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能量复习提纲
浙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能量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能量一、电和磁1.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
2.1820年,丹麦科学家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把开关。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二、电磁铁1.像这样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有极。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和有关,当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当改变时,它的磁极也会改变。
3.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点:。
电磁铁与磁铁的不同点:(1)磁铁是磁性的石头,电磁铁是组成。
(2)电磁铁只有才有磁性。
(3)磁铁的南北极不会改变,而电磁铁的南北极可以改变。
三、电磁铁的磁力1.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改变的,磁力的大小与、、铁芯的大小等有关。
注意:此实验中线圈圈数差别大,实验现象更明显。
多做几次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五、神奇的小电动机1.换向器的作用是,小电动机在转动的过程中,电刷依次接触换向器的三个金属环,通过转子线圈的电流方向就会自动改变。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
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换向器,后盖上有。
3.电动机是的机器。
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
六、电能和能量1.能量有等不同的形式。
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
2.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3.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七、电能从哪里来1.各种各样的电池:干电池(普通电池和钮扣电池)——转化成;太阳能电池——太阳能转化成,不能储存电能,只能即时使用;蓄电池——放电时把变成电能,充电时把电能转化成。
(用的形式把电能储存起来)2.当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就应该叫发电机。
3八、能量和太阳1.煤是由变成的。
古代植物死后,经过沉积作用,被泥沙覆盖,与空气隔绝,又经过地壳的变动,被埋到很深的地下,长期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慢慢变成了煤。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复习提纲

第 1 页共4 页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识提要一.能量的相互转化1.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的物体间相互转移。
2.能量转化是一个普遍现象,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形式的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相互转化。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功、功率1.功: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没有距离、有距离没有力(物体因惯性而运动)、力跟距离的方向垂直。
3)功的计算公式:W=FS=Pt4)国际制单位:焦耳,简称为焦(J)5)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所以,可以用功来量度能量转化的多少,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J)。
2.功率:1)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计算公式:P=W/t=FV(注意V跟F要对应,方向要相同)4)单位:瓦特,简称为瓦(W)5)功率是机器主要技术指标之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功率合适的机器,功率选择不当,会造成机器的浪费或毁坏机器。
三.简单机械1.杠杆:1)概念:一根硬棒能够在力的作用下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这样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其中,力臂是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是垂线段的长。
3)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有:F1L1=F2L24)杠杆的分类:a)省力杠杆:条件:L动>L阻,特点:省力,但要费距离。
b)费力杠杆:条件:L动<L阻,特点:费力,但能省距离。
c)等臂杠杆:条件:L动=L阻,特点:不省力,不省距离。
注意:使用杠杆不能省功。
使用杠杆时要想最省力,应尽量增大动力臂,减小阻力臂,即使动力臂跟阻力臂的比值增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一、物理基础1.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密度的计算2. 科学计数法与误差•科学计数法的表示与运算•误差的类型与计算•有效数字的确定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位移的定义与计算•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与位移-时间图2.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将自由落体运动分解为水平与竖直方向•物体的竖直抛体运动•求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问题3. 曲线运动•物体在曲线路径上的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求解曲线运动的相关问题三、力及其作用1. 力的概念与计算•力的定义与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物体受力平衡与不平衡的条件2. 弹力与重力•弹力的定义与性质•重力的定义与计算•物体受弹力与重力的平衡3. 摩擦力与空气阻力•摩擦力的定义与分类•摩擦力的计算•空气阻力的定义与计算•摩擦力与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 浮力与压力•浮力的定义与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物体在气体中的浮力•压力的定义与计算•压强与液压传动原理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力的三角形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力的合成实例分析2. 力的分解•分解力的概念•分解力的求解步骤•力的分解实例分析五、机械能与机械功1. 动能•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定理的应用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定义与计算•重力势能转化定律•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3. 功与功率•功的定义与计算•功与机械能的关系•功率的定义与计算•功率与能量转化的关系六、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1. 杠杆和力矩•杠杆的定义与分类•力矩的定义与计算•杠杆平衡条件与原理2. 滑轮和滑轮组•滑轮的定义与分类•滑轮组的概念与特点•滑轮组的减力效果与计算3. 斜面与斜面组•斜面的定义与分类•斜面组的定义与特点•斜面组的减力效果与计算4.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与意义以上提纲是八年级上册物理的复习内容,主要涵盖了物理基础知识、运动的描述、力及其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机械能与机械功、简单机械与机械效率等内容。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1.运动和力学1.运动的概念和分类2.质点的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动力学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5.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6.加速直线运动和斜抛运动2.力和压强1.力的概念和性质2.力的合成和分解3.弹力和重力4.弹簧弹力、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因数5.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6.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3.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3.功和能量的转化4.功率和效率5.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弹簧势能4.热学1.温度、热量和热能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3.物体的热膨胀和热收缩4.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5.比热容和相变6.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5.光学1.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2.光的反射:光线、反射定律和像的性质3.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和像的性质4.凸透镜和凹透镜:像的性质和像的构成方法5.光的色散和彩色世界6.电学1.电荷、电流和电压2.电阻和电阻定律3.并联和串联电路:电阻的计算和电流的分配4.电功和电功率5.静电场和电场力线6.电池、导体和绝缘体7.磁学1.磁场和磁力线2.磁铁的磁性和磁场的形成3.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铁4.洛伦兹力和电磁感应现象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6.变压器和感应电流8.声学1.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2.声源和声音的强度3.声音的反射和声音的吸收4.声音的频率和音高5.声速和声时9.电磁波1.电磁波的概念和分类2.电磁波的传播和电磁波谱3.光的电磁波特性:波长、频率和光的颜色4.光的干涉和衍射5.电磁波的反射和折射以上是初中物理复习的完整提纲,对于每个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展开,掌握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通过练习题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复习工作!。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1.力和运动1.1力的定义和单位1.2牛顿三定律1.3力的合成与分解1.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5力的合成图法和分解图法2.力和加速度2.1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公式2.2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3重力和重力公式2.4垂直抛物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加速度2.5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的区别3.力和平衡3.1伽利略的重力实验3.2静力的判定条件3.3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3.4平衡力的合成图法3.5静止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4.力和功4.1功的定义和单位4.2动能和动能的定义4.3功与能量之间的关系4.4功和功率的计算4.5功和热的关系5.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5.1平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2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公式5.3垂直分解速度和加速度5.4平抛运动的轨迹和最大高度5.5斜抛运动的平均速度和最大射程6.声音和光线的传播6.1声音的传播特点和速度6.2声源、声音的强度和音量6.3声音的消声和回声6.4光的传播特点和速度6.5光源、光的强度和亮度7.光的反射和折射7.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7.2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特点7.3光的全反射和折射率7.4镜子的成像和焦距7.5透镜的成像和焦距8.电和磁8.1电流和电流强度8.2电阻和电阻率8.3阻值和串并联电路的计算8.4连续电路和开关电路8.5磁铁和电磁铁的特点9.静电和电压9.1静电荷和静电力9.2静电场和电势差9.3静电场和电势的关系9.4电容和电容器的特点9.5电容的计算和充放电过程10.共振和波动10.1共振的充分条件和特点10.2波的传播和波长10.3波的反射和波的折射10.4波谱和波的干涉10.5声音的频率和音高11.压强和浮力11.1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1.2气压和气压计11.3浮力的发现和浮力的定律11.4浮力的大小和浮力的应用11.5浮力的原理和浮力的公式12.功和能量12.1动能和势能12.2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原理12.3动能定理和功率12.4功与能量的换算和利用12.5能量转换和能量的消耗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的总结复习提纲,涵盖了物理学中的力和运动、力和加速度、力和平衡、力和功、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电和磁、静电和电压、共振和波动、压强和浮力、功和能量等方面的知识点。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

初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2.力的分类和单位3.受力分析和力的合成4.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5.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大小和运动的关系6.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原理7.摩擦力和其特点8.弹力和胡克定律9.重力和万有引力10.平衡和不平衡力二、运动和速度1.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参照系2.位移、路径和位移与距离的关系3.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加速度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5.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之间的关系6.自由落体运动和重力作用7.斜抛运动和斜抛的特点8.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和分析9.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10.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比较和联系三、力与压强1.压力的概念和计算2.压强的概念和计算3.浮力和浮力的大小和方向4.大气压强和水压力5.水压力的应用6.飞机飞行和水下潜水的原理四、能量和功1.能量的概念和分类2.功的概念和计算3.功率的概念和计算4.动能和势能5.机械能守恒定律和机械能的转化6.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7.能源与能量的关系8.能源的分类和利用9.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五、电和电路1.电荷和电荷的性质2.电流和电流的计算3.电路和电路中的元件4.电压和电压的计算5.电阻和电阻的计算6.电阻和导体的关系7.先导体和半导体的特点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9.电阻的等效和电流的分配10.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六、磁和电磁1.磁铁和磁场2.磁场的表示和磁感线3.磁场的性质和磁场的产生4.磁力线和磁力线的特点5.动生电和感应电6.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7.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8.电磁感应和电流方向的关系9.核能和核反应的原理10.核能的利用和核能的安全七、光和光学1.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2.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3.光的色散和光的组成4.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波长5.镜子和镜子的成像6.透镜和透镜的成像7.目标、眼睛和眼镜的调节8.可见光和光的传播路径9.光的自然界应用和光的人工开发10.光的消光和光的传播方式以上是初二物理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考试复习提纲

高中物理考试复习提纲1. 动力学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简单机械系统和弹簧振子2. 能量与功
•功、能量与功率的概念
•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弹性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3. 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反射•镜面反射和折射原理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4. 电学
•静电场与电荷分布
•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计算
•平行板电容器及其容量计算
•安培环路定理和欧姆定律
5. 磁学
•磁感应强度与磁场线分布
•洛伦茨力及其应用
•右手螺旋法解决电流在磁场中受力问题•电磁感应与发电机原理
6. 热学
•热量和温度的概念
•能量守恒定律
•热平衡与热传导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7.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辐射现象及其对物质的影响
•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
•半衰期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8. 波动
•机械波与电磁波的特点区别
•受迫振动与共振现象
•光的干涉和衍射规律
•声音与乐器的共鸣
以上是高中物理考试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动力学、能量与功、光学、电学、磁学、热学、原子物理以及波动等重要知识点。
通过系统地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物理考试,并取得良好成绩。
高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知识点超全

高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知识点超全力学:1.力和动力学:-力的定义和性质-牛顿三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质点的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平衡和力的平衡条件-虚拟功和功率2.运动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直线运动的匀速和变速运动-抛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圆周运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力的作用下的运动3.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分解和合成的原理和方法-平面内的合力和分力-斜面上的力的分解-物体的平衡和力矩4.力学定律与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弹力和摩擦力-弹簧振子和简谐振动-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变化规律-势能、功和能量守恒定律热学:1.温度和热量:-温度的定义和测量-热平衡和热力学平衡状态-热量的传递和测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2.热力学定律和热力学过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温、绝热和等容过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定律-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的改变-單純物质的相变3.热动平衡和热机:-热机的基本原理和热效率-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热机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光学:1.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和光速的测量-光的反射和反射率-镜面反射和球面镜原理-成像方程和光学仪器2.光的折射和透镜:-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和全反射-薄透镜和球面透镜原理-成像方程和透镜组成像3.光的波动和光的干涉:-光的波动性和光的干涉-单缝干涉和多缝干涉-条纹间距和衍射极限-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电学:1.静电场与电势:-电荷的性质和库仑定律-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静电场的叠加和电场线-电势能和电势差-等势线和电势的计算2.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和电流强度-电阻、电压和电阻率-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定律-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分析-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3.磁场与电磁感应:-磁场的概念和磁感应强度-磁场的叠加和磁力线-安培定律和洛仑兹力-磁场对电荷运动的影响-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以上是高中物理总复习提纲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如下:
1. 物理的基本概念
1.1. 物理学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1.2. 物理量和单位
1.3. 物理量的测量
2. 运动的描述
2.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2.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计算
2.3.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象的关系
2.4. 等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3.1. 力的定义和计量
3.2. 质量、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3.3.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3.4. 牛顿第二定律和加速度的计算
3.5. 牛顿第三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4. 能量和功的概念
4.1. 功的定义和计算
4.2. 功与能量的关系
4.3.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
4.4. 机械能的守恒和转化
5. 压力和浮力
5.1. 压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2. 浮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5.3. 压力与浮力的应用:气压、液压和浮力原理
6. 静电和电流
6.1. 电荷的产生和性质
6.2. 带电物体的相互作用
6.3. 静电场和电场力线
6.4. 电流的定义、计算和测量
7. 电阻和电路
7.1.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
7.2. 欧姆定律和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7.3. 电路的搭建和分析
7.4. 电功率、电能和电表的使用
8. 光的传播和反射
8.1. 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特性
8.2. 反射定律和反射光的特点
8.3.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实际应用
希望这个提纲能够为你的物理复习提供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提纲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种类2.牛顿第一、二、三定律3.示例题: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4.弹簧弹力的计算5.重力和重力的计算6.示例题: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7.地球引力和行星运动8.示例题:计算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异二、机械能和能量转换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机械能守恒定律3.示例题: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4.功和功率的概念5.公式计算功和功率6.示例题:计算物体做功和功率7.能源和能量转换8.示例题:能量转换的计算三、声音和声波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音速3.示例题:计算声音的频率、波长和速度4.声音的传播的影响因素:温度、介质、距离5.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6.示范实验:声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7.声音与噪音的区别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环保减少噪音的方法四、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1.光的传播和光线的传播特点2.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示例题:计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角度4.光的分散:光的波长和折射率的关系5.粉丝实验:白光的分散现象和原理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7.构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8.实际生活中光的利用和应用五、电学基础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2.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3.示例题:计算电流、电压、电阻4.明线和暗线的区别和应用5.示范实验: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实验6.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7.示范实验: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实验8.电功和功率的计算六、磁学基础1.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线的方向2.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洛伦兹力3.绕线规则和右手螺旋定则4.示例题: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5.电流感应磁场:电磁铁6.示范实验:电流感应磁场的实验7.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和使用七、物理实验1.温度的测量实验2.弹簧的拉伸实验3.木块的平衡实验4.镜子的反射实验5.电压和电流的实验6.物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7.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8.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以上为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可适当加入实例和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和实际操作练习。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复习提纲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大学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一、质点运动学
1、
位置矢量
r
xi
yj
zk
运动方程:
r (t) x(t)i y(t) j z(t)k
x x(t)
分量式:
y y(t) z z(t) (消去t得轨道方程)
2、位移 r r2 r1
(x2 x1)i ( y2 y1) j (z2 z1 )k
m1v0l
(1 3
m2l
2
m1l
2
)
l m2
v0
摆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m1
1 2
(1 3
m2l 2
m1l 2 ) 2
m1gl(1
cos )
m2 g
l 2
(1 cos )
复习
第 4 章 流体力学
一、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
(1)连续性方程: S1V1 S2V2
(2)伯努利方程:
p1
1 2
v12
gh1
p2
五、电势差
Ua
dq
4 π 0r
(电势叠加法)
b
Uab Ua Ub
E dl
a
六、电势力做的功 Aab q(Ua Ub ) q Uab
复习
第 9 章 恒定磁场
一、磁感应强度:
1、毕奥-萨伐尔定律:dB
0
Id
l
r
4r 3
(1) 一段载流直导线的磁场
B
0 I(c
4πa
os1
cos2)
复习
五、熵增加原理:
S 0
孤立系统中的可逆过程,其熵不变;孤立系统中的 不可逆过程,其熵要增加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3)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力的计算和力的合成1. 力的概念•描述力的定义•力的单位:牛顿(N)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弹簧弹性力计算公式:F = k * x•重力计算公式:F = m * g3. 力的合成•最大合力和最小合力简介•多个力的合成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压强的概念:压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 / A•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2. 浮力•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被浮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体积成比例三、机械运动1. 直线运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v = Δx / Δt,a = Δv / Δt 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半径、角速度的关系•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计算3. 动量•动量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状态•动量的计算公式:p = m * v•动量守恒定律:系统内合外力为零时,动量守恒四、力和机械功1. 功的概念•功的定义:力在运动物体上做的功•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功的单位:焦耳(J)2. 功率•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能力•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功率的单位:瓦特(W)3.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η = (有用功 / 输入功) * 100%五、摩擦力和斜面1. 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2. 斜面•斜面的概念:倾斜的平面•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分解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的定义和组成元素•杠杆的作用和原理•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和三类杠杆2. 轮轴•轮轴的定义和组成元素•轮轴的作用和原理•轮轴的应用:滑轮组、齿轮等3. 力的传递和转换•力的传递:通过轮轴传递力的原理•力的转换:通过简单机械将力转换为有用功的原理七、能量和能源1. 能量的概念•能量的定义:物体做功的能力•能量的单位:焦耳(J)2. 势能和动能•势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p = m * g * h•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Ek = 1/2 * m * v^2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转换示例: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动能转化为势能•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总量不变八、电路基础1. 电流•电流的概念: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电流的计算公式:I = Q / t•电流的单位:安培(A)2. 电阻•电阻的概念: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电阻的计算公式:R = V / I•电阻的单位:欧姆(Ω)3. 电压•电压的概念:电势差,驱使电流流动的动力源•电压的计算公式:V = W / Q•电压的单位:伏特(V)九、串联与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的概念:电流依次通过多个电器件•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串联电阻的计算公式:R = R1 + R2 +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概念:电流分流通过多条路径•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1/R = 1/R1 + 1/R2 + …3. 电路中的功率•电路中功率的计算公式:P = V * I•功率与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十、静电学1. 静电现象•静电现象的概念:电荷的积聚和移动•静电带电体和静电非带电体的概念2. 感应和导体的性质•感应现象:带电物体靠近导体时的电荷分布变化•导体的特性:导体内部电荷分布均匀3. 防静电和静电的应用•防静电方法:接地、加装避雷器等•静电的应用:静电粉末喷涂、静电贴画等以上提纲涵盖了八年级上册物理的重点内容,适用于进行复习及备考使用。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

备考2024——中考物理总复习提纲一、运动的描述1.位移、速度与加速度2.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3.速度与时间图像的描绘与计算4.非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与计算5.平抛运动的描述与计算二、力与压强1.力的概念与测量2.力的合成与分解3.牛顿第一定律4.牛顿第二定律5.牛顿第三定律6.力的大小与方向7.压强的概念与计算8.杠杆原理三、浮力与密度1.浮力的概念与计算2.物体浮力平衡条件3.密度的概念与计算四、机械能与机械功1.功的概念与计算2.功率的概念与计算3.机械能与能量转化4.机械能守恒定律5.能量利用及能量转化率五、热能与温度1.热能的产生与传播2.温度的概念与计量3.物质内能与温度4.第一物态定律5.温度计的使用6.定压过程、定容过程与定量过程六、力学功与弹簧弹力1.力的功与功率2.弹簧弹力的描述与计算3.弹簧弹力的伸长与应力七、电路与电能1.电流的概念与测量2.电池的连接与电路图3.串、并联电路的计算4.电功与电能5.电阻的概念与计算6.灯泡的连接及功率八、声音与光学1.声音的传播与强度2.声音的反射与回声3.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4.光的折射与光密度5.光的成像与凸透镜九、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的实验和规律2.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3.电磁感应与电流方向4.电磁感应与电能转换十、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分子与原子结构2.元素与化合物3.单质与混合物4.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5.酸、碱及盐的性质以上是中考物理总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湘教版(2023)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湘教版(2023)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及其间的转化关系-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矢量运算- 一般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解- 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在微观上的状态和分子运动- 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及其热学性质- 物质的相变及其能量变化- 物态变化的图示法及其应用第三章力和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 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弹力和弹性势能第四章能量和能量转化- 功、功率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动能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弹性势能和引力势能的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机械能损失和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分析第五章力学简单应用-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谐振和质点做垂直振动的简单介绍-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气垫船和物体浮力的应用第六章热学基本概念- 温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 热量的物理意义及其传递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热机效率的计算及其应用第七章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广应用- 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分子平均动能-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差异-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扩散第八章电学基础- 充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的守恒和电流的概念- 欧姆定律的表述和计算- 硬质导体中的电场- 对于电流测量使用的电器和电路基础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 磁力线和磁场线- 磁铁的基本特征- 磁场的基本量及其测量方法- 奥斯特规律及其应用- 洛伦兹力和它的应用第十章电磁感应- 安培定理及其在计算磁场的弧段上的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生电动势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场论解释- 洛伦兹力的场论解释第十一章交流电- 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并互相协作应用- 电感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交流电和RMAS- 交流电路元件戏额办理方法- 正弦连续周期所表明的物理现象第十二章成像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凸透镜成像和透镜组成像的性质分析- 对于装置的规律映射设计- 种类的光学仪器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 光的色散和衍射现象第十三章原子核- 原子谱线和布里渊原理- 质子和中子的结合能和引力势能- 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放射现象和放射性半衰期- 核强素测量和测量的应用第十四章半导体物理基础- 半导体材料及其晶体结构- 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其导电的规律- 半导体材料的掺杂和 pn 结的形成-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半导体器件的增益和应用。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一、力、能与功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的定义和单位•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2. 力的作用特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三定律3. 力的效果: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力的平衡条件•物体的静力学•物体的动力学4. 移动物体的力•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5. 功和能的概念•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功率的概念和计算二、压强和浮力1. 压强的概念与计算•压强的定义•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的单位2. 大气压力和气压计•大气压力的概念和特点•气压计的原理和使用3. 浮力的概念和测量•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公式•浮力的特点和应用4. 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在液体中的条件•物体沉在液体中的条件5. 浮力的应用:气球、潜水和鱼类•气球的原理和应用•潜水的原理和应用•鱼类的浮力调节机制三、机械能与能量转化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和势能的单位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3. 能量的转化与耗散•能量的转化类型:动能转化和势能转化•能量的耗散和损失•能量守恒定律适用范围的讨论4. 机械功与功率•机械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机械功的单位•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单位和意义5. 能源与能量转化•不同能源的分类和特征•能源的利用与保护•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四、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的速度2. 光的反射和漫反射•光的反射规律(斯涅尔定律)•光的反射图像•光的漫反射特点3. 镜面反射和成像•镜面反射和像的特点•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规律•摆放图像与物体关系的讨论4. 光的折射和折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折射定律的表达和规律5. 光的色散和光的衍射•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光的色散谱和应用•光的衍射现象和应用以上内容为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提纲,共包括力、能与功、压强和浮力、机械能与能量转化以及光的传播和反射等四个部分。
九年级物理《机械能》复习提纲

《机械能》复习提纲一、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二、功的原理: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Gh)3、应用:斜面①理想斜面:斜面光滑②理想斜面遵从功的原理;③理想斜面公式:FL=Gh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h:斜面高度。
如果斜面与物体间的摩擦为f ,则:FL=fL+Gh;这样F做功就大于直接对物体做功Gh 。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 Gh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公式:W额= 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 L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公式:W总=W有用+W额=FS= W有用/η斜面:W总= fL+Gh=FL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

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实用10篇)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1篇机械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内能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是:×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103焦耳。
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热机和热值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基础知识分析第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1.雪崩时的能量转化: 势能转化为动能2.人造卫星: 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青蛙跃起扑食的过程: 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和势能4.胶片感光成像: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5.特技跳伞: 势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6.森林火灾: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7.植物生长: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8.水电站(工作时):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第二节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公式:W=Fs=Pt 功的单位:焦3.功率(1)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3)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Fv(4)功率的单位:瓦常用单位还有:千瓦、兆瓦(5)1千瓦=1000瓦 1兆瓦=106瓦第三节认识简单机械一、杠杆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使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平衡:指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4、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二、杠杆的分类(1)L1>L2时,叫省力杠杆,其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如开瓶盖的起子、铡刀、老虎钳、道钉撬等。
(2)L1<L2时,叫费力杠杆,其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钓鱼杆、筷子、镊子、缝纫机脚踏板等。
(3)L1=L2时,叫等臂杠杆,其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如天平、定滑轮等。
三、滑轮(1)定滑轮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F=G/2。
(3)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F=1/nG,拉力所通过的距离为物体上升距离的几倍。
三、机械效率(1)有用功:我们把必须要做的这部分功。
(2)额外功或无用功: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那部分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4)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有用/W总=Gh/FL×100﹪(5)W总=W有用+W额外 W有用<W总η<13.研究杠杆的平衡(1)把杠杆的中央支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便于直接在杠杆上测出力臂大小)。
(2)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在杠杆上左右移动钩码悬挂的位置,直到杠杆再次达到水平位置,处于平衡状态。
(3)用直尺量出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的大小。
(4)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4.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光滑斜面:FL=Gh W额外=0 η=100﹪(2)有摩擦的斜面:W总=FL W有用=Gh W额外=FL η=Gh/FL(3)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倾角有关。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1)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
(2)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质量相同时,高度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高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3)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其弹性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时,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高度不断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时,高度降低,速度增大。
(2)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时,速度减小,弹性形变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弹性形变减小,速度增大。
4、机械能守恒(1)物体通常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2)当物体只受重力和弹性力时(不受阻力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即动能减小了多少,势能就增加多少;势能减小了多少,动能就增加多少。
第五节物体的内能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无规则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内能的单位: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热传递总是由高温物体指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做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增加;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减小。
6.热量的计算:Q=cm△t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c水=4.2×103焦/(千克〃℃)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7.燃烧的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热值的单位:焦/千克。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mq第六节电能的利用1.电功(1)概念: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3)电功的电位:焦、千瓦时(度)1度=1千瓦时=3.6×106焦。
(4)电功的计算公式: W=UIt=U2/Rt=I2Rt=Pt2.电功率(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
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单位:瓦,千瓦,1千瓦=1000瓦。
(3)电灯的亮度由实际功率的大小决定。
(4)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的功率。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输入功率:用电器消耗的总电功率。
(5)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T=UI=U2/R=I2R当电功率的单位:千瓦,t的单位:小时,则W的单位是:千瓦时(度)。
3.★★测定小灯泡的功率(1)实验原理: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原理是P=UI,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就可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
在额定电压下测出的电功率,就是额定功率。
(2)实验器材: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
(3)实验中注意事项: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始终要断开,滑动变阻器的猾片应放在最大阻值处。
第七节电热器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各种导体时,会使导体的温度升高,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通过导体发热的过程实质上是电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3.电热器(1)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加热设备。
(2)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发热体,发热体是由电阻率大、熔点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制成的。
4.焦耳定律:(1)文字叙述: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数学表达式:Q=I2Rt。
(3)电流产生热量的计算方法:①Q=I2Rt是焦耳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
任何导体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量都可以由此公式来计算。
②对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像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等。
电流产生的热量还可以由Q=U2/Rt,Q=UIt 推导公式来结算。
第八节核能的利用1.原子结构: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带正点)、中子(不带电)和核外电子(带负电)2.核能: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核能,也叫原子核能或原子能。
3.获得核能的两条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是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发生的是链氏反应。
(2)聚变:是使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聚变又叫热核反应。
4、原子弹及核潜艇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氢弹是根据裂变的原理制造的。
5、核电站:(1)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是通过可以控制的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2)核电站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会产生一些发射性物质,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第九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1.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无论是机械运动,还是生命运动,无论是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都遵循这个定律。
3.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有一定的方向性。
(1)“永动机”不可能成功是因为它违背了能的转化的守恒定律。
(2)自然界的事物的运动和变化都必须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但符合能量和守恒定律的事件却不一定能够发生。
第七章《电功率》复习提纲一、电功: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电流做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就消耗了多少电能。
电流做功的形式: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其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2Rt W1:W2:W3:…Wn=R1:R2:R3:…:Rn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2t/R W1:W2= R2:R1③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
计算在一定时间所做的总功常用公式W= W1+W2+…Wn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6、测量电功: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A、测量较大电功时用刻度盘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