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地形地貌气候经济等资料

合集下载

和政地理概况2

和政地理概况2

五.和政的资源
1、和政县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1)、农产品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蚕 豆、油菜、中药材等。 (2)、水能资源有发源于太子山的牙塘河、 大小南岔河、牛津河等五条河流,可开发电量 1.56万千瓦。 (3)、林产品资源主要有本地特色的林果--啤特果,俗称酸巴梨,牙面包,它富含氨基 酸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很有好处 。 (4)、森林覆盖率29 % ,植被覆盖率80% 以上, 被誉为“陇上绿色明珠”。
美丽的和政县城
三、和政的地形
1、和政处于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 2、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是秦岭山系西延形成的石 质高山区,北部为黄土高原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 区。以太子山为主的山脉形成南北向伸延的4条山 系和东西向伸延的2条山系,将全境分割成4个河 谷地带和2个沟谷地带。 3、整个地貌特征是:层峦迭嶂,河流交错,沟壑 纵横,水流湍急。南部太子山系最高峰海拔4368米, 北部最低处海拔1900米,县城附近的河谷开阔地 带海拔在2200米左右。 4、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 少的自然景观,境内河纵横,地势南高北低,山 多川少。
和政建设
旅游业的壮大,拉动了餐饮、住 宿、交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同 时,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初具规模, 以“和政羊”、“铲齿象”为代表的化石 纪念品,竹柳编、刺绣、水秀石盆景, 山珍野菜的开发,极大地丰富了旅游 产品,同时又为群众提供了广阔的就 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和政县还先后实施了迎宾路、滨河路、聚兴 广场、古动物化石博览园、县城改造等项目, 建成了泉城花园、兴和花园等住宅小区,正 在兴建的西关商住小区、鸿瑞佳苑住宅小 区、龙泉馨苑商住小区,,积极改善人居环 境,提升县城旅游品味。与此同时,和政县 还加大对各景区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 了柳梅滩、铁钩、南阳山森林公园等景区道 路和通信网络的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社 会融资,建成了铁钩度假山庄、南阳山度假 山庄、三岔沟度假山庄等旅游接待场所。松 鸣岩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 旅游要素齐全,交通便捷,吸引着成千上万 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贵州每个市和县详细介绍

贵州每个市和县详细介绍

贵州每个市和县详细介绍贵州每个市和县介绍贵州省与江南的秀丽玲珑,塞北的豪气冲天,青藏的舒展圣洁等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韵味。

贵州的山,层峦叠嶂,秀峰林立,各具风姿。

贵州的水蜿蜒于崇山峻岭,奔腾穿泻于深峡幽谷。

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

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

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

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奇迹”龙宫、别有洞天织金洞、湖光山色红枫湖、山水名胜舞阳河、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瑰丽多姿的“小七孔”,以及“贵州山水精华的浓缩”天河潭。

是很多人口中那个“避暑的地方”但作为一个贵州人你真正的的了解它吗?小编今天就进行了一次吐血整理为各位小可爱们好好介绍一下贵州的每一个市县让你无论在哪个角落只要看这条就能了解贵州的每一个地方有9州(市)贵阳市: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遵义市:遵义,简称“遵”,位于贵州省北部,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也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的茅台酒的故乡。

六盘水市:六盘水,古名牂牁,贵州省下辖市。

六盘水是国家西电东送的主要城市。

安顺市:安顺素有“中国瀑乡”、“屯堡文化之乡”、“蜡染之乡”、“西部之秀”的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毕节市:毕节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古彝文发源地,夜郎文化发源地,中国南方古人类文化发源地。

毕节风光景色旖旎,被誉为“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毕节气候清凉宜人,是避暑旅游城市观测点。

和县鸟江镇发展规划方案

和县鸟江镇发展规划方案

和县鸟江镇发展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和县鸟江镇是安徽省和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长江中游的南岸,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鸟江镇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区域和航运中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在经济发展方面,鸟江镇的潜力尚未完全发掘出来。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方案对于推动鸟江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目标本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民生福祉等方面,实现和县鸟江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经济目标:推动鸟江镇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以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产业目标:培育壮大农业、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鸟江特色产业。

3. 基础设施目标: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鸟江镇整体发展水平。

4. 生态目标:建设生态宜居的鸟江镇,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5. 社会目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三、发展策略为实现以上目标,制定以下发展策略:1. 产业结构调整1. 扶持优势农业:鸟江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将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培育品牌农产品。

2. 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文化创意产业,建立高效专业的服务体系,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

3. 提升旅游产业:鸟江镇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将加大旅游开发力度,打造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2. 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交通网络:修建道路、桥梁、码头等交通设施,提升交通运输效率,优化流通环境。

2. 建设水利工程:加强防洪排涝能力,提高农田灌溉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稳定。

3. 提供优质能源供应:开发清洁能源,推广能源节约技术,在能源供应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1. 推动生态修复:加强水环境治理,开展山体防护和植被恢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2. 加强污染治理:改善农业和工业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4. 社会民生改善1. 加强教育事业:优化学校布局,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育资源配置。

青阳县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

青阳县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

青阳县自然地理概况与地质环境背景(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1、自然地理概况我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北与铜陵市、南阳县接壤,东与泾县、黄山区交界,西与贵池区、南与石台县相邻,地跨北纬30°16′—30°47,东径117°36′—118°24′(不含九华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辖区)。

全县辖8个镇、3个乡,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人口266426人。

区内有平原、丘陵、低山等多种地貌类型。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1526.5毫米。

地表水系发育,均属长江水系。

境内有青通河、九华河、七星河、陵阳河等长江支流或次级支流。

青通河发源于青阳县南部陵阳镇山区,流域面积388km2,受季节影响大。

据青阳县水文站资料:平均水位12.6m,最高水位16.55m,最低水位11.90m,平均流量6.05m3/S,最大流量450m3/S,最小流量为3.0m3/s。

九华河发源于青阳县九华山管委会山区,流域面积较小,受季节影响大,流量2—440m3/s。

七星河发源于青阳县东部酉华乡,流域面积较小,受季节影响大。

流量3—450m3/s。

陵阳河发源于青阳县陵阳镇北部,流域面积较小,受季节影响大。

流量3—450m3/s。

矿产资源较丰富,已查明的矿产7类26种,主要矿种有方解石、白云石、石灰石、石英石、大理石、花岗石、粘土等,此外还有铁、金、铜等,为建设大规模的建材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阳是交通较发达。

G318国道、S103线省道以及十余条县道与G3(京福)高速公路构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为主干、县道为支干、乡道为支脉的高效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

我县地理位置优越,是通往世界名山黄山、佛教圣地九华山和太平湖风景区的重要门户。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十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2亿元,实现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

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摘要:安徽省和县沿江地区处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大别造山带的前陆盆地,晚燕山期岩体西段。

区内整体为厚大的第四系覆盖,可见多处地磁、电法异常。

本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区内重、磁、可控源和瞬变等异常的分析,对找矿前景进行探讨,希望为地质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磁;电法异常;找矿前景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ospecting prospects in the area along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Li nai gong(Esat-China Metallurgical Bureau of Geology&Exploration 815 Geological Team,Anhui Chaohu 238000,China)The area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e,the foreland basi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and the western section of the Late Yanshanian rock mass. The whole area is covered by a thick Quaternary system,and many geomagnetic and electrical anomalies are visible. On this ba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bnormalities such as heavy,magnetic,controllable sources and transients in the region,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and hop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Geologist.Key word:geomagnetic resistivity anomaly prospecting potential1.成矿背景分析和县沿江地区包括3个勘查区,自北而南分别是乌江、濮集、隐驾庄工区,三个勘查区地表多被第四系覆盖,地表为零星出露,仅在濮集查区的养猪场南部采坑及隐驾庄查区的新华村地方窑厂发现黄马青组上段紫红色砂岩。

和县历史

和县历史

和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古时这一段长江叫历水)而得名。

周朝属扬州,春秋、战国属楚。

秦赢政元年,置历阳县,在历史上最早的关于和县的最早文字记录就是在秦朝。

公元555年,北齐与南梁在历阳议和,故将历阳改称和州,以纪念“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

和县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隶属于安徽巢湖市,人口六七十万。

在中国最早的人类化石里,就有和县猿人,和县猿人、元谋人和蓝田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人类。

和县猿人的化石发现于和县北乡的陶店汪家山,那是我正在陶店上学,还去现场看过呢。

和县还有着一些优秀的人文景点和自然景观,最著名的人文景点是一文一武。

文是现在县城里的陋室,刘禹锡也曾为它写下那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武是西楚霸王项羽自刎的乌江,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失败了还被人尊为的英雄人,李清照《夏日绝句》诗: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尽思项羽,不肯下江东。

说的就是他。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当年自刎的地方造了一座霸王祠,后来被毁。

现在的霸王祠是在当年总书记胡耀邦的关心下重新修建的。

和县的人文景点还有李白笔下的天门山(今称为西梁山),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江边悬崖上还有王羲之手书的“振衣濯足”石刻。

和县境内还有三国时代孙权为母亲六十大寿修建的万寿塔,还有一座年代同样久远的昭明塔。

有宋朝文豪杜默亲手栽的半支梅,南梁昭明太子沐浴疗疾的香泉、明太祖登临点兵的镇淮楼等等。

和县的自然景观除了上面说的天门山,还有佛教圣地鸡笼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其实鸡笼山就是七十二福地之一,这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吧!离和县二十几公里的褒禅山(属含山县)北宋宰相王安石曾游此,写了一篇《游褒禅山记》,流传甚广。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县情简介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县情简介

江西省泰和县简介一、简介:泰和县是江西省吉安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南的吉泰盆地腹地,横跨赣江两岸。

“泰和”之名寓“地产嘉禾,和气所生”之意。

全县面积2666平方公里,中部是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东部与西部则是山地和丘陵地区。

2007年底,全县人口52.6万,99%为汉族。

当地通行的方言为泰和话,属赣语吉茶片。

乌鸡是泰和县最著名的特产。

二、历史:泰和县历史悠久,西汉豫章郡庐陵县县治即位于今泰和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白口城[2]。

在此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泰和县境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代则属九江郡。

从沿革上来说,泰和县最早的建制是东汉兴平元年(194年)孙策所置的西昌县。

当时分豫章郡置庐陵郡,同时置西昌县,郡县同治白口城[2]。

晋太康年间,庐陵郡迁治石阳县(今吉水县东北10公里)。

“泰和”之名则始于隋朝。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西昌、东昌、遂兴(今遂川、万安)、广兴(今莲花县)、永新等县,设安丰县。

次年(591年)安丰县以“地产嘉禾,和气所生”而更名泰和县。

唐初更名为太和县。

元代升为太和州。

明初废州,复为泰和县。

清代则沿袭明制。

民国28年(1939年),因日军侵占南昌,江西省政府及各其各部门南迁至泰和城西的上田(现属县城澄江镇),泰和县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临时省会,繁华一时,同时亦成为日机轰炸的重点[3]。

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再迁宁都县,直至8月日本投降才回迁南昌。

1949年7月28日,泰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三、地理:1、区位泰和县位于东经114度17分~115度20分,北纬26度27分~26度58分,居赣江中游,北倚吉安县和青原区,西连永新县、井冈山市和遂川县,南与万安县接壤,东南与赣州市所辖兴国县相邻。

南北最长处约57公里,东西最宽处约102公里,面积2666平方公里。

2、地形与地貌泰和县位于吉泰盆地腹地,基本地形为东西高、中间低。

东南部为雩山山脉余脉,西部属罗霄山脉余脉,山地占全县面积的15.9%;中部是海拔较低、地势平缓的赣江河谷平原,占全县面积的29.6%;河谷与东西两侧山地之间则是占全县面积达54.5%的丘陵。

马鞍山简要地理

马鞍山简要地理
由雨水渗入而产生,与江水及内河、湖亦有补给关系。蓄水层深度在地下2m左右的砂层中,水位升降随季节、雨量多少变化,升降幅度0.2-0.5m。
⑻六汾河
为马钢三厂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排江通道。市区地下水一般位于地面下0.5.2.0m,地下水位大部分随地势起伏而变化,由雨水渗入而产生,与江水及内河、湖亦有补给关系。蓄水层深度在地下2m左右的砂层中,水位升降随季节、雨量多少变化,升降幅度0.2.0.5m。
4、水文
马鞍山市地表水系发达,除长江外,还有采石河、襄城河、乙字河、慈湖河、雨山湖、雨山河,均属长江水系。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主要有长江、牛屯河、太阳河、姥下河等。
⑴长江
长江马鞍山段上起东西梁山,下至慈湖和尚港、石跋河口,主航道长约36公里,江面最宽处8.3km,最窄处只有880m。据南京站水温观测资料,最高水温32.2.C(1966.8.8,1967.8.12),最低水温2.2.C(1964.2.24),多年平均水温17.7.C。
2013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9.57亿元,同比增长15.1%,比上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主体行业贡献突出。在全市36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4个行业生产不同程度增长,行业增长面达94.4%;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8.47亿元,同比增长15.2%,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提升15.1个百分点。亿元以上企业生产增幅显著回升。全市1—10亿元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2%,比上年同期提升12.2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企业产值增幅由上年同期的下降1.6%转为增长7.3%,比上年同期提升8.9个百分点;10亿元以上企业生产的增长面为71.4%,比上年同期提升1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持续较快增长。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

江西省情

江西省情

江西省情粉笔公考·官方微信一、基本情况江西,中国省级行政区,简称“赣”(gàn),别称赣鄱大地,是江南“鱼米之乡”,古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之称。

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简称赣。

省花:杜鹃;省树:樟树。

(一)行政区划江西省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辖11个地级市、100个县(市、区),省会为南昌市。

2016年6月,江西赣江新区新晋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

(二)民族与方言全省共38个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壮族、满族、苗族、瑶族、蒙古族、侗族、朝鲜族、土家族、土族、俄罗斯族和基诺族等。

少数民族中畲族聚居;瑶族部分聚居;其他各少数民族均为散居性质。

江西省汉语方言主要有赣语、客家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吴语、徽语。

(三)人口2015年末,江西省常住人口为4565.63万人。

江西除居住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同胞以外,还有不少居住国外的侨胞、外籍华人,分布在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历史沿革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

商朝时期,江西已进入青铜器时代,与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致。

秦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

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

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所辖地域与今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

公元291年,设江州,治所南昌,后迁至浔阳郡(九江市),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

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

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

明朝时期,江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

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浅谈和县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

浅谈和县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

浅谈和县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划分及合理利用作者:李大爽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1期李大爽耕地质量评价是测土施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耕地质量分类,准确把握全县耕地生产潜力,因地制宜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耕地质量评价和分类,为该县的合理种植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耕地质量分类主要根据地形部分相互作用、有效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耕层质地、土壤容重、质地形态、土壤养分状况、土壤健康状况等综合特征揭示耕地质量,障碍因子、灌排能力、农田林网度、pH值等因素对该区的影响。

根据耕地质量等级国家标准(GB/T33469-2016),十个耕地质量等级中,将和县耕地共划分为六个耕地质量等级。

一、一级地1、面积、分布区域与特性面积16.9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7.768%,主要分布在和县姥桥镇、历阳镇、白桥镇、乌江镇等地。

该区土壤类型有砂泥田、灰砂泥田和黄底泥骨土田。

土壤质地为中土、重土和轻土。

成土母质为下蜀黄土、长江冲积层和河流冲积层。

地形为河流中下游平坦阶地,犁耕层较深,一般约20cm。

水肥条件优越,排灌通畅,无障碍。

表层质地适中,疏松,易栽培,有机质好,是一种优质的耕作土壤,具有保肥性好,易发芽,水、肥、气、热条件和谐。

2、改良与合理利用一级土地土壤养分均处于较高水平。

土壤容重平均为1.36g/cm3,较为适宜。

平均通气孔隙率为11.4%,略低。

改良的重点应以培肥为主,部分地块要重,增加深耕层,蔬菜大棚要注意土壤盐渍化的防治。

该区适宜于高产高效蔬菜,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重点扩大蔬菜的种植比重,大力发展大棚蔬菜,增加名优特新瓜菜品种,成为皖东最大的菜篮子基地。

二、二级地1、面积、分布区域与特性面积34.99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619%,主要分布在和县白桥镇、西埠镇、乌江镇、姥桥镇、历阳镇、香泉镇等地。

该等级耕地水利条件较好,农田灌溉保证率完全满足,基本无侵蚀。

其中以黄白土场、低势弱绿丝土场、泥质土场、砂底泥质土场、马干场等为主,土壤母质为泥质岩坡积、洪积、河流冲积层,土壤质地多为中土、重土、轻土等低垄田、下洗垄田,障碍物深度范围大于100cm,耕层厚度约18~20cm,水肥条件优越,管理方便,耕作性能好。

地籍管理常见问答题

地籍管理常见问答题

1、地籍和地籍管理的概念?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

(1.1.一)(P4)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建立地籍和研究土地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简言之,地籍管理是地籍工作体系的总称。

(1.2)(P9)2、地籍有哪些类别,如何划分?(1.1.三)(P5、6)一、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二、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分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三、按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四、按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划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3、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有什么区别?(1.1.三)(P6)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是地籍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初始地籍是基础,日常地籍是对初始地籍的补充、修正和更新。

如果只有初始地籍而没有日常地籍,地籍将逐步陈旧,变为历史资料,失去现势性、失去其使用价值。

相反,如果没有初始地籍,日常地籍就没有依据、基础,也就不存在日常地籍了。

4、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2.三)(P11)一、为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服务二、为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服务三、为社会提供地籍信息服务四、为土地管理服务5、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3.一)(P13)一、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二、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三、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四、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6、为什么地籍管理必须在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1.3.一)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地政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必须对地籍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定规范化的政策或技术要求的统一标准。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五篇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五篇

高一地理复习知识点归纳汇总五篇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1人口迁移:(1)必须改变定居地(2)改变定居地须持取一段较长时间(3)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2人口流动:短期离开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3分类(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划分: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2)按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来划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力/排斥力与拉力/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气候,土地,水源,地形,资源,植被,矿产等)1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2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二经济因素1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2经济布局3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三政治因素1战争2政策(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如接纳移民)四社会文化因素如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5我国当代人口迁移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口意愿性迁移较少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均以行政调动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发性人口迁移较多(城乡地区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6人口迁移的影响P167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P21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1婚俗中包含着许多影响出生率的内容,如初婚年龄的大小、混赢得俄稳定程度2宗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鼓励生育)3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一是从早婚早育(为了增加劳动力)到晚婚晚育二是从多子多育到少生优生三是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四是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过大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2)控制人口规模就是各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要转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5000吨丙烯酸叔丁酯、年产3000吨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年产10000吨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年产5000吨丙烯酸叔丁酯、年产3000吨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年产10000吨乙

前言
一、建设项目概况 安徽华普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与南京托普化工科技
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羧酸酯类产品的生产。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公司决定投资 1.2 亿元建设 2.4 万吨/年特种羧酸酯项目。
该项目产品为年产 5000 吨丙烯酸叔丁酯、年产 3000 吨甲基丙烯酸叔丁酯、年产 10000 吨乙酸叔丁酯、年产 3000 吨 3-乙氧基丙酸乙酯和年产 3000 吨甲基丙烯酸 缩水甘油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 评价法》等法规、文件的精神,安徽华普酯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开展环 境影响评价。我公司依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评价技术规定,在各级环保部门、 环评协作单位、项目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呈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2 工程概况……………………………………………………………………20 2.1 总体概况 2.2 工程建设内容 2.3 产品方案及质量指标 2.4 总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 2.5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2.6 拟建项目公用工程 2.7 贮运工程
3 工程分析……………………………………………………………………30 3.1 生产工艺 3.2 主要原辅料理化性质、毒理性质 3.3 污染源分析
按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和有关规定,分析工程排放的污染物能否达 到排放标准,对设计中的环保治理措施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合理、可靠、可 行的污染防治措施。
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要求,合理确定评价范围、监 测因子,并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预测模型,力 求使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科学、客观、明确。 1.2 编制依据 1.2.1 环保法律、法规
10.8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 10.9 总体评价结论

和县地形、地貌、气候、经济等资料

和县地形、地貌、气候、经济等资料

3.2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3.2.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长江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

3.2.2地形地貌项目所经区域为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路线起、终点两段区域为长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房舍,村镇相对密集。

沿江地区为平原圩区,圩田最低海拔5.8m。

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最高山地海拔315 m(如方山)。

3.2.3气候根据《省道S206和县乌江至沈巷段改建工程水土方案保持报告书》,本项目所处的和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适宜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5.8℃,≥10°积温5021°。

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13.2℃。

近30年平均降水量1067mm,最大年降水量1990mm(1991 年),10 年一遇最大24h 降水量为194.2mm,近30年平均无霜期259 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h,历年平均≥10℃积温为5200℃,最大冻土深度9cm(1967 年1 月6 日)。

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14m/s。

年平均蒸发量为1488mm,年内最大蒸发量在7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204mm,最小蒸发量1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352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3.2.4土壤植被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质地适中,PH 值一般在5.2~8.0 之间。

这些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体内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求供贮协调一致,适应性广,适耕期长,缓冲能力大。

和县经济发展现状

和县经济发展现状

挑战与瓶颈
产业结构单一
和县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农业和矿产为主,这使得 经济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技术人才缺乏
和县的技术人才相对缺乏,这使得经济发展缺乏创新动力和 技术支持。
06
和县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及策略
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传统产业
农业资源
和县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包括蔬菜、水果、畜牧、水产等,应通过提高产品 质量、扩大种植面积、加强品牌营销等手段,提升传统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效 益。
和县在改革开放后工业发展加速,开 始引进外来投资,建立工业园区,发 展新兴产业。
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持续增长
和县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GDP 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财政收入
逐年增加。
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和县近年来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农业、工业、服务业比例逐渐趋 于合理,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等开始崭露头角。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和培训,培养更多高 素质的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 智力支持。
深化合作交流
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
动经济协同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5
和县经济发展优势及挑战
资源优势
01
02
03
农业资源
和县拥有肥沃的土地、大 量的农业劳动力和丰富的 农产品,这为农业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基础。
工业资源
和县的工业基础较好,拥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工业 设施,这为工业发展提供 了有利条件。
旅游资源
和县拥有许多旅游景点和 特色文化,这为旅游业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 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县经济发展迎来新的 机遇。

不动产复习

不动产复习

第一章绪论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单元)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

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并取得有关地籍图、簿、册等资料,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价、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措施,亦称地籍工作。

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的权属管理。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地籍调查:(概念)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运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解决权属合法,四至清楚,面积准确这核心问题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

(宗地、地块、图斑)地籍调查内容:土地权属调查地籍调查地籍调查的分类:(一)按工作区域: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地籍调查(二)按工作时序:初始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三)按工作时间和任务:地籍总调查、日常地籍调查(简答)地籍分类:(1)按地籍工作的目的和演变过程可分为:①税收地籍:仅为税收服务的登记土地簿册②产权地籍:法律地籍,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度、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保护土地买卖双方权益而建立的土地清册;③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可分为:①初始地籍:某一时期,对一定级别(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全面调查,并形成相应的地籍图,册、簿②日常地籍(变更地籍):对土地属性变化的修正、补充和更新。

(3)按城乡土地的不同可分为:①城镇地籍:建城区及独立于城镇的工矿企业等用地②农村地籍:城镇郊区及农村用地(4)按地籍的行政管理层次可分为:①国家地籍:集体土地所有权单位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一级土地使用权单位的土地,以及农村宅基地和乡镇村企业建设用地等②基层地籍:集体土地使用者的土地和国有土地的二级使用者的土地(简答)地籍测量: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中国位置ppt课件

中国位置ppt课件

水能资源丰富
中国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 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
中国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主要有煤、 石油、天然气、铁、铝等。
森林资源丰富
中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 。
土地资源丰富
中国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适宜多种农 作物生长。
03
CATALOGUE
经度范围
中国领土最东端在黑龙江 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 的相交处,最西端在新疆 的帕米尔高原。
中国与邻国接壤情况
陆地邻国
中国陆地边界线约2.2万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 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
海上邻国
中国位置ppt课 件
目录
• 中国地理位置概述 • 中国地理特征 • 中国行政区划 • 中国地理文化 • 中国地理经济
01
CATALOGUE
中国地理位置概述
中国的地理位置
01
02
03
亚洲东部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 的国家。
纬度范围
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 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面 ,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 沙。
中国行政区划
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共设有23个省,包括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 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 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
自治区
中国共设有5个自治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八上地理40页黑体内容手写

八上地理40页黑体内容手写

八上地理40页黑体内容手写摘要:一、引言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三、中国的行政区划四、中国的地形地貌五、中国的自然资源六、中国的气候特点七、中国的经济发展八、中国的文化特色九、中国的外交政策十、结论正文:一、引言中国,全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地形地貌、自然资源、气候特点、经济发展、文化特色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其北部边界是俄罗斯、蒙古国,西部边界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南部边界是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东部边界是朝鲜。

中国的东海岸濒临东海和南海,东南沿海与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邻。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实行三级行政区划,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区、自治州、盟)和县(市、区、旗)。

目前,全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2 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平原、盆地、丘陵、沙漠、戈壁、海岸等多种类型。

其中,青藏高原是全球最高的高原地区,而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区。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珍稀动植物资源。

六、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包括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西北地区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的多样性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七、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经济实力逐年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和县资料

和县资料

和县资料1、地理概况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鸠江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

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42746人,总户数为166911户,下辖9个镇,85个村委会、30个社区居委会,县政府驻历阳镇(其中县城常住人口10万人,2011年拆分巢湖市后,马鞍山市将和县的姥桥镇和白桥镇确定为马鞍山长江大桥“桥西经济区”,实行人员、财政、物资三独立。

至此,和县下辖7个镇)。

总面积为1318.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平方公里)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

沿江平原圩区土地面积占全县57.7%,圩田最低海拔7.3米。

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耕地面积约占全县48%,最高山地海拔315米(如方山)。

2、经济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9.3亿元,比2006年翻两番,先后突破7个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1.95%;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年均增长17.1%;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7亿美元,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比2006年增加4180元;金融机构存款期末余额121亿元,是2006年的2.5倍。

先后被评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计划生意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五五”普法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

3、气候概况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

和县年平均气温15.8℃。

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28.1℃;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温度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
3.2.1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境内,长江下游西岸,地处东经118°04`~118°29`,北纬31°22`~32°03`,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大城市隔江相望、北与南京市浦口区一桥相隔、南临芜湖市区、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

3.2.2地形地貌
项目所经区域为沿江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路线起、终点两段区域为长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南部及沿江一带地势较为平坦,为长江冲积平原,沟河港汊纵横交错,水库、坑塘星罗棋布,房舍,村镇相对密集。

沿江地区为平原圩区,圩田最低海拔5.8m。

西北部多为波状起伏的丘陵、岗地,最高山地海拔315 m(如方山)。

3.2.3气候
根据《省道S206和县乌江至沈巷段改建工程水土方案保持报告书》,本项目所处的和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适宜农作物生长。

项目区年平均气温15.8℃,≥10°积温5021°。

极端最高气温40.0℃,极端最低气温-13.2℃。

近30年平均降水量1067mm,最大年降水量1990mm(1991 年),10 年一遇最大24h 降水量为
194.2mm,近30年平均无霜期259 天,全年日照时数2126h,历年平均≥10℃积温为5200℃,最大冻土深度9cm(1967 年1 月6 日)。

该区季风气候明显,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夏季以偏南风为主,春秋两季多偏东风,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14m/s。

年平均蒸发量为1488mm,年内最大蒸发量在7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204mm,最小蒸发量1 月份,平均月蒸发量352mm。

年平均相对湿度78%。

3.2.4土壤植被
本工程所在区域主要土壤类型为黄棕壤,质地适中,PH 值一般在5.2~8.0 之间。

这些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体内水、肥、气、热四大肥力要求供贮协调一致,适应性广,适耕期长,缓冲能力大。

土壤中等偏上,有机质含量中等偏上,保水、保肥能力强。

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原生地带性植被大多被次生林和人工林代替。

植被覆盖率30%左右,主要树种有苦槠、甜槠、栎类、枫香、黄莲、黄檀等阔叶树种,次生林和人工林以松、杉类为主。

能适应流域内气候、降雨、土质等生态因素,且在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林种有银杏、漆树、油桐、板栗、犁、杏、柿等,用材料有杉木、侧柏、松类、泡桐等。

3.2.5水文与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区内地表水系发育,河渠纵横,湖泊众多,长江位于本项目的东部,与本项目基本平行,自南西向流向北东。

路线所在区域内还有石跋河、双桥河、德胜河、
太阳河、姥下河、牛屯河等9条河流,均属长江水系北侧支流。

根据和县水利局统计资料,项目区近40年平均径流深度205毫米,平均径流量为5.28亿立方米。

项目沿线地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据现场勘察并参考相关工程经验,地表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2)地下水
本路段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较高。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属潜水,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层。

由于潜水的分布区与补给区的一致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补关系,本区的地下水除直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外,还接受洪水期长江及其支流的补给。

沿线地下水位埋深约0.5~3m,水质类型大多数为HCO3-Ca 型水及HCO3-—Ca—Mg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0.1g/L,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3.2.6地质构造
本处属于淮阳山字型前弧东翼北东向构造体系,主要构造形态为北东向的长江挤压破碎带。

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兼有台地和低山丘岭,地势总体为南北略高,渐向中部的姑溪河倾斜。

东北部和中间有少量低山丘陵:南部大部分为平原,占面积的65%,主要有冲积平原、冲积湖平原和湖积平原等,海拔在10~20 米以下;在北部丘陵、低山区和与平原的过渡带,原系河流和湖泊积阶地,再被抬升并经水切割,形成地势高亢和起伏不平的台地,海拔在25~40m。

该地区属于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项目经过区上部均为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上更新统(Q3)地层覆盖,下伏基岩为下第三系古新统望虎墩组(E1W)和始新统舜山集组(E2s)、白垩系上统宣南组(K2xn)以及侏罗系下统磨山组
(J1m)。

3.3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根据和县2011年统计公报,2011年,和县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2%;财政收入9.3亿元,比2006年翻两番,先后突破7个亿元大关,年均增长31.95%;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年均增长17.1%;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6.7亿美元,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7890元,比2006年增加4180元;金融机构存款期末余额121亿元,是2006年的2.5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