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第二章第三节三、腕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
![第二章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六、髋与骨盆)](https://img.taocdn.com/s3/m/aba1bb01f7ec4afe04a1dfb7.png)
.
四、运动学特征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 额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 ~45°,外展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 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 为外展。
.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是 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成站 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蹲等大 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最稳定又 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对合装置和 控制系统。
.
一、骨与韧带
1.髋臼:髋臼由髂骨、坐骨和 耻骨三部分组成。中央为髋臼 窝,内衬半月形软骨,其下缘 由髋臼横韧带连接,周围有关 节唇。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 方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要负 重区,厚而坚强;髋臼后1/3 能维持关节稳定,较厚。
.
一、骨与韧带
前倾角: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 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30°(平均12° )锐角。
.
一、骨与韧带
3.大转子:股骨颈与股 骨体连接处上外侧的方 形隆起称之为大转子。 4.小转子:股骨后上内 侧股骨颈内下方的骨性 隆起称为小转子。
.
一、骨与韧带
5.髋关节的韧带
(1)髂股韧带 位于关节前面,是人体强有力的
状肌及缝匠肌。
.
四、运动学特征
1.骶髂关节的运动 运动范围很小,骶骨仅可在髂骨上做上下滑动
和少量前后运动或髂骨在固定的骶骨上做同样的 运动,骶髂关节的平均运动为4° ,其范围为2° ~8°。
四、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f807666b10661ed9ad51f382.png)
精选课件
19
精选课件
20
(三)腕关节生物力学
1.腕关节运动范围:屈-伸(掌屈和背屈)
桡尺偏移(外展-内收)
精选课件
21
2.腕掌关节运动范围
(1)拇指腕掌关节:
• 关节囊厚而松弛 • 屈、伸 • 收、展 • 环转 • 对掌运动(拇指向掌
心,拇指尖与其余4个指 尖掌侧面相接触)
精选课件
22
(2)其他腕掌关节:
精选课件
25
5.腕的稳定性
(1)腕关节中近侧关节和腕中关节的存在形成了双铰 链的系统,能提供其固有的稳定性;
(2)稳定性仅集中在一个方向;
(3)手舟骨和月 骨被倾向延长 位,稳定力必 须主要指向屈
精选课件
(4)腕关节联合 体在指和拇指 肌活动中动力 稳定性要求外 力和内力平26衡。
6.腕和手运动的相互影响
• 典型椭圆关节 • 两个轴运动
–冠状轴:屈、伸 –矢状轴:外展、内收 –环转运动
精选课件
6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
1.骨 (1)尺骨头 (2)桡骨茎突 (3)腕骨
精选课件
7
2.腕关节的韧带、筋膜、血管和神经
(1)韧带:掌侧韧带、背侧 韧带、骨间韧带
精选课件
8
• 关节囊松弛,其前后左右均有韧带加强 腕尺侧副韧带 腕桡侧副韧带 桡腕背侧韧带 桡腕掌侧韧带
(1)腕的运动对于增加指和手的精细运动控制是基 本的,腕伸和指屈是相互促进的。 (2)腕关节结构便于腕伸肌的协作运动和更有力的 指屈。 (3)当腕改变位置时,影响抓握能力。
精选课件
27
精选课件
13
③外展肌: 桡侧腕屈肌 桡侧腕长伸肌 桡侧腕短伸肌 示指伸肌
人体运动学重点
![人体运动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90f11d998fcc22bdd10dac.png)
人体运动学重点整理第一章人体运动学总论一、名词解释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岁时间变化的规律活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刚体:是由相互间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许多质点组成的连续体,它有一定形状、占据空间一定位置,是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力学简化模型。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多刚体系统。
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和复合运动。
3、复合运动:人体的绝大部分运动包括平动和转动,两者结合的运动称为复合运动。
4、力偶: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力。
5、人体运动的始发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双目平视,双足并立,足尖向前,双上肢下垂于体侧,掌心贴于体侧。
6、第三类杠杆:其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如使用镊子,又称速度杠杆.此类杠杆因为力臂始终小于阻力臂,动力必须大于阻力才能引起运动,但可使阻力点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和幅度。
7、非惯性参考系:把相对于地球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标准的参考系叫非惯性参考系,又称动参考系或动系。
8、角速度:人体或肢体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是人体转动的时空物理量。
9、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flexion)、伸展(extension):主要是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内收(adduction)、外展(abduction):主要是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前额面上的运动. (3)内旋(internal rotation)、外旋(external rotation):主要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
(4)其他:旋前(pronation)、旋后(supernation)、内翻(inversion)、外翻(eversion)。
二、单选题【相关概念】·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其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如天平和跷跷板等.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和保持平衡,它即产生力又产生速度。
人体运动学
![人体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5e802a372f60ddccda38a0e3.png)
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的形态:正常人有206块骨头,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除此外还有含气骨和籽骨)2.骨的作用:①力学功能:支撑功能、杠杆功能、保护功能②生物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3.骨性能:力学功能(支撑功能、保护功能、杠杆功能);生理学功能(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4.长骨的血供:滋养动脉,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骨膜血管。
滋养动脉在骨骼周围的肌肉中,有大量血管。
骨端、骨骺和干骺端血管,是第二套长骨的供血系统,由关节周围的血管丛分支而进入薄层骨皮质供应干骺端区。
骨膜血管,骨膜本身有一套完整的供血系统,是长骨第三套血供系统,在骨膜表面,纤维层和肌肉血管广泛吻合形成血管丛或骨膜血管网。
5.衡量骨承载能力的指标:骨的硬度、骨的刚度,骨的稳定性。
髋关节的外旋肌:共6块,梨状肌、股方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被臀大肌所覆盖4.骨的主要成分?①骨膜(1)骨外膜:富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管,对骨的营养,新生及感觉有重要作用(2)骨内膜:附于骨髓腔及松质骨表面的薄层,终身生骨潜能②骨质(1)骨密质:规则且排列紧密的骨板构成。
由内到外外环骨板层,骨单位和内环骨板层(2)骨松质:有针状或片状的骨板构成,呈网状结构,形成骨小梁。
③.骨髓红骨髓:造血功能黄骨髓:富含脂肪组织,不具造血。
紧急情况下可转换成红骨髓④关节面软骨覆盖在骨关节面上的弹性的负重组织,减小关节摩擦5.骨重建分期①休止期:②激活期:前期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附着骨表面③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的陷窝,叫吸收陷窝。
④.转换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位置。
⑤形成期:破骨细胞在陷窝表面分化,增殖,形成类骨,随后骨化成骨。
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运动单位:肌肉的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肌肉的运动单位2.肌的运动状态:①静力性运动:即为等长运动或者等长收缩②动力性运动:包括向心性运动和离心运动3.向心运动:又叫向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两端附着点相互靠近。
人体运动学-PPT
![人体运动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d98acb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17.png)
2、动力性运动 向心运动亦称向心收缩; 离心运动亦称离心收缩。
(二)肌肉的功能及功能状态指标
1. 肌的功能
运动 支撑 维持姿势 保护身体 产热
2.肌功能状态指标
运动单位 概念:肌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一个前角细胞,
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 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细肌丝: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肌小节: 是肌细胞收 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单位。
肌原纤维:
粗肌丝 由肌球(肌凝蛋白)
组成,其头部有一膨大部——横 桥;
细肌丝 肌动蛋白:表面有
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静息时被原 肌球蛋白掩盖;
原肌球蛋白:静息时掩盖横 桥结合位点;
肌 钙蛋 白 :与 Ca2+ 结 合 变构 后,使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出结 合位点。
柱的活动范围,椎间盘连接椎体 可避免彼此过度滑移。 肌肉对脊柱的作用
具有保持脊柱稳定和协同脊柱 运动的双重作用,并发挥主动调 节功能,这是调节脊柱平衡的关 键要素。
(2)肌肉的协同作用
姿势协同动作通过下肢和躯干肌以固定的组合、固定 的时间顺序和强度进行收缩的运动模式从而达到保护 站立平衡的目的。
(4)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在安静时所保持的紧张度。肌张力与脊 髓牵张反射有关,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
肌张力常通过被动运动感知处于放松状态的肌的阻 力程度进行评测。
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增强 肌痉挛 肌强直 肌张力减退 软瘫
3. 肌肉的协同作用
肌的协同作用: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单一肌独立完成的,需 要一组肌群的协作才能实现。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肌在缩短(向心运动)
肱骨、尺骨、桡骨和手腕
![肱骨、尺骨、桡骨和手腕](https://img.taocdn.com/s3/m/38096bba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39.png)
肱骨、尺骨、桡骨和手腕肱骨、尺骨和桡骨是人体上肢中的三块主要骨骼。
它们位于前臂部分,负责支撑和运动手臂。
手腕则连接着前臂和手部,充当了一个关键的关节。
肱骨肱骨是上臂中的长骨,位于肩关节和肘关节之间。
它由头部、颈部和干部组成。
肱骨与肩胛骨的关节形成了肩关节,允许手臂在多个平面上运动。
肱骨的下端与尺骨和桡骨相连,在肘关节形成了前臂的骨骼结构。
尺骨尺骨是前臂中的一块长骨,位于肱骨的内侧。
它与肱骨和桡骨形成了肘关节。
尺骨负责支持和转动前臂,使手臂能够进行各种日常动作。
它还提供了握力和抓握物体的能力。
桡骨桡骨是前臂中的另一块长骨,位于肱骨的外侧。
与尺骨一样,它与肱骨和尺骨形成了肘关节。
桡骨的主要功能是使手臂能够扭转和转动,使手腕和手进行复杂的动作。
它也起到了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手腕手腕连接着前臂和手部,是一个由多个骨骼构成的关节。
这些骨骼包括腕橈骨、腕掌骨和腕舟骨等。
手腕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对手部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使手能够进行各种活动和姿势。
手腕关节的韧带和肌肉起到了支持和控制手腕运动的作用。
总结:肱骨、尺骨、桡骨和手腕是前臂和手部的重要骨骼结构。
它们相互协作,使我们能够进行各种手臂和手部动作。
了解这些骨骼的功能和结构对于理解人体解剖学和运动学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Smith, L. K., Weiss, E. L., & Lehmkuhl, L. D. (2013). "Brunnstrom's Clinical Kinesiology". F.A. Davis.- Saladin, K. S. (2018). "Anatomy & Physiology: The Unity of Form and Func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
腕关节运动学实训报告
![腕关节运动学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599b811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2.png)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腕关节的运动学特征,掌握腕关节运动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运动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时间2022年10月10日三、实训地点学校运动学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腕关节解剖结构腕关节由桡骨远端、尺骨远端、腕骨等组成。
桡骨远端与腕骨构成桡腕关节,尺骨远端与腕骨构成尺腕关节,腕骨之间构成腕骨间关节。
2. 腕关节运动学特征(1)腕关节运动范围:腕关节可以进行屈伸、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运动。
(2)腕关节运动幅度:腕关节的运动幅度受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等因素影响。
(3)腕关节运动协调性:腕关节运动时,需要多组肌肉协同作用,保证运动过程的协调性。
3. 腕关节运动方法(1)屈伸运动: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手掌心向上,将前臂向上抬起,然后逐渐降低,使腕关节屈曲;再逐渐将前臂向下压,使腕关节伸直。
(2)内收外展运动: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手掌心向上,将前臂向一侧倾斜,使腕关节内收;再逐渐将前臂向另一侧倾斜,使腕关节外展。
(3)旋前旋后运动: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手掌心向上,将前臂向前方旋转,使腕关节旋前;再逐渐将前臂向后方旋转,使腕关节旋后。
4. 腕关节运动注意事项(1)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预防关节损伤。
(2)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用力。
(3)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缓解肌肉紧张。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腕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和运动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腕关节屈伸、内收外展、旋前旋后等运动。
2. 实训分析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了解了腕关节的运动学原理,提高了对运动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发现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在进行腕关节运动时,动作不够规范,导致运动效果不佳。
(2)部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存在过度用力现象,容易导致关节损伤。
六、实训总结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了腕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和运动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学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应注重运动学知识的运用,提高自身运动能力,预防关节损伤。
运动学基础--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基础--第二章 运动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2abb40f6bd97f192279e9b2.png)
Resist
Force
Axis
Example: Neck
extension
(2)第2类杠杆 省力杠杆
Force
Force Resist. Axis
通过籽骨、肌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等来延长力臂。
(3)第3类杠杆 速度杠杆
Force
3.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1)省力 要用较小的力去克服较大阻 力,就要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力矩,物体倾倒,平衡破坏。 所以,物体越重,其稳定力矩越大,抗
倾倒的能力越强。
三、人体平衡与稳定特点
1、人体不能处于绝对静止的状态
由于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的存在,肌 张力也不恒定,重心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因此人体平衡是相对的静态 平衡。
2、人体形状可变 人体在完成或维持静力姿势的过程中,
当人体重心发生偏移有失去平衡的倾向时,人 体能借助于补偿动作在一定范围内“中和”或 “抵消”重心的不适宜移动。
F4
F2
F1
A
F2
F4
F3
FR
平面汇交力系
空间一般力系
A F1
F5
平面平行力系
力系平衡的类型
(二)、平衡类型
上支撑点平衡
重点与支撑点的关系 下支撑点平衡
混合支撑平衡
平衡
稳定平衡
平衡稳定程度 有限稳定平衡
不稳定平衡
随遇平衡
人体平衡的分类
1、根据人体重心与支撑点的位置关系 上支撑平衡(悬垂平衡) 下支撑平衡(倒立平衡) 混合支撑平衡(肋木侧平衡)
(3)稳定角
是重心垂直投影线和重 心至支撑面边缘相应点 的连线间的夹角。
运动学实训实验:全身关节的运动
![运动学实训实验:全身关节的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298c7b3333d4b14e852468e3.png)
7.膝关节的运动
运动 ROM 屈 0°-135° 伸 0°或5-10°
作用肌
股二头肌、缝匠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 肌、腘肌、股薄肌
股四头肌
内旋 0°-30°
腘肌、缝匠肌、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外旋 0°-40°
股二头肌
8.踝关节的运动
运动 ROM 背屈 0°-20°
跖屈 0°-50°
内翻 0°-35° 外翻 0°-15°
作用肌
胫骨前肌、 长伸肌、趾长伸肌 胫骨后肌、 长屈肌、趾长屈肌、腓肠肌、比目 鱼肌 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实验报告
名称:全身主要关节的运动研究报告 项目:膝关节的运动 演示: 拍摄: 后期处理: 成员: 小结:
运动 ROM 屈 0°-135° 伸 0°或5-10° 内旋 0°-30° 外旋 0°-40°
作用肌 三角肌(前)、胸大肌(锁骨部)、喙肱肌 三角肌(后)、背阔肌、大圆肌、肱三头肌(长) 三角肌(中)、冈上肌 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喙肱肌、肱三头肌(长) 冈下肌、小圆肌、三角肌(后) 背阔肌、胸大肌、大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前)
3.肘关节和前臂的运动
运动 屈肘 伸肘 旋前 旋后
ROM 0°-145° 0° 0°-90° 0°-90°
作用肌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旋前圆肌 肱三头肌、肘肌、旋后肌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肱二头肌、旋后肌
4
4.腕关节的运动
运动 掌屈 背伸 尺偏 桡偏
ROM 0-80° 0-70° 0-30° 0-20°
作用肌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掌长肌 桡侧腕长/短伸肌,尺侧伸肌 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 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短伸肌
5.手掌运动和拇指关节的运动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bc4328627d3240c8547ef90.png)
第二章 关节活动技术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楼天晓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一、影响关节活动的因素 二、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三、临床应用
第二节 人体关节活动技术 一、肩部关节 二、肘部关节 三、腕部关节 四、手指关节 五、髋部关节 六、膝部关节 七、踝及足关节 八、躯干
重点难点
重点 1.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2.人体各关节活动技术。 难点 1.关节活动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人体各关节活动技术的操作方法。
3.主动运动Biblioteka ➢ 肘关节的基本运动有屈曲-伸展,前臂的旋前-旋后。 患者双上肢靠近身体自然下垂,弯曲手臂触肩后再 伸直;两上臂靠近身体两侧,肘关节屈曲90°,做 掌心向上和向下运动。要求同肩关节主动活动。
三、腕部关节
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腕关节 ➢ 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此处主要介
绍桡腕关节的活动技术。 桡腕关节的运动 ➢ 屈、伸—额状轴 ➢ 外展、内收—矢状轴 ➢ 环转—矢状轴、垂直轴、额状轴
1.被动运动——腕关节的屈曲
患者体位
PT体位
操作过程
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一手固定前臂远端,一
肘关节屈曲90°
手握住手掌
将腕关节被动屈曲至 最大范围
腕关节的伸展
患者体位
PT体位
操作过程
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一手固定前臂远端,一
肘关节屈曲90°
手握住手掌
将腕关节被动伸展至 最大范围
腕关节的尺偏
2.主动助力运动 ➢ 肌力低于3 级,能主动运动的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
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造成关节活动受限,能进行 主动运动的患者;用于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训练等。
3.主动运动 ➢ 肌力3级以上,能主动运动的患者;需要改善心肺、
第二章 刚体的位置和姿态.
![第二章 刚体的位置和姿态.](https://img.taocdn.com/s3/m/ef25cea61a37f111f1855b6c.png)
第二部分运动学运动学是研究物体作机械运动的几何性质,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也就是说,不涉及物体的受力。
物体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相对性,即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这种变化具有不同的描述,因此,选取参考系或称参考基是运动学分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要研究物体及物体系统(刚体及刚体系)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以及它们在构件及机构中的传递,它们的数学模型如何表达,对这些变量如何分析和计算等。
我们仅仅研究刚体作平面运动的运动学。
第二章刚体的位置和姿态运动学问题是研究物体或物体系统在空间的运动情况,即它或它们的空间形态如何随时间变化,以及它们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为此,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它或它们的空间形态如何描述的问题。
在《大学物理》课程里,我们已经学习了点的运动,但是物体的运动远比点的运动复杂,因为点只有位置而没有姿态,一个物体可以看作由无数的点组成,在运动过程中各个点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的运动不能视为一个点的运动。
体育比赛之所以能够吸引数以千万计的目光,是因为大家不仅将运动员在比赛场地的状态视为一个点的运动,更主要的是欣赏他们力量型的或优美型的姿态。
工程结构的运动状态更是如此,图2-0-1是曲柄连杆机构的示意图,我们对曲柄施加一力偶矩使之绕O点转动时,连杆和滑块将产生运动,显然,滑块的运动状态只能是沿滑槽移动,其上各点的运动是一样的,但是,连杆的运动就比滑块复杂,其上各点的运动不一样。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方法以描述这些点的位置以及它们相互的位置关系。
为了从点的位置的描述过渡到刚体的形态的描述,我们将采用与《大学物理》中不同的方法。
图 2-0-1 曲柄连杆机构第一节 点的空间运动及其描述(一) 点的空间位置首先建立一个惯性参考基,我们用矢径A r表示点A 在惯性参考基中的空间位置,该矢量从参考基基点O 出发到达点A ,方向指向A , 如图2-1-1所示。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a473bf7524de518964b7db7.png)
人体运动学考试重点第一章总论1、人体动力学概念(8):是运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变化规律及其影响的一门学科。
是多门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的科学。
是研究人体活动科学的领域。
是通过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和研究人体和器械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或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而不考虑人体和器械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人体重心:人体重心一般在身体正中面上第三骶椎上缘前方7cm处。
由于性别、年龄、体型不同,人体重心略有不同。
一般男子中心比女子高,自然站立时,男子重心高度大约是身高的56%,女子大约是身高的55%,这是因为女子骨盆较大的原因。
3、人体解剖参考轴与面(14):轴:冠状横轴,垂直纵轴,矢状轴面:水平面,与地面平行,把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冠状面,把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矢状面,把人体分成左右两部分4、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5):屈曲与伸展,主要以横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内收与外展,主要以矢状轴为中心,在冠状面上的运动内旋与外旋,主要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前臂和小腿有旋前和旋后运动,足踝部还有内翻和外翻运动)6、杠杆的分类(17):三类第1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第2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其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的中间,可用较小的力来克服较大的阻力第3类杠杆,又称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如使用镊子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第一节骨运动学1、骨运动学概念(22):正常成年人人体共有206块骨2、骨的功能(27):(疑问答题)1)力学功能a 支撑功能,骨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对肢体起着支撑作用,并负荷身体自身的重量及附加的重量,如脊柱、四肢b 杠杆功能,运动系统的各种机械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产生的。
骨在运动中发挥着杠杆功能和承重作用c 保护功能,某些骨按一定的方式互相连接围成体腔或腔隙来保护内在组织和器官,如颅腔保护脑2)生理学功能a 钙磷储存功能与物质代谢功能b 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第二节*肌肉运动学1、肌肉的组成、类型及特征:(40)肌肉的组成:完整的肌肉由肌束组成,肌束由肌纤维组成,每个肌纤维又由肌小结组成。
正常人体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9d90a23265ce05087732136b.png)
三、腕关节运动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一)腕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腕关节的组成●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属于联合关节●腕掌关节1.腕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1)桡腕关节: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的近侧面组成的关节头构成,属于简单关节、椭圆关节。
(2)腕骨间关节:近侧的手舟骨、●月骨及三角骨和远侧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近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远侧腕骨间关节(平面关节)●腕横关节或腕中关节(简单、球窝关节)(3)腕掌关节: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组成。
●拇指腕掌关节:由大多角骨与第1掌骨底构成(鞍状关节)●辅助结构:关节盘、腕桡侧副韧带、腕尺侧副韧带、桡腕掌侧韧带、桡腕背侧韧带。
●关节特点:关节腔宽广,关节囊松弛,关节囊前、后、桡、尺侧都有韧带加固,腕掌侧韧带比桡腕背侧韧带坚韧、限制桡腕关节后伸运动。
●运动:屈伸、收展、环转(桡腕关节、腕横关节、拇指腕掌关节)。
(二)腕关节的功能解剖1.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伸: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示指伸肌、尺侧腕伸肌●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内收:尺侧腕屈肌、尺侧腕伸肌屈: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掌长肌(掌腱膜)、尺侧腕屈肌(豌豆骨)、指浅屈肌(2-5指中节指骨两侧)、指深屈肌(第2至5指远节指骨底前面)伸:桡侧腕长伸肌(第2掌骨底)、桡侧腕短伸肌(第3掌骨底)、指伸肌(2-5指中节远节指骨底背面)、示指伸肌(示指指背腱膜)、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外展: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第2掌骨底)内收:尺侧腕屈肌(豌豆骨)、尺侧腕伸肌(第5掌骨底)2.运动拇指腕掌关节的主要肌群●屈:拇长屈肌、拇短屈肌●伸:拇长伸肌、拇短伸肌●外展:拇长展肌、拇短展肌●内收:拇收肌●对掌:拇对掌肌、小指对掌肌(1)拇长屈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掌侧●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2)拇短屈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作用:屈拇指腕掌、掌指关节(3)拇长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远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和指骨间关节(4)拇短伸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背侧●作用:伸拇指腕掌、掌指关节(5)拇长展肌●起点:前臂骨间膜●止点:第1掌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6)拇短展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作用:外展拇指(7)拇收肌●起点:屈肌支持带、第3掌骨体掌面●止点:第1掌骨尺侧●作用:内收拇指(8)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1掌骨桡侧●作用:拇指对掌(9)小指对掌肌●起点:屈肌支持带●止点:第5掌骨尺侧●作用:小指对掌(三)腕关节的生物力学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2.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3.附加运动4. 腕的稳定性1.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屈-伸:屈曲范围60°~70°,伸展范围45°。
腕关节运动学
![腕关节运动学](https://img.taocdn.com/s3/m/c4c6f7a2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7d.png)
腕关节的运动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大脑通过神经信号指导肌肉收缩和舒张,实现关节的精确运动。
协调性
腕关节的协调性是指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部位保持同步和协调的能力,良好的协调性有助于提高运动表现和防止损伤。
神经控制与协调性
腕关节的运动损伤与康复
04
腕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通常是由于外力导致关节错位或韧带拉伤。
协调性训练
通过练习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等动作,提高手腕与手臂的协调运动能力。
提高神经控制与协调性
正确的运动姿势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如保持手腕平直、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等,以减少关节压力和损伤风险。
要点一
要点二
正确的技巧运用
掌握正确的技巧,如正确的投掷、击打、抓握等动作,以减少手腕的负担和损伤风险。
此外,腕关节还参与前臂的旋转运动。
腕关节的功能
腕关节的运动学原理
02
腕关节的屈伸运动
总结词
腕关节屈伸运动是指手掌向手背方向屈曲和从手背方向伸展的动作。
详细描述
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主要发生在桡腕关节,即桡骨和舟骨组成的关节。在屈曲时,手掌紧贴前臂,角度可达90度;在伸展时,角度可达180度,使手掌与前臂大致呈一条直线。和滑囊炎是两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分别与肌腱和滑囊的炎症有关。
肌腱炎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僵硬等,通常在关节活动时加重。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压迫包扎、口服或注射药物等。滑囊炎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僵硬等,通常在关节活动时加重。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冰敷、压迫包扎、口服或注射药物等。
正确的运动姿势与技巧
总结与展望
06
腕关节运动学是研究腕关节运动规律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学科,对于理解手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功能、预防手腕损伤以及设计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具和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学第二章第三节九、足和足弓
![运动学第二章第三节九、足和足弓](https://img.taocdn.com/s3/m/eb4f3279caaedd3383c4d3e0.png)
足背韧带:
包括距舟背侧韧带、分歧韧带、跟骰背侧韧带、 楔舟背侧韧带、骰舟背侧韧带。 主要作用是稳定距跟舟关节、跟骰关节等跗骨 间关带、跖短韧带、楔舟足底韧带、楔 骰足底韧带、跟舟足底韧带(弹簧韧带)。
主要作用是维持足弓正常 形态。
(一)解剖学基础
跗横关节
踝关节 ankle joint or talocrural joint
1)关节面:胫、腓骨下端、距骨滑车
2)关节囊:前后松驰、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外侧韧带 3)关节腔:少量滑液、负压
踝关节的韧带
内踝 内侧韧带
内侧面观
胫腓前韧带
外踝 距腓后韧带
距腓前韧带
跟腓韧带
外侧面观
踝关节的运动
(一)解剖学基础
短肌、趾短屈肌、小趾展肌、足底方肌、蚓状肌、 姆短屈肌、姆收肌、小趾短屈肌和骨间肌等 其功能主要是维持拇趾关节的稳定和足弓 。
二、运动学特征
从整体而言,描述足踝的运动可 以利用标准的人体三维空间平面:
足部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相对运 动为背屈(dorsiflexion)与跖屈 (plantarflexion); 足部绕矢状轴在冠状面的相对运动 为内翻(inversion)和外翻(eversion); 足部在水平面绕垂直轴的相对运动 为内收(adduction)和外展(abduction)
由7块跗骨、 5块跖骨及其 关节、 韧带、 肌腱组成的 向足背突出的弓形骨骼结构称足弓。
1.足弓的分类: 根据足弓位置及功能,将足弓分为纵弓和横 弓。 (1)纵弓 包括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两部分,均 止于跟骨结节。 ①内侧纵弓: 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1~3跖 骨组成。 特点:弓高,弹性好,有缓冲作用,又称弹性 足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管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腕管综合征:
腕管容量受到挤压或缩小; 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压,并出
现相应症状。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鼻烟窝” 近侧界为桡骨茎突
桡侧界为拇长展肌肌腱及拇短
桡动脉 拇长伸肌 拇长展肌
伸肌腱
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
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
拇短伸肌
“鼻烟窝” (anatomical
8
一、骨与韧带
2.腕关节的韧带
屈肌支持带:又称腕横韧带 “腕窟窿”
二、关节
(1)桡腕关节,又称腕关节,为椭圆关节。
二、关节
(2)腕骨间关节:由近侧的三个腕 骨(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远 侧的四个腕骨(大多角骨、小多角 骨、头状骨、钩骨)组成。 • 近侧列腕骨间关节 平面关节
•
远侧列腕骨间关节
腱鞘
肌腱
炎症反应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腕管: 骨性纤维管 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 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 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及小 多角骨 掌侧为腕横韧带 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其 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肌腱 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
拇长屈肌
指深屈肌 指浅屈肌
桡侧腕屈肌 腕横韧带 正中神经
四、运动学特征
腕和手运动的相互影响: 腕伸和指屈相互促进; 当腕在手放松弯曲时,拇指的掌侧仅达到示指远侧指骨关 节水平; 腕伸时,拇指和示指掌侧被动接触,引起抓握和掐捏的最 佳位置。 腕部动力学: 动力学功能是从手到前臂以及从前臂到手传递压力负荷; 压力负荷在腕骨中传导。
学习小结
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扪及其
snuffbox)
搏动。
腕管
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管内有指浅、指
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 中神经通过。在管内,各指浅、指深屈肌腱被屈肌 总腱鞘(尺侧囊)包裹;拇长屈肌腱被拇长屈肌腱 鞘(桡侧囊)包绕。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 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 症。
腕掌关节的运动范围:
拇指腕掌关节:屈、伸、收、
展、环转和对掌运动 ;
其他腕掌关节: 相对拇指活
动度较小。
四、运动学特征
• 附加运动 • 前臂的旋前-旋后
前臂旋前
四、运动学特征
腕的稳定性: 双铰链系统; 纵向矢状面显示手舟骨和月 骨是楔形的,两块骨的掌侧 面比背侧面宽; 手舟骨和月骨被倾向于延长 位; 手指和腕周围伸肌和屈肌系 统的排列有利于原动力的对 抗肌群; 腕部的韧带系统。
1
第二章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学
第三节 关节运动学
三、腕
李艳
学习内容
1 2 3 4 骨与韧带 关节 肌肉和神经支配 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
腕关节是人体大关节之一,腕的运动是手精细运动
的基础,它是手取得理想抓握位置的重要环节。
• 腕关节的组成: • 一、骨与韧带
只能微动
• 腕横关节,又称腕中关节,关节 腔略呈“S”形。
二、关节
(3)腕掌关节:
• 由远侧列腕骨与5个掌骨底 构成;
• 鞍状关节。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 屈腕关节的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指浅 屈肌和指深屈肌等。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 伸腕关节的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 指伸肌和示指伸肌等。
四、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的运动方向
•桡腕关节可作屈、伸、外 展、内收及环转运动;
•腕中关节,轻微的滑动和 转动; •腕掌关节,除拇指和小指 的腕掌关节外,其余各指 的腕掌关节运动范围极小。
四、运动学特征
腕关节的运动范围:
屈:60°~70°
伸:45° 内收:35°~40° 外展:20°
四、运动学特征
1.腕关节的骨组成 • 尺骨头 •桡骨茎突 •“大小头状钩,舟月三豌豆” • 掌骨
6
一、骨与韧带
2.腕关节的韧带
掌侧韧带:桡腕韧带、
尺腕韧带、腕骨间韧带 和腕掌韧带; 背侧韧带:背侧桡腕韧 带、背侧腕骨间韧带以 及背侧腕掌韧带; 内在骨间韧带:近排腕 骨间内在韧带、远排腕 骨间内在韧带和掌骨近 端内在韧带。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 外展腕关节的肌:桡侧腕屈肌、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 伸肌和示指伸肌等。 • 内收腕关节的肌:尺侧腕屈肌和尺侧腕伸肌等。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腕关节的动态稳定性的限制因素:10个腕肌肌腱,除了尺侧
腕屈肌腱附着于籽骨,所有其他肌腱横跨腕骨嵌到掌骨 。
三、肌肉和神经支配
狭窄性腱鞘炎
1. 掌握腕关节的功能解剖基础,包括:腕骨、关节
组成及活动、肌与肌腱、韧带以及所涉及到的生物力 学特征。
2. 熟悉“腕窟窿”、“鼻烟窝”、腕管的结构,熟
悉狭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的病理特征。
3. 熟悉腕部运动学,腕的稳定性组成,腕和手运动
的相互影响,腕部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