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28S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171428S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171428S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决策支持系统》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编号: 171428S

二、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三、编写说明:

本大纲根据《决策支持系统》教学大纲编写,它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决策支持系统》(36学时)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适用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四、课程考核要求与知识点

第一章概论

1、识记:决策支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DSS发展的理论基础、决策支持系统。

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参考框架(1)了解决策支持系统是什么,决策支持系统的作用;(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3)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及学习和研究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性;(4)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理论的演进。

3、运用:(1)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决策支持系统的必要性;(2)结合实际论述决策支持系统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

1、识记:决策支持与DSS的定义。

2、理解:DSS的概念模式:系统分析、专用DSS、DSS工具、DSS生成器、ROMC分析方法。

3、运用:分析现有DSS的的逻辑模块组成情况。

第三章DSS的构造与系统结构

1、识记:DSS的基本部件、目标、功能。

2、理解:(1)四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库子系统、知识库子系统、方法库子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及各子系统间的联系;(2)明确DSS的系统结构。

3、运用(1)研究分析现有的DSS产品的体系结构;(2)举例说明目标决策支持系统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第四章数据开采技术

1、识记:(1)数据开采技术基本概念、过程及分类;

2、理解:常用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开采方法;

3、运用:举例说明各种数据开采技术在我国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能撰写相关小论文。

第五章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

1、识记:模型与模型库的基本概念。

3、理解:(1)模型生成技术;(2)模型管理技术;(3)模型管理子系统的设计;(4)模

型管理子系统的实现。

3、运用:掌握各种模型库技术在我国企业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第六章知识管理与问题处理

1、识记:知识的概念与特征知识的表示、存储及管理文学创作过程描述。

2、理解(1)知识管理子系统的结构与开发过程及相关技术;(2)掌握问题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法与技能。

3、运用:结合实例,研究问题处理系统的设计。

第七章用户界面管理系统

1、识记:用户界面的概念与结构

2、理解:(1)了解现有DSS的用户界面的设计实例;(2)掌握用户界面的设计方法与原则及户界面管理系统的构成与设计原则方法;(3)熟悉基于知识的一种用户界面设计框架。

3、运用:结合实例研究用户界面管理系统的设计。

第八章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

1、识记:

2、理解:(1)决策支持系统的环境;(2)了解开发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软件工具,熟悉软件工具的选择与使用。

3、运用:结合实例研究各种开发环境与工具等在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中的运用。

第九章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策略

1、识记:

2、理解DSS的开发生命周期模型、DSS的可行性分析、DSS的系统分析、DSS的原型设计、DSS生成系统的开发、理解用户与建造者认知方式的差别,熟悉DSS的评价。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策略。

第十章具有典型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

1、识记:

2、理解:掌握具有典型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及设计方法、设计原则:(1)数据分析系统;(2)分析信息系统;(3)因果分析系统;(4)概率系统;(5)决策树系统;(6)多目标决策系统;(7)认知映像系统;(8)思想生成系统;(9)主动型决策支持系统;(10)智能模拟支持系统;(11)经理支持系统;(12)综合集成决策技术系统。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构成要。

第十一章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1、识记: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概念与需求

2、理解:(1)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拓扑结构;(2)GDSS用户界面设计;(3)GDSS实例:电子会议系统EMS;(4)EMS的理论基础;(5)谈判支持系统NSS;(6)分布式群体决策支持系统DGDSS。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策略。

第十二章DSS在战略规划上的应用

1、识记:

2、理解:理解典型的DSS应用情况。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研究

第十三章DSS在各行业经营管理上的应用

1、识记:

2、理解:用于生产控制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及银行贷款决策支持系统。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各行业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开发策略。

第十四章PLATINUM technology数据仓库

1、识记:(1)PLATINUM数据仓库设计原则;(2)PLATINUM数据仓库结构;(3)建立数据仓库的过程;(4)PLATINUM数据仓库解决方案主要工具。

2、理解:PLATINUM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和PLATINUM应用开发生命周期解决方案、PLATINUM technology ProVision集成化系统及数据库管理。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PLATINUM technology数据仓库的开发策略。

第十五章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的开发应用

1、识记:微型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NDSSG、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生成器NCIDSSG。

2、理解:Business Objects决策支持系统工具:Business Objects的特点和应用对象、主要功能、典型应用。

3、运用:结合实际分析Business Objects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策略。

第十六章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1、识记:

2、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目标与方向、包含群体决策的战略决策支持系统、神经网络与决策支持系统、多媒体及其相关技术对DSS的影响、决策支持系统开发方法的扩充。

3、运用:阅读相关文献,探讨新的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方向与进展。

五、课程考核实施要求

1、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课程考核采用平时考核和期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考核主要采用考勤、作业和平时检测等形式。期末考试采用笔试闭卷形式。

2、期末考试命题

(1)本课程考试命题内容覆盖了教学大纲的全部内容;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比例为:识记约占22%,理解约占37%,运用占41%;

(3)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比例为:较易占17%,中等占63%,较难占20%;

(4)本课程考试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五种形式,选择题10%、名词解释题30%,简答题20%,论述题20%,案例分析题20%。

3、课程考核成绩评定

本课程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其中考勤、作业和平时检测各占10%,期末考试按70%记入课程的总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高洪深. 决策支持系统(DSS)理论·方法·案例(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参考书目

[1] 黄梯云.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 陈文伟. 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 李书涛. 决策支持系统原理与技术[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课程考核大纲

中外文化交流史课程考核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外文化交流史 课程编号:011105 学分:2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制定日期:2012年7月4日 二、课程性质和要求:本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限选课。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各学科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大学课堂系统的讲授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本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自古代以来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历史进程,便于他们正确认识本国文化的性质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对外交往中的健康精神和良好心态。 三、课程考核目标与考核内容 (一)考核目标:主要考核学生一学期以来对本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同时检测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各章考核内容 第一章:1.文化交流的的可能性和现实性;2.丝绸之路及其内涵和外延的扩展;3.犍陀罗艺术。 第二章:1.两汉通西域;2.佛教来华及其文化影响;3.与东南亚的交往。 第三章:1.本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2.汉字文化圈 第四章:1.隋唐时期的中西陆路交通;2.外来文明影响下的唐代社会生活; 3.鉴真东渡的文化影响; 4.中古三夷教; 5.东亚书籍之路。 第五章:1.宋元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的空前发展;2.从“四大文明”的外传看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3.程朱理学在东亚的传播; 4.宋元时期的外来文明。 第六章:1.郑和下西洋;2.明清时期耶稣会士对中西文化交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3.中西礼仪之争;4.明清时期的中外物质文明交流;5.明清 时期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6.明清时期的朝贡贸易和开闭关。 第七章: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制定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文学院(部)(章) 年月日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0142110 课程类型:必修课 英文名称: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基础方向课 学时:64学时讲课学时:60学时 学分:4学分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专业、化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计算机 执笔人:刁春鹏审定人:张金萍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要求 仪器分析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利用较特殊的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形态分析及结构分析。它具有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仪器分析的主要任务是介绍常用的主要仪器分析方法,介绍这些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典型仪器的结构与性质,利用这些仪器完成定性、定量、定结构的分析任务,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和更好的指导工农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它为后续课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它是许多学科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测试手段,并在提高人才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重点介绍光谱、电化学和色谱三大块和质谱法的内容。 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分子发光分析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极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质谱分析法等。 了解仪器的结构及常用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学会使用一些仪器。 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根据分析的目的、要求和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以解决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了解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和技能在实际中的应用,为后续课的学习及今后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与其他课程关系 仪器分析是建立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基础上的后续课程,用到先修课的一些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学时:2

大学英语课程考试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考试大纲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考试应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 根据上述的规定,本大纲规定以下原则及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的 1.检查大纲执行情况,特别是大纲所要达到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籍以促进大纲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选拔优秀学生继续深造学习。 二、命题要求 为了较好地考核学生运用技能的综合能力,既照顾到科学性,客观性,又考虑到英语测试的特点,本考试的形式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从总体来说,客观试题占总分的百分之六十,主观试题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 三、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五个部分:听力理解、阅读理解、词汇与结构、翻译或完型填空、写作。 1、听力理解(Part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测试要求

a.能力听懂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 b.能听懂VOA特别节目中有关政治、历史、文化教育 新闻时事等报到。 c.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课程。 2)题型 听力理解部分包括二或三个项目:Section A,Section B/C。考试时间为:20分钟。 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 Section B: Passages/Dialogues Section C: Compound Dictation 2、阅读理解(Part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测试要求 a、能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文章。 b、能读懂国内外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c、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件和材料。 2)题型 阅读理解部分由四篇短文组成,其后共20道题,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内容,隐含意义,在40分钟内完成。 3、词汇与结构(Part 3: V 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测试要求 a、掌握4500个词汇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词汇为积

仪器分析课程学习心得

《仪器分析》学习心得 仪器分析是我们大学课程里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着让我们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有关仪器分析的一些常用方法的基础原理、特点和应用。通过老师的详细讲解,我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将来参加科学研究或具体实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通过学习,我也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在老师讲的众多实验仪器中我对电感偶和等离子体(ICP)最为感兴趣,想法颇多。主要是因为,我现在跟随着唐老师做大学生创新实验——用吸附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因此经常用到ICP,感觉ICP 对我们的科研具有很大的帮助,方便我们测量分析实验结果,快捷方便。 1.1我简单讲一下,ICP的CP光谱议中等离子体焰的形成过程及原理。 ICP英文翻译过来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顾名思义,在炬管的切向方向引入高速氩气,氩气在炬管的外层形成高速旋流,通过类似真空检漏仪的装置产生的高频电火花使氩气电离出少量电子,形成一个沿炬管切线方向的电流.因为炬管放置在高频线圈内,通过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振荡通过炬管线圈耦合到已被电离出少量电子的氩气上,使氩气中的这部分电子加速运动,撞击其他电子产生电离,形成雪崩效应,最终靠高频发生器连续提供能量,即可形成一个稳定的等离子体火焰。 样品气溶胶在ICP高温作用下经历了蒸发、原子化、电离、激发

等过程。在听完课后,我感觉对这个过程还不是很清楚,我就上网搜索了相关ICP的自学资料来进一步学习。在学习后,我明白了这4个过程的具体内容。以ICP测量CaCl2样品为例,先通过去溶剂成盐粒,盐粒在高温下蒸发成气态,在通过离解成原子态,激发发射特征谱线测量。 1.2下面我大概讲一下ICP的样品前处理,测试参数的选取,标准曲线的绘制。 1.2.1样品前处理:样品在放入ICP前,应该经过分解。可以是采用酸溶、碱溶、灰化后酸溶和微波消解等。消解液可以是王水、KOH /NaOH、氢氟酸高氯酸组成的混合酸、王水与硫酸和磷酸组成的混合酸等。具体的消解可以看下面:

职能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职能部门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 1.1为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有效实施公司运营战略规则,客观、准确地评价公司各管理岗位和各职能部门员工的工作绩效,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奖惩、异动、教育培训及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依据。 1.2为公司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促进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公司总体目标的实现. 二、考核范围 2.1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 2.2另有下列情况人员不在考核范围内: 2.2.1、试用期内,尚未转正员工。 2.2.2、连续出勤不满六个月或考核前休假、停职六个月以上。 2.2.3、兼职、特约人员。 三、考核原则 3.1、以公司对员工的经营业绩指标及相关的管理指标,和员工实际工作中的客观事实为基本依据。 3.2、以员工考核制度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法为操作准则。 3.3、以全面、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核心考核理念。 四、考核程序 4.1、员工自评:按照“考核权限表”,员工选择适当的考核量

表进行自我评估。 4.2、直接主管复评:直接主管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复评。 4.3、间接主管复核:间接主管(高于员工二级)对考核结果评估,并最后认定。 五、考评依据 5.1部门绩效分数:《部门负责人本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得分统计表》(总裁助理提供) 5.2 员工考核分数:《部门员工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各部门提供) 六、考核时限 6.1每月12日前,总裁办综合评定集团各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完成的质量与效率,给出公司当月各职能部门的《部门负责人本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得分统计表》。 6.2每月15日前,各部门负责人提报本部门内所有人员《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自评、复评部分均需进行评分并签字确认后,报至人力资源部绩效考核处。 6.3每月20日前,绩效考核部处理员工申诉事宜,并汇总对公司职能部门全员的《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进行统计整理。 6.4每月22日前,绩效考核部将统计汇总后的《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进行报批。 6.5每月24日前,将报批签字后的《月度绩效考核评分表》发至人力资源部薪资专员处。

技术部绩效考核方案

技术部绩效考核方案 某企业技术部绩效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和范围 1.目的 通过对员工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工作努力程度进行正确评估价,积极利用调动、晋升、调配、薪资调整及教育培训等人事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技能及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2.适用范围 除技术部副经理级及以上人员以外的所有技术部员工。 3.考核种类及考核时间 考核分为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两种,月度考核的时间为次月的1~10日,年度考核于次年的1月5日之前进行。 二、考核内容及考核指标 (一)考核内容 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包括业绩(定量)考核和工作表现(定性)两个部分,定性考核包括对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考核。 在月度考核中,业绩指标占80%,工作表现占20%;在年度指标中,业绩指标占60%,工作表现占40%。 (二)考核指标 根据上述考核内容,技术人员考核指标设计主要从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进行,其各自的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如表7--11所示。

表7--11 技术人员考核指标及评估等级评估一览表

(三)附加事项 1.对本企业业务或技术上有特殊贡献(技术改造、技术获专利等),并经采用而获得显著绩效者,给以特别奖励,如记功、嘉奖等。并记入绩效考核记录。 2.防患于未然,室企业免遭重大损失者,根据情况,给以不同程度的加分和奖励。 3.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给以记过处分,记过1次扣5分。 4.对可预见的事故疏于觉察或防范,导致企业遭受损害者,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惩罚。 三、考核实施 1.考核分为自评、直接上级考评及小组考评三种,此处小组考评的成员主要由与技术人员工作联系较多的人员组成。各自考核结果所占的权重及考核内容如表7--12所示。 表7--12 考核主体所占权重及考核重点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学校 中药教研室 2010.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文):仪器分析(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72 适用对象: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仪器分析》是中药专业、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主要讲授仪器分析光学分析法、色谱法、质谱法等方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使用技术。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制定实验研究方案,解决中药生产质量检测、监控、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的问题。 该课程应在完成学习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为以后的中药化学,制剂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技能: 1、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发展趋势; 2、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法的基本理论、仪器原理、实验技术 3、掌握仪器结构、原理和应用 4、基本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法的样品处理技术 5、能把仪器分析技术运用到科学研究,中成药生产检测、监控,及新药开 发中去。 三、学时分配(参考)

四、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发展的现状。 2.熟悉现代仪器分析的特点。 [教学内容] 1、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2、仪器分析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3、仪器分析法的应用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仪器分析法的分类

难点: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法的比较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光学导论的分类及特点 2.掌握电磁辐射的概念和各种光谱的区别 [教学内容] 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 2、光学分析法分类(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发射光谱与吸收光谱) [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原子光谱与分子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或理论讲授。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教学要求] 1.熟悉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Lamber-Beer 定律及影响因素。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流程和作用 4.掌握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2、Lamber-Beer 定律 3、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性与定量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重点与难点]

设计表达课程考核大纲

《产品设计进阶》课程实践(考核)大纲 课程编号:140463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 64 学时其中讲授 20学时实践 44学时 总学分: 3 开课学期: 6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先修课程:产品设计初步后续课程:旅游产品设计大纲执笔人:左铁峰参加人:孙福良大纲审核人:梁军 编写时间: 2009.11.12 (一)实践(考核)大纲的编写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本学科专业中的地位 《产品设计进阶》课程旨在通过讲授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的内涵,剖析产品设计的各种理念,分析成功产品设计案例,使学生能够掌握产品设计更为深层次的理念及原理,了解产品设计的流程及思考方式与方法,综合运用先前学习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解决系统而深入的产品设计问题,促进学生设计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产品设计进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方向的主干专业课程,它是从事产品造型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能力之一,在众多专业课程中,该课程承上启下,地位十分显著。 2、本大纲的编写依据和适用范围 本大纲对应的内容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44学时)。依据教材并参考其他院校的大纲,适用于艺术设计专业产品造型设计方向本科教学。 (二)实践内容与考核要求 1、实践内容——概念性产品设计、实践性设计

本课程的实践内容采取目标设定方式,合计满分为 100 分(艺术设计作品不记满分,最高分为 95 分)。具体内容与划分如下: 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15%) 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15%) 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30%) 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30%) 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10%) 2、考核要求 1)完成设计作品草图(3个以上方案的构思草图)(包括课堂问答)考核要求:1.方案绘制充分,表现手段得体; 2.设计理念新颖,创新性强; 3.能够全方位展示课程内容; 2)完成设计作品电脑效果图(3个以上角度)、制图(CAD完成)考核要求:1.设计方案建模准确、严谨; 2.电脑模型渲染及最终效果良好,充分展现设计特点; 3.制图的视图选择正确,标准规范,图文清晰; 3)完成设计作品模型制作 考核要求:1.模型制作方法得当,能够与前期设计保持一致; 2.模型的后期处理得当,能够充分展现设计理念; 3.模型的展示整体效果完整; 4)完成设计作品“设计报告书”(前期市场调研、相关理念、设计构思、电脑效果图、制图、模型、设计总结等) 考核要求:1.“设计报告书”内容完整; 2.“设计报告书”设计制作符合整体设计要求; 5)完成设计作品“设计阐述”(10分钟PPT展示说明) 考核要求:1.PPT制作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技术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第一条绩效考核目的 帮助部门建立一个有效的双向沟通平台,建立绩效考核反馈机制,提高员工素质和个人绩效。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技术部全体员工,但以下人员不包括在内: 1.因公休/请假等原因,考核期间出勤率不足20%员工 2.试用期员工 第三条绩效考核原则 1.公开原则:管理者要向被管理者明确说明绩效管理的标准、程序、方 法等,确保绩效考核透明度。 2.客观性原则:绩效考核要以确立的目标为依据,对被考核人的评价 应避免主管臆断。 3.开放沟通原则:在整个绩效考核过程中,目标设立、过程督导、结 果考评及提出改进方向等环节应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沟通。 4.差别原则:考评结果分优等、甲、乙、丙、丁五个等级,并按照正 态分布强制区分。 5.发展原则:通过绩效考评的约束与竞争促进个人与团队的不断发 展。 第四条绩效考核定义 绩效就是员工通过其行为,以及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对工作团队

目标及公司目标的贡献程度。绩效管理,他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是建立在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的积极主动的合作关系上,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能力以实现最佳绩效,并使他们的工作方向与组织的目标、价值达成一致。同时为薪酬、培训与发展等人事工作提供依据。 第五条绩效管理的构成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动态过程,包括以下五个不可或缺的环节:1.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起点,指在一个绩效管理周期内,就员工(或 组织)“做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时候做、需要做多好才算成功” 等问题进行识别、理解并达成共识,他是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2.持续的绩效沟通。是连接计划与评价的中间环节,指管理者与员工就 工作进展的情况,潜在的障碍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措施以及如何帮助员工实施等信息进行交流和分享的动态过程。 3.数据收集、观察和记录。数据收集就是有组织的系统的得到关于员工 绩效信息的过程。观察是一种收集数据的特定方式,通常是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而不是从他人得知。记录将是有关数据、观察结果、沟通和讨论情况予以书面记载以防止重要信息丢失。 4.绩效评价。评定和估价员工对绩效计划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绩效评 价本身不能防止问题的产生,只是进一步讨论、诊断、处置的起点。 绩效评价有效或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不能省却其他任何一个绩效管理环节。 5.绩效诊断和辅导。问题分析和解决,绩效诊断和提高是与员工一起分 析、讨论成功的真实原因,并加以消除和克服的过程。绩效辅导指借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现代仪器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现代分析/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学时/学分:40 /2.5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院(部)、系(教研室):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与光谱解析是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典型光谱的解析及色谱法的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在药学中的应用。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电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分类、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和永停滴定法的测定方法、应用及示例。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塔板理论、Van Deemter方程式简介),色谱柱(固定液、载体、气-液色谱填充柱的制备),气-固色谱填充柱、毛细管色谱柱简介,检测器(热导、氢焰)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与示例等。 3.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Van Deemter); 方程式在HPLC与GC中表现形式、Giddings方程式简介),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液-固吸附色谱法、液-液分配色谱法、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反相键合相色谱法、正相键合相色谱法、离子抑制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与离子色谱法、空间排斥色谱法,其他色谱法简介(胶束色谱法、手性色谱法、亲合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流动相、仪器装置、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及毛细电泳法简介。 4.紫外—可见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跃迁机理;Lambert-beer定律;精细结构;溶剂效应;wood-word吸收定则及应用。 5.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的跃迁机理;判别定则;拉曼光谱;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试样的制备和仪器等。 6.核磁共振 核自旋能级跃迁的基本原理;Zeeman能级;Boltzman分布;核的进动与弛豫;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13C—1H自旋—自旋偶合;偶合常数及其影响因素;NMR光谱的改进;奥氏核效应;二维谱。 7.质谱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重庆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一级) 培训考试大纲 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第一部分总体说明 、考试性质 符合《重庆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师条件》,并报名申请重庆市园林景观规 划设计师资质评审的各类人员,均应参加本课程的考试,考试合格成绩作为评审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目标 在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学员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

—- 正确理解风景园林学科的有关概念、理论、规律和论断。 应用有关理论、原理、观点和方法,综合认识、比较分析和评价有 关园林建设、城市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准确、恰当地使用园林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 理有据,合乎逻辑进行表述。 三、课程特点 该课程是研究园林景观艺术、 园林空间结构及组织的一门综合性的环境学 科。涉及的基本知识面广, 实践技能性强。 包括了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规划设 计的基本原理、 园林工程以及园林管理与法规等内容, 重点在知识的系统性及 其实践应用。 四、学习要求 在系统学习各章内容的基础上, 能融会贯通, 重点掌握园林艺术的基本原 理、基本知识和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 能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 综合协调 处理园林各构景要素与环境景观的整体关系, 因地制宜地规划、 建设、管理各 类城市园林绿地,创造出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具体要求如下: 1. 2.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明辨是非。 3. 4.

1.理论知识方面 了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园林发展简史、园林及园林美的基本特征,掌握园林景观艺术处理的基本手法,掌握园林的各种构景要素及其应用,掌握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规律以及园林绿地系统布局,掌握园林空间的特征及组织手法,掌握园林设计的设计程序和基本内容。 2.能力、技能方面 能对园林基地及景观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能综合应用园林的构景要素,因地制宜地进行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熟悉城市园林法律法规与相关规范,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自觉的模范应用。 第二部分考核要点与要求 、城市规划概论部分 一)考核知识点 1、城市的定义、形成与发展 2、城市规划学科与城市规划理论 3、城市规划的内容与规划的实施 4、城市景观规划 二)考核要求 1、 识记:(1)城市、城市化的概念;(2)有机疏散理论的含义;(3)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 -3-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Instrumental Analysis) 【课程代码】024601102【课程修习类型】必修(平台课程) 【开课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 【学分数】3 【学时数】总学时48学时 【建议修读学期】二秋【先修课程】无机化学、物理、高等数学、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介绍(中、英文) 仪器分析是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应化及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它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状态的分析测试方法,也是其它学科取得化学信息的研究手段,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综合性强,包括各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特点、仪器的结构原理、定性定量分析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范围。本课程主要讲解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分子发光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库仑分析法、伏安与极谱法、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及毛细管电泳等分析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主要仪器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握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并解决相应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在工业、农业、环境、医药、健康、食品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因此,仪器分析课程在化学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Brief Introduction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one of core courses in chemical majors. It is not only an analytical test method for studying chemical composition, state and structure of matter, but also a research method of obtaining chemical information in other science. Instrumental analysis is an important analytical detection means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 lot of field. The course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knowledge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 including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 principl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scope of all kinds of modern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The course explains basic principle ,instrumental operation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of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olecular luminescence analysis, potentiometric analysis, electrolytic analysis, coulometry, voltammetry and polarograph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etc.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instrumental analysis methods and know where they can be applied. Help the students to gain the abilities of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to analyze actual sample as well as solving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试大纲 Ⅰ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计划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的产生,发展及主要内容(组织设计、职务分析、招聘和选择人员、员工培训和发展、绩效考评和激励、薪酬和福利)。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及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及相关原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更好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考生: 1. 围绕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培训等核心问题,掌握不同知识模块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部分。 2. 系统地学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技术与方法,使学生能了解当今最新的管理观念和发展趋势,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假设和模型工具的性能指标有初步了解。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核心理念、常用方法,能按照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流程进行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4、通过系统性学习,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并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总之,本课程的重点是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培训与发展、劳动关系管理内容的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中外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的了解;人员获取与测评技术、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与福利设计方法的掌握与应用。而本课程的难点是人员测评技术与方法及绩效考核技术的掌握与实际应用等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人力资源内涵与特征、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演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内涵、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内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人力资源与经济 一、人力资源内涵与特征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二)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三)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 二、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四、劳动力素质与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演变 一、产业革命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

技术、研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

技术、研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 一、目的 为更好的在公司范围内提供生产技术支持,切实履行好部门职责,保障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性,特制定此方案,对部门内各岗位员工实施月度绩效考核制度,以推动本部门及员工工作绩效的持续改进。 二、考核原则 1.坚持量化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衡量其工作绩效,不可凭主观感觉或印象等方式评定,以免造成不公平; 2.对无法实施量化绩效考核之岗位,以360度绩效考核为原型,注重其绩效的全面考评,从其所在部门、内协部门、上下级以及关联同事间收集考评意见,以最大程度还原绩效考核真实性、准确性; 3.坚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感情色彩; 4.坚持交流和沟通,及时把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开诚布公地进行绩效面谈沟通,肯定成绩,指出需要努力改进的薄弱环节,提出应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三、考核方式 依据各岗位标准,考量其与公司其它部门间是否直接发生支持、协作联系或所发生联系之频次密度,将考核方式划分为两大类: 1.部门内考核 适用于与其它部门间不直接发生支持、协作联系或发生联系频次较低,采用部门内绩效考核方式即能足够准确反映员工绩效评估状况之岗位。

2.部门间交叉考核 适用于与其它部门间直接发生支持、协作联系且发生联系频次较高,采用部门内绩效考核方式不能准确反映员工绩效评估状况,需要与其发生支持、协作联系的相关部门作出补充绩效考核意见之岗位。 附:技术部各岗位绩效考核方式对照表 四、绩效面谈与复评 1.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由部门向被考核对象告知,并通过组织绩效面谈,以达成与员工的共识,由其最后确认考核结果; 2.复评时,在通常情形下对考核分数疑意不大的考核分予以认可,但需对特高分、特低分做出特别复评,必要时要做出适当调查了解或询问,在事实确凿后给予判定或修正。 五、考核细则 1.部门内考核 该考核与部门月度考评分挂钩,以考核工资为限,采用百分制,由部门经理依据岗位关键业绩指标予以评分,且其部门员工“考评分”

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下面是本人整理的关于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欢迎阅读参考。 部门人员绩效考核方案篇一:企业行政部绩效考核方案通过考核,对行政部工作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担当的职务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工作努力程度及工作业绩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一方面为薪酬调整、职务变更、人员培训等人事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促使各个岗位的工作业绩达到预期 目标,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得到实现。 (一)考核频率 行政部的考核分为季度考核与年度综合考核两种,季度考核由行政部经理负责落实并实施,人力资源部给予指导与配合,年度综合考核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组织实施。 (二)使用范围 企业行政部工作人员,行政部经理除外。 (三)考核内容 1、工作态度 即积极主动地对待工作,遇到责任范围内的问题应及时报告,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其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出勤率

(2)工作主动性 (3)工作积极性 (4)合作性 (5)工作责任感 2、工作任务 (1)工作计划完成率。 (2)业务协作,主要考核其配合他人完成工作的态度及结果,如服务响应时间、服务质量等。 (3)公文处理的及时率。 (4)文稿起草的及时率。 (5)公文处理的差错率。 (6)企业内部信息通报的完成率、及时率和准确率。 (7)文件管理的规范性。 (8)按时参加企业及部门的相关会议,不得无故迟到、缺席。 (9)积极主动地接收领导交办的工作并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 3、工作能力 (1)专业技能 (2)组织协调能力 (3)沟通能力 (一)考核结果反馈

考核者应向被考核者反馈考核结果。如果被考核者不同意考核结果,应先行沟通,也可按下列规定进行逐级申诉。 (二)绩效考核申诉 1、被考核者如对考核结果存有异议,应首先通过沟通方式解决。解决不了时,被考核者有权向直接上级主管申诉;如果被考核者对直接上级主管的处理结果仍有异议,可以向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 2、人力资源部接到被考核者的申诉后,通过调查和协调,在XX日内告知申诉处理结果。 3、员工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可向总经理申诉。 行政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于考核下月XX日前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存档,年度述职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在次年1月XX日前汇总归档。 我国企业在员工绩效考核方面的缺失 1、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缺乏 企业的文字性业务流程要么没有,即使个别企业建立了流程,也多是基于理念层面的,真正能用于指导员工日常工作的业务流程极为少见。我们认为,基于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Prahalad&Hamel,20XX),是一个企业真正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地方,也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它也将成为员工融入这个企业最重要的指南。同时,操作层面的业务流程也是一个公司发展过程

天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药事管理学课程代码:0747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是药学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以药学、法学、管理学等为主要基础的药学类边缘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与原理以及药事管理的最新进展;从“保证药品质量”的角度,重点掌握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以及对它们进行的管理与规范。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进行药事管理学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影响药品质量的各种因素及各个环节及其管理的原理及方法,掌握我国药品管理的主要法律法规; (2)熟知主要药事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熟悉药事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原理; (3)了解药事管理的有关实践活动和最新进展; (4)具备运用药事管理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与中药学的其他专业课(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等)同等重要。可以与中药学的其他专业课先后或同时学习。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知药事、药事管理的概念、基本内容,以及药事管理学科的有关内容和本学科的研究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药事管理概述(重点) 识记:药事与药事管理的含义 理解: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二)药事管理学科的发展、性质和定义(次重点) 识记:药事管理学科发展概况、定义 理解:药事管理学科的性质 (三)药事管理学课程概述(一般) 理解:学习药事管理学的目的和意义 (四)药事管理学研究(一般) 理解:药事管理研究特征与方法 第二章药品监督管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仪器分析》课程标准 (供2009级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用)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背景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药学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药学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在学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我系根据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建设必须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快课程改革和强化特色的要求,于2006年12月开始组织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包括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草稿)和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了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编写好课程标准,我们在岗位调研和深入部分校企合作单位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药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和组织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体成员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为了了解和学习国内同类专业的课程建设情况和经验,我系先后派出8名教师参加卫生部教材办组织的新一轮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编写工作。通过学习、调研和讨论,我们在总结多年药学专业教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突破以学科设置专业课程的传统模式,初步形成“针对专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构建体现‘四化’特色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共识。 1.教育理念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为目标。 2.培养方向动态化课程体系应体现“以宽口径平台支撑多个就业方向”特色,充分体现在统一基础知识平台上进行分流培养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的原则。为学生发现自己兴趣与潜能,及时调整学习方向,适应社会需求动态变化提供可能。 3.课程体系模块化突破传统“三段式”课程模式,设计适合复合型药学应用性人才培养特点的六个课程模块,从分析学生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在确定岗位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岗位课程。 4.知识体系综合化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应根据高职教育规律、特点和多个岗位需求,体现对专业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原理方面、前沿技术了解和掌握程度方面,复合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体现方面都要有明确的要求,以便及时适应药学行业技术不断升级和高新技术转化迅速的特点。 二、课程性质 1.仪器分析法包括物理分析法和物理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按照测量过程中所观测的性质分类,仪器分析法可分为电化学分析法、一般光学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仪器分析方法的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