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计划制定7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计划】制定中学生运动员田径训练计划必须遵循的七大原则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运动训练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世界田径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至今,要想不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强调科学训练,而科学训练的最重要标志就是能否遵循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

要想使中学生运动员的课余田径训练科学高效,就必须制定科学高效的训练计划。而中学生运动员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就是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训练原则。

实践证明:下列七大原则是制定中学生运动员课余田径训练计划

的重要原则。

一、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中学生运动员的水平和不同训练时期的任务,适当地安

排两者训练比例的原则。

1、一般训练:以多种多样的身体训练,提高中学生运动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和心理品质,掌握

一些非专项的运动技术。

2、专项训练:以专项运动技术动作以及与专项技术动作在特点上相似的练习为主,提高中学生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各器官系统的机

能,发展专项运动素质,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战术、理论知识及心理

品质等。

3、相互关系:一般训练为专项成绩的提高打好各方面的基础,专项训练直接为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服务,两者互相制约,不可分割,

目标一致。

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依据:

1、人体各部分应该是一个统一、协调发展的整体。

2、动作技能是可以相互促进和转移的。

3、各运动素质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4、一般训练对专项训练有促进、调节作用。

5、专项训练对一般训练有一定的带动作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

保证。

因此,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训练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忽视

任何一方都将导致训练的失败。

贯彻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相结合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一般训练是基础,要重视一般训练。

2、要根据对象的水平、项目特点和训练中各时期的任务,合理安排一般训练与专项训练内容的比例(训练水平低、年龄小,一般训

练则偏多)。

3、一般训练内容和手段的选择要全面,形式方法要多样、实用、

有趣,并与专项相结合,同时注意突出重点。

附:【参考】专项训练和一般训练的比重安排

二、系统训练原则(不间断性原则)

系统训练原则: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原则(训练内容、负荷及训练方法、手段都要根据内在的联系循序渐进、逐步

提高并不间断地进行)。

系统训练原则的依据: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连续性。

2、训练效应的长期性、连续性。

贯彻系统训练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要健全训练体制,要打好扎实的基础,在系统训练中逐步提高要求(中学阶段的课余训练,既要与小学课外运动锻炼衔接,又要与业余体育、高校或俱乐部的运动训练紧密衔接)。

2、要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手段)。

3、要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要提供必要的训练外保障(学

习、升学等)。

三、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地进行整个训练过程的原则(后一周期在前一循环训练基础上进行)。

周期性原则的依据:

1、物质运动具有周期性规律。

2、人体竞技能力的周期性与竞技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

贯彻周期性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校教育规律,结合学期的划分特点安排训练周期。

2、根据中学生特点,合理安排各个训练时期。选择适宜的周期

类型(如: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

3、正确处理好竞技能力变化与体育考试、比赛的关系。

4、要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合理安排小周期的训练,保证大周

期训练任务的完成。

四、负荷适宜原则

负荷适宜原则: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和对象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训练负荷,直至最大限度。

负荷适宜原则的依据:

1、超量恢复规律。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刻,产生的超量恢复水平就越高,所以训练要注意负荷适宜。

2、生物适应的规律。训练是对有机体施加负荷的过程,当有机体适应这一负荷,机体机能就会出现“节省化”现象,这是生物适应过程。如果负荷不加就不会有新的适应,机能也不会有新的提高,只有更强的刺激使机体产生新的适应,才能有更高的训练水平。但是,不能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负荷,否则会导致过度疲劳甚至受伤。

贯彻负荷适宜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训练水平确定运动负荷。

2、要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一般负荷强度大,则量小;负荷强

度小、则量大,负荷强度中等,量则中等。

3、要渐进式地增加负荷。增加运动负荷应采用“增加——适应——再增加——再适应”的方法,并且大中小相结合,有计划的

波浪型上升。

4、建立科学的诊断,科学探求负荷的临界值。正确处理好负荷

与恢复的关系.

五、区别对待原则

区别对等原则:在训练中根据中学生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训练水平、文化水平、心理与思想状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的依据:

1、中学生运动员的个体有差异。身体形态、个性心理、性别、

竞技水平等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2、运动项目的特征不同,决定了训练中必须区别对待。

3、训练和比赛的条件不同,也决定了训练中要区别对待。

贯彻区别对待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1、了解中学生运动员的个人特点以及专项特点,训练计划要反映这种特点。要了解区别对待所需注意的主要因素:训练对象、运动专项、训练条件(如:中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状态与健康状况、负荷与恢复的速度、身体构成与神经类型等等)。

2、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贯彻区别对待原则。要及时掌握中学

生运动员各方面的变化情况,根据运动能力安排负荷。

3、要正确处理好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六、动机激励原则(自觉性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中学生运动员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动机激励原则依据:

1、成功动机是中学生运动员训练的原动力(渴望成功,只有激

发强烈的成功动机才能使他们能够自觉、积极地投入到训练之中)。

2、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需要不间断地激励中学生运动员。

贯彻动机激励原则应注意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