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村寨踏歌》课件
八年级音乐
![八年级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41b191dcc1c708a1284a44e6.png)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第一课时青春与世界联网学习目标:1、能有兴趣地学习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并能用积极态度学习演唱歌曲,能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大跳音程。
2、能注意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稳定的节拍感和饱满的歌唱情绪。
3、在欣赏作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体验的rap说唱风格。
学习重点:用积极的态度演唱歌曲《青春与世界联网》学习难点:1、唱准歌曲中的大跳音程,切分节奏,附点音符2、在迪斯科音乐中找到稳定的节拍感。
学习方法:聆听、体验、感悟、交流合作、表现学习过程:一、导入:1、观看视频《青春与世界联网》。
2、介绍歌曲二、练一练三、学唱歌曲(一)、感受歌曲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迪斯科音乐的风格。
2、聆听旋律,找出歌曲中的切分节奏(11处),休止符、和后半拍起3、音乐知识切分音、切分节奏型4、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二、)学唱歌曲1、再听歌曲,想一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单二部曲式)2、音乐知识:曲式3、分析并学唱歌曲A乐段·朗读歌词,注意重读音如“打、投射等”、延长音“页、光等”·跟钢琴唱准节奏,再跟音乐学唱,注意唱稳节拍3、学唱B乐段·跟钢琴唱准歌谱·填词唱歌,注意时值要唱完整。
4、连唱歌,注意歌曲的律动感四、教学拓展听一听,它们分别是几段体·《掀起你的盖头来》·《外婆的澎湖湾》·《青春啊青春》感受《花儿与少年》的音乐特色·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多声部的音响效果·用身体的摇荡来体验音乐,感受相同旋律不同音色的呼应演奏过程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后记第二课时蝴蝶飞呀第三单元丝路驼铃课题:丝路驼铃(1)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年级:初一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钢琴、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目标:(一) 对我国西北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主动联系相关学科,探索“丝绸路上”的音乐文化。
(二)能用明朗活泼的情绪和富有弹性的声音背唱《青春舞曲》,知道王洛宾的主要作品和贡献;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梦驼铃》。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453350f78a6529657d531c.png)
• 这段音乐的主题 • 两个
• 这段音乐描绘了什么场景 • 描绘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
景象,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 的青年男女们狂欢歌舞,寓意着对美好生 活的赞颂和信心。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唱一唱 注意音准
月琴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彝族是中国西
南地区一个具有 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 四川、贵州及广 西壮族自治区西 北部。彝族音乐 丰富多彩,富有 特色,舞蹈多与 歌唱相伴。
人பைடு நூலகம்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 2.这种不同的音乐性格是通过什么音乐 要素来体现的?
通过节奏、速度变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谢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作品介绍
《火把节》选自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 第四乐章。作者采用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 以交响手法的发展,写成这部包括四个乐章的 风俗性交响套曲。第一乐章“茶林春雨”。第 二乐章“山寨路上”。第三乐章“夜歌”。第 四乐章“火把节”。《火把节》表现了彝族的 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 火把节 (共22张PPT)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25ed5bb2b160b4e767fcffd.png)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周晓燕(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 南京 210023)【摘要】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层层感受和体验彝族风味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所蕴涵的音乐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与喜爱,以多元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关键词】感受体验;音乐文化;多元评价【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一、教材分析《赶圩归来啊哩哩》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八年级上“村寨踏歌”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姿多彩和独特魅力。
《赶圩归来啊哩哩》正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有着浓郁的彝族风味的歌曲,其旋律活泼跳跃、节奏密集紧凑,四个乐句末尾落在主音、属音或下属音上,突出了调性色彩,并反复采用了彝族特有的衬词“啊哩哩”,以及某些啊哩哩处上滑音的妙用,使歌曲更富民族特色和和生活情趣。
通过此歌曲的学唱初步领略根植于彝族文化土壤所孕育出的独特音乐文化。
二、学情分析受流行音乐的充斥,以及教法和评价的单一,据调查学生对民族音乐教学提不起精神及对音乐文化理解的缺失和偏离的现象仍较为明显,因此对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把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彝族音乐学习活动中,并初步体验彝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本节课值得思考的地方。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初步感受彝族风格的音乐特点,体验彝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使学生乐于参与彝族音乐风格韵味感知的活动,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旋律、节奏、衬词等的特点及表现作用,层层体验其音乐风格。
能用热情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并尝试用边唱边舞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重点唱好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与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五、教学难点积极参与体验彝族音乐学习活动中,并用多种方式亲身表现歌曲。
六、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1.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的节奏感很不错。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02b4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d.png)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村寨踏歌是一种源自中国农村的传统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赶圩归来啊哩哩是村寨踏歌中的一首经典歌曲,歌词朴实真挚,旋律优美动人,是体现农民日常生活情感的典型作品。
这首歌曲记录了农村人民在赶圩时的场景和情感体验,歌颂了农民的勤劳和朴实品格。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感受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领略到村寨踏歌的独特魅力,增进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农村文化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
1.2 研究意义《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蕴含丰富民间文化和乡土情怀的村寨踏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通过深入研究这首歌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教授《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操。
通过学习、理解和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提升对音乐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通过学习这首村寨踏歌,学生可以体会到音乐对人们生活的熏陶和影响,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歌曲简介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歌,歌曲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农民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质朴真实,表达了农民劳动者的艰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中国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首《赶圩归来啊哩哩》歌曲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通过教学这首歌曲,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快乐,增进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ed9c9b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68.png)
村寨踏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赶圩归来啊哩哩》是一首源自黔东南苗族地区的村寨踏歌,该踏歌是一种苗族的传统民歌形式,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苗族地区,踏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歌唱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苗族文化中的踏歌形式,了解踏歌的特点和意义。
2. 感受苗族踏歌的独特魅力,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3.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内容和曲调,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4.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苗族踏歌的音乐片段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苗族踏歌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引发学生对苗族音乐的兴趣。
2.学习《赶圩归来啊哩哩》的歌曲内容,了解歌曲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
3.教授歌曲的歌词,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自行排练歌曲,体验合唱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独唱表演: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独唱表演,让学生展现自己对于歌曲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6.深入探讨:通过学习、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深入了解苗族踏歌的特色和意义,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7.展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开展校园音乐会或者苗族文化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苗族踏歌的魅力。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通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苗族踏歌的特色和魅力。
2.情景模拟: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体验苗族踏歌的情感和氛围。
3.合唱排练:利用小组合唱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合唱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平时的课堂表现、小组演唱和独唱表演等形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表现评价。
2.结合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音乐会或者苗族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展示所学所得。
六、教学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苗族文化的特色,避免歌曲内容和表演形式上的刻板印象和歧视。
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村寨踏歌”为例
![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村寨踏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3ad43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0c.png)
教育界/ JIAOYUJIE2023年第29期(总第541期)▲课例研究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以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村寨踏歌”为例季碧薇【摘要】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单元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可以全面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教学主线,以主题为引,串联整个教学活动,有助于贯彻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培养关键能力。
教师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时,可以依托教学单元,开展大单元教学,让学生在单元大概念的统领下,系统地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作者简介:季碧薇(1983—),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袁灶初级中学。
大单元教学指以单元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音乐教学中,它指将单元内的所有歌曲、板块看作一个整体,按照这一主题整合更多的资源,跨课时、跨年级进行知识迁移[1]。
初中音乐是中学生发展艺术人文素养的关键性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打破各个教学单元之间的屏障,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同时以单元主题概念和教学目标为核心,不断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迁移和转化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核心素养。
本文以苏少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村寨踏歌”为例,浅论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提炼单元主题音乐教学中的大单元教学以整体教学为主,用主题串联整个教学活动,与传统“一课一曲”的比较割裂的教学方式不同,强调教学的整体性,因此教材的整合和主题的提炼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时,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全面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提炼具有探究意义的单元主题。
教学内容不仅要涵盖本单元的知识点,还要囊括全学段教材中与之相关联的内容;不仅要有教材内的知识点,还要与课外资料、生活经验等相联系。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河的故事课件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黄河的故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529c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6.png)
黄河钢琴协奏曲
总结词
这部作品以钢琴为主奏乐器,融合了交响乐和民间音乐元素,表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民族精神。
详细描述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由著名作曲家殷承宗、储望华等创作的一部钢琴协奏曲,以钢琴为主奏乐器,融合 了交响乐和民间音乐元素,表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民族精神。这部作品在音乐技巧和表现力方面都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我国钢琴音乐的经典之作。
黄河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黄河作为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其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国家 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方式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如发展水电 、灌溉、航运等,同时加强生态补偿和环境监测,确保黄河 的可持续发展。
05
黄河的故事在当代的影响
黄河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03
黄河的故事与传说
鲤鱼跃龙门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讲述了一条鲤鱼不畏艰险,通过不断跳跃最终跃过龙门,化为龙的故 事。这个故事寓意着人的成长和进步需要不断努力和拼搏。
河伯娶亲
01
02
03
河伯是黄河的水神,相传他每年都要娶妻,以保持河水的通畅。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河水的敬 畏和祈求河水安流的愿望。
黄河故事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黄河故事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 价值。通过向学生讲述黄河故事,可 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 神,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 自豪感。
VS
黄河故事中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自强 不息、团结协作等精神品质,对于培 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素养具有积 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了解黄河的历 史和文化背景,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 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中华民族的文 化底蕴,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 实的基础。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1f8ac91ed9ad51f01df2dc.png)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9/12/2020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
7.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 曾经以 冰山来 比喻创 作,说 创作要 像海上 的冰山 ,八分 之一露 在上面 ,八分 之七应 该隐含 在水下 。露出 水面的 是形象 ,隐藏 在水下 的是思 想感情 ,形象 越集中 鲜明, 感情越 深沉含 蓄。另 外,为 使“水 下”的 部分深 厚阔大 ,他还 借助于 象征 的手法 ,使作 品蕴涵 深意。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交响组曲
• 组曲和交响曲一样,是多乐章的乐曲。 由交响乐队演奏的组曲也叫交响组曲。 交响曲规模比较大,内容比较深刻;交响 组曲规模比较小,内容大都以描绘性、 娱乐性为主,乐章数量可多可少。交响 组曲有两种:一种是从歌剧、舞剧中选出 的音乐组成的组曲,一种是作曲家专为 音乐会创作的组曲。
唱一唱 注意音准
月琴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彝族是中国西
南地区一个具有 悠久历史的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 四川、贵州及广 西壮族自治区西 北部。彝族音乐 丰富多彩,富有 特色,舞蹈多与 歌唱相伴。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音乐 火把节 PPT(22张)优质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欣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单元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b47910e2856a561252d36f6f.png)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蝉虫歌
• 侗族大歌: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是其主要 特点。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 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 自然根源。它的主要内容是歌唱自然、劳动、 爱情以及人间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的一种和谐之声,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 村寨,很少出现打架骂人、偷盗等行为,人们 甚至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如同陶渊明 笔下的“桃花源”一般。
跳月歌
音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音乐八年级上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eada3e83b3567ec112d8a9e.png)
音乐八年级上册中国共青团团歌:2003年7月22日,中国共产党青年团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全票通过《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为中国共青团团歌。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1《青春与世界联网》4/4拍,欢快有朝气的。
李朝润词,杜小甦曲。
2《蝴蝶飞呀》4/4拍,中速。
词曲:李子恒3《听妈妈的话》(演唱形式:男声独唱),词曲周杰伦。
采用美国黑人音乐rap元素创作的。
4 Rap:黑人俚语,意为“说唱、饶舌”。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纽约,流行于黑人青年中。
它以机械的节奏和鼓点为背景,用快速地诉说押韵的念白代替歌曲中旋律的歌唱,从而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5《花儿与少年》:“花儿”是一种山歌的类型,“花儿与少年”一语双关,比喻青年恋人。
《花儿与少年》是上世纪中叶根据青海民歌《四季调》创编的歌舞曲。
乐曲为管弦乐合奏,旋律优美、节奏明快,不仅展现了青海民歌的艺术魅力和舞蹈音乐的风格特点,还充分发挥了器乐的丰富表现力。
主题一:2/4拍,小快板、欢快地。
主题二:3/4拍,抒情地。
6吉他:又称“六弦琴”。
以抱在怀里弹奏的西班牙吉他和平置腿上弹奏的夏威夷吉他最常见。
现代流行音乐中又出现了电吉他。
7木琴:击奏体鸣乐器。
产生于14世纪,主要流行于东南亚、非洲和中南美洲。
马林巴是木琴的一种,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浑厚。
8切分音:一个音由弱拍(或拍中弱部分)延续到次一强拍(或拍中强部分),改变了原来的强弱关系,称为“切分音”。
在切分音上形成的重音称为切分重音。
常用切分节奏型如:X X X | XX X XX | X X . | XX X XX . |第二单元:草原情曲1蒙古族民歌:大体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节奏自由,句幅宽大,旋律舒展悠长,腔长字少,常用特色衬字,大多为散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2005年蒙古族长调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短调: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特征,有的带有舞蹈性。
2短调歌曲《嘎达梅林》,4/4拍,中速稍慢。
八年级上音乐四单元教学课件
![八年级上音乐四单元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51456d2f60ddccda38a04b.png)
本单元的歌曲欣赏
学习本单元歌曲,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跳月歌
歌曲采自于彝族阿细人的民间舞蹈阿细跳月。该舞蹈是是彝族阿细人最 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 ”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学习本单元后,同学们对我国各民族 不同文化及音乐都有一定了解,更多 的还需要大家自己去发掘了!
—LOGO—
本单元的歌曲欣赏
学习本单元歌曲,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采花
请同学们听音乐,想一想: 1、歌曲中一共用了哪几个音?
五个音,属于民族五声调式。(1 2 3 5 6 )
2、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有什么关系?这种创作手法的名 称是什么?
前一句的结束音和后一句的起始音都用了同一个音,也叫衔尾 式、接龙式;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迥异,造就了多彩的民族文化。
侗族及其民歌特点
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 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 部分侗族。有自己的民间戏曲——侗戏。鼓 楼、风雨桥、风雨亭是侗族的主要标志,侗 族的箫、笛、芦笙是其传统的乐器之一。
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以单声部山歌为主,有一般山歌、 玩山歌、白话、酒歌、伴嫁歌及其他礼 俗歌曲。山歌 侗语称“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 歌的主要歌种。常在山坡上劳动和行 路途中唱,曲调高 亢嘹亮,音域宽广,内容有古歌、放排歌、拉木歌、苦 情歌、反抗歌等,多 为见景生情,即兴编唱。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民歌具有典型的高原风格,一般的,藏族民歌多高亢、嘹亮,声 调变化跨度大。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酒歌、舞蹈歌、诵经调等。
—LOGO—
不同民族及其音乐特点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上四单元《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上四单元《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e86d76b307e87101f696f8.png)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
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表述自己对歌曲风格的感受。
2、学跳苗族竹竿舞,使学生能更好地表达音乐,进一步加深对西南民歌风格的理解。
3、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领略西南民族音乐的独特风韵,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表达对兄弟民族的热爱之情。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能用热情欢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能通过游戏尝试二声部的演唱。
2、能更好的表达音乐,表述对彝族民歌的理解。
能感受不同演唱方式所体现的不同风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赶圩归来阿哩里
导入
1、音像画面《爱我中华》你听到、看到、想到了什么?
生:……
2、师:我国是汇集了56个民族的大家庭,西南地区就汇集了我国近30个少数民族,今天老师就领同学们去一个美丽而神秘的民族。
听……老师会带大家去哪个民族呢?
欣赏《赶圩归来啊哩哩》彝族(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伴着彝家姑娘的歌声,一起走进美丽的彝家山寨。
八上4
![八上4](https://img.taocdn.com/s3/m/1142c6e1da38376baf1fae4a.png)
八上第四单元《村寨踏歌》第二课时《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二、初听范唱: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这究竟是哪个民族的呢?答案就在歌曲当中。
同学们可要仔细听好啰 (播放歌曲)现在,大家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了吗?你知道赶圩是什么意思?2、简介彝族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彝家山寨,去感受彝族的风土人情。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
彝族人世世代代在高山河谷间辛勤的劳作,繁衍生息。
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的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庆丰收或办喜事,人们就穿上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唱啊,跳呀。
参加者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气氛非常热烈。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
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当夜幕降临,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在山坡田野欢呼,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
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彻夜狂欢。
3、欣赏完这段彝族的风情片,谁想谈谈你的感受?小结: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
歌舞是他们表达高兴心情的一个主要方式。
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三、学唱歌曲:1、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两段师:这首歌曲的节奏怎么样呀?那你们愿不愿意跟彝家姑娘一起去分享赶圩归来的那份快乐呢?那好,彝家姑娘唱,我们就为她们伴奏,好吗?2、师提问:你从歌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那你知道“啊哩哩”是什么意思吗?3、下面让我们再来欣赏歌曲的第一段,只要遇到“啊哩哩”,我们就用响板为它加上“xx x”的节奏,好吗?4、同学们的节奏感相当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脚跺出这个节奏呢?好请大家站起来。
5、大家的表现棒极了。
现在,你们能不能手脚配合起来?6、啊,我看有的同学已经能边唱边跳了。
苏少版初二(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五月蝉虫唱得好
![苏少版初二(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五月蝉虫唱得好](https://img.taocdn.com/s3/m/264342a50722192e4536f6d2.png)
苏少版初二(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五月蝉虫唱
得好
导读:本文苏少版初二(八年级)上册音乐课件:五月蝉虫唱得好,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苏少版音乐八上《五月蝉虫唱得好》ppt西南三省包括川、贵、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族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村寨踏歌》教学设计
![《村寨踏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62ac8aa45177232e60a228.png)
《村寨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亲切、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2.通过学习彝族的音乐、舞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3.通过身体的节奏律动,体会音乐的变化,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活泼、热烈的情绪特点并表现出来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的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年暑假,老师去了趟云南,那里真是“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美得让人流连忘返。
在石林,我们遇见了一群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出示图片),他们边走边唱,歌声很有意思。
当女孩们唱起“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飘入歌谱),后边的男孩就用“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飘入歌谱)来呼应她们。
女孩听到后就朝身后的男孩们喊道“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飘入歌谱)男孩很快的接上来“啊哩哩,啊哩哩,赶圩归来啊哩哩”(飘入歌谱),后来他们合唱起这段旋律(出示歌曲,合唱歌曲),伴着夕阳,唱着歌儿,渐行渐远。
后来,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彝族的阿诗玛和阿黑哥在喊歌呢,只要听到有人喊歌,总能一呼百应。
今天,老师把这段旋律整理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喊喊歌,感受一下彝族的风情呢?生:想!(过渡语)同样的歌词,却是不同的旋律,下面我们女生就做阿诗玛,男生就做阿黑哥,尝试喊起来。
二、体验二声部合唱(教师跟唱:女—男—女—男;女整体——男整体;男女合唱)三、学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师:同学们的喊歌喊得真棒,嫣然赛过彝族的阿诗玛和阿黑哥了。
相信你们的喊歌声可以喊开彝族的山寨,下面让我们走近它,去了解它。
1.播放彝族风情介绍(背景音乐《赶圩归来啊哩哩》)2.看完介绍,你们觉得彝族是个怎样的民族?(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师: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
歌舞是他们表达心情的主要方式,你听,就连赶圩归来,他们也是一路欢歌笑语。
3.播放《赶圩归来啊哩哩》(罗宁娜)(提问:这首歌的节奏怎么样?)(欢快、活泼、富有动感)4.对,“圩”指什么呢?(集市)“啊哩哩”贯穿在整首歌曲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有异,广西贺州市人,作曲家、打击乐家。先后在广 西军区文工团、广西歌舞剧院从事音乐工作。代表作有《壮 家小社员》、《赶圩归来啊哩哩》、《新加坡姑娘》等。
歌曲演唱
1
2
3
4
练习二部合唱,注意音高准确、声音和谐。
简谱
五线谱
返回
歌曲学习
1
2
3
4
参考以下舞蹈动作为《爱我中华》编创舞蹈,边唱边表演。
可排成横排,两排可以往同一 方向,也可以往相反的方向。
☞ 合唱部分两声部在音高和节奏上有何不同?演
唱时要注意什么? ☞ 欣赏两个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比较一下, 它们在演唱风格和表现效果上有何不同? 歌舞 摇滚 ☞ 为表现歌曲热烈的气氛,请同学们在所有的衬字“啊
哩哩”处,加上拍手
“XX
X”或其它表演动作。
歌曲学习
☞ 唱唱想想: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有何特点?
落在主音、属音或下属音上,突出了调性色彩,并反复采
用了彝族特有的衬词“啊哩哩”,使歌曲更富民族特色和 生活情趣。
歌曲演唱
简线谱转换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音乐常识
实践活动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简线谱转换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音乐常识
实践活动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返回
返回活动
返回
返回活动
1
☞ 唱唱想想:这首歌的节奏和旋律有何特点?
力,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此外,我们还要了解音程的知识,参与“音乐沙龙”、“爱乐 驿站”等活动。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赶快加入活动吧!
感受与欣赏学习建议 表现与实践学习建议 活动与创造学习建议
《爱我中华》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
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创作的主题曲。歌曲唱出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 兄弟姐妹爱我中华的共同心声。
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组西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音乐作
品。演唱表现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心声的合唱《爱我中华》和表现彝 族赶圩风俗的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
的家乡》和用瑶族民歌素材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还要
用竖笛演奏具有傣族风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从这些作品 中,同学们会感受到西南民族音乐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
舞,是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共同因素。彝、哈尼、白、景颇、佤等16
个民族的音乐也各具特色。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我中华
赶圩归来阿里里
1
2
3
4
5
音程
两音之间音高的距离叫“音程”。
两音先后出现的为
“旋律音程”。如: 1 5
两音同时出现的为
“和声音程”。 5 1
爱我中华
歌曲的节奏密集,旋律活泼、跳跃,富有舞蹈性。表现了彝族人 民热情、爽朗的性格。
返回
简 谱
五线谱
参考答案
歌曲学习
1
2
3
4
5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
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交错林立,音乐文化既各有个性,又相 互混融,呈现出局部单纯简约、整体斑斓多姿的风格,为中华音乐文 化增添了宝贵财富。 西南少数民族多以本民族音乐文化因素为主,与汉族和当地其他 少数民族音乐因素相混融。壮、布依、傣、水、黎等族,主要用五声 音阶,结构比较齐整。民歌中的多声部、乐器中的铜鼓、歌舞中的鼓
歌曲演唱
简线谱转换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音乐常识
实践活动 乔 羽 词
爱我中华
徐沛东 曲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简线谱转换
作品介绍
作者介绍
音乐常识
实践活动 乔 羽 词
爱我中华
徐沛东 曲
歌曲范唱
歌曲伴奏
歌曲演唱
返回
1
2
3
4
☞ 视唱第一段歌谱,说说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 唱唱合唱部分高声部,找出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地 方、找出其中的大跳音程,并练习唱准。 ☞ 练习二部合唱,说说两声部和声音程的关系。 ☞ 为歌曲《爱我中华》编创舞蹈,边唱边表演。 ☞ 你喜欢用何种方式来演绎这首歌曲呢?请说说, 并尝试演绎一下吧!
歌曲学习
1
2
3
4
视唱以下歌谱,说说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
以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 1 3 5 三音组为骨干音。
简 谱
五线谱
参考答案
返回
歌曲学习
1
2
3
4
唱唱高声部歌谱,找出其中重复与变化重复 的地方,找出其中的大跳音程,并练习唱准。
简谱
五线谱
大跳音程
返回
歌曲学习
古笛,壮族人,词作家,曾获中华诗词特殊贡献奖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勋章。参与歌舞剧《刘三姐》的创编, 获全国戏剧一等奖;作有歌词《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赶圩归来啊哩哩》,诗词集《山笛》等多首(部)诗、 词、歌、剧,并以这些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
也可排成圆圈,单圈或双圈;可往 同一方向,也可往相反的方向。
舞蹈二 返回 歌曲学习 相关资源
舞蹈一
“圩”为彝、苗等少数民族的集市。歌曲《赶圩归来啊 哩哩》表现了彝族人民赶圩归来时欢乐、幸福的心情。原 歌有一个自由舒展的引子和热情欢快的尾声,本教材选择
了中间的主要部分并加入了二部合唱。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节奏密集而富有弹性,旋律活泼、 跳跃,上行与下行交替,级进与跳进交替,四个乐句末尾
赶圩归来阿哩哩
1
2
3
4
5
音程的度数
音程的大小用“度”来说明,度数指两音之 间包含的音级数量。
相邻两音的进行为“级进”;三度或大于三度的进行 为“跳进”;四度或大于四度的跳进称为“大跳”。
徐沛东,作曲家,辽宁大连人。他在乐坛声誉鹊 起是缘于八十年代后期“西北风”的风靡全国,他相 继创作出了《大森林的早晨》、《我热恋的故乡》、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等具有浓郁西北风格的歌曲, 粗犷豪放的歌声传遍大江南北。此外,他还为数十部 电视剧谱曲。他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创作的歌曲《亚洲 雄风》,在国内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歌曲演唱
乔羽,词作家,山东人。歌词代表作有《让我们 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祖国颂》 、《人说山 西好风光》、《牡丹之歌》、《难忘今宵》、《思 念》、《爱我中华》等。他创作的歌词表达了新时期 中国人民的心声,因而作品广泛流传,成为人们传唱 的经典之作。他还著有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 《红孩子》等。
歌曲采用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创作而成,为单二部曲式。第一
部分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采用西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以 1 3 5三音 为骨干音的民族音调,加上“咳罗咳罗咳”的衬词,表现了欢快活跃 的情绪,唱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爱我中华的主题。第二部分节奏铿锵,旋律以十度大跳,跃到高音区,并采用重复、变化重复及扩展 等手法,反复咏唱“爱我中华”的主题,情绪热烈、形成全曲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