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 第六章 植物叶的形态和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1)旱生植物夹竹桃叶横切面结构
夹竹桃叶横切-示旱生植物叶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3)水生植物睡莲浮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取三种生态型的叶,做徒手切片并制作水封片,在显微镜 下仔细观察。 (4)水生植物眼子菜沉水叶横切面结构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的维管束
小麦的维管束
五、思考题
3.马尾松针叶的结构与其生长环境是如何相适应的?
1、松针中小,表皮细胞壁厚,角质层发达,表皮 下具多层厚壁细胞组成的下皮层,气孔内陷。 2、叶肉细胞的细胞壁内陷,形成许多褶壁,叶绿 体沿褶壁分布,使细胞扩大了光合面积。 3、在叶肉内方具明显内皮层,内皮层上有凯氏带。
五、思考题
2.比较小麦叶和玉米叶的结构特点。
玉米与小麦叶脉的详细结构:
玉米的维管束鞘只有一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内含 有比叶肉细胞个大、数多的叶绿体。其外紧密毗连着 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型”的结构----四碳植物。
小麦维管束鞘是两层,外层细胞壁薄,个大,含叶绿 体较叶肉细胞少。内层细胞壁厚,细胞也小,几乎不 含叶绿体。因此小麦没有“花环”结构----三碳植物。
三、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植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植物营养器官1.茎的形态术语根据茎的性质和寿命可分为:(1)木本茎,茎内木质部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多,质地坚硬,具有木本茎的植物称为木本植物,又可分为乔木、灌木、半灌木。
乔木:植株高大、主干显著直立,上部繁盛的分枝形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
灌木:植株矮小,无显著主干,常于近地处分枝的木本植物。
半灌木:外似灌木,但地上部分为一年生,越冬时枯萎死亡的木本植物。
(2)草本茎: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组织较少,茎干柔软,植株矮小。
具有草本茎的植物称为草本植物,根据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一年生草本、二年生草本和多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本:在一个生长季完成全部生长史的植物。
二年生草本: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全部生活史,在第一年生长,第二年开花结实直至枯萎死亡。
多年生草本:生存期超过2年以上的草本植物。
植株地下部分生活多年,每年进行发芽生长,而地上部分每年生长季节末死亡。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分为:(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
(2)缠绕茎:茎柔软,不能直立,以茎本身缠绕于他物上。
(3)攀缘茎:茎柔软,不能直立,借助攀缘器官攀附他物上生。
(4)平卧茎:茎细长柔软,平卧地面生长。
(5)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节间极长,节上有不定根2.如何区分单叶和复叶单叶:在一个叶柄上只长一片叶。
复叶:在一个叶柄上有两片以上的叶。
复叶的叶柄称为总叶柄,总叶柄上着生的叶称为小叶,着生小叶的轴状部分称为叶轴。
3.描述10种植物的叶,并给出图片○1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褐色,无毛。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由于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内容不仅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
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学习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
通过实验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步提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植物学实验主要包括:
1.植物的形态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植物各器官的结构;
2.植物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
3.植物系统分类;
4.植物与环境;
5.基本实验方法和技巧。
植物学实验教学体现形态结构与生理内容相结合,从课堂延伸到课堂。
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思考、善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些实验中进行广泛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实验内容的安排尽量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
但考虑到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和实验材料的季节性影响,可以适当调整实验顺序,也可以适当增减内容。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精通徒手切片法和临时压片、压片;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生动地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细图纸和示意图;能够熟练地解剖植物各器官并在显微镜下观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分类参考书的使用;能够正确识别该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能够独立完成一定区域的植物资源调查和植物蜡叶标本的制备与鉴定;能够独立开展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
实验一 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
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一、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材料用品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洋葱鳞叶。
生物显微镜。
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滴瓶、滴管、搪瓷方盘、吸水纸、擦镜纸、镊子、解剖针、刀片、蒸馏水等。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一)显微镜的基本结构显微镜的类型很多,有的较简单,但其基本部分大至相同。
一般光学显微镜可分为光学系统部分和机械装置部分。
光学部分的使用在于保证成像,而机械部分则是用于装置光学部分的。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镜座:这是显微镜的基础部分,呈马蹄形、方形、圆形等,本实验室所用的显微镜的镜座为方形,它是用来支持整个镜体的。
镜柄(镜臂、执手):镜柄靠倾斜关节(或螺丝,本室所用显微镜无倾斜关节)与镜座上的一短柱(镜柱)相连,弯曲呈弓臂形,但也有靠镜筒变换位置(即无倾斜关节时)的。
取用显微镜时,手就执着这部分。
镜筒:有的将它归入光学部分,镜筒为镜臂上方的圆筒部分,在它顶端的孔中放入接目镜,下端装有转换器与接物镜。
国产显微镜的镜筒通常是160毫米。
调节器(配焦器、调节螺旋):在镜臂上端,镜筒的两侧,盘状而可以旋转的部分,叫做调节器或调节螺旋,将调节器前后旋转,可使镜筒升降,用以调焦距,使物像清晰。
调节器分大、小两种,大的叫粗调节螺旋,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10毫米,由于它的移动范围大,所以,可将物像迅速观察到,但调节焦距粗放,物像欠清晰;小的叫细调节螺旋,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0.1毫米,用细调节器可看到完全清晰的物像。
载物台(镜台):载物台位于镜座的上方,为方形或圆形的平台,为安置镜检的玻片标本之用,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光线,故称为通光孔。
在通光孔的后方,有一以对压片夹,用来固定玻片标本,好的显微镜,载物台上配有载片移动架,可使玻片标本前后左右移动。
植物学实验报告
植物学实验实验一、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研究方法1、简述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放置准备:a、取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小心轻放,放置实验台中部略偏左位置,距桌3-4cm。
b、插电源c、旋转物镜转换器,低倍镜就位e、使虹彩光圈调到最大,聚光器转到最高2)放装片,准备观察:a、放载玻片b、从左侧观察,调至最中心c、用双手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目镜3)观察:a、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载物台至最低,使其清晰,上调b、调节细准焦螺旋c、用推进器使物体于视野中央d、左眼观察,右眼画图4)高倍镜观察:a、侧面转动转换器(不换油镜)b、调节光源亮度c、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清晰d、画图5)换载玻片:a、载物台放至最低b、调节至最低物镜c、换新片d、用低倍镜观察6)结束整理:a、关闭电源b、载物台放至最低c、取下载玻片d、4倍,10倍物镜内呈八字形放置e、电源线缠绕2圈半(至镜筒上)2、常用的植物制片技术有哪几种?共5种——临时水封片、徒手切片法、压片法、石蜡切片法、离析法3、详细说明生物绘图的具体步骤与要求a、观察:细心观察,对各部分的位置、比例、特征等有完整的认识b、起稿:勾画轮廓,用软铅笔(HB)勾勒观察对象的轮廓和结构c、定稿:用硬铅笔(2H或3H)将全图绘出。
用线条表示结构,线条要均匀,光滑,用圆点表示各部分的对比度,点要圆。
d、标注名称:一般为直接标注,标出指示部位的名称,最好在右侧e、核实全图:核实绘图内容,保持图画整洁,并在下方写图名称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根据观察简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你都观察到了那些细胞器?植物细胞:细胞壁——纹孔和胞间连丝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和胞机制后含物细胞核细胞膜观察到的细胞器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有色体)液泡2、植物细胞中后含物包括哪些,通常位于细胞的什么细胞器内?1)淀粉——以淀粉粒的形式在造粉体内形成并贮藏2)蛋白质——通常位于细胞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中3)脂肪和油——存在于白色体4)晶体——液泡实验三、植物分生组织和细胞分裂1、从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位置和细胞特点等方面说明分生组织的特点根尖分生组织的类型:1)原生分生组织:位于根和茎的最前端,是从胚胎中保留下来的,具有永久分裂能力的细胞群,由原始细胞组成,细胞分化少2)初生分生组织:由原生分生组织刚衍生的细胞组成的,位于原生组织后方,细胞已出现初步分化,其又可划分成三部分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随后依次发育成表皮,维管柱,皮层分生组织细胞的特点:细胞小,壁薄,原生质丰富,细胞核大并位于细胞中央,没有液泡或会有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排列紧密2、做好根尖压片的关键是什么?1)固定液要迅速杀死正在分裂的细胞使其保持分裂状态2)解离时注意解离时间3)染色时间充分4)轻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实验四、植物组织观察1、比较导管和筛管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结构:同:都由长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均无细胞核异:导管:以端壁形成的穿孔相互连接,上下贯通:由有花纹的死细胞构成,有五种类型筛管:细胞连接处稍微膨大,连接端壁即筛板上有许多筛孔;由活细胞构成功能:同:都有运输功能异: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2、机械组织有何类型,简述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规律机械组织:厚角组织:细胞壁在细胞角隅加厚,一般存在于幼茎和叶柄内厚壁组织——纤维:以尖端交错连接,多成束,成片分布于植物体中,根据存在部位可分为韧皮纤维和木纤维石细胞:可单个或成群分布,或形成连续的坚硬组织,在植物的茎、叶、果实和种子中均存在,少数植物的根中也有发现实验五、藻类植物1、根据绿藻门中各类群植物形态结构特征,探讨生物在自然中的演化趋势1)从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衣藻属是单细胞生物,有鞭毛无液泡、细胞质水绵属则由一系列细胞构成不分枝的丝状体,无鞭毛但有液泡与细胞质2)由水生到陆生衣藻属有鞭毛进行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可见其生活在水中水绵属合子耐旱性强,水涸不死小球藻属能在土壤中存在丝藻属有固着器,能进行营养繁殖,可生活在岩石上实验六、菌物观察1、黑根霉和青霉形态结构有何不同?黑根霉是匍匐生长的无隔菌丝,有垂直向上的孢子囊梗,孢子囊及向下生长的假根青霉是有隔菌丝,营养菌丝上生有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且分生孢子梗能经2—3次分枝形成扫帚状,分子孢子小梗顶端产生多个圆形,成串的分子孢子2、异层地衣和同层地衣的结构有何不同?异层地衣有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同层地衣有上皮层、髓层、下皮层(衣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实验七、苔藓植物观察实验八、蕨类植物观察1、怎样从显微镜下识别蕨类植物的精子器和颈卵器精子器位于假根附近呈球状突出于配子体表面,外层细胞是精子器的壁,较厚颈卵器位于原叶体腹面凹刻处,位于生长点下方精子器上方且比精子器大颜色较深实验九、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一)以小麦为例比较禾本科植物与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解剖结构有何异同?根:1)禾本科植物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且只有初生结构2)禾本科植物外皮层由机械组织细胞构成,内皮层细胞五面加厚,有通道细胞3)2者在其他方面并无太大差别,它们的初生构造都由表皮、皮层、维管柱构成茎: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1)叶片——上表皮表皮毛,气孔器下表皮2)叶肉——海绵组织栅栏组织3)叶脉——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1)表皮:a、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b、细胞排列整齐规则c、气孔器——保卫细胞副卫细胞d、刚毛e、泡状细胞2)叶肉:等面叶3)叶脉:a、平行脉序b、无维管形成层c、木质部“V“形实验十、种子植物营养器官(二)木本植物旱生环境植物叶的解剖结构有何特点?1)降低蒸腾:外形上——叶片小而硬结构上——表皮细胞小,且外壁增厚,外壁外面有厚的角质层,表皮外常密生表皮毛,气孔下陷或局限在气孔窝内,表皮下面常有下皮层,形成复表皮。
植物学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观察与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植物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
2. 学习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 熟悉植物细胞实验操作方法。
实验材料:1. 植物样本:小麦叶片、洋葱鳞片叶、马铃薯块茎。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酒精灯、酒精、蒸馏水、稀盐酸、苏丹Ⅲ染液、碘液。
实验步骤:一、观察小麦叶片细胞1. 将小麦叶片剪成小块,放入稀盐酸中煮沸约5分钟,使细胞壁软化。
2. 将煮沸后的叶片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 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染色约5分钟。
4. 用蒸馏水冲洗染液,滴加碘液,染色约1分钟。
5.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二、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1. 将洋葱鳞片叶剪成小块,放入稀盐酸中煮沸约5分钟,使细胞壁软化。
2. 将煮沸后的洋葱鳞片叶取出,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3.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碘液,染色约1分钟。
4.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三、观察马铃薯块茎细胞1. 将马铃薯块茎切成薄片,放入苏丹Ⅲ染液中,染色约5分钟。
2. 将染色后的马铃薯块茎取出,用蒸馏水冲洗染液。
3. 将马铃薯块茎放在载玻片上,滴加碘液,染色约1分钟。
4. 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实验结果:一、小麦叶片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麦叶片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内有淀粉粒和叶绿体。
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叶绿体呈绿色,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洋葱鳞片叶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鳞片叶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薄,细胞质内有淀粉粒。
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马铃薯块茎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马铃薯块茎细胞呈长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内有淀粉粒。
淀粉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讨论:1. 通过观察小麦叶片细胞,我们可以了解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中心。
植物学实验
气 孔 器
气孔 表皮细胞
5.机械组织
(1) 厚角组织 取风轮菜(或蓖麻)茎的横切片,置显微镜 下观察表皮下方的几层厚角组织,可见角隅处的细胞壁加 厚,细胞排列紧密,无胞间隙。
5.机械组织
(2) 厚壁组织 纤维形细长,两端尖锐,细胞壁很厚,胞腔 窄细,胞壁上有纹孔,胞壁全部木质化。成熟的纤维都是 死细胞。
蓖麻茎木质部离析
5.机械组织
(2) 厚壁组织 梨果肉石细胞 取少量梨果肉带硬粒部分置于载玻片上,用镊柄压碎, 用水封片。在镜下观察,可见许多圆形或椭圆形胞强加烈 增厚,胞腔很小,而胞壁未加厚的部分形成辐射状的纹孔 道,即是石细胞
图 1-21 梨 果 肉石细胞
5.输导组织
(1)导管和管胞 (2)筛管和伴胞(图 1-25) 取南瓜茎纵切片(图1-26),在显微镜下观察,首先找到染成绿色的韧皮部,
图1-30 禾本科种子的结构 A,B. 玉米种子;C,D.小麦种子
实验四 植物的根茎叶
掌握4大问题:
(1)根茎叶的功能 (2)根茎的初生结构 (3)根茎的次生结构 (4)根茎叶的发育 ①根、茎尖的原始细胞发
育分化为初 生结构
②根、茎的初生结构发育为次生结构
(一)根的初生结构
1.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取蚕豆和毛莨根(图 1-32 )根毛区的横切制片,在显微镜下依次观 察 下列各部图1-32 毛莨根横切
网纹导管放大
螺纹导管
环纹导管
图1-27南瓜茎纵切
实验三 种子和幼苗
1.双子叶无胚乳种子——蚕豆(图1-28 ) 取泡胀的蚕豆一粒,剥 去种皮,里面的整个结构就是胚。胚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 四部分组成。
图1-28 蚕豆的种子 A.种子外形的侧面观; B.切去一半子叶显示内部结构; C.种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第一章:植物学实验基本技能1.1 实验工具的使用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植物细节。
学习如何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进行植物样本的采集和处理。
1.2 植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样本进行采集。
学习如何正确地保存植物样本,以保持其形态特征。
1.3 植物标本的制作与观察学习如何制作植物切片和装片,以便于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特征。
学习如何正确观察和记录植物标本的特征。
第二章:植物的生长与发育2.1 植物的生长方式学习植物的细胞分裂和伸长过程,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
观察植物的生长现象,如根的生长、叶的展开等。
2.2 植物的发育过程学习植物的胚胎发育和种子形成过程。
观察植物的发育过程,如种子的萌发、花的开放等。
2.3 植物的生殖器官学习植物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植物的生殖器官,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植物的分类与鉴定3.1 植物的分类系统学习植物的分类系统,了解植物的分类等级和分类依据。
学习如何使用植物检索表进行植物的分类鉴定。
3.2 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学习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植物的分类鉴定。
3.3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学习植物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
学习植物的进化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第四章:植物的生态与适应4.1 植物的生态功能学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学习植物对环境因素的响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4.2 植物的适应机制学习植物的适应机制,包括形态适应、生理适应和行为适应等。
观察不同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4.3 植物的生态分类与群落学习植物的生态分类和群落结构。
观察不同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特点。
第五章:植物的利用与保护5.1 植物的利用价值学习植物的经济价值,包括食用、药用、工业用等。
学习植物的非经济价值,如观赏、生态环境保护等。
5.2 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学习植物的保护意义和保护方法,包括自然保护区、植物迁地保护等。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
植物学实验教案(生科)第一章:植物学实验基本技能1.1 实验工具的使用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学习如何使用剪刀、镊子等工具进行植物样本的整理和观察。
1.2 植物样本的采集与保存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样本进行采集。
学习如何正确地保存植物样本,以保持其观察质量。
第二章:植物细胞的观察与分析2.1 植物细胞的显微观察学习如何制作植物细胞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
学习如何识别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2 植物细胞的染色与分析学习如何对植物细胞进行染色,以增强细胞结构的可见性。
学习如何分析染色后的细胞结构,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
第三章:植物组织的观察与分析3.1 植物组织的显微观察学习如何制作植物组织切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
学习如何识别植物组织的不同类型,如表皮组织、维管组织、基本组织等。
3.2 植物组织的分析与记录学习如何分析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
学习如何进行观察记录和报告,包括组织的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描述。
第四章:植物器官的观察与分析4.1 植物根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根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根。
学习如何分析根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4.2 植物茎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茎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茎。
学习如何分析茎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植物分类学基础5.1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习如何使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5.2 植物分类学实验学习如何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使用植物分类学的方法对植物进行分类,并进行分类报告。
第六章:植物生殖器官的观察与分析6.1 植物花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花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花。
学习如何分析花的结构与生殖功能之间的关系。
6.2 植物果实的观察与分析学习如何观察植物果实的结构,并识别不同类型的果实。
学习如何分析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之间的关系。
植物学实习实践报告
植物学实习实践报告引言植物学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的起源、分类、结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生态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植物学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一次植物学实习实践活动。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享这次实习实践的经历和收获。
实习地点和时间我参加的植物学实习实践活动于2022年5月在一座附近的自然保护区进行。
实习时间共计为5天,每天工作8小时。
实习活动内容1. 植物标本采集与保存在植物学实习的第一天,我们首先学习了植物的野外调查常用工具和方法。
学会了植物的识别、采样和保存方法。
我们分组进入自然保护区,利用手册和工具进行实地观察和采集。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植物的外形和特征进行初步分类,并将采样的植物标本保存好以便后续研究和分析。
2. 植物繁殖实验一部分实习内容是进行植物的繁殖实验。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们学习了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植物的生殖器官结构和功能,以及受精和发育的过程。
这不仅深ened了我对植物生殖方式的理论认识,还提高了我对植物繁殖操作的实践技能。
3. 植物生态学调查在实习活动的最后几天,我们进行了植物的生态学调查。
学习了森林、草原和湿地等不同生态环境下的植物群落特点和生态位分析方法。
通过对不同生态环境下植物的分布和相互作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对植物在不同环境中适应策略和相互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实习总结和报告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和报告。
每个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实习经验和所获得的收获。
这个环节不仅是对实习活动的总结,也是对自身植物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植物学实习实践活动,我不仅了解了植物学的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具体收获如下:1. 掌握了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我锻炼了鉴别植物的能力,并学会了合理保存植物标本。
2. 深入了解了植物的繁殖方式:通过繁殖实验,我对植物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过程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学实验
植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植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内容不仅与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而且相对独立。
植物学实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学习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
通过实验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植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逐步提高实验观察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程简介编辑植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5)植物学实验内容主要有:1.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植物体各个器官的构造;2.植物体各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3.植物的系统分类;4.植物与环境;5.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
植物学实验教学中体现形态结构与生理内容相结合,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规范的工作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积极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部分实验中开展拓展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研究的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尽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一致,但考虑到实验的相对独立性及实验材料会受到季节性影响等原因,实验顺序可作适当调整或适当增减内容。
2目标要求编辑通过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能熟练掌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熟练地解剖植物各器官并能够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熟练地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能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能够独立完成某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蜡叶标本制作、鉴定等工作;能独立开展与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
[1]3实验用品编辑必备用品:绘图铅笔两只(一只HB、一只3H)、实验报告纸、橡皮、三角板或小尺子、镊子常用仪器:电视显微镜、体视电视显微镜、录像机、投影仪、幻灯机、显微镜、解剖显微镜、平台扩大镜、冰箱、恒温箱、烘箱常用玻璃器皿:培养皿、滴瓶及滴管(少量为棕色)、烧杯、树胶瓶、标本瓶、酒精灯、两桶、玻棒、载玻片、盖玻片、表面皿常用工具:解剖针、镊子、剪刀、刀片、枝剪、手铲、采集箱其它:石棉网、三角铁架、电炉、毛笔、铅笔、纱布、擦镜纸、滤纸、标签、橡皮筋、透明胶带、毛巾、洗衣粉、火柴、平刷等。
植物学实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植物学实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植物学实习基地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内容(1)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2)植物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描述(3)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2. 实验步骤(1)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1)采集工具:采集袋、剪刀、标签纸、记录本等。
2)采集方法:根据实习基地的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等,做好记录。
3)标本制作:将采集到的植物标本进行整理,去除杂质,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制作:a. 将植物标本放入采集袋中,标明采集日期、地点、采集人等信息。
b. 将植物标本平铺在纸上,用剪刀剪去多余部分,使标本整齐。
c. 在标本背面贴上标签纸,注明植物名称、科属等信息。
d. 将制作好的标本夹在标本夹中,进行干燥处理。
(2)植物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描述1)观察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形态特征。
2)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植物细胞、组织等微观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3)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1)学习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根据植物形态特征,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分类。
3)记录分类结果,并进行讨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本次实习共采集到植物标本XX份,其中被子植物XX份,裸子植物XX份,蕨类植物XX份,苔藓植物XX份。
制作完成的标本已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和标注。
2. 植物形态结构的观察与描述通过对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观察,发现植物具有丰富的形态结构。
例如,被子植物的果实形态多样,有浆果、蒴果、坚果等;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在果实外,具有种子叶;蕨类植物的叶为羽状复叶,具有明显的孢子囊群等。
3. 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本次实习学习了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分类,掌握了植物分类的技能。
植物学实验指导-2011
植物学实验一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实验目的:1. 复习和掌握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维护常识。
2. 练习与掌握临时装片及生物绘图基本技能。
3. 复习与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 材料:1)新鲜洋葱鳞茎;2)柿胚乳细胞永久片。
2. 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蒸馏水;碘-碘化钾溶液。
三、具体实验内容与方法:参考实验指导17。
四、实验报告:1. 绘图:洋葱鳞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结构;2. 思考回答: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
植物学实验二植物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分生组织的结构特征(包括有丝分裂)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2. 掌握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等成熟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3. 理解分生组织的活动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 了解各类成熟组织的结构对植物功能的适应性。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 材料:(1)菠菜嫩叶片(观察表皮结构);(2) 永久制片:洋葱幼根纵切、蚕豆幼根横切(观察分生组织);南瓜茎纵切(观察输导组织);芹菜叶柄横切、纵切(观察机械组织、厚角组织)。
2. 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蒸馏水。
三、具体实验内容与方法:参考实验指导19、20、21.四、实验报告:1. 绘图:1)洋葱根尖分生组织; 2)菠菜叶表皮一部分(至少包含一气孔器);3)芹菜叶柄横切(示厚角组织)。
2. 思考回答:1)侧生分生组织与顶端分生组织比较,在结构上有哪些相似与不同之处?2)导管与管胞有何结构差异?各出现于那些植物类群?植物学实验三花的形态与结构一、实验目的:1. 掌握花的基本组成部分。
2. 掌握花程式和花图式的运用。
3. 了解不同植物类群花的形态差异。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1. 新鲜材料:1)二月兰(诸葛菜)花;2)海棠花;3)五角枫花。
2. 用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双面刀片;镊子;解剖针;蒸馏水。
植物学实验教案
植物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3.学习植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显微镜;2.刀片和载玻片;3.盖玻片;4.镊子;5.游离维生素C试剂。
三、实验步骤1.观察植物的根(1)取一颗鲜活的植物,用镊子将其根部取出,用盖玻片盖住根部;(2)将根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根尖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2.观察植物的茎(1)取一根鲜活的植物茎,用刀片将其切片;(2)将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茎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3.观察植物的叶(1)取一片植物叶片,用镊子将其取出;(2)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盖住;(3)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片的结构和细胞的形态。
4.观察植物的营养方式(1)取一片植物叶片,加入适量的水;(2)将叶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观察叶片中含有色素颗粒的部分;(3)加入几滴游离维生素C试剂,观察色素颗粒的变化。
5.观察植物的生殖方式(1)观察植物茎上的花蕾,记录花的形态特征;(2)用镊子将花蕾剖开,观察花内部的雄蕊和雌蕊,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3)观察花的雌性器官和雄性器官的结构特点,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坏实验器材;2.显微镜使用前要调节焦距和光源亮度;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避免将植物部分带回宿舍;4.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根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根尖和根毛的特点;2.茎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茎的特点;3.叶片的结构和细胞形态的观察结果,描述叶片的特点;4.营养方式的观察结果,描述色素颗粒的变化;5.生殖方式的观察结果,描述花的形态特征和雄蕊、雌蕊的特点。
六、实验总结1.通过本实验,我了解到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3.掌握了植物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4.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 FER 别名TYK3、fer (fps/fes 相关性) 酪氨酸激酶 • 基因表达物fer (fps/fes 相关性) 酪氨酸激酶(磷蛋 白质NCP94) • 定位5q21 • 概述FER基因由1017个腺嘌呤、535个胞嘧啶、 636个鸟嘌呤和762个胸腺嘧啶组成。FER蛋白是 一种FPS/FES类非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作用 是控制细胞之间的粘连,并且通过生长因子受体 把信息从细胞表面传递到细胞骨架上。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3)水平或垂直放置于25℃温室中光照培养。
(4)培养一个星期后,观察野生型与突变体植株的
表型。
五、结果与分析 根据fer表型并查找相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料,分析该基因在植 物生长发育中的可能功能。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三、材料、器材和试剂
1、材料
野生型拟南芥种子,fer突变体种子。
2、器材
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培养皿、移液器及其
tip头、三角烧瓶。
3、试剂 70%乙醇、15%的Bleach、MS盐、维生素B2、 肌醇、蔗糖、琼脂粉。
(6)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上下震荡1min。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7)重复步骤(3)4次。 (8)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置于4℃,2~4天
后种植。
注意:上述操作均在超净台上完成。
四、实验步骤 1、拟南芥种子的消毒与种植 (1)取若干野生型拟南芥种子与fer突变体种子放入 1.5mlEP管中。 (2)加入1ml75%的乙醇消毒,震荡1min。
(3)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灭菌水,上下震荡1min。
(4)重复步骤(3)4次。
(5)吸去管中液体,加入1mlBleach,上下震荡1min。
植物生物学实验
Teaching Tools In Plant Biology
© 2012 Hunan Nomal University
实验一 拟南芥的栽培及突变体植株的表型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拟南芥种子消毒及无菌种植的方法。 2、了解拟南芥突变体植株的表型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拟南芥植物具有生育期短、繁殖快、基因组 小等特点,被列为植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无菌 条件下培养拟南芥,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和进行表 性观察与分析。
2、拟南芥在无菌平板上的种植
(1)配制两瓶100ml的1/2MS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消 毒,待培养基温度降至50℃左右时,其中一瓶加ABA溶 液,使其ABA终浓度为0.5um,到平板,冷却凝固。 (2)用100ul的移液器将灭菌后的种子一粒一粒种到平 板上(未加ABA的平板为对照组)。用封口膜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