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诗歌理论的心理学和美学联想
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

论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秦旭【摘要】:十八、十九世纪之交,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作家群中,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以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诗学理论开一代诗风,深刻影响了他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诗人。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诗以情为其本源。
本文试图通过对华兹华斯诗歌理论和作品的分析,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其浪漫主义情感美学的成因、基本内容和美学品格。
第一部分考察华兹华斯情感美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法国大革命激发了诗人自由民主的精神,他的早期诗歌洋溢着进步的思想和革命的激情。
诗人深刻地体验到社会的危机、人类的命运以及自然的灵性,希望通过对人类、自然、神性这三者关系的探索去叩开通往人性理想之国的大门。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宗教精神的复兴对他的文学主张和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革命的血腥与暴力使华兹华斯从支持革命的斗争哲学转向追求和谐的同一哲学,在这一背景下,诗人“人与自然同化”的泛神论思想得以形成。
华兹华斯对泛神论的推崇,对宁静大自然的向往,正是众多欧洲人在大革命之后的普遍的情感走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其泛神论诗歌获得了一种社会功能,具有它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人们对于建立新的伦理精神的一种渴求。
文章接着分析了各种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和文艺思潮对华兹华斯浪漫主义情感美学的影响。
华兹华斯浪漫主义唯情论,从理论渊源上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迷狂说”;从思想影响来看,德国古典哲学以精神为本源、以自我为核心、夸大精神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倾向,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
华兹华斯对心灵感知的领悟也受到了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约翰·洛克“白板说”的启迪。
诗人大量充满情感的自然诗在他所有的诗歌创作中居首要和核心的地位,而影响他自然诗歌创作的重要因素,则是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
在华兹华斯的眼里,自然具有三重意义:第一,它充满人性;第二,它是真正的理性的象征;第三,它又是神性的表现。
19浪漫华兹华斯

二、《抒情歌谣集》 抒情歌谣集》
《抒情歌谣集》 抒情歌谣集》 试图把平凡的日常社 会描绘成富有奇妙的 色彩 抒情歌谣集· 《抒情歌谣集·再版序 1800年 言》 (1800年)发表 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的宣言
《写于早春的诗句》 写于早春的诗句》
在该诗集中, 在该诗集中,与本诗同属一组的诗歌还有 致妹妹》 劝告与回答》以及《转折》 《致妹妹》,《劝告与回答》以及《转折》 在这组诗歌中, 等。在这组诗歌中,华兹华斯保持了一贯朴 实无华的风格, 实无华的风格,并精心寓教诲于诗歌的字里 行间。诗人把这一组诗歌称为“ 行间。诗人把这一组诗歌称为“情感与思 Rcflection)。 考”(Sentiment and Rcflection)。诗歌中所流 露出的纯真情感使人体味到诗人一贯保持的 率真的童心。 率真的童心。
他在阿福克斯登的一个小树林里聆听小鸟们 无忧无虑的歌唱。环顾四周, 无忧无虑的歌唱。环顾四周,他看到大自然 的一切景物都沉浸在春天的喜悦中, 的一切景物都沉浸在春天的喜悦中,春的气 息洋溢在树木和花丛中, 息洋溢在树木和花丛中,流淌在小河和村舍 中。诗人感到自己的思绪完全融入春意盎然 的树林里,自然界中的每一株鲜花, 的树林里,自然界中的每一株鲜花,每一只 小鸟,都和谐地融人诗人的肌体, 小鸟,都和谐地融人诗人的肌体,达到天人 合一的境界。然而, 合一的境界。然而,善于思索的诗人却从欢 乐的歌声中油然产生一种悲哀的心绪, 乐的歌声中油然产生一种悲哀的心绪,提出 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 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人怎样改变了 自己?”显然 沉浸于大自然的欢乐之中, 显然, 自己 显然,沉浸于大自然的欢乐之中,诗 人敏锐地发现人类与自然界的隔阂和差异, 人敏锐地发现人类与自然界的隔阂和差异, 由此产生了谈淡的哀愁和悲伤。 由此产生了谈淡的哀愁和悲伤。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精选文档

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精选文档华兹华斯《水仙》的诗歌语言评析引言罗伯特?华兹华斯创作的诗作《水仙》因其独特的文字魅力长久以来都被文学爱好者所钟爱,这是一首非常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
这篇诗作之所以多次出版,不仅是由于它出色地实践了诗人浪漫主义写作准则,而且行文忠诚且客观地展现出诗人自成一家的文学语言观。
尤其是后面一点,在诗人自成一家的文学语言观的指引下,这篇浪漫主义诗作最终在语言上突破了古典主义对诗歌写作的约束。
华兹华斯凭借这篇诗作朴实、清新的文风获得了全世界阅读者的广泛好评。
所以,在笔者看来应当融合自身阅读体验,解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运用“自然化的语言”去归纳诗人作品的语言特征尽管十分贴合,可是如此归纳还是无法对这篇作品语言特征展开深层次解析。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诗作首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解析作品的语言特点不能抛开别的诗作要素予以单一的解析。
在诗歌这样一个有机的“系统”当中,作品的语言要素和别的诗作要素应当放在一块来解析,才可以更加贴近华兹华斯写作理念,并让阅读者赏析时加深对作家真实状况的理解。
也就是说作品语言身为诗作的构成要素,无法在探索之中“为语言而语言”。
[1]其二,在实际探索中需参考诗歌的其余要素来予以解析,这是因为诗作的语言是一个单独的探索对象,它会展现出作家自身的特色。
诗歌语言特色自宏观方面来解析,就是语言使用方法中的特征;自微观方面来解析,诗歌语言特色就是创作者在其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展现出的独到之处。
华兹华斯的作品语言非常有特点,不过前人并未将关注点放到诗作语言,而是更多地关注了作品的组成要素。
在“诗歌”这样一个有机系统中,参考华兹华斯其他诗作,对诗歌语言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多角度、辩证地解析其语言的有关情况是很重要的。
《水仙》是一篇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展现了古典主义朝着浪漫主义转变时期的诗歌语言的特点。
除此之外,这篇诗作的语言非常客观且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自身特有的文学语言观。
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

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摘要】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领军人物,在诗学理论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对诗歌的信仰和成就一直是文学研究的重点。
本文中他最有代表性的诗“我作为一片孤云”最直接的展示了华兹华斯是如何将他的诗歌原则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的,尤其是华兹华斯在这首诗中如何利用他的想象力实现现实和强烈的情感相融合。
【关键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焦点声音。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在诗歌领域的理论。
他认为“所有的好诗是自发的强大的感觉”,和诗歌源于“平静中集聚的情感”。
他诗歌的原则在他的民谣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这原则的主体,在我看来是从日常生活中去选择故事和情景,来联系或描述它们,自始至终,在选择语言表达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人的口吻来表达,同时,给他们赋予一定色彩的想象,即普通的事情应该以不寻常的方式呈现给心灵,而且,此外,最重要的是,通过追踪他们的痕迹使得这些事件和情景更有趣,当然并不是招摇过市,只是我们的天性使然。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实际上华兹华斯诗歌写作的设置原则有三个方面:素材上,是日常生活中的小场景和事件;语言上,是普通人的话语和创作过程,将想象力融合于场景或事件中来描述与表达内在的心理状态。
这些原则有助于瓦解古典学派的英语诗歌的理论基础,拒绝强调耗尽了诗歌写作的强烈情感的形式主义和知识的方法,并激励新一代的诗人。
因此,序言抒情诗集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的表现,而华兹华斯是英语现代诗歌之父。
华兹华斯在他的诗歌中渴望爱的自然表达,许多评论家称他为“自然的崇拜者”。
他的东西可以穿透心脏,给读者自然的生命体验。
“我是一片孤云”是大自然的杰作之一,它可以带我们去他的诗意的信仰的核心。
它也是英语文学中最佳选集诗之一。
因此,在下面,我将通过引用华兹华斯的诗学原则详细地分析这首诗。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倾听浪漫的华兹华斯合情合理话自然

倾听浪漫的华兹华斯合情合理话自然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提倡回归自然,表达人类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追求新的审美情趣,开创了一代诗风。
在华兹华斯的作品里,对自然的咏叹是永恒的主题,但在他以情感体现自然的过程中,也包含了无限的理性内容,因而是合情合理的。
关键词:华兹华斯自然情感理性意象被誉为英国湖畔派(The Lake Poets)诗人领袖的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英国文学的浪漫主义先河。
华兹华斯的诗歌在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方面都以自然为主题,通过描写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景色来表达诗人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
在诗歌创作方式上,华兹华斯运用了大量清新、自然、质朴的语言;在感情抒发上,惊叹于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冲击和感染,用饱含深情、唯美且富有哲理的诗句讴歌赞美大自然。
一、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在19世纪,“自然”的文化哲学外延达到了顶峰,因为当时文人墨客视“自然”为“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代表,这种自然观极大丰富了浪漫主义诗学的哲学内涵。
充满感情和灵性的自然使浪漫主义诗人意识到:陶冶于自然之美是人性完美之源泉。
在华兹华斯看来,自然具有三重意义:1.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是人身心的滋养者和抚慰者。
它充满人性,自然界生长的万物能折射人生哲理,体验过不同寻常的个人生活经历的人们都可以寄希望于大自然来恢复平静的心境;2.自然与动荡不定的大千世界和浮躁不安的人类相比,显得那样稳定和永恒,自然界的守恒规律及和谐表象令人类敬仰,自然是真正的理性的象征;3.自然是极富神性的。
华兹华斯认为自然是上帝的侍从,最能亲近上帝,回到自然正是当时人类精神追求的象征。
在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合情合理”是诗的最高标准。
这一高标准不但超越了古老诗学中以理抑情的思想,而且昭示了后期象征主义的“自我隐去”、精神分析、原型理论、读者接受理论等。
诗人借助语言文字而外显为艺术作品所抒发的“情”是个人情感与人类共同情感的融合;社会道德、信仰与文化积淀在诗人身上体现出来的“理”是诗人进行选材、构思的根本,这个“理”起着对“情”的“过滤”和“干扰”作用。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

论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及其伦理内涵[关键词]华兹华斯“快乐”诗学伦理内涵诗史意义[论文摘要]华兹华斯不仅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抒情诗人,也是有着自己独立诗歌观念的诗歌理论家。
华兹华斯主张诗歌的情感、题材、语言和创作目的都要以“快乐”为起点和终点,“快乐”成为其诗学中的核心理念,这就构筑了他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快乐”诗学。
在这种诗学观念的指导下,华兹华斯的诗歌充满了一种崇高的与人间之爱及其独到的伦理内涵,成就了其诗歌在英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的诗歌与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是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大诗人,其诗歌和诗学理论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在研究对象方面,“已有的研究涵盖了他的自然观、社会观、民主观、主题性复归、时间性修饰、意象意境、诗歌语言、诗歌题材等众多领域”…;在方法论方面,已经有心研究、新学主义批评、文本批评、性别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解构主义批评,这说明国内外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成果颇为丰硕。
然而,我们深以为憾的是,人们忽略了华兹华斯对“快乐”的理解与阐释,以及其背后丰厚的诗学意义和伦理价值。
而从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和诗歌艺术综合来考察,“快乐”无疑是其基本要素之一;无论从其诗学观念还是诗歌艺术实践来看,它都有着潜在的深层内涵,并且维系着其内在的统一性和逻辑性。
可以这样说,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在当时英国的历史文化语境下对诗学理论起着拓展作用,对当今世界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也富有相当的启迪意义。
一、统一性与逻辑性:华兹华斯的“快乐”诗学华兹华斯的诗学理论,主要集中体现在《“抒情歌谣集”1800年版序言》和《“抒情歌谣集”18l5年版序言》这两篇长文中。
从总体上来说,其关于诗歌创作与批评的理论,主要包括对“情感”、“题材”、“语言”、“创作目的”等几个方面的理解与认识。
华兹华斯赏析

华兹华斯《孤独的收割人》赏析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湖畔诗派”代表诗人,长期生活在英国西北部的山地农村,其诗多描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村姑老翁,民风俗情。
风格质朴,清新,不假雕饰,有“大地诗人”,“自然诗人”的称号。
《孤独的收割人》是他的代表作,已收编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据说有一次华兹华斯游历英格兰高原的时候,他看到一位年轻姑娘一边在收割麦子,一边放声歌唱,歌声婉转动听,好不凄凉。
这个场景给诗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以此为题材,加上虚构想象,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分三节,以孤独的收割人的歌声为线索,多侧面、多角度描绘忧郁动听的歌声,着重表现了一个孤独的收割女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将结合顾子欣的译本,从四个方面对“孤独的歌声”略作赏析。
(一)以画面烘托歌声。
“你看!那高原上年轻的姑娘,/独自一人正在田野上。
/一边收割,一边在歌唱。
/请你站住,或者悄悄走过!/她独自在那里又割又捆,/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你听!/你听她的歌声,/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诗歌第一节描写年轻姑娘一边劳动一边歌唱的情景,营构了一幅视野辽阔,色彩鲜明,层次清晰,构图和谐的图画。
画面的背景由远及近,依次呈现。
远景是高原峡谷,明丽秋空;中景是辽阔田野,微风拂拂;色彩是麦浪翻滚,金黄灿烂;近景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姑娘,站在原野上,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她是这幅高原收割图的主体和主角。
诗人一开篇就把歌咏的对象(劳动者)放在高原田野上,非常高大醒目,具有很强的视觉中击力。
特别是她一边劳动,一边歌唱,她的歌声“好不凄凉”,“在深邃的峡谷久久回荡”。
空旷宽阔的高原田野,高远清爽的明丽秋空,遍地金黄的风舞麦浪,这种“大场面”、“深背景”的描写极富立体感,巧妙地烘托出歌声的高吭悠扬,给人以空谷传音,哀转久绝之感。
雄浑苍茫的自然,辛勤劳动的姑娘,凄婉动人的歌声,三者和谐统一,构成了一种独特清幽的美,而诗人的心灵也已经融合在这美的境界中,因而诗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简述华兹华斯对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贡献。

简述华兹华斯对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贡献。
1、继承与发展华兹华斯不仅继承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柯勒律治、布朗宁等人的思想传统,而且还继承了十四世纪末和十五世纪初在英国流行过的感伤主义文学传统。
他认为诗人要有创造力,作品要写得“新奇、朴素、真诚”,反对“繁琐的风格”。
这些都是当时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美学原则。
华兹华斯受到启蒙主义影响后,从18世纪初起即大力从事诗歌创作,前后共写了60多首诗。
华兹华斯第一次将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盛行于英国的这种浪漫主义诗歌形式称为“玄学诗”或“纯粹的诗”。
但他后来又认为十六世纪中叶以后的英国诗歌也可以叫做“玄学诗”,因为当时英国诗歌已摆脱了启蒙主义文学的束缚,他的《抒情歌谣集》就体现出玄学派的风格。
2、学习古代,师法自然总之,华兹华斯是一位既深受启蒙主义影响,同时又博采众长的英国诗人。
他提倡“古典主义”的自然清新、高度技巧和简洁精练的语言,这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他提倡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要求写出“新奇、朴素、真诚”的作品。
他要求诗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和热烈的激情,但又要求诗人表达时,必须谨慎地运用语言。
他认为“理智不能阐释一切,不足以作诗”,诗人应该对所写的东西负责。
3、强调音乐的作用,宣扬天才论在艺术观上,华兹华斯追求古朴、清新、自然的风格,反对矫揉造作,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一门很精细微妙的技艺,对作者的语言掌握要求非常严格。
为此,华兹华斯曾向大诗人柯尔律治学习,并且改变了英国诗歌一贯的音节整齐划一的风格,强调声音的效果,但要求每个字发音铿锵有力,因为“好的诗必须像一座塔那样屹立”。
这种主张虽然未被柯尔律治接受,但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中有其代表性。
4、赞赏莎士比亚在诗歌创作上,华兹华斯深受莎士比亚的影响,认为他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诗人”。
在《抒情歌谣集》中,华兹华斯还写有一首题为《英雄生平》的十四行诗。
这首诗赞颂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在诗中这样说:“美丽的言辞,已不再适用;诗中必须含有热情的光彩,深刻的思想;想象力应当扩大。
华兹华斯诗选主题

华兹华斯诗选主题
华兹华斯的诗选主题涵盖了自然、乡村生活、心灵旅程、爱情、友谊等多种题材。
他被誉为“湖畔诗人”,其作品强调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关注。
以下是一些华兹华斯诗选的主题:
1.自然与山水:华兹华斯热爱大自然,他的许多诗作都描绘了英国乡村美丽的山水风光,如《水仙花》、《丁香花》等。
2.乡村生活:华兹华斯生长在一个小镇,他对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诗歌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以及农民的纯朴善良,如《迈克尔》等。
3.心灵旅程: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常常体现出对人生、心灵和自我的探索。
例如《孤独的割草人》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内心的挣扎。
4.爱情与亲情:华兹华斯的诗歌中,爱情和亲情占据重要地位。
他写过许多关于爱情和亲情的诗作,如《露西》系列诗歌等。
5.历史与传说:华兹华斯对历史和传说充满兴趣,他在诗歌中描绘了古代英雄、神话人物等,如《庞贝古城》等。
6.友谊:华兹华斯非常重视友谊,他的诗歌中经常提到他与柯勒律治等诗人的交往,如《致柯勒律治》等。
总之,华兹华斯的诗选主题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赞美,也有对心灵和人生的探索。
他的诗歌作品展现了诗人
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哲学。
华兹华斯诗歌理念阐析

2020年4月第2期浙江夕卜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April2020N b.2华兹华斯诗歌理念阐析王涧中(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思潮席卷欧洲,曾经风行英伦的新古典主义诗歌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在此时代背景下,华兹华斯提出了独具一格的诗歌理念,并运用这一理念创作了无数诗篇。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念涵盖三个方面:想象与创作、语言、主旨。
想象与创作是一个过程的两个层次,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想象与创作同步进行。
在语言方面,华兹华斯强调使用明白晓畅的寻常语言。
至于主旨,华兹华斯主张以满腔的激情与深邃的思维描写和歌颂大自然,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普通人们皆是诗人描写和歌颂的对象。
华兹华斯的绝大多数诗篇都是洋溢着浓郁美学意韵与深厚人文关怀的大自然之歌,诗人因此而获得了“大自然的诗人”之美誉。
关键词:华兹华斯;诗歌理念;想象与创作;语言;主旨;大自然中图分类号:I561.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74(2020)02-0101-04—、弓I言18世纪末期,法国大革命爆发,自由民主思潮席卷欧洲,在英国诗坛蓬勃发展了数十年的新古典主义失去了当初朝气蓬勃的活力,日益与风起云涌的革命时代格格不入,浪漫主义应运而生&1798年,年轻的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合作了《歌谣集》,批评旧诗,提倡革新。
在1800年版的《歌谣集》序言中,了新古典主义诗歌,并提了“所有的诗的自然流露”、诗“的”、诗运的不的、诗“一切知识的,同一样不朽”(转引自王1997:233-234)等浪漫主义诗学主。
威廉·华兹华斯:为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版了诗集《 抒情歌谣集》 Lr a B ld) 80年该诗集 ( y cl aas 。10 i l
再版 时 , 华兹华斯 为之 作序 , 出了“ 提 一切 好诗 都是 强烈感
其方法是要真实地而不是虚饰地描摹 自然……”
从 这些 话 , 们 不 难看 出 , 我 华兹 华 斯 的诗 歌创作 理论
无 限 的活 力 与 魅 力 。
关键词 : 威廉 ・ 华兹华斯 ; 咏水仙 》 诗歌理论 ; 《 ; 语言 ; 象力 想
中图分类号 : 3 5 H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7 4 2 1 ) 8— 0 0— 3 10 —6 1 ( 0 0 0 0 4 0
威 廉 ・ 兹 华斯 ( ii r w r ) 是 英 国乃 至 华 W Ha Wo sot , m d h 欧 洲浪漫 主义诗 风 的开 创 者 。华 兹华 斯 生 于 英 国西 北 部 昆布兰湖 区的一个 律 师 家庭 。 曾就 读 于剑 桥 大学 圣 约翰 学 院 , 业后 到法 国旅 行 , 历 了法 国大 革命 风 暴 。后 迁 毕 亲 居湖 区多赛 特郡 乡 间 , 识 了诗人 柯 勒 律 治 ( a ul a 结 Sm e Ty -
[] 4 黄红 伟. 汉 爱称 比较研 究 [ ] 国外外 语 教学 ,03 英 J. 20 ,
21 00年第 8期 总第 1 1 6 期
棘 区 教 学
Te c i g o r sr g o a h n fFo e t y Re i n
No. 2 O 8 O1
G n rlNo 1 1 e ea . 6
威廉 ・ 华兹华斯 : 为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张 志 远
以美 国人在使 用称谓 时多 以 自己为 中心 , 相 对地 位 和 根据
华兹华斯对诗歌的阐释

华兹华斯对诗歌的阐释朱喜奎摘要: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诗歌的伟⼤奠基⼈,他是⼀名⾃然的崇拜者,他的诗歌以表现⾃然的美丽和神奇,反映了个⼈与⾃然的交流,⼀⽣中不仅写出了许多脍炙⼈⼝的反映浪漫主义的优美诗歌,⽽且从不同的视⾓对“什么是诗歌?”给出了定义,总结了诗歌的特征,分析了诗歌与其他⽂体的区别,其理论现点涉及到诗歌的内容、语⾔、⽂体及形式。
为英语诗歌和诗学评论的发展起到了巨⼤的推动作⽤。
关键词:华酋华斯;诗歌;阐释关于浪漫主义的诗学,在理论框架内,曾有不少的批评家发表了不同的评论,其中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物华兹华斯,他的观点很值得我们这些研究浪漫主义诗歌的学者们去关注。
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的序⾔中,华兹华斯宜称诗歌是强烈感情的⾃然流露,并论证了诗歌的语⾔应体现浪漫主义的⾊彩。
⽂章中华兹华斯提到了诗歌的本质和标准,其观点受到了其他同仁的认可,进⽽成为了定义诗歌的最基本论断。
以下就华兹华斯对诗歌的不同阐释,笔者进⾏总结和分析。
1华兹华斯认为诗歌是诗⼈感情的表达和流露,它源于⼀个想象的过程,其中感情发挥着决定性的作⽤。
这种说法恰恰与艺术的表现说相符,表现说认为,⼀件艺术品本质上是内⼼世界的外化,是激情⽀配下的创造,是诗⼈的感受。
思想,情感的共同体。
因此,⼀⾸诗的本原和主题,是诗⼈⼼灵的属性和活动;如果以外部世界的某些⽅⾯作为诗的本质和主题,也必须先经诗⼈⼼灵的情感和⼼理活动有事实变⽽为诗。
华兹华斯写道,“诗从⼈类⼼灵中适时⽽⽣,将其创造⼒传给外界的种种形象,”威廉,哈兹利特更加具体地印证了华⽒的观点,他说,“恐惧是诗歌、希望是诗歌、爱是诗歌,恨是诗歌,蔑视、妒嫉、懊悔、羡慕、迷惑、惋惜、绝望、疯狂,这⼀切都是诗歌。
”2华兹华斯认为。
作为思维情感状态的载体,诗歌与⾮情感的事实和科学论断迥然不同,他曾抱怨,相对于诗歌和事实以及科学之间的区别来说。
诗歌和其他散⽂体的区别⽅⾯许多评论存在着混乱。
⾃古以来,有⼀个普遍的常识,就是诗歌不同于历史,诗歌模仿某种普遍或理想事件的形式,⽽不是实际的事件。
想象力在华兹华斯《序曲》中的体现-最新文档资料

想象力在华兹华斯《序曲》中的体现《序曲》是华兹华斯的自传体诗歌,由14卷组成。
《序曲》的另一个题目是《一个诗人的心灵成长》,预示这篇伟大的诗歌是华兹华斯的内心发展历程。
尽管《序曲》被认为是一部自传诗,记录着诗人从儿时到剑桥读书的人生轨迹,在伦敦生活的经历和法国大革命期间对革命的印象,这篇长诗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是诗人对这些事件的真实反应和感触,像是折射出他思想、情感和想象力成长的感性旅途。
在《序曲》中,华兹华斯特别阐释了他对想象的观点。
而在浪漫主义早期,布莱克就已经认识到想象的重要性了。
他指出,对于那些拥有想象力的人来说,这个世界是无限永恒的,而现实世界却是有限短暂的。
对于浪漫主义诗人而言,想象力在他们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关想象的理论是诗学创作原则的中心。
正如艾布拉姆斯所讲,视听想象是浪漫主义诗学的核心。
一、想象理论的三个概念在《序曲》中,华兹华斯回想起儿时发生的事件,这叫作时间之点。
这篇长诗就是由很多类似的时间点构成,如“灯塔”,“偷船事件”,“滑冰”,“溺水的牧师”,“翻越阿尔卑斯”和“斯诺登山”。
华兹华斯善于在构思诗歌的过程中抓住埋藏于心底最真实的时刻,正是这些时间点帮助他重新唤醒想象力,重塑心灵。
时间点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思考过去的同时,华兹华斯把现在的情感也融入了进去。
赵光旭认为“通过想象,华兹华斯坚信因为他对过去的某些事情非常熟悉,过去就还会展现在他的面前,如同布谷鸟的鸣叫会把他又带回到孩提时代”[1](P13)。
当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诗人就可以设想未来的新画面,因为在这个过程里,他的沉思冥想会指引着思绪的起伏绵延,从而影响到将来的观点。
乔治?布兰德曾十分生动地总结这一过程为“他为冬天储存了一夏天的明媚”。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时间段使得这篇长诗如绵延的河水奔流不息。
伴随着时间的延续是诗人流动的情感,从中得到无限永恒。
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点并不是生命的间隔,而是连接有限与无限、瞬间与永恒、世俗与神性的桥梁。
简述华兹华斯对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贡献。

简述华兹华斯对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贡献。
华兹华斯(1770— 1850)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在英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湖畔派”诗人、拜伦齐名。
由于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被人们尊称为“英国文学之父”。
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序曲》、《抒情歌谣集》、《夜曲》和《抒情诗》等,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抒情诗。
他的创作受到后期浪漫主义的影响,发展了长诗这种体裁形式。
华兹华斯一生创作极丰,但在他的著作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抒情长诗《抒情歌谣集》,它代表着华兹华斯的创作成就,其中的《序曲》是英国诗歌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华兹华斯对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贡献: 1、华兹华斯自幼天赋很高,他曾被誉为“未来的一代大诗人”。
他具有十分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现实中获得真实感受。
华兹华斯的才能和热情都非常突出,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总能以诗的语言加以记录。
华兹华斯的长诗不多,仅三首。
这些长诗创作年代比较早,描写的事物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他的抒情诗主要是反映自己的精神生活,探索人性及人生的意义,思想深邃,感情充沛,给人以美感。
1、2、华兹华斯是西方第一个全力以赴地进行诗歌革新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应该抒发个人的真情实感,而不应该过多的考虑用词是否优美,表达是否准确,他用美好的词汇创造美丽的意境,使诗歌接近纯粹的美学目标。
3、华兹华斯的作品大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清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一股浓厚的泥土芳香。
可以说,在诗歌艺术上,他打破了旧格律的束缚,创造出新的美的形式。
他认为诗歌创作应是一种享受,应是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必太注重形式,要把诗歌写得有如音乐那样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4、华兹华斯的长诗《L AGAINS》,是欧洲第一部象征主义长诗。
该诗采用短小的诗行组成,全诗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由一系列平凡无奇的人物名字串联起来。
全诗用暗示、象征、寓意和通感手法写成,具有神秘和梦幻色彩,而且感情色彩浓烈。
评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

评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华兹华斯诗歌理论》华兹·华斯(Walter J.W. Benzing)是20世纪末乃至21世纪初心理学家、作家、诗人。
他出生于德国耶路撒冷,曾是一位心理学家和文化评论家,并致力于洞察诗歌的复杂性以及它如何被读者理解的知识。
2006年,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被哈莱姆·弗兰克(Haralambos Frank)等研究者提及。
诗歌理论是认识心理学中独立发展出来的一个理论,它拥有独特的方法,用于探寻诗歌写作、欣赏和分析,其目标是理解当代诗人以及古代作者创造诗歌的隐藏意义和思想,断言诗歌不仅具有情感和想象的特质,而且还具备物质的实质性。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建立在文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具体表现为视觉符号、词语、句子、结构和大意等元素的统一性,诗歌的本质就在于它所暗喻的情感,而不是表达的内容。
在这种理论中,读者可以利用文学分析来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背后隐藏的情感,也就是将具体面表达转化为抽象化的思考,从而理解诗人的想法和深意。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强调精神性和情感性,从而与文学评论把重点放在作品表面内容上强烈对比。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以“文学符号”(literary symbol)为核心,指出文学符号能表达的不仅仅是“意义”,还是“情感”和“价值观”。
诗歌中的符号是可以被读解的,他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即其语言、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价值。
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可以说明在诗歌创作中,文学符号作用于读者的脑海深处,从而引起情绪,让读者在阅读期间有着特别的体验,例如愤怒、支持、憧憬等等。
这是因为,当文学符号被读取时,它们从客观形式被转换成个人情绪,由句子、单词、至全篇的重复和对比,使得读者能够动态解读诗句内涵,达到再现事物及概念的高处,以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反思引导读者走向理解。
华兹·华斯也将概念结构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强调文学作品不仅是一个概念体系,还牵涉到情感及情感现象,其中“概念”和“情感”密不可分,而读者就是通过了解情感来激发思想,以此来进行情感解读。
关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主题的研究

关于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主题的研究摘要: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19 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弥尔顿, 在所有浪漫主义诗人当中, 他的诗歌的哲理沉思色彩是最浓重的。
然而由于受前苏联文学的影响, 长期以来华兹华斯在中国一直被等同于消极的浪漫主义诗人遭到批判。
本文拟从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主题入手, 论证其哲学思想的深刻性, 力求还这位伟大诗人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 华兹华斯; 自然; 浪漫主义诗人一早在上个世纪初期, 随着浪漫主义的涌入, 华兹华斯在中国文坛上就产生过较大影响。
但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前苏联文学的影响, 华兹华斯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对于英国文学的贡献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认识和肯定。
华兹华斯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 早年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 自1813 年起到1842 年, 他被任命为印花税票发行官, 年薪五百镑。
1843 年他继骚塞之后当选为每年可以领取三百镑年薪的桂冠诗人, 直到1850 年在他刚满80 周岁时逝世。
正因为他的这种毫无凄风苦雨、荣辱浮沉的经历和他那恬静幽雅的田园家宅, 上个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将他描述为消极浪漫派诗人,“他对待革命和革命所引起的制度是采取英国旧宗法制大地主的尺度来衡量, 他竭力反对启蒙时代美学上的唯物主义倾向, 企图去确立想象力的威严, 仿佛想象力单独能够从显示生活的沉重枷锁中解放人类⋯⋯华兹华斯诗中的人物是想逃避现实的人物。
华兹华斯诗歌是清教徒式的温柔和对农村生活的愚直的歌颂。
这种把古老的资本主义以前的农民理想化, 就是反动的、消极的浪漫主义的表现。
”①但是今天, 当我们对华兹华斯及其诗歌进行再度审视时,我们会发现, 这种划分方式未免过于简单化了。
从表面上看,华兹华斯是一位风景诗人, 他诗歌中所描绘的风景无所不至,山川大泽、花鸟草木, 都给人一种安谧恬静之感, 然而, 从更深一个层次去审视, 他的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一种“自然观”: 诗人相信拯救人类灵魂需要一种神秘力量, 这种神秘力量蕴藏于大自然中。
威廉·华兹华斯:为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威廉华兹华斯:为诗歌插上想象的翅膀
张志远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0(000)008
【摘要】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倡导者,威廉·华兹华斯在诗歌理论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诗歌理论及诗作一直是文学研究者的焦点.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华兹华斯代表作<咏水仙>的赏析,探讨了华兹华斯如何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实施其创作理论,如何利用自己飞扬的想象力实现自然情境与诗人情感的完美融合,赋予诗歌无限的活力与魅力.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张志远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22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谈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J], 毛欣
2.让诗歌鉴赏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高中生古诗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J], 孟青兰
3.插上想象力的翅膀,在诗歌的世界里徜徉——七年级上册诗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J], 冷丽霞
4.威廉·华兹华斯——充满想象力和热情的诗歌大师 [J], 刘丽丽
5.插上想象翅膀翱翔诗歌天地 [J], 冯希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yang T 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
总第 97 期 Sum No. 97
华兹华斯诗歌理论的心理学和美学联想
邢利娜
(பைடு நூலகம்阜阳师范学院外语系 , 安徽阜阳 236032)
[ 2] 科的分水岭等。 的确 , 从字面上看 , 这一定义似乎有些自 相 矛盾 , 颇令人费解 , 怎样界定诗歌创作中的∀ 强烈# 情感 , 强 烈
情感和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有什么联系 , 为 什么一定要起 源于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 怎样理解这一定义 ? 对此 , 本 文从分析诗人的名篇 我似孤独流云! 入手 , 并从心理学和 美 学的角度展开联想 , 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 一定义。 我似孤独 流云 ! 共 分 四 个 小 节。第 一 小 节 中 描 述 了 ∀ 我# 看见 一片 水 仙 花 的情 景。 本 节首 先 通 过∀ 孤独 # 、 ∀ 流 云# 、 ∀ 游荡# 等字眼点 出了∀ 我# 当时的心绪和行动 : 我正独 自 一人 , 像一片流云那样 , 孤 独地游荡 在山涧、 高 峰 , 自 由没 有 束缚但又是那么孤独寂 寞。然后用 一个∀ 突然# 把 水仙花 的 出现对我的 强烈冲击表 现了出来 : 我 正孤独 地游荡着 , 所 见 到的一切都提不起我的 兴趣 , 高山、 丛林、 山谷、 溪涧 都如 浮 光掠影 , 难以触及我心灵深处 , 难以排遣我的孤独压抑 , 百 无 聊赖间突然一大片金黄色的水仙花映入眼帘 , 牢牢地抓住我 的视线 , 强烈地吸引了我的注意。接着诗人仅用了几个短 语 ∀ 在湖畔# 、 ∀ 在树下# 、 ∀ 微风中# 、 ∀ 拍打# 、 ∀ 起舞# 等 , 便把水 仙 花的位置、 活动、 情绪给勾勒了出来 , 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水 仙
[ 9] 都可以促成观赏主体的审美态度的确立。 华兹华斯对诗歌的定义 虽从字 面上看 只涉及 到时间 的
回忆起来的情感# , 是先把原初的自然的情感来个∀ 冷处 理# , 让发热的头脑、 激荡的心灵平静下来 , 再经过一段时间 , 在 头 脑中把这种情感一遍遍地进行过滤、 提炼、 升华 , 最后释放 出 来的情感 , 这样的情感应该比原初的狂热更醇厚、 更芳香、 更 持久 , 只有这种酝酿已 久的强 烈情感 才能产 生优秀的 诗篇 , [ 7] ∀ 基于感觉的情感只能使心灵更为纯洁而已# 。 不管华兹华斯对诗歌的 这一定 义在阐 明诗歌性 质上 是 否准确完整 , 但在心理学上是有其依据的。从现代心理学 的 角度看 , 它实际上涉及的是艺术情感快适度的 命题。 情感经验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一般地说 , 积极的情感 是 令人愉快的 , 消极的情感是令人不愉快的。同样一种情感 则 又有强度的区别。例如 , 快乐可 以从适 意到狂 喜 , 愤 怒可 以 从微愠到暴怒。情感经验从弱到强的许多级别差异 , 就存 在 一个∀ 快适 度# 的问 题。情 感过 分强 烈 , 快感 可转 化为 不 快 感 ; 情感适中 , 不快感可转 化为快 感。情感的 强度在 一定 意 义上制约着情感的性质 , 影响着情感的快适度。这是由于 情 感的强度愈 大 , 整个自 我卷入 的过程 也就愈 大 , 即 整个自 我 为情绪所支配的倾向也就愈大。而感情一旦过于强烈 , 会 使 人处于高度 紧张状态 , 不得不 转而直 面普通 生活场景 , 不 能 走进艺术世界。鲁迅也认为∀ 感情过烈的时候 , 不宜作诗 , 否 则锋芒太露 , 能将% 诗美& 杀掉# ( 两地书! ) 。 那么诗 人如何去获得 艺术情感 的快适 度呢 ? 华 兹华 斯 的理论似乎指明了一个 方向。那就 是先要 把原初 的自然 的 情感作一番∀ 冷处理# , 让自己 平静下 来 , 使 情感经 过时间 的 过滤 , 并在不断的回忆 中加以 提炼 , 待到这 种不断 提炼的 情 60
提起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运动 , 人们总 会想起 威廉姆 华 兹华斯。其 抒情歌谣 集! 的出版标 志着英 国浪漫 主义时 期 的开端 , 诗集第二版的 序言还 提出了 浪漫主 义的诗歌 理论 , 成为浪漫主义反抗新古典主义的宣言书。在该序言中 , 华 兹 华斯从剖析诗人的创作心理和诗歌的创作过程入手 , 给出了 诗歌的定义 : ∀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它起源于在平静 中 回忆起来的情感。 # [1] 这个定义宣称∀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 强 调∀ 在诗歌创作中 , 诗人 要有情 而发# 。这一主 张一经 提出 , 便受到广泛 关注 , 成为 不同学 派争论 的话题 , 其中 也不乏 贬 斥、 曲解其意者。如有些学者认为文学的目的不只是表达 情 感 , 还要表现思想、 道理、 道德等 ; 情感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 指 人们对外界刺激的主观心理反应 , 它很难称为 文学与其他学
收稿日期 : 2003- 06- 13; 修订日期 : 2003- 10- 09 作者简介 : 邢利娜 ( 1976 ∃ ) 女 , 硕士 , 阜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 , 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 59
着对快乐美 好事物的感 恩之情 , 但用 词极为 简单质朴 , 情 感 的抒发也极为自然亲切。诗歌的前三节采用了过去时态 , 描 述了∀ 我# 当 年遭遇水仙花时的情景 , 而最后一节使用了现 在 时态 , 讲述了∀ 我# 如 今对水 仙花的 记忆。显然 , 这首 诗并 不 是诗人在遭遇水仙花时 , 在那种强烈情感的冲 击下一蹴而就 的 , 而是写于多次回忆 之后 , 或写于 其领悟 到花儿 带给他 的 精神财富之 后。事实 上这首 诗是写 于华兹 华斯遇 见水仙 花 两年之后。诗人 的妹 妹多 萝西 华 兹华 斯 在 1802 年 4 月 5 日的日记中 记载了她与哥 哥等数人 第一次 遇见水 仙花的 情 景 , ∀ 他们先是在湖 边发现 了几棵 临水的 水仙花 , 在往 前走 , 越来越多。最后 , 她们看 到水仙 沿着湖 岸延伸 , 宛若 一条 狭 长的锦缎 , 它们看来是 那么快 乐、 光 彩夺目、 千 姿百态 , 这 里 一堆 , 那里一簇。 # [ 4] 在这两 年中 , 水仙 花对诗 人产生 的巨 大 情感 , 并没有消失 , 而是一再被忆起。经过两年的情感积累 , 对水仙花的强烈情感终于凝汇成脍炙人口的诗篇 我似孤独 流云! , 这 也 是 ∀ 沉 思 的 习 惯加 强 并 调 整 了 我 的 情 感 的 结 [ 5] 果# 。 所以 , 本诗的创作 过程 , 可以说 恰好是 华兹华 斯诗 歌 定义的最好诠释。∀ 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这不仅 强 调诗歌要有 感而发、 缘 情而作 , 而且 要求诗 歌要充 满一种 感 情力量 , 能打动人、 感染人。诗歌是情感的产物 , 情感既是 诗 歌创作的原动力 , 又是诗歌的内容和目的。但情感的流露 应 是真实的、 自然的、 自发 , 不是矫揉造作的 , 也不是牵强附会、 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诗人在 序言! 中就强调∀ 假如诗人把 自 己所制造的 一套外加的华 丽与热情 和自然 激发的 优美杂 糅 在一 起 , 那 么 , 这 种 不 协 调 一 定 会 使 明 智 的 读 者 感 到 震
摘要 : 威廉姆 华兹华斯在其 抒情歌谣集! 中对诗歌所下的定义 , 突破了新古典主义对诗歌所设定的种种束缚 , 标志着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诞生 , 在文学 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 。 其代表作 我似孤 独流云! 是这一 定义的最好 诠 释 。 这个定义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看 , 涉及的是艺 术情感快适度的命题 ; 从审美规律看指出了时空距离 是审美主体 确立其审美态度和情感的必要条件 。 关键词 : 浪漫主义诗歌理论 ; 快适度 ; 中图分类号 : I7 文献标识码 :A 审美 距离 文章编号 : 1004- 4310( 2004) 01- 0059- 03 花在风中 前后 摇摆 的风 姿 , 渲染 了它 们手 舞足 蹈的 欢快 之 情。第二小节对水仙花的 描写更 趋细致 具体。进 一步说 明 了它们的位置 : ∀ 沿着湖边的空地 , 它们一望无际地向 前伸展 开来# ; 它们的数目 : ∀ 我一 眼看去 大约有 上万只# ; 它们的 欢 快姿态 : ∀ 万花摇首舞得 多么高 兴# ; 它们 的神秘 美丽 : ∀ 它 们 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 像群星 在闪烁 一片晶莹# 。逼 真的细 节 描写帮助读者在脑海中构建了一幅色彩斑斓 , 栩栩如生的画 面。点点繁星镶嵌在黑丝绒般的夜幕上是那么璀璨晶莹 , 而 片片水仙花映衬着绿绸缎般的大地是那么耀眼夺目 , 美丽一 如繁星。 水仙花的快乐在第三 小节一 开始再 次被强 调。上一 节 中诗人把水仙花比作远 在天边、 遥不 可及的 星星 , 现在又 把 水仙花与近在咫尺的湖 水作了 番比较 : ∀ 粼粼湖 水也在 近旁 跳跃 , 却不知这水仙花舞得更俏# 。这个比较似信手拈来 , 却 浑然天成。既描写了湖水在欢快跳跃 , 又以 湖水的跳动衬托 了水仙花的舞蹈 , 突出了水仙花的 快乐之情。既与上一诗节 形成了时空对照 , 又赋予了诗节间 极强的跳跃感。诗人在这 样快乐同伴的身旁 , 又岂能不感到欢欣鼓舞 呢 ? ∀ 我# 久 久不 能移开视线 , 完全陶醉在水仙花欢 快的舞动中 , 忘记了痛苦 , 忘记了孤独 , 忘记了 烦闷 , 忘记了 游荡。但 那时的∀ 我# 并 没 意识到水仙花带给我的是怎样一笔财富。 诗节至此 , 笔锋一转回到了现 在。林中 的水仙花已成为 美好回忆 , 但∀ 我# 还 时常想 起它们 : ∀ 多少次 我郁郁 独卧 , 百 无聊赖 , 心灵空漠 , 它们便 闪现在 我脑海 中。 # 当时 带给∀ 我# 快乐的水仙花 , 并没有随时间的流 逝而减轻它的魔力 : ∀ 它们 是我寂寞时光的狂喜。每当它们出现的时候 , 我的心总是充 满了欢乐 , 随着水仙花舞动起来。 # 水仙花已成为∀ 我# 快 乐的 源泉。而这人生难得的财富 , 是∀ 我# 初见水仙花时根本 没有 [ 3] 预料到的。 这首诗感情强烈 , 洋溢着对美 的由衷赞叹和欣赏 , 充满
[ 6] 惊# 。 对华 兹华斯来说 , 诗歌中的这种强烈情感也不应是 主 体在身临其境时所感受到的 那种强 烈冲击 , 而 应是∀ 平静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