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企业官商关系实例考证及启示

合集下载

晚清洋务企业官督商办股份制析评——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晚清洋务企业官督商办股份制析评——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二从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发展过程看政府主导是贯穿企业发展过程的主体格局只是在不同时期政府对企业的控制程度不同而体现为以商办为主或以官督为主但这种对企业控制程度的隐性变化却对企业效益产生着绝对影响
2009年 3月 第 28卷第 3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 tion
关键词 :轮船招商局 ;官督商办 ;股份 制 中图分类号 : K207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7836 ( 2009) 03 - 0109 - 02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第一家民用 工业企业 , 也是第一家大型股份制 公司 ,它舶 来西 方股份 制为己 所用 , 同时也将其打上 中国社 会的 烙印 ———官督 商办 。而官督 商 办股份制这一特殊经营 方式在 轮船招商 局的 实际 发展运 作 中也发挥着双刃剑的作用 。

轮船招商局肇兴于西 方航运 公司对 中国 航运 的绝对 垄 断时代 。鸦片战争后的 20年 间 ,外资轮 运企 业垄 断了中 国 沿海及内河航运 。它们大多实力雄厚 ,拥 有先 进的经营 方式 和运输工具 ,并凭借两 次鸦 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享 有种 种特权 ,在对华航运贸 易中 通过垄断赚取巨额利润 ,使“中国 长江外海生意全 被洋 人轮 船夹 板占 尽 ”[1 ]2863 。中国 旧式 航 运业由此日益凋敝 ,“其福 、厦等处从前北省 各项 商船 进出口 者 ,每年计有 一千 余只 ,今 则减 去不 止一 半 ”[2 ]1271 。在外 资 轮运企业获得巨额利润对照下 ,中国传统的航运业却面 临绝 境 。面对两者的鲜明对比 ,发展 中国 近代航运业势在必行 。
收稿日期 : 2009 - 01 - 10 作者简介 :何媛媛 ( 1983 - ) ,女 ,黑龙江大庆人 , 2007级硕士研究生 。

论清朝私营企业政策的确定及其影响_马东玉

论清朝私营企业政策的确定及其影响_马东玉
2

张 之 洞 首 先于

,


月l
旧上报
,
说 已在苏 州

镇江
.

通 州 设立 商 务 局
,
在籍 绅士
.
,
.

局之 用
率先

`
⑧ , 矜 7 牟 多月飞

育廷 再令 总理 褥舒检查

,

督摄各 雀设 立商 务局


,
指令 南 北 洋 大 臣
.
各筹 二
三 百 万 两 以 为 倡导
,
`
勿得 徒 耗 空 名

张 之 洞 对 三 江 两 湖 已 经设 立 的 商务 局


加意 讲 求
认 真 经理
,

,

与 上 海联 为 一 气
`
务期 中
O
1年
9 义 和 团 运 动 之 后到 1
,
1
年武 昌 起 义 爆 发
,
是清 政 府 实 行 十 年

新政
,


的厉 史 时

0 年 历 史 可分 为前 后 两 段 这1
被 作为 第 一 期
新政

的纲 领 文 件 颁 发 实行
,
三 折 中 的 《 拟 宗西 法 十 一 条折 》
,
拟 出 了经 济 改 革方 面 的许 多 重 要 内容
如 修农 政
,
,
劝工 艺
定商律

矿律
:
,

路 律等
.
@

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从1885年盛宣怀入主招商局看晚清新式工商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折旧 (两 ) 451995 256849 156279 757084
扣除折旧后 的利润 ( 两 ) 292799 347757 308095 155002
说明: 此期间轮船招商局的会计年度大体为头年的 7 月至第二年的 6月 , 故年度栏目的 数字均为跨年度的数字 。 资料来源 : 1 招商局资本 、 轮船数、 吨位数引自 国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刊 的 附 录 。 2 净收入 、 折旧和扣除折旧后的利润 三栏目引自张国 辉: 洋务运动与 中国近代企 业 , 第 178 页表。 从统计表看 , 唐廷枢、 徐润经营的 1873 至 1883 年盛宣怀承命对招商局进行整顿之时 , 轮船招 商局在这 10 年的时期内业务和利润都有明显的增长。这从表中所列这期间招商局的各项统计数 字尤其是资本数、 轮船数和吨位数上可以得到有力的证明。特别是 1877年 , 在唐廷枢、 徐润努力经 营、 积极进取的指导思想下 , 他们经过奋争, 一举击败和收购了当时中国领水中规模最大的外资美 商旗昌轮船公司 , 规模和运力都出现了一个飞跃。使招商局的船队只吨数一年之间猛增一倍多 , 从 头一年的轮船 11只 11854 吨增加到 29 只 30526 吨 , 并使中国各通商口岸进出的轮船中外吨位对比 数从 1872 年前的空白, 一跃增为 36. 7 比 63 . 3 。 这件事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 , 如 申报 发表文章 称赞此举使得 从此国家涉江浮海之火船 , 半皆招商局旗帜。 舆论也认为这是 千百年来创见之 事 。 另外, 招商局除每年照付股东 10 % 的官利外 , 从 1878 年开始, 随着业务和水脚收入的增加, 招 商局改变了从创办以来从未抽提折旧的不正常状态 , 开始按年提取折旧款。 1883- 1884 年在有余 利的情况下甚至可提折旧 70 多万两。同时, 所借官款也开始偿还 , 1882 年在 经济甚为宽裕 的情 况下, 所欠官款本年春已还三十万两有零 , 计尚欠官款一百二十一万七千余两 。 1883 年又 计还 官款二十五万两 。 这时引人注目的还有商人向招商局投资的增长。 1877 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 公司时 , 招商局资本总计只有 751000 两, 此后到 1880 年时已达百万。还出现招商局股票争购者 多 , 增发股票, 立刻被抢购一空 的景象, 1882 年招商局股票升水竟超过 100 % 。这使招商局有可 能决定把资本翻番, 从 100 万两增至 200 万两, 结果不到一年便 业经收足 。 从这些现象分析, 这时的招商局明显是在走向顺境, 也正因为此 , 这种状况越发使得李鸿章特 意调派盛宣怀前来整顿招商局一事显得不同寻常。 为了进一步理清此事 , 我们可以先从盛宣怀进入招商局进行整顿后向李鸿章所上整顿章程八 条入手进行分析。这份以徐润口气所上实际是盛宣怀主持 公同会拟 的整顿八条章程, 大体内容 可分三类: 一是认为商局用本太大, 将及六百万 , 但 集股只有二百万 , 其余均属客本 , 因此在 分划清楚 的基础上 , 准备实行的措施包括 轮船 宜暂停修造 , 搁本宜 力求收束 ( 一、 五、 六 条 ) 。二是 董事宜酌量选举 , 利弊宜实力搜索 (四、 七条 )等无实质性内容的务虚条目。关键在 于第三类直接涉及整顿内容的实质措施 , 这方面的措施主要体现在第三条 总办宜各有责成 上。

最新-深究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精品

最新-深究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 精品

深究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关键词近代民族企业;官商关系;启新洋灰公司摘要当前,官商关系是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与不发展也与官有很大的关系,对近代民族企业中的官商关系作探析,会有利于今天市场经济条件的企业发展。

一、启新洋灰公司是中国创设最早的一家水泥厂,它不只在旧中国的水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上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而且,启新公司是大型的民族工业企业,历史悠久,它的发展变化大体能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启新洋灰公司在发展史上与官的关系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方式存在。

第一,官在启新洋灰公司的企业融资上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本周学熙在创办启新洋灰公司之初,以极少的代价收买了唐山细绵土厂的全部资产,实际上这是借国家的公帑开办私人的企业,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

就这样启新洋灰公司本身没有掏出一分钱,却完成了自己资本原始积累,而且,在启新洋灰公司经营的过程中,靠官的势力还取得了贷款的便利和利息的低下,启新洋灰公司在创办之初,靠官的势力完成了自己的资金的原始积累。

第二,启新洋灰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特权。

论文百事通主要有一是设厂的专利权。

启新洋灰公司依靠官方的势力在建厂的第三年就取得了嗣后直隶境内如再查有此项相同之土质,应仍归职公司推广添设,以杜外人凯窥,而免另立公司,致启争端,坐亏血本,经过农工商部的批准即准如所请,后来又获得了东北各省及扬子江流域有优先设立分厂特权;二是销售市场的特权。

启新洋灰公司获得了关内外、京张、京汉、正太、汴洛、道清、沪宁各铁路局查照购用,以免利权,后来又把这种特权推广到全国各省官办商办各路局一体遵照购用,以保利权;三是减免赋税的特权。

启新洋灰公司凭借政治上的势力获得了无论运销何处,只令完纳正税一道,值百抽五,沿途关卡验明放行,免于重征,俾得推广销路,;四是运输的特权启新洋灰公司的产品水泥是非常笨重又脏的货物,按市场运输价理应略高,最起码与其他货物的运价持平,启新洋灰公司和轮船招商局签订的运输合同却规定按怡和、太古各行运价再减七折核收;与京张、陇海等铁路管理局订有互惠的合同水泥运价一般也按六、七折收费;五是原料的优先采购权。

晚清和民国时期南北方的企业与政府

晚清和民国时期南北方的企业与政府

晚清和民国时期南北方的企业与政府作者:刘军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2期摘要:西风东渐,在中国地域之间则是南风北渐,近代工商企业也是先从南方开始,并强于北方。

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中,与南方相比,北方的政府控制更强,南方的企业则更具独立性。

相比之下,南方地方政府和官员对当地民办企业直接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北方的政府和官僚则对民办企业控制多,支持少,也更多地将有利可图的事业据为己有。

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到1949年时,南方的民办私人企业在比例上大于北方。

关键词:近代;南北方;企业与政府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2-0017-06一、引言中国史学界一般是将1840年的鸦片战争视为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但事实上,在此后包括整个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百余年历史过程中,中国的农村、农业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具有近代意义的变化集中在工商业和城市。

而外国经济势力真正大规模进入中国,以及中国人对此做出回应,建立民族近代工商企业,大大晚于鸦片战争。

一般认为,直至19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上才涌现出较多本土的近代工商企业,而近代工商业的加速发展则是在甲午战争之后。

中国的近代工商企业是随西风东渐而发展起来的,但欧洲与中国之间广大的陆地,特别是居住着阿拉伯人的沙漠地区以及横亘在中国西部边界地区的高大山脉,挡住了西风。

同时也由于明清两代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特别是在清代的大部分时间里,仅有广州一口通商,因此,东渐的西风不是直接由西吹入中国,而是先吹到中国南部,然后转为南风,逐渐吹向北方,再转东风,由东部向西部扩散。

换句话说,中西关系上的西风东渐,对中国地域之间而言则是南风北渐,以及随后的东风西渐。

近代中国工商企业的发展,也是先从南方沿海地区开始,逐渐扩散到北方,再漫延至广大的内陆地区。

在中国的南北方,不仅在近代工商企业的一般发展过程中,南方领先于北方,而且南北方工商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由官到商论清末《公司律》颁布前后的公司制度

由官到商论清末《公司律》颁布前后的公司制度

AbstractThe operation of the modern company system is autonomous, especially joint-stock companies, the shares to determine the size of the voice, th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s mainly to supervise, for a specific operating intervention is not a lot.But before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 social discourse of public rights class is higher than private right class, so the company system in China, public rights class besides supervision in all aspects of operational guidance and intervention.Therefore, the company system from immature to mature gradually, with the public right class voice become smaller and influence the expansion of private rights class, the principle is to guide the company system by government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the merchant class.In the process, they are interdependence and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pel each oth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of the game.First system in the company, after the opium war, official and business mainly around the gam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form the company of the two main forms: officer tradesmen managing and patronage.Through comparison we found that the officer tradesmen managing official and business in the game is simple, mainly around the franchise and a joint is more complex and big business, should be main it increases a game - bureaucratic shareholders.Followed by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the government promulgated "company law" to the company system to adjust, but loopholes, the traditional view is that "company law" is the main reason of the incomplete time hasty, lack of legislation technology.But from the Angle of the big game to look, also can see a lot of big game between the impact on the "company law" provisions.Then in 1909 he also introduced the investigation in the aspect of law to express their will and interests.In this paper, chapter four expounds his views:After the fir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opium war, the company system introducedinto China, because of the lack of corresponding laws, their is no guarantee the operation of the "company", often at a disadvantage in the and foreign competition.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mpany law" promulgated before several immature form.In the mode of "officer superintending and tradesmen managing", the government's position is higher than businessman, in the position of the guide supervision.In the "big business jointly organized" mode, the public rights based on equity capital and private capital for fair competition.Both models have prevention officials violate the interests of the businessman system Settings, bu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is too strong, infringement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businessmen is inevitable.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the government and businessmen in the legal aspects of the game, "company law" on behalf of the state will, because of the merchant's prevention and neglect of commercial habits and porous."Investigation", represents a businessman will, in the aspect of law for the government launched a struggle.After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company law" promulgated, the merchant's private rights consciousness enhancement, when the government railway national decree issued after the businessman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government, standing on the opposite of the government aroun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game.Keywords: System of company,Company law,Officer tradesmen managing,The Railway Project Crisi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导论(一)研究起因 (1)(二)研究综述 (2)(三)方法论 (5)一公司制度在中国的兴起(一)公司制度的引入 (6)(二)公司制度引入后引发的矛盾 (8)本章小结 (9)二《公司律》颁布前的公司雏形(一)官督商办公司 (10)(二)官商合办公司 (16)本章小结 (21)三公司制度的立法博弈(一)政府的立法尝试 (22)(二)商人的立法抗争 (26)本章小结 (30)四《公司律》颁布之后的官商对立(一)铁路公司的官商合作 (31)(二)铁路公司的官商对立 (34)本章小结 (36)结论 (38)致谢 (40)参考文献 (42)导论(一)研究起因1. 选题缘由笔者在读研之前做过几份工作,其中一份是在一个建筑公司里面做会计,这个公司主要的项目是做政府基建工程,每天的主要业务就是投标和竞标。

晚清史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晚清史对企业发展的启示

晚清史对企业发展的启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晚清时期无疑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巨大转变,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无数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晚清的历史进程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解过去的视角,更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晚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面对西方的侵略和压迫,晚清的政府和企业未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导致了经济的滞后和落后。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如张謇等人,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束缚,创办实业、发展教育,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告诉我们,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晚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对企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个时代的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对企业家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许多企业家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了妥协和放弃。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家,如陈启沅、荣德生等,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努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这告诉我们,企业家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坚守诚信、责任和担当的企业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晚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晚清时期的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紧张而复杂。

然而,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意识到,要想让企业走向世界,就必须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惯例。

他们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企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这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国际化的视野。

只有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晚清时期的文化和教育也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那个时代的教育家们意识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开始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他们通过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培养实用人才等方式,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晚清洋务企业官督商办股份制析评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晚清洋务企业官督商办股份制析评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三、晚清洋务企业官督商办股份 制析评
作为晚清洋务企业的典型代表,轮船招商局的官督商办股份制发展历程具有 一定的代表性。在政治方面,轮船招商局的成功创办为清政府增加了一支重要的 水上军事力量,对于抵御外敌入侵和维护国家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轮船 招商局还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背景介绍
晚清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危机。为了救亡图存, 洋务派开始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官督商办股 份制企业逐渐成为了洋务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轮船招商局作为洋务企业的典型 代表,也采用了这种企业形式。
二、官督商办股份制分析
官督商办股份制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政府监督下的商人经 营模式。在这种企业中,商人出资认股,政府负责监督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这一 形式在晚清洋务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经营体 制的形成原因
1、时代背景
轮船招商局创办于清朝末期,当时中国正面临列强入侵、国势衰微的严重局 面。清朝政府为了振兴民族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开始推行洋务运动。而轮船招 商局作为洋务运动的一部分,承担着发展民族航运业、提高国防能力的使命。
2、政府支持
清朝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大力支持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轮船招商局得到了政 府的大力扶持,不仅得到了资金支持,还享有垄断经营权和优惠政策。这为轮船 招商局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民间资本的参与
尽管政府对轮船招商局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企业的运营仍需要民间资本的参 与。当时的中国商人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而官督商办经营体制则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与政府合作,商人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和支持,同时也为企业的经营降低了风险。

早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官商关系

早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官商关系

管理史鉴116朱荫贵 | 文朱荫贵: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作为社会个体的企业如果不违反社会认可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在市场体制包容的边界之内尽力发展自己,这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被视为常态。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发展,是社会中蕴藏的商机,是市场的变动。

除非是国有企业,政府一般不会直接干预企业,特别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甚至直接决定企业的人事任免。

可是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在晚清新式大机器企业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时期,社会上各项与大机器企业配套的制度和法律尚未建立,整个社会仍然在沿袭此前农业社会的秩序运行之际,企业的发展就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自身的事情了。

尤其是像招商局这种本身就是在政府关注扶持下诞生的企业,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又得到过政府资金的扶持和漕粮运输的特权,尽管招商局是股份制,是集合民间资金设立的企业,政府在其中并没有投资,可是这时选择什么人做企业的经营者,首当其冲的决定要素仍然是政府的喜好和抉择,这受当时社会环境、制度和经济发展程度所决定。

可是这种政府对企业经管者的选择和决定,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方针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以及经管水平。

早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官商关系117清华管理评论 Tsinghua Business Review 2015年 第7-8期早期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官商关系唐廷枢和徐润被迫离开招商局唐廷枢和徐润相继在1884和1885年被迫离开招商局。

离开的原因表面上是他们挪用招商局资金的事实暴露,而资金的挪用又对招商局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但实际深究下去,根本的原因在于唐廷枢和徐润本质上是商人,他们所强调的经营管理招商局的方针与晚清政府对企业的经管方针出现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1873年唐廷枢和徐润进入招商局分别担任总办会办时,唐徐二人对招商局的经营管理方针就十分鲜明,徐润曾在自叙中明确表示,力图“纯用西法经营”,积极扩大规模。

唐廷枢、徐润是当时中国最熟悉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人,也是力图按商办原则经营招商局的人。

清朝灭亡根源之一——官办民办企业争斗

清朝灭亡根源之一——官办民办企业争斗

正能院国企钩沉ENTERPRISE HISTORY 清朝灭亡根源之一——官办民办企业争斗是“官办”还是“民办”?在清朝末年,有些企业是国家出资的“官办”企业,有些是商家经营的“官督商办”企业。

有人要将“官督商办”企业全部收归国有,有人认为这是私人经营出资的“民办”企业,官家不应该插手,两种力量争来斗去。

清政府在这两种力量推来荡去中艰难前行,直至走向灭亡。

国企管理2015.12. All Rights Reserved.清朝末年,近代企业出现了一批官商督办的企业,这也是洋务运动期间涌现的第一批国有企业,是1872年李鸿章为了突破官无资金、不会经商,而有资金、有经商才干的商人没有合法办近代企业之权的困境,是“遇到红灯绕道走”想出的一个变通办法。

简单地说,就是由政府出面、商人出资办近代企业,“官为维持”、“商为承办”,即官府督办,商人自筹股资,并且具体经营。

清政府虽鼓励私有企业发展,但对航运、电报、铁路这类对于“国计”有重大关系、原本“官督商办”企业则一直摇摆不定。

对这类企业,清政府内部一直就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国有企业,官家自可任意处置。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私人资本强大会使国家富强,而且这些企业是商家出资经营,理应为商家所有,国家不应收回。

两种政治力量斗来斗去,一时这派占优势,一时那派占上风。

官办、民办企业的争斗成为清朝灭亡的根源之一。

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盛世伟业轮船招商局是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掌舵的洋务派,1873年1月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第一个非军事的现代企业,是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且大获成功。

接着,洋务派又兴办一批官督商办的企业,但当时清政府的一些顽固派势力依然强大,一直反对官督商办,想要把这些企业完全收归国有。

所谓“官督商办”,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商办”,参与其中的民间资本没有经营权,但中国顽固势力对于民营资本、民间财富参与“国企”入股,仍抱有极大的敌视和诋毁。

1877年,山西道御使董儁翰奏请“轮船招商局关系紧要,急需整顿”,提出要收归国有,由南北洋大臣统辖,这一提法得到许多官员的赞同。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一)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一)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一)近代一直未能出现「国民人均所得持续成长」的式「」(economic development),这是学界公认的事实。

在检讨近代中国为何未出现「经济发展」的诸种原因时,明清政府实行所谓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其中常被提及的重要因素[1]。

就字面意义而言,「重农抑商」政策主要指的就是政府种种有关「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法令制度与行政手段。

姑且不论「重视农业、抑制商业」的政策是否一定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本文最有兴趣探讨的议题则是:明清传统政府是否真在执行所谓的「抑商」政策?究竟要如何检讨清代前期政府的「抑商」政策?本文选择由商人和政府官员的关系来检讨,也就是本文所指的「官商关系」。

「官商关系」原本包含甚广,但为便于集中讨论主题,本文主要指的是官员和商人之间在经商冲突事件过程中的关系。

本文的做法是,由官员处理经商冲突事件的方式,来检视官员对待商人在经商过程中权益受损的处理态度,进而澄清清代前期的政府官员是否真在执行所谓的「抑商」政策。

商人经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和市场交易、债务纠纷或是财产侵扰等事件有关的纠纷和冲突。

苏州是清代前期商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发生的经商冲突事件很多,政府官员处理的经商讼案也为数不少。

因为苏州商人曾将和经商讼案有关的资料刻布在石碑上,留下一些记录,为清代前期苏州的官商关系提供了珍贵素材,使本文可藉以分析事件始末和官员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透过碑刻数据和相关史料的记录,考察政府官员处理商人经商冲突事件的方式,厘清清代前期苏州的「官商关系」。

本文分为三节。

第一节介绍清代前期苏州工商业发达的背景,一方面述叙晚明以来全国市场发展过程中苏州工商业的发达概况,另一方面则分析苏州商人有关放料制生产和商人团体产生的特殊经商环境。

第二节则对现存经商冲突事件的记录进行分类,一方面分析经商冲突事件的类型,另一方面也整理其中相关的商业讼案数据,检视政府官员处理这些事件的方式,以明白当时苏州「官商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三)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三)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三)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三节结论清代前期苏州众多经商冲突的发生,至少有两个具体效果。

一方面,经商冲突给利益相同的商人更多的交往协商机会,有助于商人捐款产生团体,使众多会馆公所随着经商冲突增加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商人将经商冲突呈请地方政府处理,也给苏州官员对工资争议、经商安全和商事纠纷等相关讼案有更多的处理经验。

在各类经商冲突事件当中,或是合作对付工匠、或是合作控告无赖胥吏、或是与商场竞争对手从事商业竞争,商人和商人之间,产生了更多的或合作、或冲突的紧密互动关系,彼此间的交往与竞争机会愈来愈多。

互动关系的增多,才使商人加强了定期捐款创建维持一个团体组织的意愿,会馆公所这类团体组织才有成立运作的坚强基础。

会馆公所成立以后,不仅使捐款商人在贮货、议价、陈设公定度量衡等方面节省了交易成本,也使捐款商人和同乡官员增加了交往亲近的机会,使许多商人具有更省成本与更多保障的经商环境。

同时,苏州地方政府官员也在诸如协议工资、保护商标等经商冲突的处理经验中,不断累积着各种相关赋砂浮沟拇砭椤5娜罚僭辈⒉皇俏舜俳梅⒄苟;ど倘说木倘ㄒ妫晒僭倍跃坛逋皇录拇矸绞嚼纯矗僭倍陨倘烁髦志套杂珊筒撇谋;と肥荡嬖谟谇宕捌诘乃罩荩荒芩嫡僭痹谥葱兴降摹敢稚獭拐摺V敝镣砬逡郧埃泄晕丛嬲鱿执罅χС志梅⒄沟摹钢厣獭拐吖倘皇鞘率担床荒芙宕捌谡粗С稚桃捣⒄沟南窒笏党墒恰敢稚獭梗种粕桃敌枰导实闹贫群驼撸伤罩莨僭贝砭坛逋坏姆绞嚼纯矗比晃薹ㄋ凳恰敢稚獭埂?BR到底传统中国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有效性如何?其实这要区分时代差异来看。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的确执行过所谓「重农抑商」政策。

至少自战国以来,政府对商人经营商业采取压制措施的「抑商」政策即已形成。

有学者指出:禁榷制度、官工业制度和土贡制度三者,即是秦汉以下政府落实「抑商」政策的三项「重要支柱」,政府以此将民间和政府的消费需求以及地方特产,束缚在官营事业和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有效地阻碍和缩小民间商人的经商范围(傅筑夫,1980b:667)。

清末“混改”启示

清末“混改”启示

098清末国有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以“官商合办”方式进行,它前承官督商办模式、下继民营模式,属于过渡性模式,是晚清公司变迁中“国退民进”趋向的一环。

虽然这种模式的影响远远比不上官督商办与家族模式,但其涉及的权力主体——政府、官僚与商人之间的多重博弈,却能充分地揭示近代公司演变的内在动力。

其中曝露出来的矛盾与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公司模式选择与治理仍具借鉴意义。

官僚主导下的制度创新从公司形态演变的逻辑来看,“官商合办”是官督商办模式的替代品,而官督商办的缺陷在于不能平衡国家与商人之间的权力与利益诉求。

所谓“官督”,即企业的“用人理财”大权,要由官派督办全盘掌握。

所谓“商办”,则是商人出资金,“所有盈亏全归商人,与官无涉”。

说白了就是资本来自私人,权力由官方掌握,且由商人承担经营后果。

这种制度安排不能保障商人股东的权益,以致“流弊丛生,不得持久”。

尤其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股市的崩溃,出现了“招股者招之不来,合力者合之不得”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有别于官督商办的新型公司模式——官商合办模式出现了。

“官商合办”的特征是官方与私人共同投资,权利、义务均依据股份而如果说官督商办是政府的政治特权凌驾于资本力量之上的制度选择,那么官商合办则是政治特权为官僚所私有后,仍然凌驾于资本力量之上的制度选择。

国家干预是必要的,但干预方式与干预程度却要慎重考虑,中国近代一直未能解决这一问题,这也是公司制度始终未能走上正轨的根本原因文/高新伟清末“混改”启示非身份界定,比较官督商办模式,商人的股权得到提升,但相应的是官方权力受到抵制,只能以自身股份决定权力。

对清廷、包括实际掌控地方的督抚来说,这意味着权力的退让,所以最初是抵制的。

刘铭传曾于1890年奏请将基隆煤矿改为官商合办,结果却得到了“交部议处”的处分。

但在清廷拒绝制度变化时,一些官僚开始实际的制度创新工作。

创办于1888年的华新纺织新局,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官商合办公司,它由上海道龚照瑗呈请李鸿章奏准设立。

晚清官督商办公司治理机制探讨及启示——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晚清官督商办公司治理机制探讨及启示——以轮船招商局为例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5 42 6 ( 2 0 1 3 l 0 9 - 0 0 6 0 . 0 5


晚清轮 船招 商局 官督 商办 的公 司治理 机 制
尽管如此 , 招 商局 还 是在 形 式 上 吸收 了西 方 公 司治理 机 制 的设 计 和 安 排 , 具有 “ 商办” 的 特征 , 有
也正是因为采取官督商办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科学技术和了上述在今天被称为行政垄断政府补贴等竞争法企业管理的推广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但出于文章上限制的手段招商局才能在内忧外患的夹缝中觅需要此处笔者只就这一公司治理机制对企业本身的得一席发展之地在与外国船只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影响进行讨论
第2 9卷
V0 1 . 2 9
午前 , 赴总局会议 , 风雨不改 ” , 实 际上 确 立 了 每 年
管理来 看 , 依李 鸿章 之 言, 即“ 商 为 承 办, 官 为 维
持” , “ 维持 云 者 , 盖恤 其 隐情, 而辅 其不 逮也 ” - l 】 ] 。
但 事实 上 , 李鸿章 等 洋 务 大 臣提 出和 一 贯倡 导 的官 督 商 办 却 并 未 按 其 预 想 的方 向发 展 , 大 大 超 越 了 “ 辅” 的权 限 。下 面 以实 行 该 模 式 的典 型 代 表 轮 船 招商 局为 例进行 说 明 。 1 8 7 2年 成 立 的 轮 船 招 商 局 ( 以下 简称 “ 招 商 局” ) , 是 晚 清 最 早 设 立 的 官 督 商 办 的 股 份 制 企 业 。仅 从这 些 企 业 的名 称 上 看 , 笔者就有 疑问 , 明明是 以营利为 目的的企 业 , 为 什 么称 “ 局” 而不 称 “ 企业” 或“ 公司” ? 难道 是 当时 国 内没有 “ 企业” 或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二)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二)

由苏州经商冲突事件看清代前期的官商关系(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二节经商冲突的种类以及调处解决的方式在商人经商贸易的过程中,经常遭遇到哪些实际的经商冲突?当时政府官员又是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冲突?这是本节要分析的主题。

由碑刻资料中,不仅可以观察到当时商人身处的经商环境,也提供了许多业者实际遭遇的案例。

事实上,目前存留的碑刻资料中,有许多内容正是当时商人在解决经商冲突后所联名刊立的事件始末或诉讼纪录,这些数据提供了经商冲突事件的许多实例。

由于各类经商冲突事件的大小规模不同,较难做全面的讨论。

本节选择以商人联名立碑的经商冲突案例做为讨论的基础,因为立碑人数众多,不仅代表着事件涉入人数较多,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该事件在社会上的影响规模较大,因而较具有代表性。

本文整理商人联名立碑中与经商冲突有关的资料,做成表一。

除了一般商人的经商冲突事件外,由于手工业作坊坊主也将其产品投入市场,故他们所涉入的经商冲突事件也列入考察。

表一依照联名立碑中涉及主要内容的不同,将经商冲突事件分为以下三类:甲类为与工资争议有关者ㄎ谱殴そ场腹ぷ收椤苟鸬牟家怠⑺恳怠⒅揭档壬倘俗鞣恢髁⒈R依辔肷倘恕妇贪踩褂泄卣撸猎粑蘩涤牍僭崩赳闼髡┣稚碌纳倘肆⒈1辔肷倘思涞摹干桃灯踉肌褂泄氐木婪祝ㄉ倘恕⒀佬小Ⅴ叻恢鳌⒃耸湟嫡咴谏桃到灰坠讨幸蛭踉寄谌菡榈染婪锥⒌某逋皇录M臣平峁桌嗾际依嗾季偶嗾剂O挛慕来畏直鹛致邸?BR(一)有关「工资争议」的经商冲突清代前期苏州的工资争议冲突事件,通常都发生在手工业内。

当时苏州的手工业行业很多,但以规模而论,其中是以棉布、丝织以及纸张加工等行业的生产规模较大、雇佣的工匠人数较多。

这些行业中,商人作坊主不仅出资购买原料,而且也间接或直接雇佣众多工匠进行商品生产。

当时,这些商人作坊主经常与所雇佣的工匠发生工资争议,时人多将此种冲突事件称为「商匠争端」(《苏州碑刻》,页75),这是清代前期苏州经商冲突事件中的重要组成内容。

晚清社会的官商勾结

晚清社会的官商勾结

晚清社会的官商勾结∙秦汉以后,庞大的一个帝国的统治者他面临一个很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他需要商人来流通货物;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商人商业商品的流通必然带来信息的流通和人员的流通,进而带来思想的活跃。

∙ 2可悲的就是胡雪岩那个时代,他无法投资制度,只能投资个人,所以就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商人来说,最好的是建立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

∙ 3李鸿章跟左宗棠他们的差别分歧,一个是应然一个是使然,左宗棠觉得应该按照一个民间独立私人,按本能来运作商业,但是李鸿章觉得那样做肯定做不通。

∙ 4政商最早这个词是日本人提出的,日本人对中国的问题研究的非常准。

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后就存在这个政商问题,所以他们很敏感。

十年砍柴:清末官商勾结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坏主持人:议国事知天下,欢迎收看新一期的《纵议院》,我是文婷。

从晚清开始,政商俨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新型的历史现象,他们可以善用自己利用眼前的一些时机来为自己谋取权力和商利,并且与官僚以及政客们建立紧密的合作的关系,同时建立起稳定的利益同盟。

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这样的官商结合是否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呢?在今天的节目中就让我们跟随两位老师一起来聊一聊清末的官商勾结。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两位嘉宾,他们是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家知名网络人十年砍柴老师,著名作家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徐志频老师。

其实在我国官商这个现象应该说是由来已久了,最为昌盛的时候应该是在清末的时候。

今天中国人最为熟知的清末的特权商人可以说是胡雪岩,他被称为是红顶商人,就是穿着官袍,戴着顶带来经商的这样一个商人,两位老师如何来看待这个红顶商人呢?十年砍柴:关于胡雪岩的研究的一些文章,还有一些文艺作品太多了,我觉得最昌盛应该是高洋的,所以他非常有名。

但是你要说这个官商勾结或者是官员和商人的利益同盟,其实中国的历史很久,这个从春秋战国时候就开始。

我们知道吕不韦,那是做大买卖的。

他是最典型的就是商人涉足政坛的,那么为什么在清末受到关注,我觉得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清末离我们现在时间比较短,我们说唐朝说宋朝太长了。

晚清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探析

晚清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探析

晚清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探析作者:王雪颖来源:《卷宗》2018年第11期摘要:1872年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兴办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作为洋务派创办近代股份制企业的初创,代表着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先进方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本文试从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缘起与背景、经营形式(以轮船招商局为例)、历史作用三部分探析晚清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

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股份制洋务派在兴办军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尤以经济困难为重。

诚如李鸿章所言:“军兴办以来,凡有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

商困民穷,势也岌岌。

”两次鸦片战争的巨额赔款、镇压捻军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庞大军费开支及兴办军工业和新建海陆军所需的经费,都需要雄厚经济实力的支撑。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洋务派加深了对“先富而后能强”观念的认同。

70年代,洋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先后兴办了以“求富”为目的的20余个民用企业,其中尤以轮船招商局为著。

1872年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成立,规定采取官督商办形式,招商集股,从而打破了晚清洋务企业完全官办的格局,并首先采用股份制。

此后又在国内各大港口和海外的长崎、新加坡等处设立分局,从事客运和漕运等业务。

作为洋务运动时期规模最大、最有成效的民用企业,其经营体制及经营理念极具代表性。

1 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缘起与背景在研究近代企业时,一般认为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经营方式首先出现于洋务运动,但实则在清代经济中已有所体现。

虽然在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前尚未出现明确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字眼,但清代在采矿业、行盐业、制瓷业等方面已较早体现出官商结合的形式,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企业形式与具体实行方法实则在洋务运动之前已有所运用。

除历史因素的影响外,官督商办企业经营形式的确立及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

轮船招商局兴办于与外商争利的时代背景下。

近代股份制的“中国特色”之一试论清末股份企业的“官利制”

近代股份制的“中国特色”之一试论清末股份企业的“官利制”

“中国梦”的德育价值
其次,“中国梦”强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的 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和精神财富。通过中国梦”的宣传和教育,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人 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梦”的德育价值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的深入分析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也存 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虽然股份制改革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金,但也使 得企业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此外,利率自由化改革也带来了一定的市场风险。 这就需要我们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 展。
在探讨近代中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无法避开官利制度这个关键话题。 本次演示将从背景、历史与现状、运营模式、改革措施等方面对这一制度进行分 析,并展望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引进与变革:近代中国企业官利制度的深入分析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官利制度的背景。近代中国企业在引进西方企业的同 时,也引进了官利制度。这是一种通过向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来吸引其投资的方 式。然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官利制度也经历了历史的演 变。
三、官利制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3、监督管理:政府作为股东,对股份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进行监督和干预。政 府会派遣官员或代表进入企业董事会,对企业决策、管理、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 和管理。
三、官利制的内容和实施情况
在实施方面,官利制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中有所不同。例如,在铁路、银行 等行业中,由于政府对这些行业的控制较为严格,因此官利制的实施也较为普遍。 而在一些民间投资的股份企业中,由于受到政府的限制较少,因此官利制的实施 情况则相对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末企业官商关系实例考证及启示在清末主流企业创办形式由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向商办的转变的背景下,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却由当初的商办流变成绅领商办,其深层原因在于,在官本位社会,民间资本与政府的关系具有矛盾的双面: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希望民间资本的扩张,另一方面又惧怕民间资本的扩张;而民间资本一方面排斥政府的控制,另一方面依赖于官资源的支持。

本文通过考证清末企业组织形式中的官商关系以及大生的组织变化,旨在说明,健康的官商关系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形成这一共识对当前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业创办形式官商关系大生纱厂民营经济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是一个特殊实业家:他是近代几个”状元实业家”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身处官商之间的人物之一。

1897年,张謇本着“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耻之官”的“素志”,辞官回家办实业,却并没有完全脱离政界。

张謇几番辞官又复任,尽管每次都有复杂的原因,但有理由认为他热衷于这种角色,他在经商创业中有意利用了“官”资源。

本文通过对张謇创业及其背景的历史追溯,探索一个现实问题:在官本位的社会背景下,强势政府对民间创业具有什么样的影响,什么样的官商关系才是民营经济成长所必需的。

清末企业创办组织形式的演变一般认为,以1895年为界,民间资本的生存环境与组织形式在1895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1895年之前即便在采矿纺织等商人颇感兴趣逐利其中的行业,主要是官办企业或官控企业,而在1895年后至1911年间,国人投资开设的资本在1万银元以上的厂矿约500个,其中官办的有45个,官督商办的3个,官商合办的31个,其余400个都是商办。

甲午战争前,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成为民间资本创业的主流形式。

首先,清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当时习俗使然。

一方面,晚清政府对于民间独资办厂是禁止的;另一方面,当时的热门投资比如开矿经常被认为破坏风水。

这客观上导致了民间资本成长对政府的信赖性。

其次,“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是洋务派所主张的,而在1895年以前,洋务派支配了清政府的政策。

再次,正如郑观应所说,官督商办成为企业主流形式是一种清政府财力衰退与民间资本博弈的结果。

事实表明,官办企业存在效率劣势,商办企业的发展部分地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困境,“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资则众擎易举”。

但是官府同时认为民间财力的增长不利于统治,相比之下,官督商办的好处在于:“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

则上下两维,二弊俱去”。

官督商办企业作为主流企业形式,表明政府一方面给民间资本一定的生长空间,但是同时对民间资本进行控制。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官督商办被明文停止。

经济上的原因官督商办企业因负担过重和治理困难而难以经营。

政治上的原因是甲午战争中方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路线在经济、政治与军事上全面失败。

马关条约签订后,士大夫纷纷呼吁设厂自救,清政府对商办企业转变态度,总理衙门奏请谕令“维护华商,渐收权利。

” 于是,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企业的退出,新设商办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商办企业成为主流企业组织形式。

大生商办动议的演变分析(一)大生纱厂的演变历程大生纱厂创办于1897年,其产生的宏观背景是主流企业形式在由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向商办转变,在此形势下,它也却经历了从商办到官商合办到绅领商办的演变,其中既利用官资源又排斥官股,体现了当时民间资本对于强势政府依赖与排斥的双重态度。

在大生创办之初,张謇承担“通官商之邮”的任务,这一角色是当时商办企业必需的,因为“秉政者既暗弊不足与谋,拥资者又乖隔不能与合。

然固不能与政府隔,不能不与拥资者谋”。

大生向官商合办的过渡源于股东矛盾与集资困难。

光绪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六到二十八日(1898年9月3日至5日),张在上海召集“通沪六董”会议,股东矛盾初显,沪方樊芬与通方陈维镛退出六董。

于是,作为组织者,张不得不求助于官方支持。

八月初二,张访署理江宁布政使桂蒿庆,桂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即张之洞“十九年在鄂督任内,所购四万锭纱机庋沪久将废,作价五十万,招商承领”,而此间,潘华茂与郭勋多次说招股集资困难,于是“謇始议用官机以束合之,潘、郭以为可”。

随后,大生进行股东调整和资产重组。

(九月二十五日,蒋锡坤和高清加入“与沈燮均合为通股;潘认包刘,以刘桂馨与潘华茂、郭勋合为沪股,各认集二十五,合五十万,与官机价称”。

十一月初二(12月6日)与桂蒿庆签《官商合同》,合同中载明官商职责“厂中用人、理财各事,全归商董经理。

另行公举官董一员,……到厂随时稽查帐目,调护商情。

”至此,通沪新六董替代了老六董,而大生由六董商办演变成了官商各五十万的官商合办。

大生向绅领商办的进一步转变。

六月初,沪方股东潘华茂与郭勋又称集股困难,在大生股东之间出现严重的矛盾和合作难题。

潘华茂和郭勋“称十六万元股款已全,不愿交出”,“复有股散悔约之言”,其他几位董事与潘郭“议不合,势且立散,而事难中止”。

于是有人提议,与盛宣怀各领官机二十五万,各招商股二十五万元设通沪两厂。

七月十九日,以盛宣怀为一方与桂蒿庆签定《官商约款》:“由张绅、盛绅出名订约,合领官机,各主一厂。

所有举董招股,以及年终帐目,统归张绅盛绅分认”。

这是大生第二次资产重组与股权变动,至此,大生演变成“绅领商办”。

绅领商办与官督商办及官办企业有何区别?在大生纱厂第一次股东常会,就出现过官股与小股的控制权斗争。

在官督商办企业中,官股享有特权,而在绅领商界企业中尽管并没有摆脱官方资本的参与与介入,但不再受官方的直接控制,商股和小股得到保护。

(二)大生纱厂的演变原因大生的演变原因之一是因为在筹资困难情况下,董事们对官资加入的分歧。

潘、郭退出董事会,是因为担心“官机入股”,“以官有股必干涉掣肘”,股东对官股加入“生疑畏之心”。

然后,在大生从商办到官商合办再到绅领商办的演变过程中,始终交织着对官方资源利用的复杂态度:一方面企图脱离政府的干预,另一方面却不得不利用官府支持和官方资源。

大生创办中除了25万两官机利用之外,大生系统还直接得到了税收优惠等。

怎样在利用官产资源、得到官方支持的同时避免政府对企业的盘剥与干预是近代民间资本创业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特殊地位的“绅”对于企业很重要。

大生创业始末,张謇并不是在公司股权结构中拥有股权优势的投资人和发起人,但是没有张謇就没有大生系统,其本质就是民间资本离不开的官府官资源的支持。

“通官商之邮”既是张謇对于自己在大生创办过程的角色定位,也是他的人力资源优势所在,正是由于张謇对于官府关系的谙熟使大生创办过程中游刃于官与商之间。

清末官商关系的理论探索早在1897年,张去参加张之洞两湖书院所设宴会,席间听说总理衙门提出“官助商本,抵制外洋”,张有感:“顾中国之官专与商人诘以为难,何可冀有此日也,终亦具文而已”他对于当时官商关系的的现状是一种否定和失望的态度。

经历了大生创业和经营,张謇对官商关系有了直接体验。

张謇任农商总长时,提出对商办企业“提倡”、“保护”、“奖励”“补助”八字原则,他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者的条例和法规矿业条例。

例如,改变公司注册规则把每吨煤炭例征银一钱,改为“就市价纳千分之十五”;重新制定公司注册章程18条,放宽注册条件;再如,清政府曾强制按人头强制摊派“昭通股票”发行公债,获得了一大笔资金,张要求各督抚截留一半,两个用途:其一“补助公费”,只要“绅民有可兴之农工商务,其人有信用”都可提供“公股”,待民资集足后,再抽回;第二用途是“保息”。

即在新企业创办初期,保证投资者收益,增强投资信心,他具体制定了《公司保息条例》,将公司分为甲乙两等,凡棉丝业毛织业和制造业资本在70万元以上保息六厘;凡制丝业制革业和制糖业资本在20万元以上保息五厘。

张謇竭力主张改官习气,认为要改“好谀不近情”的“大官人之通病”。

认为官员利用权力寻租,“通一语须钱也,行一牍须钱也,求一见须钱也”的腐败要不得。

他认为日本的“以予为取”值得借鉴。

他反对官商勾结,在批评盐法时,他说:“欺人则商以官为护符,牟利则官以商为外府,上成不仁而富之风,下长为富不仁之习”。

在因果关系角度,他认为官的不良习气是恶的官商关系的重要原因。

但是,张謇同时反对官“无利商之心”“商无利官之心”的官商无关的状态,他说“若官无利商之心,则官尊而苦商;商无利官之心,则商散而雠官”这是“不当隔而隔”。

在创办大生纱厂之初,他就确立了自己的角色“謇介官商之间,兼官商之任”并身体力行地“下为商苦,上为官磨”。

需要指出的是,在探索良性官商关系格局的过程中,张謇的立场并没有完全站在工商业者的利益点,因此他所主张的官商关系本质上只是竭力调和政府与工商业者的利益。

结论与启示清末的官商关系环境,具有近代历史的特殊性,也有官本位社会的一般性。

清末政府在财政压力下进行过制度创新,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但清政府并不想失去经济控制,于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这样的企业形式成为主流形式,体现了官商合作的关系格局。

绅领商办一方面体现了商办企业摆脱政府控制的努力,另一方面也体现民间资本创业对政府支持的依赖性,它是近代社会体现官商关系均衡的一种企业形式。

清末官商关系的一般性在于,它表明在官本位国家,工商业发展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府态度,它不可能离开相关的经济政策,但工商业者确实感到应该与作为“捕食者”的政府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为案例,大生的创立过程反映了一个一般性的制度经济学原理:民营经济的成长需要健康的官商关系环境和制度空间,官商对立或官商勾结是两种从根本上不利于民营经济成长的官商关系环境,前者使民营经济的成长空间呈显性的缩小,后者使企业承担了社会租金损失。

从政府这方面得到的启示是如何合理地构建健康的官商关系环境是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方面,用制度经济学的语言来说,制度是重要的,不同的制度安排会有不同的经济绩效。

本文的现实启示在于:在当前提倡的民营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职责不在于提供些什么,而在于对健康的政府与民间资本之间的关系形成共识并形成合适的初始安排,但这并非易事,一般认为官商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博弈关系,政府是地位占优的始动者,民间资本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

于是强化政府的利益代表性,改革政府的治理结构,克服官员的代理人危机对于良好的官商关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意义。

参考文献:1.曹从坡,杨桐.张謇全集[M](1-6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张季直先生事业史编纂处.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895-1947[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3.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M].科学出版社,19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