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最新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最新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攻击行为的预防可以通过惩罚、认知干预、()、社会公平、社会技能熟练等方式来进行
A、宣泄
B、教育
C、感化
D、正面榜样
答案:A
2.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是哪一种?
A、间接学习
B、自主学习
C、直接学习
D、循序渐进的学习
答案:C
3.在美国的APA当中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列为了心理学会的第()分会
A、五
B、六
C、七
D、八
答案:D
4.伯克维兹认为攻击性的行为有的时候它是一种线索,这个线索来自于()
A、反抗效应
B、情绪效应
C、武器效应
D、连锁反应
答案:C
5.以下哪个不是法庭这个子社会中的角色()
A、狱长
B、法官。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考试题型1、填空题(10分)2、名词解释(20分)【人格、刻板印象、曝光效应”】3、理论解释(20分)【社会交换、自我解释、社会渗透理论、爱情三角立论】4、简答题(30分)5、应用分析(20分)本学期一共学了六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十三章),其中有四章要重点复习,即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第一章导论社会心理学学科特点社会心理学概念:指研究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有个人和群体的社会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研究状况(P43)人际关系的概念: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P44-45)【注意中西方人际关系的“本位”区别,“关系取向”区别】二、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P46)(一)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情感上的“亲疏“、地位上的“尊卑”费孝通“差序格局”概念:以自己为中心,把他人按亲疏远近分为几个同心圆圈,与自己越亲近的,处于中心越贴近的小圆圈内。

即人们会以不同的交往法则来对待属于不同圈层的人,跟中心越接近的,对他们越好。

(详见P46)(二)费斯克社会关系的四种模式:共享、权威排序、对应互惠、市场定价。

(P47)(三)交换关系和共享关系克拉克、米尔斯前者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等;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究需求法则,而不期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

【图】(详见课本)(P49)四、虚拟社区中的人际关系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匿名性、单面性、浅层型、随意性、自主性、广泛性。

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一、人际吸引(P5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与互补性。

(详见课本P50-51)(P51)曝光效应: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与我们接触及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D. 社会文化现象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统计分析法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哪些?A. 顺从、服从和认同B. 顺从、服从和合作C. 顺从、合作和认同D. 服从、合作和竞争4.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来形成对他人的看法?A. 直接观察B. 归因C. 社会比较D. 刻板印象5.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A. 自尊B. 自我效能感C. 自我服务偏差D. 客观自我6.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什么现象?A. 服从权威B. 社会影响C. 群体思维D. 社会认同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如何学习社会行为?A. 通过观察他人B. 通过自我反省C. 通过内在动机D. 通过直接经验8.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群体极化?A. 群体决策倾向于极端化B. 群体成员意见趋于一致C. 群体成员行为趋于保守D. 群体成员情绪趋于激动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维持基于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权力原则D. 情感原则10.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社会影响的范畴?A. 从众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隔离答案:1-5 C D A B D 6-10 A A D C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2. 解释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效应。

3. 描述自我概念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1. 归因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用于解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原因的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将行为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性格)或外部因素(如情境、环境)。

这种归因方式影响个体的自我感知、情绪反应和行为选择。

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他人存在的情况下,个体在简单任务上的表现会提高,而在复杂任务上的表现可能会降低。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44.PAC中A是指()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
A、两
B、四
C、六
D、七
答案:D
2.环境心理学最显著的特点是()
A、环境与行为的整体性
B、环境与行为的相互性
C、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同时进行
D、跨学科性
答案:A
3.环境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包括()个方面
A、心理不平衡
B、心理落差
C、心理失调
D、相对剥夺感
答案:D
13.按照()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师生关系、父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
A、个体扮演的不同角色
B、关系情感的表现性质
C、关系持续时间的长短
D、人际关系的性质
答案:A
14.如果回忆时的线索与记忆编码相匹配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比较好的回忆起目标事件,这叫做()
C、是否承担责任
D、是否真实
答案:C
25.()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A、津巴多
B、弗瑞德曼
C、法维斯
D、拉塔
答案:D
26.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攻击的方式和()
A、保护的方式
B、利他的方式
C、利己的方式
D、欺骗的方式
答案:B
27.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
A、行为者意图
B、行为性质
C、行为发生的原因
D、行为发生前的线索
答案:D
11.小王去自动售货机多次投币没有得到相应的商品,十分愤怒地走进教室,这时班长过来布置任务,他生气的冲班长吼了起来,这是因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精选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精选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提供帮助
A、是否有能力帮助
B、是否需要帮助
C、是否承担责任
D、是否真实
答案:C
2.小王去自动售货机多次投币没有得到相应的商品,十分愤怒地走进教室,这时班长过来布置任务,他生气的冲班长吼了起来,这是因为()而产生的攻击行为
A、挫折感被唤起
B、愤怒情绪泛化
C、连续消极刺激
D、情绪带入
答案:A
3.在美国的APA当中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列为了心理学会的第()分会
A、五
B、六
C、七
D、八
答案:D
4.当所需要记忆的事情难以用语言来加以把握的时候,语言化反而会有损于记忆,导致记忆的错觉.这是语词的()效应
A、表达不明
B、缺失
C、形容
D、遮蔽
答案:D
5.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
A、两
B、四。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A、认知能力 B、完整的人格 C、恢复信心 D、调整他们的情绪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单选题】“集体潜意识”概念是()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单选题】提出“宣泄说”的是( ) A、柏拉图 B、弗洛伊德 C、孔子 D、老子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4.【单选题】认知失态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费斯廷格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一般认为,社会心理学诞生于( )年。
• A、1879 B、1897 C、1908 D、1924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F.H.奥尔波特(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的学科”。
• A、社会心理 B、社会意识 C、社会知觉 D、社会观念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社会学家 C.A.艾尔乌德(1925)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 理学为基础。 A、习惯行为 B、社会行为 C、群体心理 D、社会互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C、埃莫森 D、蒂博特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8.【单选题】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单选题】“个体或群体重复获得相同奖赏的次数越多,则该奖赏对个体的价值越小”,这 是霍曼斯社会交换论的()
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 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单选题】按照一定的目的搜集大量(过去及现在)的资料样本,将其内容分解成许多分 析单元并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叫()。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D. 社会文化影响2.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计算法3.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以下哪些?A. 顺从B. 服从C. 从众D. 所有选项4. 米尔格拉姆实验主要研究了哪种社会现象?A. 从众B. 社会影响C. 服从权威D. 群体思维5.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B. 亚伯拉罕·马斯洛C. 亨利·塔杰菲尔D. 菲利普·津巴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7. 解释什么是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效应。

8.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现象及其对决策的影响。

10. 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改变理论,并举例说明。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案例:某公司员工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团队士气低落。

请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一、选择题1. C2. D3. D4. C5. C二、简答题6. 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点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它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7. 社会促进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因为社会影响而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社交抑制效应则是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表现会因为担心被评价而降低。

8. 归因理论是解释个体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的理论,主要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三、论述题9.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决策过程中,为了达成一致意见而忽略或压制不同意见的现象。

它可能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因为关键信息和观点可能被忽视。

10. 态度改变理论包括认知失调理论、社会影响理论等,这些理论解释了个体态度如何受到信息、社会压力和个人信念的影响。

精选最新版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标准答案)

精选最新版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亲缘性的选择是由基因来决定的,这是由()首先来确定的。

A、哈密尔顿
B、艾森伯格
C、法维斯
D、费孝通
答案:A
2.相关的事件就()能够揭示因果B
A、一定
B、不一定
C、有
D、没有
3.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一个人他能够准确的认识事物,能够辨别事物,除了要他的辨别力好之外,他要有很好的能力知识水准,还应该考虑到他的()
A、价值观念
B、行为方式
C、个性特点
D、反应倾向
答案:D
4.影响人的反应倾向的因素有先定概率先前预测()主观偏好等
A、个性特点
B、奖惩制度
C、社会舆论
D、上级态度
答案:B
5.按照国外对个人对环境保护了解层次划分的标准肤浅的生态学层次是在第()级
A、一
B、二
C、三
D、四。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群体行为B. 个人情绪C. 社会影响D. 社会态度答案:B2. 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从众行为?A. 群体思维B. 社会压力C. 服从权威D. 独立思考答案:D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亚伯拉罕·马斯洛B. 阿尔伯特·班杜拉C. 亨利·塔吉菲尔D.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指的是个体在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经历的心理不适。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行为,使之一致。

2. 描述“旁观者效应”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旁观者效应指的是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多个旁观者在场时,个人采取行动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责任分散(认为其他人会采取行动)和社会影响(担心在他人面前做出错误的行为)。

三、论述题1. 论述社会影响的类型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社会影响包括规范性影响、信息性影响和认同性影响。

规范性影响是指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接受和避免排斥而遵循社会规范;信息性影响是指个体在不确定情况下,依赖他人的行为作为信息来源来做出决策;认同性影响是指个体为了与某个群体或个人保持一致而模仿其行为。

这些社会影响可以导致个体从众、服从权威或改变其态度和信念。

四、案例分析题1. 阅读以下案例:一位新员工加入公司后,发现同事们在午休时都会去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

尽管他个人并不喜欢那里的咖啡,但他还是跟随同事们去了。

请分析这位新员工的行为,并讨论可能的社会心理学原理。

答案:这位新员工的行为可以归因于从众现象,特别是规范性社会影响。

他可能担心如果不跟随同事们,会被视为不合群或被排斥。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电大-《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1.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实验室)与(现场)。

3.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访谈法),另一种是(问卷法)。

4.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5.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强制性的),二是(非强制性的)。

6.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7.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规范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8.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9.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10.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想的自我)与(应该的自我)。

11.琼斯与戴维斯(JonesDavis,1965)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2.言语之外的一些行为,如(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等却很难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从而能更真实地揭露人们内心的想法、情绪、性格等。

13.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历);二是(社会学习)。

14.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相似比较)与(向下比较)三种.15.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动产生的环境)。

16.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17.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18.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19.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2分*5个=10分1,社会心理: 由社会因素引起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事物与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2,社会心理学: 是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收到他人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3,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积极的肯定的亲密状态或关系4,犯错误效应: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偶尔犯非原则性的错误, 会提高他的人际吸引的现象5,首因效应: 人与人初次交往所获得的最初信息对双方以后交往活动的影响6,晕轮效应: 又叫光环效应, 对交往对方某一方面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此人其他方面特征的评价7,刻板效应:又叫社会定势, 在交往时, 对某类人的共同特征所形成的印象会影响对群体中某一个人的评价8,人际沟通: 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交往过程人际关系: 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感情为基础的直接的,关系10, 印象整饬: 个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形象的过程11, 归因: 观察者利用各种线索和信息对行为者行为的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12, 侵犯行为: 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对方造成社会标定的有害行为13, 利他行为: 个体所作为的对他人或者社会能带来积极的影响的自愿的行为14, 从众行为: 在群体压力下, 个体在任职、情感和行为是哪个表现与大家一致的现象15, 社会促进: 由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会提高工作成绩和效率的现象16, 相似性: 在客观上双方具有一致性, 主观上能意识到的特点17, 补偿性: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通过一定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进行补偿18, 强迫性:在空间位置上比较接近交往频率较高易产生人际吸引二,简答题 5分*6个=30分1.西方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看法取向(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1)社会化, 把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代表会人物纽夸姆, 墨菲。

社会人的条件: 掌握生活技能, 遵守社会规范, 有社会生活目标, 会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社会角色: 由社会地位决定的, 符合大多数人的社会期望的一整套行为模式和心理倾向社会交换:霍班斯, 社会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交换的过程取向(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取向)1)社会行为: 勒温 (P*E) 社会行为=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群体3)社会影响: 奥尔波特, 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是怎样受到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影响人际互动: 人与人相互交往建立的人际关系取向(跨文化的社会心理学)1)不同文化模式的人的心理特点2)性别角色差异2.社会心理的基本特征1)社会存在: 人类加工过的社会物质的存在社会意识:人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人的精神活动的总和包括三个层面【1】社会意识形态: 稳定的, 具有阶级性。

最新版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

最新版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夜晚前面有一个酒鬼踉踉跄跄的行走和夜晚有一个老者在前面踉踉跄跄的行走,我们会帮助老者而不帮助酒鬼,这是受选择帮助对象的()影响的A、相似性B、性别因素C、相貌因素D、认知因素答案:A2.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包括社会助长、社会懈怠和()A、社会阻碍B、社会平衡C、社会交互D、去个性化答案:D3.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一个人他能够准确的认识事物,能够辨别事物,除了要他的辨别力好之外,他要有很好的能力知识水准,还应该考虑到他的()A、价值观念B、行为方式C、个性特点D、反应倾向答案:D4.为了促进个体的环境保护行为我们可以从()个方面进行干预A、三B、四C、五D、六答案:C5.草地中类似“青青绿草也有生命”的木牌属于()A、信息战B、信息反馈D、信号提示答案:D6.男性与女性个人圈相比较()A、女的大B、一样大C、男的大D、无比较性答案:C7.人际距离是一种()距离。

A、物理距离B、心理距离C、思想距离D、空间距离答案:B8.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

说明她()了噪音A、习惯B、听力不好C、屏蔽D、适应答案:D9.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个方面。

A、二B、三C、四D、五答案:D10.攻击行为的预防可以通过惩罚、认知干预、()、社会公平、社会技能熟练等方式来进行A、宣泄B、教育C、感化D、正面榜样11.一个不会游泳的人看到陌生人落水会采取呼救的方式,但对于自己跳水去救人会有一定的犹豫,但如果落水的人是自己的孩子,他会不假思索的跳下去救他,这种是()促成的选择A、环境B、基因C、认知D、技能答案:B12.1950年发端于美国的社会交换理论是从()的视角看待利他行为A、哲学B、经济学C、心理学D、社会学答案:B13.艾森伯格将利他性助人行为分为调节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和完全利他性行为A、分享性行为B、习俗性行为C、包容性行为D、公正性行为答案:A14.对案情进行裁定,专家的证言()A、肯定是对的B、必须遵从C、具有参考价值D、可以忽视答案:C15.影响我们倾向于帮助谁的因素有性别因素、相似性、相貌因素和()A、人格因素B、环境因素C、熟悉程度D、关系远近答案:D16.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是哪一种?A、间接学习B、自主学习C、直接学习D、循序渐进的学习答案:C17.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是攻击的方式和()A、保护的方式B、利他的方式C、利己的方式D、欺骗的方式答案:B18.当个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他的利他行为会降低,这是()A、公众效应B、从众效应C、旁观者效应D、腼腆效应答案:C19.优势反应强化说是()用来解释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现象的理论A、查容克B、勒庞C、海德D、阿西答案:A20.集群行为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A、凝聚力增强B、从众心理增强C、去个性化D、责任感降低答案:C21.三个和尚没水吃可以反映心理学中()的现象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劣势反应强化D、社会惰性答案:D22.“三垂线”实验的主持者是()A、可特雷维B、阿西C、艾森伯格D、查容克答案:B23.影响到从众行为发生的群体因素包括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凝聚力和()A、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B、成员年龄C、群体性质D、个人意愿答案:A24.和从众不同的是,服从是有着明确的()而产生的必须符合要求的行为A、目的B、条件C、原因D、压力答案:D25.下面哪个不是服从压力的产生方式()A、权威B、自己内心施加的C、制度D、规范答案:B26.顺从从众和服从这三种行为是受到()的影响产生的。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最新社会心理学期末完整考试复习题库388题(含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反应标准的杠杆是()
A、主观偏好
B、社会舆论
C、价值观念
D、奖惩制度
答案:D
2.拥挤不能造成()的变化
A、生理
B、心理
C、行为
D、性别
答案:D
3.社会心理学强调的三种攻击性性行为不包括()
A、反社会型的攻击行为
B、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C、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D、社会不认可的攻击行为
答案:D
4.2010年幼儿园和小学出现的弑杀儿童的案件属于什么攻击行为
A、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B、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C、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D、无意识行为
答案:D
5.以前甲和乙住同样大小的茅草屋,当有一天甲发现乙盖起了一座大房子,他就会很愤怒,这种愤怒源自于()
A、心理不平衡
B、心理落差
C、心理失调。

最新版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考核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

最新版精选社会心理学期末考核复习题库388题(含参考答案)

2020年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测试复习388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个实验将人分成三组,一组是自己单独学习、第二组是和具有亲密关系的人一起学习、第三组是和两个被蒙住眼睛的人一起学习,结果发现第()组学习效率最高A、一B、二C、三D、不知道答案:B2.信号检测理论认为一个人他能够准确的认识事物,能够辨别事物,除了要他的辨别力好之外,他要有很好的能力知识水准,还应该考虑到他的()A、价值观念B、行为方式C、个性特点D、反应倾向答案:D3.按照中国特色的说法,一个好的法官在德的方面应该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有公正心()A、有法律素养B、有同情心C、公平公正D、爱岗敬业答案:C4.男性与女性个人圈相比较()A、女的大B、一样大C、男的大D、无比较性答案:C5.两夫妻在一起,男的打呼噜,女的开始根本睡不着觉,后来没有呼噜声她反而睡不着。

说明她()了噪音A、习惯B、听力不好C、屏蔽D、适应答案:D6.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个方面。

A、二B、三C、四D、五答案:D7.女性攻击的三种方式有饶舌、建立同盟和()A、冷暴力B、排斥C、心理虐待D、肢体冲突答案:B8.攻击行为的预防可以通过惩罚、认知干预、()、社会公平、社会技能熟练等方式来进行A、宣泄B、教育C、感化D、正面榜样答案:A9.艾森伯格将利他性助人行为分为调节性行为、()、帮助性行为和完全利他性行为A、分享性行为B、习俗性行为C、包容性行为D、公正性行为答案:A10.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提供帮助A、是否有能力帮助B、是否需要帮助C、是否承担责任D、是否真实答案:C11.()和达力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旁观者有的时候有抑制的状况。

A、津巴多B、弗瑞德曼C、法维斯D、拉塔答案:D12.影响我们倾向于帮助谁的因素有性别因素、相似性、相貌因素和()A、人格因素B、环境因素C、熟悉程度D、关系远近答案:D13.顺从从众和服从这三种行为是受到()的影响产生的。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心理学(教)(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分)最早进行社会促进的实验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家是()。

A. 罗斯B. 迪希特C. 墨菲D. 奥尔波特参考答案:D2.(2分)海德的P-O-X模式中的“O”是指()。

A. 环境B. 具体的事件C. 相关的他人D. 自己的态度或观点参考答案:C3.(2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俗语说明()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A. 相貌B. 交换C. 交往D. 相似性参考答案:D4.(2分)美国心理学家()是比较早的认为情绪属于一种生理反应的心理学。

A. 奥尔波特B. 费斯廷格C. 詹姆斯D. 杜威参考答案:C5.(2分)人们心目中向往的群体,该群体的规范往往成为约束他们行为的标准,社会心理学中讲这样的群体称之为()。

A. 小群体B. 正式群体C. 参照群体D. 内群体参考答案:C6.(2分)萨赫特的情绪二因论中的两个因素是指生理的因素和()。

A. 认知B. 情感C. 动机D. 意志参考答案:A7.(2分)最先提出认知平衡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 奥斯古德B. 奥尔波特C. 霍夫兰D. 海德参考答案:D8.(2分)比较早进行卡车运输实验以检验人际之间更倾向合作还是竞争的心理学家是()。

A. 弗里德曼B. 查荣克C. 墨菲D. 奥尔波特参考答案:A9.(2分)下列心理学家中()对奥尔波特过分强调个体心理的研究做了一些纠正,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出生活空间、场等概念。

A. 谢里夫B. 海德C. 勒温D. 弗里德曼参考答案:C10.(2分)下列心理学家中是()提出认知不协调理论的?A. 海德B. 奥尔波特C. 费斯廷格D. 霍夫兰参考答案:C11.(2分)自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开始进行系统的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开始由强调群体的层面转向侧重个人层面的研究。

A. 罗斯B. 迪希特C. 墨菲D. 奥尔波特参考答案:D12.(2分)我们通常讲的“熟人无所谓美丑”说明了()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2012.6.10一、考试情况介绍(一)考试方式: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允许考生携带一张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入场。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卷结构与试题类型:试题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40%、40%。

试题类型包括: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单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题(5道题,每题5分)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5.应用分析题或论述题(1道题,20分)二、复习范围以教材《社会学心理学教程》(乐国安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10年版)为依据,以电大在线课程端发布的形考作业题、期末复习指导(视频)、期末辅导(文本)为范围进行复习。

三、各章要点及重点习题第一章绪论1.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2.由于研究使用的场合的不同,实验法分为()实验法和()实验法两种形式。

3.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和()之间的关系。

4.观察法有多种形式,可分为()与()。

5.调查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简述调查法的种类及其优缺点。

(见教材)P9-10答:第二章社会化1.以内容为划分依据,社会化主要包括(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

P27-302.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3.根据角色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的不同,可将角色分为()角色和()角色。

4.再社会化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一是(),二是()。

3.城市移民群体为适应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急剧变迁而主动进行的社会化过程属于(C)。

A.初级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C.再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1.下列角色中属于规定性角色的是()。

A.父亲 B.朋友 C.外交官 D.妻子2.下列角色中属于开放性角色的是()。

A.警察 B.朋友 C.外交官 D.法官3.儿童期社会化被学者们称为()。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4.青少年期的社会化被称为()。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5.监狱中对罪犯的全面改造是属于()。

A.初级社会化 B.基本社会化 C.预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6.下列有关文化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文化具有普遍性 B.文化具有共享性 C.文化具有遗传性 D.文化具有整合性4.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5.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3.规定性角色答:第三章自我1.自我意识发生或形成的主要标志有(物-我分化)、(人-我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

2.自我概念的内容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 C )。

A.理想自我B.实际自我C.心理自我D.应该自我3.自我美化: 个体以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解释有关自己的信息,以建立与提升自尊。

4.什么是自尊?影响自尊的因素有哪些?(见教材)P61-63第四章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2.凯利的三度归因理论把行为的原因分为三种,即(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和(行动产生的环境)。

2.根据希金斯(Higgins,1987)的自我差距理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与()。

3.伍德(Wood,1989)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与()三种。

4.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自我、()自我和()自我。

5.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冲突和()冲突。

3.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别人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C)。

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宽大效应4.根据维纳(Weiner)的归因模型,下列属于稳定内因的是(C)。

A.运气B.任务难度C.能力D.努力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年轻貌美的异性会不由自主地赋予他(她)们各种好的品质,这种现象被称为( C )。

A.宽大效应B.首因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6.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C)。

A.选择性B.双向性C.整体性D.易出偏差性7.“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表明:认知者的( D )会影响社会认知。

A.经验B.需要C.价值观念D.情感状态1.社会认知: 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2.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3.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1.社会认知具有哪些特征?P74-752.简述对应推论理论的基本内容。

琼斯与戴维斯(Jones & Davis)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影响对应推论的因素有:(1)行为的社会合意度: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如当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如杀人),我们就可以从其行为推论出他/她是一个不道德(如残忍、无人性)的人。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如某人从事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而非在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那我们就会认为此人的行为与其内在的品质相对应。

3.什么是刻板印象?它的利与弊是什么?所谓的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使用刻板印象的好处就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

但刻板印象的使用也有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它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

第五章社会态度1.态度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构成。

2.凯尔曼指出,态度的改变要经历(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3.根据认知失调理论,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和(增加新的认知)。

4.在日常生活中,青年人容易接受其他青年人的劝说,这体现了劝说者的(B )对态度改变的影响。

A.权威性B.相似性C.吸引力D.可信赖性5.社会判断理论认为,当一种新观点处于个体的( D )时,最有可能引起个体态度的改变。

A.接受区B.潜意识区C.拒绝区D.不明朗区6.认知失调理论是由(D)提出的。

A.海德(Heder)B.凯尔曼(Kelman) C.谢里夫(Sherif ) D.费斯廷格(Festinger) 7.态度:个体对社会存在(某一特定的人、事、物)所持有的具有一定结构且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它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

8.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认知失调论是费斯廷格于1957年提出来的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所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的状态。

当在认知上产生失调状态时就会引起个体心理上的不愉快和不舒适的感觉体验,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从而驱使个体去减轻或消除失调状态,使认知互相协调一致。

通常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有:(1)改变认知(2)改变行为(3)增加新认知第六章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具有个体性、(直接性)和(情感性)三个特点。

2.人际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似)和(互补)。

4.斯腾伯格认为:爱情体验具有(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

5.爱情三角理论由( C )提出的。

A.伯克威茨(Berkwitz) B.李(Lee) C.斯腾伯格(Sternberg)D.鲁宾(Rubin) 6.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第七章利他行为1.利他行为: 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2.应用分析题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18岁青年刘某为抓小偷被歹徒刺穿心肺,血流不止,在他身边有几十个围观的群众,却无一人帮忙。

直到五六分钟后,才出现一好心男子,将刘某抱入诊所。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这种“众人围观见死不救”的现象。

答题要点:1、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1)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2)对模糊情境的解释: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

如,不知歹徒和刘某是什么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

3)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

第八章攻击行为1.攻击行为:违背了社会主流规范,有目的、有意图地伤害或试图伤害他人心理或身体状况及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

2.解释攻击行为为什么会产生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挫折-攻击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3.应用分析题试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释如下案例产生的原因。

一名15岁的美国中学生震惊了校园。

他本是大家眼中的受气包,今天却拿着左轮手枪从厕所走出来,一路走,一路打,还面带笑容。

迄今已有2人死亡,13人受伤。

自称和少年枪手最要好的男生说:“他平常喜欢看暴力电影。

”他曾听这孩子讲要枪杀人的事,但认为那是“说着玩儿的”,并未报告校方。

枪手的另一位朋友说那孩子平时不爱发脾气,甚至不会打死一只苍蝇,总是压抑自己,“我真搞不懂为什么这次他会这样”。

总统布什获悉深表哀痛。

答题思路:此中学生的行为属有意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

相关的理论解释有:(1)挫折-攻击理论--——“他本是大家眼中的受气包”。

该中学生由于受到挫折引发了攻击行为。

(2)社会学习理论——“他平常喜欢看暴力电影。

” 该中学生通过观看、模仿电影中的暴力场面,学会了攻击行为。

(3)本能论——“那孩子平时不爱发脾气,甚至不会打死一只苍蝇,总是压抑自己”。

该中学生被压抑的本能通过攻击行为得到了释放。

第九章社会影响1.暗示可以分为(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和自我暗示四种类型。

2.“三个和尚没水吃”属于一种(C )现象。

A.社会抑制B.社会促进C.社会惰化D.从众3.著名的阿希三垂线实验证明了(C )现象的存在。

A.模仿B.暗示C.从众D.服从4.个体受到外界压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叫做(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