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教学文案
筋伤中医治疗护理课件
筋伤护理需注重个体化差异,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 护理方案,促进患者康复。
加强筋伤防治宣传教育,提高 公众对筋伤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减少筋伤发生。
05
筋伤治疗护理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前景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调理和西医精准治疗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康复时间。
前景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具有广阔的 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应关注中西医结合治疗筋伤的机制研究、新型治疗方法开发以及个性化治疗方 案制定等方面。
挑战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筋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如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是未 来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需要加强临床研究,提高治疗和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
感谢观看
THANKS
04
筋伤案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患者因运动不慎导致踝关节扭伤 ,经过中医治疗和护理后恢复良
好。
案例二
患者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腰 肌劳损,经过中医治疗和护理后疼 痛缓解。
案例三
患者因车祸导致膝关节韧带损伤, 经过中医治疗和护理后关节功能逐 渐恢复。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析案例一
中医认为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范 畴,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舒筋 活络为主,护理方面需注意局部
保暖和休息。
分析案例二
腰肌劳损多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 或过度劳累所致,中医治疗以针 灸、推拿等手段为主,护理方面 需注意调整工作姿势和适当休息
。
分析案例三
膝关节韧带损伤后,中医治疗以 修复韧带、强筋健骨为主,护理 方面需注意康复训练的循序渐进
筋伤的中医护理研究
筋伤的中医护理研究摘要:人体遭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引、压轧、跌仆、闪挫、堕坠或体虚劳累过多、持续运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造成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皮下组织、关节囊、关节软骨等组织损伤,统称之为伤筋,或称为之筋伤。
现代医学称之为软组织挫伤。
对筋伤进行中医护理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伤筋;中医;护理1消肿止痛膏外敷基础方构成:黄柏30g、大黄30g、红花30 g,川芎15g、泽兰15g、当归15g、薄荷15g、赤芍15g、侧柏叶15g、乳香15g、萆薢15g、桂枝15 g,将上述药物研为末状并以凡士林进行调匀,最后加入0.4g冰片密封装在瓶中保存,结合患者受伤肿胀面积将药物外敷,把膏药于患者患处进行均匀、反复涂抹。
换药频率:1次/3d,4次/疗程。
不间断用药治疗12d。
中医理论认为,慢性筋伤其病理病机是因机体气血不畅、瘀血内阻而导致络脉闭阻,从而引发疼痛、肿胀等症状。
针对此病症应坚持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
消肿止痛膏对慢性筋伤患者机体可发挥活血化瘀及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如大黄性苦、寒,泻热作用显著,还可发挥逐瘀通络、凉血解毒的功效作用;乳香可起到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治疗效用。
当归可起到补血活血;川芎可起到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治疗效果;赤芍可发挥清热、凉血及散瘀止痛的效果,三药联合可达到活血功效。
萆薢的功效在于利湿祛风;泽兰可发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治疗效用;侧柏叶可发挥凉血、止血的治疗功效,三药联合可起到活血、消肿利水以及清热凉血的治疗作用。
黄柏可发挥清热、消肿解毒以及预防血瘀的治疗作用。
上述药物再结合薄荷、冰片可增强药效作用,发挥清热消肿、祛瘀止痛的治疗作用。
消肿止痛膏用于治疗慢性筋伤,可显著改善其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
2中药湿热敷药方成分包括花椒、桂枝、当归、红花、川芎、伸筋草、牛膝等,将上述2~3副装入纱布袋中,扎紧,置于电热桶中,加水适量,插上电源,煎煮1h;将纱布棉垫置于桶内,于药水中泡煮半小时,戴上高温胶手套,将纱布棉垫从沸水中拧干,置于塑料布上,包好带到患者病床,每个部位4~5块。
中医伤科学教案.doc
7.10腰部伤筋腰部伤筋又称损伤腰痛,发病率较高,是伤科的常见病之一。
腰椎是脊柱负重量较大、活动又较灵活的部位,支持人体上半身的重量, 能作前屈、背伸、侧屈、旋转等各个方向的活动,它在身体各部运动时起枢纽作用,成为日常生活和劳动中活动最多的部位之一。
因此,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突、椎间盘等易于受损,产生一系列腰部伤筋的症状。
7.10.1腰部扭伤挫伤腰部扭挫伤是常见的腰部伤筋疾患,多发于青壮年。
7.10.1.1病因常理腰部扭挫伤可分为扭伤与挫伤两大类。
扭伤多发生于腰紙、紙骼关节、椎间关节或两侧紙棘肌等部位。
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椎间小关节受过度牵拉或扭转,可致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
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7.10.1.2诊断要点伤后腰部立即出即剧烈疼痛,疼痛为持续性,休息后减轻但不消除,咳嗽、喷嚏、用力大便时可使疼痛加剧,腰不能挺直,行走不利,患者用两手撑腰,借以了防止因活动而发生更剧烈的疼痛。
腰部扭挫伤一般无下肢痛,但有时可出现下肢反射性疼痛,多为屈骯时臀大肌痉挛,骨盆有后仰活动,牵动腰部的肌肉、韧带所致。
所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可与神经受压的下肢痛相鉴别。
7.10.1.3辨证论治腰部挫伤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
一、理筋手法急性期症状严重者可每日推拿一次,轻者隔日一次。
对椎间小关节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者,适于用坐位脊柱旋转法。
二、药物治疗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挫伤者侧重于活血化瘀。
三、针灸治疗常用有人中、委中、昆仑等,强刺激,并可在腰部、紙部、环跳等痛点针刺加拔火罐。
四、固定和功能锻炼7.10.2腰部劳损腰部劳损是指腰部肌肉、筋膜与韧带软组织慢性损伤,这是腰腿痛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7.10.2.1病因病理引起腰部劳损的病因较多。
劳逸不当,气血筋骨活动失调,可造成组织劳损。
长期腰部姿势不良,或长期从事腰部持力及弯腰活动等工作,腰部急性外伤之后,若汗出当风,使劳损与寒湿并病;脊柱可出现退行性改变,腰紙部骨胳的先天性结构异常。
中医筋伤护理课件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运动,如太极 、瑜伽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 量,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筋 伤。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 营养素,有助于维持身体健康 ,预防筋伤。
注意保暖
避免关节受到寒冷刺激,以免 引起肌肉痉挛和关节疼痛。
保健方法
热敷和按摩
通过热敷和按摩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
注意身体反应
如出现肌肉疼痛、关节不适等 症状时,应及时调整运动量或
停止运动。
遵循医嘱
在进行中医筋伤护理时,应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注意安全
在进行热敷、按摩、针灸等护 理方法时,应注意安全,避免 烫伤、过度刺激等意外伤害。
THANK YOU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以 全面提升患者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注意事项
运动康复训练应在患者筋伤基本愈合后进行,避免对损伤 部位造成过大压力和冲击。
日常活动指导
总结词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筋伤部位,避免二次损伤和疼痛复发。
02 03
详细描述
根据筋伤的部位和程度,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例如,对于 膝关节损伤,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等动作,以恢复 关节的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度运动 和二次损伤。
运动康复训练
总结词
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促进筋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 谢,加速损伤愈合。
药物来缓解采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舒
筋活络等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外敷药物则多采用具有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的 中草药,如红花、丹参、乳香、
伤筋(扭挫伤)的护理
伤筋(扭挫伤)的护理【定义、病因】伤筋叉称作扭挫伤,是肌肉、韧带、筋膜、关节束、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扯或积劳过度所引起的损伤,主要l临床表现为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而无骨关节,损伤或皮肉破损。
【病情观察要点】1、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瘀血及活动受限程度。
2、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皮肤颜色。
3、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
【症状护理要点】1、伤后疼痛者可遵医嘱耳穴埋籽止痛。
主穴:神门、相应部位、反应点等,配穴:皮质下等。
2、陈日伤可用中医拔罐止痛。
3、瘀血肿胀可遵医嘱给予中药外敷或泡洗。
【中药使用护理要点】1、口服中药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min左右。
(1)用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接骨七厘片、活血止痛胶囊:餐中或餐后服,可用温开水或黄酒送下。
2、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与西药注射剂合用时须前后用生理盐水做间隔液。
(1)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易发生静脉疼痛和静脉炎,输液速度<60滴/min,疼痛加重,应减慢滴速,局部可做热敷;注意巡视,防止药液外渗。
与头孢唑林钠、盐酸万古霉素、呋塞米、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磷酸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乳酸钠林格液、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硫酸阿米卡星、硫酸妥布霉素、硫酸多黏菌素B、两性霉素B等存在配伍禁忌。
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2)注射用鹿瓜多肽注射液:首次用药的前l0~20min速度宜慢。
3、外用中药观察局部皮肤有无不良反应。
(1)中药外敷:根据敷药面积取太小合适的敷料,用涂药板将所需药物均匀地涂抹于敷料上,厚薄适中,药物面积应略大于患处。
用绷带等同定。
注意局部皮肤反应,如有灼捕、癌痒等应及时停药。
(2)中药泡洗:泡洗温度38~43℃,每次15~40 min,药液不可过烫,1~2次/d,泡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如有过敏反应,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冬季注意保暖;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泡洗袋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
《中医筋伤学》教学大纲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教学大纲《中医筋伤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BZ0403004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4.5学分,总学时72,理论58,见习14。
一.课程简介《中医筋伤学》是骨伤教育的一门主干学科。
祖国医学所谓“筋”的概念,含盖了现代医学所指人体除内脏.大脑之外的所有软组织,如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骨膜.半月板.椎间盘.除中枢神经之外的神经.血管等。
《筋伤学》就是研究这些软组织疾病及创伤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一门学科。
本大纲是根据骨伤专业目录及培养目标与要求,供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专业五年制大学本科教学使用。
在教学进程中,应致力于筋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和训练,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要适当介绍应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的突出而具有启发性的成果,也适当介绍国内外筋伤学的新进展。
要通过创新的多重教学手段及电子.多媒体教学等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创新性中医药人才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1.建立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特点,筋伤的辩证诊断.临床表现.辩证诊断方法.筋伤的治疗。
熟悉筋伤理论及知识在临床中的指导作用;了解筋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筋伤的预防。
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能力目标。
在授课时逐步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证思维能力.运用中医术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网络资源获取新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筋伤常见疾病的手法操作技能。
3.建立态度目标。
对教学内容作适度调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中医专业的热爱。
二.教学目的要求与内容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机,辩证诊断及治疗。
最新中医筋伤的治疗
手法治疗的原则:
适应症:
1、一切急慢性筋伤而无皮肤破损及筋完 全断裂者。
2、错缝。 3、急性筋伤后治疗不当的关节位移者。 4、骨折脱位后期关节位僵直或肌萎缩者。 5、骨关节病及痹症所致肢体疼痛关节活
动不利者。
中医筋伤的治疗
手法治疗的原则:
禁忌证:
1、诊断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 状的患者。
* 筋伤---不一定伴有骨折、脱位、骨病。 * 骨折、脱位、骨病---不同程度的筋伤 * 骨折愈合后,脱位整复后---遗留筋的损
伤。
中医筋伤的治疗
第二节 筋伤的分类和病因病理
分类:
*筋断—筋伤后全部或部分断裂; *筋转,筋歪,筋走,筋翻—筋伤后离开正常位
置; *筋柔--筋伤后关节松弛; *筋粗--筋伤后瘀血阻滞(组织增生、变性
第四节 辩证诊断方法
一、 询问受伤情况
(一) 受伤时间。 (二) 受伤体位及外力情况
中医筋伤的治疗
辩证诊断方法
二、 筋伤的临床表现 (一)疼痛
(二) 肿胀 (三) 畸形 (四) 功能障碍 (五) 肌萎缩 1、 压痛点的检查 2、 肢体功能活动的检查
中医筋伤的治疗
第五节
一般治疗原则 一、 首重气血 二、 筋骨并重 三、标本兼治 四、内外结合
筋伤的治疗
中医筋伤的治疗
第五节 筋伤的治疗
急性筋伤……初期慎用手法 外敷、内服中药、包扎固定(消肿止痛) 功能练习(防止粘连、防止肌萎缩) 合理的手术(恢复解剖关系,有利于功
能恢复)
慢性筋伤……以手法、功能锻炼为主 外敷、内服中药、理疗、封闭术 牵引(温经通络舒筋)
中医筋伤的治疗
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
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辨证分型1、初期:损伤后 2~3 天,肿痛剧烈。
2、中期: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功能障碍3、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肿胀可消退、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二、护理要点(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
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在受伤 24 小时内,局部可用冷敷,禁热敷。
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临证(症)施护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3、临床常用金黄散、活血止痛散等外敷,用以消瘀退肿止痛。
敷药时的绷带固定,如红热较明显者,可用以上散剂加醋调配。
肿胀者,可用米酒调配。
4、瘀血较重或初起的应慎用按摩,但可以在伤部周围或上下端施以推压、弹筋拨络等手法,促使肿胀消退,解除痉挛。
5、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或邻近部位,以泻法为主,留针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6、固定脊柱、四肢关节发生的较严重的损伤,应以用绢片包扎,作相对固定,必要时应严格卧床。
(三)专科用药护理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中药汤剂温服。
(四)饮食护理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健康指导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最新中医筋伤3章
5.鉴别诊断 (1)颈椎小关节错缝:有明显外伤史,颈肩痛并 向上肢和头枕部放射,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查体 病变部位有压痛,棘突偏歪,但X线片往往无明显 改变。 (2)项背筋膜炎:颈项部较广泛性压痛,但无明 显放射痛,少有麻痛,若有则麻木区不按脊神经节 段分布,无腱反射异常。X线片多无异常。 (3)肩周炎:多见于50岁左右中老年人,肩部疼 痛、活动受限,但一般不向前臂放射,且压痛点多
二、落 枕 含义:因睡眠醒后出现颈部酸痛、活动不 利等症状者称为落枕,又称失枕。
【病因病理】
多由于睡眠时枕头过高、过低或过硬,或睡姿不良 ,头颈过度偏转,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受到牵拉,复 受风寒侵袭,致使气血凝滞,经络受阻而致。
【诊断要点】 (一)主要病史
患者平素喜卧高枕、低枕、硬枕或有过度疲劳感 受风寒的病史。
;脑血流图可见基底动脉两侧不对称。
4.鉴别诊断 (1)梅尼埃病:眩晕发作多与情绪变化及光线刺激 有关,前庭功能减退,发作时伴有水平性眼球震颤 。缓解后可毫无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2)位置性眩晕:患者头部或身体位于某一位置时 出现眩晕及眼震颤,只要离开这一位置眩晕即停止 ,其他神经系统机能正常。 (3)颅内肿瘤:第4脑室或颅后窝肿瘤可直接压迫前 庭神经及其中枢,患者转头时也可突发眩晕,但常 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高压征,血压升高。CT 扫描可确诊。
,颈部功能活动受限。 3.体征检查 颈部活动明显受限,颈肩部可触及
肌肉痉挛,压颈试验可出现阳性。 4.辅助检查 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甚至
反曲,椎体骨质增生等。 5.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落枕、肩周炎进行鉴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一、什么是伤筋病?伤筋病是指人体肌肉、筋膜等组织受到外力撞击、拉伸或扭曲而受伤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伤筋病属于外伤范畴,常见于运动损伤、劳损等情况。
二、伤筋病的病因病机伤筋病的发生与外界因素和人体自身因素密切相关。
常见的病因包括外力冲击、运动过度、姿势不当等。
而病机则表现为气血不畅、经络阻滞、肌肉筋膜损伤等。
三、伤筋病的临床表现伤筋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疼痛伤筋病疼痛多呈局部钝痛或剧痛,可伴有活动受限。
2. 肿胀伤筋病损伤后,局部可出现红肿现象,触摸有明显的肿胀感。
3. 活动受限伤筋病常导致受伤部位的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4. 局部温度升高伤筋病损伤部位的局部温度常常比周围组织高,触摸有明显的热感。
四、中医治疗伤筋病的原则中医治疗伤筋病的原则主要包括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等。
1.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伤筋病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受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2. 祛风散寒祛风散寒是针对伤筋病中寒湿、风湿等因素引起的症状,通过祛除寒湿、驱散风邪,改善病情。
3. 舒筋活络舒筋活络是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促进经络畅通,舒缓肌肉筋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五、中医常用治疗伤筋病的方法中医治疗伤筋病常用的方法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等。
1. 中药疗法中药疗法是中医治疗伤筋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红花、桑寄生等,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拔罐、艾灸等。
3. 推拿疗法推拿疗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刺激经络,舒缓肌肉筋膜,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活动受限。
六、中医对伤筋病的预防和调理中医对伤筋病的预防和调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是预防伤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注意运动前的热身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2. 调节饮食适当调节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有助于维持肌肉和筋膜的健康。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伤筋病(腕管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 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采用《中医骨伤科学》⑴中“伤筋篇”的诊断依据⑴好发于40〜60岁的女性。
(2)手部麻木,以橈侧三指为主,抓车把、捏筷子无力。
(3)夜间、阴雨天、麻木较重,严重者可放射至前臂。
(4)甩手或活动手部可缓解。
(5)肌电图检查可见大鱼际等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有失神经改变。
2. 西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针刀医学》圍中“周围神经疾病篇”的诊断依据,拟定标准如下:(1 )主诉: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橈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抓握无力。
(2)查体: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可见萎缩。
晚期可有大鱼际肌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3)诱发诊断:屈腕试验(Phalen试验)患则屈腕1分钟后手指麻木加重为阳f生,神经叩击试验(Tinel氏试验)用手指叩击腕掌部出现沿正中神经分布区异常感觉为阳性有利于帮助诊断。
(4)辅助检查: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传导速减慢,拇短展肌收缩力减弱。
(二)证候诊断标准⑶1・气滞血瘀证:由劳损所致,轻者手部麻木,甩手后缓解,重者麻木可放射至前臂,有夜间麻醒史。
舌质暗红苔薄白5脉弦细。
2. 气血两虚证:局部皮肤发白,发凉,或皮肤干燥,漫肿。
手部橈侧三指麻木,对掌活动差,拇短展肌萎缩。
晚期大鱼际肌可有明显萎缩,拇指对掌功能受限。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一)针刀闭合手术(或以针刀为治疗手段、以其他称谓命名的治疗方法)1 •针刀闭合手术治疗原则:疏通气血,松解粘连,解除卡压。
2.操作方法(1 )腕横韧带松解术⑷①体位:仰卧位,患肢掌心向上,握拳屈腕,腕下垫以薄枕。
②体表定位:让患者用力握拳向掌侧屈腕,在腕部掌侧可见三条走行于皮下的隆起,中间者为掌长肌腱,橈侧的为橈侧屈腕肌腱,尺侧的为尺侧腕屈肌腱。
定进针刀四点:I在远侧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
U自尺侧腕屈肌的内侧缘与远侧腕横纹交叉点向远端移1・5cm〜2cm om在远侧腕横纹橈侧腕屈肌腱的内侧缘。
中医筋伤实训教程课程设计
中医筋伤实训教程课程设计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针对中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的一门实训课程,旨在通过讲解筋伤的中医理论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筋伤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筋伤的中医理论、筋伤的诊断和治疗、常见筋伤的实操等。
课程目标1.理解筋伤的中医理论基础;2.掌握筋伤的中医诊断方法;3.学会运用中医药和中医手法治疗常见筋伤;4.提高学生对筋伤的认识和诊治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筋伤的中医理论基础1.筋伤的概念和分类;2.筋的解剖及生理功能;3.中医经络和气血理论;4.中医五行学说;5.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原则。
第二部分:筋伤的诊断1.病史询问和病因分析;2.脉诊和舌诊;3.经络辨证;4.形体观察。
第三部分:筋伤的治疗1.中药治疗;2.针灸治疗;3.推拿按摩治疗;4.灸法治疗;5.束法治疗。
第四部分:常见筋伤的实操1.颈椎病;2.肩周炎;3.跌打损伤;4.肌肉拉伤;5.腰椎间盘突出;6.骨折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解与实操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操作演示和病例分析。
学生需参与实操环节,以掌握筋伤治疗技能。
评价方式本课程通过学生的参与度、理论掌握程度和实操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实验操作占比较大比例。
具体评价方式如下:1.科目笔试:30%;2.实验操作:40%;3.诊疗技能考核:30%。
教学资料1.筋伤的中医理论与实践;2.临床针灸学;3.中医推拿按摩学;4.手法治疗常见疾病;5.医学图片和视频资源等。
总结本课程通过中医筋伤的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掌握中医诊断和治疗筋伤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操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诊治水平,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标。
中医筋伤学教学设计
中医筋伤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筋、骨、肌、络、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能够对常见的筋伤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内容1.中医筋伤学基础知识包括筋、骨、肌、络、经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2.常见筋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学习常见的筋伤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3.康复治疗了解康复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习有关康复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提高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和展示教学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筋伤学的理论知识,如经络学、筋与骨、筋肉学、伤史诊断学等方面的知识。
2.临床操作通过学生带病例上课、分组讨论、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诊断和治疗筋伤疾病的操作技能,例如筋肉按摩、推拿、针灸等治疗方法。
3.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参加临床实习和康复治疗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筋肉按摩、推拿、针灸等康复方法。
四、教学评价通过平时表现、课堂发言、课堂演示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整体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筋伤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科知识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掌握的中医筋伤学基础知识、筋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包括考试、论文等方式。
2.操作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在临床实习和康复治疗工作中的操作技能,通过观察、讲解等方式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学设备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配备一些教学设备,如针灸砧板、推拿床、模型等。
2.临床教学基地通过与医院等机构合作,提供实践教学情境。
3.教学资料中医筋伤学教材、教学视频、教学PPT等资料。
六、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课时数中医筋伤学基础知识20常见筋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30康复治疗20平时考核10期末考试 2七、教学效果通过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医筋伤学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诊断和治疗的能力,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骨科护理常规》PPT课件
5
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
处理或报告医师。 ▪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
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
精品医学
2 伤口处理
﹙一﹚
5迅速转运
精品医学
4 必要止血
41
精品医学
42
(一).骨折病人最首要的是保持其生命体征的 平稳:
❖
1. 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3. 输血输液,补充有效血容量;
4. 观察胸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5. 准确记录出入量;
精品医学
43
(二).骨折部位的处理:
24
❖ 4、观察生命体征,患肢疼痛、肿胀、出血及指 (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等情况; 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 无异物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做好护理记录。
❖ 5、病人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 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 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精品医学
14
▪ 3给药护理: 1)气滞血瘀症。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方药:消 肿定痛汤。 2)肝肾亏损症。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 黄丸。 3)遵医嘱局部给以贴敷熏洗,过敏者及时揭去, 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精品医学
15
▪ 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 炸之品。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向患者介绍食疗方,说明主治及功效,食谱可添加 补肾壮骨汤:猪腿骨500g,田三七50g,龙骨50g, 桂枝50g,杜仲100g。
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3.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的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护士长,并通知医生。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打开水的时间、地点;热水的使用时间。
3.介绍作息时间及探视制度、医院的规章制度。
三、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血压、呼吸体重;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3.若体温37.1℃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4.若体温38℃及以上者,每日11:00增测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连续3日;5. 若体温39℃及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连续3日;6.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
呼吸一次;7.手术病人术后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每日三次,连续14日;8.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一般病重患者每班测量体温一次,病危患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
9.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各一次,或遵医嘱执行;10.每周测量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11.协助医生完成各项检查;12.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四、定时巡视病房,做好记录;1.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发现浸湿、脱落、扭曲、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3.鼻导管每班更换一次,并做好记录;4.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苔、舌象、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做好记录。
5.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辨证施护;并做好记录;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7.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敷、外治和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
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常规引言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是指对于骨伤科中医疾病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措施。
骨伤科中医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积液、软组织损伤等,这些疾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伤科中医疾病护理的常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环境护理1.病房环境要保持安静,避免嘈杂声音。
2.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病人卧床的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感染。
4.病床要保持平整,避免患者滑倒。
二、饮食护理1.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以利于伤口愈合和康复。
2.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
3.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加重患者症状。
三、伤口护理1.清洗伤口时要注意卫生,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签进行清理。
2.伤口出血时要及时使用纱布进行止血,避免感染。
3.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和伤口再次损伤。
四、药物护理1.按照医嘱准确服用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
2.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3.药物的保存要放置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五、疼痛护理1.注意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时给予止痛药物。
2.配合进行物理治疗,如按摩、针灸等缓解疼痛。
六、心理护理1.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七、康复护理1.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
2.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3.定期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
结束语骨伤科中医疾病的护理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药物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护理,可以帮助骨伤科中医患者更快地康复。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避免再次发生骨伤科中医疾病。
伤筋病中医论述
伤筋病中医论述
摘要:
1.伤筋病的概念与病因
2.伤筋病的症状与诊断
3.伤筋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4.伤筋病的预防与调养
正文:
伤筋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是指筋脉受到外力损伤,导致经络阻塞、气血不畅的一类疾病。
病因多由外伤、劳累、风寒湿邪侵袭等引起。
伤筋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尤其以青壮年较为多见。
伤筋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拘挛、功能障碍等。
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钝痛等,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在诊断伤筋病时,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以明确病因、病机、病位。
针对伤筋病的治疗,中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治疗、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等。
其中,手法治疗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推拿、按摩、整骨等,旨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药物治疗主要采用中药方剂,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位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祛邪扶正、调和气血的目的。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拔罐疗法和刮痧疗法则是通过物理刺激,以达到活血化瘀、排毒养颜的效果。
预防伤筋病的关键在于加强锻炼,提高筋骨的柔韧性和强度;注意劳动保
护,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重复同一动作;防止风寒湿邪侵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
在调养方面,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损伤部位,适当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康复。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焦虑,有利于病情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筋的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
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辨证分型
1、初期:损伤后2~3天,肿痛剧烈。
2、中期:疼痛剧烈,局部迅速肿胀,功能障碍
3、后期:常兼夹风寒外邪、肿胀可消退、局部疼痛乏力,活动功能障碍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
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
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3、在受伤24小时内,局部可用冷敷,禁热敷。
4、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临证(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3、临床常用金黄散、活血止痛散等外敷,用以消瘀退肿止痛。
敷药时的绷带固定,如红热较明显者,可用以上散剂加醋调配。
肿胀者,可用米酒调配。
4、瘀血较重或初起的应慎用按摩,但可以在伤部周围或上下端施以推压、弹筋拨络等手法,促使肿胀消退,解除痉挛。
5、针灸治疗可取阿是穴或邻近部位,以泻法为主,留针时间以5~10分钟为宜。
6、固定脊柱、四肢关节发生的较严重的损伤,应以用绢片包扎,作相对固定,必要时应严格卧床。
(三)专科用药护理
1、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2、中药汤剂温服。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