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乐府诗的创新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汉语言文学115班11010534 张一超摘要: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
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中文学风格角度入手对鲍照的乐府诗进行简要的剖析与归纳。
关键词:鲍照乐府诗文学风格语言个性生活在魏晋南朝宋代的鲍照和当时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后人誉之“元嘉三杰”。
鲍照生世贫寒,无法比及谢、颜显赫的世族地位。
有关他的传记在史料中也只是寥寥数语。
而在是个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为具有要贡献的大诗人。
鲍照的乐府诗创造了乐府诗的一个高峰。
鲍照乐府诗流传下来的有86 首,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文学风格进行分述。
一、主题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对于文学风格,我们需要理解风格,还有主题内在依据和篇章修辞之外的角度,即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出来的特色。
在品读鲍照的86首乐府诗时,不难发现,诗中出现了大量“我”、“吾”等字眼,如《代春日行》、《代东武吟》、《代朗月行》等,部分诗中没有刻意地表明,但全然是隐藏在诗背后的“我”与“君”的对话口吻。
鲍照虽出身低微,却是一个很有才华、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拟古》之三中说:“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入秦宫。
侧者见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说明鲍照很早就颇以才学自负,欲成就一番事业。
在“士庶天隔”的社会里,他始终受到压抑。
不但不能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且在经济生活上常常处于贫困的窘境。
鲍照虽居才傲世,而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以迎媚俗:“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
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
咸为照才尽,实不然也。
”丧失尊严和人格,出卖自己的创作个性,这对于愤世嫉俗且有着远大抱负的鲍照来讲是无法忍受下去的。
鲍照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鲍照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鲍照诗歌创作总的特点是广泛继承,多方创新。
在体裁形式上,他好俗喜新,对七言诗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诗歌语言上,他善于吸收、发展前人语汇,尤以爱好自创新词而著称;在表现方法上,他在赋、比、兴传统方法的运用上具有特色,他的跳跃性结构、倒装句法的运用更为突出;他的诗歌题材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浅论鲍照乐府诗语言风格的创新之处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直抒胸臆;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奇矫凌厉险俗,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的咏梅诗,别有一番风味,以物喻人,由物及人,通篇以没为线,却处处令读者感到的是诗人自身的品格特性---不随波逐流,不落入流俗,更令人由此萧然起敬的是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不拔.鲍照以深婉含蓄的手法将这种难以抑制的激愤之情传达出来,《梅花落》采用比兴的手法借物喻人,将正直而有才华的寒士比作“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的梅;将那些虚有其表而无节操与才能的权贵比作“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的杂树。
两相对比之下,已将对现实的不合理及其不满的情绪流露了出来。
《梅花落》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
这首诗在《乐府诗集》中属"汉横吹曲",其内容是咏梅"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然而不免"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显然是用比兴手法借物喻人,曲折地流露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庭中树多而杂,诗人却惟独对梅钟情不贰,此句点明了诗人爱憎分明,更暗喻了他在”杂”的世间,却依然坚定不移,不被各种俗媚所左右.接下来诗人来了个设问”问君何独然”,为什么要独爱梅呢?其后诗人作出了回答,能抵御霜,露而不倒,还”作花”,”作实”,春天到来时还”媚春日”.将梅花不畏寒,不畏冻的品性写出,留给读者的是”傲梅”的形象.最后两句诗人又作出对比,梅花难能可贵的是敌寒风,而杂树却空有华丽的外表,诗人一爱一憎十分明显,诗人个人品格也暗藏其中,不得不让读者敬佩.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此诗为寓言体,结构简单,但意在言外,富含哲理。
诗人以梅自况,又以杂树喻那些无立身之操的随波逐流之辈,通过梅花和杂树的对比,在歌颂梅花不畏霜露的品格之中,也歌颂了高风亮节,不惧横暴的坚贞正直之士。
浅谈鲍照的乐府诗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自 古 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毫不掩饰的直抒胸臆, ” 既矛 盾又痛苦, 壮志难酬弃官还家, 诗人是极不甘心的, 人生无 穷, 贫富已定诗人便借酒消愁。 那看似悠闲的笔调中流露着 诗人内心难言的苦楚。 鲍照出身寒门, 长期处于微臣下僚, 故
照便是一位创作乐府诗歌的杰出作家。 他的旧题乐府沿袭了 汉魏乐府诗的风格。 元嘉时期高门士族把持着政治舞台, 鲍 照虽极富才华, 但始终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他的官宦生涯 中, 屡屡迁调。 O 2 多岁时曾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 获得赏识 并得到重用 , 后又做过始兴王刘睿的侍郎, 至孝武帝时, 鲍 照领太学博士,中书舍人, 海虞令等职。 而后临海王刘子项 起兵谋反被赐死,鲍照亦同时死于乱军之中。 鲍照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作家, 在当时颓靡的文风
关 键 词 :鲍 照 ;乐 府 诗 ;感 慨 ;抒 情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I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5 (0 6 6 【) 一 O 26 0 8 3 0 2 0 )O 一 )9 (9 2
沈约的 《 宋书》 有关于 “ 乐府” 的记载: 鲍照尝为古乐 “ 府,文甚遒丽。……沈林子所著诗、赋、 赞、三言、箴、 祭 文、乐府、表、片戋、书、记、白事、启事、 论老子一百二 十首。 南北朝时代, ” 文人用乐府体写诗的风气依然存在, 鲍
・
99 ・
维普资讯
山西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 0 年 第 6期 06
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这也许 ” 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又一种感叹一种宣泄吧! 这首诗字里行 间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感悟 ,一去永灭入黄泉” “ 生命会轻易 地消失在茫无垠际的时间与浩瀚的宇宙中, 全诗含蓄地道出 了诗人对有限生命的关注: 人生苦多欢乐少” 功名竹帛非 “ “ 我事” 鲍照一生历仕三帝四王但从未显达, 拟行路难》十 。 《 八首中有部分诗作是鲍照抒发不平之感叹的, 现实中的种种 不平之事使诗人内心屡掀波澜。 如其四: 泻水置平地” 其 “ 、 六“ 对案不能食” 这类诗作旨在抒发遭遇的不平 , 。 但其中也 包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此外 , 诗人对封建社会中女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刻的 同情。今日 “ 见我颜色衰, 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 不忍见之益愁思。 ”女子被丈夫遗弃这在封建社会是屡见不 鲜的, 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 没有自主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 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 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这是一位被遗 ” 弃的美人,注视着一尊京师洛阳的名工巧匠铸成的金质香 炉, 它的质料极贵, 工艺极精, 上面雕刻了一对幸福的神仙 眷侣以示恩爱夫妻的百年好合。 可哪料想男子负心, 另觅新 欢, 她只得与被闲置的香炉为伴, 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悲哀的 叹息。 这是一首弃妇诗, 诗人把 “ 弃妇”这一社会现实揭露 出来,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女子的遭遇值得同情, 更重要的是 诗人是以 “ 弃妇” 之口用强烈的语调, 倾泻了孤寒正直之士 对门阀等级制度的不满, 倾吐下层人士的压抑不平之气。 鲍 照卑微的出身使他同广大的下层人民有着较多的联系, 他的 乐府诗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动荡的社会现实,下层文人的失 落, 女子的悲惨处境,以及民生的疾苦, 政治的黑暗, 制度 的腐朽。 这种批判现实的精神源于对建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 承。 至元嘉时期, 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特性至鲍照达到了高峰。 在气势充沛的笔锋中, 鲍照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显现着自己反 抗现实的感情色彩, 或怒发冲冠或哀怜自悲, 使读者在诗人 的喜怒哀乐之中被震撼被感动。 鲍照出身寒门,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刘宋时代, 政治上备
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
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
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
“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
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
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
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
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
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论鲍照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鲍照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字梦得,晚唐著名诗人,乐府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乐府创作艺术成就被称为“鲍家乐府”,被誉为“乐府之祖”,被称为“诗经之祖”,其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极具特色。
首先,鲍照的乐府诗歌以其韵律结构之精美而著称,以“四唱”、“六咏”、“八咏”等韵律形式结构,使乐府诗歌在韵律结构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其次,鲍照乐府诗歌的创作主题也是独特的,以“南朝四百家诗人”为基础,结合当时社会生活,将宫廷生活、民众社会生活、山水风景、婚姻爱情等多种主题混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乐府诗歌。
综上所述,鲍照的乐府诗歌在韵律结构、创作主题、诗歌性、形式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部经典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学习_课件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永嘉山水 · 谢公屐
永嘉位于今浙江省温州 市
北部,以“水秀、岩奇、 瀑
多、村古、滩连”的独有 特
色而闻名,是我国国家级 风
景区中以田园山水风光见 长
的景区。
“谢公屐”,一种前 后齿可装卸的木屐。谢灵 运游山时所穿,故称。事 见《宋书·谢灵运传》: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 岩嶂十重,莫不备尽。登 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 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此为浙江温州的瓯北镇
①谢灵运的生平及创作
谢灵运(385-433),祖籍 陈郡阳夏(jiǎ,今河南太康县 一带),世居会稽(今浙江绍
谢灵运出身于士族大地主家庭,才学出 众,很早就受到族叔谢混的赏识,与从 兄谢瞻、谢晦等皆为谢氏家庭中一时之 秀。他18岁就袭康乐公,本来在政治上 很有抱负,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正是 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宋初刘裕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谢灵运 也由公爵降为侯爵,在政治上一直不得 意,这自然使他心怀愤恨。《宋书》本 传说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
俛视乔木杪(miǎo,树梢),仰聆大壑灇(có
初篁苞(包裹着)绿箨(tuò,竹皮),新蒲含 紫茸
(嫩蒲绽出了毛茸茸的紫花)。海鸥戏春岸(海
鸥在春
天的湖岸边嬉戏),天鸡弄和风(野雉在和风中
轻
舞)。抚化(随物变化。谓万物枯荣之变化而心
也随之
产生喜怒哀乐)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
总是看
不够),览物眷(留恋)弥重。不惜去人远, 但恨
露水的
攀崖照(入)石镜,牵叶入松门(石镜、松门,山
名,二
山都近鄱阳湖口)。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二句言古 代关于三江、九派说法无法稽考,已成往事,其中的玄理也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乐府创作可分为拟汉魏古乐府与仿南朝乐府两部分。二者都明显带有时代特征。其女性、山水、边塞等题材的诗都具有时代的烙印,边塞诗如《代苦热行》,诗人以奇峭而夸张的语言,极度形容征战环境之险恶பைடு நூலகம்以突出士兵们“生躯蹈死地”而荣薄赏微的悲哀,对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才士,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但诗歌是最重要的,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乐府诗历来备受关注,他的乐府诗大体可分为艳情诗、边塞诗、咏物诗、述志诗、挽歌、游仙诗,其内容涵盖了汉魏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的大部分题材。诗中蕴含的激愤浓烈的情感气势,丰富多变的形式风格使其成为乐府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鲍照的乐府作品主要是从其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创新、时代特征、个性气质及表现形态等三个方面把握的。
历史趣谈:鲍照的代表作有哪些?鲍照为何被称为“鲍参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鲍照的代表作有哪些?鲍照为何被称为“鲍参军”
导语: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
虽说鲍照的一生极其坎坷,先是出身于寒门,能够在当时森严的门阀制度下脱颖而出,担任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他的拼搏,他对自己有信心,不甘于埋没自己的才能。
但是他的诗歌在他生前就有一定的名气,甚至对以后的诗人具有重大的影响。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显著,其中他的艺术风格较为飘逸豪放,是传承于建安“风骨”的传统。
在艺术形式上,他的乐于学习和创作乐府诗,至今还有留有80多首诗歌,形式多种多样。
其五言诗要求内容丰富,感情是亢奋和饱满。
七言诗的话讲究隔句就得要押韵,并能够自由的换韵,扩宽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面。
他创作风格对于乐府诗来说是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乐府诗歌的格律,极其富有创造力,语言容量大,在情节变化上显著,读起来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的民歌特色。
在明代的时候,《鲍参军集》流行甚多,而它的注释,却到了清末的时候,有人对其进行注释,但是此人的注本还没有刊发。
最后一个版本的话,是到了2012年的《鲍照集校注》。
鲍照墓葬于如今的东禅寺村,其墓地封土就有偶2米多高,墓地呈坐北朝南之势,墓地前还有一个碑,高达2米,宽约1米,上面刻着“南朝宋参军鲍公明之墓”,此碑建造于清道光25年。
后人对此的评价的甚多,其中就有杜甫的一首诗,在《春日忆李白》中,认为李白的诗歌中他俊逸的风格,这也是在侧面高度赞扬鲍照。
在《代出自蓟北门行》诗歌中,他曾说过只要在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才能够分别出身为臣子的节操,到了世界混乱的时候,才能够看
生活常识分享。
2021年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版
2021年04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原始歌谣“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木归其泽!”出自()A.《弹歌》B.《诗经》C.《周易》D.《蜡辞》2.《诗经·小雅·鹤鸣》中“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A.赋B.比C.兴D.赋与兴3.《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者是()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4.《国语》的整体风貌是()A.铺张辩丽B.夸饰恣肆C.明切犀利D.质朴平实5.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6.屈原《九歌》的基本风格是()A.平实朴素B.铺张扬厉C.清新幽渺D.直抒胸臆7.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A.罗列铺陈B.运用寓言C.文采质朴D.行文古奥8.汉代散文家晁错生活的时代是()A.西汉初期B.西汉后期C.东汉前期D.东汉后期9.杨恽《报孙会宗书》的创作特点是()A.极力铺陈B.气度宏伟C.情真意切D.理直气壮10.《史记》中“书”载录的是()A.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B.文化、经济、制度C.王侯各国状况D.古今特殊人物或集团11.司马相如《天子游猎赋》的创作特点是()A.抒情言志B.极度铺排C.语言平易D.采用骚体12.刘歆的《遂初赋》属于()A.纪行赋B.咏物赋C.大赋D.骈赋13.祢衡《鹦鹉赋》的创作特点是()A.激烈抨击时政,直抒胸臆B.表现士人困厄,托物言志C.借景抒情D.借古抒情14.汉代乐府民歌《上山采蘼芜》的主题是()A.反映人民对战争的厌倦B.表现人生哲理C.倾诉生活艰难困顿D.反映爱情婚姻15.首开以乐府古题自作诗风气的作家是()A.曹操B.曹不C.曹植D.刘桢16.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植的字是()A.孟德B.子建C.子桓D.仲宣17.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是()A.纤丽清新B.辞采华茂C.悲凉沉雄D.深切沉痛18.诗句“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出自()A.曹操《短歌行》B.王粲《从军行》C.阮籍《咏怀》D.嵇康《赠兄秀才入军》19.“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评价的是()A.谢灵运B.傅玄C.陆机D.陶渊明20.鲍照乐府诗的艺术特色是()A.抒情浓烈,气势流畅C.清水芙蓉,自然可爱B.经营惨淡,钩深索隐D.铺锦列绣,典丽华赡21.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的()A.杂曲歌辞B.杂歌谣辞C.横吹曲辞D.清商曲辞22.吴歌《华山畿》所写的主要内容是()A.坚贞不渝的爱情B.雄浑苍茫的景观C.游牧尚武的生活D.思乡怀人的愁绪23.以记游的方式详尽描绘山中景物因而成为后世山水游记之祖的山水赋是()A.庾阐《海赋》B.郭璞《江赋》C.孙绰《游天台山赋》D.顾恺之《观涛赋》24.鲍照《芜城赋》中的“芜城”指的是()A.江陵B.洛阳C.广陵D.建业25.薛道衡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B.词气宏拔C.朴实爽俊D.辞清句丽26.王昌龄擅长的诗体是()A.五律B.七律C.五绝D.七绝27.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是()A.平淡自然B.幽僻清奇C.清刚劲健D.幽深拗峭28.李益写得最多最好的诗为()A.边塞诗B.山水诗C.田园诗D.唱和诗29.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A.宗经尚简B.文以明道C.批判性强D.幽默诙谐30.传奇小说《任氏传》属于()B.爱情故事C.梦幻故事D.游侠故事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鲍照乐府诗的音乐性初探
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名称学院名称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 年月鮑照樂府詩的音樂性初探——以《擬行路難》十八首為例鮑照的樂府詩是魏晉至唐代文人樂府詩創作中極爲重要的一環。
隨著漢代以後樂府曲調的轉變、丟失,樂府詩的寫作逐漸由音樂系統走向純詩系統,在這一過程中,“文人根據自己對樂府詩性質的理解形成創作上的一些規範,以保持它們在詩體上的獨立性。
但是這些規範是變化、發展著的。
”1樂府詩中詩歌與音樂的關係就是這樣一個詩人們不斷摸索因而也不斷變動的問題。
鮑照樂府詩歷來爲人稱道,《宋書》和《南史》都說他“嘗為古樂府,文甚遒麗”,“遒麗”二字實不足以賅括其妙處。
鮑照在樂府詩的主題、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失去整體音樂文化背景依托的條件下,如何將音樂性融入詩歌語言,在模擬出漢魏樂府原初韻味的同時有所創新更是他用力所在。
王船山評曰:“看明遠樂府,若急切覓佳處,則已失之。
吟詠往來,覺蓬勃如春煙,彌漫如秋水,溢目盈心,斯得之矣。
”這種“吟詠往來,溢目盈心”的閲讀體驗大概也是很多讀鮑之人的共同感受。
明遠樂府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藝術感染力,自覺追求詩歌語言的音樂性,實現言與聲、聲與情的交融輝映是一個主要原因。
《擬行路難》這組七言、雜言樂府是明遠樂府的代表作,也是其詩歌語言音樂性的集中體現,本文即以此組詩爲例,初步探討鮑照樂府詩音樂性的幾個特點。
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評鮑詩:“發唱驚挺,操調險急”,已經提到吟誦鮑詩產生的音樂感受。
“抗音吐懷,每成亮節”(沈德潛《古詩源》),“沈雄篤摯,節亮句遒(黃子云《野鴻詩的》),也都是前人對鮑詩音節之美的認識。
但是這種音節之美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是如何獲臻的,前人多所未詳。
筆者認爲,鮑照主要憑藉對詩歌節奏的純熟駕馭,通過節奏的變化多端、參差有致達到蕩心盈耳的音樂效果。
鮑照之前,四言、五言詩的創作已經相當成熟,積累了豐富的詩歌語言和詩歌意象,而七言詩和雜言詩雖然在漢魏之際已有篇什,三曹、建安七1錢志煕:《乐府古辞的经典价值——魏晋至唐代文人乐府诗的发展》,《文學評論》,1998子、傅玄、陸機等人都曾參與寫作,但遠遠不及五言詩開拓之深、沉積之厚、影響之廣。
鲍照“以赋为诗”论文
鲍照“以赋为诗”论摘要:鲍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强烈创新品质的诗人,他不仅把文人乐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还奠定了七言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鲍照同时又是诗赋兼工的南朝文学大家,他以赋法写诗,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技巧。
本文主要从诗体流变、艺术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鲍照诗歌的赋化问题,为鲍照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鲍照诗歌赋化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赋是继《诗》《骚》之后产生的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千百年来,尤其是两汉四百多年的发展中,它承担了推进古代文学创作的历史重任,在开拓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发展体式特点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它集诗与文创作经验于一身,并反过来在非常广阔的领域里,分别给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的创作予以普遍的滋润。
就赋对诗歌的影响历史进程而言,朱光潜先生有一个概括:“汉魏时代赋最盛,诗受赋的影响,也逐渐在铺陈辞藻上做功夫……《陌上桑》、《羽林郎》、曹植《美女篇》都是极力铺张明眸皓齿、艳装盛服,可以为证。
六朝人只是推演这种风气。
”此论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汉乐府首先借鉴了赋的铺陈手法,见于《陌上桑》、《羽林郎》等;二是魏晋时代文人诗也受到了赋的影响,如曹植《美女篇》等;三是六朝人把这种风气发扬光大,刘宋时代山水诗的大量出现,是赋法入诗的一次飞跃。
赋法入诗,即诗歌的赋化,这不仅涉及诗歌的创作实践问题,也是诗学流变的问题。
鲍照生当文远转关的刘宋元嘉时代,其创作既有对汉魏文学的学习与借鉴,又有对文学时代新变的探索与实践。
在刘宋时代,诗歌与辞赋方面都耸立文坛能堪称大家的诗人,鲍照高居榜首,其诗赋互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他在诗歌的赋化实践方面,成就出类拔萃,引人注目。
一鲍照在诗歌赋化实践中的地位探讨刘宋诗歌,离不开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鲍照和颜延之。
钟嵘《诗品》在评价三者诗歌时,均谓其有“尚巧似”的特点。
所谓“尚巧似”,其实就是“穷情写物”形成的艺术特点。
鲍照诗歌创作艺术分析
鲍照诗歌创作艺术分析摘要:鲍照的诗歌作品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而且集各体之成就,使生命多坎坷的鲍照成为诗坛独领风骚的一代名家。
本文通过对鲍照古诗和乐府创作艺术的具体分析,来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鲍照;古诗;乐府;创作艺术鲍照在中国诗歌诗运转关的宋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不但发展了诗歌形式,有不少诗篇从句数、章法、对仗、声律上都成为后世永明诗人以及唐人律诗、绝句的雏形。
鲍照潜心于诗文创作,在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上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我们就鲍照的古诗和乐府做简单的分析。
一、奇险深曲、气急色浓之古诗鲍照古诗现存113首,其中五言古诗108首,四言古诗4首,七言古诗1首。
《文选》所录鲍照古诗有九首之多,大体分归于咏史、游览、行旅、杂拟、杂诗五个部分。
这样的分法也是符合鲍照古诗整体内容的。
其中又以游览和行旅居多,合算下来凡32首。
清人叶夑在《原诗·外篇下》说:“六朝之诗,始知烘染设色,微分浓淡;而远近层次,尚在形似意想间,犹未显然分明也!”①他所指出的六朝诗人写山水、摹意象的特点在鲍照诗歌中亦有体现。
就时代背景而言,鲍照在谢灵运、颜延之之后能把行旅、游览中所见到的山水景象极貌写物、穷力追新的风气传承下来,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努力。
如他在临川王幕府时作的《登庐山》,全诗共10联,20句,凡百字。
诗头开门见山,一句“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斗然发语,将读者的视线直接拉入诗人笔下,山势“悬装”,行人“薄旅”,显得很有骨力。
如果这一句还算有陈述语气的话,下句则有万里奔腾、激瀑飞荡之感,“千巌盛阻积,万壑势回萦”,张弛的力度在“千”与“万”的对仗中强有力地传递了出来。
由此发端铺排下去,纷纷扰扰的景物汹涌而来:洞涧、耸树、松磴、云窦、阴冰、炎树、晨鹍、夜猿、深崖、穹岫等,深山大川无人踏足处的神秘、荒蛮景象被逼真地展示出来,让人在紧张的气氛中感受诗篇声色大开所带来的震撼。
这些景物无不显得独特,不经历艰险的旅程是难以接触到的。
浅论鲍照的乐府诗
“ 我何 时当得然 , 今 一去永 灭人黄 泉。人生 苦多欢乐 少 , 意气 敷腴在 盛年 。且愿 得志数相就 , 床头恒有 沽酒 钱 。功名竹 帛非我事 , 存亡贵 贱付 皇天 !” 这种情调显 然过于 消极 , 但却又包 含这多少 的辛 酸 ! 这 也许是诗 人不得 志的又一种宣 泄吧 。 字里行 间渗透着作 者对 生命的 感悟 , 正是现实 中的不平之事使 诗人 内心充 满忧叹 。
箕 论 鲍 照 灼 府 诗
■ 山东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内容摘 要 : 鲍照 是我 国南朝刘 宋时期 的著名诗人 。诗 中乐府诗
的成就 为最高 , 内容上 多以咏叹仕 途失 意和描 写边塞 生活为主 , 感 情 色彩强烈 , 读者 以惊心 动魄的 艺术 感染力。 给
张
平
颂 了边 疆抗 敌为 国捐躯的英 雄 , 一方面也 鞭挞 了朝廷 平时 没有应 另 敌 的准 备 。 当时民族矛盾极 其尖锐 , 在 北方 战乱频繁 的情 况下 , 作者 写 出这 样 的诗 篇 , 仅是歌颂 英雄 , 挞将吏 , 不 鞭 也抒发 了 自己胸 中 的 壮志 与要求 。又如《 苦热行 》以奇 峭而夸 张的语言极 度形容 征战 代 , 环境之 险恶 , 突出 “ 来 生躯蹈 死地 ” 而荣 薄 赏微 的悲哀 , 对统 治 者的
的短暂和 有限 , 令人 十分 的感伤 。这 种感伤 带来 了消极 的情 绪 。如
言为 主的杂 言乐府 。 实 , 宋 书》 南史 》 其 在《 和《 本传中 , 开头就说他 一 “ 尝为古乐府 , 文甚道丽 ” 。可见乐府 诗在他诗作 中的地位 , 很早就受 到了人们 的重视 。他 的旧题 乐府沿 袭 了汉 魏乐府 诗的 风格 。 承 了 继 汉乐府 “ 感于 哀乐 , 事 而发 ” 缘 的现 实 主义精 神而 又有 所创 造 , 其 使 诗歌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 , 成为南北朝 文坛 中怒 放的一朵奇 葩。 鲍照是一位 出身寒微 而具 有浓烈感情 的诗人 。他的社会地 位和 经历使他 的诗 歌兼有 悲愁 苦 闷与怨 愤不 平 , 表现 为不 遇之 悲 、 命 生 之悲 、倦客之 悲等 。在 思想 内容方 面具体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第 表现其建 功立业 的愿望 和怀才不 遇的情 怀 。鲍 照一生仕 途从 未 显达 , 一直沉 沦下僚 , 常常在 贫病交迫 之 中艰难 度 日, 这些 内心 的愁 苦 和怨愤便 在诗 歌之 中表 现 出来 。在鲍 照 的 8 多 首乐 府诗 中 , 0 以 《 拟行路难 》 十八首最具 代表性 。如其六 : 对案不能食 , 剑击柱 长叹 拔 息。 丈生世 会 几时 , 安能蹀躞 垂羽翼? 置罢官去 , 家 自休 息。 弃 还 朝 出与 亲辞 , 暮还在亲侧 。 弄儿床 前戏 , 看妇 机 中织。自古圣 贤尽 贫贱 , 何况我 辈孤 且直 ! 诗歌前 四句情绪慷 慨 , 激愤难 抑 , 毫不掩 饰地直抒 胸臆 。而笔锋 一转 , 寥寥几 笔勾勒 了一幅家庭生 活的欢乐 图景 , 诗歌 前后形成 鲜明 的对 比。诗 歌结尾 以古圣 贤的遭遇 自我宽 解 , 同时揭 示 了 自身的原 因 : 性情刚直 。实际上是 作者无奈 的真实流露 , 他长 是 期在 门阀制度压抑 下产生 的。再如《 拟行 路难》 四“ 其 人生亦有 命 , 安
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今人的看法
• 宗白华先生:“魏晋的玄学使晋人得到空 前绝后的精神解放。”“晋人向外发现了 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山水虚灵 化了,也情致化了。陶渊明、谢灵运这般 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由于他们对于自 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 的趣味。” • 刘大杰先生认为:“魏晋人的人生观…… 要求那种人生自然化的解放生活。”
• (四)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 《诗经》、《楚辞》时代,诗中就出现了 山水景物,但是只是作为陪衬和比兴的媒 介,不能看作是独立的山水作品。 • 汉赋中已有专写山水的篇章。曹操的《观 沧海》才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 山水诗。这些描写为山水诗的写作提供了 艺术经验。
• (五)魏晋玄学和玄言诗直接启迪山水诗产生 • 魏晋玄学“得意忘象”、“寄言出意”的思辨推 理方法,使山水处于一种非常特别的地位,在人 们的精神生活中起着一种非常特殊的作用,即山 水是体会玄理最适宜的媒介。 • 东晋以来盛行的玄言诗,也往往借助自然山水来 体悟玄思理致,因而,本身就包含一定的山水成 分,如孙绰的《兰亭》、《秋日》诗,或写春景, 或绘秋色,皆表现了一种以外物为描写对象的趋 势。到东晋后期,谢混的《游西池》,玄言色彩 较淡,已较集中地刻画山水景物,令人耳目一新。
• 第一次隐居生活创作了清新优美、摹景抒 情的诗篇,如《过始宁墅》、《登池上 楼》、《游南亭》、《初去郡》、《七里 濑》、《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 • 第二次隐居生活时期的代表作有《入东道 路诗》、《石门岩上宿》等。 • 第三次流放隐居写了《道路忆山中》、 《入彭蠡湖口》、《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 谷》等 。《临川被收》:韩亡子房奋,秦 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拒绝作雄,而临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 之然也。故才之多少,不如势之多少远矣。 • ——《瓜步山》
论鲍照女性题材的乐府诗创作
论鲍照女性题材的乐府诗创作徐然【摘要】Bao Zhao, the important poet in Liu Song period, together with Xie Linyun, Yan Yanzhi, was "three great poet in Yuan Jia period". Bao Zhao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creation of Yuefu poems. In his poems of Yuefu, female subject poetry account for quite large proportion.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heme, it can be divided into Yan Qing and depression specific complaints. The former content was sweet but do not lose hope, the latter more women express themselves through the hatred of grief. As a male poet, Bao Zhao speaks female words; express female feeling which presents a "man for ladies sound"phenomenon. At the same time, Bao Zhao lessons from the folk songs and formed the colorful art style.%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元嘉三大家"。
鲍照在乐府诗创作上取得了极大成就。
在他的乐府诗中,女性题材的诗歌创作占有相当的比重。
浅析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成就
浅析鲍照《拟行路难》的艺术成就作者:陈菁菁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2期摘要鲍照生活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时代,由于出身寒微,一生得不到重用,始终受到压抑,因此他借用《行路难》这一乐府旧题,创作出《拟行路难》。
这十八首诗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对世道不平的无比愤慨和人生多艰的深刻体验,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鲍照乐府诗拟行路难艺术成就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行路难》本是汉代乐府旧曲,属《杂曲歌辞》,《乐府题解》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鲍照所作的十八首《拟行路难》,仍然是依据本来题意而写的。
虽是拟乐府却继承中有创造,他不仅着眼于形式,而且学习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赋予诗歌以广阔深刻的社会内容,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了他所身处的时代风云、社会现状,以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愤情感,抒发了他对世道不平的无比愤慨和人生多艰的深刻体验,大大发扬了乐府诗的优良传统。
这十八首诗被视为乐府诗的绝唱,在思想内容上丰富深刻,在艺术表现上生动多彩,是颇为宏大的一组史诗性作品,历来广为传诵。
《拟行路难》十八首诗不作于一时,不专咏一事,感情比较复杂,但对人生苦闷的吟唱,则是其共有的主旋律,总的情调也以悲哀为主。
这十八首中绝大部分是写在高门世族垄断下,贫贱士人对世路艰难的愤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悲叹,达十一首之多,其中以其四“泻水置平地”和其六“对案不能食”最为著名。
其四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怨愤苦闷之情,感情表达含蓄。
其六则感情较为激烈,露出对现实不满的强烈反抗,在南北朝诗歌中,如此痛快淋漓地发泄对门阀制度的不满,进行人生命运抗争的作品是不多见的,作者孤直耿介的性格由此得到充分的体现。
其他几首同题材的诗所表达的感情都不似这两首那么强烈,更多的是表现因不平对人生发出的感叹。
其中一、五、十、十一、十五等篇,在发出人生短促、时光易逝的慨叹之后,都流露出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鲍照乐府诗的创新风格
王海兰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但因他出身低微,故取湮当代,史书不立专传,《宋书》、《南史》仅将其附于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后,且所述甚略。
他的乐府诗现存八十六首,数量众多,成就巨大,钟嵘《诗品》评曰:“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
鲍照乐府在题材内容上充分承继了汉魏乐府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精神,同时又有新的开拓与创新。
首先是题材方面的创新。
一是对述志咏怀题材的拓展。
鲍照出身低微,备受门阀政治压制,一生虽仕三帝四王,然无论在王国为官,还是短暂地入为中书舍人,出为永宁县令,都是屈居九品,未见升迁,政治地位不高,物质待遇也很低。
因此他的乐府诗中多因仕途坎坷引发的各种激愤情怀,表现了对门阀政治的控诉。
这类作品有《代放歌行》、《代贫贱苦愁行》及《拟行路难》等。
如《拟行路难》(其四)抒发了仕途坎坷的愁苦愤慨心情。
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的自然现象为比兴,比喻人生穷达各殊,从而引发出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痛苦体验。
又如《拟行路难》(其六)抒写个人仕途失志,风格慷慨悲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赏。
《代贫贱苦愁行》更是情感真切,淋漓尽致,读来触目惊心,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为之,是鲍照穷困卑贱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诗作中抨击门阀制度,西晋左思已开其端,但主要是通过咏史性质的五言徒诗。
鲍照首次将此内容写入乐府,数量众多,影响深远。
二是对边塞题材的拓展。
从军之作,古已有之。
《诗经》中就有对军旅生活的咏叹,建安时期王粲曾写过《从军诗》五首,西晋陆机写过《从军行》一首,但是真正开边塞诗新风的实属鲍照。
他不仅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而且作品数量较多,艺术特色显明,历来备受瞩目,《文选》也对鲍照此类诗非常推崇,将《东武吟》、《出自蓟北门行》和《代苦热行》三首予以收录。
鲍照的一生虽未亲身参加反抗异族侵略的战斗,但也并非毫无边塞生活的体验。
长期的幕僚生涯加深了他对军旅生活的认识,使他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下层士兵和劳动人民。
据丁福林《鲍照年谱》载,鲍照曾数次亲临边地,如元嘉二十二年(445),宋征北大将军衡阳王义季由南兖州刺史改为徐州刺史,鲍照从义季辟,
之徐州。
春,北上梁郡,所游之地为刘宋、北魏交界处,地近黄河。
因此,鲍照的边塞诗是饱含自己亲身体验和切身感受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刘宋时代的社会现实。
三是对政治讽刺题材的拓展。
鲍照还有一些政治讽刺题材的乐府诗,如《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写到“筑山拟蓬壶,穿池类溟渤”,实际上是讽刺宋文帝造玄武湖及神山的行为。
再如《代空城雀》写空城雀的处境是“高飞畏鸱鸢,下飞畏网罗”,实是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自我写照。
《代放歌行》描绘了一幅奸佞小人云集权贵之门、朝夕不止的画面:“冠盖纵横至,车骑四方来。
素带曳长飚,华缨结远埃。
日中安能止,钟鸣犹未归”,更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鲍照的这类政治讽刺乐府诗将徒诗题材纳入到乐府领域,给乐府诗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勇于批判现实的精神,创新之处不言而喻。
其次是美学风格上的创新。
鲍照出身寒门庶族,而南朝门阀制度盛行,任人只论门第高卑,不计人才优劣,所谓“士、庶天隔”、“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他位卑人微,同时又才华横溢、志向高远,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胡大雷说:“一方面,是坚密的门阀制度的铁网束缚着他、压抑着他;另一方面,是卓绝一世的才华与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激励着他去努力冲决、毁灭这层铁网,他要呼喊,他不愿作吞吞吐吐的掩饰。
”在这种境遇中,鲍照将自己悲愤、失望、痛苦、无奈等各种复杂的情绪写入乐府,直接叙写自身遭遇,全力抒发自我情感,大大提升了乐府诗的抒情特质,营造出一种全新的乐府诗美学境界。
联系鲍照的作品,他虽然也写了一些清新明快、自然浅易的乐府诗,但最能代表他乐府歌成就的还是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汉魏古题乐府之作,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拟行路难》十八首等。
《代出自蓟北门行》以边境告急、朝廷发兵御敌起笔,以“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写行军阵容的井然而壮观,以“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四句写战场恶劣的自然环境,表现了将士们面对强敌同仇敌忾的报国壮志。
全诗格调雄浑悲壮,用语峻健,有挺峭跌宕之势,如万丈瀑布悬空而下,一泄千里。
再如《拟行路难》其七,具有“奔冲跌宕”的抒情特点,时国强分析说:“无端愁思,忽然而起,如怒涛排空,造成极大的冲击力,随后描写郁郁苍苍的松柏园,如同奔涌的激流遇到了开阔的浅滩,怒张的情绪顿时低回松懈下来,末又直抒胸臆,再次达到高潮。
”这种
抒情方式是在继承屈骚抒情艺术和曹植工于发端的诗歌技巧上形成的,无疑是对传统乐府诗抒情模式的一种突破。
受南朝乐府民歌与刘宋绮靡文风的影响,鲍照乐府诗中也展现出华美尚情的风格。
鲍照家正位于吴歌产生流行的建康一带,他又长期屈居下僚,有机会接触民间生活,对当时流行的俗歌俚曲很熟悉,因此在创作上不免受到影响,具有藻饰、艳丽的特点。
另外,元嘉文学思想也发生了变化,罗宗强总结为“遗弃玄理,转向抒情,追求不同的艺术风貌,用心于艺术形式与技巧的探索”。
鲍照虽上追汉魏、力矫当时绮丽雕琢的文风,但在雅俗沿革、诗运转关的大思潮的影响下,其乐府诗创作不可能完全脱离时代,同样具有精于雕琢的句子,时时给人以绚丽华美之感。
因此,从整体上看,鲍照乐府诗兼汉魏乐府的俊逸奔放与南朝乐府的华美婉丽于一体,“创造出了一种古歌、新歌互相渗透、互相结合的文人诗”,从而呈现出俊逸凌厉、华美流宕的风格特征。
在刘宋乃至南朝如长夜孤星,别无第二人。
再次是诗歌体式方面的创新。
鲍照在七言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把历史上七言乐府的句句用韵改为隔句用韵,且通过自觉换韵使得韵脚转变自如,增加了诗的音韵顿挫之美。
如《拟行路难》其一就是隔句用韵的七言诗。
其十二不但隔句用韵,还在结尾四句换韵。
鲍照以丰富的内容, 革新的精神, 发展了七言诗, 为其进一步完善开拓了新的道路, 对唐代七言歌行体的崛起有重要影响。
总之,在乐府发展史上,鲍照上承汉魏,下迄齐梁,既具古乐府古朴苍劲之气,又兼采吴声、西曲之精华,在题材、风格、体式等方面表现出了绝高的创造力。
甘肃省渭源县第一中学 74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