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群教授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经验_马文政
程为平教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
系足少阴肾经和冲脉之交会穴,主治多以补益为主。
《针灸甲乙经》云:“大便寒中,大便干,腹中切痛”可用。
临床多见配伍横骨、大敦治疗疝气痛。
4 肓门肓:膜也;门:门户。
穴在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属足太阳膀胱经,与三焦俞水平,连及内府脂膜。
与肾经之肓俞相应,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有肓俞,由脊背透连脐腹,犹上下前后诸肓穴之门户,也是三焦之气通向诸肓之门,故名。
《内经》言:“肓之原,根于背上,生于肝系”,即意本穴内应肓原,犹肓原外达之门,连通广泛也。
本穴可通调肠胃、化滞消痰,主治胃痛、痞块、食积、腹胀、便秘、消化不良、妇人乳肿等。
5 讨论此4穴皆以“肓”字命名,其中定有其意义所在。
观前人的释义,“肓”即“膜”或“心下膈上”之义[15、16]。
高氏[17]通过对于“肓”字义、结构与功能的探讨,得出结论:《内经》所谓的“肓”,并不仅局限于“心下膈上”,而是皮肤、分肉、胸腹、脏腑之间,具有曲折伏藏、隐蔽深入、立体交叉特点的连续性组织间隙。
而“膈肓”、“肉肓”、“肓膜”只因所在部位的不同故名称各异,其本质皆为“膜原”所构成的“肓膜”。
在生理上,“肓”与“膏”协同,完成津液气血对于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输布与联系,尤其突出了“肓”通行卫气的生理功能。
但从此四穴的主治特点来看,此种对应治疗关系似乎不太明显,这也就给我们一个疑惑:到底是我们还未完全明确“肓”的现代解剖部位?还是因为此四穴的命名并非按照功用来命名,而是据解剖或者其它。
以上粗略的罗列了针灸腧穴中的4个“肓”穴的一些基本情况,古人对“肓”的理解总体来看,在于其联系脏腑、通行卫气两方面。
提示我们在治疗相关疾病的时候,也许应该适当予以考虑运用此四穴。
参考文献:[1] 周震,李岩.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2] 雒成林,张弘强,刘世琼,等.膏肓灸法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14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9):9[3] 王海.“膏育”穴释义及其在推拿临床中的应用[J].按摩与导引,1999,15(5):18[4] 林少英.膏肓穴放血治疗麦粒肿48例[J].中国针灸.1997,17(5):282[5] 吕士琦.膏肓俞点刺拔罐治疗乳痈62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8,14(8):48[6] 刘亚楠.放血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J].陕西中医,2007,28(3):330[7] 李戎,闫智勇,李文军,等.艾灸肺俞、膏肓对BLM A5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3):204[8] 李戎,李文军,蔡永宁,等.艾灸肺俞、膏肓对BLM 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54[9] 李戎,周蜜娟,李翠霞,等.艾灸肺俞、膏肓对博莱霉素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Ⅰ/Ⅱ型细胞因子平衡调节的影响[J].针刺研究, 2005,30(3):164[10] 李戎,李文军,蔡永宁,等.艾灸“肺俞”“膏肓”影响BLM A5诱导肺纤维化大鼠TG F-β1表达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11): 790-792[11] 齐惠涛,齐惠景.针刺配合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68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2):31[12] 桂斯立.脐周四穴的临床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11):24[13] 张学丽.浅析肓俞穴在治疗二便失调中的作用[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10):34[14] 张颖新,彭国富.针刺天枢、肓俞、气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康复,2004,19(1):42[15] 高式国1针灸穴名解[M]1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 郑魁山1针灸集锦[M]1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7] 高嘉骏.《内经》“肓”义探蕴[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4):237收稿日期:2008-03-18医家针要程为平教授针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龚誉华1,迟艳茹1,程为平2(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779(2008)09-0054-01作者简介:龚誉华(1983-),男,2002级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七年制专业学生。
简述蒙医震脑术及振动疗法
58Journa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r of Chinese Minorities November 2020, Vol.26 No. 11散、乌兰13味、扎冲13味丸、清血8味、珍珠70味丸、如意 珍宝丸等药物辨证调理,显效率38.9%,有效率41.1%,无 效率20.0%。
结论:蒙医针刺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萨病疗效显 著、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小红等I13采用 蒙医综合疗法治疗萨病恢复期患者30例。
对照组:早上:阿 拉坦阿如拉-5,3 g;阿木日-6,2 g,温开水送服。
中午:额尔 敦乌日勒,15粒,温开水送服。
晚:嘎日迪-13,9~13粒(酌情 调节),温开水送服。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顶会穴、黑白际 穴、命脉穴、赫依穴、肩窝穴、肩前穴、肘窝穴、腕上穴、大腿 穴、胫穴进行哈特嘎胡疗法(针刺),语言障碍选舌脉进行一 次放血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 观察组为93.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
4讨论在蒙医学中,脑梗死属于“萨病”范畴。
主要是由于机体 三根失衡造成的。
治疗后,萨病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 症,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蒙医学有系统的 “萨病”病因、病机、症状体征、治法治则以及丰富的治疗手 法和经典方剂。
发挥传统蒙医药优势,挖掘和整理经典处方 和治疗法则,规范化治疗是目前蒙医“萨病”治疗的主要方 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1] 张秀荣,巴图德力根,周铁宝,等.脑梗死的蒙医诊治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4) :5-6.[2] 吴江.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9.[3] 王巴达曰呼.蒙医治疗萨病5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丨5(6):5,7.[4] 包青虎.蒙医药治疗缺血性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民族医药,2018,18(104) :248,256.[5] 常乌云格曰勒.蒙医治疗萨病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研究[J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49): 159-160.间萨茹拉.蒙医治疗萨病的疗效观察与分析[J].临床医药文 献杂志,2018,5(58): 166-168.[7】伊日贵,赛音朝克图.蒙医辨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萨病)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7):191-192,[8]格日勒,达布希拉图,洪玉光,等.蒙医针刺疗法治疗萨病(中风)恢复期技术推广应用分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12(24):8-9.[9] 包梅兰.蒙医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萨病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8,5(25):26-27.[10] 忽曰查.分析应用蒙医针灸治疗萨病恢复期的具体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8,7(22): 167.丨11]王春雨,苏力德.蒙药配合针灸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萨 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12(25):25-27.[12】周青梅,玉凤.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口服蒙药治疗萨病 90例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5):187.[13]小红,特木其乐.蒙医综合疗法治疗萨病恢复期30例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6(2):9-10.2020年6月28日收稿简述蒙医震脑术及振动疗法A白香春姜沙秋荣朝鲁门**(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摘要:目的:探索蒙医震脑术及振动疗法的联系,为治疗脑震荡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重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新标准和治疗新策略
重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新标准和治疗新策略作者:青岛市市立医院郜丽妍,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隋轶近日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内科的郁金泰教授(撰写了首稿)和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协作组副主席Adam Boxer 教授、美国 PSP 协会主席 Lawrence I Golbe 教授、国际 PSP 协作组副主席 Irene Litvan 教授、国际 MDS 前主席 Anthony E Lang 教授和国际 PSP 协作组主席Günter U H?glinger 教授合作撰文讲解了最常见的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PSP 的最新诊断标准、生物标记和治疗新策略,文章刊登在最新一期的 Lancet Neurology 杂志。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概述了PSP 最新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方针,而关于新诊断标准的详细内容近期也发表在 MDS 的官方期刊上。
该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PSP 的疾病进程和阿尔茨海默病(AD)和帕金森病(PD)等其它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样,为从早期无临床症状到晚期临床症状全面表现的连续过程。
首次提出PSP 可以分为 PSP 前驱期 (Presymptomatic PSP phase)、PSP 提示期(Suggestive-of-PSP, soPSP) 和不同PSP 临床表型的全面症状期(Symptomatic PSP phenotypes)(图 1)。
图 1 PSP 临床轨迹的假说模型:PSP 存在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从症状前期(前驱期)→提示期→全面症状期PSP 前驱期 (Presymptomatic PSP phase)PSP 前驱期的特点是尚无任何表现但具有出现 PSP 症状的高风险。
虽然新版MDS PSP 诊断标准更注重PSP 临床期,并未涉及前驱期(临床前期),但其理念是与之相符的。
有研究结果提示大多数PSP 前驱期个体并没有进展到临床期就因其它原因死亡。
震颤麻痹(震颤)——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
震颤麻痹(震颤)——贺氏针灸临床案例选震颤麻痹是现代医学概念,属锥体外系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震颤,手指呈“搓药丸动作”,肌强直、运动障碍、慌张步态及“面具脸”等。
在祖国医学中,本病多属于手颤、头摇范围。
常见于老年人。
亦可见大量饮酒之人。
【病因病机】本病多因年老肾气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荣所致。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凡风、颤之症均与肝有关。
肝以阴血为主,賴肾阴充濡,谓之肝肾同源。
肾阳不足,肝失濡养,为根本病因。
阴血不足,虚风扰动,肌脉失荣,而发颤动。
肝阴不足,失于疏泄,或横逆犯脾,中焦不运, 湿痰内生,经络受阻,亦可发病。
【临床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及运动障碍。
震颤表现为手、膊、头、舌、唇等部位。
手的颤动表现为“搓药丸动作”,多为一侧发生。
肌强直表现为肌张力增强,扳动困难,呈“铅管样强直。
”运动障碍上肢做精细动作、书写困难,表现为“书写过小症”。
下肢为“慌张步态”。
面部因运动减少表现为“面具脸”。
【治则】滋阴补肾,养血祛风,疏风通脉。
【取穴】气海、中极、列缺、听宫等。
【刺法】均以毫针刺法,施以补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或稍长,隔日治疗 1 次。
【病案举例】例1 夏某某,男, 51 岁。
主诉:右上肢震颤 1 个月。
病史:1 个月前突发脑血管病,偏瘫,诊为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形成。
经治偏瘫好转。
渐出现右手震颤,颤动呈捻药丸动作,紧张时加重,静坐时加重,入眠则止,醒后即发。
一般情况好,纳尚可,二便调。
望诊:行路尚可,舌质暗,苔薄白。
切诊:脉沉。
辨证:阴虚风动, 血虚于内,筋脉失养。
治则:养血荣筋,祛风定颤。
取穴:列缺,听宫。
刺法:以毫针刺法,施用补法,每次留针 30 分钟,隔曰治疗 1 次。
初诊仅用双侧列缺,效果不明显。
考虑单穴效力不支,2诊时加用听宫。
针剌后病人感到颤动减轻,上法不变,共针治4 次,颤动消失, 情绪紧张时亦不复发, 告愈。
例2 刘某某,男,35 岁。
主诉:右上、下肢不自主颤动 1 年余。
从脾论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探析
从脾论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探析
苏锦华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8(016)014
【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和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是其常见类型.本病西医治疗方法单一且副作用较大、易反复.中医上从本病的病因病机来看,其发生、发展、转归与脾密切相关,所以从脾论治本病,贯穿疾病的始终.笔者应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对本病治疗从脾论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苏锦华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中医医院内一科,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裴正学教授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经验探析 [J], 高拴生;朱春晖;李炜;王彩琴;郑修丽;葛斌;陈光燕;王鑫;赵孝鹏
2.基于苦欲补泻理论的从脾论治消渴证探析 [J], 俞亚琴;宋迎杰;黄万秋;周雯
3.张仲景从脾论治学术思想探析 [J], 王荣荣; 高飞
4.从脾论治掌跖脓疱病探析 [J], 王和平; 谢钞
5.从脾论治卵巢早衰探析 [J], 罗玉雪;李贝;李晓荣;马玉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龙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地龙及其有效成分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孟胜喜;霍清萍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2016(0)10
【摘要】近年来研究已经表明中药地龙的化学成分有酶类、蛋白质及多肽、脂类成分、氨基酸、核苷酸及微量元素等。
随着对地龙及其有效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对其在神经元、脑缺血、脑梗死、癫痫、血管性痴呆及其他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33篇。
【总页数】4页(P933-936)
【关键词】地龙;有效成分;神经系统疾病;综述
【作者】孟胜喜;霍清萍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
【相关文献】
1.地龙有效成分对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血脂、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J], 马艳春;周波;宋立群;宋业旭
2.两种常用膜对地龙匀浆液有效成分分级分离效果的比较 [J], 戴启刚;詹秀琴
3.地龙有效成分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海马区Glu、GABA含量的影响 [J], 马艳
春;韩宇博;贾晓聪;田苗;李树学;宋立群
4.地龙提取物抗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分析 [J], 陈宏; 张伟; 郭建波; 宋倩男; 王伟明
5.地龙提取物对实验性血栓的溶解作用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J], 程牛亮;牛勃;张祖珣;单鸿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震颤麻痹诊疗 指南 共识 标准 规范
最新震颤麻痹诊疗指南共识标准规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节:引言麻痹震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丘脑出血后Holmes震颤伴偏瘫1例r报告
丘脑出血后Holmes震颤伴偏瘫1例r报告张亮亮;汪世靖;刘力生;余静;马心锋;汪松;艾文龙;叶群荣;王共强【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8(044)008【总页数】3页(P496-498)【关键词】丘脑;Holmes震颤;盐酸苯海索;左乙拉西坦【作者】张亮亮;汪世靖;刘力生;余静;马心锋;汪松;艾文龙;叶群荣;王共强【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合肥2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Holmes震颤(Holmes tremble,HT)也称丘脑震颤、红核震颤,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原因为脑血管病[1],通常在原发病后0.5~24个月发生。
HT临床表现为以病灶对侧上肢为主的低频的静止性震颤、姿位性震颤和意向性震颤中1种或多种组合,亦可伴有脑损伤的其他症状[2]。
HT文献报道较少,现报告我院2018年1月确诊的、经盐酸苯海索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症状稍改善的1例HT病例。
1 临床资料1.1 发病情况:患者,男,39岁,系“突发左侧上下肢无力、渐进性左上肢抖动2年余”入院。
2015年10月27日饮酒后患者刚午休时突然出现头晕、头痛伴左侧肢体无力(具体不详),无言语不清、肢体异麻,急诊送入某市级医院,检查“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予以内科治疗一周后,患者头痛、头晕及左侧上下肢无力均较前好转。
震颤麻痹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五)痴呆:痴呆伴有帕金森综合征不罕见。
1. Alzheimer病:晚期Alzheimer病除痴呆外,尚有椎体外系症状如少动、强直和口面多动。另外,由于帕金森病甚至早期也可伴有痴呆,因此需依靠随访时对两者进行鉴别。
震颤麻痹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震颤麻痹
医药数据库中心 中医论坛
疾病名称(英文)
paralysis agitans
拚音
ZHENCHANMABI
别名
帕金森综合征,中医:振掉、颤振,颤证,老年颤证,震颤,颤症,颤振,颤病,脑风,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脑部疾病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西医病名定义
临床对一组以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动作减少及姿势障碍为主征的神经系统疾病,称作震颤麻痹。根据病因通常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脑变性,称特发性震颤麻痹(IPA,帕金森病);病因明确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等引起的,称继发性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作为某些独立疾病(综合征)的部分征候者称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其主要疾病大都归属于多系统变性范畴。
(二)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该征的特点为多无震颤,常伴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束征、假性延脑麻痹、情绪不稳等),病程多呈阶梯样进展,左旋多巴制剂治疗一般有效。
三、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异质性系统变性)
(一)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有时与帕金森病很难鉴别。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动作减少,颈部强直,并稍后仰,及假性延脑麻痹和向上凝视麻痹。
《电针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的影响》
《电针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的影响》一、引言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
中风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肢肌肉痉挛的现象,这是由于脑部受损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异常,使得肌肉收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电针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已经在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通过电针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以探究其治疗机理及效果。
二、电针经筋结点治疗方法电针治疗是通过将电极片贴在患者皮肤表面,然后施加电流刺激,以刺激经络和穴位,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经筋结点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肌肉、筋膜等软组织中的敏感点,与经络相通,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在电针治疗中,通过刺激经筋结点,可以调整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止痛止挛的效果。
三、电针经筋结点对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的影响(一)作用机制电针治疗可以刺激上肢经筋结点,改善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缓解肌肉紧张状态,从而降低上肢肌张力。
此外,电针还可以刺激神经干和神经末梢,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有助于恢复神经传导功能。
(二)临床效果多项研究表明,电针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电针治疗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电针治疗具有无创、无痛、无副作用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四、案例分析以某位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为例,该患者经过电针治疗后,上肢肌张力明显降低,肌肉紧张和疼痛得到缓解。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刺激经筋结点,调整了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了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五、结论电针经筋结点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降低中风后(痉挛期)上肢肌张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经筋结点,调整气血运行,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针药合用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针药合用治疗面肌痉挛经验总结
杨世刚;赵凯;魏彦宁;邴彩珍;张莉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6(025)017
【摘要】总结赵凯教授采用针药合用之法治疗肌痉挛的经验。
面肌痉挛病因病机主要为心脾两虚和血虚生风,赵凯教授认为本病应从肝论治,应用中药结合针灸治疗,疗效显著。
【总页数】3页(P69-71)
【作者】杨世刚;赵凯;魏彦宁;邴彩珍;张莉
【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宁夏银川 75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4.1+2
【相关文献】
1.针药并用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2.庄礼兴教授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临证经验总结
3.王顺针药并用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经验
4.高频电针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及对面部Cohen评分、复发率的影响
5.高树中针药结合辨治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
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
吴利群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8(028)006
【摘要】天麻钩藤饮出自近代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的作用。
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高血压病。
笔者用本方治疗素有高血压病史,经西药治疗,血压控制平稳,但伴发瘙痒、目胀等症者,效果满意,举例介绍如下:
【总页数】1页(P441)
【作者】吴利群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上海,2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
【相关文献】
1.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举隅 [J], 文荣学
2.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举隅 [J], 李莉
3.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不宁腿综合征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 [J], 刘晓婷; 辛江山
4.马云枝教授临床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验 [J], 康超茹;马云枝
5.天麻钩藤饮的现代临床应用 [J], 张桂萍;曹晓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周文泉帕金森中医治疗帕金森一则服用五龙震颤汤原来这么简单
周文泉帕金森中医治疗帕金森一则服用五龙震颤汤原来这么简单帕金森病属于中医“颤证”范畴。
周文泉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他认为帕金森病具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的特点,应归为“颤痉”之属,“颤”指肢体震颤,“痉”指肌肉僵硬、不柔软而言,临床上可见患者就诊时症状有以颤为主,以痉为主,或颤痉并存3型,主要病变脏腑涉及肾、肝、脾,病变部位在筋膜。
结合老年人发病特点,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不足为发病之本,风、火、痰、瘀为致病之标。
治疗上均应攻补兼施,或邪实祛后,以补为主,长期坚持治疗,缓缓图之。
1.病机特点1.1 肝肾不足是发病之本《赤水玄珠》认为颤震“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
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虚”,明确了肝肾亏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肝与肾关系极为密切,有“肝。
肾同源”之说。
肾精亏虚,无以生髓,髓海不足,故动作迟缓、表情呆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筋脉失于温养,故可见肌肉僵直;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见四肢震颤。
肾虚水不涵木,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震颤乃成。
因此,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脏气虚衰,以肝肾不足为本。
1.2 痰瘀胶结是病情缠绵的病理基础痰瘀胶结是帕金森病病程中不容忽视而普遍存在的病理现象。
年老脏腑衰弱致气化无源,水运不畅,血失流畅,脉道涩滞乃成血瘀;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湿生痰;津血同源,痰瘀互生内伏,引动肝风,筋脉失养,导致震颤。
同时,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无力抗邪,邪盛正亏,进而伤及肝肾,使本已虚弱的脏腑之气进一步耗损,形成恶性循环,病情逐渐加重。
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气血的通畅与肢体功能的正常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痰瘀胶结是病情进展、难愈的病理基础。
1.3 风气内动,筋脉失养是病机核心本病以震颤、强直为主症,《证治准绳·颤振》云:“颤,摇也,振动也,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中医药关于帕金森病历史沿革
中医学关于对帕金森病认识的历史发展张闪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关键词]帕金森病;中医学;综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又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是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远动障碍性疾病。
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源远流长,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群患病率的不断增长(根据我国北京、上海、西安三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是继脑血管之后,和痴呆并列成为中老年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在对此病已有认识的的基础上,又不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步。
本文着重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中医学两个方面对关于帕金森病认识历史发展变化进行一下简要概括和整理,以期在今后中医药治疗和预防帕金森的道路上提供一些依据。
一、传统中医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帕金森病属于中医学的“颤证”范畴,历代文献对此病有丰富详实的记载,如“振掉”、“振栗”、“颤振”、“颤抖”、“手颤”、“足颤”、“身震摇”、“虚颤”、“痉病”、“肝风”等相关描述,为现代医家治疗帕金森疾病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对症状的认识中国古代关于帕金森症状的有关描述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即震颤的样子;“诸痉项强,皆属于湿”[1],强直归属于痉的范畴。
随意运动障碍被称为拘挛。
《灵枢·邪客篇》则指出:“邪气恶血,因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筋络骨机关,不得屈仲,故拘挛也”[2]。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五藏者,身之强也。
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将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将振掉,骨将惫矣”[1]。
即精神疲倦,头倾肩垂,弯腰曲背,膝部屈伸困难,转腰不能,走路颤摇,不能久立。
驻村日记四十八:疑似帕金森综合症,中医一天止震颤
驻村日记四十八:疑似帕金森综合症,中医一天止震颤案例(2020.09.24)患者,男,49岁,黄山人,患者诉9月7日开始出现四肢震颤,双上肢尤其明显,伴有麻木,当时就诊休宁县中医院,颈椎及头颅CT 考虑腔隙性脑缺血灶及颈椎病,经过半个月治疗仍然震颤,未见好转。
中医院医生告知病人可能是帕金森综合症。
患者遂来寻余中医治疗。
【刻下症】:神清,精神可,四肢震颤,双上肢尤其明显,肌力正常,无病理征,舌红苔薄白,脉弦滑。
【西医诊断】:震颤【中医诊断】:颤证【辨证】:气滞血瘀,肝血失荣。
【治则】:益气活血,养肝通络。
【方药】:芍药甘草汤+四物汤加减【组方】:紫丹参30 川芎10 生甘草6 炒白芍30 天麻30 山楂20 杜仲30,7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通心络胶囊口服,针刺治疗一次。
二诊患者诉第二天震颤停止,再未复发,巩固随访。
按《内经》称本病为“掉”、“振掉”,《素问·五常政大论》描述了其临床表现,如“其病动摇”、“掉眩巅疾”、“掉振鼓栗”,《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病变在肝,《素问·脉要精微论》“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明确了病变与“髓”有关。
本病是因内伤或其他慢性病证致脑髓及肝脾肾受损,肌肉筋脉失养失控,发生头身肢体不自主地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
病理性质虚多实少,病理因素为虚、风、痰、火、瘀。
治疗则根据标本虚实,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常采用填精补髓、益肾调肝、补气养血以扶正治本、清化痰热、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以祛邪为其大法。
对风阳内动者,治宜滋阴潜阳;髓海不足者,宜填精益髓;气血亏虚者,宜补中益气;痰热动风者,宜豁痰熄风。
若治疗得当,部分病例可以缓解症状。
但多数逐年加重,预后不良。
所以除药物治疗外,重视调摄与预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庚子年八月十八2020.10.04#大家健康超能团# #超能健康团# @大家健康。
埋线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25例临床观察
埋线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25例临床观察宋智慧;李莉【摘要】目的观察埋线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治疗3个月后采用6项任务震颤幅度评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2组治疗后震颤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震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埋线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0(032)008【总页数】3页(P1211-1213)【关键词】震颤;埋线;穴位疗法;普萘洛尔,治疗应用【作者】宋智慧;李莉【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脑血管科,河北,邯郸,056001;河北省邯郸市中医院脑血管科,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R745.105%R245.91R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震颤,是一种病因未明、具有遗传倾向的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震颤是其惟一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人群患病率为 0.41%~3.92%,发病年龄可从儿童期至老年期[1]。
ET特征表现为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最易累及双手,其次是头、咽喉部肌肉、腿及下颌。
随着病程进展,震颤幅度增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便,如饮水、进食、穿衣、讲话和其他精细动作困难,常给患者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
流行病学表明,ET患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1],因此及早对患者的震颤进行评估、治疗至关重要。
ET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阻碍了药物治疗的发展,因此从传统医学中发掘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001-12—2007-12,我们采用埋线疗法治疗ET 25例,并与普萘洛尔治疗 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依据1.1.1 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精神病学》。
中医辨证治疗癫狂证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癫狂证体会
于思明;宋立群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
【年(卷),期】2005(033)004
【摘要】癫与狂都是精神失常的疾患。
笔者随宋立群教授出诊期间,见导师用中医药治疗癫狂之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临床治疗体会如下。
【总页数】2页(P47-48)
【作者】于思明;宋立群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31
【相关文献】
1.针刺十三鬼穴治疗癫狂证56例临床体会
2.癫狂病的辨证治疗体会
3.从癫狂证治谈中医情志疗法
4.癫狂的中医辨证治疗探析
5.癫狂证的治疗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6期・55・拿不仅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颈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改善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
推拿后部分患者局部肌肉紧张得以缓解,小的关节通过被动活动幅度来达到为神经血管组织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内环境,症状能暂行缓解,但疗效不能巩固。
在多年对该病治疗时笔者同时发现,腰髋部骨骼及软组织的病变导致的脊柱平衡失调也是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病因。
通过对腰髋部的推拿梳理,对局部的慢性病变起了很好的治疗作用,调整了脊柱的生理曲度,疏通经络,对肾俞等穴位的按压能够补肾固本,强身健体,因此疗效持久,总有效率高,明显优于单纯的颈部推拿。
参考文献[1] 总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6-8. (2013-08-22 收稿)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氏病”,是中年以上比较多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锥体外系变性疾病,其病理上表现为黑质和蓝斑核变性,导致多巴胺神经元严重缺失。
临床上表现可见双手搓丸样震颤、肌张力强直、运动迟缓、步伐缓慢等,严重者甚至有记忆障碍和痴呆等症状。
目前现代临床常见的有震颤麻痹综合征、老年性震颤、小脑萎缩、脊髓小脑变性症等。
西药主要用多巴胺和抗乙酰胆碱药物治疗,因而其副作用较大,故中药治疗上发挥了很好的优势。
1 中医对震颤麻痹的认识震颤麻痹属于祖国医学中的“内风”、“颤振”、“振掉”等范畴。
《素问・五常政大论》对此病症状的描述有“掉振鼓栗”、“其病摇动”、“掉眩颠疾”。
可见此病主要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出自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根据五行学说,推演络绎:中医认为“诸风”所引起的颤振(即“掉”),皆和肝脏密切相关。
而王肯堂在《证治准绳・颤振》中云:“此病壮年少见,中年之后始有之,老年尤多。
夫老年阴血不足,少水不能制盛火,极为难治。
”《素问》中又论述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
”若年事渐高,或劳倦太过,以致肾中之精血虚亏,失以滋养之职,无以濡养肝木;盖肝为风木之脏,体阴用阳,肝失调达,故虚风内动。
《素问・脉要精微论》又云:“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将振掉,骨将惫矣。
”可知本病病机多属肝肾亏虚。
再如《医宗己任》中论曰:"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也。
"孙一奎在《赤水玄珠・颤振门》中指出:“气虚宋立群教授治疗震颤麻痹的临床经验马文政 高思博 宋立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150040)摘 要 震颤麻痹在中医的治疗中属于疑难杂症,故治疗起来极为不易。
导师宋立群教授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肝肾同源理论,以及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从脾肾论治震颤麻痹屡收佳效。
关键词 震颤麻痹 健脾益肾 经验 * 通讯作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颤振,用参术汤”,“血虚而振,用秘方定心丸”,可见气血虚弱,加之“此病中年此后始有之,老年尤多”,也是构成颤振的病机之一。
然而,楼英在《医学纲目》中提出该病以邪实为患,风、火、痰致病为标。
[2]中医认为震颤麻痹的病因病机多属于风、火、痰、瘀阻滞经络;或肝肾阴虚,无以濡养筋脉;或气血不足,难以温养筋脉;或久病入络,瘀血内阻,血行不畅,筋脉失养所导致的肢体颤抖、麻痹等症。
本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病位在肝,涉及到脾肾,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脑髓、筋脉失于濡养;标实则以风、火、痰、瘀为主。
2 浅谈肝肾以及脾肾与震颤麻痹的相关性明・张景岳《类经・疾病类(一)》言:“掉,摇也……,风主动摇,木之化也,故属于肝。
”《赤水玄珠》中,指出“颤振者,病人手足摇动如抖擞之状,筋脉约束不住,而莫能任持,风之象也”[3],颤振之人手足震颤,而肢体动摇,肌肉挛急而强直,实乃风之故,皆因肝木精血亏虚不能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肾生骨髓,髓生肝”。
盖肾水为肝母,肾虚则水不涵木,肝肾交亏,下虚则高摇,以致颤振。
明・李中梓的《医宗必读・乙癸同源论》中明确提出“乙癸同源,肝肾同治”的学术思想。
[4]肝肾同属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聚为髓,精髓化生为血,精血本同源而异形,同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然精血互生则是肝肾同源的基础。
[5]又有《内经》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
”肝肾从经脉上相通并同隶属于奇经。
[6]因肝肾在生理上密切相关,故在病理上可肝肾同治,以达到益肾养肝的目的。
黑龙江中医药・56・尤怡《金匮翼》:“颤振手足动摇,不能自主,乃肝之病,风之象,而脾受之也。
肝应木,木生风,风为阳,阳主动;脾应土,土主四肢,四肢受气于脾也。
土气不足,而木气鼓之,故振之动摇,所谓风淫未疾者是也。
”手足震颤,肝旺脾虚,肝风得以侮脾土,风气内动,侵犯不能自主运动的四肢,故发颤振。
张景岳认为,“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
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
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
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
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
[7]脾肾二脏,一为先天,一为后天,先天关乎精血,后天有赖水谷,如:“夫精者,身之本也”,脾为后天之本,津血精液生化之源,然先天之肾要靠脾来供养,方能充盛,先天之精赖后天补养,此生化无穷矣。
脾肾两脏密切相系,故有“补后天以实先天”之说。
3 痰瘀互结是震颤麻痹的关键病理因素之一明・楼英《医学纲目》曰:“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热。
鼓栗亦动摇之意也,此症多由风热相合。
……亦有风夹湿痰者。
”明・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杂病》谓:“摧肝丸镇火平肝,消痰定颤,有热者宜之;……挟痰,导痰汤加竹沥。
”[8]正如丹溪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
可见,古人在阐述以及治疗此病上多考虑痰瘀互结是关键的致病因素。
4 宋教授以“健脾益肾,平肝熄风,化痰散瘀”法治疗震颤麻痹宋立群教授在治疗震顿时十分重视调补脾肾,实则补后天以实先天,同时起到益肾养肝的目的,故在提出了“健脾益肾,平肝熄风,化痰散瘀”的治疗方法。
主要方药为:党参20g,黄芪20g,炒白术15g,茯苓30g,石菖蒲20g,远志10g,僵蚕20g,白芍30g,半夏15g,胆南星15g,杜仲15g,怀牛膝15g,珍珠母40g,煅龙牡各30g,钩藤15g,焦三仙各15g,鸡内金15g,全虫5g。
方中以党参、黄芪、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半夏、胆南星、茯苓、石菖蒲、远志化痰除湿,石菖蒲、远志又可开窍醒神;怀牛膝、杜仲益肾养肝,活血散瘀;珍珠母、煅龙牡、钩藤平肝熄风;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健胃,方中白芍,酸能柔筋,甘能缓急,“善治厥阴木郁风动之疾”,既“泄肝胆风火以清风木之邪”,又可“养肝阴而和柔刚桀骜之威”,是养肝血,滋肝阴,柔肝气[9];僵蚕咸辛平,熄风解痉,化痰散结,有清热解毒燥湿之功;全虫熄风解毒、化痰散结,祛瘀通络,善治“诸风掉眩,惊痫抽掣,口眼歪斜”,治风、通络、解毒之要药。
本病老年患者居多,多属肝肾阴虚,故老师在用药时选用大量白芍以养血敛阴,柔肝平肝,而不用柴胡,是因其性轻清,主升散,疏肝气但却耗气伤肝,使其阴血复伤。
诚如《重庆堂随笔》:“柴胡为正伤寒要药,……为妇科妙药,不可以概治阴虚阳越之体,用者审之。
”5 病案举隅高某,女,70岁,于2011年8月23日初诊。
患者已有糖尿病38年,每天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予以治疗,但血糖仍然控制不良;患有高血压病10年,口服降压药治疗效果尚可;既往患有脑梗塞病。
患者于1996年确诊为帕金森氏病,四肢不自主的动摇颤抖,行动不便,手指节律性屈伸,呈“搓丸样"动作,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步态不稳,呈“慌张步态”,口服美多巴、安坦等药物治疗,近日因摔伤胸椎2节压迫性骨折后,肢颤加重,即来就诊,伴下肢浮肿,小便频,舌暗苔白,脉沉。
治宜:祛风利水,化痰通络,平肝熄风,补虚扶正。
方药组成为黄芪30g,焦白术15g,茯苓40g,桑白皮20g,路路通15g,丝瓜络15g,漏芦15g,僵蚕20g,石菖蒲20g,远志10g,白果15g,葛根20g,煅龙牡各25g,珍珠母40g,砂仁10g,炙甘草15g。
二诊:患者口服汤药14付后,浮肿渐消,此时伴盗汗,头晕,血糖不稳,舌暗苔白,脉沉紧。
此诊在上方的基础上去丝瓜络,漏芦,加水牛角15g,丹皮10g,瓜蒌20g,丹参15g。
三诊:继服汤药20付后,患者浮肿渐消,盗汗止,血糖血压不稳,行走不利,右手颤抖,夜尿2-3次,舌暗苔白,脉沉。
治宜:健脾益肾,化痰通络,平肝熄风,清热利湿。
方药组成为黄芪40g,焦白术15g,茯苓30g,赤芍15g,地龙10g,胆南星15g,法半夏10g,天竺黄10g,僵蚕20g,石菖蒲20g,远志10g,白果15g,益智仁15g,桑白皮20g,路路通15g,砂仁10g。
四诊:继服汤药20付后,患者振颤轻,但因摔倒肢颤又作,血压血糖不稳,舌暗苔白,脉沉数。
方药为在上方的基础上加石决明30g,煅龙骨25g以平肝潜阳,重镇降逆。
五诊:继服汤药14付后,患者肢颤轻,伴口干,大便难,血糖11.0,晨起肢僵,舌暗苔白,脉沉缓。
方药在三诊的基础上去赤芍,地龙,桑白皮,路路通,加葛根25g,乌梢蛇10g,火麻仁15g,怀牛膝15g,杜仲15g,独活15g。
此方14剂后,患者诸症均缓解,肢颤轻。
上方加减调治半年,患者颤振大减,可以自己扶拐行走。
参考文献[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09-515.[2] 刘成丽.中医脾肾相关学说源流探讨[J].中医药信息,2003,20(6):1-4.[3]罗俊华,巴元明.“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6(1):91-93.[4] 王文武,何建成.基于肝肾同源理论的帕金森病病因病机及治法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252-1254.[5] 何建成.帕金森病中医药治疗的再思考[J].中医药通报,2005,4(1):12-14.[6] 罗韵.肝肾同源理论源流简述[J].中国文献杂志,2012,1:16-18.[7] 刘金涛,金燕,陈叶,黄海燕,何建成.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J]2013,22(18):2050-2052.[8] 骆守真.顾锡镇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经验[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81-58.[9] 张慧.益肾养肝熄风和络治震颤麻痹[J].中国文献杂志,2000,4:31-32. (2013-08-26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