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

合集下载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文学风格汉语言文学115班11010534 张一超摘要: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

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中文学风格角度入手对鲍照的乐府诗进行简要的剖析与归纳。

关键词:鲍照乐府诗文学风格语言个性生活在魏晋南朝宋代的鲍照和当时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齐名后人誉之“元嘉三杰”。

鲍照生世贫寒,无法比及谢、颜显赫的世族地位。

有关他的传记在史料中也只是寥寥数语。

而在是个创作方面,他“点四家之擅美,跨两代而孤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继承了建安文学和汉魏以来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中国诗史上为具有要贡献的大诗人。

鲍照的乐府诗创造了乐府诗的一个高峰。

鲍照乐府诗流传下来的有86 首,下面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其文学风格进行分述。

一、主题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对于文学风格,我们需要理解风格,还有主题内在依据和篇章修辞之外的角度,即强调风格是主体与对象相契合时呈现出来的特色。

在品读鲍照的86首乐府诗时,不难发现,诗中出现了大量“我”、“吾”等字眼,如《代春日行》、《代东武吟》、《代朗月行》等,部分诗中没有刻意地表明,但全然是隐藏在诗背后的“我”与“君”的对话口吻。

鲍照虽出身低微,却是一个很有才华、胸怀远大抱负的人,他在《拟古》之三中说:“十五讽诗书,篇翰靡不通。

弱冠参多士,飞步入秦宫。

侧者见君子论,预见古人风。

”说明鲍照很早就颇以才学自负,欲成就一番事业。

在“士庶天隔”的社会里,他始终受到压抑。

不但不能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且在经济生活上常常处于贫困的窘境。

鲍照虽居才傲世,而也不得不委曲求全,以迎媚俗:“上好为文章!自谓人莫能。

照悟其旨,为文章多鄙言累句。

咸为照才尽,实不然也。

”丧失尊严和人格,出卖自己的创作个性,这对于愤世嫉俗且有着远大抱负的鲍照来讲是无法忍受下去的。

鲍照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鲍照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鲍照诗歌的继承与创新
鲍照诗歌创作总的特点是广泛继承,多方创新。

在体裁形式上,他好俗喜新,对七言诗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诗歌语言上,他善于吸收、发展前人语汇,尤以爱好自创新词而著称;在表现方法上,他在赋、比、兴传统方法的运用上具有特色,他的跳跃性结构、倒装句法的运用更为突出;他的诗歌题材内容广阔,艺术风格多样,较好地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歌注意描写山水,讲究对仗和辞藻。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

浅论鲍照乐府诗语言风格的创新之处

浅论鲍照乐府诗语言风格的创新之处
关键 词 :鲍 照 ;乐府 诗 ;清 新俊逸 刘勰在 《 文 心雕 龙 ・ 乐府 》里 对 比较频 繁 的 。我 们从 这 些典 故 出处 中 乐府 诗 的渊 源进 行 过 阐释 :其 一 ,乐 可 以看 出,鲍 照 乐府 诗 的用 典使 得 其 府 诗 与音 律 有着 密 不 可分 的关 系 ;其 乐 府诗 在 语言 上 逐渐 脱去 了汉魏 乐 府 二 ,乐府 诗 最初 来 源 于 民间 , 由诗 官 诗 的质 朴气 息 ,更富 于辞采 美 。 采 集 ;其 三 ,乐 府 诗最 初 的功 能是 教 其 二 ,鲍 照对 乐府 诗 的体 式 上 有 化 百 姓 ,移风 易俗 。此 外 ,刘 勰还 对 了创新 , 其乐 府诗 创 作 中 出现 了许 多 乐府 诗 的发 展作 了概述 : 从汉 初汉 武 杂 言 乐府 诗 ,并 尝试 着创 作 了七 言 乐 帝 设 立乐 府 到后 汉 再 到魏 晋时 期 ,乐 府 诗 。我们 以 《 拟 行 路难 》 中 的两 首 府 诗 的创 作群 体 是 由 民间 向文 人逐 步 乐府 诗为 例 : 过 渡 的。 其 一 魏 晋 文人 以乐府 诗 形 式创 作 的诗 奉 君 金 卮 之 美 酒 , 玳 瑁 玉 匣之 更 加 注重 辞采 ,之后 到 了鲍 照 所在 的 雕 琴 。七 彩 芙 蓉 之 羽 帐 , 九 华 葡 萄 南 朝 刘 宋 元 嘉 时 期 ,“ 老 庄 告 退 , 而 之锦 衾 。 山水方 滋 。… …情 必 极貌 以写物 , 辞 红 颜 零 落 岁 将 暮 ,寒 光 宛 转 时 必 穷力 而追 新 ” ( 刘勰 《 文 心雕 龙 ・ 明 欲 沉 。 愿 君 裁 悲 且 减 思 , 听 我 抵 节 诗》 ) ,元嘉 文 学创 作 倾 向从 哲思 逐渐 行路 吟 。 回归 到 情 感 上 来 , 以情 思取 代 玄理 。 不 见 柏 梁 铜 雀 上 , 宁 闻 古 时 清 下面 本 文就 来 分析 元 嘉时 期 的这 种文 吹音 。 学倾 向对鲍 照 的 乐府 诗创 作 形式 上有 其 四 怎样 的影 响 。 泻 水 置 平 地 ,各 自东 西 南 北 流 。 首 先 ,鲍照 的 乐府 诗创作 的特 点体 人 生 亦有命 ,安能行 叹 复坐 愁 。 现在 频 繁 用典 上 。我 们 以 《 代 陈 思 王 酌 酒 以 自宽 ,举 杯 断绝 歌 路 难 。 京洛 篇 》为例 : 心非木 石 岂无感 ,吞 声 踯躅 不敢 言 。 凤楼 十 二重 ,四户 八 绮 窗 。绣桷 《 拟 行 路难 其 一 》 是 一 首 完 整 的 金莲 花 ,桂柱 玉盘 龙 。 七 言 乐府 诗 。在 用韵 上 非常 考 究 ,诗 珠帘 无 隔露 ,罗 幌不 胜风 。宝帐 中 “ 琴” 、“ 衾” 、“ 沉” 、“ 吟” 、“ 音” 三千所 ,为尔 一朝 容 。 韵 脚压 平 水韵 的侵韵 上 。在 七 言诗 的 扬 芬 紫 烟上 ,垂踩 绿 云 中 。春吹 句 式 上 ,上 下对 仗工 整 ,七 言 诗所 展 回 白 日,霜 歌 落塞 鸿 。 现 出来 的 内容 也 较五 言 乐府 诗而 言 更 但 惧 秋 尘起 ,盛 爱 逐 衰蓬 。坐视 加 丰 富。《 拟 行路 难 其 四 》 则 是 一 首 以七 言诗 为主 的杂 言诗 ,这 首诗 托 物 青 苔满 ,卧对锦 筵 空 。 琴 瑟 纵 横散 ,舞衣 不 复缝 。古来 寓 意 , 比兴遥 深 ,而 又 明 白晓 畅 ,达 共 歇 薄 ,君意 岂独浓 ? 到 了 启 人 思 索 、 耐 人 品味 的 艺 术 境 界 。 明 代 王 夫 之 评 论 此 诗 说 :“ 先 破 唯见双 黄鹄 ,千 里 一相 从 。 此 诗 写 了 一个 色 艺 双 绝 的 女 子 , 除 ,后 申理 ,一 俯一 仰 ,神 情 无 限。 ” 备受君王宠爱,享受着无比的尊荣, 伴 随感 情 曲折 婉转 的流 露 ,五 言 、七 但 色 衰 爱 弛 的 前 景 始 终 使 她 忧 心 忡 言诗 句 错落 有 致地 相 互搭 配 ,韵 脚 由 忡 , 唱 出了 古代 女子 以色事 人 、荣 枯 “ 流” 、“ 愁 ”到 “ 难” 、“ 言 ” 的 灵 活 转 瞬 的一 曲悲歌 ,从 而使 诗 的 正意 现 变换 ,这一 切 ,便 自然 形 成 了全 诗起 露 出来 。 此 诗 描 绘 细 腻 , 抒 情深 婉 , 伏跌 宕 的气 势格调 。 鞭 挞 了历 代 君王 的无 情 无义 。这 首 诗 其 三 ,鲍照 乐府 诗 的 创作 在 语 言 共 有七 处 用 典 ,如 “ 凤楼 ”二句 用 晋 上更 加 注重 遣 词炼 字 ,重 雕琢 而 又不 代 宫阙 “ 风楼 ” 以及 《 黄 庭 经 》“ 绛 失 自然 清新 之 感 。我 们 以 《 探 桑 》为 楼 重 宫十 二 级 ” 的 典 ,又 如 ‘ ‘ 扬芬 ” 例: 季 春梅 始落 ,女工 事 蚕 作 ,采桑 二句,用郭璞 《 游 仙 诗 》“ 假 鸿 乘 紫 烟 ” 以及 潘岳 赋 “ 垂 踩炜 于 芙 蓉 ”之 淇洧 间 ,还戏 上 宫阁 。 早 蒲时 结 阴 ,晚篁 初 解 箨 。蔼 蔼 典 等等 。 与前 代 的乐府 诗 相 比用 典 是 雾满 闺 ,融融景 盈幕 。 乳燕 逐 草虫 ,巢 蜂 拾花 萼 。是 节 最暄妍 ,佳 服又 新烁 。 绵叹 对遍 途 ,扬 歌 弄场 藿 。抽 琴 试抒 思,荐 佩果 成托 。 承 君 郢 中美 ,服 义久 心 诺 。卫 风 古愉艳 ,郑 俗 旧浮薄 。 灵 愿 悲渡 湘 ,宓 赋笑 涟 洛 。盛 明 难 重来 ,渊 意为 谁涸 。 君 其且 调弦 。桂 酒妾 行酌 。 这首诗读来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而 细 究其 诗 的字 字句 句 ,都 能看 出诗 人 用词 炼 字 的细 细雕 琢 。如 “ 蔼蔼” 、 “ 融 融 ”两 组 叠 字 渲 染 了春 暖花 开 的 祥 和 氛 围,再 如 “ 乳 燕 ” 二 句 中, “ 逐” 、“ 拾 ”二 字 用 得 极其 生动 ,准 确 的把 握住 了春 天 万物 复 苏 、生机 盎 然 的景 象 。此 外 ,上文 中提 到 鲍 照在 乐府 诗 中善 用 典 ,这 其 实 也从 另 一个 角度 说 明 了鲍 照乐 府诗 在语 言上较 重 雕琢 。 综 上 所 述 , 鲍 照 在 乐 府 诗 上 的 创 新 之 处 主 要 有 两 个 方 面 : 一 方 面 在 语 言 上 , 用 典 居 多 , 重 雕 琢 , 对 七 言 乐 府 和 杂 言 乐 府 诗 有 了一 定 的 创 新 , 整 体 诗 风 清 新 俊 逸 ; 另 一 方 面 在 内容 上 ,鲍 照 在 乐 府 诗 中加 入 了 自我 意 识 , 重 视 自身 情 感 的 抒发 , 以 乐 府 旧 题 抒 发 新 意 。 鲍 照 的 乐 府 诗 作 为 从 汉 魏 乐 府 到 南 朝 后 期 乐 府 诗 的 过 渡 ,其 乐 府 诗 风 脱 去 了汉 乐 府 的 民 间 质 朴 气 息 , 也 并 未 有 齐 梁 时 期 乐 府 诗 的 绮 丽 之 感 , 重 雕 琢 的 基 础 上 不 显 造 作 , 因而 有 清 新 俊 逸 之 感 , 对 中 国 古 代 乐 府 诗 的发 展 起 了重 要 的推 动作 用 。 参考文献 : [ 1 ] 鲍照. 鲍参 军 集 注 [ q. 上海: 上海 古籍 出版社 , 1 9 8 0 . [ 2 ] 刘勰 . 文心雕 龙 [ M] , 北京 : 人 民文 学 出版 社 , 1 9 5 8 . [ 3 ] 钟嵘. 诗品f M】 . 上海: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 1 9 9 8 . [ 4 ] 萧涤非 . 汉 魏 六朝 乐 府 文 学史 北京 : 人 民文学 出版 社 , 2 0 1 1 . [ 5 ] 罗宗 强 . 魏 晋 南北 朝 文 学思 想 史f MJ . 北京 : 中华 书局 , 1 9 9 6 .

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

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源于汉朝,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在乐府诗的发展历程中,鲍照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而李白则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中充分发扬了乐府诗的特点,并对鲍照的同题乐府诗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继承与发展策略,以期深入了解乐府诗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

一、鲍照同题乐府诗的特点鲍照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同题乐府诗创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民间传说和故事为题材。

鲍照的同题乐府诗多以民间传说和故事为题材,如《长恨歌》、《白马篇》等。

这些题材生动有趣,易于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2. 采用散文体和韵文体相结合的方式。

鲍照的同题乐府诗既有散文体的自由和流畅,又有韵文体的优美和华丽。

这种方式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鲍照的同题乐府诗常常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如《长恨歌》中的“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的对比和“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象征等。

二、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继承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中充分发扬了乐府诗的特点,并对鲍照的同题乐府诗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继承鲍照的题材选择。

李白的诗歌创作中也采用了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作为题材,如《将进酒》、《庐山谣》等。

这些题材鲜活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2. 延续鲍照的散文体和韵文体相结合的方式。

李白的诗歌创作既有散文体的自由和流畅,又有韵文体的优美和华丽。

这种方式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李白的诗歌创作中也广泛运用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对比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象征等。

三、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发展李白对鲍照同题乐府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了诗歌的个性化和艺术性。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直抒胸臆;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奇矫凌厉险俗,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的咏梅诗,别有一番风味,以物喻人,由物及人,通篇以没为线,却处处令读者感到的是诗人自身的品格特性---不随波逐流,不落入流俗,更令人由此萧然起敬的是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不拔.鲍照以深婉含蓄的手法将这种难以抑制的激愤之情传达出来,《梅花落》采用比兴的手法借物喻人,将正直而有才华的寒士比作“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的梅;将那些虚有其表而无节操与才能的权贵比作“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的杂树。

两相对比之下,已将对现实的不合理及其不满的情绪流露了出来。

《梅花落》是鲍照乐府诗的一首名作。

这首诗在《乐府诗集》中属"汉横吹曲",其内容是咏梅"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然而不免"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

显然是用比兴手法借物喻人,曲折地流露对封建社会黑暗现实的不满。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庭中树多而杂,诗人却惟独对梅钟情不贰,此句点明了诗人爱憎分明,更暗喻了他在”杂”的世间,却依然坚定不移,不被各种俗媚所左右.接下来诗人来了个设问”问君何独然”,为什么要独爱梅呢?其后诗人作出了回答,能抵御霜,露而不倒,还”作花”,”作实”,春天到来时还”媚春日”.将梅花不畏寒,不畏冻的品性写出,留给读者的是”傲梅”的形象.最后两句诗人又作出对比,梅花难能可贵的是敌寒风,而杂树却空有华丽的外表,诗人一爱一憎十分明显,诗人个人品格也暗藏其中,不得不让读者敬佩.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此诗为寓言体,结构简单,但意在言外,富含哲理。

诗人以梅自况,又以杂树喻那些无立身之操的随波逐流之辈,通过梅花和杂树的对比,在歌颂梅花不畏霜露的品格之中,也歌颂了高风亮节,不惧横暴的坚贞正直之士。

鲍照乐府诗雅俗兼具之风格论

鲍照乐府诗雅俗兼具之风格论

鲍照乐府诗雅俗兼具之风格论刘宋时期,鲍照作为“元嘉三大家”之一,其独标一世的个性和卓然不群的创作风格影响了整整一代诗风,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在南北朝时期甚至整个乐府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

鲍照乐府诗无论是从内容、形式、思想、体式都创造了一种迥异于时风的样式,无论是其人还是其诗都走出了一条以俗为主、雅俗兼容的特殊道路。

而这样特殊的诗歌风格、创作道路与乐府文化传统精神血脉相连,与南北朝大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也与鲍照本人的才情性格密切相关。

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鲍照乐府诗,将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可以开拓的空间。

从整个乐府文学史这样一个大系统着眼,从乐府产生的起源、乐府的发展衍变、乐府的传统精神以及后世影响等方面入手,研究鲍照其人其诗以及创作活动与乐府文化的关系,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把握鲍照在中国乐府文学史以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鲍照乐府诗具有显著的历史地位,鲍照其人其诗都有一种小传统与大传统交替转变的模式,经历了雅与俗的升降起伏命运。

本文即尝试从乐府诗传统及乐府文化的角度入手,去探究鲍照乐府雅俗兼具风格的的产生渊源,深刻内涵及深远影响。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由文化视野入题,对文化和乐府文化分别进行总的阐述,奠定了全文展开议论的立论基础。

正文部分分三大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鲍照雅俗兼具的诗歌风格、诗歌现象所承继的历史文化传统,历史渊源。

鲍照乐府诗是对汉魏乐府精神的继承,反映了一种积极乐观、昂扬不屈的文化心态,一种抒情言志的诗歌传统,一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纵观整个乐府文学史,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精神传统和文化心态是一脉相承并延续不断的。

第二章,具体论述鲍照乐府诗雅俗之路的表现。

将鲍照的雅俗兼具的诗风与当代文人进行对比,并探究其中深层的原因。

与同时代的文人相比后得出结论,鲍照乐府诗无论是从内容、形式或者思想内涵上都走了一条雅俗之路,这与乐府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与诗人自身的才情性格相关,也与南北朝大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具体分析鲍照诗歌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具体分析鲍照诗歌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具体分析鲍照诗歌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鲍照(约414年-466年)是南朝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也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以下是对鲍照诗歌特点和历史地位的具体分析:特点:1.富于抒情和感伤:鲍照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的年华、消逝的人事和流转的世态的感伤之情。

他的诗作常常以个人的亲身经历和真挚的情感为素材,倾诉自己的心境和思考。

2.文化修养与艺术追求:鲍照的诗歌显示了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他善于引用典故、古典文学和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使诗作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和深度。

3.独特的写意技法:鲍照的诗歌语言优美,篇章流畅,行间流露出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纯粹。

他注重修辞的精妙和形象的描绘,善于用意象和虚拟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历史地位:1.文学创作的开拓者:鲍照在南朝宋期间,是文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他通过个人的心灵体验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开辟了感伤抒情的新境界,对后来的诗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文化批评的倡导者:鲍照的诗歌中常常融入文化批评和社会评论,对时代的浮躁和社会风气进行了批判。

他倡导诗歌要有社会责任,有道义关怀,为后来诗人们在文化批评方面提供了启示。

3.诗歌艺术的追求者:鲍照注重诗歌艺术的追求,他的诗作在形式、语言和意象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

他的写意技法和精美语言的运用,对南朝宋时期的诗歌艺术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鲍照的诗歌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抒发,以及对文化的修养和诗歌艺术的追求。

他在南朝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为后来的文人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范例和影响,成为该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浅谈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谈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但在当时却被视为‚险俗‛或‚险急‛。

首先,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调来看,鲍照以寒士的身份抒发了贫寒之士的强烈呼声,表现为昂扬激越之情、慷慨不平之气和难以抑制的怨愤。

他描写边塞战争、征夫戍卒以及游子、思妇和弃妇的生活,反映普通百姓及不并家庭的悲哀;同情百姓的疾苦,揭露统治者横征暴敛和官僚政治的腐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

其次,从诗歌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特征等方面来看,鲍照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

他现存的200 首诗中乐府占八十多首,其中有三言、‘五言、丂言、杂言等多种形式;有的是学习汉魏乐府,这些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有的是学习南朝民歌,如《吴歌》三首、《采菱歌》丂首、《幽兰》五首、《中兴歌》十首等。

学习民歌,在当时曾被文坛盟主颜延之等人轻视,鲍诗也被视为‚俗‛。

鲍照在这些俗体调的诗中,又以跳荡雄肆、酣畅淋漓的笔力,‚慷慨任气,磊落使才‛( 刘熙载《艺概·诗概》 ) ,尽情发泄孤寒之士慷慨不平的激愤之情,因而被视为‚险‛或‚险急‛。

然而文学史的事实证明,鲍照诗歌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以颜延之为代表的‚错采镂金‛式的‚士大夫之雅致‛。

,他的诗以凌厉之势和‚发唱惊挺‛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当时标举独出,征服了同时代的许多读者和诗人,而且也深得后代诗人与诗论家的赞许。

如唐代诗人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 ( 《春日忆李白》 ) 来称美李白;宋代敖器之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 ( 《诗评》 ) ;明代陆时雍说‚鲍照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

当其得意时.,直前挥霍,目无坚壁矣。

骍马轻貂,雕弓短剑,秋风落日,驰骋平冈,可以想此君意气所在‛( 《诗镜总论》) ;·清代刘熙载说‚‘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此鲍明远赋句也,若移以评明远诗,颇复相似‛,又说‚明远惊遒绝人‛ ( 《艺概·诗概》 ) ,这些都足以说明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史上的突出地位。

鲍照乐府诗的创新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创新风格

鲍照乐府诗的创新风格王海兰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

但因他出身低微,故取湮当代,史书不立专传,《宋书》、《南史》仅将其附于临川烈武王道规传后,且所述甚略。

他的乐府诗现存八十六首,数量众多,成就巨大,钟嵘《诗品》评曰:“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鲍照乐府在题材内容上充分承继了汉魏乐府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精神,同时又有新的开拓与创新。

首先是题材方面的创新。

一是对述志咏怀题材的拓展。

鲍照出身低微,备受门阀政治压制,一生虽仕三帝四王,然无论在王国为官,还是短暂地入为中书舍人,出为永宁县令,都是屈居九品,未见升迁,政治地位不高,物质待遇也很低。

因此他的乐府诗中多因仕途坎坷引发的各种激愤情怀,表现了对门阀政治的控诉。

这类作品有《代放歌行》、《代贫贱苦愁行》及《拟行路难》等。

如《拟行路难》(其四)抒发了仕途坎坷的愁苦愤慨心情。

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平地倒水,水流方向不一的自然现象为比兴,比喻人生穷达各殊,从而引发出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痛苦体验。

又如《拟行路难》(其六)抒写个人仕途失志,风格慷慨悲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赏。

《代贫贱苦愁行》更是情感真切,淋漓尽致,读来触目惊心,非有切身感受者不能为之,是鲍照穷困卑贱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诗作中抨击门阀制度,西晋左思已开其端,但主要是通过咏史性质的五言徒诗。

鲍照首次将此内容写入乐府,数量众多,影响深远。

二是对边塞题材的拓展。

从军之作,古已有之。

《诗经》中就有对军旅生活的咏叹,建安时期王粲曾写过《从军诗》五首,西晋陆机写过《从军行》一首,但是真正开边塞诗新风的实属鲍照。

他不仅是南朝最早有意识写作边塞题材的诗人,而且作品数量较多,艺术特色显明,历来备受瞩目,《文选》也对鲍照此类诗非常推崇,将《东武吟》、《出自蓟北门行》和《代苦热行》三首予以收录。

鲍照的一生虽未亲身参加反抗异族侵略的战斗,但也并非毫无边塞生活的体验。

浅谈鲍照的乐府诗

浅谈鲍照的乐府诗

朝出与亲辞, 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 看妇机中织。自 古 圣贤尽贫贱, 何况我辈孤且直! 毫不掩饰的直抒胸臆, ” 既矛 盾又痛苦, 壮志难酬弃官还家, 诗人是极不甘心的, 人生无 穷, 贫富已定诗人便借酒消愁。 那看似悠闲的笔调中流露着 诗人内心难言的苦楚。 鲍照出身寒门, 长期处于微臣下僚, 故
照便是一位创作乐府诗歌的杰出作家。 他的旧题乐府沿袭了 汉魏乐府诗的风格。 元嘉时期高门士族把持着政治舞台, 鲍 照虽极富才华, 但始终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他的官宦生涯 中, 屡屡迁调。 O 2 多岁时曾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 获得赏识 并得到重用 , 后又做过始兴王刘睿的侍郎, 至孝武帝时, 鲍 照领太学博士,中书舍人, 海虞令等职。 而后临海王刘子项 起兵谋反被赐死,鲍照亦同时死于乱军之中。 鲍照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杰出作家, 在当时颓靡的文风
关 键 词 :鲍 照 ;乐 府 诗 ;感 慨 ;抒 情 性 中 图 分 类 号 :I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5 (0 6 6 【) 一 O 26 0 8 3 0 2 0 )O 一 )9 (9 2
沈约的 《 宋书》 有关于 “ 乐府” 的记载: 鲍照尝为古乐 “ 府,文甚遒丽。……沈林子所著诗、赋、 赞、三言、箴、 祭 文、乐府、表、片戋、书、记、白事、启事、 论老子一百二 十首。 南北朝时代, ” 文人用乐府体写诗的风气依然存在, 鲍

99 ・
维普资讯
山西 广 播 电视 大 学 学 报
2 0 年 第 6期 06
头恒有沽酒钱。 功名竹帛非我事, 存亡贵贱付皇天。这也许 ” 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又一种感叹一种宣泄吧! 这首诗字里行 间无不渗透着对生命的感悟 ,一去永灭入黄泉” “ 生命会轻易 地消失在茫无垠际的时间与浩瀚的宇宙中, 全诗含蓄地道出 了诗人对有限生命的关注: 人生苦多欢乐少” 功名竹帛非 “ “ 我事” 鲍照一生历仕三帝四王但从未显达, 拟行路难》十 。 《 八首中有部分诗作是鲍照抒发不平之感叹的, 现实中的种种 不平之事使诗人内心屡掀波澜。 如其四: 泻水置平地” 其 “ 、 六“ 对案不能食” 这类诗作旨在抒发遭遇的不平 , 。 但其中也 包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此外 , 诗人对封建社会中女子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刻的 同情。今日 “ 见我颜色衰, 意中索寞与先异, 还君金钗玳瑁簪, 不忍见之益愁思。 ”女子被丈夫遗弃这在封建社会是屡见不 鲜的, 她们的社会地位低下, 没有自主的权利和选择的自由。 “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 千斫复万镂, 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 清夜之欢娱, 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 内含麝芬 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 对此长叹终百年。 这是一位被遗 ” 弃的美人,注视着一尊京师洛阳的名工巧匠铸成的金质香 炉, 它的质料极贵, 工艺极精, 上面雕刻了一对幸福的神仙 眷侣以示恩爱夫妻的百年好合。 可哪料想男子负心, 另觅新 欢, 她只得与被闲置的香炉为伴, 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悲哀的 叹息。 这是一首弃妇诗, 诗人把 “ 弃妇”这一社会现实揭露 出来, 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女子的遭遇值得同情, 更重要的是 诗人是以 “ 弃妇” 之口用强烈的语调, 倾泻了孤寒正直之士 对门阀等级制度的不满, 倾吐下层人士的压抑不平之气。 鲍 照卑微的出身使他同广大的下层人民有着较多的联系, 他的 乐府诗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动荡的社会现实,下层文人的失 落, 女子的悲惨处境,以及民生的疾苦, 政治的黑暗, 制度 的腐朽。 这种批判现实的精神源于对建安文学优良传统的继 承。 至元嘉时期, 文学作品中的抒情特性至鲍照达到了高峰。 在气势充沛的笔锋中, 鲍照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显现着自己反 抗现实的感情色彩, 或怒发冲冠或哀怜自悲, 使读者在诗人 的喜怒哀乐之中被震撼被感动。 鲍照出身寒门, 在门阀制度盛行的刘宋时代, 政治上备

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

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

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古人对鲍照‎诗歌的风格‎评说有很多‎,本文试图从‎这些论说出‎发,反本溯源,揭示鲍照的‎多样诗风。

鲍照是南北‎朝刘宋时期‎一个重要的‎诗人,元嘉三大家‎之一,尤以乐府为‎人所称道。

但他的诗歌‎地位,一直饱经争‎议。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颜不如鲍,鲍不如谢。

“①但随着后人‎研究的深入‎,鲍照的地位‎俨然有赶超‎谢灵运之势‎。

章培恒的(中国文学史》中写道:“但他(鲍照)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以至被推举‎为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②由此也可见‎,他的诗歌在‎不同时代,受到的待遇‎并不一致。

与此相关的‎,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自古以来评‎论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产生了‎各种说法。

梳理这些言‎论,不难发现,其实鲍照的‎诗歌风格很‎复杂,任何断语都‎有似是而非‎之感。

然而对于他‎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却少有人提‎及,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讨。

一、后人对鲍诗‎风格的评说‎鲍照死后不‎久,虞炎奉命作‎<鲍照集序》,其中对鲍照‎的作品风格‎有如此评价‎“照所赋述,虽乏精典,而有超丽。

”‎稍后的沈约‎在(宋书关临川‎烈武王道规‎传附鲍照传‎》中说“鱼包照字明‎远,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梁代钟嵘的‎<诗品》把鲍照的诗‎歌列为中品‎,并评价道“其源出于二‎张,善制形状写‎物之词。

得景阳之椒‎诡,含茂先之靡‎鳗。

骨节强于谢‎混,驱迈疾于颜‎延。

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

磋其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然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颇伤清雅之‎调。

故言险俗者‎,多以附照。

”‎在梁代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如此评价鲍‎照的诗歌风‎格:“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魄。

亦犹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

斯鲍照之遗‎烈也。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一诗中说:“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

浅析鲍照七言乐府的创新

浅析鲍照七言乐府的创新

浅析鲍照七言乐府的创新作者:陶文娟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期摘要: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作家,擅长创作不同种类的文学样式。

现在我们谈到鲍照,提到最多的是他的乐府诗歌。

鲍照对七言乐府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数量上的无人可比,更在于他对七言乐府的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鲍照;七言创新;主题;节奏美;表现手法[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1鲍照乐府诗流传下来的有86首,从艺术形式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杂言。

其中五言乐府有54首,七言和杂言有32首。

【1】鲍照的七言乐府创作成就巨大。

本文就是要探讨分析鲍照七言乐府的创新之处。

一、鲍照七言乐府的主题创新汉乐府以叙事为主,遵循“缘事而发”的创作规律。

而鲍照的七言乐府,在题材内容上既充分继承了汉乐府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传统,同时又有新的开拓和创新。

鲍照乐府诗创作的一大特色是以乐府旧题作新诗,即只是运用乐府的古题,而内容则是自我新创的结果。

这种创作理念也使得鲍照的诗歌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拟行路难》其一),对壮志难酬的忧虑(《拟行路难》其六)、对人生命运的无奈(《拟行路难》其四)……鲍照以诗歌广泛而深刻的反映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和人们生活困苦的现实。

鲍照出身寒微,满腔抱负无法施展,述志咏怀情感最强烈的当首推《拟行路难》第六首: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2】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注》本诗注中说:“言孤直难容,只得退出仕途。

这是门第社会中的不平之鸣。

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

取湮当代,’这诗见出一个才高,气盛、敏感、自尊的诗人在贵族统治社会压抑下的无可奈何之情。

”【3】我们可以看出鲍照在七言乐府诗歌题材方面的努力和创新。

二、鲍照七言乐府的节奏美萧子显在《南齐书·文学传论》中对鲍照诗歌的评价是“发唱惊挺,操调险急”【4】。

论鲍照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鲍照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鲍照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
鲍照,字梦得,晚唐著名诗人,乐府诗歌的代表人物,其乐府创作艺术成就被称为“鲍家乐府”,被誉为“乐府之祖”,被称为“诗经之祖”,其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极具特色。

首先,鲍照的乐府诗歌以其韵律结构之精美而著称,以“四唱”、“六咏”、“八咏”等韵律形式结构,使乐府诗歌在韵律结构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其次,鲍照乐府诗歌的创作主题也是独特的,以“南朝四百家诗人”为基础,结合当时社会生活,将宫廷生活、民众社会生活、山水风景、婚姻爱情等多种主题混合在一起,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乐府诗歌。

综上所述,鲍照的乐府诗歌在韵律结构、创作主题、诗歌性、形式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是一部经典的古典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南朝宋诗人鲍照简介,是乐府组诗《拟行路难》的作者

南朝宋诗人鲍照简介,是乐府组诗《拟行路难》的作者

南朝宋诗人鲍照简介,是乐府组诗《拟行路难》的作者人物生平鲍照的青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但没有得到重视。

他不死心,准备献诗言志。

有人劝阻他说:“郎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

”鲍照大怒:“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之后,他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刘义庆病逝后,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后来,又做过始兴王刘浚侍郎。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任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

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年),成为临海王刘子顼幕僚。

同年,刘子顼任荆州刺史,随同前往江陵,以为前军参军、刑狱参军等职,掌书记之任。

孝武帝死后,太始二年(466年),武陵王刘杀死前废帝刘子业自立,是为宋明帝。

刘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刘子勋反对刘的斗争。

刘子勋战败后,刘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有一妹名鲍令晖,也善文学。

文学成就鲍照创作以诗为主,今存204首。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少部分诗描写了边塞战争和征戍生活,为唐代边塞诗的萌芽。

鲍照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

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

他的骈文亦佳。

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五言诗讲究骈俪,圆稳流利,内容丰富,感情饱满。

七言诗变逐句用韵为隔句押韵,并可自由换韵,拓广了七言诗的创作道路。

他的乐府诗突破了传统乐府格律而极富创造,思想深沉含蓄,意境清新幽邃,语言容量大,节奏变化多,辞藻华美流畅,抒情淋漓尽致,并具有民歌特色。

浅析《昭明文选》鲍照乐府诗

浅析《昭明文选》鲍照乐府诗

浅析《昭明文选》鲍照乐府诗
《昭明文选》是明朝时期的一部文学著作,其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乐府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的乐府诗以其精致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抒情,深受读者的喜爱。

鲍照的乐府诗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他的诗歌抒发出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社会的描写,比如他的《游春》中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以及人们在春天里的欢乐,他的《游园》中描写了园林的美景,以及人们在园林里的欢乐,他的《游山》中描写了山林的美景,以及人们在山林里的欢乐。

此外,他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关于人生的描写,比如他的《游子吟》中描写了人生的艰辛,以及人们在艰辛中的坚持,他的《游太湖》中描写了人生的美好,以及人们在美好中的欢乐,他的《游西湖》中描写了人生的悲伤,以及人们在悲伤中的坚强。

鲍照的乐府诗以其优美的抒情而闻名,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描写,比如他的《游春》中描写了爱情的美好,以
及人们在爱情中的欢乐,他的《游园》中描写了爱情的悲伤,以及人们在悲伤中的坚强,他的《游山》中描写了爱情的挣扎,以及人们在挣扎中的坚持。

此外,他的诗歌中还有许多关于友情的描写,比如他的《游子吟》中描写了友情的美好,以及人们在友情中的欢乐,他的《游太湖》中描写了友情的悲伤,以及人们在悲伤中的坚强,他的《游西湖》中描写了友情的挣扎,以及人们在挣扎中的坚持。

总之,鲍照的乐府诗以其精致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抒情,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诗歌抒发出了他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其中有许多关于社会、人生和爱情的描写,以及关于友情的描写,这些都是鲍照乐府诗的精髓所在。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所谓继承与创新主要是从题材、形式方面分析的。鲍照乐府诗在题材内容上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对汉魏乐现实性及古辞情感内涵的承袭与发展,在此基础上重点挖掘其诗在边塞、政治、咏史等题材上的开拓与创新;形式上则主要沿袭乐府古题与自创新题以及五、七、杂言的采用。特别是他的《拟行路难》,开创了七言以及以七言为主的杂言诗的新纪元,虽然在此之前已出现了七言诗,但形式上单一,缺少变化,因此就算不上完整的七言诗,而鲍照突破了这点,诗歌形式不拘一格,用韵灵活,并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鲍照乐府创作可分为拟汉魏古乐府与仿南朝乐府两部分。二者都明显带有时代特征。其女性、山水、边塞等题材的诗都具有时代的烙印,边塞诗如《代苦热行》,诗人以奇峭而夸张的语言,极度形容征战环境之险恶பைடு நூலகம்以突出士兵们“生躯蹈死地”而荣薄赏微的悲哀,对
浅析鲍照的乐府诗
鲍照是一位很有抱负的才士,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但诗歌是最重要的,对后世的文学有很大的贡献,后人将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鲍照乐府诗历来备受关注,他的乐府诗大体可分为艳情诗、边塞诗、咏物诗、述志诗、挽歌、游仙诗,其内容涵盖了汉魏以来文人创作乐府诗的大部分题材。诗中蕴含的激愤浓烈的情感气势,丰富多变的形式风格使其成为乐府长河中璀璨的明珠。鲍照的乐府作品主要是从其对乐府诗的继承与创新、时代特征、个性气质及表现形态等三个方面把握的。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摘要: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身微寒,但是却以其文学天才,创作出许多优秀诗篇。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建安风骨,以其积极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勇于创新精神,对乐府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既浓美华艳又俊逸畅达的独特风格。

关键字:鲍照乐府诗继承创新风格鲍照,字明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为鲍参军。

鲍照生于南朝时期,在门阀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出身微寒的他并未引起很多重视。

《宋书》、《南史》中,均未为鲍照专门立传,其生平只是附在烈武王刘道规的传里。

纵使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但因为“身既遇难,篇章无遗”,“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传世的作品大约只有总数的一半。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鲍照所处的刘宋时期,已经十分的繁荣。

鲍照在充分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思想性和积极的创造性投入了乐府诗的创作。

在鲍照传世不多的诗作中,乐府诗就占有八十六首,这些作品对这一诗歌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萧涤非先生认为“以诗言,陶、鲍、谢三家,后先鼎足,以乐府言,则当让鲍照独步!”①一、鲍照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刘宋时期,玄风渐淡,儒学复兴,思想界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鲍照深受儒家影响,他的乐府诗的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一方面,鲍照讲究“夷夏之辨”与“尊王攘夷”,对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将士不吝赞美,鲜明的表达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他又谴责君主的刻薄寡恩,不能任用贤良,但即使如此,其抒情表达也不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范畴,具有鲜明的儒家烙印。

在鲍照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刘宋皇室开始重用寒门士人,使鲍照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另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非常险恶的,高官重臣动辄获罪被杀,士人中难以善终者也不在少数。

浅析鲍照乐府诗美学特征与南朝文风的相尚

浅析鲍照乐府诗美学特征与南朝文风的相尚

浅析鲍照乐府诗美学特征与南朝文风的相尚作者:叶杰英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18期摘; ; 要:鲍照乐府诗的美学特征与南朝的审美意识具有共同之处,即与南朝文风有相尚的一面。

本文从“重视辞采的审美性”“对文学形式的有意探讨”两个方面进行观照、分析,由此体悟其乐府诗多样的情感波澜和众多的审美领域。

关键词:美学特征; ; 审美性; ; 文学形式在南朝诗坛上,鲍照的乐府诗创作显示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鲍照,字明远,是元嘉体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元嘉铺陈诗风向永明体诗风过渡的关键诗人。

笔者按照呈现的美学特征将其作品分为四类:既有绮艳雕琢、哀怨孤独的艳情乐府诗,又有雄奇险俗、悲壮交融的边塞乐府诗;既有借物自喻、愤怒无奈的咏物述志诗,更有无法解脱、穷途之哭的自挽游仙诗。

一、鲍照乐府诗美学特征概述在六朝诗坛上,鲍照可说是才气横溢、情感丰富。

他体验多种生活对象,并由此展现出多样的情感波澜,开拓出众多审美领域。

鲍照的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语雕琢。

浓烈的色彩、冶艳的题材显示了强烈的感性主义特征。

这些真率写情的艳情之作偏于唯美的绮艳风情,充满了更多的人生况味。

诗人的身世之感借助生活中被冷漠、被遗弃的女子表达,主客体情感高度融合,体现出丰富的美学内涵。

鲍照的边塞乐府诗,喜好铺张,讲究辞藻。

从美学品性来说,主导特征是赋予边地雄奇、险俗的美学境界,这是其性格和审美趣味的反映。

鲍照执着的政治功名欲、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自视甚高的希望值,在与严峻的社会现实的撞击中出现了巨大落差,形成了“壮”与“悲”的美学风格。

咏物述志类乐府诗体现了门阀制度压抑下有志难遂而无可奈何的愤慨情怀。

鲍照运用比兴手法在诗歌创造中善于将自己的情志对象化,把自己的生命意志和情感移入与人事相去甚远的物事上,把诗歌象征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自挽游仙类乐府诗完全是自悼自挽,而且在文体上具有文学意味。

表面呈现的是旷达、乐观,底层沉潜的则是难以自拔的过度悲伤。

用钟嵘评论郭璞的游仙诗“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概括鲍照这类乐府诗的特色,也颇允当。

浅论鲍照的乐府诗

浅论鲍照的乐府诗

“ 我何 时当得然 , 今 一去永 灭人黄 泉。人生 苦多欢乐 少 , 意气 敷腴在 盛年 。且愿 得志数相就 , 床头恒有 沽酒 钱 。功名竹 帛非我事 , 存亡贵 贱付 皇天 !” 这种情调显 然过于 消极 , 但却又包 含这多少 的辛 酸 ! 这 也许是诗 人不得 志的又一种宣 泄吧 。 字里行 间渗透着作 者对 生命的 感悟 , 正是现实 中的不平之事使 诗人 内心充 满忧叹 。
箕 论 鲍 照 灼 府 诗
■ 山东师 范 大学 文学 院
内容摘 要 : 鲍照 是我 国南朝刘 宋时期 的著名诗人 。诗 中乐府诗
的成就 为最高 , 内容上 多以咏叹仕 途失 意和描 写边塞 生活为主 , 感 情 色彩强烈 , 读者 以惊心 动魄的 艺术 感染力。 给


颂 了边 疆抗 敌为 国捐躯的英 雄 , 一方面也 鞭挞 了朝廷 平时 没有应 另 敌 的准 备 。 当时民族矛盾极 其尖锐 , 在 北方 战乱频繁 的情 况下 , 作者 写 出这 样 的诗 篇 , 仅是歌颂 英雄 , 挞将吏 , 不 鞭 也抒发 了 自己胸 中 的 壮志 与要求 。又如《 苦热行 》以奇 峭而夸 张的语言极 度形容 征战 代 , 环境之 险恶 , 突出 “ 来 生躯蹈 死地 ” 而荣 薄 赏微 的悲哀 , 对统 治 者的
的短暂和 有限 , 令人 十分 的感伤 。这 种感伤 带来 了消极 的情 绪 。如
言为 主的杂 言乐府 。 实 , 宋 书》 南史 》 其 在《 和《 本传中 , 开头就说他 一 “ 尝为古乐府 , 文甚道丽 ” 。可见乐府 诗在他诗作 中的地位 , 很早就受 到了人们 的重视 。他 的旧题 乐府沿 袭 了汉 魏乐府 诗的 风格 。 承 了 继 汉乐府 “ 感于 哀乐 , 事 而发 ” 缘 的现 实 主义精 神而 又有 所创 造 , 其 使 诗歌具有独特 的艺术魅力 , 成为南北朝 文坛 中怒 放的一朵奇 葩。 鲍照是一位 出身寒微 而具 有浓烈感情 的诗人 。他的社会地 位和 经历使他 的诗 歌兼有 悲愁 苦 闷与怨 愤不 平 , 表现 为不 遇之 悲 、 命 生 之悲 、倦客之 悲等 。在 思想 内容方 面具体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面 : 第 表现其建 功立业 的愿望 和怀才不 遇的情 怀 。鲍 照一生仕 途从 未 显达 , 一直沉 沦下僚 , 常常在 贫病交迫 之 中艰难 度 日, 这些 内心 的愁 苦 和怨愤便 在诗 歌之 中表 现 出来 。在鲍 照 的 8 多 首乐 府诗 中 , 0 以 《 拟行路难 》 十八首最具 代表性 。如其六 : 对案不能食 , 剑击柱 长叹 拔 息。 丈生世 会 几时 , 安能蹀躞 垂羽翼? 置罢官去 , 家 自休 息。 弃 还 朝 出与 亲辞 , 暮还在亲侧 。 弄儿床 前戏 , 看妇 机 中织。自古圣 贤尽 贫贱 , 何况我 辈孤 且直 ! 诗歌前 四句情绪慷 慨 , 激愤难 抑 , 毫不掩 饰地直抒 胸臆 。而笔锋 一转 , 寥寥几 笔勾勒 了一幅家庭生 活的欢乐 图景 , 诗歌 前后形成 鲜明 的对 比。诗 歌结尾 以古圣 贤的遭遇 自我宽 解 , 同时揭 示 了 自身的原 因 : 性情刚直 。实际上是 作者无奈 的真实流露 , 他长 是 期在 门阀制度压抑 下产生 的。再如《 拟行 路难》 四“ 其 人生亦有 命 , 安

补充

补充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1.继承了汉魏乐府的艺术形式、表现技巧及其现实主义传统,从而使文人乐府诗的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诗风:俊逸雄迈,奇矫凌厉。

3.《拟行路难》十八首:内容充实,意蕴深刻,感情奔放;行文流畅,笔势凌厉,风格俊逸,气象雄浑。

魏晋南北朝出现的新文体和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待定)1、七言诗:曹丕《燕歌行》是第一首七言诗歌,对于七言诗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2、七言歌行体:鲍照在学习汉魏乐府的基础上对七言诗歌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内容上充实了七言诗歌,形式上进行了改变,开创了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为七言体诗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3、田园诗: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歌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纠正了诗歌中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将玄言转为日常这里,让诗歌同日常生活相结合。

4、玄言诗:东晋时期受魏晋玄学和东晋政局等因素影响,玄言诗兴起。

代表人物为孙绰和许询。

其本身艺术价值不高,却对于后市有深远的影响。

如谢灵运上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等。

5、山水诗: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真正把山水作为审美意象,扭转了玄言诗风。

谢眺发展了山水诗,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其融情入景的诗风,进而直接影响王维等唐代山水诗人。

6、声律论(谢眺):永明末谢眺,沈约等人发现了四声,提出声律论,并将之运用到诗歌创作中去。

产生了诗歌对于声律的要求,促进了新体诗的发展。

7、新体诗(永明体):以谢眺为代表的新体诗的创作,揭开了我国诗歌史上从比较自由的古体向格律严谨的近体诗转变的一页,为齐梁文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唐代格律诗的最后形成与发展在形式上做好了准备。

8、宫体诗:以萧统为代表的宫体诗,以永明新体诗书写宫廷生活,尽管风格轻艳,但在艺术形式上,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

9、骈文骈赋:骈文的兴盛,成为这个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抒情性很强的、可以充分发挥汉语语言形式美的文体;汉代盛极一时的大赋,演变为抒情小赋,并因骈文的兴盛增加了骈俪的成分,骈文、骈赋在南北朝进入高峰,并对隋唐文坛发展产生多重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鲍照乐府诗的继承创新与风格特征摘要: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身微寒,但是却以其文学天才,创作出许多优秀诗篇。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和建安风骨,以其积极进取的开拓意识和勇于创新精神,对乐府诗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既浓美华艳又俊逸畅达的独特风格。

关键字:鲍照乐府诗继承创新风格鲍照,字明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因曾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为鲍参军。

鲍照生于南朝时期,在门阀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里,出身微寒的他并未引起很多重视。

《宋书》、《南史》中,均未为鲍照专门立传,其生平只是附在烈武王刘道规的传里。

纵使鲍照“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但因为“身既遇难,篇章无遗”,“年代稍远,零落者多”,传世的作品大约只有总数的一半。

乐府诗产生于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鲍照所处的刘宋时期,已经十分的繁荣。

鲍照在充分继承前代文学遗产的基础上,以其丰富的思想性和积极的创造性投入了乐府诗的创作。

在鲍照传世不多的诗作中,乐府诗就占有八十六首,这些作品对这一诗歌形式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萧涤非先生认为“以诗言,陶、鲍、谢三家,后先鼎足,以乐府言,则当让鲍照独步!”①一、鲍照乐府诗的思想内涵刘宋时期,玄风渐淡,儒学复兴,思想界这一变化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鲍照深受儒家影响,他的乐府诗的思想内涵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一方面,鲍照讲究“夷夏之辨”与“尊王攘夷”,对忠于君主、报效国家的将士不吝赞美,鲜明的表达了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另一方面,他又谴责君主的刻薄寡恩,不能任用贤良,但即使如此,其抒情表达也不出“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儒家诗教范畴,具有鲜明的儒家烙印。

在鲍照生活的时代,一方面,刘宋皇室开始重用寒门士人,使鲍照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另一方面,政治环境是非常险恶的,高官重臣动辄获罪被杀,士人中难以善终者也不在少数。

儒学思想是刘宋时期的主流思想,但却并非一统天下,当时的玄学思潮虽然其风渐退,但在社会上的影响依然很大。

面对社会的现实矛盾,玄学主张其避世离俗、及时行乐,以追求个人内心的安宁,鲍照也不可避免的受到这种思想的深刻投影。

如“遇乐当作乐,莫使候朝光”(《代边居行》)、“寄语后生子,作乐当及春”(《代少年时至衰老行》)等,正是及时行乐思想的体现,而“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拟行路难》),则是鲍照面对无奈的现实时产生的的玄学意味上的避世冲动,“人生随事变,迁化焉可祈。

百年难必果,千虑易盈亏”(《代邽街行》),面对人生的无常,玄学思想使鲍照获得安慰,在绝望之中看到希望。

鲍照对于儒学思想和玄学思想兼收并蓄,并加以整合,形成了特定的思想面貌,但总体看来,儒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

对建功立业的积极追求和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使鲍照不可能只是一个发言玄远、意尚清谈的玄学家,他评价社会的尺度仍然是儒家的标准,而对现实的无奈又使他不得不在玄学思想中寻求解脱,这种思想在其乐府诗创造上也有鲜明的体现。

作为思想主脉的儒家思想构成鲍照乐府诗关注现实的积极进步的基调,相信“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躞蹀垂羽翼?”(《拟行路难》),而玄学的影响,又使得他的部分乐府诗染上消极颓废的色彩。

作为同时代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诗人之一,鲍照与出身世族的谢灵运和官至金紫光禄大夫的颜延之不同,他积极追求功业,但微寒的出身却使他在门阀世族把持的社会上历经坎坷,终生沉沦下僚。

这种人生经历使鲍照走上了一条与同时代的诗人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既不同于谢灵运的清新富丽,也区别于颜延之的喜欢用典和过分追求典雅,儒家入世之情与玄学出世之意在鲍照身上互相影响,生死之感和不遇之慨熔铸无不其中,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现实性内容,尤其是其乐府诗,可谓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鲍照成为乐府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鲍照乐府诗继承(一)对《诗经》和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继承《诗经》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开篇,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特别是其中的国风部分,更是具有深厚的现实主义色彩,反映了当时底层民众日常生活的痛苦与艰难,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汉乐府本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①,是对《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继承与发展,鲍照很好的继承了这种现实主义精神。

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鲍照深受《诗经》的影响,如其《代北风凉行》中“北风凉,雨雪芳,京络女子多妍妆”一句,即是源自《诗经•邶风》中“北风其凉,雨雪其芳”,但是鲍照学习《诗经》,不仅是诗句的转化,更体现在学习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痛苦与挣扎,控诉沉重的劳役、兵役制度,对劳动者报以同情,对统治者进行深刻的讽刺,如《拟古》之六: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藁输上林。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全诗不用雕琢,也毫无夸饰,用朴素真实的画面让读者感动震撼,诗中既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也表达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诗经》可谓是一脉相承。

鲍照的乐府诗中充满了人生命运的迁逝与无奈、贫贱者的坎坷与悲伤、游子思妇的相思与孤苦等,将苍凉悲苦的内蕴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与汉乐府诗的基调是相同的。

如《代贫贱苦愁行》:湮没虽死悲,贫苦即生剧。

长叹至天晓,愁苦穷日夕。

盛颜当少歇,鬓发先老白。

亲友四面绝,朋知断三益。

空庭惭树萱,药饵愧过客。

贫年忘日时,黯颜就人惜。

俄顷不相酬,恧怩面已赤。

或以一金恨,便成百年隙。

心为千条计,事未见一获。

运圮津涂塞,遂转死沟洫。

以此穷百年,不如还窀穸。

该诗语言上质朴无华,读来如叙家常,但细看来确是触目惊心,满篇皆是“死”、“贫”、“愁”、“绝”等字眼,以赋的手法铺陈开来,描写了贫苦百姓艰难无助的悲惨处境,对人世炎凉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三)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刘熙载《艺概》论鲍照云:“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而“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①正是刘勰对建安诗人的评价,可见鲍照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建安诗风。

本着“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的精神,建安诗人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的作品,鲍照继承了这一风格,创作了大量反应社会现实、表达真情实感的乐府诗,表现了一个胸怀大志而又在门阀制度的压制下难得伸张的寒门士人的内心磊落不平之气,如《代陈思王白马篇》:白马骍角弓,鸣鞭乘北风。

要途问边急,杂虏入云中。

闭壁自往夏,清野径还冬。

侨装多阙绝,旅服少裁缝。

埋身守汉境,沈命对胡封。

薄暮塞云起,飞沙被远松。

含悲望两都,楚歌登四墉。

丈夫设计误,怀恨逐边戎。

弃别中国爱,要冀胡马功。

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但令塞上儿,知我独为雄。

诗中描写了一个因出身微寒而饱受压制的战士形象,他渴望在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已如昨日之梦,“薄暮塞云起。

飞沙被远松”的塞外风光更添了几分悲凉之气,但这位战士仍然“知我独为雄”,扬鞭跃马奔赴边塞。

与曹植的《白马篇》相比,此诗少了几分豪迈雄壮,但却将豪迈之情与悲凉之气相融合,形成了感慨悲壮的艺术风格。

三、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鲍照乐府诗的新变任何一个大家,在其创作中都会在汲取前贤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样,鲍照乐府创作在题材内容上既有继承借鉴,也有开拓与创新,他既积极向前任学习,又不拘囿于前人,而是结合现实生活和个人经历,把浓烈的内心感情和瑰丽的词句融合开来,给人们提供新的诗歌形式,也带来了新的审美趣味。

清人沈德潜曾评鲍照曰:“明远乐府,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

后太白往往效之。

”①这表明了鲍照乐府诗的非同凡响。

沈德潜所谓的“开人世所未有”,实际上指的是鲍照乐府诗因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即本文所指的“新变”。

在创作中,鲍照于乐府诗的新变所做的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乐府诗题材上的新变赋予这种诗体以更加丰富的题材内容。

题材内容上,鲍照的乐府诗在咏怀、边塞、政治等方面多有开拓和创新,大大提高了乐府诗的表现力。

一是对咏怀诗题材的拓展。

鲍照出身寒庶,在“士庶天隔”的社会里,他始终受到压抑,不但不能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而且在经济生活上常常处于贫困的窘境,因此他的乐府诗中多有因仕途坎坷引发的各种激愤情怀,抒发郁郁不得志之情,表现寒门士人的生活状况,以及对门阀政治的控诉,如他的《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这首诗一上来先刻画愤激的神态,从“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样三个紧相连结的行为动作中,充分展示了内心的愤懑不平。

中间六句是个转折,想到罢官回家休息,还得与亲人朝夕团聚,共叙天伦之乐。

然而,闲居家园毕竟是不得已的做法,故而结末两句又由宁静的家庭生活的叙写,一跃而为牢骚愁怨的迸发,勾勒出一个不甘心却又无奈的士人悲愤形象,读来令人恻然酸怀。

二是体现在鲍照对于边塞题材的创新。

关于鲍照是否真正有过从军经历,由于史料甚少,无法判断,但鲍照确实是南朝时期第一个积极进行边塞诗创作的诗人。

长期的幕僚生涯,使鲍照至少和军旅有所接触,这便为鲍照边塞题材的乐府诗取得高成就提供了一种可能,如《代出自蓟北门行》: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予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萧鼓流汉思,荆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靖,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此诗写强敌进犯,危急形势之下朝廷出师御敌,既描写了边疆独特的生活环境,又表现了将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慷慨激昂,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也表现了鲍照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积极愿望。

除了这些积极面,鲍照还有对边塞生活另一面的创新描写。

汉魏时期的乐府边塞诗,大都更注重于对对边塞风光的描写、对边疆将士献身为国的歌颂以及对征人情怀的抒情,但鲍照却在书写这些内容以外,更多的表现了征战之苦,并触及到战争背后的社会问题,对底层士兵的命运多有关注,如《代东武吟》: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

仆本寒乡土,出身蒙汉恩。

始随张校尉,招募到河源。

后逐李轻车,追虏穷塞垣。

密途亘万里,宁岁犹七奔。

肌力尽鞍甲,心思历凉温。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时事一朝异,孤绩谁复论。

少壮辞家去,穷老还入门。

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

昔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弃席思君幄,疲马恋君轩。

愿垂晋主惠,不愧田子魂。

这首诗中描写的一位战士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但最后的结局却是穷老返家,过着“腰镰刈葵藿,倚杖牧鸡豚”的生活,诗中的负有“千载恨”“百年怨”不仅是将士,更充满着作者报国无路的忧愤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