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教师版

合集下载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变迁
古代教育制度的起源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当时的教育主要以家庭教育为主,贵族子弟通过家庭教育接受基础知识和礼仪 规范的教育。
私塾与县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需求的增加,私塾和县学逐渐发展起来。私塾是私人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教授蒙学和经学; 县学则是地方政府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培养地方官吏和文人。
韩愈及其古文运动概述
韩愈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恢复秦汉以 前的古文传统,反对骈文浮华之风。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唐代中期至宋代初期的一场文学革新运动,旨在反对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秦汉以前的古文传统。韩 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提出了“文以载道”的观念,强调文章应该注重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结合。
《师说》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文章首先阐述教师的职责和重要性, 接着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 标准,最后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说明 从师的重要性。
写作特点
文章逻辑严密,层层深入,通过举例 、对比等手法,使论点更加鲜明有力 ;同时,语言简练、质朴,表达了对 教师的尊敬和对教育的重视。
两篇文章的异同点比较
个人成长与自我提升
《劝学》和《师说》都提倡勤奋刻苦、注重学习方法等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我们应该在 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要善于借助他 人的力量和经验,促进自我成长和进步。
PART 05
拓展延伸:相关文化、历 史背景介绍
REPORTING
荀子及其学派简介
重点字词、句式及语法现 象梳理
REPORTING
重点字词解释与辨析
劝学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制作人:潘新英编号:时间:《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劝学》和《师说》2.掌握文言知识点《劝学》假、绝、过、于、而、无以、定语后置句《师说》师、或、道、其、之、所以、不必、宾语前置句、被动句3.学会理解常见实词在文句中的含义。

4.完成相关的素材积累,学会多角度活用课文素材。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知识梳理$课前预习案复习《劝学》《师说》:实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议、特殊句式,课文的背诵。

时间:45分钟。

$课堂学习案一、注音: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者()锲.而舍之()以贻.之()殆.尽()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木直中.绳 (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知.明而行无过矣( )跂.而望矣 ( ) 声非加疾.也 ( ) 而致.千里( )非能水.也 ( ) 而绝.江河 (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 古之学者..惑而不从.师..必有师 ( )( )其出.人也远矣 (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耻.学于师( ) 惑.矣( ) 小.学而大.遗( ) 士大夫之族.( )....君子不齿( )....郯子之徒.( )三、解释下列多义词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3)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4)汉人未可假大兵权(5)乃以吴叔为假王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佛印绝类弥勒(3)而绝江河 (4)扶尺一下,群响毕绝(5)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6)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过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雷霆乍惊,宫车过也(3)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5)一日,大母过余(6)愿枉车驾过之师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 (4)则耻师焉或 (1)或师焉 (2)云霞明灭或可睹 (3)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至江陵道 (1)会天大雨,道不通 (2)策之不以其道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臣之所好者,道也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何可胜道也哉(7)道芷阳间行于 (1)青,取之于蓝 (2)苛政猛于虎(3)告之于帝 (4)不拘于时而 (1)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3)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4)锲而舍之其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2)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其皆出于此乎 (4)其可怪也欤之 (1)择师而教之 (2)郯子之徒 (3)师道之不复(4)句读之不知 (5)蚓无爪牙之利四、辨清特殊句式并翻译句子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师说》教案

《劝学》《师说》教案

《劝学》《师说》教案第一篇:《劝学》《师说》教案必修一《劝学》《师说》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背诵《劝学》《师说》。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并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教学难点】翻译特殊句式【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探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切块一:导入:请全班同学背诵《劝学》、《师说》。

老师点评、讲解课前自主学习里同学们常错的题。

切块二:辨析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请同学当堂做并起来回答,老师点评补充。

明确:(一)而⑴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惑而不从师。

⑹小学而大遗。

⑵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⑶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⑵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连词,表并列。

⑴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人非生而知之者。

⑶吾从而师之。

⑷择师而教之。

(二)焉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⑵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⑶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三)之⑴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⑵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3)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四)于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⑵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⑶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⑷而耻学于师。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

《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能够背诵《劝学》和《师说》2.积累并掌握实词“绝、假、望、道、从、族”等的含义。

3.完成相关的素材积累,学会多角度活用课文素材。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知识梳理一、朗读《劝学》《师说》,自由背诵,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实词。

(1)木直中绳(2)吾尝跂而望矣(3)声非加疾也(4)假舆马者(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用心一也(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郯子之徒(9)官盛则近谀(10)圣人无常师(11)师不必贤于弟子(12)作《师说》以贻之二、文本知识梳理总结(一)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释义1.以为轮,其曲中规 2.虽有槁暴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或师焉,或不焉(二)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释义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古义:今义:神的总称2.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已古义: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今义:托付4.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古义:今义:大家,许多人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三)一词多义:1.绝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④以为妙绝⑤佛印绝类弥勒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⑦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⑧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3.望①吾尝跂而望矣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③先达德隆望尊④适冬之望日前后⑤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4.从①惑而不从师//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③木兰从军④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与楚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5.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④何可胜道也哉/不足为外人道也⑤策之不以其道⑥有碑仆道/会天大雨,道不通⑦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6.族①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四)指出下列词类活用并解释:(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其曲中规(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8)故木受绳则直(9)金就砺则利(10)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11)用心一也(1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13)而耻学于师(14)孔子师郯子(15)吾从而师之 (16)小学而大遗(17)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师说》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劝学》和《师说》的文言文内容。

分析并欣赏两篇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学会通过翻译和解读,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学习和师道的重视和尊重。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2 教学内容1.2.1 《劝学》作者背景和文章结构。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析。

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1.2.2 《师说》作者背景和文章结构。

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解析。

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2.1.1 导入:激发学生对学习和师道的思考,引出课题。

2.1.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章的大意。

2.1.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1.4 教师讲解:教师对重点词汇和句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1.5 翻译练习: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1.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以及对自己学习的启示。

2.2 教学方法2.2.1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

2.2.2 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2.3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提供指导和解惑。

2.2.4 翻译练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式3.1.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3.1.2 合作讨论:评价学生在合作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3.1.3 翻译练习:评价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3.1.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3.2 评价标准3.2.1 课堂参与度:积极发言,参与课堂讨论。

3.2.2 合作讨论:积极参与,主动分享,合理分析。

《师说》导学案(教师)

《师说》导学案(教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进学解》)
·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调张籍》)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探究案
Ⅰ自学质疑——质疑促动思考,思考推动进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了抨击“耻 学 于 师 ” 的 人 , 作 者 从 哪 三 个 方 面 进 行 了 对 比 论 证 ? 学习建议:请同学用 2 分钟时间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
-1-
辽阳市二高中语文组 高一 必修三 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三、题目解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些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本文是阐
述韩愈关于从师学习问题的见解,“师说”,意思是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③而耻学于师


-2-
辽阳市二高中语文组 高一 必修三 高效课堂导学案
师不必贤于弟子
④不拘于时


6、一词多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①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②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所以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耻学于师 ④于 不拘于时 其皆出于此乎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从而师之 ⑤师 吾师道也

2019《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2019《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劝学》《师说》复习导学案【学习要求】1.背诵《劝学》《师说》,并能准确默写。

2.掌握文中出现的如“绝、致、疾、师”等重点实词,“而、之、其、于”等虚词,并能翻译重点句子。

3.在掌握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课前复习1.根据结构图解背诵课文。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方法与态度注重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结构图解:《劝学》学法点拨:提纲挈领背课文抓住文章的脉络诵读,可以条理清晰地记住全文内容,对背诵课文有很大帮助。

请结合结构图解,尝试记诵课文。

结构图解:《师说》师说论点:学者必有师破:士大夫耻学于师立:圣人无常师写作缘由:赠李蟠古之圣人—今之众人择师教子—其身耻师巫医等人—士大夫正确态度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根据拼音写汉字。

diàn( )青虽有gǎo( )pù( ) 金就lì( )则利cān( )xǐng( ) 乎己xiè( )六跪而二áo( ) qì( )而望矣闻者zhāng( ) 假yú( )马者假舟jí( )者风雨兴yān( ) kuǐ( )步qí( )jì( )一跃nú( )马十驾qiè( )而舍之金石可lòu( )3.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君子生非异也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④或师焉,或不焉。

4.解释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 .古之学者必有师。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吾从而师之。

7 .师不必贤于弟子。

8.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课堂复习【学习要求】1.夯实基础,梳理文言知识点,完成知识整合。

2.学以致用,能力迁移。

一、重点实词:1.木直中绳2吾尝跂而望矣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4.假舆马者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6.非利足也,而致千里8.君子不齿9.官盛则近谀10. 圣人无常师11.术业有专攻。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版)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第四册——《劝学》《师说》《与高司谏书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全国版)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 第四册——《劝学》《师说》《与高司谏书

第四册——《劝学》《师说》《与高司谏书》《原君》一、文言实词1.写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1)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虽有.槁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视之如寇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煣”,用火烤木材使弯曲(2)“有”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3)通“智”,才智(4)通“性”,资质,禀赋(5)通“授”,传授(6)通“否”,不(7)通“仇”,强盗,仇敌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其曲中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其贤不及.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其后更.十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亦将闵.足下之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此君子之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皆自谏诤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春秋》之法,责.贤者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去.之而不欲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画圆形的用具。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

第01讲 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讲义)(原卷版)

第01讲必修上《劝学》、《师说》一轮复习目录01 考情分析.备考策略 (1)02 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1)03 考点突破.考法探究 (5)考点一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考点二信息的辨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4 热考题型.解题策略 (18)05 真题感悟.命题洞见 (18)文言文课内重要篇目复习目标1.复习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梳理思维导图,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解文章的说理论证思路,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学习他们有针对性地表达观点的方法。

3.辩证地思考作者的观点,领会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古人有关学习的观点在当下的现实意义。

评估说理过程请根据以下提示,评估两篇文章的说理是否合理。

同桌讨论评估,全班交流评估结果。

1真之内容主题《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师说》则是一篇“不平则鸣”的典范之作,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可见该文的目的是抨击时弊,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

荀子与韩愈不仅是思想家,也是教育家,他们更多强调学习和教师的作用。

荀子以“劝学”为题,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__学案1(《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复习__学案1(《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1必修一——《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可以”、“所以”、“以为”三个词的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

了解通假规律。

3.背诵《劝学》、《师说》、《赤壁赋》全文。

4.“而”字作为连词,最难辨别的是承接关系和修饰关系,因为它们连接的均是动词或动词短语。

如何区别呢?首先,从意义上辨析。

表承接关系的,前一动词(或动词短语)与后一动词(或动词短语)有先后、相连关系。

如“卧而梦”,“梦”是“卧”的结果。

而表修饰关系的,前一动词对后一动词起着修饰作用,或说明其方式或描述其情态。

如“客喜而笑”,“而”表修饰,“喜”是“笑”的方式或情态。

其次,可以用试就词语的办法来辨析。

表承接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然后”、“就”等词,意思不变;表修饰关系的,两个动词(动词短语)间可加“地”、“着”等词,意思不变。

请说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体会一下辨析方法。

①吾尝跂而.望矣②吾从而.师之③则群聚而.笑之④顺流而.东也⑤耳得之而.为声⑥到则披草而.坐⑦穷山之高而.止⑧箕踞而.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6.看看下面一组句子,找出它们在句式上的共同特点。

①何为其然也②而今安在哉③而又何羡乎④何以知之⑤大王来何操⑥沛公安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名句名篇默写,在横线上填上所缺的字。

10.《劝学》《师说》联读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劝学》《师说》联读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0课《劝学》《师说》联读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大意,积累重要字词句。

2、研读文章,理解文章观点,把握说理的逻辑思路,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

3、形成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书。

”从《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到当今社会倡导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以更好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和自身修养。

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荀子《劝学》和韩愈的《师说》,去探寻他们所阐述的“学习之道”。

二、解题1、《劝学》劝,鼓励、勉励,”劝“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2、《师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既可以说明、记叙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以议论为主,如《爱莲说》《马说》。

“师说”,意思是说老师的重要作用、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

三、知人论世1、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作比较。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

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

2、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每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故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谥号“文”,故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劝学》《师说》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劝学》《师说》

学案22《劝学》《师说》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例句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①·以为轮②虽有.槁暴.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君子生.非异也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⑥或师焉,或不.焉答案①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②“有”同“又”,再;“暴”同“曝”,晒③同“智”,见识④同“性”,天性⑤同“授”,传授⑥同“否”,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①劝劝.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②金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黄金③跪蟹六跪.而二螯古义: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④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⑤爪牙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答案①鼓励②金属制的刀斧等③蟹腿④广泛地学习⑤爪子和牙齿⑥托身,藏身⑦求学的人⑧用以,用来⑨跟从并且⑩一般人⑪小的方面学习⑫不一定3.多义实词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⑤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⑦绝.云气,负青天(《逍遥游》) 直上穿过(3)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吾师.道也③吾从而师.之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⑥《烛之武退秦师.》(4)传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六艺经传.皆通习之(5)道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③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登泰山记》)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⑤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⑥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⑦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⑧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⑨来吾道.夫先路(《离骚》)答案(1)①借助②假期③临时委任④假装(2)①横渡②断绝③停止、中断④与世隔绝的⑤陡峭的⑥全然(3)①老师②学习③意动用法,以……为师④尊师学习⑤掌握一定技艺的人⑥军队(4)①传授②流传③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5)①道理②风尚③道路④方法、策略⑤思想、学说⑥志趣、意向⑦说、谈论⑧天道,自然的规律⑨同“导”,引导4.词类活用例句活用类型及释义①以为轮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用心一.也⑥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⑦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⑧小.学而大.遗⑨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⑩而耻.学于师答案①使动用法,使弯曲②名词作动词,游泳③使动用法,使……快④形容词作名词,善行⑤数词作形容词,专一⑥名词作动词,低于⑦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愚人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5.特殊句式例句句式特点(指出标志词)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⑤不拘于时⑥无以至千里答案①判断句,标志词:者……也②状语后置句,标志词:于③定语后置句,标志词:之④宾语前置句,标志词:之⑤被动句,标志词:于⑥固定句式,标志词:“无以”,没有用来……的6.文化常识(1)君子:特指______________的人。

《劝学》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劝学》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荀子及其思想主张。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4.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5.联系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意义及在今天的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学习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习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有时候是特别辛苦的,但辛苦之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而学,其次才是怎么学。

《荀子》的《劝学(节选)》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二、了解作者,走近文章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战国思想家、文学家。

名况,时人又尊称为荀卿,因荀、孙音近,故又称“孙卿”。

赵国人。

齐湣王晚年与齐襄王期间,两度游学稷下,齐惠王时被奉为最富声望的学者,三次担任祭酒,韩非、李斯等皆为其弟子。

后被谗,去齐至楚,楚相春申君曾两次任他为兰陵令。

春申君死,荀子罢官,遂居家著书数万言,死后葬兰陵。

政治上主张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又主张霸力,法后王,又与孟子异。

重视民心向背,宣称“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荀子·正论》)。

哲学上主唯物主义观点,提出“天行有常”(《荀子·天论》)的命题;主张“性恶论”。

文学上,荀子为迄今所知作赋第一人。

《汉书·艺文志》载其赋十篇。

今《荀子·赋篇》中存有《礼》、《知》、《云》、《蚕》、《箴》五首小赋,以四言韵语为主,亦杂有散文形式,颇类谜语。

其文学观点守质尚用,反对繁复,主张文学为政治服务,强调学习儒家的五经。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学案26 《劝学》《师说》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学案26 《劝学》《师说》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学案26《劝学》《师说》复习任务 1.梳理积累两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古今异义词和多义实词“中”“已”“常”“攻”。

2.背诵课文,翻译重点句子。

活动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请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①以为轮“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虽有槁暴“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①劝.学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拿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②金.就砺则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黄金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问广博精深④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⑥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⑦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圣人之所以..为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⑧吾从而..师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⑨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大家;许多人⑩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⑪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3.多义实词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嗟乎!师道( )之不传( )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 )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 ),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而耻( )学于师。是故圣( )益圣( ),愚( )益愚( )。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 )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 )焉。彼童子之师,授( )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或师( )焉,或不( )焉,小学( )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 )也。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 )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一轮复习必—————————————————————————— 作者:
———————————————————————————————— 日期:
必修一文言文复习(一)(教师)
《劝学》《 师说》
【复习目标】
1、掌握《劝学》《师说》中的重要实词意义与用法、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二、背诵《劝学》全文。
三、背诵《孔子语录》
1、《孔子语录》(《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曰:“____________,不____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二、解释《师说》中的加点词语,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古之学者( )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 )先乎吾,吾从而( )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 )也,夫庸知(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2、熟练背诵并准确默写《劝学》《师说》全文。
3、背诵并默写《孔子语录》《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完成迁移训练,并翻译全文。
【课时】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劝学》中的加点词语或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 ),虽有( )槁暴( ),不复挺( )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绳则直,金( )就砺( )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 )明( )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 )而思矣,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吾尝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 )。假( )舆马者,非利足( )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 )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 )备焉。故不积跬步( ),无以( )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 ),功( )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上( )食埃土,下( )饮黄泉,用( )心一( )也。蟹六跪( )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 )也。
(6)蚓无爪牙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饮黄泉,__________。蟹六跪而二____,非蛇___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
2、(1)子曰:“___,不亦说乎?,不亦乐乎?________,不亦君子乎?
(2),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而闻者____。
(3)________________,非利足也,而____千里。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__________。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第二课时
一、默写。
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________________。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有___ 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曰:“,,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6)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积土成山,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积____步,无以____千里,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