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和化合价(课件)

化合价概念:化学上用“化合价”来表 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化合价的有关规 ①律在任:何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
为零。 ②在化合物里氢通常显+1价,氧通常显-2 价。
③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 显负价。 ④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⑤许多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同种元素在 不同的化合物里可显不同的化合价,如:
例1 试确定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 +1 X 2 解:KClO
1பைடு நூலகம்+ X +(-2)×3=0
X= +5 答:在氯酸钾里,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
重要技能
2.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
+7
+6 +5 +6
KMnO4、K2MnO4、KClO3、H2SO4
推求的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 零。
(注意:如果求离子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则代数 和不为零。如:SO42-、NO3-)
求HnRO2n-2 中R的化合价
2.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 书写化学式的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
例2 已知磷有两种氧化物,
其中磷的化合价分别为 +3 和 +5 ,写出这两种磷的氧 化物的化学式。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 价。
3、两个氧分子 10、三个水分子
4、氖气
11、两个硝酸根离子
5、铁的化学式 12、铜元素
6、三个亚铁离子 13、硫元素的化合价是-2
7、一个硫离子 14、两个铵根离子
15、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硫粉 8铁
15锰酸钾
2、水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四单元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课件

总结
辨别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可从以下几点去思考: 1.元素符号书写是否规范或符号与名称是否一致; 2.元素符号书写的位置是否遵循前正后负的原则; 3.相关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是否正确,特别是由
多种化合价的如铁元素; 4.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是否为零。
5.(202X•兰州)LiFePO4新型锂离子电池以其特殊的优势 成为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锂的化合价为+1价,P的
符号 Na Ca K Mg Al Zn Fe Cu H O
化合价 名称
+1

+2

+1

+2

+3 氢氧根
+2 碳酸根
+2、+3 硝酸根
+2 硫酸根
+1 铵根
-2
符号
C Cl S N OHCO32NO3SO42NH4+
化合价 +2、+4
-1 -2、+4、+6 -3、+2、+4、+5
-1 -2 -1 -2 +1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总是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总是显负价 B.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 C.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 的性质 D.在原子团NO3-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知识点 2 化合价与化学式
(1)已知化合价,求化学式
十字交叉法:
注:原子团作为一个 整体,当一个数不为1 时要用括号括起来
的化合价分别为-3、+5。因此题中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
合价一共有6种。
总结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在化合物中元素有 正价,也有负价,但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但 在原子团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不为零,等 于该原子团的化合价。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
这种变化是 ( )D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根据是
( C)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与应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 中同时产生物理变化。 4、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
⑵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⑶伴随现象: 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
×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产生了化学变 化,但不能作为判断根据。
【总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7、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该变化的类型是化学变化 , 你根据的理由是现象 C 。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与应用
8、现有下列一些物质的变化: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C、火药爆炸 D、气球爆炸 E、汽油燃烧 F、海水晒盐 G、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H、米饭烧焦 I、植物光合作用 J、产生沙尘暴
这种变化是( D )
A、汽油挥发(物理变化) B、粉碎矿石 (物理变化) C、水变成冰(物理变化) D、木材燃烧 (化学变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练习与应用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二氧化碳课件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中有一个著名的 屠狗洞,洞中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 内安稳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 决定弄个究竟。一天,他打着火把牵着 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的燃烧有点飘 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晕倒了。可是当 他蹲下看个究竟时,他自己立刻也感到 呼吸困难了。他抱起狗走出洞外,哈哈 大笑:这屠狗妖就是……
4.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NaOH)来吸取多 余的二氧化碳气体,已知氢氧化钠的性质 与氢氧化钙类似,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2NaOH+CO2====Na2CO3+H2O
谢谢合作
2.5
经数小时无任何症状
3.0
无意识地呼吸次数增加
4.0
出现局部刺激症状
6.0
呼吸量增加
8.0
呼吸困难
10.0
意识不清,不久导致死亡
20.0
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
灯火实验
山洞
(2) CO2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 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取的太阳光的 能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 象叫“温室效应”。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灭火
C.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反应并放出热量── 冶炼钢铁
D.干冰──升华时吸取热量──制冷剂
2. 在右图所示装置中,有四支充满不同气
体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当拔开塞子时,
试管中水位上升最高的是 ( c )
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课堂训练巩固
3. 为了使抹石灰浆的墙壁尽快干,人们常常 在室内生个火盆,这是为什么呢?那为何 在刚开始时墙壁反而潮湿?
(1) 与水反应 现象:将喷水后的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紫色石蕊小花
变红。 CO2 + H2O = H2CO3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八年级化学全一册全套PPT课件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交流讨论 1.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吗? 2.什么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

性 发生化学变化就
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请列举一些实例。 水变为水蒸气或冰
铁 生 锈
木 柴 燃 烧
食 物 腐 烂
从化学角度看,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水的沸腾
现象:加热后有 水蒸气放出,水蒸气 遇玻璃片变为液体。
无新物质产生
(2)胆矾的研碎
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3.设计实验
4.实验验证
收集证据 ①空气的组成;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③燃着的木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等。 解释与结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空气 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反思与评价
知能训练
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 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烛, 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 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妈妈 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 )
为什么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性质
决定 体现
用途
知能训练
(2016•邵阳)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 质物理性质的是A( ) A.石墨用于铅笔芯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课堂小结
谢谢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灭火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灭火课件
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物质燃烧的最低温度叫做 ——着火点
它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通常情况下不会改变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课堂检测
1.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 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 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C )
A.纸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纸能灭火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分析下列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 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 油罐着火时需用水喷淋降温;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 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 离带。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煎炒
烧烤
神州十号发射
云南:大理600年明代城楼被烧毁
1月3日凌晨2时49分,云 南大理巍山县600多年历 史的拱辰楼突发大火被 毁。过火面积约300平方 米,截至4时48分,明火 已扑灭,城楼上半部分 被烧毁,没有造成人员 伤亡,起火原因正在调 查。
活动探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燃烧和 灭火课 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

等物质为原料合成淀粉、葡萄糖等有机物;动物的呼吸
作用是在氧气的作用下,分解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
碳等物质。由此可见,植物的光合作用是
_化__学____变化,动物的呼吸作用是
变化。
注意
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根据 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 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 粒有没有产生变化。电灯通电时也发光 放热,但它是物理变化。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 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 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 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本来的胆矾 吗?为什么?
一、实验1和实验2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没有新物质生成;
二、实验3和实验4有什么共同特征?
都有新物质生成;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视察实验现象记录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
根据是( C )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C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放热、发光等现象
B.化学变化一定有其它物质生成。
C.化学变化一定比物理变化剧烈。
D.化学变化中同时产生物理变化。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照条件下,以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产生的 变化后的物质
序号
现象
1-1 液态的水
有水蒸气放出 液态的水
遇冷变液体
1-2 蓝色块状的 胆矾
由块状变粉末
蓝色粉末的 胆矾
1-3
蓝色的胆矾溶 液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的氢氧化 铜沉淀
1-4 颗粒状石灰石 有气泡放出和 二氧化碳气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教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教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件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有无新物
的物质 产生的现象 产生的物质 质生成
蓝色硫酸 产生 铜溶液 蓝色沉淀
氢氧化铜

性质和变化的区分:
物质变化描述的是正在产生或已经产生的过程
物质性质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
反应
两者关系: 变化
性质
决定
两者在叙述上的区分是:性质一般描述为“某物质 能(或“会”.“可以”.“易”)怎样。而变化的叙述中 一般没有以上字眼。
一.物理变化 1. 概念: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新物质)
举例:如: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2.伴随现象: 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胆矾和研碎的胆矾溶于水, 并和氢氧化钠反应
1.把少量块状的胆矾和研碎的胆矾分别 放 入2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振荡直到 变成澄清的溶液。 2.再向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
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
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
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酒精产生的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实验1 1、取1块硫酸铜晶体,视察它的形状、颜色。
形状规则、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视察晶体 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视察溶 液有什么变化。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1.概念
有其)
举例: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动 植物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2.伴随现象 常见: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发光、发热;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同步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初步培养学生视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 验探究,最后填写实验报告,掌握系统视察的内容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
质?是什么物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 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
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思考: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形状各异,颜色不同的 蜡烛,那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提出问题】 1、蜡烛有哪些性质? 2、燃烧时产生哪些变化?伴随产生什么现象? 3、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通过什么手段来证实它 们?
合作探究B: 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 在火焰上方,视察现象。 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 杯中到入少量澄清石灰 水,振荡,又有什么现 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下一面、让对我蜡们烛一及起在其实燃验烧中的学探习究科学探究的方法
视察和描述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思考】 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 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 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 ?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 具有哪些性质?
运用除味觉以 外的所有感官对 一支蜡烛在点燃 前进行视察,并 将视察到的现象 在表中作详尽、 客观的描述和记 录。
师生互动
活动与探究实验1 ——蜡烛燃烧的探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药品的取用) 课件
情境引入
不开鸟笼门,如何向笼中的食槽内加入食物和水?
第1课时 化学药品的取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R·九年级化学上册
一、化学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和纸槽,
有些块状固体可以用镊子夹取。
【注意】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 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小结】 块状固体
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固体
一斜二送三直立
【巧记】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合作实验 取用少量的块状药品和粉末状药品
(1)分小组合作。由实验员拿试管,打开试剂瓶盖, 用镊子夹取少量块状固体,放入试管。另一位实验员 配合,记录员做好操作记录,视察员认真视察。
为了防止瓶口残留液体顺试剂 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
④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 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是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 触产生反应而变质。把瓶子放 回原处是为下一次液体药品
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1—4(1)。由实验员拿试管,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滴加1~2滴酚酞溶液。另 一位实验员配合,记录员做好操作记录,视察员认真视 察。
①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
②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 免弄脏滴管。
③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 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
合作实验 倾倒法取较多量液体药品
分小组合作。由实验员拿试管,打开试剂瓶盖,将 装有水的试剂瓶内的液体倒入试管,再盖好试剂瓶盖。 另一位实验员配合,记录员做好操作记录,视察员认真 视察。
(2)分小组合作。由实验员拿试管,打开试剂瓶盖, 用药匙取少量粉末状固体,放入试管。另一位实验员 配合,记录员做好操作记录,视察员认真视察。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 (每章多篇参考)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 (每章多篇参考)
7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 D)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 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同时发生物 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同时发生化 学变化
对比联系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中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联系: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
蓝色氢氧化 有 铜沉淀等
二氧化碳 有 气体等
温故知新
归纳整合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特征: 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 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 放热、发光等。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下面是关于碱式碳酸铜受热的描述,分析
下列画有横线的文字,判断属于哪一种情 况,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 反应条件B. 反应现象C.化学变化D. 反 应结果
给绿色粉末状的碱式碳酸铜加热( A),
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管壁出现小水珠,
同时,也有气体放出( )。B 这是生成了 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D说明碱式 碳酸铜受热分解出新的物质( )。C
1、化变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 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 象,但伴随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 定都是化变,化变也不一定都有 明显现象。
2、燃烧一定是化变,爆炸不一 定是化变。
1.这些变化又是什么变化?
下雨
瀑 布
物理变化
落 下
化学变化
木柴燃烧
植物光合作用
2、下列变化过程中不会发生化
学变化的是B( ) A、石灰石溶于稀盐酸

【新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册(全书)教学课件汇总(477张)

【新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册(全书)教学课件汇总(477张)
【新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 册(全书)教学课件汇总(477张)
含本书所有课时
省级获奖课件精编
一次下载 终生使用
全网最全 最精美的立体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海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归纳升华
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知识与技能 1、归纳整合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得出区别与联系; 3、辩证统一化学变化与化学现象的区别联系。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整合、对比联系、辩证统一的方法
A. 灯泡通电后亮了 B. 矿石由块状碾成粉末 C. 木炭燃烧 D. 汽油挥发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的是( C)
A.火药爆炸 B.牛奶变酸
C.石蜡熔化 D.钢铁生锈
3.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 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
种变化是( D )
A、蒸发 B、变形 C、蔗糖溶解
D、植物光合作用
4、下列变化中,既有物理变化又 有化学变化的是( B ) A.从矿山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 B.石蜡燃烧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 C、胆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 D、将自行车放置于潮湿的空
气中
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 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C)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 学变化的依据是( D)
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
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
化学变化。
1、 下列关于物变与化变的描述正确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第一课时课件

液态的水

出现小水珠
(2) 块状胆矾 蓝色块状固体变成 粉末状胆矾
细小的蓝色粉末

(3) 蓝色硫酸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 蓝色氢氧化
铜溶液 出现
铜沉淀等

(4) 颗粒状 试管内溶液中有大
石灰石
量气泡产生、石灰 二氧化碳 石变小、澄清石灰 气体等

水变浑浊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水结冰、汽油挥发、酒精挥发;铁水铸成锅;
有——化学变化 无——物理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区分: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1)本质: 有新物质的生成 (2)现象: 通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放光等
(2)现象: 通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放光等
思考:
1.把红墨水滴入水中,颜色改变,是 否为化学变化? 2. 水变成水蒸气,有气体放出,是 否为化学变化?
3. 向水中加些泥土,有沉淀,是否 为化学变化?
4. 白炽灯发光放热,有能量 的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 C.蜡炬成灰
D.滴水成冰(状态改变)
• 6、下列变化中,既有物、从矿山上开采矿石,再将矿石粉碎(形状改变) B、酒精挥发成酒精蒸气,酒精蒸气在空
• 气中燃烧 化学变化 C、钢锭轧成钢条,钢条又拉成钢丝(形状改变) D、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状态改变)
(3)判断的唯一根据: 有无新物质的生成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件)

方案二:请选择相应仪器和药品完成实验
仪器:电子天平、镊子、药匙、小试管、烧杯、锥形瓶、胶 塞、单孔胶塞、气球; 药品:硫酸铜溶液、铁钉、碳酸钠粉末、稀盐酸;
反应原理提示: 1.铁+硫酸铜
Fe + CuSO4
2.碳酸钠+盐酸
Na2CO3 + HCl
铜+硫酸亚铁
Cu + FeSO4
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NaCl + H2O + CO2
剩余2g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C和D的质量总和是18g。
3. 已知2mL氢气和1mL氧气守产恒生的反是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4. 生高成锰水 酸的钾体受积热为分解3m后L。,剩:余质固量体的质量比反包原应括反中:应的固物体各的、物质液质量体
减小了,因此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气律体。
探讨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为例,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 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说明化学反应为什么 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
H2 + O2
H2O
先视察动画,然后利用分子、原子模型模拟氢气燃烧生成
水的过程,并讨论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是否改变?
H H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用图A所示实验:在瓶中先铺一层细沙,再引燃白磷
,为什么?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此实验中气球的主要

人教版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课件

人教版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课件
• A.风力发电 • B.榨取果汁 • C.工业炼铁 • D.水的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交流讨论 1.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吗? 2.什么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 化
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实验室
下图中是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说出它们的名 称
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 碳、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3.设计实 验
4.实验验 证
收集证据
①空气的组成;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③燃着的木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等。
解释与结 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空
课堂小结
化学 是一 门以 实验 为基 础的 学科
实验
化学学科的基础 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对蜡烛及 其燃烧的 探究
实验现象观察与描述 化学学习的特点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科学探究的步骤 实验结论
•谢 谢
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习目 标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认识实验常 用仪器名称及使用范围; 2.通过实验探究,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 接、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能概述操作要求; 3.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障。
燃着的 小木条
为什么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性质
决定 体现
用途
知能训练
• (2016•邵阳A)下列物质的用 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 是( )
• A.石墨用于铅笔芯 •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说课课件(24张PPT)

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一册 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说课课件(24张PPT)
让学生自己总结干冰的用途。
用途二:灭火
提问:为什么蜡烛熄灭 且下面的蜡烛熄灭?
[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分析得出二氧化 碳能灭火是因为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 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让学生初步理 解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
用途三:做饮料
提问:气体从哪里来?
[ 设计意图 ]
让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锻炼了同学们的观察 能力,同时判定饮料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这气 体又引出了二氧化碳溶解程度的实验探究,使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分别采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温故知新,科学探究等方式来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 用,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二)、学法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利用实验探究,观察 分析,交流合作和归纳应用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 设计意图 ] 干冰和冰很多同学易混淆,通过这个实验探究,让学
生真实感受到干冰与冰的区别。同时在体验干冰从固 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自己归纳出干冰的性质易升华 吸收大量的热,将书本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好理解。
用途一:制冷
[ 设计意图 ] 大多数学生只是在电视中见过干冰做云雾效果,没有亲眼所见,
在课堂中做这一实验,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用热水加入干冰中, 雾气腾腾,犹如仙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验的过程 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感受到寒气逼人,
红色,以此来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
用途三:做饮料
(1)发现问题 什么物质使石蕊变红色? (2)提出猜想 CO2 H2O 其他物质
[ 设计意图 ]
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培养学生 依据已知信息作出猜想的能力。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氧气第一课时 课件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册化学   氧气第一课时 课件

氧气的化学性质 ——支持燃烧
(2)硫的燃烧
现象 结论 表达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燃烧,发出微弱的 燃烧更旺,发出明亮的 淡蓝色火焰,放热 蓝紫色火焰,放热,
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生成了二氧化硫( SO2 )
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 O2 点燃 SO2
问题讨论
硫燃烧时,瓶底放一些水的原因?
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
2、化合反应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 化学反应。 特点: “多合一”; A + B → C
注意:1、“强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 2、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
锌 + 盐酸 氯化锌 + 氢气 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分类根据不同 ,
化合二反者应之:间两没种有或必两然种联以系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产生的反应。
♦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 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化合
氧化
C
A
B
解析:
集合A: 是化合,但不是氧化反应。
集合B: 是氧化,但不是化合反应。
举例: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A.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B.氧气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小于空气的密度 D.氧气具有助燃性
2. 能说明硫与氧气产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D )
A.硫是淡黄色固体

开学课(含绪言部分新课内容)(课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

开学课(含绪言部分新课内容)(课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
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名称:四羊青铜方尊 出土:湖南省宁乡县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用途:祭祀
化学简史
新课讲授
古代化学-对物质变化的探索阶段
名称: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gāng)灯 出土:山西省朔县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用途:照明
化学简史
新课讲授
化学发展简史
古代化学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化学的作用
【答案】D
随堂演练
5.研究一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常常需多学科参与,但各学科有所侧重, 下列课题属于化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A.银行的利率变化 B.神州十七号飞船在太空中由椭圆形轨道变为圆形轨道 C.“流行感冒”的病因 D.超导材料的研制
【答案】D
绪言
课堂小结
化学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常选读(边读边思考)
记忆 数量 58% 44%
26% 23% 21% 0%
学习建议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0分钟忘记42% 60分钟忘记56% 1天忘记74% 1周忘记77% 1个月忘记79%
学习后的时间
一切由 从
寄语
开始 实现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 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
化学研究的对象
2
化学发展简史
学习建议
复习记忆
复习周期:课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 复习方法:复述、默写、找联系 多记忆:基本概念和原理,化学方程式以及
其他知识
重视实验
认真、 细致地观察老师的 演示实验, 对实验所用的 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 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 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吃透课本 课本为主线, 吃透课本; 课前预读、 课后细读、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变化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请列举一些实例。
水变为水蒸气或冰
铁 生 锈
木 柴 燃 烧 食 物 腐 烂
从化学角度看,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水的沸腾
现象:加热后有 水蒸气放出,水蒸气
遇玻璃片变为液体。
无新物质产生
(2)胆矾的研碎
现象:胆矾由块状变为粉末状。
实验探究的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观察和 描述;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关注物质的性质及其变
化过程等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2015年3名学者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其DNA修复研究
重复的实验探究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古代炼丹、炼金术对化学发展成一门科学做出了贡献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 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 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交流讨论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观察,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 的物理性质
氧气
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2.燃着的小木条在氧气中继续燃烧,且燃烧更旺。在 二氧化碳中很快熄灭,说明两种气体分别具有哪些化 学性质?
燃着的 小木条
为什么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中 国 古 代 炼 丹 设 备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你会观察实验吗? 实 验 前 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
密度等物理性质。
实 验 时 观察到的光、热、火焰、沉淀、气 体等现象的产生。 实 验 后
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知能训练
实验室里有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 要确定它是否为稀硫酸。你认为应该用下列 的那一种方法最能获得满意结果( ) A.调查取证 B.上网查资料 C.做实验 D.组织讨论
无新物质产生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有新物质产生
(4)石灰石与盐酸反应
现象:有气泡放出,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有新物质产生
物质的变化
物 理 变 化
没有生成其
他物质的变化
化 学 变 化
生成其他物
质的变化
从实验结论和概念中总结,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知能训练
(2016•内江)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 化的是( C ) A.风力发电 B.榨取果汁 C.工业炼铁 D.水的三态变化
1.关注物质
2.关注物质
的性质。
的变化。
的过程以及对结
果的解释和讨论。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解释与结论
收集证据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2.猜想与假设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二氧化 碳、水蒸气的含量不同 3.设计实验
化 学 性 质
物质在化 学变化中表现 出来的性质
下面是物质的一些性质,哪些属于物质的物理性 质?哪些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熔点 还原性 沸点 溶解性 硬度
可燃性
密度
导热性
氧化性
稳定性
酸碱性
导电性 金属性
挥发性
氧气与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决定 性质 体现 用途
知能训练
(2016•邵阳)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 质物理性质的是( A ) A.石墨用于铅笔芯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课堂小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了解
4.实验验证
收集证据
①空气的组成;②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③燃着的木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的燃烧现象等。 解释与结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吸入的空气 中氧气含量较多,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较少。 反思与评价
知能训练
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 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烛, 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 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妈妈 A 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和设计实验 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论 C.猜想和反思评价 D.猜想和进行实验
课堂小结
化学学科的基础 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 实验现象观察与描述 化学学习的特点 科学探究的步骤 实验结论
化学 是一 门以 实验 为基 础的 学科
实验
对蜡烛及其 燃烧的探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 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走进化学实验室
学习目标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规则,认识实验常 用仪器名称及使用范围; 2.通过实验探究,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仪器的连 接、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能概述操作要求; 3.知道严谨的态度、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障。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发光、放热、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交流讨论 1.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吗? 2.什么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但在发生物理变化的同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 理 性 质
物质不需要 发生化学变化就 表现出来的性质
熄灭后
现象:
有白烟产生,点燃
白烟后蜡烛重新燃烧。 交流讨论 为什么点燃白烟后, 蜡烛可以重新燃烧?
实验(或探究活动)报告
班级_______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姓名_______
同组人______
日期_______
实验用品:
步骤和方法
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解释
结论: 问题和建议:
交流讨论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学 习有哪些特点? 3.关注物质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全一册 化 学 全册优质课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根据对概念的理解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确物质用途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 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C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气味,形状,硬度,检
验它的溶解性,密度。
红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无气
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燃着时
①观察火焰 ②验证火焰每部分的温度 最高
最低
③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现象:
1.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烧杯内壁变浑浊。 结论: 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