种模式的。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的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史,造成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
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日本对于传统设计的完整的保护和发展,这种保护体系从战后多年的发展来看,是行之有效的。从总的来看,日本人把不少传统的东西都保存得非常好,并且和现代设计的内容融合一体。比如:日本的传统食品、传统服装、传统包装与平面设计、传统建筑等等,都具有相当高水平的传统保存因素。日本的传统食品,如寿司、甜不辣、米酒、果子(点心)等等,基本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日本的传统服装,比如美丽的和服,包括和服的丝绸、刺绣、印染设计在内,都具有高度的传统性,完全没有受现代服装的影响。日本的包装,特别是传统产品的包装,比如日本米酒、日本礼品、日本糕点、日本陶瓷等等产品的包装,具有相当鲜明的民族特征,在世界包装当中独树一帜,不但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还影响到远东不少国家的包装设计。日本的传统建筑,包括园林建筑和园艺在内,也是独特的、民族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现代设计的道路,是一条双轨并行的道路:传统和现代设计平行发展,互相不干预,但是在可能的时候也互相借鉴。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西方各国迟到了100 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日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众多,在一个小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能够容纳下1.3 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的狭窄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地体现。
直线性形式(rectilinearity )
选择性(selectivity )
减少主义特征(minimalism )
模数体系和标准化特点(modularity and Standardization)
从内向外的设计模式
从细节到整体的设计模式
2 )日本人对于佛教禅宗的信仰― 形成日本人俭朴、单纯、自然的文化。并且喜爱非完整、非规则的美学特点,在思想上也推崇老庄的无为学说,精神上推崇退隐化、自我控制、自我修养、以小我为中心的内心世界和孔孟的大我、次序、仁人、中庸、外部体系同时并存。
3 )日本17 世纪到19 世纪经历了高度商业化的江户时期一这个阶段,日本商业文化高度发展,形成大众、都市文化,形成日本人重视和喜爱奢华平面装饰特征、喜欢商业修饰和大众化的文化特征,是日本设计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特别在平面设计上体现丰富。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日本从1868 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人工业化时代,19 世纪末叶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开始进入辽东半岛,1910 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 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 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人过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有能够进人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真正的设计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特别是1953 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2 ) sabi :含义是永恒、俭朴、功能与形式的合一;
3 ) shibui :含义是严峻品味。指以物写意:俭朴、不卖弄。
以日本的传统建筑来作为例子,分析日本的设计原则和特点是非常典型的。日本的传统住房和用品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设计特征:
紧凑性
轻便性和便携性(portability )
2 )另外一个因素,是日本人的哲学观念影响。他们一向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比较辨证的,宇宙一切都像四季,变化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因此在设计上不追求永世不变的单一标准,而更加具有宽容,在观念上和设计上更加具有高度的弹性。比较多的人对日本传统文化能够顺利地与现代文化接轨,而不象其他亚洲国家那样需要经过痛心疾首地研究,唯恐国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蚕食或破坏非常感兴趣。原因是什
l )色彩丰富的,装饰的,华贵的,创造性的;
2 )单色的,直线的,修饰的,单纯源自俭朴的。 他的这种看法和分析,基本可以说是指出了日本设计的形式风格特征,比较倾向表面分析。对于日本设计形式之所以存在这两个方面的特征,他倒没有做出结论。其实,这两种风格并存的原因,存在于日本文化中的双重性之中,这种双重性是指:
日本的设计具有非常与众不同的特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发展现代设计以来,它的传统设计基本没有因为现代化而被破坏。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一样,都达到几乎完美的地步,无论是日本的陶瓷、传统工艺美术品、传统服装、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设计(如茶道、花道、盆景设计),还是现代设计,如汽车、家用电器、照相机、现代建筑和环境设计、现代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都是令人侧目的。因此,近年以来,不少人对于日本设计的本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日本人自己也对于他们设计的特征和,二生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出版物层出不穷,但是,就某些具体的问题来讲,依然没有得出统一的看法。
2 )现代设计,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日本现代设计― 日本的现代设计是完全基于从外国,特别是从美国和欧洲学习的经验发展而成的。利用进口的技术、为出口服务是日本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和目的。日本现代设计从国内来讲,大幅度地改善了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西方式的、现代化的新生活方式;对国际贸易来说,日本现代设计使日本的出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出口贸易,为日本产品出口树立了牢固的基础,为日本设计树立了非常积极的形象,把战前日本产品质量
么呢?日本文化之所以能够与现代文化顺利接轨,究其原因,归结起来看,应该说有以下几个要点是具有决定作用的:
l )日本的传统文化的基础是大众的,而非贵族的;
2 )日本传统文化的单一种族基础,使这种文化能够穿越阶级隔阂而成为全民的文化。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全国人民都是一个种族,这种高度单一的文化特征,的确大大减少了文化过渡时的种种障碍,国家狭小,民族单一,因而文化比较容易成为全民的。这是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时非常重要的因素。
3 )日本重视集团和团体,而轻视个人,因此文化可以兼而具有活跃和稳定的双重特征。这种因素,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也非常有意义。
日本的几个宗教信仰和历史发展阶段都对日本的设计带来本质的影响作用。比如:
l )日本人传统的神道信仰― 对于自然、祖宗的尊敬和崇拜,形成日本人对于自然风格的高度喜爱,并且形成了干净、整洁的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特征。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 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 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产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需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材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而为什么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也是一个设计理论界非常重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