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学生群体心理.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群体心理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一、群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1、群体的概念
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 的共同目标,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 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 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群体(并非个人简单的集合体)= 聚合 体
2、群体的特征 第一、群体成员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 第二、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 第三、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联系
人被评价的意识应该保持一个适当的强度。 如果过分担心被别人的评价,就会分散自 己对活动的注意力,会降低活动效率。
(二)从众 1、从众的概念
指的是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由于群体 的引导或压力,与多数人保持一致 的现象。
就你逞能,大家都是隔天生 蛋,你为什么天天生蛋?
他特殊!!!
(三)服从
1、什么叫服从()
考特雷尔和莫道奇()通过实验说明了这一点。 他们把被试分成三组,Leabharlann Baidu求完成简单的辨认单词 的活动。甲组个人单独完成,乙组在有人在场旁 观的情况下完成;丙组是在被蒙着眼睛的人在场 的情况下完成。
结果发现,乙组成绩最好,产生了社会助长作用 ,而丙组与甲组的成绩几乎没有差别。
结论:因为在场的他人眼睛被蒙上后就消除了被 试被别人评价的意识。
结果表明,去个性组肆无忌惮地数落、辱骂自己的父母, 充分表现对自己父母的厌恶与不满。在各组议论完了之后,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试对再次参加议论的喜欢程度, 结果,去个性化小组比其它小组对群体成员更加富有吸引 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们更喜欢在去个性化的小组里再次 议论自己父母的不是。
3、关于去个性化的理论及其研究意义 1)有关的理论观点
个人按照群体规范的要求或者群体领 导的旨意而行动叫服从。
服从行为是在他人的命令、要求之下 完成的,而且它是伴有或多或少的不满意 、不情愿等否定性情绪的行为。
2、服从与从众的关系
联系:两者都是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之下完成 的
区别: (1)服从行为是在别人的直接要求命令
下做出的;而从众则没有人直接命令或要 求你怎样做,从众是感到一种无形的群体 压力而做出的。
达施尔(J. F. ,1935)要求被试蒙上双眼,在“ 拔河机器“上拔河,结果发现,当被试觉察只有自 己一个拔时,平均用力63公斤,而当三人一起拔 时,平均每人用力53.5公斤,八人一起拔时,平 均每人只用力31公斤。
3、社会助长或阻抑的影响因素
(1)活动的难易程度
随着工作难度的增加,社会助长 作用会逐渐下降,乃至最终变为社会 阻抑。
(四)去个性化
1、去个性化的概念
群体成员失去个体感,而淹没在群体、群众 之中就叫去个性化、无个性化。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 尚没水吃”。
2、相关的实验研究
1952年,费斯廷格(L. )、佩皮通(A. )和纽康姆 (T. )进行了去个性化的实验。
他们要求各组男大学生在两种条件下议论自己父母的缺点。 一种条件是,被试身戴名签,互称名字,在明亮的教室里 进行,这是可辨组;另一种条件下,被试身着长袍,头戴 面罩,只露出眼睛和鼻孔,相互都不知姓名,在灯光昏暗 的房间里进行,这是去个性组。
奥尔波特()在上世纪20年代(1920, 1924)做了一项实验,要求被试完成难易 程度不同的五种:活动从句子里抹掉元音 字母、辨别图形、自由联想、计算乘法题、 反驳古代哲学家的语录。
结果发现,前四种活动都是在与他人共同 工作时效率高,只有最后一项活动是个人 单独工作时质量高。
2、什么叫社会阻抑( )
二、群体心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1、群体心理的概念
群体心理是指群体成员共同的心理现 象,是群体成员在群体活动中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下所形成的共有的、有别于其他 群体的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2、群体心理的特征 群体心理的共有性 群体心理的界限性 群体心理的动态性
三、常见的群体心理现象
(一)社会助长和社会阻抑
他人在场旁观或共同活动并不总是导 致个人活动效率的提高。相反,可能还会 降低个人的活动效率。例如,一个演员在 家里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可一上舞台, 面对众多观众,却变得结结巴巴,甚至忘 掉整段台词。
此外,还有一种社会惰化( )的现象,这是一 种由于他人同时参加而使个人有意“偷懒”,从而 降低个人人活动效率的现象。
考特雷尔()、里特尔与 韦克(1967)设计了一项 实验,检验了这种解释。
他们让被试在两种条件下 学习一定难易程度不同的 词表。一种条件是单独学 习,另一种条件下是在其 他学生面前学习。容易的 词表是指由彼此联系密切 的词组成的配对词,如, 熟练-技能,开花-结果 ;较难的词表是指由缺乏 内在联系的词组成的配对 词,如干旱-发脾气,沙 漠-领导等。
结果发现,有人在场时, 被试学习简单的词表比单 独学习时要好,而对困难 词表的学习则非常缓慢。
(2)是否具有适当的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我们很
关心自己被别人如何评价。
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时,这种被评价 的意识或动机就会很强烈,结果就可能发 生社会助长或干扰作用。
如果没有对别人评价的关心,即使他 人在场,也不会发生社会助长或干扰作用。
1、什么叫社会助长( ) 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
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就叫做 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
社会助长包括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与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 高,这叫共同活动效应( )
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 这叫观众效应( )。
有关社会助长最早的实验是由法国学者特 里普莱特()在1898年进行的。他发现一个人 在同他人比赛骑自行车时,其成绩比他单 独骑车的最好成绩还要好,平均提高30%; 两人成组缠线也比个人单独缠线效率更高 (提高5%)。
一种观点认为,在去个性化条件下,个人的 自我观察与评价能力降低了,个人对来自社会评 价的敏感性和以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的关心 程度都降低了,因而自我控制能力就降低了,一 个个都变得不知羞耻,也不知害怕了,一些不道 德、粗暴无礼的行为也就被做出来了。
罗杰斯(C. ,1981)等人认为去个性 化与个人注意力的转移有关。处在群体中的个人 会把注意力从自己的行为转移到群体的行为上去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大家的共同行为,大家都没 有停下来帮助躺在路边的老人,大家都在施行电 击,因而降低了个人对惩罚的恐惧感,人人都变 得“胆大妄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